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

合集下载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十五中学“预学练作”一体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地理学科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编审:孙丙银教材说明1、教材编排说明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技能与育人目标说明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学习,对中国地理有了一定感知,也培养一些读图分析能力,因此,本课教学只要从学生的身边事例谈起,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大胆放手,只起到引导作用,本节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导入:各位同学,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祝大家在新学期有更好的成绩,不过话说回来了,我们的学习地理范围越来越小,但是内容越来越细,越来越贴近生活。

我们回忆一下:初一从宇宙——地球——大洲——国家;初二上半年我们开始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了更多的了解祖国,我们将逐步进入崭新的学习,请大家翻到目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四大区域——省级区域——首先我们就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和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初中 地理教学PPT课件】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初中 地理教学PPT课件】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主要果木
苹果、柿、枣 柑橘、柚、茶
小组讨论: 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做好的
《导学案》和《地理图册》,讨 论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0℃ >0℃
1.大体与1月0℃ 等温线一致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0℃
>0℃
有结冰期
无结冰期
<800毫米
>800毫米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下列景观哪些是秦岭-淮河线以北地 区,哪些是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
当地特色饮食
油泼面
羊肉泡馍
下列景观哪些是秦岭-淮河线以北地 区,哪些是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
第六章第一节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结合所学的知识,说出四大地理区域 的分界线以及其划分依据 3.根据地图,能够了解秦岭和淮河的基 本概况 4.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 境差异,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目录
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2. 秦岭-淮河线
小组讨论: 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做好的
当地特色饮食
下列景观哪些是秦岭-淮河线以北地 区,哪些是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情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0℃
>0℃
有结冰期
无结冰期
<800毫米

地理初一下中图版7.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地理初一下中图版7.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地理初一下中图版7.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四大地理区城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学习分区地理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2、学习目标根据课标制定下面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读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2)能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景观的差异。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其意义。

4〕结合本课的学习,能谈一些对家乡环境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的讨论,体会并初步掌握结合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和观点.2)通过读图、析图、观察提高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意识。

3、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二】教法分析〔说教法〕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各区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所以我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

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因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演员,所以我坚持每一堂课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那么结合学案导学法,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时要注意使学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法分析〔说学法〕1、学生特点分析: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正在迅速发展。

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PT课件

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PT课件

干旱和半干旱地


落叶阔叶林、针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叶林
三、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 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 区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活动,这些影响主要有 哪些具体的表现呢?
对生产影响的 表现……?源自对生活影响的 表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 的明显差异,在经济发展、生活习惯方面都 存在着较大差别,蕴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传统民居
平顶,墙厚
斜顶,墙薄
传统运动
滑雪,滑冰
游泳,赛龙舟
判断下列图片属于哪些地区?
西北地区
南 方 地 区
北 方 地 区
青藏地区
比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分布范围 地形
温度带 气 候 降水量
干湿状况 植被
分布范围 地形 温度带
气 候 降水量
干湿状况
植被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东部季风区秦岭 东部季风区秦岭 非季风区
青藏高原
——淮河线以北 ——淮河线以南
多为平原和高原 多为丘陵和山地 多为高原和盆地 多为高原和山地
暖温带、中温带 亚热带和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
和寒温带(少)
>400 毫米 >800 毫米 <400 毫米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1课时)(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学期课件(湘教版)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1课时)(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学期课件(湘教版)

1 秦岭—淮河线
淮河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向 东流经安徽省,于江苏省注入洪泽 湖,然后大部分水流经高邮湖向南 注入长江,还有一部分流经苏灌溉 总渠向东注入黄海,干流长约1000 千米,流域面积18.9平方千米。淮 河原为独流入海的河流,后因黄河 多次夺淮入海,造成淮河水系紊乱, 洪涝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对淮河流域进行了全面整治, 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
XJ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①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学习目标
1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 地理意义。
2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 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 影响。
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他们属于我国的哪些地区?
陕西南部地形图
沿109°E线陕西南部地形剖面图
秦岭山脉对南下的冷空气起到了明显的阻挡 作用,秦岭北侧受冷空气的影响较大,秦岭 南侧受冷空气的影响较小。
1.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2、下列哪条线不是秦岭—淮河线经过的地方( ) A.800mm等降水量线 B.一月0℃等温线 C.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北方
窑洞
南方
水乡
1 秦岭—淮河线 秦岭—准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状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经济林木 主要运输方式
秦岭—淮河线以北 <0 ℃ 封冻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结合已学的知识,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学会分析其原因。

3、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小组展示、评价、抢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章节,主要对区域界线和区域划分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介绍“秦岭——淮河线”,通过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强调地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和地理界线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认识“四大地理区域”。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较浓厚,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对“秦岭——淮河线”有初步的认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难点:分析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产生地理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约1分钟)1、师生问好2、学生喊口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大胆质疑。

二、教学引入(约2分钟)1、课件展示展示祖国各地的景观图片,导入章节课题“中国的区域差异”;2、情景展示:课件展示《晏子楚使》,由“橘生某某则为橘,生于某某则为枳”引入本节内容“秦岭——淮河线”。

三、教学新内容(约33分钟)(一)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完成:(约8分钟)1、看图5—1,圈出“秦岭——淮河线”,说出“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结合我国政区图,说出“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

2、阅读P3阅读材料,了解“秦岭和淮河”的情况。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课件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课件
气候条件
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青藏地区则为 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降水少。
人口与经济的比较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人口分布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北方地区人口稠密,南方地区人口稀疏;西北地区和青藏 地区的人口密度都非常低。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 较少。
面,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南方地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南方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其,南方地区也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地区经济的 高质量发展。
未来展望
重的地区。
水文特征
北方地区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水量受降水影响较大。黄河、海
河、辽河等是主要的河流。
人口与经济
人口分布
北方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 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较为稀疏 。
VS
经济发展
北方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主要以 重工业和能源产业为主。农业也是北方地 区的重要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 豆等作物。近年来,北方地区的旅游业也 得到了快速发展。
西北地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近年来,西北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能源、化 工、农业等传统产业得到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也在逐步崛起。 此外,西北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力保障。
未来展望
未来,西北地区将继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在能源、化工、 农业等领域,将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西北地区将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

第一节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PT课件

第一节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PT课件

苹果、柿、枣
柑橘、柚、茶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传统民居 传统运动
平顶,墙厚
.
滑雪,滑冰
斜顶,墙薄
7
游泳,赛龙舟
判断下列图片属于哪些地区?
西北地区
.
8
南 方 地 区
.
9
北 方 地 区
.
10
青藏地区
.
11
比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分布范围 地形
温度带 气 候 降水量

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2、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比较


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南北差异比较
2、西北、青藏差异比较
3、四大. 区域差异比较
26
沙拐枣
胡杨
.
猪毛菜
19
胡杨林景观
.
20
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
.
21
青藏地区
.
22
青藏地区
.
23
不同区域农牧业的差异
.
24
分区
农业特色
北方 以种植业(旱地)为主,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天 地区 然林区。苹果产量大;东北平原有肥沃的黑土地。
南方 以种植业(水田)为主,适宜植桑养蚕,盛产甘蔗 地区 和热带水果,珠江三角洲有著名基塘生产。
干湿状况 植被
.
12
分布范围 地形 温度带
气 候 降水量
干湿状况
植被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东部季风区秦岭 东部季风区秦岭 非季风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本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其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起自然地理差异。

依据其标准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的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的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其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位置、范围及其原因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你能总结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吗?
2、你能根据课本第二页提供的图片及相应的文字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归类吗?
自然区域:长江三角洲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经济区域:牧区
3、试一试描述自己的家乡(包括经济、行政、自然区域)
4、生活中你能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受不同区域的影响,试举几例?
设计意图: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要点去体现知识目标之一,并运用这种方式想让学生对该讲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课堂导学】之不同的地理区域
(一)选取了四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教学过程中采用边提问边展示的方法,让同学们根据图片内容进而猜想这些景观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接下来出示两幅西北、南方的人文图片并附以文本描述家乡其家乡情况,同时完成预习提示的第二题,为了加深印象,播放一段小视频,让部分同学通过视频反映的内容描述一下当地的情况(尽量包括自然、行政、经济)。

最后是师生互动环节----描述自己的家乡。

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尤其不要忘了对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加以鼓励。

在此基础上,我用了语文的一种形式“造句”来体现下一张幻灯片(例
子:我们的家乡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又属于牧区)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图片、文本、视频)从直观到感观,从浅入深的让学生知道地理区域的差异性及同一地理区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区域,它兼有多重的身份。

(二)亲手实践:
其内容就选取了课本第三页活动题目,学生初次尝试自己划分区域,做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为了不同同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可以提供划分的依据,最后相互交流结果并写在讲学稿上。

接下来引申提问: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亲手实践去实施区域的划分,身临其境。

用自己的成果得到一个结论: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比较符合当前提倡的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生活链接:
这个环节是预习提示第四题的延伸,或者说是检验吧。

学生可以说出种种现象,这是一个学生外延知识展现的舞台,以此为切入点师生共创情景。

教师提供一外地号码,先让学生直接拨打号码,告诉大家是否能接通,在加上区号又会怎样?例子2运用一张信封的邮政编码解读其编码顺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想是起到了预习提示的作用,并通过为学生创设一种“打电话“的情景,我想达到的目标是“事实胜于雄辩”确实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区域限制,及在同一类型的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不同级别或不同尺度。

【课堂导学】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学生在自学读图5.4的基础上,随教师的鼠标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顺承提问这些区域之间应有什么?课件展示界线,这些界线的划分位置、范围、原因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但这部分教学具有雷同性,就是都是分析怎样确定A、B、C的界线的。

依据是什么?所以在教师的组织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探究内容依据课件内容展示
界线A:链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片,在展示这张图片时要求学生回忆相关内容尤其是界线,为描述范围做准备。

界线B:链接降水量图、一月等温线图
界线C:链接我国三阶梯的动画
最后呈现全图,小组经过讨论后描述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该节课的重点,但其精华还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为载体的。

课本的图片没有动感,所以在我的能力范围能力之内,尽量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有“动感“的图片,当然这种形式能为其内容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二课时)
【课堂导学】之课上练习部分
(一)基础与巩固
1、在课件设计的环节是让每个同学自己出
2、3道题,并作出答案,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提问均可。

2、课件展示部分
设计意图:这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自备;一种是教师自备。

形式不管怎样,但我想达到的目标是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储备一些基础知识
(二)巩固与提高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我选择了一些有关这节课重点的内容----填图,及时突出重点又提高首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三)提高与扩展:
图片欣赏加提出问题附以实物提问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实物充分理解区域的差异性包括(自然、人文)为下面的学习也可以做一个铺垫。

总之,我想让同学们达到的目标就是掌握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区域,一个地区还可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不同级别、不同尺度的区域。

再此基础上重点了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位置、范围以及依据。

具体内容见课件:《复习四大地理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