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噻嗪酮

合集下载

噻嗪酮在水稻上的降解动态和残留分析

噻嗪酮在水稻上的降解动态和残留分析
摘 要: 采用气相 色谱法研究了 2%噻嗪酮 WP中噻 嗪酮在广 东省 、 5 湖南省 两地水稻植株 中的降解动态 和在植株 、 稻米及 米糠
中的最终残 留量。研究结果表 明 ,噻嗪酮在水稻植株 、稻米 和米 糠 中的添加 回收率分别为 8.3 9 .1 8 .0 9 .8 44 %~ 1 %、 1 %~ 41%和 6 8 8 . %~ 61%。噻嗪酮在植 株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 , 24 7 9 .1 广东省和湖南省水稻植株茎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 48 .7d
B p oe i r m ie p a t i e g a n a d rc r n wa 4 4 % - 16 % ,8 .0 - 4 1 % a d 24 % - 6 1 % , u rf zn f o rc l n ,rc r i n i e b a s 8 . 3 9 .1 18 % 9 . 8 n 8 .7 9 .1 r s e t ey De r d t n d n mis o u mfzn i i e p a tW a e n f s- r e e ci n d n mi q a in . e e p c i l . g a a i y a c fB p e i n r l n a b s d o rt o d rr a t y a c e u t s 卟 v o c s i o o h l— i f B p oe i n r e p a t w s 4 8 n G a g o g p o i c n .6 d i n n p o i c .W h n u i g a l e o u r fzn i c l n a .7 d i u n d n rv n e a d 50 n Hu a r vn e f f i e sn
L N Q id I - a ( ez e ulySp rio n set nSai r nA r utr rdcs G ag og5 8 4 , S nhnQ ai uev inadI p ci t o o e gi l a Po ut un dn 1 0 0 h t s n o t n fG e c ul , G J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除草剂残留含量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除草剂残留含量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除草剂残留含量周芹;许庆轩;吴玉梅;王佳钰;赵艳丽【摘要】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建立了土壤中除草剂莠去津、塞克津、2,4-D丁酯残留含量的联合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样品复杂基质带来的干扰,简化了分析步骤.采用外标法定量测得回收率为73%~104%,标准偏差为5.9%~11.5%,方法的回收率和线性关系结果令人满意,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土壤中除草剂莠去津、塞克津、2,4-D丁酯残留含量的联合检测.【期刊名称】《中国糖料》【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4页(P15-17,21)【关键词】除草剂;莠去津;塞克津;2,4-D丁酯;残留含量;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作者】周芹;许庆轩;吴玉梅;王佳钰;赵艳丽【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农作物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哈尔滨150080;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150080;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甜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农作物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哈尔滨150080;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150080;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甜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农作物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哈尔滨150080;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150080;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甜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佳木斯大学药学院,佳木斯15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92各类化学除草剂是作物种植者降低用工成本,提高除草效率的主要除草方式。

甜菜对某些除草剂十分敏感,玉米、大豆、小麦等是甜菜轮作种植中主要的前茬农作物,莠去津、塞克津及2,4-D丁酯是上述作物生产中常用的除草剂,主要通过土壤前茬残留和空气飘移两种形式危害甜菜。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田水和土壤中噻嗪酮的残留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田水和土壤中噻嗪酮的残留量

a n d p a d d y s o i l b y u h r a p e r f o r ma n c e l i q u i d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U P L C ) .T h e p a d d y s o i l s a mp l e s w e r e e x t r a c t e d b y m e t h a n o l
关 键词 :噻嗪酮;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 残留
中图分 类 号 :0 6 5 7 . 7 2 ,T Q 4 5 3 . 2 9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1 — 9 6 7 7 ( 2 0 1 3 ) 0 8 — 0 1 2 9 — 0 3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Bu pr o f e z i n Re s i du e s i n Pa d dy Wa t e r a n d
董 婷
( 贵 州大 学 ,贵 州 贵阳 5 5 0 0 2 5 )
摘 要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噻嗪酮在稻田水和稻 田土的残留分析方法。田水样品经二氯 甲烷液液萃取;土壤经
甲醇提取 ,二氯 甲烷 萃取 ,U P L C测定 ,外标法定 量。在 0 . 2 0 9~ 4 1 . 8 m g / k g质量浓度范 围内,仪器 响应 值与 质量浓度 呈 良好线性 关系 ( r > 0 . 9 9 9 9 ) 。平均 回收率为 8 3 . 8 1 % ~1 0 4 . 4 % ,相对标准偏差为 0 . 6 2 % ~1 0 . 7 8 % ;噻嗪酮在 田水和土壤 中的最小检 出限分 别为 0 . 0 0 4 m g / k g 和0 . 0 1 m S / k g 。

用NY/T761-2004检测蔬菜中噻嗪酮的残留量

用NY/T761-2004检测蔬菜中噻嗪酮的残留量

用NY/T761-2004检测蔬菜中噻嗪酮的残留量作者:王丽红王良来源:《吉林蔬菜》2008年第02期1前言现代农业农药的使用量很大,品种复杂,而且地域分布范围广。

经济越发达,使用农药越多。

目前,我国对蔬菜和水果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普遍采用NY/T761-2004的检测方法。

但是噻嗪酮不在方法规定范围内,粮食、蔬菜中噻嗪酮的残留量的测定依据GB/T5009.184-2003。

由于不同种农药检测方法的不同势必要带来试剂的浪费和工作效率的降低。

为此,本文根据NY/T761-2004对蔬菜中噻嗪酮的残留量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2实验部分2.1实验仪器:GC-2010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株式会社)。

2.2实验条件:色谱柱:Rtx-130m×0.25mm×0.25um;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320℃:柱温150℃(保持2分钟)6℃/分钟,270℃(保持8分钟);载气:氮气纯度≥99.999%、流速1ml/分钟;分流进样,分流比10;尾吹气:30mL/分钟;进样量1uL。

3测定步骤3.1试料制备:取不少于1000g蔬菜样品,取可食部分,用干净纱布轻轻擦去样品表面的附着物,采用对角线分割法,取对角部分,将其切碎,充分混匀放入食品加工器粉碎,制成待测样,放入分装容器中备用。

3.2提取:准确称取25.0g试料(另外称取两份试料分别加入75uL浓度为100mg/L的噻嗪酮标准储备液)放入匀浆机中,加入50.0mL乙腈(另加两个试剂空白),在匀浆机中高速匀浆2分钟后用滤纸过滤,滤液收集到装有5-7g氯化钠的100mL具塞量筒中,收集滤液40~50mL,盖上盖子,剧烈振荡1分钟,在室温下静止10分钟,使乙腈相和水相分层。

3.3净化:从100mL具塞量筒中吸取10.00mL乙腈溶液,放入150mL烧杯中,将烧杯放在80℃的水浴锅上加热,杯内缓缓通入氮气流,蒸发近干,加入2mL正已烷,盖上铝箔待检测。

噻嗪酮国家标准

噻嗪酮国家标准

HG 2463.1—93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噻嗪酮原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由N-氯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和1-异丙基-3-特丁基硫脲缩合制成的噻嗪酮原药。

有效成分:噻嗪酮化学名称:2-特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3,4,5,6-四氢-2H-1,3,5-噻二嗪-4-酮结构式:分子式:C16H23N3OS相对分子质量:305.5(按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计)2 引用标准GB 1604 农药验收规则GB 1605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GB 3796 农药包装通则3 技术要求3.1 外观:灰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

3.2 噻嗪酮原药应符合下列指标要求:4 试验方法4.1 外观的测定目测。

4.2 噻嗪酮含量的测定4.2.1 方法提要试样用氯仿溶解,以邻苯二甲酸二环已酯(或二十三烷)为内标物,使用5%OV-101/Gas chrom Q为填充物的不锈钢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噻嗪酮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

4.2.2 试剂和溶液噻嗪酮标样:已知含量,要求纯度不低于98.0%;内标物:邻苯二甲酸二环已酯(或二十三烷),不得含有干扰分析的杂质;固定液:OV-101;载体:Gas chrom Q粒径180~250μm(60~80目);氯仿(GB 682):内标溶液:称取8g邻苯二甲酸二环已酯(或4g二十三烷)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氯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4.2.3 仪器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1000×3mm(或800×2m m)不锈钢柱,内装5%OV-101/Gas chrom Q柱填充物;色谱处理机(或记录仪,5mV);微量进样器:10μL。

4.2.4 操作步骤4.2.4.1 色谱柱的制备a.固定液的涂渍:称取0.5gOV-101溶于丁醚中,所使用的乙醚量,要足以浸湿载体,而又没有太多的过剩。

噻嗪酮2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噻嗪酮2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量: 1 . 0 m l / mi n ; 柱温 : 3 5 o C; 检测器波长 : 2 6 5 n m; 进 样量 : 5 l 。
■h
在上述操作条件下 , 噻嗪酮典型高效液相色谱 图如 图 1 、 2所 示 。
时间 ( mi n)
1 一 嚷 嗪 酮
图2 6 %噻 嗪酮 L 高效液相色谱 图
噻嗪 酮 的化 学 名 称 为 2 . 特 丁基 亚 氨 基 - 3 . 异 丙 基_ 5 一 苯基 一 1 , 3 , 5 - 噻二 嗪4一 酮, 是一 种杂 环类 昆 虫几
丁质合成抑制剂 , 触杀 、 胃毒作用强 , 具有一定的渗 透性。其作用机理是破坏 昆虫的新生表皮形成 , 干 扰 昆虫 的正 常生 长 发 育 , 引 起 毒虫 死 亡 , 不杀成虫 ,
但 可减 少产 卵并 阻 碍 卵 孵 化 。 目前 , 采 用 高 效液 相
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噻嗪酮的定量分析方法 已有
报道 , 但采用 2 种分析方法对噻 嗪酮进行定 量比较 分 析未 见报 道 。
1 实 验 部 分
1 . 1 高 效液 相色 谱法 1 . 1 . 1 试 剂 和溶 液
时l 砌 ( mi n)
1 一邻苯 二甲酸二 丁酯
2 一噻嗪酮
图4 6 %噻嗪酮 U L高效液相色谱 图
器、 氢火焰离子 化检测器 ( F I D ) ; 色谱 工作站 ; 色谱 柱: H P - 5 3 0 m× 0 . 3 2 mm × 0 . 2 5 I x m 毛细 管柱 。
广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8 7 7 9 ( 2 0 1 4 ) o 3— 0 0 2 8— 0 4
西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李小娇;龚道新;成应向;伍一红;张杰;罗杨【摘要】[ Objective ] The paper was to detect the residue of buprofezin in citrus and soil. [ Method ] Gas chromatography (GC)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residue of buprofezin in citrus and soil. [ Result ]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of buprofezin in entire citrus fruit was 96. 17% -97.38%, and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was 6.10% - 9.07%;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in pulp was 95.24% - 105.46%, and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was 3.30% -6.01%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in peel was 88.76% - 93.64% ,and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was 5.12% - 6.27%;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in soil was 97.79% - 104.3% ,and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was 2.45% - 9.21%. The degradation dynamics and the final residue results of buprofezin in citrus and soil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half-lives in citrus in Changsha (Hunan),Hangzhou (Zhejiang) and Guiyang (Guizhou) were 7.65,7.64 and8.40 d ,and the degradation half-lives in soil in three places were 13.75,9.97 and 10.18 d,respectively. [ Conclusion ] When 25% buprofezin SC watered agent were sprayed in citrus fruits for 2 - 3 times according to the recommended dose of 166.7 -250.0 mg/L,the safe period of buprofezin in citrus could be set as 14 d.%[目的]监测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结果]噻嗪酮在柑橘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6.17%~97.38%,变异系数为6.10%~9.07%;在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24%~105.46%,变异系数为3.30%~6.01%;在果皮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76%~93.64%,变异系数为5.12%~6.27%;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7.79%~104.3%,变异系数为2.45%~9.21%.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3地柑橘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65、7.64、8.40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75、9.97、10.18 d.[结论]在柑橘上使用25%噻嗪酮悬浮剂对水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为166.7~250.0 mg/L,施药2~3次的情况下,噻嗪酮在柑橘上的安全期可定为14 d.【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09【总页数】4页(P5334-5336,5539)【关键词】噻嗪酮;柑橘;土壤残留;消解动态【作者】李小娇;龚道新;成应向;伍一红;张杰;罗杨【作者单位】水污染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水污染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1+.8噻嗪酮(Buprofezin)是噻二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能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其新陈代谢,对飞虱、叶蝉、粉虱防治效果明显[1-2]。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李小娇;龚道新;成应向;游灵宁【摘要】建立用气相色谱法(GC)检测柑橘和土壤中噻嗪酮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分别以石油醚、丙酮为提取溶剂,提取液经浓缩和定容后,用GC-ECD检测器测定样品中噻嗪酮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噻嗪酮在柑橘果皮、果肉、全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 mg·kg-1.空白样品中添加噻嗪酮浓度在0.05~2.5 mg·kg-1时,噻嗪酮在柑橘样品中的回收率果皮为95.55%~99.55%;果肉为97.06%~100.84%;全果为96.17%~97.38%;土壤中的回收率为95.41%~102.10%.【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4页(P849-852)【关键词】噻嗪酮;柑橘;土壤;残留分析;气相色谱法【作者】李小娇;龚道新;成应向;游灵宁【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028;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028;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1+.8噻嗪酮 (buprofezin),不属于苯甲酰脲类化合物[1],但能抑制昆虫的几丁质合成,具有很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对作物有一定的内渗能力。

噻嗪酮由噻二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制成,是蜕皮抑制剂,具有高选择性、高杀若虫活性,接触药剂的害虫死于蜕皮期。

噻嗪酮对雄性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2 198 mg·kg-1,雄性大白鼠急性经皮毒性大于5 000 mg·kg-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提出的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噻嗪酮属于低毒类农药[2],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作用。

噻嗪酮对鞘翅目、部分同翅目以及蜱螨目具有持效的杀幼虫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噻嗪酮摘要:建立了水稻田土壤中噻嗪酮的残留分析方法。土壤样品以乙腈为萃取溶剂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经NH2-SPE净化,乙腈-甲苯(3∶1,V/V)洗脱,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GC-NPD)进行测定。对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及线性范围进行了测试。在0.020~1.000 mg/L范围内,噻嗪酮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 3。土壤样品中添加0.020~0.100 mg/kg噻嗪酮的平均回收率为87.0%~92.9%,相对标准偏差为2.3%~5.5%;方法检出限为0.002 mg/kg。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土壤中噻嗪酮残留的检测。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土壤;噻嗪酮;基质效应Determination of Buprofezin in Soil by Gas ChromatographyAbstract: An analytical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buprofezin in soil was developed. Soil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acetonitrile by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cleaned up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with a NH2 cartridge and eluted with acetonitrile-toluene (3∶1,V/V), and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nitrogen-phosphorus detector (GC-NPD).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inearity was obtained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020~1.000 mg/L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6 3.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ranged from 87.0% to 92.9%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2.3%~5.5% at the spiked level of 0.020~1.000 mg/kg.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based on signal-to-noise ratio(S/N) of 3 times was 0.002 mg/kg.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imple, rapid and accurate and suitable for detecting buprofezin in soil.Key words: gas chromatography; nitrogen-phosphorus detection; soil; buprofezin; matrix effect噻嗪酮(Buprofezin)属噻二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能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且能干扰其新陈代谢,对飞虱、叶蝉、粉虱有特效[1,2],现已广泛应用于水稻、果树、茶树和蔬菜等作物。作为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药剂,噻嗪酮在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残留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噻嗪酮残留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3-5]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6,7]、液相色谱法[8,9]或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10]等。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水稻田土壤中的噻嗪酮,考察了3种不同检测器(氮磷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检测效果,对土壤中噻嗪酮残留的提取和净化方法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基质效应。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Agilent 7890气相色谱仪配NPD和ECD检测器(美国Agilent公司); Shimadzu GC-2010气相色谱仪配FPD检测器(日本Shimadzu公司);Bandelin Sonorex超声波清洗器(德国Bandelin公司);Heidolph旋转蒸发仪(德国Heidolph公司)。NH2-SPE和PC/NH2-SPE净化小柱(500 mg,6 mL,Agela公司);正己烷(HPLC 级,Tedia公司);乙腈、甲苯、氯化钠、无水硫酸钠(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噻嗪酮标样(99.0%,国家农药质检中心):用正己烷配制成100 mg/L的标准储备液。1.2样品前处理准确称取经粉碎并过1 mm筛的土壤样品20.00 g于具塞离心管中,加入20.00 g 无水硫酸钠和40 mL乙腈,混匀后超声提取30 min后,以350 0 r/min离心5 min,收集上清,以40 mL乙腈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提取液。准确吸取10 mL提取液于100 mL烧杯,70 ℃水浴蒸至近干。加入2 mL 乙腈/甲苯(3∶1,体积比)溶解,待净化。将NH2-SPE用5 mL 乙腈/甲苯(3∶1,体积比)预淋洗。烧杯中萃取液直接上柱,收集流出液,用25 mL乙腈/甲苯(3∶1,体积比)洗脱,收集洗脱液。合并流出液和洗脱液于100 mL鸡心瓶中,于50 ℃减压浓缩至干,并用2.5 mL正己烷定容,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供GC分析。1.3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DB-1石英弹性毛细管柱(30 m×320 μm×0.25 μm);不分流进样口:260 ℃;检测器(NPD):325 ℃;程序升温:160 ℃保持 1 min,6 ℃/min升至240 ℃,再以30 ℃/min升至270 ℃,保持10 min。氢气:1.5 mL/min;空气:145 mL/min;载气(氮气≥99.999%)流速:1 mL/min;进样量:1 μL。2结果与分析2.1GC检测器的选择噻嗪酮化合物中含有电负性较强的O、S等原子,可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也可以采用火焰光度检测器(S片)(FPD-S)进行检测;另外,其结构式中含有氮原子,可以利用氮磷检测器(NPD)进行分析。本试验比较了分别采用3种检测器(ECD、FPD、NPD)检测土壤样品中的噻嗪酮的效果。结果表明,以ECD为检测器时,样品中杂质干扰严重,难以进行分离,导致定量不准确,空白样品及加标样品谱图见图1;以FPD-S为检测器时,基质干扰较小,可见FPD是一种选择性较强的检测器,然而其对噻嗪酮的响应较差,检出限(LOD)仅为0.120 mg/L,空白样品及加标样品谱图见图2;以NPD为检测器时,杂质干扰较小(图3),且灵敏度高。因此,本研究选用NPD检测土壤中的噻嗪酮。2.2提取方式的优化对比超声波辅助提取和振荡提取两种方式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式提取效果相近,但超声波辅助提取共提杂质较少(图4)。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是一种低成本、省时、效率高的方法,广泛用于土壤样品中的多种农药残留的提取。因此,本研究选用超声波辅助作为提取方法。2.3净化方法优化固相萃取(SPE)能有效地去除杂质,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广泛。本研究比较两种固相萃取小柱,氨基柱(NH2-SPE)和石墨炭黑/氨基柱(PC/NH2-SPE)对土壤样品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采用两种净化小柱,噻嗪酮的回收率相近,均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但NH2-SPE的净化效果优于PC/NH2-SPE(图5),因此本文选择NH2-SPE为净化小柱。此外,对洗脱剂的洗脱体积进行了优化。以乙腈-甲苯(3∶1)混合溶剂为洗脱溶剂,分别以15、20、25 mL进行洗脱,结果显示,15 mL的乙腈-甲苯(3∶1)足以将土壤样品中的噻嗪酮完全洗脱下来,因此选择洗脱剂的体积为15 mL。2.4基质效应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往往会存在基质诱导响应增强效应。基质效应的存在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用基质匹配校正法来考察基质效应的影响。配制0.100 mg/L基质匹配标准溶液,采用GC-NPD平行测定3次。结果显示,基质匹配标准溶液与溶剂标准溶液峰面积之差不超过3.9%,表明该方法基质效应不明显。2.5方法评价2.5.1线性范围和方法检出限采用GC-NPD法依次测定0.020、0.050、0.100、0.500、1.000 mg/L的标准工作液,以噻嗪酮的峰面积对其质量浓度绘制其线性工作曲线。噻嗪酮在0.020~1.000 mg/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为0.996 3。以低限加标样品的测定结果的3倍信噪比确定检出限。信噪比由工作站软件自动计算,方法检出限(LOD)为0.002 mg/kg。2.5.2回收率和精密度取20.00 g土壤样品,噻嗪酮的加标水平分别为0.020 mg/kg和0.100 mg/kg,每个添加水平做5次平行测定。按照1.2进行样品前处理,按1.3进行测定。回收率和RSD列于表1。空白样品和加标样品色谱图见图3。可以看出,噻嗪酮的回收率在87.0%~92.9%之间,RSD在2.3%~5.5%之间,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2.6实际样品的测定对采集于施以不同噻嗪酮含量、不同施药次数的水稻田中的土壤试样进行分析检测,部分结果见表2。3小结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测定了水稻田土壤中噻嗪酮的残留量。土壤样品经乙腈超声波辅助提取,NH2-SPE净化,GC-NPD分离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要求。参考文献:[1] 李拥军,黄志强,戴华,等. 茶叶中噻嗪酮残留量的GC-MS测定[J]. 分析测试学报, 2002,21(2):78-79.[2] IBRAHIM M S, AL-MAGBOUL KAMAL M M. V oltam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he insecticide buprofezin in soil and water [J]. Analytical Chimica Acta,2001,432:21-26.[3] 张水坝,易军,叶江雷,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噻嗪酮、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及三唑磷残留[J]. 色谱,2004,22(2):154-157.[4] DOS SANTOS T F S, AQUINO A, DOREA H S, et al. MSPD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buprofezin, tetradifon, vinclozolin, and bifenthrin residues in propolis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J].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2008,390(5):1425-1430.[5] ASENSIO-RAMOS M, HERNANDEZ-BORGES J, RA VELO-PEREZ L M, et al. Evaluation of a modified QuEChERS method for the extraction of pesticides from agricultural, ornamental and forestal soils [J].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2010,396(6):2307-2319.[6] PATIL S H, BANERJEE K, DASGUPTA S, et al. Multiresidue analysis of 83 pesticides and 12 dioxin-lik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wine by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9,1216(12):2307-2319.[7] DASGUPTA S, BANERJEE K, DHUMAL K N, et al. 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2011,94(1):273-285.[8] 邹广平,王会利,李淑芹. 噻嗪酮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J]. 环境化学,2009,28(2):298-301.[9] LIU Y, ZHAO E C, ZHU W T, et al. Determination of four heterocyclic insecticides by ionic liquid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in water samples [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9,1216(6):885-891.[10] GIORDANO A, FERNANDEZ-FRANZON M, RUIZ M J, et al. Pesticide residue determination in surface waters by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2009,393(6-7):1733-17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