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实习指导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实习指导书陈昭年

能力的培养,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石油与天然气地质问题的能
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实习指导书的实习和实验内容包括两部分,共需 8 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
序号 实习一 实习二
实验和实习内容安排表 实验和实习内容
圈团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 油气藏形成及分布综合性实习
学时 4 学时 4 学时
一、实习目的 .................................................................................................................. 2 二、实习的步骤和方法................................................................................................... 2 三、实习要求 .................................................................................................................. 2 ▲实习二、油气藏形成及分布综合性实习 ............................................................................ 6 一、实习目的 .................................................................................................................. 6 二、实习要求和步骤 ...................................................................................................... 6 附件:酒泉盆地西部老君庙背斜带油气地质资料................................................................. 7
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实习指导书

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实习指导书编著:王超勇博士二00四年九月该实习指导书是配合《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而编制的,适合于地质本科工程专业学生使用。
目的是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实习供安排16学时。
占学时总数的25%。
实习四、油气资源评价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长组油气资源评价目的:利用面积或体积法进行油气资源评价。
学时: 2个一、地层延长组在盆地内按沉积旋回可划分为五个段,石油部门根据井下地质、物探资料进一步划分为十个层段。
鄂西缘延长组主要由冲积—河流和沉积物构成,粗碎屑岩占较大的比例。
由盆地内划分标准向外推导,存一定困难,现简述于下:⎪⎪⎪⎪⎪⎪⎩⎪⎪⎪⎪⎪⎪⎨⎧=-⎩⎨⎧==-⎪⎩⎪⎨⎧==+=-=--=-)(,);(,)10(3)(,);(,)9()(,,);(,)8(3)(,);(,)7()();(,)6()(,);(,,)54(3,,,)3~2(3,)1(31222324252远源砂岩夹少量粉砂泥岩含砾砂岩近源含砾粗砂岩原一块质砾岩长远源煤线砂岩夹泥质粉砂岩近源石岩原含砾粗矿砂岩长远源砂质页岩砂岩夹细砂岩含砂质页岩近源含砾状砂岩原的一块状砾岩长远源岩岗质页岩夹属一中层砂粉砂质页岩近源含砾状砂岩原的一块状砾岩长远源砂质泥岩原一块状砂云夹少量粉近源含砾状砂岩原的一块状砾岩长远源覆质页岩夹砂岩粉砂质页岩近源砾岩砂岩粉砂质页岩长油页岩煤线薄质页岩砂质页岩原一块状砂岩夹覆层粉长长属层所含细砂岩页岩夹中粉砂质页岩长况概分划组长延缘西鄂Y T Y T Y T Y T Y T 延长组一段(T 2-3Y 1)相当于长10段。
贺兰山北段,该段以近源粗碎屑的水磨沟,哈拉乌沟为代表,由深灰、暗灰、厚层--块状复成分粗砾岩,中砾岩,含砾粗砂岩组成,夹少量岩屑长石砂岩,水磨沟厚426米,哈拉乌沟厚857米,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变细,变薄。
汝箕沟以长石砂岩,含硬粗岩为主夹硬云及砂质页岩,厚456米。
盆地模拟实习报告

I E S盆地模拟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IES盆地模拟步骤、过程和结果分析1.1输入数据创建地层构造格架 (2)1.2设置边界条件 (10)1.3油气迁移模拟及结果图示分析 (13)第二章小结2.1实习感受 (29)第一章IES盆地模拟步骤、过程和结果分析1.1输入数据创建地层构造格架1.数据准备:要求有ASCII data数据,文件格式为*.dat类型。
本文采用的文件如下:2.步骤:A)打开Program->SeisStart2D->Sketch.B)选择File/New/Sierra ASCII.进入如下界面:然后导入数据。
C)设置属性:1)Horizons&faults设置:在如下界面中选取和来设置,结果如下::然后用和标记即可,结果如下:地层格架和断层设置图2)intervals设置:在如下界面中选取来设置intervals;如下图所示:标记结果如下图:3)lithology设置:在界面中选取来设置lithology,如下所示:根据区域地层概况提供的沉积充填序列(如下图)确定各interval的岩性。
然后标定各interval的岩性,结果如下图:4)Depositional ages设置在界面中选取来设置Depositional ages,再根据interval界面的时间(渤中坳陷新生界沉积充填序列综合柱状图提供)输入结果如下:5)Source rock设置:在界面中选取和来设置Source rock:1、选取出现如下界面,然后根据给出的模拟参数有机质丰度和氢指数(HI)填入。
结果如下:D)应用preprocessor:设置离散单元:水平离散与竖直离散1,竖直离散设置步骤:首先在选项框选中Depth,然后在下窗口选中Gridpoints\Automatic即可。
结果如下:2,水平离散设置步骤:首先在如下选项框选中geologic time(layer based),然后在下窗口选中Events\Automatic即可,结果如下。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实习指导书

目录一.实习目的 (2)1.比较完整地建立起石油勘探中的构造观 (2)2.能够有效地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构造分析 (2)3.培养相关构造问题发现和分析的能力 (2)4.掌握构造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流程 (2)二.实习方法 (3)1.基本分析方法 (3)2.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4)3.生长指数与古落差分析 (4)4.平衡剖面方法 (4)5.构造应力场分析 (5)6.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 (5)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6)1.实习内容 (6)2.实习要求 (7)四.主要参考文献 (7)五.实习附图表 (8)六.课堂讨论推荐题目 (20)一实习目的石油勘探构造分析是石油地质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和当前石油行业生产实际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1)含油气盆地各级构造的类型、几何形态、组合样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2)盆地构造与油气生成(排烃)、运移、储集、圈闭、盖层、保存等成藏条件的相互关系以及构造作用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实习的主要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完整地建立起石油勘探中的构造观。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观是指在石油勘探中对各类构造的总体结构、形成和演化、铸成构造的构造运动性质和动力来源的基本认识和观点。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观涉及到对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中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认识和看法。
通过实习要建立起一个对盆地构造认识的整体框架,如盆地内构造的空间几何形态、演化阶段的划分及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各级、各类构造与油气成藏及聚集相互关系的全面把握。
2.能够有效地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构造分析。
进行石油勘探构造分析时要以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指导,并能有效地加以运用。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中需要运用到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主要有:构造地质学的应力分析原理、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岩石破裂准则、构造的成因分析和构造样式等;石油地质学中有机成烃理论、烃类运移的流体动力学、成藏动力学及成油体系等理论。
地质学基础实习指导3

地质学基础实习指导3第一篇:地质学基础实习指导3地质学基础实习指导实习三沉积岩的认识一、目的要求:了解沉积岩的一般特征,学习肉眼鉴定沉积岩的方法,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二、肉眼鉴定沉积岩的方法1、首先根据野外的产状、组成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将所需鉴定岩石初步分类。
2、鉴定岩石的结构类型。
如果所鉴定的岩石属碎屑结构,就应按粒度大小及其含量作进一步划分。
确定碎屑颗粒大小的方法主要是直接与已知标准粒度作比较或者将颗粒放在座标方格纸上,通过毫米格来对比。
定名时一般以含量大于50%者作为定名的基本名称,如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
3、除碎屑外,还要注意对胶结物成分做出初步判断。
一般可通过胶结物的颜色、岩石的坚实程度,化学特性等来鉴定。
铁质胶结物多为红、褐或黄褐色;钙质胶结物硬度较小(小刀可刻动),滴酸起泡并发出嘶嘶声;泥质胶结岩石较疏松;硅质胶结物硬度大(小刀刻不动),岩石坚硬。
4、对碎屑岩反映结构成熟度方面的特征如圆度、球度、分选性等进行鉴定描述。
5、鉴定组成岩石的物质成分,分两种情况:(1)对于砂级碎屑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粘土岩主要是鉴定其矿物成分及它们的数量。
方法是作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确定矿物种类(如利用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解理、硬度、断口等特征),然后在岩石标本的一定范围内目估各组分占组分含量的百分比,并由此考虑岩石的名称。
(2)对于含岩屑较多的岩石(如砾岩),应注意砾石的种类,及各类岩石的砾石含量的百分数。
6、岩石构造的鉴定,应注意结合野外观察确定岩石的构造类型(层理、层面)。
7、岩石颜色的描述,应注意区别新鲜面与风化面,分别描述之,由于岩石往往是多种不同矿物组成的,因此要求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即它们的综合颜色,而不是指某单一矿物的颜色,在描述用词上,通常是次要颜色写在前面,主要颜色写在后面。
(如褐黄色表示黄色为主,略带褐色)。
三、思考题石英砂岩与长石砂岩在碎屑成分上有何不同,各自反映什么样的沉积环境?四、岩石的描述自选3种实习时见到的沉积岩标本进行系统描述。
试阶段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本科主干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

试阶段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本科主干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101 地球科学学院070500 地理学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1。
地学遥感概论:遥感概论,彭望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曾克峰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3。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 04。
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钟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第四版070702 海洋化学、070704 海洋地质不招同等学力考生070900 ☆地质学01 方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 结晶学与矿物学:结晶学及矿物学,潘兆橹等,地质出版社,1998 ,第三版2. 晶体光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曾广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02 方向(地球化学):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1. 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化学,蒋敬业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2.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 地球科学概论:地球科学导论(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3 方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1。
地球科学概论:地球科学导论(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
古生物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二版3。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04 方向(构造地质学):1。
板块地质学:中国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车自成等,科学出版社,20022。
地球科学概论:地球科学导论(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5 方向(第四纪地质学):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1.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 02。
油矿地质现场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油矿地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我们一行学生于2023年6月至7月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油矿地质现场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油矿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勘探、采样、观测等基本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们分别前往了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三个实习基地,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活动:1. 地质观察与采样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油矿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断层等进行了实地观察。
通过地质罗盘、放大镜等工具,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采集了岩心、矿物等样品。
2. 野外勘探与测量我们学习了钻井、录井、测井等野外勘探技术,掌握了钻井液、钻头、钻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等测量工作。
3. 地质分析与研究通过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我们了解了油矿地质条件、油气藏分布规律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地质构造图的绘制、油气藏评价等基本方法。
4. 油矿开发与生产在油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油田生产现场,了解了油气生产、集输、处理等环节。
通过参观油田展厅、听取专家讲座,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 理论联系实际实习过程中,我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加深了对油矿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掌握野外技能通过野外勘探、采样、观测等实践活动,我们掌握了钻井、录井、测井等野外勘探技术,提高了野外工作能力。
3. 拓宽视野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油田基地,了解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4. 培养团队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油气地下地质实习报告

油气地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油气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油气地下地质勘探能力,加强油气藏认识,我们一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1年7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油气地下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油气地下地质的基本知识、勘探技术及实际操作,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油气地下地质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油气藏的形成、类型、分布规律等,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实习地点——某油气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质构造、油气藏特征等。
2. 实习过程(1)现场参观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油气田的生产现场,了解了油气井的建设、开采过程,以及生产中的关键技术。
通过现场参观,我们对油气田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地质观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油气田的地层、岩心、构造等进行详细的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的地层、岩性和构造类型,并了解了它们对油气藏形成和开采的影响。
(3)勘探技术学习实习期间,我们还学习了油气地下地质勘探的技术方法,包括地震勘探、测井、钻井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各种勘探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为实际操作打下了基础。
(4)实际操作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术后,我们参与了油气田的实际操作。
包括地震资料的解析、测井资料的整理、钻井参数的计算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油气地下地质勘探的理解。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收获了以下几点:1. 丰富了油气地下地质知识。
通过实习,我们更加系统地学习了油气地下地质的基本理论,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实际操作,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实习指导书底积层周江羽王家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系2009.10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实习指导书实习一:标本(包括钻井岩芯和野外样品)的观察和描述实习二:单井沉积(微)相解释和编图实习三:沉积相解释和编图实习四:野外实习路线考察实习五:岩石薄片观察和描述附件实习一标本(包括野外和岩芯)的观察和描述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实习以学会常见沉积构造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和内容;掌握常见沉积构造的特征及其识别标志;理解常见沉积构造的形成过程,明确沉积构造的指相意义,学会并掌握利用沉积构造进行沉积环境分析的方法和原理为目的。
野外或岩芯标本观察具有直观、直接的特点,是确定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亚相、微相组成的重要手段,在测井相、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
二、实习内容:1、标本岩石学特征观察。
包括颜色、岩性、成分、粒度以及分选性、磨圆度等。
2、各类沉积构造观察、识别。
具体包括:a)层理。
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浪成沙纹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粒序层理、变形层理;b)层面构造:波痕(直脊波痕、曲脊波痕、对称波痕、干涉波痕)、槽模、冲刷面;c)同生变形构造:重荷模、火焰构造、滑塌变形构造;d)暴露成因构造:干裂、雨(冰雹)痕;e)化学成因构造:假晶、鸟眼、结核;f)生物成因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生物遗迹构造(居住迹、觅食迹、爬行迹)。
三、实习步骤:1、全面观察各类标本。
2、开展课堂讨论并发言,阐述典型标本的岩石学、沉积学特征,分析其沉积相意义和成因机制。
3、完成课堂实习报告。
四、课堂报告要求:完成3块不同类型标本的观察和描述。
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岩石类型及结构;2)识别沉积构造类型;3)描述沉积构造形态、要素,并画出素描图;4)分析水动力特征、初步判断沉积环境,对流动成因的构造指明古水流方向。
五、实习指导在实习过程中,首先详细地观察手标本,对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风化特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随后对标本进行沉积构造识别,并分析其所反映的沉积作用。
(一)颜色颜色能提供沉积环境是氧化、还原与否的直观认识。
其中,紫红、褐红等为氧化色调;灰绿色反映为水体不深的半还原环境;深灰-灰黑色则反映为深水还原环境。
岩石的颜色往往不是单一颜色,描述时主要颜色放后,次要颜色放前,如紫红色、灰绿色等。
颜色的观察要分清原生色和次生色。
次生色为后期风化淋滤或侵染形成,不能反映原生沉积环境。
因此,新鲜面的原生色是描述的重点。
(二)碎屑颗粒成分及含量碎屑颗粒成分及含量能反映沉积岩的矿物成熟度,稳定矿物含量高(如石英、燧石颗粒),表明沉积物历经长距离的搬运或波浪的反复冲刷等;相反,不稳定矿物含量高,则反映短程搬运和快速堆积。
陆源碎屑岩主要有石英、岩屑、长石、云母、重矿物等。
(三)岩石结构陆源碎屑岩的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结构、胶结物结构、杂基结构、支撑类型等。
碎屑颗粒结构主要包括颗粒的粒度(大小、分选性)、形状、圆度、球度及颗粒表面特征,是沉积岩结构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颗粒的分选、磨圆好,结构成熟度高,反映沉积物历经长距离的搬运或波浪的反复淘洗改造;反之,则反映短程搬运和快速堆积。
(四)沉积构造沉积构造观察、描述是本次实习的重点。
几类沉积构造观察描述的要点如下。
1、流动成因构造的观察描述层理:层理是指沉积物(岩)由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的一种构造。
组成层理的要素有层系组、层系、纹层。
详细的观察和描述的步骤和内容包括:a)分清纹层、层系、层系组,确定层系界面和层的界面;b)纹层、层系的厚度的测量,确定层理的规模;c)层理内部构造和构成方式的观察和描述,测量纹层、层系的产状;d)分析层理形成的环境及其水动力条件。
对于能确定古水流方向的,需确定古水流方向。
波痕:波痕是常见的层面构造之一,是由于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可利用波痕的形态特征、波浪的大小和波痕指数等来恢复波痕的形成条件。
描述波痕的基本术语主要有波峰、波谷、波脊、波长(L)、波高(H)、迎流面、背流面、波痕指数(RI)、对称指数(SI)等。
波痕按成因可分为:水流波痕、浪成波痕、风成波痕、干涉波痕和改造波痕,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对称性、波脊形态和分叉、合并特征以及内部构造上。
槽模(槽铸型):槽模是分布于砂岩底面的一种印模,是由于水流的涡流对泥质物表面侵蚀而形成许多凹坑、后被砂质充填、在上覆砂岩底面形成的一系列规则而不连续的突起。
利用槽模可判断古水流方向,槽模的延伸方向为水流方向,且浑圆状突起端迎着水流方向。
沟模(沟铸型):沟模也是分布于砂岩底面的脊状印模。
需注意观察脊状印模的延伸长度、方向、高度、分布状况等。
利用沟模也可判断古水流方向,沟模的脊延伸方向为水流方向。
槽模和沟模均分布于岩层的底面,且常共生,因此可利用它们判断地层的顶底。
2、暴露成因构造的观察描述雨痕和冰雹痕:雨痕和冰雹痕常为上覆沉积物充填,上覆沉积物底面上可见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凸状印模。
观察中应注重雨痕的形态、大小、深浅。
冰雹痕与雨痕相似,但比雨痕宽而深,形状不规则。
泥裂(干裂):由于软泥状态的沉积物露出地表、干涸收缩形成的裂缝使沉积物表面被分割成多边形块体。
裂缝剖面一般呈V字形,裂块呈多边形,且裂块中央凹、四周微翘。
裂缝中常充填上覆沉积物。
应注意观察裂缝的剖面和平面形态。
可利用裂缝V字形断面确定上下层面,因为裂缝尖端指向下层面,裂块凹面一般向上。
3、同生变形构造的观察描述同生变形构造主要包括包卷层理、重荷模、滑塌构造、砂球及球枕构造、砂火山、砂岩岩脉、碟状构造等。
重荷模是发育于岩层的底层面上圆丘状或不规则的瘤状突起,注意与槽模的区别,前者多不规则和无定向性。
注意观察瘤状突起的形态、大小、突起高度、分布状况等。
砂球及球枕构造是分布于泥质之中的砂质椭球体或枕状体。
注意观察砂球、球枕体的形态、大小,与砂岩层的关系以及围岩的特征等。
滑塌构造是沉积层在尚未固结的状态下、因重力作用发生运动和位移所产生的变形构造,可引起沉积物的揉皱、断裂、角砾化等,观察中应注意变形构造的准同生特征,以区别后期褶皱构造。
4、化学成因构造的观察描述晶体印痕、假晶:注意观察晶体的形态、颜色等特征,确定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指示形成环境,石盐和石膏晶体或假晶存在说明沉积时盐度较高且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黄铁矿则说明当时为还原环境。
结核:结核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
这种集合体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差异。
结核观察、描述的内容有:成分、结构、颜色、大小、分布、与围岩中纹层之间的关系,以便判断结核的形成时间:同生结核、成岩结核和后生结核。
缝合线构造:注意观察缝合线分布、是否切穿颗粒、与层面的关系、开启性和充填情况以及围岩特征。
鸟眼构造:鸟眼构造为碳酸盐岩潮坪环境的标志性构造,为藻腐烂后留下的空洞或被亮晶后期充填,一般1-3mm大小,具扁平的鸟眼形态。
观察中注意碳酸盐岩的岩性识别和鸟眼形态的观察,充填的鸟眼构造需辨析亮晶与原岩的差别。
5、生物成因构造的观察描述生物成因的构造主要包括生物遗迹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和植物根迹等。
生物遗迹构造:根据形态及行为方式,可分为居住迹、爬迹、停息迹、进食迹、觅食迹、逃逸迹、耕作迹等。
遗迹的形态分为简单垂直管状、“U”形、直-弯曲形、蛇曲形、环曲形、螺旋形、星射形、树枝形、网格状等。
其描述的内容主要包括:痕迹的形态、大小和空间展布(方位、深度等)特征,潜穴内部构造特征,保存方式、丰度、伴生的其它痕迹及其相互关系、居群密度、围岩性质等。
生物扰动构造:一般是不具有确定形态的,其识别标志主要为砂岩中层理遭破坏,在泥质沉积物中显示斑点构造等。
描述内容主要包括扰动强度、分布等。
植物根迹是指保存在沉积地层中的植物根系,但在岩芯中或局部露头所显示的根迹,大多数仅仅是根系的一部分或极少的部分。
根迹在岩石中常呈现不同的形态,如垂直状、辐射状、须状、扁平状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根系的生态特点。
实习二单井沉积(微)相解释和编图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单井沉积相解释和编图是沉积相分析的重要基础工作,目的是利用钻井岩性组成、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特征,分析钻井各个层段的沉积微相(优势相)特点和沉积演化规律,为区域钻井对比和沉积相编图提供依据。
单井沉积(微)相解释及编图对于沉积环境解释、砂体对比及时空分布、储层综合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二、实习要求:1、各班级以小组为单位,4-5人一组;共7-8个小组;2、每个小组提交一份实习报告,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均提交,要求在下次实习课时提交;3、每个小组完成1口单井(取芯段)编图;4、以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万昌构造带为例;三、实习所用资料包:工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工区底图及钻井分布图;钻井地层分层数据;钻井柱状图;岩芯岩芯描述;钻井岩芯照片;测井曲线;单井沉积相解释图件模板;单井沉积相解释图例;地震属性反演资料;四、实习所用软件:coreldarw 12;五、实习步骤:1、了解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包括研究区位置、地层分布、构造和沉积特点、钻井分布、油气勘探现状等;2、选择一口钻井取芯段来编制单井沉积微相图;3、利用钻井分层资料,研究你所编图层段的岩性组成、沉积构造、岩芯照片和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单层砂体的沉积学特征和形成环境;4、利用coreldarw 12 软件,导入单井沉积相解释图件模板进行编图;5、分析沉积相组成及沉积演化特点,提交文字报告和相应图件;6、报告提纲(可以细分小节描述):一、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描述研究区的地理位置和构造位置、构造特点、地层发育、油气勘探现状等(要有研究区位置图);二、单井沉积微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要有流程图)三、沉积相类型及特点:岩性组成类型及特点、沉积相识别和划分依据(从岩性、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特征等)、沉积相及微相类型、沉积相特点等(要有单井沉积相解释图);四、沉积演化:从单井沉积相组成和特点,简要论述从早期到晚期单井沉积环境的演化规律(水平面变化、砂体进退等);五、认识和建议:总结几条结论或认识,本次实习的体会和感想、存在问题、或者建议和想法。
实习一:单井沉积相(取芯段)解释编图实例实习三沉积相解释和编图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沉积相解释和编图是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目的是利用钻井岩性组成、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特征,在分析钻井各个层段的沉积微相(优势相)组成特点基础上,结合砂体厚度图、含砂率图、地震相解释、地震属性反演等资料,学会编制沉积相平面和剖面展布图,了解沉积相的平面分布特点和储层的区域分布规律。
沉积(微)相解释及编图对于了解沉积演化、储层时空分布、储层对比、储层综合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