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含多糖类中药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2 3 细胞酪氨 酸蛋 白磷 酸化 作用 【 . 茯 苓 多糖 、猪 苓 多糖 能使 人 早幼 粒 细 胞 白血 病 细 胞 系 H 一 0酪氨 酸蛋 白磷 酸化水 平 降低 。 L6
虫草 多 糖对佐剂 性关 节炎大 鼠过低 的 C n 增殖 反应及 oA
低 下 的 I一 产 生 明 显 的促 进 作 用 。 灵 芝 多糖 可 不 同 程 度 的 L2
1 2 增 强 巨噬 细胞 M C F的表 达和分泌 [ . -S
云芝 多糖小 鼠腹 腔注射 , 可提高腹腔 巨噬细 胞 M C F活 -S 性, 并使 巨噬细 胞 M C F m N — S - R A的含 量增加 。
1 3 对 细胞 因 子 I - 、2的 影 响 _ . L1 8
要为增 强免疫 、抗肿瘤 、抗 衰老Biblioteka 、抗 病毒 , 保护心 脏、 肝脏、
肾脏等 。
1 免疫作 用
1 1 增强 免疫 细胞功 能, 高体 液免 疫功 能[ ] . 提 1 虫 草多糖 能提 高巨噬细 胞吞噬 指数 。灵 芝多糖 升高 巨噬 细胞 蛋 白激 酶 C的活 性 。刺 莓 多糖 、草苁 蓉多糖 能刺 激脾细 胞产 生 白细胞 介 素一 , 强正 常 小 鼠溶 血素 的生 成和 小 鼠的 2增 迟发性 过敏 反应 。鹿 茸 多糖 增加胸 腺 、脾 的重量和 未成年雄 性 小 鼠前列 腺、贮精 囊 重量, 高血清 中 IA g 提 g 、IM和 IG的 g
红毛五加 多糖对 抑癌基 因 P F s及 F s L蛋 白表达 a a-
有 增强 作用 , 而 抑制 胃癌细 胞 增殖 。云 芝 多糖能浓 度 依赖 从
性诱 发小 鼠腹 腔 巨噬细胞 白介素 1 I 一 、肿瘤坏 死 因 L1 Q( Q)
多糖类物质体外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B 、 H V) 人乳头瘤病毒 、 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1 1 对病毒的直接抑制作用 . 叶绍明} 等从麒麟菜 中提取 2 出膳f 麟菜多糖, 通过细胞病变( P ) C E 抑制法 , 观察麒膦菜多糖 对柯萨奇病毒( B 和单纯疱疹病毒 ( S 引起 V r 细胞 CV) H V) eo 病变 的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加入麒麟菜多糖后可以明显减轻 C V 和 H V感染 V t 细胞 而出现的细胞病 变现象 , B, S eo 并具有
糖、 降血脂 、 抗凝血等作用 ; 至有人预计 ,1 纪将迎 来“ 甚 2世 多 糖生命科学” 的时代 ” 。来源 于天然植 物的 中草 药多糖 , J 因
毒 副作用小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引起 了广泛 的关注 , 并成
为研 究 热 点 。本 文 就 植 物多 糖 类 物 质体 外 抗 病 毒作 用 的机 制
许 林 吴 超
( 南京 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鼓楼临床医学院 , 江苏, 南京 ,10 8 2 00 )
【 摘要】 多糖类物质是许多中草药 的有效成分 , 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并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 抗病毒活性是 其
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 本文着重介绍多糖类 物质体外抗病毒的研究现状 , 并详 细阐述多糖类物质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组 。Ma u i 和 D br 分 别 研 究 了 从 红 藻 类 物 质 t hr B s o eoa S h y ei b dr中提 取 的 硫 酸 酯 化 多 糖 及 来 源 于 大 肠 杆 ci m na i ei z n
【 关键词 】 多糖 ; 病毒
多糖是 由单糖聚合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 物 , 广泛 的分布
于植物 、 动物和微生物 中。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动物多糖、 植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单位:摘要: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多糖类化合物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它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十多年来已逐渐发展为一种免疫疗法[1,2]。
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被分离提取出来,其中从植物,尤其是从中药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已发现有100多种中药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促进作用[3-7]。
这类多糖没有细胞毒性而且药物质量通过化学手段容易控制,已经成为当今新药的发展方向之一[8]。
但是,多糖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至今并不十分清楚。
` 关键词:植物多糖功能进展7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发现多糖及糖复合物参与了细胞的各种生命现象的调节,如免疫细胞间信息的传递和感受,这与细胞表面的多糖体的介导有密切关系。
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多糖类化合物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它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十多年来已逐渐发展为一种免疫疗法。
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被分离提取出来,其中从植物,尤其是从中药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已发现有100多种中药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这类多糖没有细胞毒性而且药物质量通过化学手段容易控制,已经成为当今新药的发展方向之一。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多糖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和途径。
1、激活巨噬细胞由于巨噬细胞在抵御各种感染和抗肿瘤方面具有主要作用,因而激活巨噬细胞可提高机体抗病菌和抗肿瘤的能力。
如从紫松果菊中分离出来的多糖与小鼠骨髓中的巨噬细胞共同孵育,则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毒性被大大激活。
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由这种植物的细胞培养物中分离提取得到的一种由阿拉伯糖和半乳塘所组成的多糖可促进巨噬细胞产生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β,从而增强对肿瘤的毒性。
再如,香菇多糖能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绝对数量。
这种作用在体内给药后第5天达到高峰[10]。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一 O
中 国饲 料 添加 剂
20 0 8年 第 3 ( 第 6 期 总 9期 )
多粮的舅疫调节作用及相制硇酮夯进展
郭新华 章世元 严桂 芹 林 显华
25 0 ) 2 09 ( 州 大学 动物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 苏 扬 州 在 的一 类 生物 大分 子 , 有 广 泛的 生理 功 能 , 免 疫 系 具 对
Absr c t a t:P ls c hai e sa k n fwi e p e d b oo ia eo lc lsi r a s oy a c rd si i d o d s r a ilg c lma r mo e ue n og nim.I t h sma y f n to s s c s a t vi he lmp o y e i nt a n u cin u h a ci t a ng t y h c t sl ke a i—b d e o is,p o t h e r to r mo i t e s ce in ng o n yo i e n B,NK el hr u h b n i g t heCR3 r c p o flmp o y e fma y c tk n sa d T, c lst o g i d n o t e e t ro y h c ts,a e t f c—
igt ocnrtn f el’ C ] n ecnet i s ll h ao o c a,[ a i,c MP G ,N n G 2 n rm t gte A ,c MP O adP E ,adpo oi h n
g n x r s in o yo i e . Isf n t n a s ea e t t lc l ih nd sr t r e e e p e so fc tk n s t u ci lo r lt o i moe u e weg ta tucu e. o s
含多糖中药抗病毒的研究进展

中药多糖研究新进展

中药多糖联合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可增强肿瘤治疗的疗效,减轻 毒副作用。
中药多糖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调节免疫
中药多糖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 应答,提高抗病毒免疫力,减 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和病理
损伤。
抑制病毒复制
中药多糖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 过程,降低病毒的毒力,减轻
病毒感染的病情和病程。
预防和治疗
04
中药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免疫调节作用
天然免疫调节
多糖通过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促进细胞因子 的分泌,达到免疫调节作用。
适应性免疫调节
多糖能够刺激B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调节适应 性免疫应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直接抑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瘤细胞生长和增殖
多糖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干扰细胞周期等途径,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中药多糖的二级结构
构成
中药多糖的二级结构是指多糖链之间通过氢键、疏水相互作 用和离子键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空间构象。
分类
中药多糖的二级结构可分为螺旋结构、折叠结构和无规卷曲 等。
中药多糖的三级和四级结构
构成
中药多糖的三级结构是指多糖链之间通过次级键相互作用形成的更为复杂的 空间构象,四级结构是指多糖与蛋白质、脂质等非糖组分通过相互作用形成 的复合物结构。
中药多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 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类风 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中药多糖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中药多糖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能够减 轻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感染性疾病
中药多糖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均 具有一定的疗效,如感冒、肠胃炎 等。
补益类中药所含多糖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补益类中药所含多糖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关键词】补益中药;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多糖(polysaccharides)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或β-糖苷键所连接而成的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又称多聚糖,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
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多种多样,其中大多数都含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多糖。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在目前已报道的一百余种中药多糖中,大多数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抗感染、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及延缓衰老等,且其毒副作用小,有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而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许多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所含的多糖具有肯定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如促进免疫细胞增殖与分化,活化免疫细胞,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等等[2]。
在当前药物研究趋势由化学合成药物转向天然药物的今天,人们对中药多糖类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活跃。
本文对近年来补益中药所含多糖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对免疫系统器官的影响当前关于补益中药多糖对于免疫器官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胸腺与脾的研究方面,胸腺是培育和选择t细胞的重要中枢淋巴器官,脾脏则含有各种免疫细胞,是机体进行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大枣多糖大、中、小剂量(400、200、100mgkg-1)可使小鼠胸腺皮质显著增厚,脾小节显著增大,而且能使胸腺皮质淋巴细胞数和脾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加,其中以大、中剂量的大枣多糖对胸腺、脾脏萎缩的拮抗作用为强,结果表明其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3]。
而怀山药多糖则可明显拮抗小鼠脾和胸腺的萎缩,使皮质厚度增加,皮质细胞数增加,淋巴细胞数增加,以大剂量400mgkg-1怀山药多糖作用为优,表明其多糖明显能兴奋免疫器官,增强免疫细胞功能[4]。
同样菟丝子多糖、麦冬多糖、太子参多糖、淫羊藿多糖以及枸杞多糖均能对小鼠免疫损伤的胸腺和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增加胸腺和脾脏重量,脏器指数显著升高。
2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t细胞既是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也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抗原刺激在体内发生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都是由抗原递呈细胞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的[5]。
多糖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多糖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多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及日常保健提供帮助。
多糖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防辐射、抗菌、抗寄生虫等作用,对治疗肝脏、肾脏、胃肠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多糖在中国有丰富的资源,发展潜力极大。
[关键词]多糖;药理作用;发展1.前言糖类是自然界中蕴藏最多,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类化合物。
多糖又称多聚糖,有的是构成动植物骨架的组成成分,有的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还有的具有储存和转化食物能量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多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包括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防辐射、抗菌、抗寄生虫、抗风湿性关节炎等作用。
现将对近些年来多糖的功能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多糖的功能做基础,为人类的健康保健提供帮助。
2.多糖的药理作用2.1免疫调节功能有的活性多糖能促进T细胞、B细胞增殖,激活LAK细胞,提高巨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某些活性多糖(如茯苓多糖、酵母多糖、当归多糖等)还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补体系统,这是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1]。
张庭廷[2]等研究黄精多糖的生物活性时发现,其可促进小鼠溶血素的生成,增强体液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促进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陈冠敏[3]等研究发现龙眼多糖口服液能够提高正常小鼠的机体免疫功能,积极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免疫保健品食用。
2.2抗肿瘤作用多糖主要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改变肿瘤细胞膜的生长特性,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影响癌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途径表达抗肿瘤作用。
姬松茸多糖(AB01-P)[4]可极显著地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有一定的诱导MG/63细胞凋亡作用,抗肿瘤作用显著。
陈留勇[5]等从黄桃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HTP1和HTP2,在提高免疫力、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方面有显著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中药;多糖类;抗病毒;综述多糖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也是众多中药发挥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多糖大多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糖尿病等共同的药理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中药的多糖成分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病毒活性。
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多糖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1 抗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是引起感冒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研究表明,紫菜多糖具有抗甲1型流感病毒活性[1]。
黄芪多糖溶液100 g/L浓度滴鼻给药,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小白鼠肺炎实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0、100 g/L浓度组能抑制流感病毒增殖;200 g/L浓度组能延长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生存时间,有明显的抗流感作用;黄芪多糖200 g/L浓度组在体外有广谱抑制呼吸道病毒的作用;直接在鼻咽和口咽部给予抗病毒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感染靶位,给药剂量较口服途径小数十到数百倍,方便实用且有宣通开窍、消除症状的作用。
黄芪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可能为:膜稳定作用,增强抵抗能力;直接的抗病毒物质和(或)诱导干扰素、NK细胞活性,从而杀灭部分病毒,减轻对心肌细胞的损害[2]。
经人参多糖刺激后的动物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高,说明人参多糖具有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
经腹腔注射人参多糖后,小鼠腹腔液的抗融合活性有明显提高,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特有的细胞融合病变有抵抗、缓解作用。
人参多糖通过诱生细胞毒因子,增加NK细胞的杀伤力及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融合病变而抵抗RSV对机体感染,并对减弱损伤起到积极作用[3]。
2 抗疱疹病毒黄精多糖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试验表明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cell)的最大无毒浓度为16 mg/mL。
在对Vero细胞无毒性浓度下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Stoker株)和2型(333株和Sav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Stoker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95 m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1.0 mg/mL;对333株的IC50为8.0 mg/mL,MIC 为8.0 mg/mL;对Sav株的IC50为7.72 mg/mL,MIC为4 mg/mL。
MTT 染色的结果表明,黄精多糖能显著提高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活力,对细胞有保护作用[4]。
3 抗柯萨奇病毒(CV)大蒜多糖对腹腔注射感染CVB3的雄性BALB/c小鼠进行治疗,能提高小鼠存活率,减少心肌酶LDH、AST、CK、CK-MB的释放;可降低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改善心肌病理变化,表现为心脏质量/体质量降低,心肌坏死灶数量和范围显著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心肌病理积分降低,虽然也存在着心肌细胞变性,但比病毒感染组较轻,证实大蒜多糖在体内确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小鼠体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GSH-Px的活力,降低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及iNOS 表达,减少血清中NO的含量,从而起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5]。
甘草多糖(GPS)可影响CV的吸附及进入细胞的功能,达到保护细胞作用,其保护率为59.0%,因此,可认为GPS 可吸附于细胞表面或进入细胞内,以防止病毒的吸附和进入,可适用于预防病毒感染和治疗[6]。
黄芪多糖对CVB感染大鼠心肌细胞钙内流量呈显著抑制作用,同时细胞中CVBs-RNA含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黄芪具有钙拮抗作用,可减少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钙内流量升高,减轻感染细胞的继发性钙损伤,并对细胞中病毒RNA复制有抑制作用[7]。
多序岩黄芪经水煎醇沉后在625~125 mg/mL范围内,不仅具有直接灭活CVB作用,而且在细胞被感染后仍具有抑制病毒繁殖作用,对病毒感染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8]。
羊栖菜多糖对Vero细胞的毒性较小,CC50均大于5 000 mg/L,对CVB3的抗病毒效果均明显优于病毒唑。
从分组实验中可知,羊栖菜多糖不仅具有直接杀灭病毒作用,而且还可进入细胞或吸附在细胞表面,从而达到抑制或杀伤病毒的效果[9]。
高山红景天多糖能明显的抑制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在受到CVB3感染后导致的心肌酶释放;显著降低病毒在心肌细胞中的增殖量;对在SD大鼠心肌细胞内增殖的CVB3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另外,高山红景天多糖对感染CVB5小鼠心肌功能改善和免疫功能提高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小鼠抗CVB5感染的能力,并对由CVB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10]。
4 抗乙肝病毒虫草多糖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不能改善硫代乙酰胺引起的肝小叶弥漫性水肿变性[11]。
另发现香菇多糖[12]和猪苓多糖[13]具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
猪苓多糖[13]还具有影响抗HBS出现的时间和滴度的作用。
体外实验研究发现,猪苓多糖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系(PLC/ PRF/5)HBSAg的产生[14]。
有研究表明,牛膝多糖本身无抗病毒活性,但其硫酸化产物具有直接抑制HBsAg、HBeAg等的作用[15]。
用转染了HBV-DNA的Hep G2细胞212115细胞株培养方法来考察猪苓多糖与卡介苗联合的直接抗病毒效应,未得到阳性结果,故多糖对病毒的直接作用尚缺乏证据[16]。
一般认为,多糖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实现的。
黄芪多糖ASP不仅对HBsAg、HBeAg 的分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HepG2-2.2.15细胞的增殖,提示黄芪多糖有体外抗HBV的作用,ASP抑制HBsAg、HBeAg的分泌和HepG2-2.2.15细胞增殖的半数有效浓度大于黄芪总苷。
ASP体外抗HBV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epG2-2.2.15细胞增殖以及对乙肝病毒基因复制的抑制有关[17]。
抗乙肝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多糖能提高NK 细胞活性,香菇多糖、猪苓多糖和分枝杆菌多糖能使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的CD4细胞数增加,CD8细胞数减少,CD4/CD8复常;香菇多糖还能促进DBMC上的Tac蛋白(IL-R)表达,抑制sIL-R表达,降低血清TNF水平,诱生γ-干扰素及促进分泌抗HBV抗体淋巴细胞的增生[18]。
此外,还发现分枝杆菌多糖具有升高白细胞和保护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也有研究认为,香菇多糖无明显促进IL-R及抑制sIL-R的作用[18]。
事实上,多糖与其他药物在临床上的联合应用基于这样一个推理:多糖可强化HBV的抗原刺激,打破病毒损伤机体免疫系统造成的免疫耐受,提高免疫系统对HBV的识别,从而提高临床疗效,这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5 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银耳多糖及其硫酸酯在0.2 g/L时具有抑制牛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合胞体形成的作用,故其可以作为爱滋病高危人群的预防用药,及联合其他药物用于爱滋病病人的治疗[19]。
香菇多糖与不同浓度的感染/未感染HIV的人单个核细胞(PBMC)经体外培养,发现PBMC在感染HIV前后与香菇多糖体外共培养60 h后,都可检测到IL-2、IL-12、IFN-γ分泌增加、IL-4、IL-10、TNF-α分泌减少,感染HIV组表现更为明显,并且表现出浓度依赖关系。
说明香菇多糖促进感染/未感染HIV的PBMC分泌Ⅰ类细胞因子,抑制分泌Ⅱ类细胞因子,抑制感染HIV-1的PBMC分泌TNF-α,有利于控制HIV-1感染的进展,可以恢复HIV-1感染造成的Ⅰ、Ⅱ类细胞因子稳态失衡,并能通过抑制分泌TNF-α而间接干扰HIV的转录[20]。
GPS作为抗病毒制剂,对艾滋病病毒有较明显拮抗作用,其抑制率为36.2%,可影响病毒合胞体形成,达到保护细胞作用[6]。
红藻多糖提取物抗AIDS病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红藻多糖(RP1、RP2)对BIV病毒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85.196%和88.165%,与临床批准使用的抗AIDS药物叠氮脱氧胸腺嘧啶(AZT)近似[21]。
6 小结与展望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历史悠久,毒副作用小,药源丰富,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中药多糖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临床基础深厚,可以通过调节整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
随着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合成、药理及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中药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前景广阔。
多糖分子量大,粘度大,离子性很差,但经化学修饰后可使支链带上负电荷,因此能与囊膜病毒蛋白的正电荷区域结合,从而达到抑制或封闭病毒感染细胞的目的,使中药多糖的抗病毒活性增强。
进一步强化多糖类的基础研究,阐明构效关系,有望开发出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抗病毒药物。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不同中药抗病毒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如有的中药抗病毒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大分子多糖,有的是小分子物质(如生物碱);有的是体外抑制病毒增殖或灭活作用,有的则是通过改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合成和释放等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
因此,中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不单纯着眼于直接的抗病毒作用,而是重视病毒-机体-中药三者的关系,重视体质因素,强调辨证论治,通过改善机体整体状态来增强抗病毒感染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鉴于人类对病毒和病毒性疾病的认识尚且有限,应用中药在防治病毒性疾病的实践基础显得尤为可贵。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多糖类物质不仅存在于清热解毒类中药, 也是人参、黄芪、甘草等扶正补虚中药发挥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1] 肖美添,杨军玲,林海英,等.紫菜多糖的提取及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5):425-427.[2] 李丽娅,凌秋,崔洪波,等.黄芪多糖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6):354-355.[3] 杨桦.人参多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4):382.[4] 辜红梅,蒙义文,蒲蔷.黄精多糖的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1):21-23.[5] 蔡飞,陈金和,吴基良.大蒜多糖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4(2):155-120.[6] 王岳五,张海波,史玉荣.甘草多糖GPS对病毒的抑制作用[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4(2):126-128.[7] 王志洁,黄海牛,刘焱文.黄芪总多糖抗人疱疹病毒的初步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1):31.[8] 冯秀梅,陈邦银,张汉萍.黄芪多糖硫酸酯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2):146.[9] 岑颖洲,王凌云,马夏军,等.羊栖菜多糖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5):765 -768.[10] 阎琪,于起福,任桂凤,等.硫酸化高山红景天多糖对感染病毒小鼠血液SOD和LPO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6):28-30.[11] 吴金桐,赵明珠,徐端正.虫草多糖脂质体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成药,1995,17(2):26.[12] 焦成松,楼方岑,瞿瑶.香菇多糖脂质体治疗鸭乙型肝炎初步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1,(3):14.[13] 姜嘉,巫善明,徐伟民,等.猪苓多糖注射液合并乙型肝炎疫苗抗鸭HBV的作用[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4,12(2):102.[14] 余昌晏.猪苓多糖对人肝癌细胞系(PLe/PRF/5)HBsAg 产生的作用[J].北京医学情报(病毒性肝炎专辑),1985.17.[15] 田庚元,李寿桐,宋麦丽,等.牛膝多糖硫酸酯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J].药学学报,1995,30(2):107.[16] 李立新,王勤环,斯崇文,等.猪苓多糖、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6):392.[17] 邹宇宏,杨雁,吴强,等.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3,38(4):267-269.[18] 张春英,殷珊,王豪.α-干扰素和香菇多糖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6,10(2):128.[19] 李丽娅,凌球,崔洪波,等.银耳多糖及其衍生物抑制牛免疫缺陷病毒的实验研究[J].中国性病爱滋病防治,2001,7(5):277-278.[20] 李丹,尚红,姜拥军.香菇多糖体外抗HIV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20(4):253-255.[21] 陈家童,张斌,白玉华,等.红藻多糖抗AIDS病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1(4):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