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各种各样的矿物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科学(五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2014年6月第3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34课时设计者:五年级科学组一、课程背景(一)课标分析小学科学课标指出,5年级学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试验等,本册书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探究理解和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初步认识地球的表面和火山地震现象,了解温度、流水、风、植物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作用;知道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音调、响度的不同,会区分噪音和乐音;会分辨北斗星和北极星;知道物体是不同材料组成的,会区分材料的特性并加以应用;了解蒸发现象,探究雨、雪、雾、霜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意识到材料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5个研究主题。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以学生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和火山、地震现象的了解为主要内容,以“解暗箱”为主要探究方式构建了《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和《地表的变化》6课;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主题,突出“做”科学的特点,安排了《声音的产生》《谁能传播声音》《怎样听到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噪声的危害与防治》5 课。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北斗星和北极星为研究对象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通过交流等活动,来认识生活中的物品可以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利用,对我们的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第五单元《水循环》认识水的形态变化,雨、雪、雾、霜的成因,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观察大自然,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喜欢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乐于动手操作;通过三、四年级对科学的学习与积累,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己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所需条件
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实验器材等
课程内容
课时分配
1. 地球内部有什么1课时
2. 火山 1课时
3. 地震 1课时
4. 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 各种各样的矿物 1 课时
6. 地表的变化 1课时
评价任务
1.能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来源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主题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课程标准
地层、化石、卵石这些名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对于地球及地层运动的知识,科学课程有责任使小学生对此获得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地层运动的一些典型例子,如:火山、地震和风化现象等。让小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层的运动现象,不仅可以使他们学习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他们意识到地层变化运动的价值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密切性。
重难点
1.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2.知道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知道地球内部构造及火山喷发的成因。
3.能做火山喷发实验,并对现象进行解释。
4.了解地震的成因。
5.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6.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7.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
思考与结论: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待科学学习: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总7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各单元板块主体: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地层.化石.卵石.地震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六课组成。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本单元以声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理解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知道影响声音大小和声调高低的因素以及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本单元从学生刚入新年级的秋季入手,依据〈〈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构建了这一研究体系。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本单元通过对常见材料特点的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单元水循环本单元遵循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内容标准构建了〈〈水循环〉〉这一单元。
由《蒸发》〈〈沸腾〉〉〈〈.凝结〉〉.〈〈水的三态变化〉〉.和〈〈小水滴的旅行〉〉五课组成。
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1.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2.火山 1课时3.地震 1课时4.做一块卵石 1课时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6.地表的变化 1课时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7. 声音的产生 1课时8. 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9. 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10. 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11. 噪声声的危害与防治1课时第三单元秋冬星空12. 秋季星空 2课时13. 冬季星空 2课时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14. 木材 1课时15. 纸 1课时16. 陶瓷 1课时17. 金属 1课时18. 玻璃与塑料 1课时19 . 材料的分类 2课时第五单元水循环20. 蒸发 1课时21. 沸腾 1课时22 凝结 1课时23. 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24. 小水滴的旅行 1课时活动安排:1.活动主题:纸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纸在生活中的应用,造纸业的负面影响。
(整理)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细胞》【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材料】: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稀碘液。
【实验步骤】:1、准备好显微镜。
2、将洋葱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叶。
用刀片在鳞叶表面轻轻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在“井”字中间轻轻撕下一块洋葱鳞叶的表皮。
3、在载玻片上滴几滴水,用镊子夹住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中展平。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上,注意不要有气泡。
4、在盖玻片的左边有水处滴一滴稀释的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右边将碘液吸引过来,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5、将经过上述步骤做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
6、利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生物体是由“小格子”——细胞组成的。
【实验原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注意事项】:1、在利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要缓慢下降,防止镜头下降速度过快,将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损坏。
2、载玻片和盖玻片是易碎的玻璃制品,擦拭时要防止玻璃破碎扎伤手指。
6《火山》【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实验原理】:由于地球内部温度过高、压力大,有类似于液体的岩浆从地壳较薄的地方或者有缝隙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
【注意事项】:1、要把番茄酱放在土豆泥里面,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现象。
常见矿物的基本特征

1. 黄铜矿:黄铜黄色,绿黑色条痕,金属光泽,不透明,两种不完全解理,硬度3-4,相对密度为 4.1-4.3.黄铜矿主要呈致密块状或分散颗粒状集合体,有时呈脉状。
鉴定特征:与黄铁矿相似,可以其较深的黄铜黄色及较低的硬度区别。
以其脆性与与自然金(强延展性)区别。
2. 斑铜矿:新鲜面呈暗铜红色,风化面常呈暗紫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性脆,硬度3,比重 4.9-5.3.常呈致密块状或不规则状。
鉴定特征:特有的暗铜红色,硬度低。
3. 黄铁矿:浅黄铜色,表面常具黄褐色,条痕绿黑或褐色,强金属光泽,两组极不完全解理,硬度6-6.5.比重4.9-5.2.常呈粒状、致密块状、浸染状、球状或草莓状,隐晶质变胶体黄铁矿称胶黄铁矿。
鉴定特征:常见立方体晶形,晶面条纹,颜色,硬度等特征可与相似的黄铜矿,磁黄铁矿相区别。
4. 磁铁矿:铁黑色,条痕黑色,半金属-金属光泽,无解理,性脆,硬度5.5-6.相对密度 4.9-5.2.常呈致密粒状块体。
鉴定特征:八面晶形,铁黑色,黑色条痕,无解理等特征可与相似的铬铁矿,黑钨矿,黑锰矿区别。
5. 铬铁矿:暗棕色至铁黑色,条痕棕色、褐色,半金属光泽,无解理,硬度 5.5,比重 4.43-5.09。
常呈致密粒状块体。
鉴定特征:暗棕色、铁黑色,棕色、褐色条痕与相似的磁铁矿相区别。
6. 辉钼矿:铅灰色,条痕在素瓷板上为亮灰色,在涂釉此版瓷板上为黄绿色,金属光泽,一组完全解理,硬度1-1.5,薄片有挠性,有油腻感。
比重 4.7-5。
常呈片状或鳞片状,有时呈细小颗粒状集合体。
鉴定特征:辉钼矿与石墨相似,但辉钼矿为铅灰色,在涂釉瓷板有特征的黄绿色条痕,金属光泽以石墨强,比重也较大,可与石墨区分。
辉钼矿呈片状,一组完全解理可与颜色相同的方铅矿、辉锑矿相区别。
7. 方铅矿: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有平行的三组完全解理,解理面相互垂直,硬度2-3,比值7.4-7.6.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
鉴定特征:铅灰色,强金属光泽,立方体完全解理,硬度小,比值大。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各种矿物及元素种类介绍[详细]
![各种矿物及元素种类介绍[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f6bfb2e5f01dc281e43af01e.png)
磁铁矿
磁铁矿
卤化物
卤化物矿物:金属阳离子和卤族阴 离子(F-、Cl-、Br-、I-)化合而成的 矿物 分布有限,矿物种类不多,已知
的约120种。约占地壳总重量的0.5%。 以氯化物和氟化物最为重要。
卤化物
化学组成:
阴离子: F- 、Cl- 、Br- 、I-
阳离子: 主要为惰性气体型离子中的 轻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 Na+、 K+、Ca2+、Mg2+、Al3+;其次为Rb、Cs、 Sr、Y、TR、Mn、Ni、Hg等离子;铜型 离子Ag+、Cu2+、Pb2+、Hg2+等极少见, 仅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
鉴定特征:浅铜黄色,完好的晶形和晶面 条纹,小刀刻不动。
黄铜矿:CuFeS2
化学组成:其成分中可有Mn、As、Sb、 Ag、Au、Zn等元素。
鉴定特征:黄铜矿与黄铁矿相似,但可以 其更黄的颜色和较低的硬度加以区别。 与自然金的区别在于绿黑色的条痕,性 脆及溶于硝酸。
辰砂:HgS
鉴定特征:鲜红的颜色和条痕色,相对密 度较大,硬度低,金刚光泽。
不含 N 或
含 N< .001%
不含 良好 的导热
B性
在金刚石矿床中 的含量一般<2 ~ 3%
天蓝色,
含B 具半导体
性能
罕见
在同一颗粒中
混合型 N的分布不均 匀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大类
•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大类:指金属元素与S、 Se、Te、As等相化合的化合物。已发现的该大类 矿物种类有370多种。其中硫化物矿物种类占2/3 以上,而其中又以Fe的硫化物占了绝大部分。该 大类矿物是工业上有色金属和稀有分散元素矿产 的重要来源。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黑体熟练背诵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黑体熟练背诵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一、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二、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000℃到3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47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
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
(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①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②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矿物——磁铁矿
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晶体形状为小 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颜色呈铁黑色, 半金属光泽。硬度5.5~6.5。性脆,具强磁 性。为重要的铁矿石。形成于内生作用和 变质作用过程。
重要矿物——硬锰矿
通常呈葡萄状、钟乳状、树枝状以及土状集 合体。灰黑至黑色,条痕褐黑色至黑色。半金属 光泽,如土状者,则无光泽。硬度4~6。性脆。 比重4.4~4.7。为提炼锰的重要矿物原料。常见 于沉积锰矿床和锰矿的氧化带上。
重要矿物——黄铜矿
常为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黄铜色。条痕墨 绿色,金属光泽。硬度3~4。性脆。比重4.1~ 4.3,能导电。是提炼铜的重要矿物原料。黄铜 矿可形成于各种地质条件。
重要矿物——方铅矿
晶体常呈立方体,通常成粒状、致密块状 的集合体。颜色为铅灰色。条痕灰黑色。金属 光泽。硬度2~3。比重较大,为7.4~7.6。具弱 导电性和良检波性。 是提炼铅的最重要矿物原料,并常常呈板状及粒状。颜色棕至黑。条痕暗褐色。 半金属光泽。硬度4.5~5.5。比重6.7~7.5。含 铁较多者具弱磁性。 黑钨矿为提取钨的重要矿物原料,主要用于 冶炼合金钢及电子工业。常产于高温热液石英脉 及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中。
重要矿物——锡石
其形态随形成温度、结晶速度、所含杂质的 不同而异。晶体常呈双锥柱状、长柱状、针状, 集合体呈不规则粒状。一般呈红褐色,无色者极 为少见,含钨者呈黄色。条痕淡黄。金刚光泽, 断口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6~7。性 脆,贝状断口,比重6.8~7.0,是提炼锡的主要 矿物原料。
分类——能源矿产
③可以作为燃料的可燃性有机矿产,如煤、油页 岩、石油、天然气等。目前,含矿热水、惰性气 体、二氧化碳气体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等,也包括 在矿产的范畴内。 【如:水气矿产、海底矿产、 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 产、黑色金属矿产等。】
第一,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要强化资源管理意识,政府要当好理财人; 第二,搞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规划,先要搞清楚 “家底”,用权威规划来制止乱采滥挖行为; 第三,必须坚持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不能把矿 山、水等资源拱手让人; 第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现阶段没有能力提高 开采率的开发,宁可不要也不能乱采致资源浪费; 第五,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对非 法占有矿产资源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重要矿物 —— 自然金
•
多为分散的粒状,或不规则的树枝状集合 体。金黄色,随其成分中含银量的增高则渐变 为淡黄色。条痕与颜色相同。有强烈的金属光 泽。硬度2.5~3。具强延展性,可以锤成金箔。 纯金的比重为19.3。导电性良好,化学性能良 好,除溶于王水外,不溶于任何酸类。熔点 1062℃。用于货币,制造精密仪器及装饰品。 主要产于石英脉中,自然金常富集成沙金矿床。
重要矿物——闪锌矿
晶形多呈四面体,菱形十二面体,但常见者是 粒状块体。颜色因含铁量的不同而有差异,灰色、 浅黄、棕褐直至黑色。条痕白色至褐色。光泽由 松脂光泽至半金属光泽。从透明至半透明。硬度 3.5~4。比重3.9~4.1,随含铁量的增加而降低。 闪锌矿是提炼锌的重要矿物原料,并从中可 得镉、铟、镓等元素。
重要矿物——金刚石
晶形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较少呈立方 体,而大多数呈圆粒或碎粒状产出。无色透明或 带有蓝、黄、褐和黑色。标准金刚光泽。具强色 散性。硬度10。性脆。比重3.50~3.52。在紫外 光照射下能发生黄、绿、紫荧光。用于精密及特 种切削工具,制造金属钢丝的拉模、钻头及贵重 的宝石。
重要矿物——高岭石
常呈土状、粉末状、鳞片状。纯净者颜色白, 如含杂质,则染成浅黄、浅灰、浅红、浅绿、浅 褐等色。蜡状光泽。硬度极低,1~3度。比重 2.6。吸水性强,舌舔有黏性。 为陶瓷、造纸、橡胶等重要化工原料。
重要矿物——磷灰石
单晶体为六方柱状或厚板状,集合体为块状、 粒状、结核状。 开采海底矿产:其颜色因成因而异,纯净者 无色或白色,但少见。一般呈黄绿色,亦有灰、 绿、褐、蓝、紫等色。油脂光泽。主要用于制造 磷肥以及化学工业上的各种磷盐和磷酸。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 于地表的、或岩石风化的、或岩石沉 积的)矿产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 或岩石资源。
分类——金属矿产
① 可以从中提取金属元素的金属矿产, 如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铅锌矿 等;
分类——非金属矿产
② 可以从中提取非金属原料或直接利 用的非金属矿产,如硫铁矿、磷块岩、 金刚石、石灰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