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拒绝危害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品德与社会公共场所拒绝危害教案

品德与社会公共场所拒绝危害教案

品德与社会公共场所拒绝危害教案公共场所拒绝危害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3、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难点:1、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课前准备:1、完成“社会调查记录”2、几个不同种类的安全标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游玩、活动、穿行的公用空间,这里往往人多物杂。

一个小小的无意行为,可能就会引起危险。

二、新课出示课文一则新闻及图片1、2、3、4。

三、问题:看了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给大家说一说。

四、实物投影出示“我的调查记录”。

五、讨论:1、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踢皮球行吗?这些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2、在柴草垛旁放鞭炮的行为好吗?这样会引起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做?3、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分组说一说)六、(出示课文图片)边看边听老师小结七、做一做、想一想(出示课文图片)1、我们来找一找周边的安全标志和设施,和它们认识一下,交个朋友吧。

2、在这些地方经常会出现什么安全标志?我们来试着画一画,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

3、公共场所安全设施被损坏,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

八、分组讨论:为维护公共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九、总结课文。

公共场所拒绝危害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3、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难点:1、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案1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案1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遵守公共安全规则和保护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意识。

能力:能够保护安全标志和设施,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安全。

知识: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懂得发生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也会对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也会对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难点能够自觉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几个农村公共场所中的危险行为案例;几个形象的安全标志。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过的伤害事故。

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发生在公共场所的悲剧[播放动画: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起事故,你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哪些地方是公共场所?你还知道哪些因为没有遵守公共安全规则而造成的严重公共安全事故?这些事故会给在场的人和他们的家人、朋友带来哪些影响?小结:公共场所包括了车站、码头、集市、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等。

简单地说,也就是大家公有的、共同活动的场所。

当然也包括车船、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

公共场所的规章制度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公共场所的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应当共同维护!没有公共场所的安全,我们的个人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板书:维护公共安全,公民人人有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不遵守公共安全规则,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活动二:消除隐患我们行[播放课件:公共场所拒绝危险]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讨论:从上述案例中,你感受到什么?如果有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公共安全隐患设计出有效的排险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并能根据其他安全隐患设计出有效的排险方法。

公共场所违规行为后果我们的建议高速公路小巷里草垛边......总结:公共场所的安全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公共场所的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来维护,虽然我们还是小学生,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正确方法,为维护公共安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设计意图:知道如何维护公共安全。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青冈县芦河中心小学李华章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2 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设计理念:教学时以回归生活为宗旨,以教材为范例,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

上课时具体根据学生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设计案例,指导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过一种安全的生活。

教材简析:《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同学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从而使同学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设施的用途,并维护它们,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

教材的活动布置即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也是实际生活实际,同学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 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3. 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 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难点:1. 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课前准备:1. 完成“社会调查记录”2. 几个不同种类的安全标志。

教学流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游玩、活动、穿行的公用空间,这里往往人多物杂。

一个小小的无意行为,可能就会引起危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不遵守公共安全规则,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二、新课出示课文一则新闻及图片1、2、3、4。

三、问题:看了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给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知道如何维护公共安全。

】四、实物投影出示“我的调查记录” 。

人教四上 2.2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1) 教案

人教四上 2.2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1) 教案
在路上随意扔瓜皮,路人一不小心踩上去,容易摔倒。
明明有人行道,却从车辆中穿越过去,容易发生车祸。
遵守交通规则
行人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闯红灯,不抢道,不横穿,不翻越。
遵守乘车公德
游乐场容易发生拥挤和死亡安全事故。去游乐场玩的时候应该选择正规的游乐场最好有家长或老师带领。玩的时候应该系好安全带、锁好防护栏等。
有的人为了省时间,翻越路边的栏杆,过马路。这样做,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危害,容易造成车祸。
在路上随意扔瓜皮,路人一不小心踩上去,容易摔倒。
明明有人行道,却从车辆中穿越过去,容易发生车祸。
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容易造成恐慌,发生拥挤事故。
师:由此我们发现,平时大家一个小小的行为,都有可能引发公共安全事故,所以啊,以后大家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做事情之前想一想能不能做。会给他人带来什么影响。
乘坐车辆先排队,
见到老弱要让位。
家里也不是永恒安全的。出去看看,与人交往,我们才能更好成长。虽然会发生危险,只要每个人都遵守安全规则,珍爱生命,相信危险会越来越少。
新课讲解结合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和教师引导讲授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有意思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使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在游戏的过程中升华本节课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小组讨论】小组内将收集的公共安全事故与故事整理,谈一谈事故对在场人与他们家人的影响?
【活动】小组分享故事与展示讨论结果。
师:经过同学们课下的准备与了解,大家一定能感受到公共隐患的危害和自觉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性了。下面我们就几个场景讨论一下,这样做会出现什么危险?你该如何做?
场景1:可以在街道或人多的地方踢球吗?为什么?
师:那么讨论一下,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避免公共危险的发生?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了解一些公共设施的用途,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并且保护它们。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主动遵守公共安全规则的意识,有保护公共设施的想法和愿望。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安全标志、设施以及它们的用途,懂得要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拒绝危险。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攀爬栅栏的情形,说说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既然有警告牌,我们就应该按它的指示来行路,否则会发生危险。

生活中像警告牌这样给予我们安全指示的设施叫安全设施,因此,我们只有在公共场所与安全设施交了朋友,生活才会更加安全。

(二)、主题活动:活动一:认识安全标志和设施过渡:为了安全起见,在一些公共场所或者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设置了一些安全标志和安全设施,以此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

1、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安全标志,我们来开展竞赛,看哪一小组能把安全标志的名称、用途说的最清楚?(课件出示)2、情景讨论:这些标志的作用是什么?没有它们行不行?小结:摆放标志的地点意味着存在的隐患及正确的做法。

过渡:真不错!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安全标志,还知道了它的用途。

看来安全标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要记住它们要对你们说的话,按照它们说的做,才能保障你们的安全。

在我们身边经常也会发现有些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被人损坏了,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安全标志或设施被损坏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播放课件)(三)、教师总结安全标志、设施倒了,我们可以扶起来;残缺破损了,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请他们更换;已经被破坏、遗失的,我们也可以在更换之前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标志,提醒他人避免发生危险。

安全标志和设施为保障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默默尽着自己的努力,是我们的好朋友。

让我们珍爱生命、拒绝危险、人人争做安全小卫士!。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设计理念:教学时以回归生活为宗旨,以教材为范例,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

上课时具体根据学生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设计案例,指导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过一种安全的生活。

教材简析:《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同学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从而使同学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设施的用途,并维护它们,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

教材的活动布置即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也是实际生活实际,同学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3.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难点:1.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课前准备:1.完成“社会调查记录”2.几个不同种类的安全标志。

教学流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游玩、活动、穿行的公用空间,这里往往人多物杂。

一个小小的无意行为,可能就会引起危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不遵守公共安全规则,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二、新课出示课文一则新闻及图片1、2、3、4。

三、问题:看了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给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知道如何维护公共安全。

】四、实物投影出示“我的调查记录”。

五、讨论:1、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踢皮球行吗?这些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2、在柴草垛旁放鞭炮的行为好吗?这样会引起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做?3、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分组说一说)六、(出示课文图片)边看边听老师小结七、做一做、想一想(出示课文图片)1、我们来找一找周边的安全标志和设施,和它们认识一下,交个朋友吧。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说课稿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说课稿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说课稿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本课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理念。

四年级的学生公共场所活动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对共公场所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

为此,本课结合学生在公共场所缺乏安全意识的特点,搜集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并确立了符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难点: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理念:教学时以回归生活为宗旨,以教材为范例,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

上课时具体根据学生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设计案例,指导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过一种安全的生活。

二、说教法为达到传授知识,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参与等目的,本课我采用的基本教学方法为:讲授法、情境设置法、讨论法。

三、说学法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究、多方面观察”的理念,课前通收集资料、认真观察;课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探究、体验、设想等活动中去,课后通过行为实践,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学生课前调查十一出行拍一些公共场所安全标志牌、设施的照片,了解其含义。

请学生分别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采访家人和邻居,查阅报纸,收听广播,查看网络等各种途径,了解公共场所的安全隐患和发生的事故。

通过课前的调查学习,增加学生对比较常见,却很少关注的事物的了解。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说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_人教新课标_5051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说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_人教新课标_5051

四年级上道德与社会讲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人教新课标敬爱的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日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2 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我将从教材剖析、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教课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讲课。

一、教材剖析下边我先说教材剖析。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是人教版《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中的第二个话题。

“安全地生活”这一单元是针对小孩因为缺少经验,简单在自己独立活动的时候出现危险而设计的,重视培育小孩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本话题位于单元第二课,旨在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记、安全设备,知道它们的用途,懂得保护它们,懂得在公共场所要恪守公共安全规则,拒绝危险。

二、教课目的第二,我谈谈教课目的。

本课教课为第一课时,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地位、特色,联合学生的实质状况,从知识、能力与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出发,将本课的教课目的制定为以下三点: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主动恪守公共安全规则的意识,有保护公第1页/共5页共设备的想法和梦想;能力与方法目标:学会在公共场所如何恪守规则,并懂得如何保护公共设备;知识目标: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记、认识一些公共设备的用途。

三、教课重难点第三,我谈谈教课重难点。

本课的要点是: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记、设备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恪守公共安全规则。

难点是指引学生感悟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四周人带来损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四、教课方法第四,我谈谈教课方法。

《道德与社会》教课的实效性要点在于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感情的体验过程,教课中一定加强体验,才会“有益于小孩建立真切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质量”,鉴于这点认识,我将“活动体验”作为教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这一课的着力点,体验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并运用事例剖析法、情境体验法、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相联合等教课方法,在活动化教课中,使学生的认知和感情得以有效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安全的生活
第二课公共场所拒绝危害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3、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难点:
1、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课前准备:
1、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2、几个不同种类的安全标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游玩、活动、穿行的公用空间,这里往往人多物杂。

一个小小的无意行为,可能就会引起危险。

二、新课出示课文一则新闻及图片1、2、3、4。

三、问题:看了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给大家说一说。

四、实物投影出示“我的调查记录”。

五、讨论:
1、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踢皮球行吗?这些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在柴草垛旁放鞭炮的行为好吗?这样会引起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做?
3、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分组说一说)
六、(出示课文图片)边看边听老师小结
七、做一做、想一想(出示课文图片)
1、我们来找一找周边的安全标志和设施,和它们认识一下,交个朋友吧。

2、在这些地方经常会出现什么安全标志?我们来试着画一画,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

3、公共场所安全设施被损坏,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

八、分组讨论:
为维护公共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九、总结课文。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反思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这一课主要是强调了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并保护它们,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教材的活动安排即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也是现实生活的实际,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便于操作,根据这些特点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以新闻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安全的重要,还有对安全的一种重视,把学生带入这一课的学习目标中来,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联想到实际的情况,感受到了安全事故发生后那些人的痛苦与后悔的心态,再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想到平时我们的身边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比如在闹市逗打,人群中放烟花,还有学生在课间时在人多的地方踢球等等,就会意识到这也是一种影响到公共安全的一种行为,就会意识到其实在公共场所有时是一种无意的行为,但危险发生却是偶然的,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就做下了这些有损公共安全的事情,事故发生后才会后悔不已。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用好老教材?鲁洁教授提出“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

所以我根据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和学生实际,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的进行加工,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

在总结课文时,我把华山的拥挤改为学生在楼梯口的拥堵,把超载事故改为清明时节放假,大家都急着回家,坐车超载。

这样的改动,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会觉得它真实,因而可信;觉得它离自己很近,因而可亲;平凡而常见的事,要求不高,因而可行。

这样把事例放在校园中,同学的身边,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

小学生主要通过某种具体情境的直接感知而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境创设,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心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