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二模考

合集下载

2013年上海黄浦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上海黄浦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上海黄浦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满分150分,考题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山光悦鸟性,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___。

(《竹枝词》)3 ___,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___。

(《归园田居》5 ___,亭亭净植___。

(《爱莲说》)6.虎见之,___,以为神___。

(《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苏轼白居易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___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 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 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 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上海市2013年初三年级中考模拟测试(演练2)

上海市2013年初三年级中考模拟测试(演练2)

上海市2013年初三年级中考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一)默写(18分)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2、_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3、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4、望极春愁,____________________。

(《蝶恋花》)5、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6、____________________,止增笑耳。

(《狼》)(二)阅读小令,完成7-8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元曲中“断肠人”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指___________________。

(2分)8、下列说法中最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本曲作者是元代的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故选自《东篱乐府》。

B、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文中处处未提到题眼“秋”字,但仍饱含“秋”的气息。

C、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

D、作者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羁旅之愁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捕蛇者说(节选)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上海市浦东区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无答案)

上海市浦东区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无答案)

浦东新区2013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一、文言诗文阅读(42分)(一)默写(18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2、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3、草枯鹰眼疾,。

(《观猎》)4、,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四则》)5、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6、,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8题(4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诗的题注为“苦宫市也”,可见一些意在反映当时宫市的痛苦B 诗的开头四句,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出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C “把”“称”“叱”“牵”等词,表现了宫使如狼似虎的蛮横D “惜不得”三个字,直接写出了卖炭翁的悲愤、心酸和懦弱8、“一车炭,千余斤”在数量上形成鲜明反差,从而体现诗作主题的诗句是“”。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登泰山记姚鼐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本文作者是朝派古文家姚鼐。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2024年上海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上海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上海黄浦区202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13分)1.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2.!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3、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的山东沂南县竹泉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下,依泉而居,四周竹树环合,与柳宗元笔下小石潭周围的景色并无二致,也是:“,,。

”(二)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5-10题。

(22分)【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乙】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A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B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丙】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C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①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维,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②,军无私焉。

D相持百余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及军退,宣王案行③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注释]①司马宣王:司马懿。

②安堵:安居;安定。

③案行:巡视。

5.甲词题目中的“破阵子”是,乙文《出师表》中“表”是。

(2分)6.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2)及军退()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违背自己的身份和意愿B.每到晚上就会忧伤感叹C.用流马运送(军粮)D.对峙了近一百天8.丙文中的“已志”,就是乙文中的“(1)”,和甲词中的“(2)”意思相近。

2013上海黄浦二模上海市黄浦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2013上海黄浦二模上海市黄浦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2013上海黄浦二模】上海市黄浦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2013.4.10考生注意:1.答案与作文全都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2.答题时注意试卷题号和答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 6题。

(16分)新艺术丰子恺①世间盛传“新艺术”这个名词,浅虑的人,就在现在的新艺术与过去的旧艺术之间划了一条不可超越的界限,以为过去的都是无用的废物了。

其实并不如此。

艺术的分新旧,是仅就其表面而说的。

艺术的表面跟了时代而逐渐变相,现在的为新,过去的为旧;但“艺术的心”是永远不变的,这犹如人的服装因了各时代的制度而改样,或为古装,或为时装;但衣服里面的肉体是不变的。

脱去了衣服,古人与今人都是同样的人,无所谓古今。

同理,不拘泥其表面,而接触其内部的精神,艺术也是不变的,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

②“艺术的心”不变,故艺术可说是“常新的”。

③大画家,是从自然获得深刻的灵感,而成就其为大画家的。

□□各人获得的情形不同,□□其表现的艺术样式也不同,□□绘画上就有种种的画派。

伟大广博的自然,具有种种方面。

从自然的形象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写实派”;从自然的色彩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印象派”;从自然的构成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了“表现派”。

各派时代不同,表现异样;但在对于自然的灵感这一点上,各派画家是相同的。

④现今的艺术界中,流行着表现派的画风。

有一班青年的艺人,以为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的特产,这才适合于二十世纪新青年的精神;于是大家做了塞尚与马蒂斯的崇拜者。

提起笔来,就在画布上飞舞线条,夸弄主观,以为非此便不新,非新便不是二十世纪的青年艺术家了。

这是浅见。

他们没有完备健全的“艺术的心”,他们所见的是艺术的表面。

他们的艺术,犹如一个服装时髦而体格不健全的人。

这人无论如何讲究服装,终于妆不出好看的模样来。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黄浦区2023年九年级二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6分)(一)默写(12分)1.默写句子。

(1)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3)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5)小宏学习时不爱动脑,有时又常常喜欢空想。

老师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两句告诫他要处理好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二)(24分)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③张世杰④。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⑤,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⑥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南乡⑦拜而死。

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⑧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

上海市杨浦区2013学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试卷官方版(含答案)

上海市杨浦区2013学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试卷官方版(含答案)

杨浦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基础测试.............语. 文. 试. 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3.年.4 .月.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第一部分.... 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一)默写(......18..分.).1..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 2..人面不知何处去,......... 。

(《题都城南庄》).......... 3... ,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 4...满面尘灰烟火色,........ 。

(《卖炭翁》)........ 5... ,.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6...山水之乐,..... 。

(《醉翁亭记》).........(二)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7. ..“四块玉”是本曲的......... 名,“别情”是本曲的.......... 。

(..2.分)..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一点相...思几时绝?.....”强调了女子相思的缠绵,对爱情的执着。

...................B ..“..凭阑袖拂杨花雪。

........”表明女子急于拂去如杨花般的白雪,想远眺情人的身影。

..........................C ..“..溪又斜……人去也!.........”暗示尽管山重水复,路途艰难,但女子欲随情人而去之心决绝。

上海市徐汇区2013学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试卷官方版(含答案)

上海市徐汇区2013学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试卷官方版(含答案)

2012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初三年级语文学科2013.4 请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造化钟神秀,。

(《望岳》)2.,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3.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4.,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5.彼竭我盈,。

(《曹刿论战》)6.,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4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诗中“澹澹”的意思是(2分)8.以下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 首句写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观海。

B. 二三四句写出秋风萧瑟、万物凋敝的景象。

C.五六句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

D. 全诗体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1题(8分)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上面的语段节选自课文《》。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1.下列选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智叟的“笑”体现出他对愚公的嘲讽。

B.愚公认为智叟思想认识非常顽固。

C.愚公的分析体现出发展的眼光。

D.智叟最终被愚公的精神打动并深感内疚。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林琴南友菜佣林琴南早年贫甚,授徒奉母,时苦不给①。

一日,有卖菜佣②弛担息其门首,出见,与语。

菜佣自言家止一母,负贩所得,以供甘旨外,无他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在金专用课件——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二模考 1 / 5 上海市黄浦区2013年九年级语文二模考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观沧海》) 2. _____________,雨后全无叶底花。 (《雨晴》) 3. 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 4. 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竹枝词》) 5. 子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6. 则吾斯役之不幸,______________。(《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7. 上曲的作者是元代_______(人名)。曲中“看沙鸥舞再三”与我们学过的“沙鸥翔集”这一描写异曲同工,“沙鸥翔集”出自课文《________》。(2分) 8. 下列对于《水仙子·咏江南》一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2分) A. 本曲用到了“一”、“两”、“再三”、“十”等词,具体准确地表现了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呈现出一幅真实的画面。 B. 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既有江上雾霭弥漫、烟云缭绕的静态之美,也有沙鸥起舞,风吹帘动的动态之美。 C. 本曲中“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先写远方的画船,再写近处的酒店酒旗,条理清晰,而且极富层次感。 D. 曲中“爱杀江南”句中的“杀”有口语色彩,表示程度之深,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江南真切的喜爱之情,凸显了主旨。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 下列关于上文作者和作品的介绍与简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2分) A. 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 题为“黔之驴”,因此主要是驴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描写。 C. 主要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轻视敌人的人物。 D.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老虎对驴一系列的认识变化过程。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 陈在金专用课件——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二模考 2 / 5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老虎认为驴“技止此耳”,在文中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话概括),后引申出成语___________。(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12分) 互不相师 《世说新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①?”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②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③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①履行:实行,做 ②绥:安抚 ③恣:任凭 ④师:学习,效法。 12.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久而益.敬( ) (2)异.世而出( ) 13. 对画线句“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______(2分) A. 我去的时候曾担任邺县县令, 正好在做这事。 B. 我以前曾担任邺县县令,正是做了这些事。 C. 过去我独自担任邺县县令,正好能实践这些事。 D. 我曾独自担任邺县县令,正是做了这些事。 14. 根据上文回答问题。(6分) (1)文中“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是委婉地回答袁公之问,如果陈元方直截了当回答,他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元方的口吻) (2)原文中,袁公听到陈元方回答后的反应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 冷对遗址公园化 ①近年来,一种有害于文化遗存的做法正在相效成风....,这就是:遗址公园化。

②说到遗址,便会想起埃及留给我的独特感受。在埃及大地上,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留下无数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和源头感;与此同时,还让人感受到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的特有的生命感。或许,这正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③为此,世界上所有遗址的保护者,都恪守着一条约定俗成的原则,那就是:遗址必须保留全貌,保留它的历史感。由古希腊、两河流域、古波斯、印度直到南美的玛雅,那些遗址一概都是原封不动。尽管他或许只是残剩的一些兀立的残垣和石柱,甚至是草坑与土堆,但它是历史生命仅存的最后实体,是唯一可以触摸到的历史真实。如果遗址没了,历史便完全消失。 ③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都在城中。建于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露天竞技场,椭圆形的建筑物占地约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这一建筑是如此的显眼,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做垃圾去动手清理。而是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不敢去碰它,更甭说动它。罗马人懂得一根柱陈在金专用课件——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二模考 3 / 5 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谁又敢去改动历史呢?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毫无疑问,残缺美也是一种历史美。 ⑤然而,在我们这里,这一原则却被视而不见。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哪里不是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小品,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把历史遗址“打造”成一座座公园。做这种事的人,难道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吗?难道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⑥或许那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对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一无所知,然而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有资格去管理文化遗址呢?……或许还会有人反驳,难道我们后人就不能开发利用遗址的旅游价值吗? ⑦历史遗址当然具有旅游价值,但是它绝非仅有旅游价值,它还有见证价值、研究价值、教育价值、欣赏价值等等。我们不能为了一种价值而去破坏和牺牲其他价值,其实,即便是遗址的旅游价值,也体现在它的原真性上,认定了一大片废墟是没有卖点的,只有美化改造才能招徕游人,这难道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和低俗的审美吗?如果真这样下去,历史会被我们变成可笑的消费品了。 ⑧难道我们真的不怕历史随着遗址而消亡吗?如果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文化和历史,留下的只能是浅薄和苍白。 (有删改) 15. 第①节中加点词语“相效成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 第②节中加点的“遗址独具的气质和魅力”的具体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7. 如果要增加第⑦节的说服力,下列最不适合作为补充论据的一项是_______(3分) A. 华盖山古城墙是温州唯一的建城1600多年的历史见证,为开发旅游被挖地三尺遭破坏。 B. 郑州商城遗址在改建公园的过程中,原有树木全部移除,地基加高,全貌荡然无存。 C. 大明宫遗址公园被称为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D. 昭君墓是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至今仍青冢兀立,独有特点。 18. 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3分) A. 根据第②节可知,埃及人对自己的历史所知甚少,因为历史在那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B. 第④节画线句列举了一系列数字,是为了说明古罗马露天竞技场的建筑价值和低位。 C. 第⑤节的结尾连用两句反问,表现出对那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强烈的不满和谴责。 D. 根据第⑥、⑦节可知,作者觉得为开发遗址的旅游价值而进行的改造是可以接受的。 19.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2011年11月17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提出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引发各界关注和热议,人们纷纷在网上发帖讨论。 A. 帖一:对国人而言,毁在英法联军铁蹄之下的圆明园是国耻的象征,复建并不能提升国人的自豪感。 B. 帖二:圆明园是代表中国高超建筑工艺的经典皇家园林,重建圆明园可以重现建筑史的辉煌。 C. 帖三:可以考虑异地重建,这样就能与北京圆明园颓败的旧址形成鲜明对比。 D. 帖四:不必拘泥于保护的形式,重建和“勿忘国耻”之间并不矛盾。 E. 帖五:重建能够挖掘出圆明园更多的商业价值,延续其存在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