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婉约派 词人
柳永简介及代表作

柳永简介及代表作柳永简介及代表作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简介及代表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柳永简介白衣卿相柳永(987年—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生平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将名字抹去。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婉约派-婉约词

踏莎行 欧阳修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剪梅》 李清照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声声慢》 李清照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清平乐 黄庭坚
代表人物
•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号“闺语”:李清 照
•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二,号“别恨”:晏殊 •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三,号“情长”:柳永 •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四,号“愁宗”:李煜
柳永是什么派的诗人

柳永是什么派的诗人
柳永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1、“婉约”词是宋代词派,婉约,指和顺婉转、柔美含蓄,主要是就语言风格而言的。
婉约词多写离情别绪、个人际遇;语言圆润细腻,讲究音韵格调,结构深细填密,风格清婉绚丽。
婉约派其他代表人物有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
2、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宋词自柳永起开始作容纳内容更多的慢词,这为小令之外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
柳词善以铺叙的手法说物言情。
大量吸收口语,是柳词表达富于变化的内容时的一种手段。
3、柳永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柳永扩大了词的范围,不论是题材上还是立意上都和以往的词人不同。
柳永写了很多描写男欢女爱的词,将词涵盖的对象转向了市井百姓,甚至青楼,所以柳永的词带有很浓重的乡土气息,很是亲切。
其表达的内容更是标新,其词中有的表达了世俗女子泼辣大胆的爱情观念,有的则表现命运多舛的悲苦女子的痛苦心声,还有的表达了对下层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柳永婉约派诗词5篇有鉴赏

柳永婉约派诗词5篇有鉴赏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柳永婉约派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雨霖铃·寒蝉凄切词牌名:雨霖铃|朝代:宋朝|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
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定风波·自春来词牌名:定风波|朝代:宋朝|作者:柳永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李清照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元曲有严密的 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 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 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 代文学之胜。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盛行于宋代。 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般分为两阙。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有人认为: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子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 调。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少年时即 富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只可惜现存不多,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 作白话词的。例如:《一剪梅》《添字采桑子· 芭蕉》。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 声慢》。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国语文学史》) 林庚:北宋的词坛,虽然充满了慢词的势力,却依然以小令为主。而结束这北 宋词坛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中国女作家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 她是唯一的一个人。她生活的时代虽在北宋南宋之间,而她的作风竟是完全北宋 的。她不愿意随着当时一般的潮流,而专意于小令的吟咏,这在词坛上更觉重要。 她的名作《醉花阴》《如梦令》。然而整个词坛的趋势,已完全走向慢调,小令 此后正如绝句,只成为诗人们偶然的点缀。诗词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 上了同一的途径。(《中国文学史》) 刘大杰: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 女作家。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她一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同时, 她的词富于真实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中国文学发展史》)
宋代词人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山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崇尚典雅。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柳永,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那么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下面是为你搜集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便颇有文学天赋,十五岁便作《题中峰寺》。
公元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赶考,但是到达杭州的时候却被杭州的湖山、都市吸引,遂留在了杭州,后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去拜谒孙何,此词使柳永名噪一时。
公元1004年,柳永离开杭州到苏州,度过了一段放浪的生活,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诗词。
公元1008年,柳永进京,到公元1024年十余年时间柳永四次参加考试,均落榜,于是离开京师,开始浪迹天涯的生活,先后到过渭南、成都、湖南、鄂州等等地方。
公元1034年,宋仁宗赵祯亲政,柳永再次进京赶考,结果及第,授睦州团练推官,后又任余杭县令、浙江定海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为政有声。
后因改官无果而申雪投诉,于是授西京灵台山令,改为著作佐郎,其后几年又转官著作郎、太常博士等,以屯田员外郎致仕。
公元1053年,柳永在润州与世长辞。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用敷陈其事的赋法来作词,又充分运用俚词俗语,用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怎么死的柳永是中国宋词词坛上一颗闪耀的明星,作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柳永的婉约词清新亮丽,细腻婉转,充满着真挚的感情。
柳永约生于公元984年,原名柳三变,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又称柳七。
柳永一身仕途之路相当坎坷,暮年及第,之后便一直被调来调去,约于公元1053年去世,因为在正史《史记》中没有柳永的个人传记,所以关于柳永的死因,没有详细且确切的记载。
现在关于柳永去世原因及埋葬地点的说法都来自宋朝和清朝的文人笔记,而且都是零零散散的记录,加上世人各种言传,要具体且正确地说出柳永的死因和埋葬地难上加难。
关于柳永去世的说法大概有四种,第一种是在《方舆胜览》中记载的,柳永卒于襄阳,死的时候家中没有别的财产,是一群歌妓将柳永埋葬在南门外。
宋词四大家

宋词四大家“ 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1、柳永[宋]宋词四大家,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宋朝词人,柳氏三绝(987~1053)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2、辛弃疾[宋]南宋爱国将领、杰出词人(1140~1207)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3、苏轼[宋]北宋著名文学家(1037~110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
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
4、李清照[宋]南宋杰出的女词人(1084~1155)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后因被列入元祐党籍而罢官。
母王氏,亦知书能文。
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
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工书能文,兼通音律。
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妻志同道合,感情甚笃。
扩展资料柳永是两宋词坛上,作词最多的人,也是全面革新宋词的第一人。
他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艺术,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出生在官宦世家,世居山西,曾为沙县县丞。
字景庄,原名三变,后改名柳永。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通晓音律,颇好儒雅的词作,然而柳永的词作,多为艳词,对此仁宗极为不满。
所以在一次应试科考中,原本柳永及第的的可能性极大;可是因为一句出自《鹤冲天》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被仁宗知道后,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填词去吧!”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也断送了他的大好前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子生平
剧《 照书 剑 情 侠 柳 三 变 》
词坛流行风
• 柳永乃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 ”,有“豪苏腻柳”之称,如江南二八少女,清 新婉约,细腻独到。 柳永的词凄婉缠绵,儿 女情长,但却不靡靡。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 。 • 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 行于世”。虽有花间词派遗风,亦标新立异,独 树一帜。 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 于音乐美 。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 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 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 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 ”之意。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景、情;主观、客观
• 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 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 现新奇的意境。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 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 之一。
词牌“一剪梅”的由来
•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 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词谱》以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 一首与吴文英“远目伤心楼上山”一首 为正体,周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吴词 各四平韵,又列别体五种。 • 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 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又韩淲词有 “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 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 句,故又名《玉簟秋》。
综前所述,我们可以用 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 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李清照人生之五不幸:
国家飘摇 再婚不幸 晚年无子
丈夫病逝 金石遗失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 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后期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前期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 清照少年时便工诗善词。李清照的成长,与她生长 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柳
词 轶闻
• 奉旨填词柳三变 • 柳永中了科举,不曾想到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这一句惹了皇帝,丢了官职。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 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 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 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后世评论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和北宋前期大多数 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 他“赡丽”之中有沉著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 当时所重。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 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 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 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 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 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 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0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安宁、幸福 1126-1127年:金兵入侵并灭北宋,金石书画毁于战火。 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逝。 1130年:为辩通敌之冤,奔波于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 间。 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再嫁张汝州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孑然一身,悲苦辞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 于何处。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 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 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 过着幸福的生活 。
• • •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 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 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 作《雨霖铃》。原名三变, 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 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 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 “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 生精力作词,幵以“白衣卿 相”自许。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由明人张 綖提出。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 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 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柳永、晏殊、欧 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 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 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但 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 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 批词家,皆受影响。
•
晏殊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 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 人”之称。他的词,强调意境,吸收了南 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 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 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 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 了自己的特色。
词作特色
• 情中有思的意境 • 闲雅的情调 • 伤感中的旷达怀抱 • 写富贵而不鄙俗 • 写艳情而不佻巧
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宋史》 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 润秀洁,亦无其比。 ——王灼 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 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冯煦
相关词评
浣溪沙(一)
•
•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 二)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人物影响
一、关于词调的创新 《全宋词》所载, 晏殊所用词调共三十九个 二、关于词的题材的扩大 目的:为公私 1、抒写人生多重感慨的词 宴席娱宾助兴 明显的增多 男欢女爱 从抒情向言 2、咏物、祝寿、送别友人 离愁别绪 志方面转化 3、对“艳词”有所突破 三、审美情趣的变革
2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 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
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 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婉约派的风格特点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 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 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 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 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 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 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婉约派四大旗帜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 “闺语”:李清照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 “别恨”:晏殊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 “情长”:柳永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 “愁宗”:李煜
雨霖铃
更 与 何 人 说
• • • • • • • • • • • • • • • • • • • • •
便 纵 有 千 种 风 情
应 是 良 辰 好 景 虚 设
此 去 经 年
晓 杨 今 冷 更 多 暮 千 念 竟 执 兰 留 都 骤 对 风 柳 宵 落 那 情 霭 里 去 无 手 舟 恋 门 雨 长 残 岸 酒 清 堪 自 沉 烟 去 语 相 催 处 帐 初 亭 月 醒 秋 饮 歇 晚 古 沉 波 凝 看 发 何 节 无 伤 楚 噎 泪 处 眼 绪 离 天 别 阔
写作背景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黄昇《花庵词选》记载了这 样一件事: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一次宫廷宴会上 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
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 仁宗感到不快,以此对他
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 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又要与自 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 ,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谢客待柳 红颜
• 北宋有名妓谢玉英,色佳才 秀,最爱唱柳永的词。 • 柳永中举上任途经江州,照 例流浪妓家,结识谢玉英。 互生爱慕,情投意合。 • 谢玉英为柳永发誓,从此闭 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对词的特殊贡991—1055) •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 诗人、散文家 •七岁能属文,十四岁以神童 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词作内容风流蕴藉,温润 秀洁,亦颇有意味深长者。 •作品集为《珠玉词》
寒 蝉 凄 切
词牌由来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自 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一作“ 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 基与其爱妃杨玉环悲欢离合的 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 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 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明 皇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 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 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 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
<注>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于是柳永自嘲“奉旨填词。”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 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 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