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五上《有人脸的器物》教案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五上《有人脸的器物》教学案例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五上《有人脸的器物》教学案例李家完小张育芳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盘条成型、泥板成型、捏塑成型、综合成型等陶艺造型技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盘条成型、泥板成型、捏塑成型、综合成型等陶艺造型技法设计制作一个有人脸的器物。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习陶艺技法,并将其运用到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人脸器物的陶艺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人脸表情的夸张变化及其与器物的有机结合。
教学准备:教学用具:一个美羊羊造型、课件、陶泥(橡皮泥)、泥浆、擀面杖、衬布、泥塑刀等。
学生用具:陶泥、泥浆(橡皮泥)、擀面杖、衬布、泥塑刀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老师有一支笔(出示一支普通的圆珠笔),看到这样一支笔,你们会争先恐后地去买吗?(老师把美羊羊造型插在笔端)现在呢?师介绍导入:这就是造型设计的独特之处。
是的,优秀的造型设计给人以美感,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
二、作品欣赏。
1、欣赏有人脸的器物。
(课件出示)师:瞧,这件有人脸的大鼎,是商代大和人面青铜鼎,而另一件瓶口上塑有人脸的陶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瓶,它们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优秀的造型设计作品,是中华古老艺术的不朽瑰宝。
2、提出要求,教给方法。
谁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大家可以从作品的外形、装饰、用途等几方面来欣赏。
3、学生欣赏,集体交流。
4、师小结:三、讲授新知,学习陶艺。
过渡:从古代到现代,人脸就一直是艺术家创作时所热衷的素材,请看:(课件出示有人脸的器物的现代作品)慈祥的老公公、老婆婆,惹人喜爱的小丑……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很想亲手设计一个有人脸的器物呢?1、学习造型方法。
(课件出示各种造型的器物)盘条成型泥板成型模具成型拉坯成型手捏成型(1)学生观察,这些器物是怎样做成的?集体交流。
(2)老师讲解学生不知道的造型方法。
2、学习装饰方法。
教师讲解:团、搓、压、叠、刻、捏等方法。
3、学习制作人脸的方法。
有人脸的器物教案

有人脸的器物教案教案内容:人脸的器物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和命名一些常见的器物,如杯子、盘子、刀子等。
2. 能够描述器物的特征和用途。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或实物:杯子、盘子、刀子、手机、相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有器物的图片,例如一张有杯子、盘子和刀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些器物吗?请你们试着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的反馈和指导。
2. 认知器物:教师出示一样器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器物的名称,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器物的特征和用途。
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例如用形容词和动词描述。
3. 比较器物:教师出示两个器物(可以是一对相似的器物或是一对相互对立的器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器物的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区别。
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些器物的特征和用途。
教师鼓励学生用比较句式进行描述。
4. 创设情境:教师给学生一个情境,例如一个生日派对,让学生想象他们需要哪些器物。
学生可以口述或画出来,并描述这些器物的特征和用途。
5. 总结回顾: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所学的器物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器物的名称、特征和用途。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辨识和描述。
6.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器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例如制作一个器物的海报或小册子,包括器物的历史、制作材料、使用方法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器物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了对一些常见器物的认知和描述能力。
同时,通过比较和创设情境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和表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案有人脸的器物

有人脸的器物滨江小学黄琴学习目标:1、欣赏古今有人脸的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利用泥板成型或盘条成型的方法制作一张有人脸的器物。
2、在观察、分析、实践中探索陶泥的造型知识和技巧,利用捏,揉,压等方法制作有人脸的器物。
3、在学习泥塑的技法中体会泥塑的乐趣,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并运用到美化生活中去。
学习重点:运用捏、揉、压等泥塑方法表现人脸的器物。
学习难点:泥板的拼接,盘条的粗细和拼接。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一)1、在上课前,老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请你猜猜他是谁,说出他的名字。
2、他们都是我们班上的同学,看一看,他们的五官在不同表情时哪些变化?3、看看他们有趣的表情,真想把它记录下来,接下来请同学们用捏彩泥的方法,捏出不同的人物表情,粘在砂纸上,请小组来展示并说说你们用了泥塑的哪些方法?小组合作一:捏表情,展评(二)1、同学们的方法多种多样,再来跟着老师回顾一下这些方法。
(视频)2、(1)我们可以用各种方法表现五官、表情,接下来我再来考考你们,请看黑板。
(2)这些方法可以使五官更加生动和立体。
(三)1、同学们,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用人脸来装饰器物,请欣赏这两幅图片,小组讨论:它们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觉得哪里最吸引你,最有趣。
(小组派代表回答)2、听音频再次了解图片。
3、老师带来了几组图片,请大家观察,人脸都装饰在器物的什么位置?总结:(四)1、一起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
(视频)2、老师在学生作品中选了两件作品,请你们观察下两者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泥板成型——盘条成型二、艺术实践:请选取一种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人脸器物,起个别致的名字,待会儿请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的设计灵感和特别之处。
三、作品展示。
四、拓展:泥塑除了制作花瓶器物,还有很多其他新鲜的创意,我们来欣赏一下。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加以加工,赋予它第二次美的生命。
有人脸的器物教案

有人脸的器物教案教学主题:人脸的器物教学目标:1. 了解人脸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2. 探究和认识用来辅助和保护人脸的器物。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材料:1. 图片或模型展示人脸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2. 图片或实物展示用来辅助和保护人脸的器物。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显示一张人脸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人脸有哪些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功能?”引导学生回答人脸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2. 显示人脸器官的名称和功能的图片或模型,一一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
步骤二:探究和认识用来辅助和保护人脸的器物1. 准备一些用来辅助和保护人脸的器物,例如眼镜、口罩、安全帽、头盔等,展示给学生。
2. 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器物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使用它们?”鼓励学生尽量完整地回答。
3. 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4. 选取一些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补充。
步骤三:展示和分析1. 继续展示其他用来辅助和保护人脸的器物,例如耳机、护目镜、头巾等。
2.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器物的使用场景和功能。
3. 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使用这些器物的目的和好处。
步骤四:表达和总结1. 让学生选择一个用来辅助和保护人脸的器物,并描述它的功能和使用场景。
2.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呈现自己的观点。
3. 鼓励学生分享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4.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和发现更多的用来辅助和保护人脸的器物,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在下一堂课时可以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并与同学一起探究和讨论。
《有人脸的器物》说课稿

《有人脸的器物》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下册、第五课《有人脸的器物》的授课内容,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阶段目标,本课《有人脸的器物》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内容是: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可以说,器物的塑造既是制作一种生活用品,也是实用美术在生活中的艺术化体现。
在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造型不同。
材质不同、用途不同的器物,如杯子、瓶子、碗碟等。
他们常常被一些造型别致有趣的器物所吸引,因为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水杯而沾沾自喜,因为别人有个漂亮的储物罐而羡慕不已,这些都反映出对生活中实用器物造型的追求与喜好。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进行人脸造型器物的创作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器物的造型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本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是“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作的欲望”。
本课课题《有人脸的器物》可以理解成用人脸装饰器物。
基于之前在《别致的小花瓶》一课中,对陶泥这种媒材的认识,以及学习盘条成型法的基础,本课进一步学习、体验泥板成型的泥塑手法,并结合捏、揉、搓、压、刻等制作方法,在器物上装饰人物的五官。
这样既便于操作,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创意,使学生在快乐的创作过程中对泥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根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为了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古今有人脸的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表现手法,能利用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一件夸张有趣的人脸造型器物。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有人脸的器物》教案 (2)

人脸的器物详案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玩泥巴吗?平时是怎么玩泥巴的呢?你都会用泥巴做出什么?大家真是心灵手巧的学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体验玩泥巴的乐趣!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上课!二、欣赏感悟畅想1、老师这里有个小器物,它的材质是什么呢?还有什么其他的用途吗?哎!?还能装一些好吃的!设计的非常巧妙!师:其实,泥巴在几千年前,就是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
这件人面鱼纹彩陶盆来自新石器时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人脸,鱼。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描述的非常恰当!此彩陶盆呈红色,里面的人眼睛细而平直,鼻梁呈倒立的T字形,鱼头和人嘴外轮廓重合,双耳部位也有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独特的人鱼合体。
那盆里为什么会有鱼和人脸的纹样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它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古代的半坡人依河而居,过着捕鱼,狩猎的生活。
这种鱼纹反映着他们真实的生活。
人面由人鱼合体而成,人头装束奇特,像是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具有巫师的身份特征,它现在是我们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下面这个器物,叫做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腹双耳已残。
口做圆雕人头像,前额短发整齐下垂。
鼻呈蒜头形。
两耳各有一小穿孔。
黑彩画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三组。
造型以抽象的线条与人头像相结合,颇具特色。
他有什么用途呢?它是一件实用又具有艺术性的盛水器具。
3、请同学们看课本32页上方,看到这件器物你有那些感受呢?同桌之间讨论讨论。
在发现它的时候,器物的内壁上刻着“大禾”两个字,专家就叫他大禾人面铜方鼎。
你对“鼎”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呢?你能发现这个鼎有什么特点吗?这种附属在平面上,只供一面或两面欣赏的被称为浮雕!据专家推论,它与传说中的轩辕黄帝头上有四张脸有关,它代表着管理东南西北四方。
因此,这个鼎还是一种权利和威严的象征。
4、由此看出,用人脸装饰早在几千年前已成为古老艺术中的装饰手段。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有人脸的器物(出示课题)三、体验表现创新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哭泣)你能模仿出来吗?再听,这又是什么样的声音(生气),大家一起来模仿一下。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有人脸的器物》教案

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九册15.有人脸的器物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并掌握人物浮雕、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2)利用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一个有人脸的器物。
(3)了解陶艺技法,并将其运用到美化生活中,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难点: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
课前准备:紫沙泥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2008年2月14日,北京朝阳公园草坪上竖起的一座高6米、长30米的巨型“笑脸墙”,这是从全国征集来的4000余张笑脸照片中筛选出2008张,制作成现在我们看到的笑脸墙。
微笑是人类最普通的一种表情,也是我们最想从别人脸上看到的表情。
这些笑脸仅仅是开始,参与奥运、奉献奥运,让我们从每天的微笑开始才是笑脸墙的意义。
你们看这么多的笑脸,却各有特色。
人类的表情是多么丰富生动啊!二、讲授新课古代的中国就有不少用人脸装饰的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人脸的器物》。
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禾人面同方鼎吧。
谁能把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呢?(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两件艺术品)1.大禾人面铜方鼎商方鼎呈长方形,立耳,四柱状足,为商代后期鼎常见的样式。
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式人面作主体装饰,面部较为写实,特征突出,十分醒目。
表情威严肃穆,高颧骨,双眼圆睁,眉弯曲,唇紧闭,双耳肥大。
上饰勾云纹,下有手爪形纹饰。
地衬云雷纹。
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此鼎亦被称之为大禾方鼎。
古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呢?青铜器特别是鼎,作为一种礼器,这上面的人面装饰,主要起到庄严肃穆以及震慑的作用。
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人脸装饰,例如人面盉(he),这是商代商代后期的一件容酒器。
该器为大口宽腹圈圆足式,有盖,为具有龙角的人面形,两耳有孔,人面仰天朝上。
器盖与器身连起来看,如同一个仰卧的人头,形态甚为奇异。
这件器皿的人脸装饰是什么样的表情?生回答表情沉稳,稚拙,平静。
有人脸的器物教案

有人脸的器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器物的种类和特点。
2.掌握人脸器物的制作方法。
3.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器物的种类和特点。
2.人脸器物的制作方法。
3.创意设计和制作。
三、教学重点
1.人脸器物的制作方法。
2.创意设计和制作。
四、教学难点
1.创意设计和制作。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实践操作法。
六、教学过程
1. 器物的种类和特点
1.讲解器物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器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人脸器物的制作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人脸的特点和表情,了解人脸的基本构造和比例关系。
2.讲解人脸器物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准备、造型设计、雕刻、打磨等步骤。
3.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4.学生自行制作人脸器物,老师进行指导和辅助。
3. 创意设计和制作
1.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自己独特的人脸器物。
2.学生自行制作人脸器物,老师进行指导和辅助。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七、教学评价
1.学生的作品评价。
2.学生的自我评价。
八、教学资源
1.制作人脸器物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九、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3.学生的反应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五上《有人脸的器物》教案
(人美版第九册第15课)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也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中的一课。
陶艺造型表现的方式很多,例如拉坯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模具成型法等。
本科的目的是启发学生们学习运用盘条及泥板成型的方法来创作表现。
人离不开生活,生活创造了艺术,所以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人物题材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在陶艺中也有很多体现,例如作为装饰图案的《人面网纹盆》、作为浮雕装饰的《大禾人面铜方鼎》等,作为小学高年级的陶艺教学,应该接触一些人物浮雕的制作,而将它们与陶艺这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既便于操作,又会令学生兴趣盎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意识,大胆创作。
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人脸的器物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适合装饰或者面部佩带的艺术品。
2、欣赏和制作有人脸的器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有人脸的器物,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有人脸的器物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难点
脸的造型与色彩的创新设计。
四、教学理念
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纸板、彩笔、剪刀、胶水、白板纸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及课堂常规。
二、引导阶段:
1、板书课题:有人脸的器物
2、引导学生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人头型器口彩陶瓶以及古埃及金面具和贵州人脸面具等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小结:人连器物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的,适合装饰和佩带的工艺品,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人脸装饰艺术。
书上的这几件人脸艺术品都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是我国古老艺术的不朽瑰宝。
你能说出它们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这些艺术品的五官以及色彩方面的特点。
3、启发想象:你想设计制作一张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三、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分析各种人脸艺术品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出示人脸设计范样,讲解制作方法:
--设计人脸形象,画好五官的形状和位置。
--刻线:实线剪、虚线折。
--添加色彩和其它装饰。
3、布置作业要求:用泥巴做人脸器物,还可以加一些其它材料,让它和平常的脸不一样,你能试一试吗?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收拾用具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以及课堂常规。
二、引导阶段:欣赏上节课人脸器物作业,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课题:有人脸的器物
三、发展阶段:
1、互相欣赏有人脸的器物作品,交流各自的感受。
2、教师简单讲解染色的方法。
3、鼓励学生大胆为自己设计的人脸器物设计奇特的色彩。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欣赏讲评学生人脸器物作品,评出最奇特的人脸器物。
六、课后拓展: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脸器物代表各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课后找出有关资料讲给同学听。
九、教学板书
有人脸的器物
出示人脸设计范样,讲解制作方法:
设计人脸形象,画好五官的形状和位置。
刻线:实线剪、虚线折。
添加色彩和其它装饰。
十、课后反思:
附送: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五上《有人脸的器物》表格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并掌握人物浮雕、盘条成型、泥版成型等陶艺技法。
2.学会用盘条成型、泥版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一个有人脸的器物。
3.让学生了解陶艺技法,并将其运用到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了解泥塑这一独特艺术,掌握盘条
成型和泥版成型等泥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表情的夸张与变化,造型的创意。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7 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