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东春季高考数学考试说明
最新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试题

机密★启用前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数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1.已知集合A={1,3},B={2,3},则A⋃B等于()A.ΦB. {1,2,3}C. {1,2}D. {3}2 . 已知集合A,B.则“A⊆B”是“A=B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 不等式|x+2|>3的解集是()A.(-∞,-5)⋃(1,+∞)B. (-5,1)C. (-∞,-1) ⋃(5,+ ∞)D. (-1,5)4. 若奇函数y=在(0,+∞)上的图像如图所示,则该函数在(-∞,0)上的图像可能是()5.若函数a>0,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2)2-=4B. 2a3-=321aC. (-2)0=-1D. (a41-)4=a16. 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
其中=2,=16,则该数列的公比q等于( )A.314B. 2C. 4D. 87. 某职业学校的一个数学兴趣小组有4名男生和3名女生,若从这7名学生中任选3名参加数学竞赛,要求及有男生又有女生,则不同选法的种数是( )A.60B. 31C. 30D.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函数y=(x+a)2+b的图像经过点(a,b)B.函数(a>0且a≠1)的图像经过点(1,0)C.函数y=logax(a>0且a≠1)的图像经过点(0,1)D.函数y=(a∈R)的图像经过点(1,1)9. 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OABC 中,点A (1,-2),C (3,1),则向量坐标是( )A. (4,-1)B. (4,1)C. (1,-4)D. (1,4) 10.过点P (1,2)与圆+=5相切的直线方程是( )A. x-2y+3=0B. x-2y+5=0C. x+2y-5=0D. x+2y-5=0 11.表1中数据是我国各种能源消耗量占当年能源消耗总量的百分率,由表1可知,从2011年到2014年,消费量占比增长率最大的能源是( )A. 天然气B. 核能C. 水利发电D. 再生能源 表1 我国各种能源消费的百分率 原油(% 天然气(%) 原煤(%) 核能(%) 水利发电(%) 再生能源(%) 2011 17.7 4.5 70.4 0.7 6.0 0.7 2014 17.5 5.6 65.0 1.0 8.1 0.8 12. 若角α的终边过点P(-6,8),则角α的终边与圆+=1的交点坐标是( )A.(-53,54)B.(54,-53)C.( 53,-54)D. (-54,53)13.关于x ,y 的方程y=mx+n 和 + =1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大致是( )14.已知nx )2(-的二项展开式有7项,则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的系数是( )A. -280B. -160C.160D. 56015. 若有7名同学排成一排照相,恰好甲,乙两名同学相邻,并且丙,丁两名同学不相邻的概率是( )A.214 B. 211 C. 141 D. 7216. 函数y=Sin (2x+)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可能是( )17.在∆ABC 中,若||=||=|CA |=2, 则等于AB •BC 等于( )、A. -23B. 23C. -2D. 218.如图所示,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x+y 的最大值是( ) A.7 B.4 C.3 D.119.已知α表示平面,l,m,n,表示直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l ⊥ n ,m ⊥n ,则l ∥m B.若l ⊥ n ,m ⊥n ,则l ⊥m C.若l ∥α,m ∥α,则 l ∥m D. 若l ⊥α,m ∥α,则l ⊥m 20.已知椭圆+=1的焦点分别是,,点M 在椭圆上,如果•=0,那么点M 到x 轴的距离是( ) A.2 B.3 C.223 D.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已知 tan α=3,则ααααcos sin cos sin -+的值是___________22.若表面积为6的正方体内接于球,则该球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__ 23.如果抛物线=8x 上的点M 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M 到该抛物线焦点F 的距离是_________.24.某职业学校有三个年级,共有1000名学生,其中一年级有350名,若从全校学生中任意选出一名学生,则恰好选到二年级学生的概率是0.32,现计划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学生中选出100名参加座谈会,那么需要从三年级学生中选出________名25.设命题p :函数f(x)=x 2+(a-1)x+5在(-∞,1]上是减函数; 命题q :x ∈R,lg(x 2+2ax+3)0若p q ⌝∨是真命题,p q ⌝∧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0分)26.(本小题6分)已知某城市2015年底的人口总数为200万,假设此后该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为1%(不考虑其他因素)(1)若经过x 年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 万,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该城市人口总数达到210万,那么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年(精确到1年)27.(本小题8分)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2-3,求:(1)第二项(2)通项公式28.(本小题8分)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是圆柱的轴截面,M是下底面圆周上不与点A,B重合的点(1)求证:平面DMB⊥平面DAM(2)若∆AMB是等腰三角形,求该圆柱与三棱锥D-AMB体积的比值29.(本小题8分)如图所示,要测量河两岸P,Q两点之间的距离,在与点P同侧的岸边选取了A,B两点(A,B,P,Q四点在同一平面内),并测得AP=20m,BP=10m,∠APB=60, ∠PAQ=105, ∠PBQ=135试求PQ两点之间的距离30. (本小题10分)如图所示,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分别是(-2,0),(2,0),且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2 (1)求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离心率及渐近线方程(2)若直线L 经过双曲线的右焦点,并与双曲线交于M,N两点,向量=(2,-1)是直线L的法向量,点P是双曲线左支上的一个动点,求∆PMN面积的最小值。
山东春季高考考试试题范围和抽签方式的说明

山东省2016年春季高考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考试
考试试题范围和抽签方式的说明
[第2次发布]
本次考试的讲故事和视唱两个科目均采用二次抽签的方式,确定考生的考试题目。
一、当场考试试题范围确定(第一次抽签)
随着考试的进行,将逐步扩大抽题范围,由工作人员从公布的试题中随机抽取指定数量的当场考试用试题,具体范围如下:
说明:同一场次不同考场的试题数量相同,但试题内容可能不同。
二、考生抽取考试试题(第二次抽签)
考生进入考场后,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自行抽取一个考试题目(只抽一次签),准备后进行考试。
年山东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析.doc

2016年山东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析2016年山东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析文科数学:双基仍为根本,主干还是核心解读人:山师附中文科数学备课组长、高级教师王俊亮从2016年的数学(文史类)山东卷考试说明看,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与去年保持一致。
选修系列4的内容,在2016年仍不列入数学(文史类)科目的考试范围。
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不变的主旨。
自2014年山东卷题量改成单项选择题减少2题(分值减少10分),填空题增加1题(分值增加9分),解答题题量不变(分值增加1分)后,主观性试题从试题量到分值都有较大的增加。
2016年基于这样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试卷结构,试卷既加强对考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更需要考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更好地反映考生的实际学情。
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仍要认真研究历年的高考真题,特别是文科数学的六大主干知识(三角函数、概率、数列、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零距离的感受高考题的命题导向、命题意图以及评分标准;在综合模拟题的训练中穿插静悟,静心思考,反复感悟,不拘泥于题海,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训练,也争取在主干知识的交汇处进行复习提升。
理科数学:命题基本与去年一致,突出考查核心内容解读人:山师附中理科数学备课组长孙宁从2016年的数学(理工类)山东卷考试说明看,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与去年保持一致。
以能力立意,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学科能力,展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考试要求是不变的。
从近三年的山东卷来看,试卷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强调回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试卷中有的试题直接源自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充分体现出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试卷对数学知识的考查覆盖面比较广,并且各个模块分布合理。
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用好教材。
试卷对数学基础知识全面考查的同时,突出考查中学数学学科体系的核心内容,并达到了必要的深度,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数列、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等主干知识在整份试卷中得到充分考查。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考试说明及考纲要求 — 数学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数学考试说明及考纲要求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部分。
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3.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4.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 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 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5) 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 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3个专题.(一)必考内容与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 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韦恩(Verm)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 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⑤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 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④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 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③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④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a>0,且a≠ 1).(4) 幂函数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 函数与方程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②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3.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 直线与方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 圆与方程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 空间直角坐标系①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②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②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6.统计(1) 随机抽样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 用样本估计总体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变量的相关性①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②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7.概率(1)事件与概率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②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 古典概型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 随机数与几何概型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8.基本初等函数n (三角函数)(1) 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②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 三角函数①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α,π±α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y = sin x,y = cos x,y = tan x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③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内的单调性.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x +cos2 x = 1,⑤了解函数的物理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⑥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9.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①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③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 向量的线性运算①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④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①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 向量的应用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10.三角恒等变换(1) 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①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②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③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11.解三角形(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 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2.数列(1)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十三)不等式(1) 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 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2016山东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及问题详解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卸载试卷上无效.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填空题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 互斥,那么P(A+B)=P(A)+P(B).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若复数z 满足i -z z 232=+,其中i 为虚数为单位,则=z (A )i 21+ (B )i -21 (C )i -21+(D )i --21【解析】 设 )∈,(,+=R b a bi a z ,则i -bi a a bi a z z z z z 23322=+=++=)+(+=+, 所以21-b a =,=,故选(B )(2)已知集合{}{}0122<=,∈,==A -x x B R x y y x ,则=B A(A )),(11- (B )),(10 (C ))+∞,(1- (D ))+,(∞0【解析】 由题意),(),(11=,∞+0=A -B ,所以=B A )+∞,(1-,故选(C )(3)某高校调查了200名学生每周的自习时间(单位:小时),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自习时间的范围是[17.5,30],样本数据分组为[17.5,20),[20,22.5),[22.5,25),[25,27.5),[27.5,30].根据直方图,这200名学生中每周的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人数是(A )56 (B )60 (C )120 (D )140【解析】 由图可知组距为2.5,每周的自习时间少于22.5小时的频率为0.30=2.5×)0.1+0.02(所以,每周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人数是 140=0.301×200)(-人,故选D .(4)若变量y x ,满足⎪⎩⎪⎨⎧≥≤-≤+09322x y x y x ,则22y x +的最大值是(A )4 (B )9 (C )10 (D )12 【解析】 由22y x +是点),(y x 到原点距离的平方, 故只需求出三直线的交点),(),,(),,(133020--, 所以),(13-是最优解,22y x +的最大值是10,故选C(5)有一个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 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π32+31 (B )π32+31 (C )π62+31 (D )π62+1【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半球的体积为π62, 四棱锥的体积为31,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π62+31,故选C .(6)已知直线b a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βα、内,则“直线a 和直线b 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α相交”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由直线a 和直线b 相交,可知平面βα、有公共点,所以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 又如果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直线a 和直线b 不一定相交.故选A .(7)函数)sin cos )(cos +sin (=)(x x -x x x f 33的最小正周期是(A )2π (B )π (C )2π3 (D )π2 【解析】 由)(33π+2sin 2=2cos +cos sin 2=)(x x x x x f 所以,最小正周期是π,故选B(8)已知非零向量n m ,满足313>=,<cos ,=4n m n m ,若)+(⊥n tm n 则实数t 的值为(A )4(B )—4(C )49 (D )—49 【解析】 因为241n n m n m nm >=,<cos •=,由)+(⊥n tm n ,有02=+=)+(n tmn n tm n ,即0142=)+(n t ,所以=t —4,故选B(9)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R ,当0<x 时,1-x x f 3=)(;当11≤≤x -时,)(—=)(x f -x f ;当21>x 时,)(=)+(2121x -f x f ,则=)(6f(A )—2 (B )—1(C )0 (D )2【解析】由)(=)+(2121x -f x f ,知当21>x 时,)(x f 的周期为1,所以)(=)(16f f . 又当11≤≤x -时,)x (f )x (f -=-,所以)(—=)(11-f f . 于是2111163=---=--==])[()()()(f f f .故选D .(10)若函数)(=x f y 的图象上存在两点,使得函数的图象在这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称)(=x f y 具有T 性质.下列函数具有T 性质的是(A )x y sin = (B )x y ln = (C )xe y = (D )3x y = 【解析】 因为函数x y ln =,xe y =的图象上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都是正数; 函数3x y =的图象上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都是非负数.都不可能在这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即不具有T 性质.故选A .第Ⅱ卷(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的值分别为0和9, 则输出i 的值为【解析】1=i 时,执行循环体后81=,=b a ,b a >不成立;2=i 时,执行循环体后63=,=b a ,b a >不成立;3=i 时,执行循环体后36=,=b a ,b a >成立;所以3=i ,故填 3.(12)若5)+xax 1(2的展开式中5x 的系数是80-,则实数=a【解析】由553252322580C )1C x -x a xax ==()(, 得2-a =,所以应填2-.(13)已知双曲线)>,>(=:0012222b a by -a x E ,若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在E 上,CD AB ,的中点为E 的两个焦点,且BC 3=AB 2,则E 的离心率为【解析】由题意c 2=BC ,所以3c =AB ,于是点),23(c c 在双曲线E 上,代入方程,得1492222=b c -a c , 在由2c b a =+22得E 的离心率为2==ace ,应填2.(14)在],[11-上随机的取一个数k ,则事件“直线kx y =与圆9522=+)(y x -相交”发生的概率为【解析】首先k 的取值空间的长度为2,由直线kx y =与圆9522=+)(y x -相交,得事件发生时k 的取值空间为]43,43[-, 其长度为23,所以所求概率为43=223,应填43.(15)在已知函数=)(x f ,其中0>m ,若存在实数b ,使得关于x 的方程b x f =)(有三个不同的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解析】因为m mx -x x g 422+=)(的对称轴为m x =,所以m x >时m mx -x x f 422+=)(单调递增,只要b 大于m mx -x x g 422+=)(的最小值24m m —时,关于x 的方程b x f =)(在m x >时有一根;又x x h =)(在m x ≤,0>m 时,存在实数b ,使方程b x f =)(在m x ≤时有两个根,只需m b ≤<0;故只需m m m <—24即可,解之,注意0>m ,得3>m ,故填),(∞+3.三、解答题:本答题共6小题,共75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 C ∆中,角C B,A,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cosAtanB+cosB tanA =tanB)+2(tanA (Ⅰ)证明:c b a 2=+; (Ⅱ)求C cos 的最小值. 【解析】(Ⅰ)由cosAtanB+cosB tanA =tanB)+2(tanA 得 cosAcosBsinBcosAcosB sinA cosAcosB sinC 2+=⨯,所以C B C sin sin sin +=2,由正弦定理,得c b a 2=+.(Ⅱ)由abc ab b a ab c b a C 22222222--+=-+=)(cos211231223123222=-=-+≥-=)(b a c ab c .所以C cos 的最小值为21.(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如图所示的圆台中,AC 是下底面圆O 的直径,EF 是上底面圆O ′的直径,FB 是圆台的一条母线.(Ⅰ)已知H G,分别为FB EC,的中点,求证:GH//平面ABC ;(Ⅱ)已知BC =AB ,32=AC 21=FB =EF ,求二面角A -BC -F 的余弦值. 【解析】(Ⅰ)连结FC ,取FC 的中点M ,连结HM GM,, 因为GM//EF ,EF 在上底面内,GM 不在上底面内, 所以GM//上底面,所以GM//平面ABC ; 又因为MH//B C ,⊂BC 平面ABC ,⊄MH 平面ABC ,所以MH//平面ABC ; 所以平面GHM//平面ABC ,由⊂GH 平面GHM ,所以GH//平面ABC . (Ⅱ) 连结OB ,B C AB = OB A ⊥∴O以为O 原点,分别以O O OB,OA,'为z y,x,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C AB ,32AC 21FB EF ==== ,3)(22=--='FO BO BF O O ,于是有)0,0,3A(2,)0,0,3C(-2,)0,3B(0,2,)3,3F(0,, 可得平面FBC 中的向量)3,(30,-BF =,)0,,(3232CB =, 于是得平面FBC 的一个法向量为)1,3,3(1-=n , 又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1,0,0(2=n , 设二面角A -BC -F 为θ,则7771cos ===θ. 二面角A -BC -F 的余弦值为77.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n 832+=,{}n b 是等差数列,且1++=n n n b b a .(Ⅰ)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Ⅱ)令nn n n n b a c )2()1(1++=+.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n T . 【解析】(Ⅰ)因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n 832+=,所以111=a ,当2≥n 时,56)1(8)1(383221+=----+=-=-n n n n n S S a n n n ,又56+=n a n 对1=n 也成立,所以56+=n a n .又因为{}n b 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则d b b b a n n n n +=+=+21. 当1=n 时,d b -=1121;当2=n 时,d b -=1722, 解得3=d ,所以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为132+=-=n da b n n . (Ⅱ)由1112)33()33()66()2()1(+++⋅+=++=++=n nn n n n n n n n n b a c , 于是14322)33(2122926+⋅+++⋅+⋅+⋅=n n n T ,两边同乘以2,得21432)33(2)3(29262++⋅++⋅++⋅+⋅=n n n n n T ,两式相减,得214322)33(23232326++⋅+-⋅++⋅+⋅+⋅=-n n n n T2222)33(21)21(2323+⋅+---⋅+⋅=n n n222232)33()21(2312++⋅=⋅++-⋅+-=n n n n n n T .(19)(本小题满分12分)甲、乙两人组成“星队”参加猜成语活动,每轮活动由甲、乙各猜一个成语,在一轮活动中,如果两人都猜对,则“星队”得3分;如果只有一人猜对,则“星队”得1分;如果两人都没猜对,则“星队”得0分.已知甲每轮猜对的概率是43,乙每轮猜对的概率是32;每轮活动中甲、乙猜对与否互不影响,各轮结果也互不影响.假设“星队”参加两轮活动,求:(Ⅰ) “星队”至少猜对3个成语的概率;(Ⅱ) “星队”两轮得分之和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X .【解析】(Ⅰ) “至少猜对3个成语”包括“恰好猜对3个成语”和“猜对4个成语”. 设“至少猜对3个成语”为事件A ;“恰好猜对3个成语”和“猜对4个成语”分别为事件C B ,,则1253232414331324343)(1212=⋅⋅⋅⋅+⋅⋅⋅⋅=C C B P ; 4132324343)(=⋅⋅⋅=C P .所以3241125)()()(=+=+=C P B P A P . (Ⅱ) “星队”两轮得分之和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4,6 于是144131413141)0(=⋅⋅⋅==X P ; 725144103143314131413241)1(1212==⋅⋅⋅+⋅⋅⋅==C C X P ;14425313243413131434332324141)2(12=⋅⋅⋅+⋅⋅⋅+⋅⋅⋅==C X P ; 1211441231413243)3(12==⋅⋅⋅==C X P ; 12514460)31433241(3243)4(12==⋅+⋅⋅⋅==C X P ;411443632433243)6(==⋅⋅⋅==X P ;X 的分布列为:X 的数学期望62314455264141253121214425172501441==⨯+⨯+⨯+⨯+⨯+⨯=EX .(20)(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12)ln ()(2R a xx x x a x f ∈-+-=(Ⅰ) 讨论)(x f 的单调性;(Ⅱ) 当1=a 时,证明23)()(+'>x f x f 对于任意的]2,1[∈x 成立. 【解析】(Ⅰ) 求导数322)11(=)(′x x xa x f --- 322)(1(=x ax x )--当0≤a 时,(0,1)∈x ,0>)(′x f ,)(x f 单调递增, )(1,∈+∞x ,0<)(′x f ,)(x f 单调递减;当0>a 时,3322+(2)(1(=2)(1(=)(′x ax a x x a x ax x x f ))--)--(1) 当<2<a 0时,1>2a, (0,1)∈x 或),(∈+∞2ax ,0>)(′x f ,)(x f 单调递增, )(1,∈ax 2,0<)(′x f ,)(x f 单调递减;(2) 当2=a 时,1=2a , )(0,∈+∞x ,0≥)(′x f ,)(x f 单调递增, (3) 当2>a 时,1<2<0a, )(0,∈ax 2或∞)(1,∈+x ,0>)(′x f ,)(x f 单调递增, ,1)(∈ax 2,0<)(′x f ,)(x f 单调递减;(Ⅱ) 当1=a 时,212+ln =)(x x x x x f --,32322+11=2)(1(=)(′x x x x x x x f 2--)-- 于是)2+1112+ln =)(′)(322xx x x x x x x f x f 2---(---, -1-1-322+3+ln =x x x x x ,]2,1[∈x 令x x x ln =)g(- ,322+3+=)h(xx x x -1-1,]2,1[∈x , 于是)(+(g =)(′)(x h x x f x f )-, 0≥1=1=)(g ′xx x x -1-,)g(x 的最小值为1=g(1); 又42432+=+=)(h ′x x x x x x x 6-2-362-3- 设6+23=)(θ2x x x --,]2,1[∈x ,因为1=)1(θ,10=)2(θ-, 所以必有]2,1[0∈x ,使得0=)(θ0x ,且 0<<1x x 时,0>)(θx ,)(x h 单调递增;2<<0x x 时,0<)(θx ,)(x h 单调递减;又1=)1(h ,21=)2(h ,所以)(x h 的最小值为21=)2(h . 所以23=21+1=)2(+1(g >)(+(g =)(′)(h x h x x f x f ))-. 即23)()(+'>x f x f 对于任意的]2,1[∈x 成立.(21)(本小题满分14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0>>(1=+:2222b a b y a x C 的离心率是23,抛物线y x E 2=:2的焦点F 是C 的一个顶点.(Ⅰ) 求椭圆C 的方程;(Ⅱ) 设P 是E 上的动点,且位于第一象限,E 在点P 处的切线l 与C 交于不同的两点B A ,,线段AB 的中点为D ,直线OD 与过P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于点M .(i )求证:点M 在定直线上;(ii )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G ,记PFG ∆的面积为1S ,PDM ∆的面积为2S ,求21S S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解析】(Ⅰ) 由离心率是23,有224=b a , 又抛物线y x 2=2的焦点坐标为)21,0(F ,所以21=b ,于是1=a ,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1=4+22y x . (Ⅱ) (i )设P 点坐标为)0>(),2m m ,P 2m (, 由y x 2=2得x y =′,所以E 在点P 处的切线l 的斜率为m , 因此切线l 的方程为2=2m mx -y , 设),(),,(2211y x B y x A ,),(00y x D , 将2=2m mx -y 代入1=4+22y x ,得 0=1+4)4+12322-m x m -x m (. 于是23214+14=+m m x x ,232104+12=2+=m m x x x , 又)4+1(2=2=22200m -m m -mx y , 于是 直线OD 的方程为x m-y 41=. 联立方程x m -y 41=与m x =,得M 的坐标为)41M(m,-.所以点M 在定直线41=y -上. (ii )在切线l 的方程为2=2m mx -y 中,令0=x ,得2m =y 2-, 即点G 的坐标为)2m G (0,-2,又)2m P(m,2,)21F(0,, 所以4)1+(=×21=S 21m m GF m ; 再由)1)+2(4m -m ,1+4m 2m D(2223,得 )1+4(8)1+2(=1+4+2×41+2×21=S 2222322m m m m m m m 于是有 222221)1+2()1+)(1+4(2=S S m m m . 令1+2=2m t ,得222111+2=)1+)(21(2=S S t -t t t t - 当21=1t 时,即2=t 时,21S S 取得最大值49. 此时21=2m ,22=m ,所以P 点的坐标为)41,22P(. 所以21S S 的最大值为49,取得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为)41,22P(.。
2016山东春季高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数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本次考试允许使用函数型计算器,凡使用计算器的题目,除题目有具体要求外,最后结果精确到0.01。
卷一(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1.已知集合A={}1,3,B={}2,3,则A B等于()A. ∅B. {}1,2,3C. {}1,2D. {}3【答案】B【解析】因为A={}1,3,B={}2,3,所以A B{}1,2,3=.2.已知集合A,B,则“A B⊆”是“A 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 【解析】A B A B=⇒⊆,又A B A B A B⊆⇒=或Ø,∴“A B⊆”是“A 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不等式23x +>的解集是( )A. ()(),51,-∞-+∞ B. ()5,1- C. ()(),15,-∞-+∞ D.()1,5-【答案】A 【解析】23123235x x x x x +>>⎧⎧+>⇒⇒⎨⎨+<-<-⎩⎩,即不等式的解集为()(),51,-∞-+∞.4.若奇函数()y f x=在()0,+∞上的图像如图所示,则该函数在(),0-∞上的图像可能是()第4题图GD21GD22GD23GD24GD25【答案】D 【解析】因为已知是奇函数,根据奇函数的性质是关于原点对称,根据选项只能选D.5.若实数a >0,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224--= B.33122a a -=C. ()021-=-D.4141a a-⎛⎫= ⎪⎝⎭【答案】D 【解析】A 中()2124--=,B 中33122a a -=,C 中()021-=,故D 选项正确.6.已知数列{}na 是等比数列,其中3a 2=,6a 16=,则该数列的公比q 等于 ( )A. 143B.2C.4D.8【答案】 B 【解析】3a 2=,6a 16=,333631628a a q q q ∴=⇒==,,则q=2.7.某职业学校的一个数学兴趣小组有4名男生和3名女生,若从这7名学生中任选3名参加数学竞赛,要求既有男生又有女生,则不同选法的种数是( )A.60B.31C.30D.10 【答案】C 【解析】由题知,有两种选法①两名男生一名女生2143C C18=种,②两名女生一名男生1243C C12=种,所以一共有181230+=种.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函数()2y x a b=++的图像经过点(a,b)B.函数x y a=(a>0且a≠1)的图像经过点(1,0)C.函数log a y x=(a>0且a≠1)的图像经过点(0,1)D.函数a y x=(∈Rα)的图像经过点(1,1)【答案】D【解析】A中,函数()2y x a b=++的图像经过点(-a,b);B中,函数x y a=(a>0且a≠1)的图像经过点(0,1);C中,函数log a y x=(a>0且a≠1)的图像经过点(1,0);D中,把点()1,1代入,可知图象必经过点()1,1.9.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OABC 中,点A(1,-2),C(3,1),则向量OB的坐标是()第9题图GD26A.(4,-1)B.(4,1)C.(1,-4)D.(1,4)【答案】A【解析】A(1,-2),C,(3,1),()()∴=-=,,,,又OA CB =BO1231A O()4,1OB OC CB OC OA ∴=+=+=-.10.过点P (1,2)与圆225x y +=相切的直线方程是( ) A.230x y -+= B.250x y -+= C.250x y +-=D.20x y +=【答案】B 【解析】将点P ()1,2代入圆方程,可知点P在圆上,又因为将点代入C,D 等式不成立,可排除C,D ,又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又圆心为(0,0),半径为,即圆心到直线230x y -+=的距离d =≠250x y -+=的距离d '==则只有B符合.11.表中数据是我国各种能源消费量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率,由表可知,从2011年到2014年,消费量占比增长率最大的能源是()A.天然气 B.核能 C.水利发电 D.再生能源表我国各种能源消费的百分率【答案】D 【解析】 根据表1可知,从2011年到2014年,天然气:5.6 4.5100%24.4%4.5-⨯≈,核能:1.00.7100%42.9%0.7-⨯≈,水力发电:8.1 6.0100%35%6.0-⨯=,再生能源:1.80.7100%157.1%0.7-⨯≈,则消费量占比增长率最大的能源是再生能源.12.若角α的终边过点()6,8P -,则角α的终边与圆221x y +=的交点坐标是( )A.34,55⎛⎫- ⎪⎝⎭B. 43,55⎛⎫- ⎪⎝⎭C.34,55⎛⎫- ⎪⎝⎭D.43,55⎛⎫- ⎪⎝⎭【答案】A 【解析】因为()6,8P -,所以长10=,设交点为()11,x y ,又因为圆的半径为1,因此有11141085y y =⇒=,1131065x ==,又因为终边在第二象限,所以选A. 13.关于x ,y 的方程y mx n=+和221x y m n+=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GD27GD28GD29GD30【答案】D 【解析】 当221x y m n+=的图象为椭圆时,00m n >>,,则y mx n=+的图象单调递增,且与y 轴的截距大于0,A 、B 均不符;当221x y m n+=的图象为双曲线时,○1当00m n <>,时,双曲线的焦点在y 轴上,y mx n=+的图象单调递减,且与y 轴的截距大于0;○2当00m n ><,时,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y mx n=+的图象单调递增,且与y 轴的截距小于0,综上所述,选项D 正确.14.已知()2nx -的二项展开式有7项,则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的系数是( )A.-280B.-160C.160D.560【答案】B 【解析】 ()2nx -的二项展开式有7项,6n ∴=,()616C 2kk kk T x -+=-,又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为第4项,则()3363346C 2160T xx -=-=-,则其系数为160-.15.若有7名同学排成一排照相,恰好甲、乙两名同学相邻,并且丙、丁两名同学不相邻的概率是( )A. 421B. 121C. 114D. 27【答案】A 【解析】先利用捆绑法将甲乙进行捆绑并全排列,有22A 种排列方法,将甲乙作为一个整体,除去丙丁将其他人进行全排列,有44A 种排列方法,再利用插空法将丙丁进行插空,有25A 种排列方法;总共有77A 种排列方法,所以概率为24224577A A A 4A 21⋅⋅=.16.函数sin 24y x π⎛⎫=+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可能是( )GD31GD34GD32GD33【答案】A 【解析】B 选项中当,18x y π==,C 选项中当0x =时,y =,D选项中,当,42x y π==.17.在ABC△中,若2AB BC CA ===,则AB BC⋅等于() A.-B. C.-2 D.2【答案】C 【解析】因为2AB BC CA ===,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各个角均为60︒,cos1202AB BC AB BC ⋅=⋅⋅︒=-.18.如图所示,若,x y满足约束条件0210220x x x y x y ⎧⎪⎪⎨--⎪⎪-+⎩≥≤≤≥则目标函数z x y=+的最大值是( )第18题图GD35A.7B.4C.3D.1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目标函数z x y=+在点(2,2)处取得最大值,即max 224z =+=.19.已知α表示平面,,,l m n表示直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l n m n ⊥⊥则l m∥ B.若,,l n m n l ⊥⊥⊥则mC.若,,l m l αα∥∥则∥mD.若,,l m l αα⊥⊥∥则m16.D 【解析】A,B,C 选项,直线l 与m 相交、平行、异面都有可能;D 选项,∵,m α∥,∴存在一个平面β,使得αβ∥,且m β∈,∵,l α⊥∴l β⊥,l m⊥.20.已知椭圆22126x y +=的焦点分别是12,F F ,点M在椭圆上,如果120FM F M ⋅=,那么点M到x轴的距离是( )A.B.C.D. 1【答案】B 【解析】 椭圆22126x y +=,即2a b c ====,设点M的坐标为00()x y ,,又120F M F M ⋅=,∴点M又在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上,圆方程为224x y +=,即22004x y +=①,又2200126x y +=②,联立①②得0y =M到x轴卷二(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21.已知tan 3α=,则s i n c o s s i n c o s αααα+-的值是 .【答案】2【解析】分式上下同除以cos α得sin cos tan 1cos sin cos tan 1cos αααααααα++=--,把tan 3α=代入得原式=2.22.若表面积为6的正方体内接于球,则该球的表面积等于 . 【答案】3π【解析】设正方体的边长为x,2661x x =⇒=,则边长为1,所以正方体上下两个面的斜线长为,则圆的直243S r =π=π球.23.如果抛物线28y x=上的点M 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M 到该抛物线焦点F 的距离是 .【答案】5【解析】因为抛物线28y x=上的点M 到y 轴的距离是3,所以点M的横坐标为3,再将3x =代入得到y =±,所以点(3,M ±,又因为28y x=,准线22px =-=-,则点M到该抛物线焦点F的距离是5.24.某职业学校有三个年级,共有1000名学生,其中一年级有350名,若从全校学生中任意选出一名学生,则恰好选到二年级学生的概率是0.32.现计划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学生中选出100名参加座谈会,那么需要从三年级学生中选出名.【答案】33【解析】恰好选到二年级学生的概率是0.32,恰好选到一年级学生的概率是0.35,则选到三年级学生的概率是1-0.35-0.32=0.33,那么需要从三年级抽取100×0.33=33人. 25.设命题p ;函数()()215f x x a x =+-+在(],1-∞上是减函数; 命题q :()2,lg 230x x ax ∀∈++>R .若p q∨⌝是真命题,p q∧⌝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或()2⎡-∞+∞⎣,【解析】p q∨⌝是真命题,p q∧⌝是假命题,∴pq 同为真或pq 同为假,当pq 同为真时,函数()()215f x x a x =+-+在(],1-∞上是减函数,函数()f x 的对称轴为12a x -=-,即1112a a --⇒-≤≥,()2,lg 230x x ax ∀∈++>R ,即2231x ax ++>恒成立,设222y x ax =++,即()22420a a ∆=-⨯<⇒<<,则1a -<<;同理,当pq同为假时,aa ≤综上所述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或()2⎡-∞+∞⎣,,.三、解答题(本大题5小题,共40分)26.(本小题6分)已知某城市2015年底的人口总数为200万,假设此后该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为1%(不考虑其他因素).(1)若经过x 年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 万,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该城市人口总数达到210万,那么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年(精确到1年)?【解】(1)由题意可得()20011%xy =+;(2)如果该城市人口总数达到210万,则()20011%x+210=5x ⇒≈,那么至少需要经过5年.27.(本小题8分)已知数列{}na 的前n项和223n S n =-.求:(1)第二项2a ;(2)通项公式na .【解】(1)因为223n S n =-,所以11231a S ==-=-,222235S =⨯-=,()22121516a S S S a =-=-=--=,所以26a =.( 2 )()22123213n n S n S n -⎧=-⎪⎨=--⎪⎩①②,①-②=142n n S S n --=-.28.(本小题8分)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是圆柱的轴截面,M是下底面圆周上不与点,A B重合的点.(1)求证:平面DMB ⊥平面DAM ;(2)若A M B∆是等腰三角形,求该圆柱与三棱锥D-AMB 体积的比值.第28题图【解】(1)∵M是下底面圆周上不与点,∴,,A M B在一个平面上,,A B重合的点又∵四边形ABCD是圆柱的轴截面,∴边平面AMB,DA BM⊥,AB过圆心,DA⊥根据定理以直径为斜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所以AM BM⊥,∵,DA AM⊂平面DAM,且DA AM A =,∴BM⊥平面DAM,又∵BM⊂平面DMB,∴平面DMB⊥平面DAM.(2)设底面圆的半径为x,圆柱的高为h,又∵AM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两个,所以221)2ABMS x ==△,所以2133D AMBAMB x h V S h -=⋅=△,2V S h x h=⋅=π圆柱所以2233D AMBV x hx h V -π==π圆柱.29.(本小题8分)如图所示,要测量河两岸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在与点P 同侧的岸边选取了A ,B 两点(A ,B ,P ,Q 四点在同一平面内),并测得AP =20m ,BP =10m ,60APB ∠=︒,105PAQ ∠=︒,135PBQ ∠=︒.试求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SH17第29题图 【解】 连接AB ,又60APB ∠=︒,AP =20m ,BP =10m ,则90ABP ∠=︒,则AB ==,又135PBQ ∠=︒,45ABQ ∴∠=︒,3601056013560AQB ∠=︒-︒-︒-︒=︒,在ABQ△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Q ABABQ AQB=∠∠,即sin 45AQ AQ =⇒==︒,在APQ△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PQ AP AQ AP AQ QAP=+-⋅∠2220220cos105400=+-⨯⨯︒=+,10(110PQ ==+,P ,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30.(本小题10分)如图所示,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分别是()()122,02,0F F -,,且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2.(1)求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离心率及渐近线方程;(2)若直线l 经过双曲线的右焦点2F ,并与双曲线交于M ,N 两点,向量()2,1n =-是直线l 的法向量,点P 是双曲线左支上的一个动点.求PMN△面积的最小值.GD39 第30题图【解】(1)根据题意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2221x y a b-=,()()122,02,0F F -,,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2,2221c a a ∴===,,,即b ===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213y x -=,离心率221c e a ===,渐近线方程为b y a =±==(2)向量()2,1n =-是直线l 的法向量,∴直线的斜率2k =,又直线l 经过双曲线的右焦点()22,0F ,即直线l 的方程为()2224240y x x x y =-=-⇒--=,设()()1122M x y N x y ,,,,又双曲线的方程为2213y x -=,即2213240y x x y ⎧-=⎪⎨⎪--=⎩ 216190x x ⇒-+=,12121619x x x x +==,,则12MN x =-30===,要使PMN △面积的最小值,即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最小,则点P 坐标为()10-,,5d ∴==,则1130225PMN S MN d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山东卷)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山东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填空题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P(A+B)=P(A)+P(B).如果事件A,B独立,那么P(AB)=P(A)·P(B)第Ⅰ卷(共5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若复数z 满足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B 】(A )1+2i(B )12i(C ) (D )(2)设集合则=【C 】(A ) (B )(C ) (D )(3)某高校调查了200名学生每周的自习时间(单位:小时),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自习时间的范围是,样本数据分组为.根据直方图,这200名学生中每周的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人数是【D 】(A )56 (B )60(C )120(D )140(4)若变量x ,y 满足则的最大值是【C 】(A )4 (B )9 (C )10 (D )12232i,z z +=--12i -+12i --2{|2,},{|10},x A y y x B x x ==∈=-<R A B (1,1)-(0,1)(1,)-+∞(0,)+∞[17.5,30][17.5,20),[20,22.5),[22.5,25),[25,27.5),[27.5,30]2,239,0,x y x y x 22x y(5)一个由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C 】(A )(B )(C )(D ) (6)已知直线a ,b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 和直线b 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A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函数f (x )=sin x +cos xx –sin x )的最小正周期是【B 】(A )(B )π (C )(D )2π(8)已知非零向量m ,n 满足4│m │=3│n │,cos<m ,n >=.若n ⊥(t m +n ),则实数t 的值为【B 】(A )4 (B )–4 (C )(D )– 1233+π133+π136+π16+π2π23π139494(9)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当x <0时,;当时,;当时, .则f (6)=【D 】 (A )−2(B )−1(C )0(D )2(10)若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存在两点,使得函数的图象在这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称y =f (x )具有T 性质.下列函数中具有T 性质的是【A 】 (A )y =sin x (B )y =ln x (C )y =e x (D )y =x 3第Ⅱ卷(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016山东春季高考数学试题与详细讲解答案解析

省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数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本次考试允许使用函数型计算器,凡使用计算器的题目,最后结果精确到0.01.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1.若集合A={1,2,3},B={1,3},则A∩B等于()(A){1,2,3} (B){1,3} (C){1,2} (D){2}2.|x-1|<5的解集是()(A)(-6,4) (B)(-4,6)(C) (-∞, -6)∪(4, +∞) (D)(-∞, -4 )∪(6,+∞)3.函数y=x+1 +1x的定义域为()(A){x| x≥-1且x≠0} (B){x|x≥-1}(C){x x>-1且x≠0} (D){x|x>-1}4.“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是“直线与圆相切”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在等比数列{a n}中,a2=1,a4=3,则a6等于()(A)-5 (B)5 (C)-9 (D)96.如图所示,M 是线段OB 的中点,设向量→OA =→a ,→OB =→b ,则→AM 可以表示为( ) (A )→a + 12→b(B ) -→a + 12→b(C )→a - 12→b (D )-→a - 12→b7.终边在y 轴的正半轴上的角的集合是( ) (A ){x |x =π2+2k π,k ∈Z }(B ){x |x =π2+k π}(C ){x |x =-π2+2k π,k ∈Z }(D ){x |x =-π2+k π,k ∈Z }8.关于函数y =-x 2+2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函数的最大值是1(B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 =1(C )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D )函数图象过点(2,0)9.某值日小组共有5名同学,若任意安排3名同学负责教室的地面卫生,其余2名同学负责教室外的走廊卫生,则不同的安排方法种数是( ) (A )10(B )20(C )60(D )10010.如图所示,直线l 的方程是( ) (A )3x -y -3=0 (B )3x -2y -3=0(C )3x -3y -1=0(D )x -3y -1=011.对于命题p ,q ,若p ∧q 为假命题”,且p ∨q 为真命题,则( ) (A )p ,q 都是真命题(B )p ,q 都是假命题 (C )p ,q 一个是真命题一个是假命题 (D )无法判断12.已知函数f (x )是奇函数,当x >0时,f (x )=x 2+2,则f (-1)的值是( ) (A )-3 (B )-1 (C )1 (D )313.已知点P (m ,-2)在函数y =log 13x 的图象上,点A 的坐标是(4,3),则︱→AP ︱的值是( ) (A )10(B )210(C )6 2(D )5 2BOMA14.关于x ,y 的方程x 2+m y 2=1,给出下列命题:①当m <0时,方程表示双曲线;②当m =0时,方程表示抛物线;③当0<m <1时,方程表示椭圆;④当m =1时,方程表示等轴双曲线;⑤当m >1时,方程表示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