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直读式智能样本
EP17-A2 (中)检出限和定量限的建立与验证

内容 摘要................................................. .................................................. ................................................. 一世 委员会成员................................................ .................................................. ...................... iii 前言................................................. .................................................. ........................................... vii 1 范围................................................ .................................................. ........................................ 1 2 标准注意事项............................................... .................................................. ................. 1 3 术语................................................ .................................................. ............................. 1 3.1 关于术语的说明............................................. .................................................. 1 3.2 定义................................................ .................................................. .................. 2 3.3 缩写和缩略语.............................................. ......................................... 4 4 背景................................................ .................................................. .............................. 5 4.1 检测能力概述............................................. ................................... 5 4.2 历史观点............................................... .................................................. 。6 4.3 现状............................................... .................................................. .............. 8 4.4 定性测量程序的应用............................................................ ....... 9 4.5 样品选择的一般注意事项............................................................ .................................. 9 4.6 关于数据收集和审查的一般说明.......................................... ................ 10 5 项评估空白限制和检测限制的协议................................. 10 5.1 引言................................................ .................................................. ............... 10 5.2 实验方案的选择............................................. ............................... 11 5.3 经典方法............................................... .................................................. .... 12 5.4 精密剖面法.............................................. ........................................... 18 5.5 Probit 方法............................................... .................................................. ......... 22 6 定量限度评估方案......................................... ....................... 27 6.1 简介................................................ .................................................. ............... 27 6.2 准确度目标的说明............................................. ................................... 28 6.3 实验设计............................................... .................................................. .. 29 6.4 实验步骤............................................... .................................................. .... 30 6.5 数据分析............................................... .................................................. ............. 30 6.6 变式方法:检测和定量评估的组合限制....... 31 7 检测能力声明的验证............................................ ............................... 32 7.1 简介................................................ .................................................. ............... 32 7.2 确认空白索赔的限制.......................................... .............................. 33 7.3 检测索赔限度的确认.......................................... ....................... 34 7.4 定量��
MSA手册

内部资料严禁翻印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第三版1990年2月第一版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2002年3月第三版©1990©1995©2002版权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第三版1990年2月第一版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2002年3月第三版©1990©1995©2002版权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编写,负责第三版的工作组成员是David Benham(戴姆勒克莱斯勒)、Michael Down (通用)、Peter Cvetkovski(福特),以及Gregory Gruska(第三代公司)、Tripp Martin(FM 公司)、以及Steve Stahley(SRS技术服务)。
过去,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有其用于保证供方产品一致性的指南和格式。
这些指南的差异导致了对供方资源的额外要求。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特别工作组被特许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参考手册、程序、报告格式有及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此,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同意在1990年编写并以通过AIAG分发MSA手册。
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纳入第二版和第三版。
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批准并承认的本手册是QS-9000的补充参考文件。
本手册对测量系统分析进行了介绍,它并不限制与特殊生产过程或特殊商品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的发展。
尽管这些指南非覆盖测量系统通常出现的情况,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
这些问题应直接向顾客的供方质量质量保证(SQA)部门提出。
直读光谱仪最大允许误差

直读光谱仪最大允许误差1.引言1.1 概述直读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分析光谱的科学仪器,它可以将光信号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处理步骤,得出样品的光谱特征。
直读光谱仪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快速测量等优点。
在进行光谱测量时,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直读光谱仪的最大允许误差是指该仪器在测量中可以接受的最大误差范围。
准确地控制允许误差可以确保所测得的光谱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直读光谱仪最大允许误差的确定是基于实际测量需求和仪器的性能参数来进行的。
误差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仪器的精度、分辨率、信噪比、温度稳定性以及进样量等。
本文将重点研究直读光谱仪最大允许误差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为直读光谱仪的使用者提供关于允许误差的参考标准,并探讨其对光谱测量结果的影响。
这将有助于优化和改进直读光谱仪的测量性能,提高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效果。
接下来的章节将对直读光谱仪的定义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直读光谱仪最大允许误差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因素。
最后,我们将总结结论,讨论直读光谱仪最大允许误差的实际应用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第一部分是引言,我们将对直读光谱仪的概述进行简要介绍,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将详细讨论直读光谱仪的定义和工作原理,包括其使用的技术和原理机制。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我们将强调直读光谱仪最大允许误差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该误差的各种因素。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出直读光谱仪在光谱分析领域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
我们还将概述本文的目的,即研究直读光谱仪的最大允许误差及其影响因素。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直读光谱仪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将解释直读光谱仪是什么以及它的基本组成部分。
然后,我们将详细描述直读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采集、数值处理等关键步骤。
水表样本表阀

水表一、规格型号口径DN 长L 宽 B 高H连接法兰重量法兰外径D1螺栓孔中心直径D2连接螺栓mm Kg50 200 172 247 165 125 4-M16 12 65 200 185 260 185 145 4—M16 13 80 225 200 264.5 200 160 8—M16 15 100 250 220 271.5 220 180 8-M16 19 125 250 250 295 250 210 8-M16 23 150 300 285 301.5 285 240 8-M20 30 200 350 340 358.5 340 295 8-M20 42 250 400 395 413。
5 395 350 12-M20 51 300 450 445 463。
5 445 400 12-M20 63口径mm 计量等级最大流量公称流量分界流量最小流量最小读数最大读数m3/h m350 A30 154。
5 1.20。
01 9999999。
99 B 3.0 0。
4565 A50 257.5 20。
01 9999999.99 B 5 0。
7580 A80 4012 3。
20。
01 9999999。
99 B 8 1。
2100 A120 6018 4。
80.01 9999999。
99B 12 1.8125 A200 10030 80.1 99999999。
9B 20 3150 A300 15045 120。
1 99999999。
9 B 30 4.5200 A500 25075 200。
1 99999999。
9 B 50 7。
5250 A800 400120 320。
1 99999999.9 B 80 12300 A1200 600180 480.1 99999999。
9B 120 18二、示值误差限从包括分界流量到过载流量为±2%,从最小流量到分界流量(不包括分界流量)为±5%。
标准样品基础知识讲座

标准样品基础知识讲座一.标准样品基础知识(一)、引言简单地说,标准样品就是实物标准,它是标准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与文字标准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标准形态。
根据GB/T15000.1-94《标准样品工作导则<1>在技术标准中陈述标准样品的一般规定=的规定:"在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以及有关标准分析试验方法,凡需要标准样品配合才能确保这些技术标准应用效果在不同时间、空间的一致性时,都应规定研制和使用相应的标准样品。
"由此可见标准样品是保证文字标准有效实施的实物标准,是文字标准的必要补充,是标准工作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但是,不少人文字标准很熟悉而对标准样品很陌生,有的甚至于根本不了解,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早期由于国际间沟通比较少,技术水平不高,在实施文字标准时不需要由标准样品来确保它在不同时间、空间的应用效果一致性,所以大多数人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原因之二是标准样品产生的时间比较晚。
一般认为标准样品真正从理论上得到承认是在1975年正式成立ISO/REMCO(标准样品委员会)。
也有人认为应是1978年正式发布ISO 指南6《在国际标准中陈述标准样品的一般规定》。
同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字标准相比,标准样品的发展历史太短了,以至于不能有效引起专业技术领域专家的重视。
原因之三是对标准样品的宣传不够。
其实在国际上真正产生具有标准样品性质的钢铁标样是在1905年的美国。
我国从1950年以后在冶金领域也开始研制开发有关的标准样品。
但是大多数人都把其当作一般量具而不了解标准样品为文字标准服务,使文字标准得到有效实施的作用。
原因之四是标准样品具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即它是标准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也就是说当在实施文字标准时,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经济效益方面的要求,必须采用标准样品才能达到目的,否则文字标准就无法证实。
例如,早期在对冶金样品进行分析时,采用一般分析方法既慢又复杂,不能保证钢铁冶炼质量,而且分析数据还不可靠。
2024版计量培训课件

计量保证体系建立与实施
计量保证体系构成
包括计量法律法规、计量技术法规、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测量设 备和测量过程控制等要素。
计量保证体系建立
企业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 善的计量保证体系。
计量保证体系实施
通过制定计量管理制度、加强计量人员培训、定期开展测量设备检定 和校准等措施,确保计量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
析。
05
计量管理与质量保证
计量管理概述
1 2 3
计量管理定义 计量管理是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进行统一管理、 监督和协调的活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和一致。
计量管理重要性 计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管理原则 计量管理应遵循科学性、法制性、一致性和溯源 性的原则。
06
计量新技术与新趋势
光纤光电子计量技术
光纤传感技术
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元件,实现温度、压力、应变 等物理量的测量。
光纤干涉技术
通过光纤干涉原理,实现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测 量,如光纤陀螺仪等。
光纤光栅技术
利用光纤光栅的波长选择性,实现光谱分析和光 学测量。
物联网技术在计量中的应用
智能传感器技术
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的远程采集和实时监控。
计量单位制及换算
计量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SI)是现代计量学的基础,它包括7个基本单位和一系列导出单位。法 定计量单位是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单位换算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等。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Fluke 753、Fluke 754说明书

i
753/754Βιβλιοθήκη 用户手册维护电池寿命 ............................................................................................................ 电池充电器 ................................................................................................................ 显示语言 ........................................................................................................................ 显示亮度 ........................................................................................................................ 日期和时间 ..................................................................................................................... 背光灯 ............................................................................................................................ 个性化产品 ..................................................................................................................... 测量模式 ........................................................................................................................ 测量量程 ................................................................................................................... 电气参数测量 ............................................................................................................ 通断性测试 ................................................................................................................ 压力测量 ................................................................................................................... 温度测量 ................................................................................................................... 热电偶的使用........................................................................................................ 热电阻 (RTD)........................................................................................................ 测量比例 ................................................................................................................... 线性输出变送器 .................................................................................................... 平方律过程变量 .................................................................................................... 使用自定义单位测量或输出 ....................................................................................... 使用 700-IV 电流分流器 ............................................................................................ 阻尼测量 ................................................................................................................... 输出模式 ........................................................................................................................ 输出电气参数 ............................................................................................................ 4 至 20 mA 变送器模拟 ............................................................................................. 提供回路电源 ............................................................................................................ 输出压力 ................................................................................................................... 热电偶模拟 ................................................................................................................ RTD 模拟 .................................................................................................................. 使用 Hart Scientific Drywell 输出温度 ........................................................................ 24 24 25 25 25 27 27 28 28 29 31 31 35 35 38 42 42 42 42 43 44 44 44 47 49 51 54 55 58
赛默飞世尔ICP6000系列ICP样本

iCAP 6500 — 智能附件
除了一系列常规的雾化器, 雾化室和炬管的配套使用外, iCAP 6500还支持许多附件,可以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样品类型。
SSEA— 火花固体进样装置
适用于金属样品的分析,无论是高纯度的贵金属,还是复合或稀有金属合金,都可以将火花取 样的便利和ICP分析的线性和简易标定相结合,无需样品消解前处理,可在数秒内自动完成固体进样 与液体进样间的切换。
支持更多的附件
iCAP 6500 的高性能还体现在灵活而多变的附件支持能力, 它不但能连接各种进样系统以适应各种不同样品的分析要求,还 可以配置多种附件,比如SSEA火花进样器和激光烧蚀附件以及附 加的气体装置。
iCAP 6500 是当今配置最高,性能最好,可扩展性最强的超时代ICP 光谱仪,用户可得心应手地对各种应用领域进行研究。 2
更应强调的是仪器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及其易操作性。 仪器门可完全打开, 使得 在装卸大的进样系统时没有任何障碍, 同时等离子炬室门安有一个大的观测窗可方 便地观察等离子体。
新设计的“即插即用”式可拆卸炬管是仪器 的又一大特色。只要把炬管插到炬室旋转一定角 度就位,即可自动完成气体连接和光路准直。
面板前置式进样蠕动泵可以方便地安装泵 管,随心所欲地进行操作。新的设计还包括独特 的排液传感器来检测样品管线是否堵塞或者可能 出现的漏洞。
4
iCAP 6500 — 直观的、功能强大的iTEVA软件
iCAP 6500的软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更直观,更容易使用。具有专门的任务工 具栏,应用键,浏览面板,状态栏,数据滚动条,使软件操作快捷又简单。
网络化软件的关键要求是必须具备有密码保护的安全功能,用户需要键入密 码才能进行登录, 并有多级用户权限设置。建立方法简单,采用为人熟知的浏览 器风格的界面。方法中每个部分的所有参数都在一个页面上, 条件选择非常简单 方便。自动优化程序的使用大大简化了方法开发。用户也可以用“speed”速度或 “precision”精度模式来编辑方法以适用于特殊分析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直读式智能水表的电气参数及使用
1) 接口类型
a、RS-485型-接口遵循RS-485通讯标准,四线制。
b、M-BUS型-接口遵循Meter-Bus通讯标准,两线制。
2) 接线方式
a、RS-485型直读式智能水表(4线):红-电源+棕-485-A
黑-电源-黄-485-B
电源电压: 12VDC±15%
b、M-BUS型直读式智能水表(2线):通讯接口的两条线无需区分极性
3) 通讯参数
波特率:2400bps (可选1200、4800、9600)
校验方式:偶校验 (可选无校验)
数据位:8位
停止位:1位
4) 表地址见表盘标签所示
5) 通讯协议
声明:以下涉及到的通讯数据格式中,表地址、表当前读数为BCD码格式,其余数据为十六进制格式。
水表类型――19H(大口径表);10(小口径表)
厂商代码――33 78H
表地址――由5个字节组成,每个字节为2位BCD码格式,低地址在前,高地址在后
表当前读数-由4个字节组成,每个字节为2位BCD码格式,第1个字节为小数位,后3个字节为整数位,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结算日累积流量――由4个字节组成,未使用该功能,数据默认为0。
实时时间――由7个字节组成,未使用该功能,数据默认为0。
数据长度――表示从数据标识开始到校验码之前的所有字节数
校验码―――从帧起始符开始到校验码之前的所有字节进行二进制算术累加,不计超过FFH的溢出值。
广播地址――广播地址只能应用于点对点的通讯中。
计量单位――吨,用2CH表示
(1)、读表数据(例如表地址:12345678,表盘示数:123456)数据格式如下:
19-表类型;78 56 34 12 00-表地址;33 78-厂商代码;01-读表数据控制码;03-数据长度;1F 90-数据标识;01-序列号;F4-校验码;16-帧结束符。
-表类型;78 56 34 12 00-表地址;33 78-厂商代码;81-读表数据应答控制码;16-数据长度;1F 90 -数据标识;01-序列号;00 56 34 12-表当前读数;2C-单位;00 00 00 00-结算日累积流量;2C-单位;00 00 00 00 00 00 00 -实时时间;00 00-表计状态;7B-校验码;16-结束符。
(2)、读表地址(读取表地址为12345678号的表地址)
AA AA AA AA AA AA AA:广播地址;03-读表地址控制码;03-数据长度;0A 81-数据标识;01-序列号;B9-校验码;16-结束符。
78 56 34 12 00-表地址;33 78-厂商代码;83-读表地址应答控制码;03-数据长度;0A 81 -数据标识;01-序列号;52-校验码;16-结束符。
直读式智能水表还具有修改表地址、修改表数据、修改通讯参数等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请与厂家技术人员联系。
五、直读式智能水表的安装
1、选择水表的口径,应根据管道口径及流量等于或小于水表常用流量为依据。
2、水表应水平安装,使表面朝上,表壳上箭头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安装位置要避免曝晒、冰
冻、污染和水淹,以便抄表和拆表,新装管道务必把管道内石子、泥沙、麻丝等杂物冲洗干净后再装水表,以免造成水表故障。
3、为便于拆装和维修,水表上、下游应安装阀门,且水表进、出口应有相同管径的直管段,直
管段长度不小于管径的三倍。
4、建议在水表上游安装过滤网,以防混入管道内的杂物损坏水表。
5、上下游直管段要同轴安装,密封垫不得突入管内,以免引起计量不准。
6、水表安装、搬运过程中切忌牵拉信号传输线,以免造成电信传输故障。
六、常见问题解答:
1、通讯不成功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6.2.1节规定;
检查接线是否符合6.2节规定;
检查通讯参数设置是否符合6.3节规定;
检查配置表地址是否与表盘上标识的地址一致;
检查通讯协议设置是否符合6.5节规定。
2、读取的表数据异常:
请与厂家技术人员联系。
七、遵循标准
1、《冷水水表》 GB/T778-1996
2、《电子远传水表》 CJ/T224-2006
3、《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CJ/T188-2004
4、《住宅远传抄表系统数据专线传输》JG/T162-2004
表一
表盘地址号为
1403-4068360
实际应为0004068360 输入地址应为(先低后高)60 83 06 04 00
表二
表盘地址号为
1403-4068433
实际应为004068433 输入地址应为(先低后高)33 84 06 04 00
读表数据
68 19 34 84 06 04 00 33 78 01 03 1F 90 01 A2 16
表返回数据
68-帧起始符;19-表类型;78 56 34 12 00-表地址;33 78-厂商代码;81-读表数据应答控制码;16-数据长度;1F 90 -数据标识;01-序列号;00 56 34 12-表当前读数;2C-单位;00 00 00 00-结算日累积流量;2C-单位;00 00 00 00 00 00 00
-实时时间;00 00-表计状态;7B-校验码;16-结束符。
68-帧起始符;
19-表类型;
34 84 06 04 00 表地址为4 06 84 34
33 78-厂商代码;
81-读表数据应答控制码;
16-数据长度;
1F 90 -数据标识;
01-序列号;
00 39 01 00表当前读数;表实际数据: 00 01 39 最高位00无意义
十万、万千、百十、个
2C-单位;
00 00 00 00-结算日累积流量;
2C-单位;
00 00 00 00 00 00 00 -实时时间;
04 00 -表计状态;
CB -校验码;
16-结束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