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与中国农业产业安全_效应与政策_吕勇斌
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与效应分析

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与效应分析【摘要】外资并购国企在当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从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和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动机分析中,涉及经济、技术、管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推动外资并购行为的发生。
在效应分析中,将探讨外资并购对于国企经济、技术、管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揭示其在不同领域中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结合实证数据和案例分析,本文将对外资并购国企的利弊进行权衡,指出其存在的风险与机遇。
还将对未来外资并购国企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对于国企改革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和效应,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外资并购国企、动机分析、经济效应、技术效应、管理效应、社会效应、利弊权衡、发展趋势、国企改革启示1. 引言1.1 介绍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外资并购国企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收购国有或私营企业的股权或资产,以获取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或重要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外资并购国企成为了全球经济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全球化浪潮兴起,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涌入。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国有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化,但由于体制问题和管理不善,许多国企面临破产和改组的困境,这为外资并购国企提供了机会。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中还包括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贸易体系变革的影响。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和资源也纷纷展开并购活动。
外资并购国企也是各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是各国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战略选择。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对于我们深入探讨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和效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2 阐述外资并购国企的重要性1. 扩大国企经营规模:外资并购国企可以帮助国企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的一般规律。 2 外资进入 渠道 明显增 多。 . 年来 , 外资并购我国
一
务资本 开始加速 向我国实体 部门 渗透 , 试图对国内有潜力的企业 注资或直接进行收购 , 并逐步成
为跨 国并 购 中重要 的主体之一 。 目前 ,我国已成为 亚洲最活跃 的
方便开始通过增资扩股方式 , 谋 求对企业 的控制权。 目 , 前 我国
超过 8 以上 的外资项 目采取独 成 资方式 。外商采用独资或控股方 式 的主要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
国际私人资本最大的 目的地 , 预 计 2 1 ~ 02 0 0 2 1 年私营资本 净流
入约 2 0 / 美元 , 5 07  ̄ 将是 巴西的近 2倍 ,是印度的近 3倍。 3.投资主体呈现 多元化趋
资机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 不少
商 业银 行开 始 引进 国外 投 资银
行 、主权基金 等战略投资者。目 前, 包括淡马锡 、 卡塔尔投资局 、 科威特投资局在内的主权基金都
持有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 ,成为
其母公 司的投资 战略 , 使其在华 的投 资项 目融入 全球布局之 中 , 并 满足 技 术和 市场 内部 化 的需 要。 外商投资企业这种股权变动
: FI) Q I 制度 ,允许符合条件 的境 外机 构投 资 者进 入境 内证 券市 场。截至 2 1 年 4月,我 国共批 02 准 13家 Q I机构 。外管局数据 6 FI 显示 ,截至 4月 1 6日,共有 13 3
私募股 权投 资市 场之一 。2 l O O
年 ,私募基金 在我 国进行 投资和 收购的金额达到 1 0亿美元 ,较 8 2 0 年大增 5%,其中人民币基 09 7 金 占比为 4 % 些国外私募基 6。 金将国有企业视为主要 目标 , 如 凯雷收购徐工 ,黑石收购蓝 星集 团, 新桥收购深发展等。 同时 , 中 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也成为私募基 金关注的焦点。特 别是 2 0 年 09 我国创业板市 场的开启为私募基 金提供 了最佳的退 出渠道。
关于外资并购与国家产业安全问题的探讨

材料产业的全行业 收购计划 。卡特彼勒 在我国制造行业展 开的一 系列 并购均是侧重于其在中国市场上 的整体布局。 二、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 作为一把双刃剑, 外资并购在给我 国带来 正面效应 和机遇的 同时 , 也带来了一些 负面效应 。如果监管不力 , 外资进入我 国重要行业 , 让 不 断并购我国行业龙头企业 , 就会对 我 国的一些行 业 的安全及 民族 产业 的发展带来不利 的影 响。 目前 , 外资并 购引发 和涉及 的我 国产业 安全 包括以下几方面 : 1 过度并 购造成行业垄 断。( ) , 1 市场结 构被 打破 。基 于外资 并购 近年来 侧重 整体 布局 、 系统性 并购 的特点 , 旦整个 产业链 的上下游 , 一 即从 主要原料 、 配件 的供应到销售 网络都被 几家外资寡 头控 制 , 为 零 将 国内企 业进入这个行业设置非常高 的门槛。 目前 , 在轻 工 、 化工 、 医药 、 机械 、 电子等行业 , 在华跨 国公司所 占据 的份额都在 13以上。在我 国 / 具有竞争优势 的工程机械行业 , 跨国公 司试 图通过 并购取得核 心技术 、 品牌 和营销渠道等竞争优势 。从 2 0 年英 国伯顿电机集 团收购大连第 01 二电机厂 , 到最近 国际 著名财 团凯雷 并购徐工 机械。跨 国公 司不 断设 法并购这些企业 的优质 资 产而把 劣质 资产 、 债务 、 冗员 丢给 中方母 公 司。从趋势上看 , 虽然 中国的整个 装备制 造业 的主要领域 没有受 到威 胁, 但跨 国公 司正朝着系统化和高规格 的战略并 购方向发展。 ( ) 2 中小 企业被挤 出行业 。由于 中国企业 规模普遍 较小 , 同跨 国公 司相 比力量 悬殊 , 国公 司通过并购进一步加强 市场控制力 , 跨 我国民族品牌市场 占 有率将会逐渐降低 , 许多 中小企业在市场机制作 用下退 出行业 。并且, 跨 国公 司提供更先进的产 品, 更完 善的服务 也是其 在竞争 中取得胜 利 的主要原 因。( ) 3 涉及 国家 安全的重要行 业被垄 断。外资垄断一些 关 系国计 民生的行业 , 如金 融 、 电信 、 交通 、 铁等行业 , 钢 并控 制其核心技 术, 完全有可能引发我国的经济安全 问题 。 2 国有资产流失 。在 外资并购 的过程 中, . 我方 出售 国有企 业是 为 了急 于解决 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 化、 公司治理结构 不合理 、 管理体 制 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 在中外企业合 资时 , 投入的 固定 资产仅按账 面价 对 值作价 , 对专利 、 品牌和土地 使用权 等无形 资产甚 至不评估 入账 , 而 从 低估 了国有资产 ; 外资企业在挑选我 国龙头 企业进行合 资时 , 国外 购 从 进设备和材料作为投 资 , 虚报资产价 格 , 高估 自身 资产价值 , 成与 中 造 方 的不平等交易 ; 企业政企不分 , 国有 产权 模糊 , 真正 的所有 者缺位 , 在 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 , 资产评 估制度 不健全 , 评估方 法不科 学, 所有者 利益得不到保护 , 经营者 与外资企业 勾结 , 实行黑箱 操作 , 价转让 国 低 有资产 , 造成国有资产 流失。最后 , 利用外 资中 , 在 一些 地方政 府为 了 追求政绩 , 对外资企业 争相让 渡优 惠政策 , 弃必要 的监管 , 放 忽视本 国 企业 的利益 , 极力促成外商的投 资与并购。 3 民族 品牌遭 受重创 。外资企业 在进入 我国时 , 用各种 营销手 . 采 段宣传推广 自己的品牌 , 以打压本土 品牌 在消费者心 目中的地位 , 借 一 些 民族品牌在强大的压力下 , 自动放弃 自主品牌 , 自愿被并购 而为跨 国 公司贴牌加工。我国的“ 霞飞” 化妆 品和 “ 香雪 海” 电器系列在 面临外资 并购时均将 自己的品牌卖 掉, 沦为外 商 的加 工厂 。而对 于我 国一些价
外资并购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外资并购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实证分析外资并购农业类上市公司初见端倪自1995年7月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入股北旅股份,开创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先河以来,上市公司中的外资并购已悄然走过了10年光景。
1995~2000年的6年,我国累计发生外资并购上市公司事件27起,而农业领域的外资并购活动处于“冰点”状态。
2000年12月6日,法国达能亚洲有限公司出资约1.8亿人民币,正式收购上海梅林饮用水50%股份和正广和网络购物有限公司10%股份,农业领域的外资并购自此拉开序幕。
截止2004年底,发生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外资并购事件有89起,累计交易金额614295.59万美元,其中发生在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的外资并购事件有11起,交易金额为39369.03万美元,占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总交易金额的6.41%。
外资并购农业类上市公司特征分析目标公司多为行业领先者外资并购的目标企业锁定在行业地位突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治理结构优良的上市公司。
如海通集团主营果蔬速冻,脱水,保鲜,冷藏,加工,食品饮料的制造,加工,批发,零售,是我国最早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之一,也是一家拥有多家控股子公司的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公司主要生产七大类二百多个品种的“卡依之”系列食品,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
海通集团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主营收入利润率、净利润率在同行中最高,其成为外资并购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香饽饽”理所当然。
青岛啤酒国内市场份额高达13%,公司在规模、产销量、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实现利润等方面均居于国内啤酒行业之首,且是国内啤酒行业唯一通过质量、环保、安卫和食品安全四套体系国际认证并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的啤酒企业。
外资钟情于民营农业企业民营资本、民营企业既是中国市场化改革最早受益群体,又是市场化水平最高的组织载体之一。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外资并购在我国日趋活跃,尤如一把双刃之剑,对我国经济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给我国的发展带来许多机遇,通过外资并购的方式,可以吸收更多的外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缺口,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外资并购我国企业也产生或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形成行业垄断,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民族经济发展等构成负面影响。
充分利用外资并购的正面效应并遏制其负面效应,这是摆在我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分析了外资并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外资政策的变化,深入研究了外资并购的国内外成因,并对当前的外资并购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对两种不同形式外资并购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分别考察了金融资本并购和产业资本并购的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应对外资并购的积极对策。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出发点在于:一是为政府部门制定外资政策提出一些建议,二是为政府如何引导国内企业应对外资并购提出一些见解,三是为国内企业界尤其是大型企业应对外资并购提出一些操作方法。
本文在研究中特别注意方法的选择,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在分析方法上运用了案例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对策研究、学科交叉研究等方法。
基于外资并购新形式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 : 资并购 ; 出式并 购; 外 挤 产业 安全
Ke r s frin e pi meg r e tu in me g r i d sra e u t y wo d :o eg a t M re ; xr so r e ;n u t lsc r y i i
中 图分 类 号 :8 F3
Ab t a tW i l e s a n mb ro l n t n lc mp ne e a o meg d rltd c mp ne n sr c : t e c ni o sp o r s fw r go ai t rc s , u e fmut ai a o a is b g n t re eae o a isi It n d z o i o
Va u g n e i g l e En i e rn
・5 ・
基 于外 资 并购 新 形 式 对 我 国产 业 安全 影 响 的研 究
Re e r h o h w o m fFo eg p t lM e g r a d Ac u sto n u n e o r Co n r n u t y s a c n t e Ne F r o r i n Ca i r e n q iii n SI f e c n Ou u t y SI d s r a l
Chn a r e o p r t n Chn h w o e s r ntr ss i h & A c iiisa d pe e h HfO o tt s es g v r ia, sa meg d c r oae i ia, o t n u e i ee t n t e M a tvt n r v ntte O tlW fsae as t, o enme l ma ef 1 e ntwi k u1 l u e ffr in i e t n n a v n e e h oo y n frin c uiiin s a dfiu t rb e t a s lc d n fo to u g v r me ta d s o oeg nv sme ta d d a c d tc n lg i o eg a q sto i i c l p o l m h ti pa e i r n f o r o e n n n ma y n b sn s e . i a e n lz st ene p o lmso r s ain lmeg r n c iiin nChn n o3s ss mes g sin . u ie s s Thsp p ra ay e h w r be fta n t a resa d a q st si ia a d pr1 e o ug e t s n o u o o o
外资并购对国家产业与经济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又使国家产业与经济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跨国并购与国家产业与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本文以凯雷收购徐工案为例,对外资并购对国家产业与经济安全的影响与对策展开研究。
关键词:并购;产业;经济一、凯雷收购徐工案背景2005年10月25日,徐工集团与著名的国际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凯雷签署协议,在交易完成后凯雷将获得徐工集团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工机械85%的股权,作价3.75亿美元现金(折合人民币30亿)。
徐工集团将保留徐工机械15%的股权。
2006年,交易双方正在等待有关审批的最后一个环节――商务部的批复。
正当准备择日而婚之时,民间关于此次联姻的质疑声便纷至沓来,在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掀起的反对凯雷并购的“博客门”事件之后,徐工与凯雷的联姻显得岌岌可危,一场关于外资控股行业龙头是否危及产业安全,徐工是否被贱卖的争论达到顶峰。
2006年10月16日,双方在原协议面临失效的前十天,再次签署修订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凯雷收购比例由原来的85%降低至50%,收购完成后,徐工机械的控制权仍在中方手中。
二、外资并购对国家产业与经济安全的影响分析1.并购行业龙头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1)外资并购行业龙头导致产业不断集中,原来的市场结构被打破,市场份额被外国公司蝉食,有可能形成寡头垄断的态势,导致民族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2)外资企业通过并购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将中国变为加工工场,而这种加工环节一般是低附加值的,高额利润通常被外国公司拿走,从而造成恶性的经济循环。
(3)并购使我国企业多年建立起来的自主品牌流失,只能依赖别人的品牌贴牌生产。
(4)外国公司并购之后会收编并重组技术和研发部门,企业丧失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完全依附于外国公司进行应用性研究科学技术尤其是领先的新技术作为生产力能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
2.并购行业龙头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1)跨国并购可能通过不良的经济传递,使原来处于稳定协调状态的国内经济因外来因素的干扰出现波动,甚至震荡。
外资并购与我国产业安全

《外资并购与我国产业安全》,这个题目是目前大家上上下下都比较关注的。
随着我最近的研究,看了很多资料以后,越往下看越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
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甚至到我国的根本利益的保护,恰恰是在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关注比较少,比较薄弱的一个方面。
到现在突显起来,就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叫做外资并购。
外资是外国资本,现在主要是讲外国垄断资本。
外国垄断资本通过跨国公司来操作,什么叫跨国公司呢?跨国公司就是这个公司跨好几个国家,就是一个小的联合国,有一整套系统,还有严密的组织,很强的实力,它是垄断资本控制的。
如果说垄断资本家都是一个个的大富豪,强势的资本集团,跨国公司是他们的基础。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左右了世界经济的局面。
跨国公司跨国并购,从外国到中国来并购我们的企业。
什么叫并购?并就是兼并,购就是收购。
兼并也好,收购也好,从经济学来讲,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来讲,它就是资本集中。
我们知道资本有一个本性是无限制地追求剩余价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资本自我积累,那就是把赚的剩余价值资本化,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到一定时候,滚雪球比较慢,有了实力以后就不是滚雪球,而是搞资本集中。
什么叫资本集中呢?它的对象不是剥削工人了,也不是剥削比较浅层次的东西,而是针对小资本,大资本吃小资本,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大鱼吃小鱼,最大的鱼就是鲨鱼,它张开大口很快就吃大了。
所以用资本集中的方法是垄断资本发展的一个特殊形式,发展最快。
因此到了一定的规模,一定的时候,垄断资本实力强了以后大多采用兼并收购这种办法。
目前世界上正经历着第五次世界性的并购浪潮。
这个并购浪潮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不仅波及到中国,而且很多强势国家都瞄准中国市场。
为什么瞄准中国市场呢?主要有两个背景,一个背景是对外开放,我们20多年的开放,门户逐渐地打开,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对中国的国情有所了解,都已经把他的触角逐渐逐渐地由浅入深地伸进了中国。
第二个是我们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我们产权改革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开始先是国有企业改革到现在基本实行的是管理层收购,然后到大型国企引进战略投资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勇斌:外资并购与中国农业产业安全:效应与政策*外资并购与中国农业产业安全:效应与政策吕勇斌内容提要:近年来,外资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并购活动日益活跃。
然而,外资垄断性并购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此,需要细化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有效规制外资并购对我国农业产业带来的风险问题,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的安全性和竞争力。
关键词:外资并购;农业产业;产业安全;效应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外企控股比例限制的逐步取消和外商投资领域的逐步开放,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外资大量以并购国内企业的形式进入我国。
我国农业也成为跨国并购的热点领域,肉类加工、酒类、乳制品业、饮料等行业的并购事件激增。
客观地说,外商并购是柄 双刃剑 。
就农业领域而言,跨国公司对国内农业龙头企业的并购活动可能危及中国农业产业安全。
实际上,在农业内的某些子行业部门已经出现外资占有多数资产控制权的现象。
在大豆产业,外资参股或独资的大豆加工企业占领国内市场份额的85%。
在乳制品业,外资参股或独资企业已占领了1/3以上市场。
在饮料和饮用水上,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
外资并购农业产业引发的最大负面效应就在于外资并购导致外资垄断会削弱我国农业产业和市场控制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资并购是跨国投资大势所趋。
然而,对意在进行行业控制的恶意并购现象就不得不警惕了。
外资对农业产业的大举并购,控制了农产品原料价格,控制了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影响了农业产业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
已有研究认为,政府有必要加快制定农业产业安全的防范政策,谨防国际资本对农业基础产业链及其价格的操控,更要预防国际资本在高位获利后骤然撤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由此,研究跨国垄断性并购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外资并购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国外已有的研究对跨国并购风险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跨国并购行为本身风险的研究。
本丹尼尔和罗森布鲁恩(Dav i d J B enDan iel&A rthur H Rosenbloo m,1997)将跨国并购的风险分为政治风险、项目国际融资风险、谈判风险以及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等,认为这些风险都会影响到跨国并购交易的成功。
萨德沙纳姆(Sudarsana m,1998)将跨国收购的风险概括为四种障碍,即结构性障碍、技术性障碍、信息障碍、文化传统障碍,正是因为这些障碍的存在容易导致跨国并购的失败。
普里切特(Price Pritchet,t1999)认为跨国并购信息的不完全、并购决策能力的欠缺、并购后双方差异与冲突等因*项目来源: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的风险调控研究 (编号:709030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农业经济问题 (月刊) 2009年第11期素都会导致跨国并购风险的产生。
马克和米尔维斯(M arks and M irv is,2001)的研究发现,目标公司选取失误、收购价格不当、交易时间不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跨国并购的失败。
第二,跨国并购对东道国发展影响的研究。
这方面的讨论日益增多。
威廉姆森(W illia m son,1968)提出了社会福利权衡模型,认为并购会引起东道国产业集中,进而推动市场集中,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并购又使得并购方对市场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容易引起一定的垄断,对社会福利产生损害,对东道国的具体影响取决于社会净福利是增加还是减少。
海特(H ayter,1982)指出,一个对外资高度依赖或外资控制程度很高的经济可能是 截断 或 空洞 的经济。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 ATD,2000)指出,跨国并购对东道国发展有双重影响,积极影响是能够带来资本的迅速流动、加快技术转移、提升公司治理结构等,负面影响是会带来东道国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阻碍竞争,甚至会对东道国国内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经合组织(OECD,2006)认为,经济安全在并购时代正成为更多国家需要直面的命题。
(二)国内研究我国学者对外资并购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多。
就外资并购对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主流观点分为三派:一派是产业安全威胁论,认为外资并购会导致市场垄断,瓦解自主创新体系,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罗传健(2006)认为外资并购容易造成产业部门内的垄断,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不利影响,民族品牌被重组掉,自主开发能力下降。
翟洪敏(2007)更细致地从外资并购行业龙头对产业组织安全的威胁、外资并购行业分布的非均衡性对产业结构安全的威胁和外资利用 技术锁定 对产业技术安全的威胁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威胁。
在具体的产业分析方面,郭春丽(2008)等指出,在装备制造、钢铁、机械、水泥等行业外资并购易引发行业外资垄断,外资并购有直指行业控制权的新动向,助推技术空心化和民族品牌空洞化,应尽快制定我国的 反垄断法 ,加强行业监管。
另一派是并购行为正常论。
马宇(2006)、王志乐(2007)、卢永贞(2007)等认为,跨国并购本身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场竞争和产业水平提高的有效方式,不应以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为名,对正常的市场并购行为采取不当的限制措施。
还有一派是折中论。
桑百川(2007)认为,目前并未形成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但抓紧制定反垄断法、防患于未然也是必要的,目前国内外都出现了国家经济安全被滥用和扩大化的倾向,在外资并购中涉及经济安全的问题并不等于我国已经陷入经济不安全的状态,但应该谨慎对待。
(三)一个简评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跨国并购的文献是基于对跨国并购发生的动因及绩效方面的研究,对跨国并购后的风险问题研究较少;针对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跨国并购究竟给东道国带来哪些风险研究较少。
因此,外资并购导致的产业风险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别是对现阶段的中国现实而言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尽管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农业领域对产业成长与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及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起到了推进作用,但资本的逐利性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为此,我们要从理论上认真研究、从实践中审慎对待外资并购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外资并购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一)外资并购对农业产业形成控制性地位总体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与跨国公司相比,国内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差距还很大,农产品市场的集中度不高,外商很容易凭其雄厚的实力兼并尚 幼稚 的龙头企业,从而控制产业链条的关键点。
以大豆压榨行业为例,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共有外资压榨企业66家,年压榨能力为3800万吨,占国内有效压榨能力的56%。
这表明,外资在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已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对现有内资大豆压榨企业造成强大的竞争压力,还对国内大豆上下游产业,包括国内大豆的生产、饲养加工及畜牧业的负面影响也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吕勇斌:外资并购与中国农业产业安全:效应与政策(二)外资并购打压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在资源禀赋稀缺和市场容量有限的条件下,资源竞争性或消费替代性产品之间的价格具有明显的传导性:两者同涨同跌。
由此可见,若外商大量进口某种农产品,通过市场价格传导到其他农产品,从而打压绝大部分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结果造成农民收入的下降,抵销了政府在政策上扶农惠农的努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以大豆进口为例,2006年1 4月,在我国豆农手中积压近500万吨大豆未能出售的同时,却进口了798万吨大豆,导致大豆市场价格下降6 9%,豆农仅此损失就达35亿元,大豆产业减少了340万个就业机会。
(三)外资并购弱化农业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跨国公司在并购东道国企业后,通常会 剥离 当地企业的技术资产和创新活动,并将这些资产和活动转移到国外,从而使当地经济失去这些资产和活动所创造的收入、溢出和关联。
这种现象在发达东道国特别突出。
许多农业外资企业并不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或研发中心,极少开展研发活动,而且在华外资企业通过加强股权控制力,很大程度上封堵了外资企业的技术扩散,降低了先进技术的溢出效应。
即使跨国公司在华设定研发机构,但基础性和原创性的研究大都放在其母国进行,只将辅助性和次要的技术研发放在我国,实现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和控制,不利于我国农业的技术进步。
(四)外资并购易垄断、占领农产品市场外资在并购国内企业后,大量进口经过补贴的廉价农产品,加工后在国内销售而非出口,冲击了国内市场。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几年,会出现经济 拉美化 和产业 空洞化 现象,导致农业产业的畸形发展,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以啤酒行业为例,自2003年底以来,外资啤酒公司纷纷以资本渗透的方式向中国啤酒市场发起攻势。
2004年7月9日,世界最大的啤酒酿造商 美国AB公司获得了哈尔滨啤酒已发行股份99 66%的股权,以50多亿港元的价格,如愿把我国的第四大啤酒企业 哈尔滨啤酒揽入麾下。
目前AB公司部分持股企业包括百威、青岛、哈啤和金星,AB公司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中国啤酒市场的价格。
外资掌握了定价权也就掌握了超额的垄断利润。
(五)外资并购恶化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的重要性非常突出,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
并购后外资加强对我国农业下游加工业的控制,打压国内农产品的价格,造成了粮食种植面积的下降。
如我国的大豆产业就是主要由AD M、邦基、嘉吉和路易 达孚等四大跨国集团通过并购国内榨油企业来实现对大豆产业的控制,并大量进口美国高补贴的和南美低成本的大豆。
同样,目前小麦、玉米、水稻也都面临类似问题。
粮食供给依赖进口是非常危险的,发达国家有可能会以粮食进口为要挟,迫使我们作出政治、经济妥协和让步。
四、构建应对外资并购行为的产业安全政策体系农业的发展需要外资的进入与支持,但出于保护我国比较脆弱的农业产业的需要,我们要用防御的姿态来适当制约外资并购行为,尽可能降低跨国并购对我国农业产业和经济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外商投资农业指导目录在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中,我国规定了禁止外商设立独资企业和外商控股的产业内容,但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根据我国农业发展要求和外商投资特点,要适时修改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确定外商投资农业产业的开放重点和次序,进一步细化农业类鼓励、禁止和限制的产业指导目录。
对于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农业领域,如水稻、玉米、大豆、肉制品的重点加工行业,应有禁止或限制的明确规定和措施。
对于不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项目,应从立项、注册、审批等方面进行限制和禁止,从而引导外资的投向符合农业产业政策,保障农业产业安全。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产业竞争政策体系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引导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防范跨国并购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