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虚荣心
虚荣心对学生的影响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谈一谈虚荣心对学生的影响。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荣耀、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虚荣心可以激发我们的进取心,促使我们努力提升自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过度的虚荣心却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
首先,过度的虚荣心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当我们过于关注他人的评价,就会忽视自己的内心需求。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为了追求高分、排名而忽略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这样的学习态度,不仅难以取得好成绩,还可能让我们在学业上失去兴趣,导致学业荒废。
其次,虚荣心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同学,他们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成绩、家庭背景或者物质条件。
这种虚荣心让他们变得自私、狭隘,难以与人真诚相待。
与此同时,过度的虚荣心还可能让我们对他人产生嫉妒、羡慕等负面情绪,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最后,虚荣心会影响我们的成长。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然而,当我们的心灵被虚荣心所占据,就很难听到内心的声音,难以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样一来,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就可能迷失方向,难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那么,如何克服虚荣心,让它不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认识到,真正的价值在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他人的评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其次,我们要学会自我反思。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虚荣心,并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同时,我们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
当我们能够真诚地欣赏他人的优点,就不会再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感到痛苦。
同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克服虚荣心。
总之,虚荣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自我反思,克服虚荣心,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虚荣心演讲稿范文精选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影响深远的心理现象——虚荣心。
虚荣心,这个看似美好的名词,其实隐藏着许多我们不易察觉的陷阱。
下面,我将从虚荣心的定义、表现、危害以及如何克服虚荣心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
一、虚荣心的定义虚荣心,又称虚荣欲,是指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感,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地位和财富,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它让人迷失在虚幻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二、虚荣心的表现1. 过分关注他人评价:虚荣心强的人往往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他人的认可。
2. 过度消费: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虚荣心强的人往往会过度消费,甚至不惜借贷。
3. 穿着打扮追求名牌:虚荣心强的人往往追求名牌,希望通过名牌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4. 虚假炫耀:为了展示自己的成就,虚荣心强的人往往会虚假炫耀,夸大其词。
三、虚荣心的危害1. 影响人际关系:虚荣心强的人往往难以与人建立真诚的关系,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 损害身心健康:过分追求虚荣,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削弱自我价值:过分追求外在表现,容易让人忽视自己的内在价值,导致自我价值感下降。
4. 影响事业发展:虚荣心强的人往往难以专注于工作,容易因为追求虚荣而影响事业发展。
四、如何克服虚荣心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内心的真实需求,而非外在的虚荣。
2. 学会自我反思:我们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虚荣心的危害,努力克服虚荣。
3.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减少对虚荣的追求。
4. 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的美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减少对虚荣的追求。
5. 关注他人需求:关注他人的需求,帮助他人,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内心的善良,减少虚荣。
总之,虚荣心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现象,我们要努力克服它,追求真实、美好的人生。
(生命教育视窗)心理健康与心理自护_克服虚荣心理

有这样一个例子:小青是高一的新生,梳着最新潮的发型,穿着名牌的衣服,看上去是一个时尚而富有的女孩。
期中考试了,小青在语文的考场上突然晕倒了,医生的诊断是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
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奇怪,家庭条件那么好的小青怎么会营养不良呢?原来,小青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工人,小青把父母给她的生活费大部分都用在了打扮上,长期下来,身体就受不了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虚荣心理,在学生中间并不少见。
有的学生注重外表和穿着打扮,花钱大手大脚,似乎很富有,很大方,实际上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博得同学或他人的赞美、羡慕,赢得“面子”,满足自我炫耀的心理需求。
1.虚荣心理的定义及其表现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虚荣是借助外在的行为表现,过分追求浮华、光环式的形式,以一些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来掩饰内心的一种空虚或弥补失败后的受挫心理,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
虚荣是不成熟的表现。
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的条件,为了取得某种荣誉,引起别人的赞赏和羡慕,而做出不符合事实的言行。
如,不懂装懂,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或炫耀自己的各方面条件比别人强来获得别人的赞赏和羡慕。
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就是好虚荣的表现。
在强烈的虚荣心支使下,有时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虚荣心和人的自尊有关。
自尊是高贵的品质,是人的正常心理需要,但为了满足自尊心理而被虚荣所奴役,是可悲的。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
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
当自尊心受到损害或威胁,或过分自尊时,就可能产生虚荣心。
虚荣心还和赶时髦有关。
时髦是一种社会风尚,是短时间内到处可见的社会生活方式。
虚荣心强的人喜欢赶时髦,崇拜偶像。
虚荣心还掩盖着一种深层心理缺陷。
具有虚荣心理的人,内心往往更多自卑与心虚,虚荣起到的是一种补偿作用,竭力追求浮华,以掩饰心理缺陷。
“虚荣心”引发的危机个案分析和干预

“虚荣心”引发的危机个案分析和干预虚荣心是人们自我评价、自我价值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度的虚荣心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危机。
本文将对虚荣心引发的危机个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个案一:小明是一个中学生,他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
他总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不断花费父母的钱购买名牌服装和奢侈品。
最终,他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无法还清债务,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个案二:小红是一个职场人士,她非常在意同事对她的看法。
为了赢得同事的羡慕和赞赏,她不计后果地加班、工作过度,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最终,她因为过度劳累而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干预措施:1. 培养良好的自我价值观:教育个体要认识到自我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外界的评价,更应该通过内在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媒体等方式,传递健康的价值观,帮助个体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2. 培养自信心:通过积极肯定个体的优点和特长,让个体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独具价值的。
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班、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个体的特长和技能,增强自信心。
3. 提倡适度的竞争:适度的竞争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但过度的竞争则容易导致虚荣心失控。
要教育个体在竞争中保持平衡,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和权势,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心态,关注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4. 倡导理性消费观:要教育个体明智消费,不盲目追求名牌奢侈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加强财商教育,让个体明白虚荣消费只会带来短暂的满足感,而理性消费可以给自己长久的满足感。
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往往因为虚荣心而过度劳累、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个体正确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总结:虚荣心的过度追求往往会引发危机和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培养良好的自我价值观、提倡适度的竞争、倡导理性消费观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来干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应对虚荣心可能引发的危机。
骄傲自满的孩子如何教育

骄傲自满的孩子如何教育老话说:“骄傲使人落后”,所以家长最害怕的,应该就是孩子心生傲慢吧。
一旦内心埋下了骄傲的种子,那么孩子就会变得“飘飘然”,对于任何事情都是爱答不理的样子。
古往今来,纵观每个有大成就的人,他们骨子里都谦卑有礼。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只有学会对他人尊重,孩子才能换来尊重。
骄傲自满的孩子如何教育1、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对骄傲、虚荣心较强的孩子,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骄傲的孩子大多能力较强。
如果交给他们一些任务,他们总是比一般的孩子做得快,做得好,这是产生骄傲情绪的重要因素。
因此,大人交给他们的任务应有一定难度,让他们付出较大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使他们经常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取得别人的指导和帮助。
在集体活动中,对他们的要求应比一般孩子高一些。
家长还要经常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
2、开阔孩子的眼界,家长不要让孩子只是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的,因为如果再将爱孩子放在一个大范围内,他就会失去这种优势了。
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古典故事,红色经典,了解他们的历程。
让孩子从小受到熏陶。
3、端正孩子的态度,有的孩子在挨批评的时候,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是左顾右盼,就是不停地插嘴,或者转移话题。
这样,不但不尊重对方,在挨了批评后也不知道怎样改正错误。
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无论别人的批评多不中听,也要认真倾听。
因为只有认真地听取别人的观点,才能明白别人的想法和道理,并且虚心接受。
4、允许孩子做出解释,有时候,父母也会有失偏颇,所以,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允许孩子做解释,让他为自己辩解。
当然,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让他解释,不是为了让他推卸责任,而是为了让他实事求是。
孩子骄傲自满的原因1、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家由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总是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神态,经常会流露出对他人的不屑。
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仿效爸爸妈妈,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嘲笑别人的短处。
2、是家长们过多的夸奖。
虚荣心读后感

虚荣心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虚荣心的定义和表现2.虚荣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二、虚荣心的成因1.社会环境2.家庭教育3.个人性格三、虚荣心的负面影响1.人际关系2.心理健康3.事业发展四、如何克服虚荣心1.增强自我认知2.树立正确价值观3.培养良好生活习惯4.学会感恩和珍惜五、结论1.虚荣心的认识和反思2.摆脱虚荣,追求真实幸福正文:在我们的生活中,虚荣心无处不在。
它是一种追求表面荣耀、炫耀自己的心态,表现在衣着、住房、汽车、职位等方面。
虚荣心让人盲目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忽视了内心的成长和真正的幸福。
本文将分析虚荣心的成因、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虚荣心,帮助大家追求真实幸福。
一、虚荣心的定义和表现虚荣心是指一个人过分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求。
虚荣心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过度关注外表:穿着名牌衣服、化妆、整容等,以追求外表的华丽。
2.炫耀物质财富:拥有昂贵的首饰、手机、汽车等,并时不时地向他人展示。
3.社交场合的表现:在聚会、宴会等场合,通过幽默、机智的谈吐吸引他人的注意。
4.职位和地位的追求:努力晋升、争取荣誉,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
二、虚荣心的成因1.社会环境: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表面的荣耀。
媒体的大量宣传和朋友圈的炫耀,使得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强化。
2.家庭教育:父母过分溺爱、过分关注孩子的外表和成绩,导致孩子误将外在荣耀视为人生价值。
3.个人性格:性格敏感、自卑的人更容易关注他人的评价,从而导致虚荣心的产生。
三、虚荣心的负面影响1.人际关系:过分炫耀自己的人往往容易让人反感,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心理健康:虚荣心重的人容易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3.事业发展:过分追求虚荣,容易让人忽视自身的成长和能力的提升,影响事业发展。
四、如何克服虚荣心1.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认识到外在荣耀并非人生全部。
2.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内在品质,关注自己的内心成长,追求真实的幸福。
爱的教育虚荣心读后感悟

爱的教育虚荣心读后感悟本文基于阅读《爱的教育虚荣心》一书,分享了我在阅读中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一、爱与虚荣心的对立在《爱的教育虚荣心》一书中,作者探讨了爱与虚荣心的关系。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外在荣耀和虚幻的心态,与爱的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对立。
爱的教育是一种真实而无私的情感,它追求的是内在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虚荣心会使人为了外在的荣誉而追求,而忽视了内在的成长和发展。
二、追求外在成就的虚荣心人的虚荣心往往源于对外在成就的追求。
社会给予我们的评价和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自尊和自信。
我们对于他人的赞美和羡慕,往往成为我们追求虚荣心的动力。
然而,在追求这些虚荣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
虚荣心所追求的是他人的赞美,而不是真正的内在成长。
三、爱的教育关注内在成长与虚荣心相对应的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关注的是孩子的内在成长和发展。
它鼓励孩子从内在深处找到自己的价值,培养孩子的品格和人格。
爱的教育不是追求外在的成就和荣誉,而是追求孩子内心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它鼓励孩子从内心深处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如何克服虚荣心虚荣心是人的自然弱点之一,我们很容易陷入追求虚荣的陷阱中。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克服虚荣心:1.培养内在的自信和自尊。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去追求他人的赞美和认可。
2.关注内在的成长。
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培养自己的品格和人格。
3.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分享,我们可以体验到真正的乐趣和成就感,而不是追求虚幻的赞美。
五、对于教育的思考在爱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成长和发展,而不是过分追求外在的成就和表面的荣誉。
我们要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虚荣心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来帮助孩子克服虚荣心。
六、结语通过阅读《爱的教育虚荣心》,我对于爱和虚荣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克服爱慕虚荣缺点的方法

克服爱慕虚荣缺点的方法克服爱慕虚荣缺点的方法,爱慕虚荣是我们正常的缺点,如果太严重就要克服啦,下面带来克服爱慕虚荣的缺点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克服爱慕虚荣缺点的方法【1】1肯定自己。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自己不能接受自己。
由于不自信,我们会把自尊心和人生价值建立在两个错误之上:一是他人的缺点,二是他人的肯定。
当发现自己比别人好,或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就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好,或失去他人的肯定时,就觉得自己毫无用处。
而肯定自己就意味着把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建立在自身的优点之上。
2客观认识自己。
我们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
要站在一个高度上去面对自己,认清自己的定位,既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要无视自己的短处。
优点并不一定是自己比别人好的地方,缺点也不一定是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并且,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的优点和缺点。
如果我们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即使自己不如他人,或者被人轻视,也能自我诽逞,获得心理平衡,不至于用夸张或逃避纳方式来保护自尊。
3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社会差别。
社会有等级性,我们学生也有等级观念。
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是我们的理想,但轻视弱者、尊重强者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一个贫贱纳家庭背景确实台遭到他人的轻视,如果在乎这种轻视,他人可能会更加轻视我们。
4把握攀比度。
人是生活在比较之中的,要完全摆脱比较是不现实的。
看看现在这个世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攀比,如比酷、比规、比疯、比吃、比穿、比用、比分数、比荣誉、比父母、比亲戚、比外表、比鼓力、比能力、比水平等,但过分比较往往是虚荣的起点,不管什么内容,比过了头,就可能走火入魔,陷入痛苦的境地。
5加强自身修养,不追求虚幻的满足。
大到老谋深算的科学谎言,小到学校里的考试作弊,虚荣的背后便是修养和情操问题。
屈原说:“善不由外来今,名不可虚作。
”良好的内心修养和高尚情操是遏制虚荣的磐石。
有了这块磐石,我们就有底气托起父亲的尊严,不管他是贫是宣是卑是尊。
改正爱慕虚荣缺点的方法【2】一、认识虚荣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虚荣心
作者:殷效云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20年第01期
【摘要】虚荣心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爱慕虚荣,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
班主任一定要慎重处理,要关注学生,关心他们心理上的成长,及时给予帮助。
在了解学生心理和思想的前提下,适当放开思维,让学生们更加开心地生活,更有原则地做人。
【关键词】虚荣心克服;源头;作风虚荣心是一种追求不真实的光荣感和荣誉感,以求心理上暂时的、虚假的“自我显示”需要满足的心理。
虚荣心理是消极的,是一种腐蚀人们心灵的毒剂,极不利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奠基阶段,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防止和克服虚荣心理的产生,对青少年学生克服虚荣心,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必须从认识虚荣心的危害性和丑恶性入手,从思想上克服虚荣心的产生
青少年的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
有的学生爱面子,盲目地和其他同学攀比,经常产生自卑、失落、嫉妒等负面情绪。
因此,一方面,班主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虚荣心带来的危害,从而改变存在于思想中的不正确的做事态度,树立做人要诚实,更要自尊自重的理念。
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具体做法是先搞心理健康调查,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健康疏导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学生认识虚荣心理是一种不健全的心理,它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危害,是受到名缰利索束缚的恶果。
同时,列举古今往来,因图虚荣而误入歧途,自甘堕落,受骗上当,害人害己,荒废事业,甚至身败名裂的不乏其人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青少年一旦具有虚荣心,就一味追求虚假的东西,为了达到目的,为了谋取某种荣誉和得到某种赞赏,甚至不惜弃真择假,以假求荣。
会使自己形成盲目自大及虚伪的性格,会失去诚实,失去尊重,失去实在的追求,结局是从“欺人”开始,以“自欺”告终。
留给自己的只有空虚苍白的人生答卷。
因此,青少年学生必须从思想上防止和克服虚荣心理的产生。
二、必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自尊源头上消除虚荣心理
学生的虚荣心主要表现在:学习上不愿刻苦,乞求“捷径”,弄虚作假,骗取成绩;生活上不讲俭朴,随意浪费,強装富有,乱赶时髦。
同时,虚荣心与自尊心是相互关联的,自尊心又与外界舆论密切相关。
别人的议论,他人的优越条件,都不应该是影响自己进步的外因,决定因素是自己的努力。
然而,青少年要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什么才是真正的丑,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应该追求的是什么。
虚荣心与自尊心是相互关联的,自尊心又与外界舆论密切相关。
别人的议论,他人的优越条件,都不应该是影响自己进步的外因,决定因素是自己的努力。
因
此,要想克服虚荣心,就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明辨真善美,正确看待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防止他们过早向社会看齐,向低俗看齐,这样才能不被虚荣心所左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作为老师与家长要以求实的精神和作风给孩子做出榜样,不可流露爱慕虚荣的情绪,提倡艰苦朴素。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让他们懂得,一切荣誉来自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不能离开集体去追求什么“自我价值”“个人主义”,否则将陷入名缰利锁的束缚之中,让虚荣心找到繁衍滋生的温床。
三、必须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念,从“荣辱”观念上克服虚荣心理
俗话说:“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关心着集体的荣誉。
”大凡虚荣心强的学生十分注重荣誉,但他们对荣誉的取得以及如何对待荣誉,通常缺乏全面的认识,总是以他人对自己是否看重作为天平,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并不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一旦他人对自己给予否定、消极的评价,便认为损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因而会不惜真假手段谋取虚假的荣誉。
因此,要让学生克服虚荣心理,就必须引导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建立在责任感上,对于那些荣誉、得失要用理智的心态来面对。
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荣誉,树立正常的荣誉观。
如通过古往今来的名人是怎样争取荣誉,如何看待荣誉的事迹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对荣誉感的正确认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内容丰富的创造荣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荣誉感。
当班级同学在校以上的活动中获了奖,班主任及时组织学生分析荣誉是怎样取得的及荣誉的意义,荣誉标志着什么等。
号召同学们在荣誉中寻找动力,为创造新的荣誉去奋斗,从而把学生的虚荣心引导到荣誉感上来,从“荣誉”观念上有效地克服了虚荣心。
四、必须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从作风上克服虚荣心
有虚荣心的学生主要是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缺乏自知之明,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长处,或者无视自己的短处,自我感觉总是良好,对自己身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缺乏客观的认识,可是当别人指出时,他们又护短、怕“疼”,有时即使认识到自己存在某一方面弱点、缺点,也不愿意向老师和同学公开。
当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一旦没有达到自己预计的目标或暴露出自己不如人的短处时,便会感到难于理解,无法接受,这时就容易采取一些虚伪的做法,来暂时填补心中的失落。
因此,班主任必须适时捕捉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人生逆境十之八九,总不能事事如意,有某些方面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或自己有某方面比不上别人,这是正常的事,无须耿耿于怀,更不必用虚假的东西掩饰,假的始终是假的,虚假的东西最终会害了自己。
因此,引导青少年学生必须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正视现实,承认自己的能与不能,从作风上克服虚荣心。
五、坚持走自己正确的道路,不计较别人的议论,从行动上克服虚荣心
目前,青少年学生之间攀比风十分严重,有些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怕事、爱面子、自尊心很强的学生,他们的虚荣行为往往是源于害怕别人议论这一心理。
因此,班主任要让学生懂得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自然,对得起自己和别人,这就问心无愧了,何必去计较别人说什么?
做自己该做的事,走自己该走的路,让别人说去,议论就会悄然离去,你也会感到心理坦然舒适,何必再去追求虚假的名誉,从而从行动上克服虚荣心。
六、培养谦虚的品质,是克服虚荣心的有效途径
承认自己有长处,看到自己有短处,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虚荣心就会大大削弱,许多麻烦的事情就能避免。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
”一个人能够虚怀若谷,就会科学地正确认识自己,就会有自知之明,就不会固步自封,不会把个人的“荣誉”看得比真诚的美德和人生的价值还重要,就会懂得荣誉的意义,决不会靠弄虚作假来骗取虚假的荣誉,而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奋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荣誉来。
具有虚荣心的学生,大都狂妄自大,傲娇自满,喜欢表露自己,炫耀自己,夸大自我,追求虚假的荣誉,缺乏谦虚的精神。
因此,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谦虚的品质,才能有效地克服虚荣心理的产生。
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在困难和挫折中总结经验,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1]李德贤.小议小学生心理辅导[J].大众文艺,2010,(24):323.
[2]李雪,梁馨元.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3]朱建平.中小学生的心理疏导.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
[4]谢金凤,赵玲玲.小学生心理辅导之我见[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