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婉约派诗词的风格特点
李清照的诗词特点

李清照的诗词特点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
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所用的典故也不多,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
李清照的语言清新朴素,词句之间展现出的是她“眼所见而存于心”的鲜活的事物;流露出的是她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如弥漫在身边的檀香,融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叙尽了人之常情,又如蜿蜒的溪水,清雅而悠然,令人回味其中,又欲追溯其源。
一、归纳特点1. 语言清新简美,善用倒装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很多都被喻为婉约经典之作。
主要在于她的语言清新简美,善用倒装,赋予物诗意。
在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中,往往能体会到一种高雅之韵。
比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挣渡,挣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并没有加以精雕细琢,但在意境与心情上却拿捏得准确而到位。
只有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场景,清秀淡然。
其中“溪亭日暮”这仅有四字之言,便在读者面前铺开了一幅美妙的画面:天边的晚霞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清澈小溪环绕着古老的亭子静静地流淌……这样简约的语言留给了人们很大的空间去想象,反而比细致刻画的方法要好得多,再看下文的“藕花深处”也是如此,她并没有说明藕花怎样多,怎样密——个“深”字便把荷塘之景展现得一目了然。
从而也为她“惊起一滩鸥鹭”作了铺垫。
然而,这里的“鸥鹭”不是“一群”而是“一滩”,虽仅有一字之差,却使语言更加雅致。
一滩白色的鸥鹭从碧绿繁茂的荷叶中起飞,似有一种云烟升空之感,从而使得本句的语言没有破坏前面创造出的意境,体现了自然之美。
这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独具匠心。
在李清照的词中,也常常见到倒装句式。
比如《醉花阴》中的“瑞脑销金兽”,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兽形的香炉,应是“金兽销瑞脑”;“帘卷西风”,本是“西风卷帘”。
然而这样不仅压了韵脚,而且给人一种特别的诗句韵味。
婉约派概述

婉约派概述一、词派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内容比较狭窄,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二、词派出处虽是中国宋词流派,但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綖,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
”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
”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
三、发展历程自唐、五代直至宋代,婉约风格在词的创作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虽然间有豪放词风若断若续,但并未影响词以婉约为正宗的传统地位,婉约风格一直贯穿于宋词始终。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宛转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北宋初期,词坛是士大夫贵族一统天下,其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多写雅词和小令,其词作侧重于反映士大夫阶层闲适自得的生活以及感伤时序的情怀。
到了仁宗时期,市民词的创作达到高潮,代表人物是柳永。
他一生漂泊,沉沦下层,故能接近民众,所作多描绘都市风光,表现男欢女爱,抒发羁旅情怀,这些都适合下层民众的中味。
又因柳永精通韵律,使他得以创制许多表现繁复多变的都市生活的慢曲长调。
宋词发展到柳永,完成了第一次转变,但这转变只是翻新了词的音乐外壳,就其缠绵的内容来说,人们仍将柳永和晏殊、欧阳修等北宋早期词人归入“婉约派”。
北宋婉约派的另一位重要作家,徽宗时曾主管国家音乐机关大晟府的周邦彦,在继承柳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婉约词的艺术形式,他是北宋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南宋前期词坛的婉约派,出类拔萃的是李清照,也是继周邦彦之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词分前后两个阶段。
早期李清照写了一系列的闺怨词,以缠绵悱恻出名,是真正属于女性的爱情词。
读《人间词话》赏古典诗词

03
在《人间词话》中,古典诗词不仅表达了爱情的情感,还蕴含着对爱情的思考和哲理。这些诗词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无常,引导读者思考爱情的本质和意义。
爱情表达
离别之痛
古典诗词中,离别是一个常见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对亲人、友人或爱人的依依不舍和思念之情。离别的痛苦和无奈是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基调。
王国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在苏州、上海等地接受新式教育,并游学日本、美国等地。他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巨匠”。
作者介绍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以“人间”为名,通过对历代词人的评价和赏析,探讨了词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规律,并对词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读《人间词话》赏古典诗词
目录
《人间词话》简介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赏析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理论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风格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意象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情感表达
01
CHAPTER
《人间词话》简介
作者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和戏曲理论家。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落花意象
酒在诗词中常常作为诗人排遣忧愁、抒发豪情的方式,也是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佳酿。
总结词
在《人间词话》中,酒意象常与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相联系,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通过饮酒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豪情。
详细描述
酒意象
06
CHAPTER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情感表达
人教版2018高中语文选修中古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姜夔》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 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 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 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 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 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 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 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扬 州 慢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姜 夔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 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思考:
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上阕中 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 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 什么?
见到—— 听到—— 联想——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 冷月、红药
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 重到虚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 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这份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 手法抒发的?
虚实结合 虚(昔日繁华的扬州) 实(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
姜夔(约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 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 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 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 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 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 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 《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 人歌曲》。
宋词婉约派诗词的风格特点

宋词婉约派诗词的风格特点1、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
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
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
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
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
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
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
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
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
可见当时传播之广。
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
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2、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
五代词人韦压,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晏殊的《珠玉词》,抒情委婉。
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
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
在他的诗文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护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情致缠绵。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动人。
盖“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
”查礼《铜鼓堂词话》。
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掌握有关词的发展轨迹。
2.鉴赏本词的语言风格,把握词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3.品评词人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词人的情感状态。
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
难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镲华,让人醉生梦死。
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
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二、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
当时的姜夔才二十一岁,来到扬州,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的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三、作者介绍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仕,漂泊江湖,依人作客,却决不曳裾侯门谄媚逢迎。
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
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峭拔、清丽、典雅。
四、题目解读“扬州慢”,词牌名。
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篇幅都比较长。
五、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上片写景,描绘扬州受战争洗劫后的凄凉景象。
第二部分:下片抒情,通过扬州景物今昔、盛衰的对比,进一步抒发“黍离之悲”。
以我看宋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主题写篇作文给点材料或范文

以我看宋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主题写篇作文给点材料或范文豪放派词的代表作:苏轼《水调歌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西江月》辛弃疾《破阵子》辛弃疾《永遇乐》张孝祥《六州歌头》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婉约派百科名片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字世文,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
“婉约派诗词”——古诗词流派赏析

“婉约派诗词”——古诗词流派赏析流派概述概念:婉约,即婉转含蓄。
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特点:选景特别小,表达情感消极居多,语言委婉缠绵。
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几道、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婉约派代表人物1.秦观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称“苏门四学士”,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颇得苏轼赏识。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
20岁,作《浮山堰赋》。
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
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
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生平详见《宋史》卷四。
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
又辑《扬州诗》、《高邮诗》。
其《蚕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
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
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
高邮文游台、秦观读书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
2..李清照李清照(公元1084年~1151年?)中国宋代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婉约派诗词的风格特点1、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旧唐书?温庭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
天才的作家们既有素养,又都洞晓音律。
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
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
这类“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
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
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
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荣,风全国。
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
可见当时传播之广。
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
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2、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
五代词人韦压,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晏殊的《珠玉词》,抒情委婉。
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
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
在他的诗文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护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情致缠绵。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动人。
盖“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
”(查礼《铜鼓堂词话》)。
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
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的作者,大胆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写出“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心愿。
冯延巳的《长命女》,写夫妻祝酒陈愿,地久天长,永不分离。
韦庄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歌颂了天真少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的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对爱情的表露,抒写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江城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
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抒写了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天》)写当日的相亲相爱,别后的相思相忆,凄婉哀怨而又妩媚风流,轻柔自然。
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庭院深深深几许”等抒情小词,虽是儿女私情、离愁别绪,却写得清丽婉媚,情深意长。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韦庄《》)写爱情生活的回忆,离别相思的痛苦,洋溢着真情实感。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特别是那些被压在社会低层的歌伎们的不幸遭遇和文人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约词中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
柳永仕途坎坷,长期浪迹于下层社会。
他的词往往以极大的同情,表现歌伎们身受的痛苦和精神面貌,以及与她们的爱恋之情。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镇相随,莫抛躲,彩线拈伴伊坐。
”《定风波》)词中既写出歌伎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又表现出她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销魂当此际,香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全词倾诉了“黯然销魂”的无限伤离之情。
显示了婉约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的艺术效果。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
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望江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
宋宗《燕山亭》,委婉悲痛地写出了国亡被俘后的无限感慨。
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运用比兴手法,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贤人;以男女喻君臣,抒写家国之事,身心之感,情致缠绵,哀婉含蓄。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
如的《咏梅》词,以梅花自喻,意在言外,引人深思。
作家们常以花草、闺房、送春、惜春为题材,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寄寓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以及受到挫折时的悲伤情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抒写了惜春伤春之情,怀恋歌姬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淡淡哀愁。
此词温润秀洁,风流蕴籍,言情闲雅而不轻薄,辞语工丽而不淫艳,最为人们所赞赏。
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辞虽华美而不浮艳《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
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将自己被虏离乡北去的无限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反映了那个离乱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身受的痛苦。
3、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
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
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天》)“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晏几道《蝶恋花》)凡此,皆美妙动人,绚丽多彩。
往往片时佳景,一语留住;万端情绪,一语吐出。
一首词,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
“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作者宋祁因而得到“红杏尚书”的美称!“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于》),作者张先遂有“张三影”之称;“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因而被称为“贺梅子”。
还有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等等。
爱美是人之天性。
美的艺术形式,是沟通人类感情的桥梁。
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把读者带入美的意境。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创造了凄凉而又幽美的意境。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作者通过奇妙的想象,把惜春之情、寻春之意,熔铸在一起,意境极美。
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全词绘出暮春景色,在美的意境中,蕴含着伤春情绪。
王渔洋在《花草蒙》中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未必能过。
”苏轼《江城子》“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出来,鲜明、真切,如在眼前。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凄凉意境,令人销魂、断肠。
作者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读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纳兰性德怀恋亲人、歌咏自然的小令,清新婉丽,格高韵远,极富情味与美感。
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关那畔行,……”,在塞外风光的描绘中,透露出离愁别恨,一片乡思,于情景交融之中,展现出美的意境。
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的。
作家们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华彩纷呈,百卉竞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世代传诵,历久不衰。
《醉花阴》也题作《重阳》或《九日》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幼有才藻,18岁适金石家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即龙脑香,香料名。
金兽:刻有兽形的铜香炉。
玉枕:瓷枕的美称。
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
东篱:《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暗香:幽香。
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暗香:指菊花淡雅的香气。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文。
西风,这里指秋风。
黄花:指菊花。
”【译文】薄雾浓云遮蔽了漫长的白昼,忧愁压抑着我的心头,终日里阴阴沉沉,我的心情愁苦烦闷。
刻有兽形的铜炉里的香料已渐渐燃尽。
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到了夜半时分,纱窗玉枕,感觉到了一阵阵的轻凉侵身。
黄昏后独自一人在东篱下自斟自饮,轻淡的菊花香气充满衣襟。
莫要说此情此景不令人凄然伤神,当秋风吹卷门帘的时候,突然发现屋里的人比外面的黄花菊更加消瘦。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一】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自己抗金杀敌收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
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
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
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
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