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报告
高频实验报告

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调频发射机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2高频电路的调试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二、实验内容调频发射机的设计与实现,要求如下:(1)载波频率:6MHz ;(2)功率放大器:发射功率P O≥10mW(在50欧假负载电阻上测量),效率≥25% ;(3)在50欧假负载电阻上测量,输出无明显失真调频信号。
三、实验原理频率调制电路如下:其中主要芯片MC1648的内部结构如下:BB910变容二极管特性曲线如下:低通滤波器如下:功率放大器如下:功率放大器根据放大器电流导通角的范围,可以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和丁类等功率放大器。
甲类放大器的效率最高为50%,丙类放大器的效率最高为76.8%高频匹配电路如下:有如下两种电路形式可供选择:四、实验电路调试调试步骤:调试频率调制电路和低通滤波器,在不输入调制信号时,调节滑动变阻器RP2,使输出载波频率为6MHz,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使用高频信号源加入调制信号,观看调频信号;调试功率放大器,要求采用丙类功率放大器,测试效率;系统联调。
单级调谐,可以采用扫频仪,也可以采用输入容抗小的示波器探头(×10档),或者在探头上串联一个pF级小电容(根据工作频率和示波器输入电容考虑);多级调谐,如变压器结构调谐,先调后级,再调前级。
实验报告一、实验数据记录电源电压:5.0V ; 仪器:DW2011直流稳压电源 载波频率:6.000756MHz ; 仪器:YZ -4345示波器信号源电压峰峰值:0.8V ; 仪器:YZ -4345示波器输出信号电压峰峰值:5.4V ; 仪器:YZ -4345示波器电源输入直流电流为:52.0mV; 仪器:VC9807A 电压表二、实验数据分析电源供给的输入直流功率为WW V I P 26.0052.00.5CC C0=⨯=== W R V R I I V P 0729.021212102C1m 02Clm Clm Clm o =⋅===其中0R 为50欧姆,则集电极效率如下 %03.28CCC0L 2L C ====V I R V P P η 整机调试(不加调制信号)电源输出直流电流为66.2mV电源供给的输入直流功率为W W V I P 331.00662.00.5CC C0=⨯===集电极效率为%02.22CCC0L 2L C ====V I R V P P η 由于输入级与输出级相互影响,整机联调后系统效率减小,这是在实验设计所分析出来的,效率的大小和功率放大模块输入阻抗变化有关,整体上实验数据基本满足要求,发射功率P O =0.0729W≥10mW (在50欧假负载电阻上测量),效率η=28.03%≥25% 。
高频——实验报告

实验一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了解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角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4测量振荡器的反馈系数、波段复盖系数、频率稳定度等参数。
二、实验设备TKGPZ-1型高频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箱;双踪示波器;频率计繁用表。
三、实验内容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2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3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4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基本原理将开关S2的1拨上2拨下,S1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3和C13、C20、C10、CCI、L2构成电容三点式反馈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可用来改变振荡器频率。
f=振荡器频率约为4.5MHZ振荡电路反馈系数:1320560.12 470CFC==≈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3加到由Q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2将开关S2的1拨上,构成LC振荡器。
3改变上偏置电位器RA1,并用示波器测量对应点的振荡幅度Vp-p,记下停振时的静态工作点电流值。
五、实验结果1、组成LC西勒振荡器:短接K1011-2、K1021-2、K103 1-2、K1041-2,并在C107处插入1000p的电容器,这样就组成了LC西勒振荡器电路。
用示波器(探头衰减10)在测试点TP102观测LC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再用频率计测量其输出频率。
2、调整静态工作点:短接K104 2-3(即短接电感L102),使振荡器停振,并测量三极管BG101的发射极电压Ueq;然后调整电阻R101的值,使Ueq=0.5V,并计算出电流Ieq(=0.5V/1K=0.5mA)。
高频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公司进行的高频实训已经告一段落。
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高频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了高频设备的操作方法,同时也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这段实训经历的心得体会。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频技术在通信、雷达、医疗、工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身技能,我在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频实训。
二、实训内容1. 高频基础知识学习在实训初期,我主要学习了高频基础知识,包括电磁场、微波传输、天线、高频电路等。
通过学习,我对高频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实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高频设备操作实训过程中,我重点学习了高频设备的操作。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掌握了高频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搭建高频电路,进行调试和测试。
3. 实际项目操作为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我参与了公司的一个高频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负责搭建高频电路,进行调试和测试。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三、实训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
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理论知识的最好方式,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训项目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是完成项目的重要保障,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3. 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通过不断学习和请教,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
这使我认识到,勤奋学习是提高自身能力的关键。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4. 良好的心态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任务都认真负责。
高频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一、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图1.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1、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MHz CLw p 936.2105801020011612=⨯⨯⨯==--2、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电压增益===357.0544.10I O v V V A 4.325输入,输出波形: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相应的图,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vBW0.7=6.372MHz-33.401kHz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二、下图为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图1.2 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1、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计算出电压增益A v0,285.28mV V I =,160.5V V O =33.1820283.0160.50===I O v V V A输入端波形:输出端波形:2、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BW0.7=11.411MHz-6.695MHz BW0.1=9.578MHz-7.544MHz 矩形系数K=0.431实验二高频功率放大器一、高频功率放大器原理仿真,电路如图所示:(Q1选用元件Transistors中的 BJT_NPN_VIRTUAL)图2.1 高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1、集电极电流ic(1)设输入信号的振幅为0.7V,利用瞬态分析对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分析设置。
要设置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和输出变量。
的波形。
(2)将输入信号的振幅修改为1V,用同样的设置,观察ic(提示:单击simulate 菜单中中analyses 选项下的transient analysis...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
通信电子电路高频实验报告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构成和电路元器件的作用。
2.了解高频小信号的质量指标和谐振放大器的性能。
3.掌握L,C参数对谐振频率的影响。
4.分析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质量指标,测量电压增益,测量功率增益;测量放大器的频率。
二、预习要求1.复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用。
答: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高频小信号, 属于窄带放大器。
由于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解决了放大倍数、通频带宽、阻抗匹配等问题,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又称为小信号放谐振放大器。
就放大过程而言,电路中的晶体管工作在小信号放大区域中,非线性失真很小。
一方面可以对窄带信号实现不失真放大,另一方面又对带外信号滤除, 有选频作用。
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按有源器件分可分为:_以分立元件为主的集中选频放大器__,_以集成元件为主的集中选频放大器_;按频带宽度可分为:_窄带放大器_,宽带放大器。
三、实验内容1.参照电路原理图1-1连线。
,计算回路电容和回路2.图1-1为一单调谐回路中频放大器,已知工作频率f电感。
图1-1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1.在选用三极管时要查晶体管手册,使参数合理。
2.观察瞬态分析的波形输出及频谱分析是否合理。
3.在pspice中设定:参数,AC=100mV、V OFF =0V,Vampl=300mV,freq=10MegHz。
V2参数CD=12V。
V1在AC Sweep中设定参数:①在AC Sweep Type中选 Decade。
②在Sweep Parameters 中选pts/Decade为20、Stort Fred为10k、End Fred为500MEG。
、Lntervat为10。
③AC Sweep Type中选 Output Voltoge为V(A)、1/V为V1四、实验报告1.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度和频率,测出输出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完成表1-12.画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根据图形输出)仿真图如下:3.分析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质量指标:(1)测量电压增益;=60Au=UoUi(2)测量放大器的通频带;谐振回路的通频带:BW=fH-fL =0.02MHz实验二三点式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熟悉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构成。
高频实验报告

(6)调节调制信号的大小,观察m=100%和m>100%两种调幅波在过零点处的波形情况,比较他们的区别。
3.普通调幅波解调
(1)将示波器CH2接幅度调制模块中调幅波输出端J23(TF.OUT)。根据实验步骤调节红色旋钮VR5将输出信号设置为峰峰值为Vp-p=150mv左右的调幅信号,并调整调制信号大小使调幅度m<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项目: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与解波
实验仪器:
系别: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
实验一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端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起震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CAP可变为C7、C14、C23、C19其中一个。为了满足起振条件的要求F的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通常取为1/3-1/8。其中Cj为变容二极管2CC1B,根据所加的静态电压对去静态电容,CT3为5-20PF的半可变电容。该高频等效电路未考虑负载电阻。西勒电路是在克拉波电路的基础上在电感两端并联了一个小电容,且满足CAP远大于(CT1+CT17),故其回路等效电容C≈CT1+CT17+Cj。故振荡频率f0=1/2л 。西勒电路在分立元件系统或集成高频电路系统中均获得广泛的应用。
用MC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条幅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VR8用调节引出脚1、4之间平衡,R39与R46与电位器VR8组成平衡调节电路,改变VR8可以调节输出载波信号的大小,以使乘法器实现抑制载波的振幅调制或有载的振幅调制,脚1和脚4分别接电阻R43和R49可以较好的抑制载波漏信号和改变温度性能,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
高频实验报告总结与反思

高频实验报告总结与反思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高频电路的设计和实验,加深对高频电路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2. 接收功率计的设计与实现;3.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4. 高频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按照实验要求逐步完成了各个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经过仔细调试和测试,我们成功完成了实验,并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的高频信号发生器设计中,我们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特定型号的晶体振荡器,以实现稳定、高频率的信号输出。
通过调整部分元件参数,信号频率得以精确控制。
实验结果显示,该设计的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稳定可靠,符合预期要求。
第二部分的接收功率计设计中,我们以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作为输入,通过一系列放大器、滤波器和检波器等组成的电路,实现对高频信号功率的测量。
通过与次级标准功率计的对比测试,我们发现该接收功率计的测量误差较小,在合理范围内。
第三部分的带通滤波器设计中,我们根据实验要求,采用二阶无源RC 滤波器来实现对指定频段信号的选择性放大。
经过调整电容和电阻的数值,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对指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有较好的放大效果,同时能够滤除其他频率的杂波。
第四部分的高频放大电路设计中,我们选用了常用的BJT三极管,通过合适的偏置和负反馈手段,实现了对输入高频信号的放大。
经过调试和测试,我们得到了满意的放大效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四、实验心得与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高频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测量工具,并且动手实际搭建了高频电路,熟悉了电路连接和元器件的选取。
通过调试和测试,我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
每个人都负责自己的部分,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使实验进展顺利。
高频实验报告

调幅调制电路实验杰 2012一、实验目的1、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的基本原理,学习英文版的MC1496芯片资料。
2、理解MC1496实现AM波和DSB波的原理。
3、理解电路参数对调幅波形的影响。
4、熟悉已调波和载波及调制信号的关系。
5、练习焊接技术和电路测试水平。
6、练习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1、MC1496芯片内部电路分析2、调制原理三、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高频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万用表四、实验内容及仿真结果1、实验步骤2、在Multisim仿真环境中创建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电路模块生成MC1496子电路代替模块3、MC1496构成的模拟调幅电路的仿真实现 1)MC1496构成的双边带条幅的电路2)有载波振幅调制3)抑制载波振幅调制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首先在课本上学习了理论知识,再在Mutlisim上仿真,最后在自己焊接电路实现振幅调制电路。
其中这个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学习理论知识时不太清楚DSB的波形,在使用Mutlisim仿真时,学习了自己创建子电路,另外主要就是调节电路参数,特别是调节信号源的参数,先做了很久都没有成功,后来问了同学才好的。
在焊接电路上,也是第一次没有成功,始终是输出调制信号,没有包络出现,自己检查电路也没有出来,最后花了很多时间,还是自己又重新做了一个,一次就成功了,做的频率也基本达到了10MHz,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实现AM波和DSB波,真正的体会到了通过MC1496来实现AM波和DSB 波的原理。
掌握了调制系数m与调制信号幅度和载波的幅度的关系,理解了AM 波和DSB波的区别,就是在过零点时,DSB波有180度的变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
高频电路原理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2011年12月19日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构成和电路元器件的作用。
2.了解高频小信号的质量指标和谐振放大器的性能。
3.掌握L,C参数对谐振频率的影响。
4.分析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质量指标,测量电压增益,测量功率增益;测量放大器的频率。
二、实验内容
1.参照电路原理图1-1连线。
2.图1-1为一单调谐回路中频放大器,已知回路电容和回路电感,计算工作频(谐振),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写入实验报告,具体见实验报告要求。
率f
3.放置观测点时,选择菜单“Markers”—〉“Mark Voltage/Level”。
图1-1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4. 在“Analysis Setup ”选项卡中设定:
V 1参数,AC=100mV 、V OFF =0V ,Vampl=300mV ,freq=10MegHz 。
V 2参数DC=12V 。
在AC Sweep 中设定参数:①在AC Sweep Type 中选 Decade 。
②在Sweep Parameters 中选pts/Decade 为20、Stort Fred 为10k 、End Fred 为500MEG 。
③AC Sweep Type 中选 Output Voltoge 为V(A)、1/V 为V 1 、Lntervat 为10。
5. 观察瞬态分析的波形输出及频谱是否合理,不合理注意电路是否连接正确。
三、实验结果
1.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度和频率,测出输出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完成表1-1。
表1-1
幅度(mV ) 频率(MHz ) 输入信号 输出信号
2.画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频域波形(根据图形输出);
3.分析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质量指标:
(1)计算电压增益;
(2)计算电路的谐振频率(写出公式并求出),并于仿真结果比较;(3)计算放大器的通频带。
实验二三点式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构成。
2.掌握L,C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3.了解不同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起振、振荡幅度和振荡波形的影响。
4.知道振荡器工作的起振条件,了解加速技术在起振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参照图2-1连线。
图2-1 三点式振荡器电路原理图
2.在“Analysis Setup”选项卡中作相应的设置
3.观察输出波形,测量出振荡频率。
4.改变频率(通过改变L,C的参数)。
5.思考:电源‘V2’是什么源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V的设定:在元器件库中调出脉冲源VPVLSE,在原理图中双击VPVLSE。
填入AC=100m V V1=0、V2=1、TD=2ns、TR=2ns、TF=2ns、PW=2us)
三、实验结果
1.电路中的哪些元件参数与频率有关L ?将振荡频率的实测值与理论估算值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2.观察波形输出是否为等幅的正弦振荡?如果不是等幅振荡,则不满足振荡器的相位平衡条件,找出原因并且解决之。
3.根据L 、C 参数的不同得到不同频率,完成表3-1。
4.测出振荡频率与理论值相比较?如果数值相差很大,找出原因并且解决。
5.画出输出波形(仿真结果)。
L1(uH) L2(uH) C1(pF) C2(pF) 频率(KHz )理论值 1 2 3
实验三普通调幅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普通调幅电路的电路构成及工作原理。
2.熟悉调幅波的调整,测试方法。
3.理解频谱搬移的特点。
4.通过观察输出波形得出理论公式。
二、实验内容
1.复习调幅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调制系数m及调制特性的测量方法。
3.了解乘法器、加法器在调幅电路中的作用。
三、实验结果
1.在画Schematics(原理图)时,按图3-1连线。
图3-1普通调幅
2.设定仿真参数
电源参数设置:
V1:Vampl = 500mV FREQ = 1MegHz DC\ AC \ Voff = 0;
V2:Vampl = 300mV FREQ = 30KHz DC\ AC \ Voff = 0;
在Analysis的Setup项中选Transient ,在弹出的菜单中输入打印步长1000ns, 终止时间10000ns(仅作参考).
按 F11或用鼠标击Analysis下的Run PSpice,起动模拟程序.观察模拟完成后,仿真输出波形。
3.改变输入信号和载波的频率、幅度来观察输出信号(调幅信号)的变化。
在此期间,要避免过量调幅。
4.根据时域波形,初算频率值,计入表格。
表3-1
幅度 mV 频率KHz
输入信号
载波信号
调幅信号
实验四幅度调制解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幅度调制解调的特点和原理。
2.了解同步检波预包络检波的各自特点。
3.进一步理解频谱搬移的特点。
4.熟悉各种解调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作出调幅波(有时间的话自己作调幅电路,得到调幅波;或者直接调出调幅信号。
)
2.用相干解调(也可以用其它方法)对调幅波进行解调。
3.电路原理图的连线可以参照图4-1,4-2
图4-1同步检波
图4-2包络检波
4.对照解调出的有用信号与输入信号(调制信号)的幅度、频率是否一致。
5.观察频谱结构。
三、实验结果
据V1,V2,VOUT(1)的测量值,整理数据,完成表4-1和4-2。
(同步检波,包络检波各画一表)
表4-1 同步检波
幅度mV 频率KHz
V1
V2
V
(1)(波峰-波谷差值)
OUT
表4-2 包络检波
幅度mV 频率KHz V1
V2
(1)(波峰-波谷差值)
V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