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其各自的特征。
本章将简要介绍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和不同年龄儿童接触时,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同时,这也将为本课程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将涉及以下具体内容: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先学前期儿童动作的发展;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期的年龄特征(第一节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
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一、婴儿的身体生长婴儿期是身体迅速生长的时期,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cm以上,1岁时,身高可以达到70~75cm,体重可达9~10kg。
同时其神经系统也迅速发育。
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1.新生儿环境的变化胎内环境恒温比较安静黑暗寄生胎外环境变化声音光独立进行生命活动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到,胎内环境和胎外环境差异很大,也就是说新生儿出生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过去,人们以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什么也不会。
可是,近年来的研究材料发现,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其本能之多,令人惊讶。
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
下面简述一些。
吸吮反射。
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
眨眼反射。
物体或气流刺激眼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会做出眨眼动作。
这是一种防御性的本能,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页眉内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1、顺序性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一>具体形象一>抽象一>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
(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教育启示: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
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1、无意学习。
(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婴幼儿心理发展特征

该阶段的宝宝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学会区分陌生人和熟悉的环境,明显地拒绝与父母或者熟悉的家人分离,并对陌生人表现出焦虑不安、转头、寻找母亲或者依偎在母亲怀中。这种表现8-10个月之间达到高峰,在一岁半以后慢慢消失。
(六)推介物品
为该阶段的孩子提供各种玩具
满足手-眼技能类玩具,如按键盒、塑料钥匙串、洗澡玩具、各种嵌套玩具等
具体表现:
(一)语言发展
1-2岁,大部分幼儿都是一个字,两个字说出来,到了2岁大概会说300字,原来的单字句渐渐发展为双字词句,幼儿的词汇量逐步增长,幼儿用语言表达需求的能力也更强了,有能力话语父母进行交互动式对话。但总的来说,该阶段幼儿所讲的话很简单,句子也表达不完整,有些发音还很模糊。
(二)动作能力
眼睛-耳朵的相互协调。视觉探索:该阶段宝宝对观察周围世界的兴趣,非常积极的继续观察和探索所能看到的世界。声音探索:对走近他们的人给予回应,倾听各种声音,尤其是他们自己制造的声音。4个月一5个月的婴儿表现出视听反应,开始追随眼前的物体,能对不同人的声音做出不同反应。5个月一6个月开始出现听觉反应,如听到语调高昂的赞扬的话会回报你灿烂的笑容,听到母亲声音会停止哭泣等。
满足物体运动轨迹兴趣的玩具,如各种球;
满足多种兴趣的玩具,如纸板书;
满足角色扮演游戏的玩具,如玩具电话;
1-2岁
总体特征:
1-2岁的幼儿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1-2岁,幼儿的乳牙慢慢长齐,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日益灵活,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要的东西等,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拜托了小婴儿的影子。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反抗父母的意志,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个体,喜欢自作主张,因而加大了父母养育的难度。
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能力发育特点及心理发育特点

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能力发育特点及心理发育特点0—3岁婴幼儿是儿童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能力发育特点及心理发育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了解婴幼儿的需求和发展,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支持。
下面将从生长发育、能力发育和心理发育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0—3岁婴幼儿的特点。
在生长发育方面,0—3岁婴幼儿的身体迅速发育。
从出生到3岁,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都会呈现大幅度增长。
他们的骨骼和肌肉系统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此外,0—3岁婴幼儿的大脑也在快速发育,在这个阶段形成了大部分的大脑神经连接。
婴幼儿对于外界刺激也比较敏感,他们的感官系统也在发育和成熟。
在能力发育方面,0—3岁婴幼儿的能力逐渐增强。
在运动发育方面,婴幼儿从不会抬头、坐立到能够爬行、站立、行走等,最后能够独立行走。
在语言发育方面,婴幼儿从最初的哭声、声音认知到慢慢理解和产生简单的语言表达,最后能够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
在认知发育方面,0—3岁婴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围的世界,逐渐形成了对物体、人物、事件等的认知能力。
在社交发展方面,婴幼儿开始逐渐理解和参与社交互动,他们能够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在心理发育方面,0—3岁婴幼儿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婴幼儿的情绪反应比较简单,他们会出现高兴、悲伤、生气等基本情绪表达。
其次,婴幼儿的心思比较单纯,他们对于外界的事物还没有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再次,婴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再只是将自己与母亲融为一体。
最后,0—3岁婴幼儿的依恋关系比较紧密,他们对母亲或者主要照顾者有强烈的依赖需求,需要稳定、安全的情感依托。
综上所述,0—3岁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能力发育特点及心理发育特点是他们在这个阶段呈现出的一系列特征。
了解这些特点能够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婴幼儿的成长需求,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儿各年龄段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3岁的孩子有独立的要求,喜欢自己脱穿衣服、叠被子,尽管他还不会或不太会,但这种要求很强 烈。
2~3岁的孩子乐于助人、喜欢劳动。妈妈刚扫地,他就去拿簸箕;爷爷拿起报纸,他会送来眼镜…… 2~3岁的孩子有很好的记忆力,他能很快地背会一首儿歌、古诗;跟随成人到过某个亲友家,再路过 时他能说出这是谁家。 2~3岁幼儿的语言发育特征是什么? 2~2岁半 (1)会说50多个字。 (2)能说5~6个字组成的句子。 (3)会说简单的儿歌。 (4)会使用代词“你”、“我”。 (5)不再说难懂的话。 2~3岁的孩子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告诉他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他便会顺从地接受并记住。他可以 遵守简单的规则和要求。例如,他会根据成人的要求不坐地、不玩土等。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小班幼儿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习按指令行动。在成人的指导下,他们形成了许 多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会自己用勺进餐,会自己穿衣裤、会解会 扣较容易操作的扣子,会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会自己洗手等,这表明小班幼儿已开始能适应集体生活 了。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腰,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 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此时儿童开 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侍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时,既喜欢操作摆弄, 同时也能认真看、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
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与教师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成员扩大到老师。他们会经常主动地拉拉老师的衣 服.以动作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对老师的亲近和与老师交往的意愿。他们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但并 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协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宽松的户外活动时,才会相顽追逐、奔跑、喊叫, 以动作活动的方式开展有联系的交往。小班后期,孩子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加强。逐步学会和同伴共同 分享玩具。此期儿童也爱管同伴的事,经常把同伴的事告诉成人。
(完整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1、顺序性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
(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教育启示: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
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1、无意学习。
(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早期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

育 ,可使儿童潜能充分发展 ,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 之 ,错过关键期 ,其能力达不到最好水平或完全丧失 。据 报道 1岁前是听觉发育关键期 , 2 ~3 岁是学习口头语言 关键期 ,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 4 岁前是形 象视觉关键期 , 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关键期 。
3 心理行为发育原则 3. 1 优势原则 当大脑皮质某区的兴奋状态占优势时 , 可将其他区的兴奋吸引过来以加强其兴奋强度 ,形成优 势兴奋灶 。由于优势兴奋灶综合了其他的兴奋冲动 ,所 以反应效果最佳 ,条件反射形成也快 。儿童学习效率取 决于大脑皮质是否处于优势兴奋灶 。优势兴奋灶的形成 与兴趣有关 。因此 ,要培养学习兴趣 ,建立优势兴奋灶 ,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 3. 2 镶嵌式活动原则 不同部分的大脑皮质执行不同 的任务 。儿童在一种活动时只有相应部分的大脑皮质处 于兴奋状态 ,其他则处于抑制状态 ,形成工作区与休息区 相互镶嵌的模式 。随活动内容变化 ,兴奋区和抑制区也 相应变换而形成新的镶嵌模式 ,以避免脑细胞过分疲劳 。 因此儿童活动时 ,要注意体力和脑力活动交替进行 。 3. 3 起动原则 大脑神经细胞活动开始时缓慢 ,需要克 服本身的惰性 。因此在安排儿童学习和活动时 ,应注意 从易开始 ,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 。 3. 4 动力定型原则 任何条件刺激 ,按固定不变的顺序 重复多次后 ,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 上起一定的关联 ,并以一定的模式固定下来 ,形成条件反 射 ,称为动力定型 。这样产生的条件反射使神经细胞以 最经济的消耗收到最大效果 。儿童在能力训练和习惯培 养过程中 ,要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适宜的作息 制度以利于健康成长 。 3. 5 保护性抑制原则 神经细胞兴奋有一定的极限 ,当 受到极强或频繁长期刺激时 ,兴奋会超过其限度而被抑 制所替代 ,因此 ,必须考虑儿童年龄特点和大脑皮质兴奋
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A.手的动作 B.重复连锁动作 C.抓握动作 D.玩东西
8.婴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 是( )。
A.无意触摸到东西 B.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 C.握住手里的东西 D.玩弄手指
4婴儿手眼协调动作发生的时间 是()
A 2 -3个月 B4 -5个月 C 7 -8月 D 9-10十月
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 现出质的飞跃。即:是量变和质变 的统一。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 定程度发生质变。
不同的发展阶段学前儿童表现为不 同的心理过程的质的差异。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表现为:
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平衡 :儿童年龄越小, 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不同的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的不均衡 (个体差异性)
谢谢
4、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二、1~3岁(先学前期) 动作发展 (一)学会直立行走(1岁走,1.5爬楼梯,3
岁单腿跳。) (二)使用工具(用勺子。。) 1~3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有一个发展过程,
大致经过四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
第二阶段: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 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
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不齐全到齐全。
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 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
(2)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而不分化的。 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发展趋势都是从混
沌或笼统到分化和明确。
2、从具体到抽象 具体---抽象、概括 (思维)
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婴儿期或 乳儿期 (0-1岁)(动作和心理) 二、1~3岁(先学前期)动作和心理 三、3~6岁(幼儿期心理) 3~4初期 4~5中期 5~6晚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三、具体做法 1. 呼唤宝宝名字 2. 听柔和的声音 3. 看摆动玩具 4.听铃鼓声 5. 听高雅音乐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脑部发育所需的营养 DHA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它是构成大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 重要成分,它在促进宝宝智力和视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母乳,深海鱼,蛋 黄)
胆碱是一种大脑必需的营养素,对于记忆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大脑 中的胆碱增加时,信息传递速度就能加快,大脑思维也更加活跃,从而有效帮助 宝宝提升记忆力。(蛋类、动物的脑、动物心脏与肝脏、绿叶蔬菜、啤酒酵母、 麦芽、大豆卵磷脂等。)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脑的量变
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具体是0-3岁,在 这个阶段中,人的大脑迅速发展,形成今后智力、情 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 婴儿头围令人吃惊的变化反映出大脑极快的发育速度。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婴幼儿脑部的生长发育
新生儿脑重约340克, 6 个月时为600克, 1 岁时为900克, 3 岁时为1100克,接近成人脑重(1400克)的80%, 4 岁时达到 成人脑重的90%。 6岁以后,大脑的成长极为有限。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什么是“突触演变”?
在最初,婴儿的每次新体验都会导致他大脑内突触连接 增加,以及突触密度的显著增大。当经验越丰富时,他的 大脑就通过突触筛选优化自己。(研究证明,突触之存在 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经验。)一个突触被使用的机会越 多,它就越有可能被永久保留下来。而那些不被经常使用 的突触通常就会桔萎或死亡。这个过程,科学家们称之为 “突触演变”。通过“突触演变”,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 变得效率很高。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二. 听觉发展特征 1.婴儿在胎儿期的第5个月就己有了听觉能力,
6个月时听觉感受器就已基本发育成熟。 2.新生儿喜欢听母亲的说话声和轻松、优美的音
乐声,尤其是听到胎教音乐时会表现出相对的安静、 愉快和安全感。对强烈的噪声表现出烦躁的情绪。
3.出生3个月时,能够明显的集中听觉,能够感 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并且向声源方向转头。 4.到了5—6个月时,对于声、像刺激相吻合的物体 注视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到了7—8个月时,能根据 声音的方向用视觉去寻找发声的物体,声音的分辨 能力明显提高
使运动能够准确、平稳和顺利地进行。
婴儿发展的里程碑:翻身、坐、爬、走、跑、跳的学习都与小脑有密 切关系,小脑的发育和发展状态直接影响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前庭觉 一,相关器官及形成机制
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 感应器官,叫前庭神经核,以此组成的神经体系的 功能,便是前庭觉。前庭也几乎包括了所有和语言 发展相关的器官,所以前庭觉不良,语言能力的发 展必遭到障碍。 前庭是大脑门槛,整个身体的触觉、关节活动讯息 也必须在此过滤以选择重要的讯息做回应,所以前 庭觉必须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协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正确辨识身 体的空间位置,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了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大脑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这个过程可能会停顿——比如在发生了严重脑损伤的情况下。
这个过程可能减缓——比如把婴儿置于某些环境中,而这些环境限制 了他通过看、听、触、尝、闻的机会来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或者婴 儿自由运动、说话和使用双手的机会被限制。
这个过程可能被加速——给婴儿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与通 常的发育环境相比,增加刺激的频率、强度和时间长度。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二.前庭觉的功能 前庭觉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脸部正前方视 听嗅味触讯息,并做过滤及辨识再传入大 脑,使大脑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 中,特别是长大以后的视、听性质学习, 前庭觉的影响最大。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三.发展的原则 1.前庭觉的运作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和有效率 的运动 2.前庭觉掌管人体的平衡和空间方位的感应 3.前庭觉的有效运作,有助于维持人体各种姿势的平衡 和协调,大幅提升生活作息的品质 4.前庭觉和其他感觉系统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5.前庭系统与儿童的语言发展关系密切。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调节躯体平衡:例如,当人站立而头向后部仰时,膝和踝关节将自
动地作屈曲运动,以对抗由于头后仰所造成的身体重心的转移,使身 体保持平衡而不跌倒。
调节肌紧张:肌紧张是肌肉中不同肌纤维群轮换地收缩,使整个肌
肉处于经常的轻度收缩状态。
协调随意运动:不断地调整着大脑皮层运动区、红核和脊髓的活动,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 特点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大脑发育 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小脑发育 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感觉 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精细动作 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语言 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认知心理 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情绪情感
四.具体做法 可以经常做旋转的游戏,正转,反转。到着走也可以。 还要做球类的训练。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听觉
一,相关器官及形成机制
听觉是个体对声波刺激的物理特性的感 觉。声波从外耳传入,引起鼓膜振动,经 听觉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产 生了听觉。
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 (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 --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 (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神经元
定义:神经元是大脑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处理信 息的细胞。
信息传递: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发生 接触的部分叫突触,化学物神经递质就在这里流动。这些 神经递质携带着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婴儿出生时,大约有50万亿个突触连接, 这个数目相当于成人的1/10; 孩子在3岁时,突触连接的数目大致是成人的2倍, 大概是1000万亿; 到了14岁, 孩子的突触连接数目和成年人大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