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1《春 》2教案(湘教版五年级下)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分课时电子教案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
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分课时电子教案一、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二、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风、雨。
)②指导读“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④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⑤课内做作业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为什么?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分课时电子教案1.导入定向。
读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小学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分课时电子教案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分课时电子教案一、检查。
二、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 (小草、花、风、雨。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己的喜爱之情。
——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3、4、5题。
(3)学习第三段。
?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为什么?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分课时电子教案1.导入定向。
》,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东风脚步一切都山水太阳绘春小草偷偷嫩嫩满是的轻悄悄软绵绵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迎春风筝孩子舒活抖擞一年之计赞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
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春》教学设计

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2、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理解文中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生动的词句,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方法: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激发导人。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
读题、质疑。
2、简介作者。
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字音“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
“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
“嘹的声母是边音。
“酿”的声母是鼻音。
涨(zhàng)红了脸应和(hè) 散(sàn)在草丛酝(yùn)酿 (ni àng) 鸟巢(cháo)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
四、作业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
第二课时一、走近春天,体会“迎春”。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春》教案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2.背诵1-5段;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规定与鼓励并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精读感悟,品味文本1.齐声诵读课文2.讨论: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试说出理由)预设:学生喜欢第二段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预设:学生喜欢第三段第3段:春草图。
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预设:学生喜欢第四段第4段:春花图。
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联想,写春花竞相开放。
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这些句子这样写好在哪里?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3.“花里带着甜味儿”(“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4.“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6.“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预设:学生喜欢第五段第5段:春风图。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春(第二课时)教学设想:《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因此,在教学《春》时必须紧扣一个“美”字,引导学生美美地读,美美地体会,充分体会春天景物的美、文章语句的美、作者情感的美。
《春》的语言非常优美,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突出了景物的特征。
第二课时宜重点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多种修辞的写景方法。
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欣赏文中优美的语句。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多种修辞的写景方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多种修辞的写景方法。
教学亮点:可以把《春》的学习想象成是在春游,以赏春活动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朗读训练,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会唱哪些有关春天的歌曲?请分享一下……从同学们的精彩分享中,我们体会了春天的美,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朱自清去继续春游赏春,欣赏春天的美,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2、提问:春游得先理清路线,那么,赏春之前,谁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我们找出来的赏春线索?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第一段,探讨: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朗读第二段,探讨: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示范性指导全班学生赏析“春草图”(1)朗读课文第三段,小组合作探究:你觉得这一段哪些语句用得好,写出了春草的哪些特点?你也能用上修辞手法说一句描写春草的话吗?(2)小组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4、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完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朗读赏析,再进行小组汇报,看哪个组表现最佳。
5、朗读课文最后三段,探讨:这三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作者用他那优美的文笔带我们欣赏了春天的美,并热情赞美了春天,同学们知道哪些描写赞美春天的诗句呢?让我们也用诗歌来赞美一下生机勃勃、美不胜收的春天吧。
小学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分课时电子教案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分课时电子教案一、检查。
二、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 (小草、花、风、雨。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己的喜爱之情。
——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3、4、5题。
(3)学习第三段。
?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为什么?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分课时电子教案1.导入定向。
》,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东风脚步一切都山水太阳绘春小草偷偷嫩嫩满是的轻悄悄软绵绵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迎春风筝孩子舒活抖擞一年之计赞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
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湘教版五年级下《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春》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并能正确朗读诗歌。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掌握《春》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能正确地表达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诗人的用词。
2.练习朗读时适当表达诗歌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件与课本:湘教版五年级下册。
2.教具:图片、春天相关的素材。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春天的图片,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们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然后,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妙气息。
Step 2 学习诗歌(20分钟)1.教师出示《春》这首诗的课文,让学生跟读一遍。
然后,教师逐句解释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词语的意义。
2.教师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跟读诗歌。
然后,教师分角色指定学生们朗读这首诗,每个人朗读一句。
鼓励学生们理解诗歌的意境,用正确的语调和情绪表达出来。
Step 3 情感体验(2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美丽。
2.学生们观看后,用几句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春天景色,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学生们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描述的春天景色,教师帮助学生纠正语言表达。
Step 4 表演诗歌(20分钟)1.教师与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表演,并使用道具和动作来表达诗歌的意境。
同时,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尽量放松身体,用舒缓的语调和情绪来表达。
2.学生们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看和评价,可以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Step 5 创作诗歌(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春天的关键词,比如花朵、蝴蝶、阳光等,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这些词语写一首自己的春天诗歌。
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改进,然后选一位代表朗读自己的诗歌。
湘教版五年级下《春》教学设计_1

湘教版五年级下《春》教学设计_1教学设计:《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春》这首诗的内容,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文本、听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春天的诗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激之情,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景象和特点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湘教版五年级下册》、PPT、图片、音频等。
2.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打开PPT,展示一张春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春天的思考。
并问学生春天有什么特点和景象?2.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春天所见到的景象。
Step 2: 学习诗歌(20分钟)1.教师将诗歌《春》展示给学生,首先朗读整首诗,并带领学生一起大声朗读。
2.将诗的内容分段呈现在PPT上,逐句解读,并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3.教师和学生一起逐词学习诗歌,找出生活中对应的形象并与图片进行配对展示。
Step 3:合作学习(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各自讨论写出他们对春天四个字的理解。
2.各组派代表上台朗读及解释,并进行评比。
Step 4:理解与运用(2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一一扮演图片里的景象,进行描述,例如:花朵、蝴蝶、鸟儿、阳光等。
2.学生通过朗读诗句、描述景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
3.教师布置写春天风景的作文,并鼓励学生多用一些诗歌里的意象来描述。
Step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朗读相关的诗句。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给学生一定的奖励。
五、板书设计春回大地,踏青登山;桃花柳树,奇妙无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
课型:
精读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重点难点:
1.认识、会写10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导人。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
读题、质疑。
2.简介作者。
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字音
“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
“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
“嘹的声母是边音。
“酿”的声母是鼻音。
涨(zhàng)红了脸应和(hâ) 散(sàn)在草丛酝(yùn)酿 (niàng) 鸟巢(cháo)
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
四、作业:
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
五、板书设计:
春
迎春盼望着
绘春草花风雨
赞春新美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1~4自然段。
2.体会文中用语的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得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感受作业笔下春天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走近春天,体会“迎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说说:读了这句后,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这句是全文起始句,两个“盼望着”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对春的渴望,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春天的脚
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二、走进春天,体会“绘春”。
1.朗读思考:
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春天。
,一共绘出了几幅图画?
2.赏读交流:
说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赏析第一幅图:春草图。
谁能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体会“偷偷地”“钻”等用字的准确、生动,不但写出了草的旺盛的生命力,还写出了小草的生长带给人们的惊喜。
赏析第二幅图:春花图。
默读第4自然段,把选取的景物用波浪线画记。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
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
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
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让树上坠满丰收之果。
果树之果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引读,指导背诵
赏析第三幅图:春风图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赏析第四幅图:春雨图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赏析第五幅图:迎春图。
它主要描写了春境中人的活动。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
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引导回顾:
说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3.感悟春天,体会“赞春”。
(1)在绘春后,体会作业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 春天像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它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三个角度,绘出三种形象,形成排比,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使人读后产生无尽的喜悦、无穷的活力、无限的希望。
从而让我们悟到: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体会表达: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四、体会写法,总结拓展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的试问互相交流。
五、作业:
背诵课文1至4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春
迎春盼望着……
绘春草花风雨人
赞春新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