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四川泸州中考数学试题(附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四川省泸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考题时间:只完成A 卷90分钟,完成A 、B 卷120分钟)说明:1.本次考题试卷分为A 、B 卷,只参加毕业考题的考生只需完成A 卷,要参加升学考题的学生必须加试8卷。

2.A 卷分为第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为选择题,第Ⅱ卷(3至6页)为非选择题,满分l00分;B 卷(7至l0页)为非选择题,满分50分。

A 、B 卷满分共150分。

3.本卷中非选择题部分的试题,除题中设计有横线的题目外,解答过程都必须有必要 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证明。

A 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第I 卷共2页,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题科目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题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潦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l0个小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5,32,1-.0.001这四个数中,小于0的数是( ) A .5 B. 32C. 0.001D. 1-2.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 是边CD 上一点,若△AFB 经过逆时针旋转角0后与△AED 重合,则θ的取值可能为( )A. 90° B.60° C . 45° D . 30°图13.据媒体报道,5月l5日,参观上海世博会的人数突破330000,该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43310⨯ B. 53.310⨯ C. 60.3310⨯ D. 73.310⨯4.某校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一学期里的多次检测中,其数学成绩的平均分相等,但两 班成绩的方差不等,那么能够正确评价他们的数学学习情况的是( ) A .学习水平一样B. 成绩虽然一样,但方差大的班学生学习潜力大 C .虽然平均成绩一样,但方差小的班学习成绩稳定 D. 方差较小的学习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 5.计算422()a a ÷的结果是( ) A.2a B. 5a C .6a D. 7a6.在△ABC 中,AB=6,AC=8,BC=10,则该三角形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7.若2x =是关于x 的方程2310x m +-=的解,则m 的值为( ) A. 1- B .0 C. 1D.138.已知⊙1O ,与⊙2O 的半径分别为2和3,若两圆相交.则两圆的圆心距m 满足( ) A. 5m = B .1m = C. 5m > D. 15m <<9.已知函数y kx =的函数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函数的图象经过( )A.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二、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10.已知O 为圆锥的顶点,M 为底面圆周上一点,点P 在OM 上,一只蚂蚁从点P 出发绕圆锥侧面爬行回到点P 时所经过的最短路径的痕迹如图2,若沿OM 将圆锥侧面剪开并展平,所得侧面展开图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注意事项:1. 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四川省泸州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泸州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泸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2014•泸州)5的倒数为()A.B.5C.D.﹣5考点:倒数.分析:根据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可得一个数的倒数.解答:解:5的倒数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倒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关键.2.(3分)(2014•泸州)计算x2•x3的结果为()A.2x2B.x5C.2x3D.x6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可得答案.解答:解:原式=x2+3=x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是解题关键.3.(3分)(2014•泸州)如图的几何图形的俯视图为()A.B.C.D.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可得俯视图.解答:解:从上面看:里边是圆,外边是矩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俯视图中.4.(3分)(2014•泸州)某校八年级(2)班6名女同学的体重(单位:kg)分别为35,36,40,42,4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8 B.39 C.40 D.42考点:中位数.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把数据按大小排列,第3个数为中位数.解答:解:题目中数据共有5个,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3个数作为中位数,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0.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水平.要明确定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比较简单.5.(3分)(2014•泸州)如图,等边△ABC中,点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则∠DEC的度数为()A.30°B.60°C.120°D.150°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DE与BC的关系,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由等边△ABC得∠C=60°,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DE∥BC,∠DEC=180°﹣∠C=180°﹣60°=12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6.(3分)(2014•泸州)已知实数x、y满足+|y+3|=0,则x+y的值为()A.﹣2 B.2C.4D.﹣4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出m、n的值,然后将代数式化简再代值计算.解答:解:∵+|y+3|=0,∴x﹣1=0,y+3=0;∴x=1,y=﹣3,∴原式=1+(﹣3)=﹣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7.(3分)(2014•泸州)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6cm,其侧面展开图为半圆,则圆锥的母线长为()A.9cm B.12cm C.15cm D.18cm考点:圆锥的计算.分析:圆锥的母线长=圆锥的底面周长×.解答:解:圆锥的母线长=2×π×6×=12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圆锥的母线长的求法,注意利用圆锥的弧长等于底面周长这个知识点.8.(3分)(2014•泸州)已知抛物线y=x2﹣2x+m+1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函数y=的大致图象是()A.B.C.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析:根据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可得判别式大于零,可得m的取值范围,根据m的取值范围,可得答案.解答:解:抛物线y=x2﹣2x+m+1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2﹣4(m+1)>0解得m<0,∴函数y=的图象位于二、四象限,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先求出m的值,再判断函数图象的位置.9.(3分)(2014•泸州)“五一节”期间,王老师一家自驾游去了离家170千米的某地,下面是他们家的距离y(千米)与汽车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当他们离目的地还有20千米时,汽车一共行驶的时间是()A.2小时B.2.2小时C.2.25小时D.2.4小时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一次函数解析式,根据函数值,可得相对应自变量的值.解答:解:设AB段的函数解析式是y=kx+b,y=kx+b的图象过A(1.5,90),B(2.5,170),,解得∴AB段函数的解析式是y=80x﹣30,离目的地还有20千米时,即y=170﹣20=150km,当y=150时,80x﹣30=150x=2.25h,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利用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值.10.(3分)(2014•泸州)如图,⊙O1,⊙O2的圆心O1,O2都在直线l上,且半径分别为2cm,3cm,O1O2=8cm.若⊙O1以1cm/s的速度沿直线l向右匀速运动(⊙O2保持静止),则在7s时刻⊙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A.外切B.相交C.内含D.内切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两圆的半径和移动的速度确定两圆的圆心距的最小值,从而确定两圆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找到答案.解答:解:∵O1O2=8cm,⊙O1以1cm/s的速度沿直线l向右运动,7s后停止运动,∴7s后两圆的圆心距为:1cm,此时两圆的半径的差为:3﹣2=1cm,∴此时内切,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圆的移动速度确定两圆的圆心距,然后根据圆心距和两圆的半径确定答案.11.(3分)(2014•泸州)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DC∥AB,∠DAB=90°,AC⊥BC,AC=BC,∠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E,F,则的值是()A.B.C.D.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分析:作FG⊥AB于点G,由AE∥FG,得出=,求出RT△BGF≌≌RT△BCF,再由AB=BC求解.解答:解:作FG⊥AB于点G,∵∠DAB=90°,∴AE∥FG,∴=,∵AC⊥BC,∴∠ACB=90°,又∵BE是∠ABC的平分线,∴FG=FC,在RT△BGF和RT△BCF中,∴RT△BGF≌RT△BCF(HL),∴CB=GB,∵AC=BC,∴∠CBA=45°,∴AB=BC,∴====+1.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全等三角形及角平分线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线段之间的关系,CB=GB,AB=BC再利用比例式求解..12.(3分)(2014•泸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坐标是(3,a)(a>3),半径为3,函数y=x的图象被⊙P截得的弦AB的长为,则a的值是()A.4B.C.D.考点:垂径定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PC⊥轴于C,交AB于D,作PE⊥AB于E,连结PB,因为OC=3,PC=a,易得D点坐标为(3,3),则△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D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PE⊥AB,根据垂径定理得AE=BE=AB=2,在Rt△P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PE=1,则PD=PE=,所以a=3+.解答:解:作PC⊥x轴于C,交AB于D,作PE⊥AB于E,连结PB,如图,∵⊙P的圆心坐标是(3,a),∴OC=3,PC=a,把x=3代入y=x得y=3,∴D点坐标为(3,3),∴CD=3,∴△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D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AB,∴AE=BE=AB=×4=2,在Rt△PBE中,PB=3,∴PE=,∴PD=PE=,∴a=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平分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请将最后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13.(3分)(2014•泸州)分解因式:3a2+6a+3= 3(a+1)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使用.分析:先提取公因式3,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3a2+6a+3,=3(a2+2a+1),=3(a+1)2.故答案为:3(a+1)2.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实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实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14.(3分)(2014•泸州)使函数y=+有意义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且x≠1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能够求出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2≥0且(x﹣1)(x+2)≠0,解得x≥﹣2,且x≠1,x≠﹣2,故答案为:x>﹣2,且x≠1.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15.(3分)(2014•泸州)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3,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4和,则它的面积为4.考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四边的性质,可得对角线互相平分,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对角星互相垂直,根据菱形的判定,可得菱形,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它们的一半分别为2和,∵22+()2=3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个四边形是菱形,S=4×2=4.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面积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16.(3分)(2014•泸州)如图,矩形AO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0,3),O(0,0),B(4,0),C(4,3),动点F在边BC上(不与B、C重合),过点F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边AC交于点E,直线EF分别与y轴和x 轴相交于点D和G.给出下列命题:①若k=4,则△OEF的面积为;②若,则点C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在x轴上;③满足题设的k的取值范围是0<k≤12;④若DE•EG=,则k=1.其中准确的命题的序号是②④(写出所有准确命题的序号).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分析:(1)若k=4,则计算S△OEF=≠,故命题①错误;(2)如答图所示,若,可证明直线EF是线段CN的垂直平分线,故命题②准确;(3)因为点F不经过点C(4,3),所以k≠12,故命题③错误;(4)求出直线EF的解析式,得到点D、G的坐标,然后求出线段DE、EG的长度;利用算式DE•EG=,求出k=1,故命题④准确.解答:解:命题①错误.理由如下:∵k=4,∴E(,3),F(4,1),∴CE=4﹣=,CF=3﹣1=2.∴S△OEF=S矩形AOBC﹣S△AOE﹣S△BOF﹣S△CEF=S矩形AOBC﹣OA•AE﹣OB•BF﹣CE•CF=4×3﹣×3×﹣×4×1﹣××2=12﹣2﹣2﹣=,∴S△OEF≠,故命题①错误;命题②准确.理由如下:∵k=,∴E(,3),F(4,),∴CE=4﹣=,CF=3﹣=.如答图,过点E作EM⊥x轴于点M,则EM=3,OM=;在线段BM上取一点N,使得EN=CE=,连接NF.在Rt△EMN中,由勾股定理得:MN===,∴BN=OB﹣OM﹣MN=4﹣﹣=.在Rt△BFN中,由勾股定理得:NF===.∴NF=CF,又∵EN=CE,∴直线EF为线段CN的垂直平分线,即点N与点C关于直线EF对称,故命题②准确;命题③错误.理由如下:由题意,点F与点C(4,3)不重合,所以k≠4×3=12,故命题③错误;命题④准确.理由如下:为简化计算,不妨设k=12m,则E(4m,3),F(4,3m).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ax+b,则有,解得,∴y=x+3m+3.令x=0,得y=3m+3,∴D(0,3m+3);令y=0,得x=4m+4,∴G(4m+4,0).如答图,过点E作EM⊥x轴于点M,则OM=AE=4m,EM=3.在Rt△ADE中,AD=AD=OD﹣OA=3m,AE=4m,由勾股定理得:DE=5m;在Rt△MEG中,MG=OG﹣OM=(4m+4)﹣4m=4,EM=3,由勾股定理得:EG=5.∴DE•EG=5m×5=25m=,解得m=,∴k=12m=1,故命题④准确.综上所述,准确的命题是:②④,故答案为:②④.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待定系数法、矩形及勾股定理等多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本题计算量较大,解题过程中注意认真计算.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17.(6分)(2014•泸州)计算:﹣4sin60°+(π+2)0+()﹣2.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本题涉及零指数幂、负整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化简四个考点.针对每个考点分别实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解答:解:原式=2﹣4×+1+4=5.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水平,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绝对值等考点的运算.18.(6分)(2014•泸州)计算(﹣)÷.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分析:首先把除法运算转化成乘法运算,然后找出最简公分母,实行通分,化简.解答:解:原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通分、因式分解和约分是解答的关键.19.(6分)(2014•泸州)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上的点,且AE⊥BF,垂足为点G.求证:AE=B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C与∠C的关系,AB与BC的关系,根据两直线垂直,可得∠AGB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锐角的关系,可得∠ABG与∠BAG的关系,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AG与∠CBF 的关系,根据ASA,可得三角形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证明:∵正方形ABCD,∴∠ABC=∠C,AB=BC.∵AE⊥BF,∴∠AGB=90°∠ABG+∠BAG=90°,∵∠ABG+∠FNC=90°,∴∠BAG=∠CBF.在△ABE和△BCF中,,∴△ABE≌△BCF(ASA),∴AE=B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余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本大题共1小题,每题7分,共14分)20.(7分)(2014•泸州)某中学积极组织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为了解本校学生每周课外阅读的时间量t(单位:小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学生实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按0≤t<2,2≤t<3,3≤t<4,t≥4分为四个等级,并分别用A、B、C、D表示,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数据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由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出x的值,并将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若该校共有学生2500人,试估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量满足2≤t<4的人数;(3)若本次调查活动中,九年级(1)班的两个学习小组分别有3人和2人每周阅读时间量都在4小时以上,现从这5人中任选2人参加学校组织的知识抢答赛,求选出的2人来自不同小组的概率.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1)根据所有等级的百分比的和为1,则可计算出x=30,再利用A等级的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得到调查的总人数为200人,然后分别乘以30%和20%得到B等级和C等级人数,再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满足2≤t<4的人数就是B和C等级的人数,用2500乘以B、C两等级所占的百分比的和即可;(3)3人学习组的3个人用甲表示,2人学习组的2个人用乙表示,画树状图展示所有20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选出的2人来自不同小组占12种,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解答:解:(1)∵x%+15%+10%+45%=1,∴x=30;∵调查的总人数=90÷45%=200(人),∴B等级人数=200×30%=60(人);C等级人数=200×10%=20(人),如图:(2)2500×(10%+30%)=1000(人),所以估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量满足2≤t<4的人数为1000人;(3)3人学习组的3个人用甲表示,2人学习组的2个人用乙表示,画树状图为:,共有20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选出的2人来自不同小组占12种,所以选出的2人来自不同小组的概率==.点评: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线段长度表示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矩形直条,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直条排列起来;从条形图能够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也考查了扇形统计图、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五、(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8分,共16分)21.(7分)(2014•泸州)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280千克,乙种原料290千克,计划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共50件.已知生产一件A产品需要甲种原料9千克,乙种原料3千克,可获利700元;生产一件B产品需要甲种原料4千克,乙种原料10千克,可获利1200元.设生产A、B两种产品总利润为y元,其中A种产品生产件数是x.(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何安排A、B两种产品的生产件数,使总利润y有最大值,并求出y的最大值.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根据等量关系:利润=A种产品的利润+B中产品的利润,可得出函数关系式;(2)这是一道只有一个函数关系式的求最值问题,可根据等量关系总利润═A种产品的利润+B中产品的利润,可得出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由函数y随x的变化求出最大利润.解答:解:(1)y=700x+1200(50﹣x),即y=﹣500x+60000;(2)y=﹣500x+6000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最大=60000,生产B种产品50件,A种产品0件,总利润y有最大值,y最大=60000元.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此类题是近年中考中的热点问题.注意利用一次函数求最值时,关键是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即由函数y随x的变化,结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最值.22.(8分)(2014•泸州)海中两个灯塔A、B,其中B位于A的正东方向上,渔船跟踪鱼群由西向东航行,在点C 处测得灯塔A在西北方向上,灯塔B在北偏东30°方向上,渔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东航行30海里到达点D,这是测得灯塔A在北偏西60°方向上,求灯塔A、B间的距离.(计算结果用根号表示,不取近似值)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AN,NC的长进而求出BN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出:∠FCA=∠ACN=45°,∠NCB=30°,∠ADE=60°,过点A作AF⊥FD,垂足为F,则∠FAD=60°,∠FAC=∠FCA=45°,∠ADF=30°,∴AF=FC=AN=NC,设AF=FC=x,∴tan30°===,解得:x=15(+1),∵tan30°=,∴=,解得:BN=15+5,∴AB=AN+BN=15(+1)+15+5=30+20,答:灯塔A、B间的距离为(30+20)海里.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NC的长是解题关键.23.(8分)(2014•泸州)已知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5=0的两实数根.(1)若(x1﹣1)(x2﹣1)=28,求m的值;(2)已知等腰△ABC的一边长为7,若x1,x2恰好是△ABC另外两边的边长,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利用(x1﹣1)(x2﹣1)=x1•x2﹣(x1+x2)+1=m2+5﹣2(m+1)+1=28,求得m的值即可;(2)分7为底边和7为腰两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解答:解:(1)∵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5=0的两实数根,∴x1+x2=2(m+1),x1•x2=m2+5,∴(x1﹣1)(x2﹣1)=x1•x2﹣(x1+x2)+1=m2+5﹣2(m+1)+1=28,解得:m=﹣4或m=6;当m=﹣4时原方程无解,∴m=6;(2)当7为底边时,此时方程x2﹣2(m+1)x+m2+5=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4(m+1)2﹣4(m2+5)=0,解得:m=2,∴方程变为x2﹣6x+9=0,解得:x1=x2=3,∵3+3<7,∴不能构成三角形;当7为腰时,设x1=7,代入方程得:49﹣14(m+1)+m2+5=0,解得:m=10或4,当m=10时方程变为x2﹣22x+105=0,解得:x=7或15∵7+7<15,不能组成三角形;当m=4时方程变为x2﹣10x+21=0,解得:x=3或7,此时三角形的周长为7+7+3=17.点评: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两根之和和两根之积分别与系数的关系.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4.(12分)(2014•泸州)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AC和BD相交于点E,且DC2=CE•CA.(1)求证:BC=CD;(2)分别延长AB,DC交于点P,过点A作AF⊥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PB=OB,CD=,求DF的长.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分析:(1)求出△CDE∽△CAD,∠CDB=∠DBC得出结论.(2)连接OC,先证AD∥OC,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性质定理求得PC=,再由割线定理PC•PD=PB•PA 求得半径为4,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再证明△AFD∽△ACB,得,则可设FD=x,AF=,在Rt△AFP中,求得DF=.解答:(1)证明:∵DC2=CE•CA,∴=,△CDE∽△CAD,∴∠CDB=∠DBC,∵四边形ABCD内接于⊙O,∴BC=CD;(2)解:如图,连接OC,∵BC=CD,∴∠DAC=∠CAB,又∵AO=CO,∴∠CAB=∠ACO,∴∠DAC=∠ACO,∴AD∥OC,∴=,∵PB=OB,CD=,∴=∴PC=4又∵PC•PD=PB•PA∴PA=4也就是半径OB=4,在RT△ACB中,AC===2,∵AB是直径,∴∠ADB=∠ACB=90°∴∠FDA+∠BDC=90°∠CBA+∠CAB=90°∵∠BDC=∠CAB∴∠FDA=∠CBA又∵∠AFD=∠ACB=90°∴△AFD∽△ACB∴在Rt△AFP中,设FD=x,则AF=,∴在RT△APF中有,,求得D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及圆周角的相关知识的综合使用水平,关键是找准对应的角和边求解.25.(12分)(2014•泸州)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1=x+b的图象l与二次函数y2=﹣x2+mx+b的图象C′都经过点B(0,1)和点C,且图象C′过点A(2﹣,0).(1)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2)设使y2>y1成立的x取值的所有整数和为s,若s是关于x的方程=0的根,求a的值;(3)若点F、G在图象C′上,长度为的线段DE在线段BC上移动,EF与DG始终平行于y轴,当四边形DEFG 的面积最大时,在x轴上求点P,使PD+PE最小,求出点P的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首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然后求出其最大值;(2)联立y1与y2得,求出点C的坐标为C(,),所以使y2>y1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为0<x<,得s=1+2+3=6;将s的值代入分式方程,求出a的值;(3)第1步:首先确定何时四边形DEFG的面积最大.如答图1,四边形DEFG是一个梯形,将其面积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个代数式是一个二次函数,根据其最值求出未知数的值,进而得到面积最大时点D、E的坐标;第2步:利用几何性质确定PD+PE最小的条件,并求出点P的坐标.如答图2,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D′E,与x轴交于点P.根据轴对称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PD+PE最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D′E的解析式,进而求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1)∵二次函数y2=﹣x2+mx+b经过点B(0,1)与A(2﹣,0),∴,解得∴l:y1=x+1;C′:y2=﹣x2+4x+1.y2=﹣x2+4x+1=﹣(x﹣2)2+5,∴y max=5;(2)联立y1与y2得:x+1=﹣x2+4x+1,解得x=0或x=,当x=时,y1=×+1=,∴C(,).使y2>y1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为0<x<,∴s=1+2+3=6.代入方程得解得a=;(3)∵点D、E在直线l:y1=x+1上,∴设D(p,p+1),E(q,q+1),其中q>p>0.如答图1,过点E作EH⊥DG于点H,则EH=q﹣p,DH=(q﹣p).在Rt△DEH中,由勾股定理得:DE2+DH2=DE2,即(q﹣p)2+[(q﹣p)]2=()2,解得q﹣p=2,即q=p+2.∴EH=2,E(p+2,p+2).当x=p时,y2=﹣p2+4p+1,∴G(p,﹣p2+4p+1),∴DG=(﹣p2+4p+1)﹣(p+1)=﹣p2+p;当x=p+2时,y2=﹣(p+2)2+4(p+2)+1=﹣p2+5,∴F(p+2,﹣p2+5)∴EF=(﹣p2+5)﹣(p+2)=﹣p2﹣p+3.S四边形DEFG=(DG+EF)•EH=[(﹣p2+p)+(﹣p2﹣p+3)]×2=﹣2p2+3p+3∴当p=时,四边形DEFG的面积取得最大值,∴D(,)、E(,).如答图2所示,过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则D′(,﹣);连接D′E,交x轴于点P,PD+PE=PD′+PE=D′E,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PD+PE最小.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解得∴直线D′E的解析式为:y=x﹣.令y=0,得x=,∴P(,0).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压轴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函数最值、分式方程的解、勾股定理、轴对称﹣最短路线等知识点,涉及考点众多,难度较大.本题难点在于第(3)问,涉及两个最值问题,第1个最值问题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第2个最值问题利用几何性质解决.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2300680618;gsls;王开东;sd2011;sjzx;未来;gbl210;星期八(排名不分先后)菁优网2014年6月17日。

(中考数学真题复习)第18讲 二次函数综合应用 基础例题 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真题复习)第18讲 二次函数综合应用 基础例题 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二次函数综合应用一、选择题1.(2012·济宁)一件工艺品进价为100元,标价135元售出,每天可售出100件.根据销售统计,一件工艺品每降价1元出售,则每天可多售出4件,要使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每件需降价的钱数为(A) A.5元B.10元C.0元D.3600元2.(2012·北海)为搞好环保,某公司准备修建一个长方体的污水处理池,池底矩形的周长为100m,则池底的最大面积是(B) A.600m2B.625m2C.650m2D.675m23.(2012·河北)竖直向上发射的小球的高度h(m)关于运动时间t(s)的函数表达式为h=at2+bt,若小球在发射后第2秒与第6秒时的高度相等,则下列时刻中小球的高度最高的是(C) A.第3秒B.第3.5秒C.第4.2秒D.第6.5秒4.如图18-1所示,抛物线y =12(x-2)2-8与x轴交于A、B两点,顶点为C,为使△ABC成为直角三角形,必须将抛物线向上平移几个单位(D)A.7B.6C.5D.4二、填空题5.已知抛物线y=x2+x+b2经过点a,-14和(-a,y1),则y1的值是__34__.6.飞机着陆后滑行的距离s(单位:m)与滑行时间t(s)的函数关系式是s=60t-1.5t2,飞机着陆后滑行的最长时间是__20__s.7.如图18-2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E为CD边的中点,P为正方形ABCD边上的一个动点,动点P图18-1图18-2从A 点出发,沿A →B →C →E 运动,到达点E .若点P 经过的路程为自变量x ,△APE 的面积为函数y ,则当y=13时,x 的值等于__23或53__.8.甲乙两人进行羽毛球比赛,甲发出一颗十分关键的球,出手点为P ,羽毛球飞行的水平距离s (m)与其距地面高度h (m)之间的关系式为h =-112s 2+23s +32.如图18-3所示,已知球网AB 距原点5m ,乙(用线段CD 表示)扣球的最大高度为94m ,设乙的起跳点C 的横坐标为m ,若乙原地起跳,因球的高度高于乙扣球的最大高度而导致接球失败,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5<m <4+7__.三、解答题9.用长为12m 的篱笆,一边利用足够长的墙围出一块苗圃如图18-4所示,围出的苗圃是五边形ABCDE ,AE ⊥AB ,BC ⊥AB ,∠C =∠D =∠E .设CD =DE =x m ,五边形ABCDE 的面积为S m 2.问当x 取什么值时,S 最大?并求出S 的最大值.解:连接EC ,作DF ⊥EC ,垂足为F ,∵∠DCB =∠CDE =∠DEA ,∠EAB =∠CBA =90°,∴∠DCB =∠CDE =∠DEA =120°,∵DE =CD ∴∠DEC =∠DCE =30°,∴∠CEA =∠ECB =90°,∴四边形EABC 为矩形,∵DE =x m ,∴AE =6-x ,DF =12x ,EC =3x ,S =-334x 2+63x (0<x <6).当x =4m 时,S 最大=123m 2.10.(2011·成都)某学校要在围墙旁建一个长方形的中药材种植实习苗圃,苗圃的一边靠围墙(墙的长度不限),另三边用木栏围成,建成的苗圃为如图18-5所示的长方形ABCD .已知木栏总长为120米,设AB 边的长为x 米,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S 平方米.(1)求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当x 为何值图18-3图18-4图18-5时,S取得最值(请指出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值.解:∵AB=x,∴BC=120-2x,∴S=x(120-2x)=-2x2+120x;当x=120 2×2=30时,S有最大值为0-12024×(-2)=1800.(2)学校计划将苗圃内药材种植区域设计为如图18-5所示的两个相外切的等圆,其圆心分别为O1和O2,且O1到AB、BC、AD的距离与O2到CD、BC、AD的距离都相等,并要求在苗圃内药材种植区域外四周至少要留够0.5米宽的平直路面,以方便同学们参观学习.当(1)中S取得最值时,请问这个设计是否可行?若可行,求出圆的半径;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解:设圆的半径为r,路面宽为a,根据题意得4r+2a=60,2r+2a=30,解得r=15,a=0.∵路面宽至少要留够0.5米宽,∴这个设计不可行.B组能力提升11.向空中发射一枚炮弹,经x秒后的高度为y米,且时间与高度的关系为y=ax2+bx+c(a≠0).若此炮弹在第7秒与第14秒时的高度相等,则在下列时间中炮弹所在高度最高的是(B) A.第8秒B.第10秒C.第12秒D.第15秒12.(2013·兰州)如图18-6所示,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B) 13.(2011·泸州)如图18-7所示,半径为2的圆内接等腰梯形ABCD,图18-6图18-7它的下底AB 是圆的直径,上底CD 的端点在圆周上,则该梯形周长的最大值是__10__.14.如图18-8所示,P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 的BC 边上一点,从P 向AB 作垂线PQ ,Q 为垂足.图18-8延长QP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R ,设BP =x (0≤x ≤1),△BPQ 与△CPR 的面积之和为y ,把y 表示为x 的函数是__y =338x 2-32x +34__.15.(2013·滨州)某高中学校为高一新生设计的学生单人桌的抽屉部分是长方体形.其中,抽屉底面周长为180cm ,高为20cm.请通过计算说明,当底面的宽x 为何值时,抽屉的体积y 最大?最大为多少?(材质及其厚度等暂忽略不计).解:已知抽屉底面宽为x cm ,则底面长为180÷2-x =(90-x )cm.由题意得y =x (90-x )×20=-20(x 2-90x )=-20(x -45)2+40500当x =45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40500.答:当抽屉底面宽为45cm 时,抽屉的体积最大,最大体积为40500cm 3.16.(2013·潍坊)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我市在某河滨空地处修建一个如图18-9所示的休闲文化广场.在Rt △ABC 内修建矩形水池DEFG ,使顶点D 、E 在斜边AB 上,F 、G 分别在直角边BC 、AC 上;又分别以AB 、BC 、AC 为直径作半圆,设计了两弯新月(图中阴影部分),两弯新月部分栽植花草;其余空地铺设地砖.其中AB =243米,∠BAC =60°.设EF =x 米,DE =y 米.图18-9(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解:在Rt △ABC 中,由题意得AC =123米,BC =36米,∠ABC =30°,∴AD =DG tan60°=x 3=33x ,BE =EF tan30°=3x ,又AD +DE +BE =AB ,∴y =243-33x -3x =243-433x (0<x <8).(2)当x 为何值时,矩形DEFG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解:矩形DEFG 的面积S =xy =243-433x =-433x 2+243x =-433(x -9)2+108 3.所以当x =9时,矩形DEFG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1083平方米.(3)求两弯新月(阴影部分)的面积,并求当x 为何值时,矩形DEFG 的面积等于两弯新月面积的13?解:记AC 为直径的半圆、BC 为直径的半圆、AB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分别为S 1、S 2、S 3,两弯新月面积为S ,则S 1=18πAC 2,S 2=18πBC 2,S 3=18πAB 2,由AC 2+BC 2=AB 2可知S 1+S 2=S 3,∴S 1+S 2-S =S 3-S △ABC ,故S =S △ABC ,所以两弯新月的面积S =12×123×36=2163(平方米)由-433(x -9)+1083=13×2163,即(x -9)2=27,解得x =9±33,符合题意,所以当x =9±33米时,矩形DEFG 的面积等于两弯新月面积的13.。

2011中考数学真题解析78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含答案)

2011中考数学真题解析78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含答案)

(2012年1月最新最细)2011全国中考真题解析120考点汇编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一、选择题1.(2011广东深圳,7,3分)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A、B、C、D、2.(2011•贵阳6,3分)如图,矩形OABC的边OA长为2,边AB长为1,OA在数轴上,以原点O为圆心,对角线O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正半轴于一点,则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A 、2.5B 、22C 、3D 、5考点: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

分析:本题利用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及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可知, ∵OB=51222=+, ∴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和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无理数的方法.3. 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10,BC=8,则图中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为( )A 、14B 、16C 、20D 、28考点:平移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正好能平移到大矩形的四周,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正好能平移到大矩形的四周,故即可得出答案:∵AC=10,BC=8, ∴AB=6,图中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为:6+8+6+8=28.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平移的性质,得出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正好能平移到大矩形的四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 (2011四川广安,6,3分)如图所示,圆柱的底面周长为6cm ,AC 是底面圆的直径,高BC = 6cm ,点P 是母线BC 上一点且PC =23BC .一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P 的最短距离是( )A .(64π+)cm B .5cm C .cm D .7cm考点: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勾股定理 专题: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勾股定理分析:画出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P 的最短距离为线段AP 的长.在Rt △ACP 中,AC =()632cm =,PC =23BC =4cm ,所以()5AP cm ==.解答:B点评:解决这类问题要善于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利用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把求最短距离问题转化为求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问题.5. (2011内蒙古呼和浩特,9,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DC ∥AB ,BC=1,AB=AC=AD=2.则BD 的长为( )A. 14B. 15C. 23D. 32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作出以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的圆,构建直角三角形,从而求解.6. (2011•台湾28,4分)已知小龙、阿虎两人均在同一地点,若小龙向北直走160公尺,再向东直走80公尺后,可到神仙百货,则阿虎向西直走多少公尺后,他与神仙百货的距离为340公尺?( )A 、100B 、180C 、220D 、260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四川省泸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

四川省泸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

四川省泸州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请将正确选项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3分)在﹣2,0,,2四个数中,最小是()A.﹣2B.0C.D.2【分析】根据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可得答案.【解答】解:由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得﹣2<0<<2,﹣2最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利用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是解题关键.2.(3分)2017年,全国参加汉语考试人数约为6500000,将65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6.5×105B.6.5×106C.6.5×107D.65×105【分析】科学记数法表示形式为a×10n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6500000=6.5×106,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表示形式为a×10n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值以及n值.3.(3分)下列计算,结果等于a4是()A.a+3aB.a5﹣aC.(a2)2D.a8÷a2【分析】根据同底数幂除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A.a+3a=4a,错误;B.a5和a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此选项错误;C.(a2)2=a4,正确;D.a8÷a2=a6,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乘除法,以及幂乘方,关键是正确掌握计算法则.4.(3分)如图是一个由5个完全相同小正方体组成立体图形,它俯视图是()A. B. C. D.【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得到图形是俯视图,可得答案.【解答】解:从上面看第一列是两个小正方形,第二列是一个小正方形,第三列是一个小正方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三视图,从上面看得到图形是俯视图.5.(3分)如图,直线a∥b,直线c分别交a,b于点A,C,∠BAC平分线交直线b于点D,若∠1=50°,则∠2度数是()A.50°B.70°C.80°D.110°【分析】直接利用角平分线定义结合平行线性质得出∠BAD=∠CAD=50°,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BAC平分线交直线b于点D,∴∠BAD=∠CAD,∵直线a∥b,∠1=50°,∴∠BAD=∠CAD=50°,∴∠2=180°﹣50°﹣50°=8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性质,正确得出∠BAD=∠CAD=50°是解题关键. 6.(3分)某校对部分参加夏令营中学生年龄(单位:岁)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年龄1314151617人数12231则这些学生年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6,15B.16,14C.15,15D.14,15【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定义求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一个数(或两个数平均数)为中位数.【解答】解:由表可知16岁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16岁,因为共有1+2+2+3+1=9个数据,所以中位数为第5个数据,即中位数为15岁,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平均数.7.(3分)如图,▱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B中点,且AE+EO=4,则▱ABCD周长为()A.20B.16C.12D.8【分析】首先证明:OE=BC,由AE+EO=4,推出AB+BC=8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AE=EB,∴OE=BC,∵AE+EO=4,∴2AE+2EO=8,∴AB+BC=8,∴平行四边形ABCD周长=2×8=1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3分)“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骄傲.如图所示“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大正方形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边长为()A.9B.6C.4D.3【分析】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边长为:a﹣b,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小正方形边长.【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边长为:a﹣b,∵每一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为:ab=×8=4,∴4×ab+(a﹣b)2=25,∴(a﹣b)2=25﹣16=9,∴a﹣b=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勾股定理以及完全平方公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9.(3分)已知关于x一元二次方程x2﹣2x+k﹣1=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则实数k取值范围是()A.k≤2B.k≤0C.k<2D.k<0【分析】利用判别式意义得到△=(﹣2)2﹣4(k﹣1)>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2﹣4(k﹣1)>0,解得k<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与△=b2﹣4ac有如下关系: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10.(3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在边AD,CD上,AF,BE相交于点G,若AE=3ED,DF=CF,则值是()A. B. C. D.【分析】如图作,FN∥AD,交AB于N,交BE于M.设DE=a,则AE=3a,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如图作,FN∥AD,交AB于N,交BE于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D,∵FN∥AD,∴四边形ANFD是平行四边形,∵∠D=90°,∴四边形ANFD是解析式,∵AE=3DE,设DE=a,则AE=3a,AD=AB=CD=FN=4a,AN=DF=2a,∵AN=BN,MN∥AE,∴BM=ME,∴MN=a,∴FM=a,∵AE∥F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1.(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原点O为原心,1为半径作圆,点P在直线y=上运动,过点P作该圆一条切线,切点为A,则PA最小值为()A.3 B.2 C. D.【分析】如图,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作OH⊥CD 于H,先利用一次解析式得到D(0,2),C(﹣2,0),再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CD=4,则利用面积法可计算出OH=,连接OA,如图,利用切线性质得OA⊥PA,则PA=,然后利用垂线段最短求PA最小值.【解答】解:如图,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作OH ⊥CD于H,当x=0时,y=x+2=2,则D(0,2),当y=0时,x+2=0,解得x=﹣2,则C(﹣2,0),∴CD==4,∵OH•CD=OC•OD,∴OH==,连接OA,如图,∵PA为⊙O切线,∴OA⊥PA,∴PA==,当OP值最小时,PA值最小,而OP最小值为OH长,∴PA最小值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性质:圆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半径.若出现圆切线,必连过切点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也考查了一次函数性质.12.(3分)已知二次函数y=ax2+2ax+3a2+3(其中x是自变量),当x≥2时,y随x增大而增大,且﹣2≤x≤1时,y最大值为9,则a值为()A.1或﹣2B.或C.D.1【分析】先求出二次函数对称轴,再根据二次函数增减性得出抛物线开口向上a >0,然后由﹣2≤x≤1时,y最大值为9,可得x=1时,y=9,即可求出a.【解答】解:∵二次函数y=ax2+2ax+3a2+3(其中x是自变量),∴对称轴是直线x=﹣=﹣1,∵当x≥2时,y随x增大而增大,∴a>0,∵﹣2≤x≤1时,y最大值为9,∴x=1时,y=a+2a+3a2+3=9,∴3a2+3a﹣6=0,∴a=1,或a=﹣2(不合题意舍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性质,二次函数y=ax2+bx+c(a≠0)顶点坐标是(﹣,),对称轴直线x=﹣,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具有如下性质:①当a>0时,抛物线y=ax2+bx+c(a≠0)开口向上,x<﹣时,y随x增大而减小;x>﹣时,y随x增大而增大;x=﹣时,y取得最小值,即顶点是抛物线最低点.②当a<0时,抛物线y=ax2+bx+c(a≠0)开口向下,x <﹣时,y随x增大而增大;x>﹣时,y随x增大而减小;x=﹣时,y 取得最大值,即顶点是抛物线最高点.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3.(3分)若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取值范围是x≥1.【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条件列出关于x不等式,求出x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1≥0,解得x≥1.故答案为:x≥1.【点评】本题考查是二次根式有意义条件,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14.(3分)分解因式:3a2﹣3=3(a+1)(a﹣1).【分析】先提取公因式3,再对余下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3a2﹣3,=3(a2﹣1),=3(a+1)(a﹣1).故答案为:3(a+1)(a﹣1).【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15.(3分)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两实数根,则【分析】根据根与系数关系及一元二次方程解可得出x1+x2=2.x1x2=﹣1.=2x1+1.=2x2+1,将其代入=中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两实数根,∴x1+x2=2,x1x2=﹣1,=2x1+1,=2x2+1,∴=+====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关系以及一元二次方程解,将代数式变形为是解题关键.16.(3分)如图,等腰△ABC底边BC=20,面积为120,点F在边BC上,且BF=3FC,EG是腰AC垂直平分线,若点D在EG上运动,则△CDF周长最小值为18.【分析】如图作AH⊥BC于H,连接AD.由EG垂直平分线段AC,推出DA=DC,推出DF+DC=AD+DF,可得当A.D.F共线时,DF+DC值最小,最小值就是线段AF 长;【解答】解:如图作AH⊥BC于H,连接AD.∵EG垂直平分线段AC,∴DF+DC=AD+DF,∴当A.D.F共线时,DF+DC值最小,最小值就是线段AF长,∵•BC•AH=120,∴AH=12,∵AB=AC,AH⊥BC,∴BH=CH=10,∵BF=3FC,∴CF=FH=5,∴AF===13,∴DF+DC最小值为13.∴△CDF周长最小值为13+5=18;故答案为18.【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等知识,解题关键是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每小题6分,共18分)17.(6分)计算:π0++()﹣1﹣|﹣4|.【分析】本题涉及零指数幂.负指数幂.二次根式化简和绝对值4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解答】解:原式=1+4+2﹣4=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关键是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绝对值等考点运算.18.(6分)如图,EF=BC,DF=AC,DA=EB.求证:∠F=∠C.【分析】欲证明∠F=∠C,只要证明△ABC≌△DEF(SSS)即可;【解答】证明:∵DA=BE,∴DE=AB,在△ABC和△DEF中,,∴△ABC≌△DEF(SSS),∴∠C=∠F.【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属于中考基础题目.19.(6分)化简:(1+)÷.【分析】先把括号内通分,再把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然后约分即可.【解答】解:原式=•=.【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混合运算:分式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四.(每小题7分,共14分)20.(7分)为了解某中学学生课余生活情况,对喜爱看课外书.体育活动.看电视.社会实践四个方面人数进行调查统计.现从该校随机抽取n名学生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参与问卷调查每名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一项).并根据调查得到数据绘制成了如图7所示两幅不完整统计图.由图中提供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n值;(2)若该校学生共有1200人,试估计该校喜爱看电视学生人数;(3)若调查到喜爱体育活动4名学生中有3名男生和1名女生,现从这4名学生中任意抽取2名学生,求恰好抽到2名男生概率.【分析】(1)用喜爱社会实践人数除以它所占百分比得到n值;(2)先计算出样本中喜爱看电视人数,然后用1200乘以样本中喜爱看电视人数所占百分比可估计该校喜爱看电视学生人数;(3)画树状图展示12种等可能结果数,再找出恰好抽到2名男生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解答】解:(1)n=5÷10%=50;(2)样本中喜爱看电视人数为50﹣15﹣20﹣5=10(人),1200×=240,所以估计该校喜爱看电视学生人数为240人;(3)画树状图为:共有12种等可能结果数,其中恰好抽到2名男生结果数为6,所以恰好抽到2名男生概率==.【点评】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结果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结果数目m,然后利用概率公式计算事件A 或事件B概率.也考查了统计图.21.(7分)某图书馆计划选购甲.乙两种图书.已知甲图书每本价格是乙图书每本价格2.5倍,用800元单独购买甲图书比用800元单独购买乙图书要少24本.(1)甲.乙两种图书每本价格分别为多少元?(2)如果该图书馆计划购买乙图书本数比购买甲图书本数2倍多8本,且用于购买甲.乙两种图书总经费不超过1060元,那么该图书馆最多可以购买多少本乙图书?【分析】(1)利用用800元单独购买甲图书比用800元单独购买乙图书要少24本得出等式求出答案;(2)根据题意表示出购买甲.乙两种图书总经费进而得出不等式求出答案.【解答】解:(1)设乙图书每本价格为x元,则甲图书每本价格是2.5x元,根据题意可得:﹣=24,解得:x=20,经检验得:x=20是原方程根,则2.5x=50,答:乙图书每本价格为20元,则甲图书每本价格是50元;(2)设购买甲图书本数为x,则购买乙图书本数为:2x+8,故50x+20(2x+8)≤1060,解得:x≤10,故2x+8≤28,答:该图书馆最多可以购买28本乙图书.【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正确表示出图书价格是解题关键.五.(每小题8分,共16分)22.(8分)如图,甲建筑物AD,乙建筑物BC水平距离AB为90m,且乙建筑物高度是甲建筑物高度6倍,从E(A,E,B在同一水平线上)点测得D点仰角为30°,测得C点仰角为60°,求这两座建筑物顶端C.D间距离(计算结果用根号表示,不取近似值).【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余弦函数用AD表示出AE.DE,用BC表示出CE.BE.根据BC=6AD,AE+BE=AB=90m,求出AD.DE.CE长.在直角三角形DE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长.【解答】解:由题意知:BC=6AD,AE+BE=AB=90m在Rt△ADE中,tan30°=,sin30°=∴AE==AD,DE=2AD;在Rt△BCE中,tan60°=,sin60°=,∴BE==2AD,CE==4AD;∵AE+BE=AB=90m∴AD+2AD=90∴AD=10(m)∴DE=20m,CE=120m∵∠DEA+∠DEC+∠CEB=180°,∠DEA=30°,∠CEB=60°,∴∠DEC=90°∴CD===20(m)答:这两座建筑物顶端C.D间距离为20m.【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应用及勾股定理.题目难度不大,解决本题关键是利用BC=6AD,AE+BE=AB=90m求出AD长.23.(8分)一次函数y=kx+b图象经过点A(﹣2,12),B(8,﹣3).(1)求该一次函数解析式;(2)如图,该一次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0)图象相交于点C(x1,y1),D(x2,y2),与y轴交于点E,且CD=CE,求m值.【分析】(1)应用待定系数法可求解;(2)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CD=CE,得到相似比为1:2,表示点C.D坐标,代入y=kx+b求解.【解答】解:(1)把点A(﹣2,12),B(8,﹣3)代入y=kx+b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分别过点C.D做CA⊥y轴于点A,DB⊥y轴于点B设点C坐标为(a,b),由已知ab=m由(1)点E坐标为(0,9),则AE=9﹣b∵AC∥BD,CD=CE∴BD=2a,EB=2(9﹣b)∴OB=9﹣2(9﹣b)=2b﹣9∴点D坐标为(2a,2b﹣9)∴2a•(2b﹣9)=m整理得m=6a∵ab=m∴b=6则点D坐标化为(a,3)∵点D在y=﹣图象上∴a=4∴m=ab=12【点评】本题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为背景,考查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表示点坐标,以点在函数图象上为基础代入解析构造方程.六.(每小题12分,共24分)24.(12分)如图,已知AB,CD是⊙O直径,过点C作⊙O切线交AB延长线于点P,⊙O弦DE交AB于点F,且DF=EF.(1)求证:CO2=OF•OP;(2)连接EB交CD于点G,过点G作GH⊥AB于点H,若PC=4,PB=4,求GH长.【分析】(1)想办法证明△OFD∽△OCP,可得=,由OD=OC,可得结论;(2)如图作CM⊥OP于M,连接EC.EO.设OC=OB=r.在Rt△PO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r,再利用面积法求出CM,由四边形EFMC是矩形,求出EF,在Rt△EOF 中,求出OF,再求出EC,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PC是⊙O切线,∴OC⊥PC,∴∠PCO=90°,∵AB是直径,EF=FD,∴AB⊥ED,∴∠OFD=∠OCP=90°,∵∠FOD=∠COP,∴△OFD∽△OCP,∴=,∵OD=OC,∴OC2=OF•OP.(2)解:如图作CM⊥OP于M,连接EC.EO.设OC=OB=r.在Rt△POC中,∵PC2+OC2=PO2,∴(4)2+r2=(r+4)2,∴r=2,∵CM==,∵DC是直径,∴∠CEF=∠EFM=∠CMF=90°,∴四边形EFMC是矩形,∴EF=CM=,在Rt△OEF中,OF==,∴EC=2OF=,∵EC∥OB,∴==,∵GH∥CM,∴==,∴GH=.【点评】本题考查切线性质.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矩形判定和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12分)如图11,已知二次函数y=ax2﹣(2a﹣)x+3图象经过点A(4,0),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有一动点C(m,0)(0<m<4),过点C作x轴垂线交直线AB于点E,交该二次函数图象于点D.(1)求a值和直线AB解析式;(2)过点D作DF⊥AB于点F,设△ACE,△DEF面积分别为S1,S2,若S1=4S2,求m值;(3)点H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位于第一象限动点,点G是线段AB上动点,当四边形DEGH是平行四边形,且▱DEGH周长取最大值时,求点G坐标.【分析】(1)把点A坐标代入y=ax2﹣(2a﹣)x+3可求a,应用待定系数法可求直线AB解析式;(2)用m表示DE.AC,易证△DEF∽△AEC,S1=4S2,得到DE与AE数量关系可以构造方程;(3)用n表示GH,由平行四边形性质DE=GH,可得m,n之间数量关系,利用相似用GM表示EG,表示▱DEGH周长,利用函数性质求出周长最大时m值,可得n值,进而求G点坐标.【解答】解:(1)把点A(4,0)代入,得0=a•42﹣(2a﹣)×4+3解得a=﹣∴函数解析式为:y=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把A(4,0),B(0,3)代入解得∴直线AB解析式为:y=﹣(2)由已知,点D坐标为(m,﹣)点E坐标为(m,﹣)∴AC=4﹣mDE=(﹣)﹣(﹣)=﹣∵BC∥y轴∴∴AE=∵∠DFA=∠DCA=90°,∠FBD=∠CEA∴△DEF∽△AEC∵S1=4S2∴AE=2DE∴解得m1=,m2=4(舍去)故m值为(3)如图,过点G做GM⊥DC于点M由(2)DE=﹣同理HG=﹣∵四边形DEGH是平行四边形∴﹣=﹣整理得:(n﹣m)[]=0∵m≠n∴m+n=4,即n=4﹣m∴MG=n﹣m=4﹣2m由已知△EMG∽△BOA∴∴EG=∴▱DEGH周长L=2[﹣+]=﹣∵a=﹣<0∴m=﹣时,L最大.∴n=4﹣=∴G 点坐标为(,),此时点E 坐标为(,)当点G.E位置对调时,依然满足条件∴点G 坐标为(,)或(,)【点评】本题以二次函数图象为背景,综合考查三角形相似.平行四边形性质.二次函数最值讨论以转化数学思想.。

2011中考数学真题解析6 平方根、立方根(含答案)

2011中考数学真题解析6 平方根、立方根(含答案)

(2012年1月最新最细)2011全国中考真题解析120考点汇编平方根、立方根一、选择题1.(2011江苏南京,1,2)A、3B、﹣3C、±3 D考点:算术平方根。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9的算术平方根,需注意的是算术平方根必为非负数.解答:,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正数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2.(2011•)A.± C. ±3 D. 3考点:立方根。

专题:探究型。

分析: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33=27,∴=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立方根的定义,即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这就是说,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3.(2011山东日照,1,3分)(﹣2)2的算术平方根是()A.2 B.±2 C.﹣2 D.2考点:算术平方根;有理数的乘方。

分析:首先求得(﹣2)2的值,然后由4的算术平方根为2,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2)2=4,4的算术平方根为2,∴(﹣2)2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平方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题目比较简单,解题要细心.4.(2011成都,1,3分)4的平方根是()A.±16 B.16 C.±2 D.2考点:平方根。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于某数的两个平方根应该互为相反数,所以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进行解答.解答:解:∵4=(±2)2,∴4的平方根是±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概念.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5.(2011四川泸州,1,2分)25的算术平方根是()A.5B.-5C.±5D.5考点:算术平方根.解答:解:∵(5)2=25,∴25的算术平方根是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即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6.(2011贵州毕节,1,3分)16的算术平方根是( )A.4 B.±4 C.2 D.±2考点:算术平方根。

2011中考数学真题解析1 数轴、绝对值、相反数(含答案)

2011中考数学真题解析1 数轴、绝对值、相反数(含答案)

(2012年1月最新最细)2011全国中考真题解析120考点汇编数轴、绝对值、相反数一、选择题1.(2011江苏淮安,1,3分)3 的相反数是()A.-3B.-13C.13D.3考点:相反数。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即可求出3的相反数.解答:解:3的相反数是﹣3故选A.点评:相反数的定义是: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还是0.2.(2011 江苏连云港,1,3分)2的相反数是()A.2 B.-2 C D.1 2考点:相反数。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意义,相反数是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改变﹣2前面的符号,即可得﹣2的相反数.解答:解:由相反数的意义得,﹣2的相反数是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意义,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号;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3.(2011•泰州,1,3分)12-的相反数是()A、12-B、12C、2D、﹣2考点:相反数。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相反数的定义可知,12-的相反数是﹣(12-)=12.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反数的定义,即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 4. (2011•江苏徐州,1,2)﹣2的相反数是( ) A 、2B 、﹣2C 、12D 、12-考点:相反数。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是相反数,进行判断. 解答:解:根据相反数的定义,﹣2的相反数是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应该从相反数的符号特点及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5. (2011盐城,1,3分)-2的绝对值是( )A.﹣2B.21-C.2D.21考点:绝对值. 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求解. 解答:解:因为|-2|=2,故选C .点评:绝对值规律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6.(2011江苏无锡,1,3分)|﹣3|的值等于( )A .3B .﹣3C .±3D .3考点:绝对值。

2011年四川泸州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1]

2011年四川泸州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1]
(2)经过A(0,p)的直线与该函数的图象相交于M,N两点,过M,N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1,N1,设△MAM1,△AM1N1,△ANN1的面积分别为S1,S2,S3,是否存在m,使得对任意实数p≠0都有S22=mS1S3成立,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四川泸州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已知关于x的方程 的两实根的平方和等于11,则k的值为_____.
17. 如图,半径为2的圆内接等腰梯形ABCD,它的下底AB是圆的直径,上底CD的端点在圆周上,则该梯形周长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18.如图,是用三角形摆成的图案,摆第一层图需要1个三角形,摆第二层图需要3个三角形,摆第三层图需要7个三角形,摆第四层图需要13个三角形,摆第五层图需要____个三角形,…,摆第n层图需要_____个三角形.
(1)求取出的3个小球的标号全是奇数的概率是多少?
(2)以取出的3个小球的标号分别表示三条线段的长度,求这些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
24.(7分)如图,已知函数 (x>0)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A(1,m),B(n,2)两点.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x轴负方向平移a(a>0)个单位长度得到新图象,求这个新图象与函数 (x>0)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M时a的值及交点M的坐标.
(1)求∠BPC的度数;
(2)求证:PA=PB+PC;
(3)设PA,BC交于点M,若AB=4,PC=2,求CM的长度.
27.(10分)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 .
(1)若该函数的图象过点(﹣1,﹣1).
①求使y<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四川省泸州市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011•泸州)25的算术平方根是()A、5B、﹣5C、±5D、考点:算术平方根。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5)2=25,∴25的算术平方根是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即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2、(2011•泸州)如图,该图形绕点O按下列角度旋转后,不能与其自身重合的是()A、72°B、108°C、144°D、216°考点:旋转对称图形。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该图形被平分成五部分,因而每部分被分成的圆心角是72°,并且圆具有旋转不变性,因而旋转72度的整数倍,就可以与自身重合.解答:解:该图形被平分成五部分,旋转72度的整数倍,就可以与自身重合,因而A、C、D都正确,不能与其自身重合的是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3、(2011•泸州)已知函数,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B、x>2C、D、且x≠2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析:要使函数有意义,则根式里被开方数不小于0,分母不为0,列出不等式解出答案.解答: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则,解得x≥且x≠2,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和分式的意义.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4、(2011•泸州)如图,∠1与∠2互补,∠3=135°,则∠4的度数是()A、45°B、55°C、65°D、75°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因为∠1与∠2互补,所以a∥b,又因为∠3=∠5,所以∠4与∠5互补,则∠4的度数可求.解答:解:∵∠1与∠2互补,∴a∥b,∵∠3=∠5,∴∠5=135°,∵a∥b,∴∠4与∠5互补,∴∠4=180°﹣135°=4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5、(2011•泸州)小明的父亲饭后出去散步,从家中出发走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看报10分钟后,用15分钟返回家,下列图中表示小明的父亲离家的距离y(米)与离家的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从小明散步的时间段看,分为0﹣20分钟散步,20﹣30分钟看报,30﹣45分钟返回家,按时间段把函数图象分为三段.解答:解:依题意,0﹣20分钟散步,离家路程增加到900米,20﹣30分钟看报,离家路程不变,30﹣45分钟返回家,离家路程减少为0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6、(2011•泸州)如图所示的两台天平保持平衡,已知每块巧克力的重量相等,且每个果冻的重量也相等,则每块巧克力和每个果冻的重量分别为()A、10g,40gB、15g,35gC、20g,30gD、30g,20g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分析:根据图可得:3块巧克力的重=2个果冻的重;1块巧克力的重+1个果冻的重=50克,由此可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组.解答:解:设每块巧克力的重x克,每个果冻的重y克,由题意得:,解得:.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关键是弄懂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7、(2011•泸州)已知⊙O的半径OA=10cm,弦AB=16cm,P为弦AB上的一个动点,则OP的最短距离为()A、5cmB、6cmC、8cmD、10cm考点:垂径定理;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任一点的线段长中垂线段最短得到当OP为垂线段时,即OP⊥AB,OP的最短,再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P=BP=AB=×16=8,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OP即可.解答:解:当OP为垂线段时,即OP⊥AB,OP的最短,如图,∴AP=BP=AB=×16=8,而OA=10,在Rt△OAP中,OP===6(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也考查了垂线段最短以及勾股定理.8、(2011•泸州)设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的结果是()A、﹣2a+bB、2a+bC、﹣bD、b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实数与数轴。

分析:根据数轴上a,b的值得出a,b的符号,a<0,b>0,以及a+b>0,即可化简求值.解答:解:根据数轴上a,b的值得出a,b的符号,a<0,b>0,a+b>0,∴=﹣a+a+b=b,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实数与数轴,根据数轴得出a,b的符号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2011•泸州)如果圆锥的底面周长为20π,侧面展开后所得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则该圆锥的全面积为()A、100πB、200πC、300πD、400π考点:圆锥的计算。

分析:圆锥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利用弧长公式可求得圆锥的母线长,进而利用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母线长可求得该圆锥的侧面积.解答:解:设圆锥的母线长为R,则=20π,解得R=30,圆锥的侧面积=×20π×30=300π,底面半径为:20π÷2π=10,所以底面积为:π102=100π.总面积为:300π+100π=400π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圆锥侧面积公式的运用;用到的知识点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10、(2011•泸州)如图是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最多块数是()A、8B、10C、12D、14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分析: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再根据主视图与俯视图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可以得出从主视图看最少有6个,从俯视图看,最左边正方形前后可以有三列,分别有三个,故最多有3×3+3=12个,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的概念.根据从俯视图看,最左边正方形前后可以有三列,分别有三个从而得出答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2011•泸州)如图,在Rt△ABC中,∠ABC=90°,∠C=60°,AC=10,将BC向BA方向翻折过去,使点C 落在BA上的点C′,折痕为BE,则EC的长度是()A、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作ED⊥BC于D,可得含30°的Rt△CED及含45°的直角三角形BED,设所求的EC为x,则CD=0.5x,BD=BE=x,根据BC=5列式求值即可.解答:解:作ED⊥BC于D,设所求的EC为x,则CD=x,BD=BE=x,∵∠ABC=90°,∠C=60°,AC=10,∴BC=AC×cosC=5,∵CD+BD=5,∴CE=5﹣5,故选B.点评:考查翻折变换问题;构造出含30°及含45°的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12、(2011•泸州)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a≠0)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abc >0,②b2﹣4ac<0,③a﹣b+c>0,④4a﹣2b+c<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计算题。

分析:首先根据开口方向确定a的取值范围,根据对称轴的位置确定b的取值范围,根据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确定c的取值范围,根据抛物线与x轴是否有交点确定b2﹣4ac的取值范围,根据图象和x=2的函数值即可确定4a+2b+c的取值范围,根据x=1的函数值可以确定b<a+c是否成立.解答:解:∵抛物线开口朝下,∴a<0,∵对称轴x=1=﹣,∴b>0,∵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c>0,∴abc<0,故①错误;根据图象知道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故②错误;根据图象知道当x=﹣1时,y=a﹣b+c=0,故③错误;根据图象知道当x=﹣2时,y=4a﹣2b+c<0,故④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象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对称轴的范围求2a与b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转换,根的判别式的熟练运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13、(2011•泸州)某样本数据是2,2,x,3,3,6,如果这个样本的众数是2,则x的值是2.考点:众数。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确定出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x.解答:解:∵2,2,x,3,3,6中,众数是2,于是可知x=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了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该组数据的众数,众数可以有多个.14、(2011•泸州)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m>.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一、三象限,2m+1>0,解不等式即可得结果.解答:解: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则2m+1>0,解得:m>.故答案为:m>﹣.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k>0时,函数图象位于一三象限;k<0时,函数位于二四象限.15、(2011•泸州)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AB=4cm,∠AOB=60°,则矩形的面积为16cm2.考点: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C=BD,OA=OC,OD=OB,∠ABC=90°,推出OA=OB,得到等边三角形ABO,求出AC,由勾股定理求出BC,计算即可.解答:解:∵矩形ABCD,∴AC=BD,OA=OC,OD=OB,∠ABC=90°,∴OA=OB,∵∠AOB=60°,∴△ABO是等边三角形,∴AC=2OA=2AB=8,由勾股定理得:BC==4,矩形的面积是BC•AB=4×4=16.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AC、BC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16、(2011•泸州)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2=0的两实根的平方和等于11,则k的值为1.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根的判别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