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阅读专题8】豪放与婉约:宋词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阅读专题8】豪放与婉约:宋词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豪放与婉约:宋词艺术欣赏【专题解释】本专题联读三首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三首词中,精读苏词,自读辛词、李词。

李词虽为自读,却是婉约词的唯一篇目,故此,联读重点为苏词和李词;通过联读比较,体会宋词的豪放和婉约之美。

辛词的重难点是用典,可通过预习任务来完成。

【预习任务】1.结合单元起始课,了解词的产生与流变。

2.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三首词的写作背景、内容大意并背诵这三首词。

3.完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关用典的学习任务单(表格见下)。

4.班级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要推荐阅读宋词,请你从这三首词中任选一首,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推荐文字,谈谈宋词之美【学习任务】任务一检查预习,品赏辛词用典之美(授课时,1.将学生为班级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所写的推荐文字分类。

每一项活动内容均以展示学生所写推荐文字为先。

)2.检查预习中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

任务二细读文本,品赏苏词、李词之美(一)品鉴语句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气势非凡,历来被人们称颂,但也有同学提出疑问:“风流人物”都被“浪淘尽”了,此路不通,如何还能转入下文?开篇虚实结合,由江水流逝到逝者如斯,联想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自然包含了对古与今、自然与人事的深沉思索,似塞实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风流人物”肉体虽已属于过去,事功却不会磨灭。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写景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以能成为千古名句?(1)江山合写,有形有声有色,是“赤壁”之景。

(2)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气势不凡,切“怀古”之情。

3.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主旨句和关键词(诗眼)是什么?主旨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关键词:愁。

豪放诗词讲解教案

豪放诗词讲解教案

豪放诗词讲解教案教案标题:豪放诗词讲解教学目标:1. 了解豪放诗词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 掌握豪放诗词的常见词汇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豪放诗词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豪放诗词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2. 豪放诗词的经典作品选段;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对豪放诗词的了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豪放诗词的特点(10分钟)通过展示豪放诗词的经典作品选段,向学生介绍豪放诗词的特点,如豪放自由的情感表达、奔放的艺术形式等。

同时,解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

Step 3:分析豪放诗词的表达方式(15分钟)与学生一起分析豪放诗词中常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形容词的大胆使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等。

通过例句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Step 4:欣赏和解读经典豪放诗词(15分钟)选取几首经典的豪放诗词,与学生一起欣赏并解读。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和艺术构思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Step 5:学生创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豪放诗词特点,进行创作练习。

可以提供一些话题或情感,让学生运用豪放诗词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Step 6:小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豪放诗词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豪放诗词的作品,培养对豪放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欣赏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创作比赛,展示他们对豪放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 配置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教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拓展内容。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3. 学生对豪放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测试。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不同词派的审美取向》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不同词派的审美取向》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不同词派的审美取向1. 引言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在宋代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两种主要的词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这两种词派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审美取向,并且形成了各自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2. 婉约派词2.1 背景介绍婉约派词主要兴盛于北宋初年,代表作家有柳永等人。

婉约派注重情感深沉、细腻而含蓄,以描写女性柔美、温婉的情感为主要特点。

2.2 刘永与婉约风格刘永被誉为“南宋初期最杰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常常以柔美、娇媚的形象出现,表达深情款款之感。

2.3 其他婉约派作家和作品除了柳永和刘永外,还有陆游、晏殊等作家也有许多优秀的婉约派词作品。

这些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意境构建而备受赞誉。

3. 豪放派词3.1 背景介绍豪放派词盛行于北宋中期,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人。

豪放派词注重自由奔放、率真直接的表达方式,以男性主导与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

3.2 苏轼与豪放风格苏轼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善于把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充满激情和对世事的批判。

3.3 其他豪放派作家和作品除了苏轼和辛弃疾外,还有李清照、贺铸等作家也在豪放派词领域有很大成就。

他们的词作品常常流露出激昂豪迈之气。

4. 婉约与豪放:审美取向对比4.1 情感表达方式婉约派注重情感的深沉和细腻,常借物写情并以意境构建感受;豪放派则直接、率真地表达情感,对个人感受与社会现实不加修饰。

4.2 性别视角婉约派的女性形象更加娇媚柔美,表达了女性特有的纯真和温雅之气;豪放派则更加注重男性形象和男性视角,展现了男子汉豪迈的风度与品格。

4.3 社会观察与抒怀婉约派作品更加注重对世俗生活的观察和揭示,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豪放派作品则突出个人抒发的情感冲动,批判时事与自身命运。

5. 结论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代表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在婉约派中,词作着重于柔美、细腻而含蓄地表达情感;而在豪放派中,则强调自由奔放、率真直接地抒发内心冲动。

宋词教案设计范文

宋词教案设计范文

宋词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宋词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宋词的起源、发展和历史背景。

2. 掌握宋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3. 了解宋词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2 教学内容1. 宋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宋词的基本特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3. 宋词的艺术风格:豪放派、婉约派、清新派等。

4. 宋词的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5. 欣赏宋词名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如梦令》等。

1.3 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话题:介绍宋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2. 讲解宋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配合示例进行分析。

3. 通过欣赏宋词名篇,感受宋词的魅力,进一步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宋词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宋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第二章:豪放派词人苏轼2.1 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苏轼词作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3. 欣赏苏轼的代表作品,感受其豪放派风格。

2.2 教学内容1. 苏轼的生平简介:经历、思想和创作背景。

2. 苏轼词作的基本特点:豪放、奔放、真挚。

3. 苏轼的代表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赤壁怀古》等。

2.3 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话题:介绍苏轼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

2. 讲解苏轼词作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配合示例进行分析。

3. 欣赏苏轼的代表作品,感受其豪放派风格,进行朗读和解读。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苏轼词作的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苏轼词作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第三章:婉约派词人李清照3.1 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李清照词作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3. 欣赏李清照的代表作品,感受其婉约派风格。

3.2 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简介:经历、思想和创作背景。

2. 李清照词作的基本特点:细腻、柔情、含蓄。

诗词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公开课PPT讲稿

诗词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公开课PPT讲稿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 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代表人物:“闺语”:李清照 “别恨”:晏殊 “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
典型意象: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杰、 历 典型意象: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芭蕉、杨柳
史人物、高山大江等
细雨。
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民疾苦、个 题材单一:男女相思、离愁别绪、伤春悲秋、感
人抱负等。
时伤怀。
艺术特色:直截了当,直抒胸臆,写景则大笔勾 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
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 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 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 拾旧山河,朝天阙。
•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梦
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诗词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公开课课 件
清平乐 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8.说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运用了那种表达技巧?
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这一句运用了夸张(也可答 比喻)手法,充分表达对心爱之人的一往情深,烘托相思难熬 的氛围,增强了爱情词的艺术感染力。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

宋词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宋词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宋词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宋词鉴赏教案重庆市璧山中学巫正鸿一简介宋词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晋陆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按诸诂训,“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

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

“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

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

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

北宋中期时人曾说:苏轼的“以诗为词”为“要非本色”(见陈师道《后山诗话》);秦观“诗似小词”,苏轼“小词似诗”(见《王直方诗话》)。

“本色”“小词”之论当属婉约派的主张。

李清照“别是一家”说中认为只有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始能知之”(《词论》),反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约一宗,虽然贺铸以至李清照都有并不婉约之作。

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可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及宋未周密、张炎等一些词章。

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有些论者对原来也许并无专门寄托的委婉隐约之词,也深求其微言大义,“豪放”一词其义自明。

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沙》),已见豪气。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

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课题背景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宋词作品,有婉约派的,有豪放派的,对于初学的初中学生,并不十分清楚婉约与豪放的内涵与区别,为促进后续深入学习、鉴赏宋词作品,培养兴趣和素养,拓展宋词学习面,结合初中课文中的宋词学习,特创设情景---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

2、课题意义通过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宋词知识面,更加深入的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宋词素养、感情和兴趣,促进其后续学习,进而增进学习语文和古诗词自觉性,提高个人的素养,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3、课题介绍本课题主要是围绕收集、整理、总结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相关知识,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学生分工合作,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拜访专家学者等各种途径,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综合总结小组意见形成研究报告,在语文班会上提交研究报告和进行陈述。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内涵。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宋词、宋词分婉约派和豪放派是怎么回事、各有什么特征、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哪些等等。

2、过程与方法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学生分工合作,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拜访专家学者等各种途径,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讨论和研究,综合总结小组意见形成研究报告,在语文班会上提交研究报告和进行陈述,最后对报告进行评价和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宋词素养、感情和兴趣,促进其后续学习,进而增进学习语文、学习古诗词、最求高尚文学的自觉性,提高个人的素养,培养学生爱国爱民爱家、与人为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1、参与活动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或者初中阶段学生;2、对古诗词、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认识比较浅薄;3、比较富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思想感情,感情丰富,与多情善感、词句优美的宋词特征相匹配;4、网络查找操作比较娴熟,图书馆检索也具备有一定的知识水平;5、对研究新事物有好奇心和热情;6、对研究性学习还属初次,总体比较陌生,操作实施比较生疏,尤其归纳、整理、总结水平能力不高,撰写研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比较陌生。

定稿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讲课教案

定稿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讲课教案

定稿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

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常提到的。

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

本文主要从苏轼豪放词与婉约词题材突破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词的分析,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多样,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了解苏轼。

关键词:豪放;婉约;题材一、苏轼生平简介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后苏轼登上仕途,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政见不和,被谏官李定等人以讪谤新法罪逮捕入狱,即“乌台诗案”,侥幸获释后被贬黄州充团练副史。

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他又激烈反对,特别是反对废除免役法。

之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他又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到儋州(今属海南)。

直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卒于常州。

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

二、从苏轼词的题材分析其词风苏轼最早的词作,按王文诰《苏诗总案》载,为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作《浪淘沙》,词句尚为“绮陌香尘”、“槛内群芳”之类,可说是尚在学步欧晏(欧阳修、晏殊)。

翌年所作的《行香子·过七里滩》,上下片之结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均令人有目不暇给之感,已可混入欧晏词集了。

但仍未见苏轼之人格、性格、词格。

后年所作的《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堂庑渐大、登临渐高,使用了大字眼、大角度,使用了议论的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根据字数的多少,宋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单调、双调
词有的分段,有的不分段。

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分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双调的第一段称为上阕或上片,第二段称为下阕或下片。

2.交流宋词的派别: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3.教师补充:
词调和词牌,词是配乐歌唱的,因此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谱。

而每个乐谱必定属于当时的某种宫调,就好比今天的歌谱都有一个音调一样,或者A调,或者C 调等等。

这种有一定音律,节奏属于某种宫调的乐谱就是词调。

每一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词调的名称就是词牌。

如《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

这些词牌的来源本应根据乐调内容而定,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

有的是舍弃原曲名而以填写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首词的题目而袭用的,如《谢秋娘》。

有的是以这个词调创制的相关人物命名的,如《何满子》是因歌者而得名的;《虞美人》因项羽诀别虞姬故事而得名;《雨霖铃》因唐明皇夜闻雨淋铃思念杨贵妃命乐工创制而得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常识,了解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为下面品味两个派别不同的特点做铺垫。


三、吟咏诵读,感悟词风
1.学生朗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示范朗读,感悟两首词的不同语调,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指生展示朗诵并配以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两个派别的词朗读时的不同语气,初步体会其不同的风格。


2.鉴赏内容,悟词特点。

学生先自主探究词的内容,不会的小组探究,后交流展示探究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内容,通过内容、选材和表达的感情来体会婉约派词和豪放派词的特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