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

合集下载

专题02诗歌鉴赏课内外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原卷版)

专题02诗歌鉴赏课内外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原卷版)

专题02 诗歌鉴赏、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一、20212022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值:恰逢,赶上。

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2. 【甲】文写于_________(朝代),【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

3. 选出【甲】文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A.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 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C. 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故患有所不辟也.故不为苟得也.4. 下列对【甲】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贤者,在“生”与“义”不对立的情况下,也希望两者保全。

2022上海九年级各区二模(三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

2022上海九年级各区二模(三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

2022上海九年级各区二模(三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2022上海九年级各区二模(三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一、阅读(2022・上海闵行•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摆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丙】初,操壮关羽之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使张辽以其情问之,羽叹日:“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

”辽以羽言报操,操义之。

及羽杀颜良,操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刘备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操日:“被各为其主,勿追也。

”1 .【甲】诗是曹操的《》,【乙】文作者是O2 .对【甲】诗【乙】文的理解,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OA.【甲】诗描写秋口沧海壮阔的景象。

B.【乙】文详述平定南乱的艰苦历程。

C.【甲】诗作者表达报效国家的壮志。

D.【乙】文作者满怀临危受命的焦虑。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4 .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

(1)使张辽以其情问之O(2)吾极知曹公待我厚O5 .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OA.关羽尽力封存了曹操的赏赐,拜见并上书后辞别B.关羽尽力封存了曹操的赏赐,写信(向曹操)辞别C.关羽把曹操的赏赐全部封存,拜见并上书后辞别D.关羽把曹操的赏赐全部封存, 写信(向曹操)辞别6 .下面是三位同学围绕“三国英雄”展开的讨论,请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同学一:【乙】文作者是名垂青史的英雄,他在【乙】文中表达了之情,感人至深。

年上海初三二模课内文言文分类汇编

年上海初三二模课内文言文分类汇编

崇明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0.不能表现桃花源人长期“与外人间隔”的一项是(4分)A.见到渔人非常惊讶。

B.为躲避秦时的战乱来到桃花源后没再出去过。

C.对汉朝、魏朝和晋朝一无所知。

D.不希望渔人把桃花源的存在告知世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2分)桃花源记陶渊明9.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3分)10.(4分)D黄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曹刿论战》选自《》,此书相传是(朝代)左丘明所作。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0.节选部分,鲁庄公的浅陋无知表现在战时和战后两方面。

(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2分,每空1分)左传春秋9.(3分)(曹刿)下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10.(4分,每空2分)不能把握战机不知取胜原因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 (9分)徐汇区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024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二)语文学科2024.4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古今多少事,。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2.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3. ,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4.小语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看到两军激战的场面时,不禁想起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

(22分)【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丙】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

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

今与左右相说颂①也,曰:‘比死者勉②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③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

民愁苦约病④,而奸驱尤佚⑤,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

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与失之;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

臣请逃之矣。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说颂:指逢迎取媚。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年徐汇区初三二模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默写(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3)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参观龙华烈士陵园时,同学们深深感动于革命烈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献身精神。

(文天祥《过零丁洋》)(二)(22分)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龙赋王安石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①。

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

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

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②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

为仁无止,则常至乎害已,而.未始至乎丧已,夫此所以为智。

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

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注】①章:同“彰”,彰显。

②始:曾经。

2.【甲】诗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

3.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方法提示解释迁移旧知与“濯清涟而.不妖”含义相同而.未始乎丧己_________推敲结构与“章”相对能强能弱,能微.能章________4.对【丙】文中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龙)无法被看见,所以不知道它的居所。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年黄浦区初三二模一、文言文(35分)(一)(13分)1.默写(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2)________!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3)锦帽貂裘,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的山东沂南县竹泉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下,依泉而居,四周竹树环合,与柳宗元笔下小石潭周围的景色并无二致,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2分)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乙】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A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B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丙】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C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①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②,军无私焉。

D相持百余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及.军退,宣王案行③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注释]①司马宣王:司马懿。

②安堵:安居;安定。

③案行:巡视。

2.甲词题目中的“破阵子”是________,乙文《出师表》中“表”是________。

3.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遂许先帝以驱驰..()(2)及.军退()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正确的一项是:()A.违背自己的身份和意愿B.每到晚上就会忧伤感叹C.用流马运送(军粮)D.对峙了近一百天5.丙文中的“己志”,就是乙文中的“_________”,和甲词中的“_________”意思相近。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丙】宋小坡退敌宋小坡侍御督学秦中,值教匪流毒①正酷,案临巩昌,距府城数十里外。

郡守驰报贼信,请勿至,小坡毅然往。

出廉俸二千金,募回兵为防御计。

贼侦知,遁去,城藉②无恙。

前任陈远山闻贼到汉中,即他避,生童③随散,多为贼所戕④。

远山闻之,郁郁成疾,卒于任。

可见临大事,存乎胆识,胆识不足,而欲以济事也,难哉。

[注释]①教匪流毒:指清朝时的白莲教之乱。

②藉:同“借”,凭借。

③生童:生员和童生。

④戕:杀害。

5.【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人名);【乙】文选自《》(书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肉食者鄙()(2)可见临大事()7.对【乙】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实情(进行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诚心(进行处理)。

C.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D.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年松江区初三二模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默写(1)儿童相见不相识,。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2),亭亭净植,可远观……(周敦颐《爱莲说》)(3),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纪录片《远离家乡的游子》拍摄了这样的画面:夕阳西下,游子站在高楼向远处眺望,一艘航船在水雾弥漫的江面慢慢行驶。

我们可以用《黄鹤楼》中的“?”为其配画外音。

(二)(22分)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甲】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出师表(节选)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鸷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丙】季布为.河东守,孝文①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②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

(选自《史记》)【注释】①孝文:即汉文帝刘恒。

②使酒:耍酒疯。

2.【甲】诗作者是_____(朝代)的陈子昂,【乙】文中的“臣”是_____(人名)。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臣不胜.受恩感激()(2)季布为.河东守()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语言苍劲奔放,其第三句以空间的苍茫辽阔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宝山&嘉定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日:“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与本文不是出自同一本书的篇目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A.《天时不如地利》B.《公输》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为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3.(1)孟子的三个问句的共同点,是都用了_______句式。

(1分)(2)孟子的三个问句不能换序,其理由是。

(3分)宝山&嘉定1.B(1分)D(1分)2.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2分)3.疑问(1分);从生活事件入手,推到中层官吏行为,再推到国家治理,体现孟子对齐宣王却反治国之责的批评(2分)崇明县曹刿论战(删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1.按要求完成下列二题(4分)(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2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2.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公与之乘B.公将鼓之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3.在选段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为。

(2分)崇明县1.(1)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每标识1分,共2分)(2)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

(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2分)2.B(2 分)3.善于把握战机(2分)奉贤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5分)2.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叙述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经历。

B.交代了作者劝说刘婵“开张圣听”的原因。

C.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奉贤区1.(1)诸葛亮(1分)(2)奔走效劳(2分)(3)三顾茅庐(2分)2.B(3 分)虹口区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9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6分)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我”从东谷进入,经过中岭、西谷到达山巅。

B.古时候一般人都是从东谷登山,经过天门溪水。

C.“我”登山时遇到的困难有道路冰滑、迷雾等。

D.“我”登上山巅看到了汶水、徂徕如画的景致。

虹口区1.(6分)①登泰山记②姚鼐③背,覆盖,以背载物④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称之为)天门。

(关键词:当、道)2.(3 分)A黄浦区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则是。

(2分)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有个托付他的妻子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B.有个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C.有个托付妻子儿女给朋友,(自己)来楚国游历的人。

D.有个把妻子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来楚国游历的人。

3.孟子三问层层推进,意在使齐宣王。

“王顾左右而言他”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齐宣王的样子,齐宣王这么做是想要。

(5分)黄浦区1.(2分)孔子2.2 分)B3.(5分)认识到治理好国家是自己对百姓应负的责任(2分)尴尬(窘迫、难堪)(1 分)离开话题,避而不答(2分)静安&青浦阅读下文,完成8-9题(9分)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①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②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③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④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⑤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⑥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4分)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2)第⑤段中,晏子面对“齐人固善盗乎”的挑衅,通过四句话便得出了“_____________”的结论,完成了漂亮的反击。

(2分)2.以下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这句话在下文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B.“酒酣”是晏子完全放松警惕的时刻,因此楚王选择在此时发难。

C.“晏子避席对曰”的一番话展现了他的机敏和智慧。

D.晏子成功破解楚王设下的难题,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静安&青浦1.(1)我想要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呢?(3分,要点:欲、之、何以)(2)楚之水土使民善盗(2分。

摘录“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或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得1分)2.B(3 分)浦东新区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完成下面表格中的基础积累题。

(6分)2.“徒属”对陈胜吴广“敬受命”,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吴广素爱士卒,深得徒属拥戴。

B.徒属本来就有举大名而死的想法。

C.陈胜的演说有鼓动性,激发士气。

D.陈胜和吴广能力超群,富有远见。

浦东新区1. 陈涉世家司马迁制作(吴广)使将尉恼怒,让他羞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

2.B闵行区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6分)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文表现出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与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B太守“即遣人”寻桃花源“遂迷”,表现了桃花源人厌恶战争的态度。

C.“不足为外人道”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别人来扰乱他们的平静生活。

D.借助南阳刘子骥这一真实人物,增添文章真实感,使读者为之神往。

闵行区1.陶渊明;不久;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

2.B普陀区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3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段主要写桃花源中人的问讯、款待及嘱咐。

B.“咸来问讯”写出桃花源中人向往外界生活。

C.桃花源中人的自述表明他们追求和平的愿望。

D.末句表明桃花源中人不愿意被外面的人打扰。

普陀区1.3分)晋(1分)陶渊明(2分)2.(3分)(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3.(3分)B松江区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节选语段的作者是清朝派古文家(姓名)。

(2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1)崖限当.道者()(2)半山居.雾若带然()3.下列对划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描绘了泰山顶上时而日照时而迷雾的奇特气象。

B.“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泰山之高。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表现了积雪的厚实白亮。

D.表达作者历尽艰险领略到美景后的兴奋畅快之情。

松江1.(2分)桐城(1分)姚鼐(1分)2.(4分)(1)占着,挡着(2分)(2)停留(2分)3.(3分)A徐汇区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