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农业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食用菌行业产量与工业化生产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食用菌行业产量与工业化生产发展现状分析一、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我国的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与消费国,2019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达到3933.5万吨,同比增长3.8%,我国食用菌产业已超越油料,成为继蔬菜、粮食、水果、糖料之后的第五大农业种植业。
受工业化和城市化扩张,以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生态工程建设的影响,国家有效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而食用菌产业本身具有不与其他种植业争夺土地、肥料等自然资源的属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国内市场来看,消费者对食用菌产品有食用和药用功效的需求,原因在于食用菌产品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同产量一样,我国食用菌产业产值总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国内食用菌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4%。
当前,食用菌加工企业正处于从对食用菌产品的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升级过程之中,还有部分如菌类产品的药用开发的企业已向高新科技领域发展。
但是目前国内的食用菌生产依然还是以既有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为主,农户零散种植的食用菌产品质量不高,产量不稳定,销售价格较低,行业内企业产品也面临市场竞争的风险。
另外食用菌的生长对于温度、湿度的要求较高,因此零散种植受制于自然环境的温度、适度的季节性变化,无法做到全年生产,行业的供给量波动较大。
二、食用菌生产地区与产品分布由于上述的这些特点,广西、贵州、甘肃等省份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助农脱贫增收的重要助推器。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最大的是河南省,2019年全年食用菌产值达到397.7亿元,产量约占全国的14%,以香菇、平菇、双孢蘑菇为主要栽培品种。
而云南、四川、福建等地则主要以当地特色菌种为主,如松茸、牛肝菌和块菌等。
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仍然以三大菌种为主:香菇、黑木耳以及平菇,数据显示2019年三大菌种占到国内食用菌市场份额的64.16%。
2012年以来杏鲍菇在国内市场的消费量开始增加,由于当时杏鲍菇价格较高,以各大高档饭店鲜菇消费为主。
蓝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蓝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蓝莓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抗氧化剂等,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蓝莓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对蓝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蓝莓产业现状1. 国内蓝莓种植面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国内蓝莓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农业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9年中国蓝莓总种植面积为17.9万公顷,同比增长23.1%。
其中,北方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份是蓝莓主要种植区域,南方地区的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也逐渐加大了蓝莓的种植力度。
2. 蓝莓产业链不断完善。
随着蓝莓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链也不断完善。
从种植、收获、包装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种植方面,国内蓝莓种植面积的增加,各地的蓝莓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加工方面,蓝莓产品的加工技术也在逐渐提高,蓝莓干、蓝莓酱等深加工产品开始逐渐出现在市场上。
销售方面,国内蓝莓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了丰富的蓝莓产品,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
3. 国内蓝莓出口迅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蓝莓出口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农业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9年中国蓝莓出口量为2.6万吨,同比增长24.5%。
其中,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中国的蓝莓品质和产量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国内蓝莓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二、蓝莓产业发展趋势1. 农户规模化种植。
目前,我国蓝莓种植农户大多为小规模种植,缺乏整体规模效益。
未来,随着蓝莓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农户将会逐渐向规模化种植转变,形成大型蓝莓种植基地。
同时,种植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应用也将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种植成本。
2. 改良品种培育。
目前,国内蓝莓主要种植的是引进品种,品质和产量相对较低。
未来,首要的发展方向将是培育适合中国气候条件的蓝莓新品种,改善蓝莓的品质和产量,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柑橘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柑橘产业发展趋势中国柑橘产业发展趋势一、产业背景柑橘是中国农业的传统产业之一。
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方面,柑橘一直位居前列。
截至2019年底,中国柑橘种植面积达到了420万公顷,柑橘产量超过5000万吨。
中国柑橘产业在提供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市场需求的变化1. 国内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质量和口味的要求也不断增加。
柑橘由于其酸甜可口的口感和丰富的维生素含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中产阶级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柑橘成为了人们选择的时令水果之一。
2. 外贸市场需求增长中国柑橘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着不错的表现。
中国柑橘在口感、品质和产量方面都具备竞争优势,其香甜可口的味道深受海外消费者欢迎。
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海外市场对中国柑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三、柑橘产业发展趋势1. 优质品种的培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柑橘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柑橘产业将会加大对于优质品种的培育。
这些优质品种将具备更好的口感和更高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于柑橘的口感和品质的要求。
2. 环境友好型种植技术的应用在柑橘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环境友好型种植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这些技术将会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改善柑橘生长环境,提高柑橘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生态友好型种植技术也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3. 品牌建设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柑橘产业需要通过品牌建设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建设和推广品牌,柑橘企业能够加强对于市场的控制力,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
同时,品牌建设也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于柑橘品质和食品安全的信任度,进一步提升销售额。
4. 农产品电商的兴起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农产品电商逐渐盛行。
柑橘产业也能够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来拓展销售渠道,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销售。
这种模式能够减少中间环节,提供更快速和高效的销售服务,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的现状1. 农业生产规模: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庞大,耕地面积超过1.8亿公顷,农民人口超过2亿。
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2. 农业产值:中国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农业总产值达到10.5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8.6%。
3. 农业结构:中国农业结构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4.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都得到了技术的支持,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5. 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水资源的问题亟待解决,农业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趋势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农业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推广优质种子、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2.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3.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国将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通过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与城市经济的融合。
4.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5.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推广有机农业等措施,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结: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1. 小杂粮产量稳步增长:近年来,中国小杂粮产量逐年增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小杂粮总产量达到14161万吨,比2014年增长了10.6%。
2. 小杂粮消费市场扩大: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小杂粮逐渐成为大众饮食的一部分。
小杂粮的多样性和营养价值使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的调查显示,小杂粮消费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3. 小杂粮加工技术落后:虽然小杂粮产量增长迅速,但是小杂粮加工技术相对较落后。
一方面,传统的小杂粮加工方式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小杂粮加工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进一步的产业发展需求。
4. 小杂粮品牌建设不足:与大米、小麦等传统粮食相比,小杂粮的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小杂粮的品牌化程度低,缺乏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制约了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1. 加大小杂粮种植技术研发力度:加强小杂粮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培育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杂粮品种,提高小杂粮的产量和质量。
4. 发展小杂粮深加工产业:发展小杂粮的深加工产业,将小杂粮加工成粉、油、酒等产品,延伸小杂粮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5. 建立小杂粮产业协作机制:建立小杂粮产业协作机制,加强小杂粮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小杂粮产业的共同发展。
6. 培育小杂粮消费市场:加大对小杂粮消费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宣传和推广活动,提升消费者对小杂粮的认知度和消费意愿,拓宽小杂粮的市场销售渠道。
7. 政府支持政策的制定:加强政府对小杂粮产业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种植小杂粮,引导企业增加对小杂粮的投入,推动小杂粮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包括技术落后、品牌建设不足等。
要促进小杂粮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大对小杂粮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同时政府也需要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小杂粮产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前言农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近年来,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现状1.生产效益提升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
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64亿吨,比上年增加0.18亿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2.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我国在种子、化肥、农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同时,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三变”(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产权制度改革)改革。
三、问题1.资源环境压力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减少。
同时,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
2.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粮食生产过剩,而农产品供给不足。
同时,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3.农村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乡村劳动力短缺。
四、对策建议1.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保护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2.调整生产结构政府应该引导农民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优化产业结构。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种植、养殖等技术水平。
3.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推动“三变”改革。
同时,鼓励企业到乡村投资兴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4.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扶持和帮助,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村的吸引力。
五、结论农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发展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优化生产结构、保护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园艺业发展现状、对策及趋势

我国园艺业发展现状、对策及趋势园艺业是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园艺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变革,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园艺业的发展现状、对策及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园艺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我国园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全国林果面积为5.89亿亩,其中果园面积为2.66亿亩。
2019年,全国园林绿化面积达到241.4万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为77.3万公顷。
2.技术水平:我国园艺业技术不断提高,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下,设施园艺、高效栽培技术、智能化设备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
科学种植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而且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
3.品质:我国园艺品质得到了提升,通过品牌化推广和提高产品质量,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且也提高了园艺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我国园艺业发展对策1.制定合理政策:园艺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创新基金、专项计划等方式,支持企业和专业人才的发展。
2.提高技术水平:集中科技力量,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促进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扩大园艺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加大对新型材料、新型设备和新型技术的支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加强园艺品质管理:园艺业的品质是决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
通过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生产过程,加强质量检测,从农业生产到营销环节都要把品质放在首位。
同时,扶持优秀品牌和名优特优产品,为园艺业提供更多优质资源。
三、我国园艺业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园艺设备和无人控制系统的运用将不断增加,成为未来发展中的一大趋势。
智能设备的使用有望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施肥水和消灭害虫等方面等发挥重要作用。
2.现代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周围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强烈需求促使城市重新审视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以提高城市环境的舒适度。
规模化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规模化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因此,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当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规模化农业生产是目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两方面对规模化农业生产进行探讨。
现状分析目前,接受规模化农业生产模式的农户日益增多。
根据公开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化种植面积达8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7%。
规模化畜牧养殖企业数量和规模也在快速增长。
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兴起,使得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并且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城市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膳食选择。
规模化农业生产不仅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随着城市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和安全、优质食品的需求增加,规模化农业生产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提供更接近市场需求的产品。
此外,规模化农业生产具有规模化经营的优势,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从而降低农产品的生产价格。
发展趋势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可持续、有序的发展。
以下是未来规模化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预测:一是科技和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在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智能设备、无人机、人工智能等。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直接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企业合作和农户联盟的发展。
企业合作和农户联盟可以为规模化农业生产带来益处,令规模化农业生产企业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另外,农户联盟和企业的合作也可以增强农民的组织和谈判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收益。
三是农业科技的普及。
虽然技术和设施的改善有利于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其实现过程中仍然存在过高的成本问题。
因此,政府和社会将重视普及农业技术和知识,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降低规模化农业生产的门槛。
四是绿色生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 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 信息网络化
生态化趋势
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社会环保 意识的增强,呼吁农业产业发展 与生态发展的协调统一
社会化服务趋势
围绕农业产销各环节的技术服务 、信息化服务、金融服务等社会 化服务将全面展开
目录
1.
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我国农业产业投资现状不未来发展趋势
2020/10/10
10
中国农业产业股权投资总体情况
2013年起,农业产业投资热度剧增,截止2015 年年底,农业领域投资案例数达498例,相比2013年增长300% ;投资金额 达102.99亿美金,相比2013年增长460% 2016H1投资案例数不投资金额开始放缓,结构性调整正在进行
2015年全年棉花产量561万吨,油料产量3547 万吨,糖料产量 12529 万吨
2015年全年肉类总产量8625万吨,全年水产品 产量6690万吨,全年木材产量6832万立方米
……
2020/10/10
5
农业产销的五大环节构成农业产业链以及“农业三大产业”
• 农业产业链是指不农业初级产品生产线关联密切的产业群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 农业三大产业是指以传统三大产业的划分理念对农业产业链进行产业划分,所形成的农业领域三大产业
01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投 资比重平均在4.28% ,更新改造投资中 农林牧渔投资占比平均只有 7% 全国水库中约有113 座带病运行, 60% 的排洪工程设施需要维修 ……
02机械化结构失衡
区域失衡,全国机械化水平在70% 以上 的省份只有9个,有4个省份低于40% , 贵州省机械化水平甚至丌到20% 环节失衡,经济作物机械化许多环节 还 是空白,且烘干、高效植保、初加工 环 节机械化刚刚起步
3. 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 食品等多元化产品制造技 术迅猛发展.
4. 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化农业、 标准化农业
2020/10/10
8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势不可挡,整体呈现八大发展趋势
专业化趋势
各地区、从业企业充分发挥自身 优势,积极打造核心竞争力,将
自身所擅长的领域发挥到极致
规模化趋势
分散经营的弊端已被重视,规模 化经营将是必然趋势,
集约化趋势
传统粗放经营模式将逐渐退出, 用最少的资源或投入换取最大回 报和收益的集约化经营将是未来
发展趋势,
深加工趋势
行业从业企业将大力发展农产品 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
产品附加值
农业产业化发展
2020/10/10
9
标准化趋势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营养、口感 等要求的日益提高推动标准化生 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与流程将成 为行业趋势
03农业污染严重
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农业废物、城市 垃圾、放射性废物、传染性废物、化肥 的大量使用、农药残留、农膜丢弃等
04劳动素质较低、且流失严
重
2012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分布 情况:5.3% 丌识字戒识字很少的、 26.1% 小学程度、 53% 初中程度、 10% 高中程度、2.7% 中与程度、2.9% 大与 及大与以上 2015年,我国外出农民工达1.69亿人, 占我国农村总人口的 27.9%
工业
必要条件
反哺、带动
农业
服务业
2015年,我国农村人口达6.03亿人,占总人口 的43.9% ,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其中,外出 农民工16884万人,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
2015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6.21亿吨、谷物产量 5.72亿吨、稻谷产量2.08亿吨、小麦产量1.3亿 吨、玉米产量2.25亿吨
中国农业产业 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0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我国农业产业投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2020/10/10
4
农业是母亲产业,是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是指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利用动植物生产发育规律,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 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整体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
工业相结合
近代农业阶段
18 世纪至20 世纪
1. 机电工具和无机能源的大 量应用
2. 动植物育种和科学的种植 不养殖
3. 投入增加,化学品广泛应 用,技术密集
4. 产业分化,形成与业化、 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结构
现代农业阶段
20 世纪以来
1. 现代生物技术不传统技术 相结合应用
2. 以现代工业装备和信息化 技术作为武装
原始农业阶段
5000 年之前
1. 石器农具应用
2. 动植物驯化和自然生态条
件下的粗放种植和养殖
3. 劳动的动力是人力
传统农业阶段
十八世纪之前
1. 金属质农具和木质农具的 应用
2. 精耕细作 3. 劳动的动力是人力、畜力
和其它自然力如风力、水 力,铁犁牛耕及时传统农 业的主要耕作工具,也是 主要耕作方式 4. 以家庭为单位,不家庭手
农业第三产业
监管部门
支 撑
金融机构
支 撑
教育机构
支 撑
……
技术研发
• 农业生物技 术
• 农业信息技 术
• 农业机械化 技术
• 农业智能化 技术
农资生产
• 种子 • 饲料 • 化肥 • 农药 • 农业机械 • ……
2020/10/10
农业第二产业 农业第一产业
农业第三产业
农产品 生产
农产品 加工
农产品 流通
600
500
400
300
252
200
100
3143.08
0 2011
2011-2016H1中国农业产业领域投资情况
498 10299.35
217
2641.69 2012
165 2237.21
• 种植业 • 养殖业 • 畜牧业 • 林业 • 渔业 • ……
6
• 食品加工业 • 食品制造业 • 饮料制造业 • 烟草加工业 • 纺织业 • 服装及其它
纤维制品造
业 • 家居制造业 • 橡胶制品业 • ……
• 农产品仓储
不物流 • 农产品批发 • 农产品零售 • ……
消费者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六大特征
2020/10/10
05生产效益较低
尽管肉、禽、蛋、水果产量居丐界第一 位,但生产投入成本高,如化肥施用量 为70 斤/亩,是丐界平均水平的 3.5 倍
7
06土地质量下降
每隔10年,大米蛋白质含量下降1% ,土 地耕作层已有开垦初期的 80CM下降到 当前的20CM
我国农业产业正处于近代农业向现代农业全面演进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