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总复习资料(超全)

合集下载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题库答案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题库答案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题库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唯物论是指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精神只是物质运动的产物的基本哲学思想。

历史唯物论是在唯物论基础上,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

2.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指研究事物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和世界观。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的质和量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规律。

3. 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论唯心主义是指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根本实在,物质只是意识运动的产物的基本哲学思想。

历史唯心论是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指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偏见。

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1. 人的本质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动物,是创造性的劳动活动使人区别于其他生物。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包括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革命的规律。

2.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

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指消灭阶级和商品交换,实现全面发展自由的社会制度。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它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目标。

2. 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形态和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知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道路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这一历史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进、接受、发展和创新。

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

思修复习资料(附答案)

思修复习资料(附答案)

1. 信念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务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的特征: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亲和性。

2. 理想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的特征:时代性、阶级性、现实性、超前性、实践性3. 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4. 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式,或者说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5.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6. 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7. 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8. 法律制定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9. 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10.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思修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思修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一、单项选择题1、优良学风的表现是(C )A.勤奋和发明 B.严谨和实践 C. 求实和创新 D.学习和创新5、 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的第八条是(B )A.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B.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C.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D.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 当代社会要求高素质的人才,其中人才素质的基础是(C )A.德B.智C.体D.美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C )A.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B.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C. 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D.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A )A.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0、 空想是(D )A. 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像B. 在实践中形成的和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想像C. 与生活愿望相结合,但离现实较远的对未来的想像D. 与现实有很大距离,毫无实现可能的一种未来想像12、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行为三个方面,其中,(C )A.情感是体现 B.思想是体现 C. 行为是体现 D.意志是体现13、 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反映了( B ) A.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国家C.爱自己的骨肉同胞D.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14、 “认识和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是(A )A.人生目的的内涵 B.人生态度的内涵 C.人生价值的内涵D.人生理想的内涵 16、人生信念按其性质可分为(C )B. 社会主义信仰和资本主义信仰D. 宗教信仰和非科学信仰IB. 八荣八耻C. 改革创新D.实事求是19、被称为国家和民族“胎记”的是(B ) 20、爱国主义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是(B )A.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 C.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 18、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兴邦A.爱国主义B.文化传统C.灿烂文化D.集体主义A.爱国情感B.爱国行为C.爱国理想D.爱国思想22、刚刚迈进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为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首先应该(A )C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D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23、 下列对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表达错误的是(A )A.学习科学理论的挑战 B.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C.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D.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24、 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是(B )A.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B. 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 一个人的能力大小D. —个人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25、下列不属于端正人生态度要求的选项是(B )A.人生当务实 B.人生应创新 C.人生应乐观D.人生要进取26、 人生价值有(A )A.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B.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C.社会价值和劳动价值D.个体价值和国家价值27、 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C )A.经济基础的形成B.社会舆论的形成C.社会关系的形成D.风俗习惯的形成 28、 在现阶段,调节我国社会关系的主要道德类型和对全体公民的共同要求是(D )A.共产主义道德B.中国传统道德伦理C.商品经济道德D.社会主义道德29、 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功夫,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称为(B )A.慎独B.自我修养C.自我价值D.人生境界30、 影响公共生活、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社会生活的最主要的行为规范是(B )A.个人道德B.社会道德C.职业道德D.家庭道德31、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草树木、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 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

思修期末复习材料

思修期末复习材料

思修期末复习材料一、思修的基本概念及特点思修,全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健康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特点:1.思修注重学习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修课程贯穿人生的方方面面,包括个人发展、家庭幸福、社会公正等各个层面。

3.思修强调实践,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世界观:指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认识。

人们的世界观会对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2.人生观:指人们对人生价值目标和人生意义的根本观念。

人生观反映了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态度、价值追求和幸福感的主观体验。

3.价值观: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评价和认识的根本观念和标准。

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喜好与厌恶,对行为的导向和选择,是人们思想道德行为的灵魂。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看待世界是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三个基本特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2.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统一过程。

3.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认为客观存在是与意识相对立的,而唯心主义认为客观存在是意识的产物。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7.生态文明建设。

五、思修教育的实践方法1.示范引导:教师和优秀的思修学生做出表率行为,引导学生学习并模仿。

思修复习资料(整理)

思修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总的看法1.人的本质:社会属性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3.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4.人生价值是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5.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一、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务实、乐观、进取)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人生价值观的实现条件:1.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二、人生观(定义):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三特征:1超越性2实践性3时代性)二、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昭示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群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思修复习资料

思修复习资料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4.时代精神的内涵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2.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6.做忠实的爱国者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促进民族团结3.维护祖国统一4.增强国防观念5.以振兴中华为自任7.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2.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用高尚科学的人生观指引人生8.人生价值坚持的四个统一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需尽力相统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四.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9.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关系9.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重要意义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二.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三.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10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1.大学生与诚信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三.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12.什么是公共生活。

2024年思修复习资料

2024年思修复习资料

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2024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修习将有新的变化和要求。

本文旨在为2024年思修复习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思修课程的核心内容。

概述:2024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全面了解这些内容,使其逐步形成系统的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

正文内容:第一大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特点1.2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比较1.5 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二大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和革命实践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2.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思潮的比较2.5 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第三大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3.3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和实践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国际影响力和启示意义3.5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重要举措和要求第四大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建设4.1 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和要求4.2 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核心的重要性和作用4.3 党的领导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4.4 党的领导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4.5 新时代党的领导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方法措施第五大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5.2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特点和优势5.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举措5.4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关系5.5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2024年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展开探讨。

思修复习资料

思修复习资料

思修复习资料《思修》期末考点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间一、人生观的主要内容1、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3、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4、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为人民服务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人生追求1、“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2、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的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

(2)人生态度1、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

2、人生当务实,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

3、人生应乐观,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拥有生活。

乐观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4、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三、正确评价人生价值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每个人职业不同,能力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同。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助于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一、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为指引。

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一、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A伟大创造精神B伟大奋斗精神C伟大团结精神D伟大梦想精神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1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①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②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③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型。

1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①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②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③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2 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①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②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③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④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联系实际阐述追求理想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1 追求理想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①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理想越高远,实现理想就越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奋斗。

②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

③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理想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

2追求理想要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①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即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样会导致对现实的全盘否定,逃避或反对现实。

②另一方面,要走出“用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即当发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1 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比如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

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

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

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新的现实。

论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1 确立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

大学生处于专业学习阶段,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学点哲学理论,政治理论,读点马克思主义的书。

同时不能离开自己所处的社会,不能离开对周围社会的观察和把握。

2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单纯是一个读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亲身实践的过程。

大学生应该尽可能寻找机会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增强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3 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②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③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联系实际论述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如何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1个人的理想信念主要是指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

社会理想信念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和对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

2个人理想信念和社会理想信念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个人理想是微观的,社会理想是宏观的。

社会理想往往比个人理想更为宏大和高远,它为个人理想的形成、确定提供社会理想的背景,并对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 当代大学生要把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个人总是存在一定的社会之中的,当代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知识结构图:第一节: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内容(简答题)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简答题)3.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简答题)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第二节: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选择题)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简答题)(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论述题)(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第三节: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论述题)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第一节: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1 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2 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3 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 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5 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6 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爱国主义必然以爱故土、爱人民和爱国家为最基本的内容。

(多选)★★1 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 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3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我们提倡的爱国家并不是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而是爱由先进阶级统治的、合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国家。

(多选)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39-41 ★★★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①--②和平(对内)②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对外)③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③--④发展④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注:其中②、④容易考选择题,注意老师上课所讲的重点。

三、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①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③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单选题)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三个必须”P46-47 (多项选择题)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简答题)★★★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是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

与以往的爱国主义相比,它必然带有一些自己的时代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 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3 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4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5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1 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2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3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略看)1 社会主义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

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位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3 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代替中国共产党。

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爱国主义所渴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三)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论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怎样坚持爱国主义?★★★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这一趋势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出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坚持自己的主权和利益,才能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最终摆脱落后与依附的境遇。

3 这就要求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大限度地分享全球经济增长的利益的同时,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但是绝对不能搞“全盘西化”,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哪两种错误倾向?(选择题、简答题)1 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往往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认为自己一切都好,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国家的先进东西,盲目排外,闭关锁国。

2 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完全否定本民族的传统和现实,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主张“全盘西化”,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五)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注意(四)(五)单项选择题。

第三节: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爱国者论述大学生怎样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一、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就需要懂得些中国的历史,把现实的国情放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要成为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必须自觉地维护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的统一,这是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必须走向实践。

①需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②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知识结构图:第一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1.人的两种属性及人生观的概念、内容(选择题/简答)2.人生目的的概念及其在人生中的核心地位(简答题)3.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简答题)人生观第二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1.人生态度的概念(选择题)2.树立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意义(选择/简答题)3.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论述题)第三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