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C卷(含答案)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解析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2018.04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3.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4.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日星隐曜,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孤蓬”喻指__________。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
B.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C.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
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8.选文出自课文《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人名)。
选文中“先帝”是指_______(人名)。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
10.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
(3分)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童寄者,郴州荛牧儿①也。
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②,布囊其口。
2018年上海闸北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文档资料

上海闸北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试题预览: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2018、4)(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 本试卷共27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 会当凌绝顶,。
(《望岳》)2. 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3. ,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4.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5. 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 芳草鲜美,,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孤蓬”在诗中指(2分)8.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青山”“白水”点明送别的环境很清雅。
B.“浮云”“落日”既是眼前之景,也比喻诗人自己。
C.“班马鸣”以马写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D.此诗情景交融,画面生动,感情真挚。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9. 选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日出时,由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照应。
B.日出时,抓住色彩变化的特点,勾勒出一幅雄伟、壮丽的景象。
C.作者在日观亭看远古的石刻,许多都磨灭消失了。
18年上海徐汇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8年上海徐汇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2017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初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默写1.几处早莺争暖树,。
2.,却疑春色在邻家。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草色烟光残照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从体裁看,本诗属于 A.古体诗 B.律诗 C.绝句 D.七言诗7.诗中“凌”的含义是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徐汇区初三语文本卷共8页第1页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8.的作者是。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0.节选的两段文字分别着重强调了、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艾子讲道于嬴博①之间,齐鲁之士从之者数十百人。
一日讲文王羑里②之囚,偶赴宣王召,不及.竟其说。
一士怏怏返舍,其妻问之曰:“子日闻夫子之教,于归必欣然,今何不乐之甚?”士曰:.“朝来闻夫子说周文王,圣人也,今被其主殷纣囚于羑里,吾怜其无辜,是以深生愁恼。
”妻欲宽其忧,姑慰之曰:“今虽见囚,久当放赦,岂必禁锢终身?”士叹息曰:“不愁不放,只愁今夜在牢内难过活耳。
” 【注释】①嬴博:指“嬴”与“博”,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个城邑。
②羑里:古地名,又称羑都,为商纣囚禁周文王的地方。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文档资料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试题预览:2018年浦东新区中考预测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一览众山小。
(《望岳》)3.回看射雕处,。
(《观猎》)4.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5.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6.,已尽吾齿。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9.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
其所著纪传体史书《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在渔阳。
上海杨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文档资料

上海杨浦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试题预览:“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学科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 2018.4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其五)》)2.此地一为别,。
(《送友人》)3.,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沙鸥翔集,。
(《岳阳楼记》)(二)阅读《一剪梅》,完成7-8题(4分)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玉簟”的意思是。
(2分)8.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独上兰舟” 突出了诗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 上片虽无一个“愁”,却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愁思。
[来源:学科网]C.“才下眉头”两句把诗人的相思之苦表现得真实形象。
D.下片则是句句直抒相思与别愁,语言皆浅近明白。
(三)阅读语段,完成9-11题(8分)出师表(节选)○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2)臣本布衣()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1. 第○1段引出的一个成语是;第○2段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诞僻○1 ,好游于酒。
上海徐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资料

上海徐汇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试题预览:2009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学能测试2018.4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 150分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会当凌绝顶,。
(《望岳》)2.,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3.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4.,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天净沙•秋》)5.下见小潭,。
(《小石潭记》)6.殚其地之出,(《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万籁”在诗中指的是。
(2分)8.下列正确的一个选项是()(2分)A.诗人在颔联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
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
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D.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以上语段选自于汉朝所著的《》一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苟富贵,无相忘11.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句中可以看出陈涉是个怎样的人?(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12分)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①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②。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还:通“环”,环绕。
②贾:通“价”,价钱。
12.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项。
上海市闵行区2018届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2018届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区2018届初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试题语文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 ,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2.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3.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4. ,不逾矩。
(《孔孟论学》)5. ,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第6-7题(4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如梦令》的作者是___________。
“瘦”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梦令”和“四块玉”是词牌名,《别情》是题目。
B.“绿肥红瘦”和“杨花雪”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知否”和“人去也”都表达了对对方的批评和责怪。
D.这两首作品都抒写了女子心中细腻、真切、感伤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加点字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诏令徒属曰B.神情与苏、黄不属C.属予作文以记之D.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018届上海黄埔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解析

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9小题,共2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蓬蒿.(gāo)谮.害(zèn)鲜.为人知(xiǎn)相形见绌.(chù)B.静谧.(mì)狡黠.(xiá)面面相觑.(qù)恃才放旷.(kuàng)C.慰藉.(jí)剽.悍(biāo)如法炮.制(páo)风雪载.途(zăi)D.拂.晓(fó)炽.痛(zhì)如坐针毡.(zhān)文绉.绉(zōu)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斑斓不屑置辩苦心孤诣断壁残垣B.诘难头晕目炫有例可援销声匿迹C.佝偻藏污纳垢眼花瞭乱怨天尤人D.推祟骇人听闻怦然心动仙露琼浆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孤独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B.王鹤同学批评同学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C.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D.对于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指出并纠正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境。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休。
5.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的一项()(2分)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是河北人,现代作家。
著有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九三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C)(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 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默写(15 分)1.挥手自兹去,。
2.,为伊消得人憔悴。
3.盈盈一水间,。
4.,皆若空游无所依。
5.所以动心忍性,。
文言文(40 分)(李白《送友人》)(柳永《蝶恋花》)(无名氏《迢迢牵牛星》)(柳宗元《小石潭记》)(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 题(4 分)【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两首元曲的曲牌是,元曲【甲】的作者是。
(2 分)7.下列对这首两首元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都运用对比手法强烈表达作者内心情感。
B.都通过多种景物组合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C.都通过明丽欢快之景描绘烘托伤感之情。
D.都在曲的结尾句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8-10 题(9 分)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8.上文的作者是东晋大诗人。
(2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3 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10. 概括第①段的内。
文章点明源中人“来此绝境” 的时间和原因的句子是“ ”。
4 分)(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11-13 题(12 分)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
公感其意,拜为兄。
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
(李生)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奏李生昔日周恤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
(上)诏授左班殿直。
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不敢忘,幸被误恩②,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
②被误恩: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
这是自谦的说法。
11.解释文中加点词(4 分)(1)每推财以济.之济:(2)寻.举进士第一寻:12.对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文定公送了封信给州将,指令他把李生护送到自己的处所。
B.文定公写了封信给州将,让他把李生护送到公众活动场所。
C.文定公送了本书给州将,指令他把李生护送到自己的处所。
D.文定公送了封信给州将,让他把李生护送到公众活动场所。
13.李文定考中进士后对李生“通殷勤”之举仅口头感谢的原因是;从中可看出他是“ ”(用文中的词语)的人。
(5 分)二、现代文阅读( 4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 题(共18 分)追寻梦想①大海藏着梦想,才有了波涛汹涌和宁静深邃;高山藏着梦想,才有了雄伟奇峻和跌宕起伏;花蕾藏着梦想,才有了芬芳斑斓和争奇斗妍;种子藏着梦想,才有了破土绽绿和抽枝拔节。
有梦想的脸庞,充满微笑,有梦想的人生,激情飞扬。
②人人都需要梦想。
也许,你的梦想是戍守边疆,用忠诚和奉献诠释和平的凝重;也许,你的梦想是引吭高歌,用激情和欢唱抒发祖国的壮美;也许,你的梦想是教书育人,用慈爱和严谨书写为人师表的崇高。
但只有梦想,仅仅是有资格去想象、去策划。
梦想的实现,取决于是否去追寻,取决于是否为梦想而耕耘。
虽然也曾有过“天上掉馅饼”和“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 这样的奇迹,但其概率微乎其微。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就1%的灵感加上99% 的汗水”。
总观古今,从来没有夸夸其谈实现梦想的人。
③追寻梦想需要激情。
梦想就像航行在惊涛骇浪里的一叶小舟,随时面临着狂风、骇浪、暴雨的侵袭,只有饱含激情,才会有帆折了就用浆,船漏了就堵上,没有船也要游过去的乐观心态和广阔胸怀!只要激情在延伸,梦想就永远不会破碎!激情在燃烧,梦想就迟早要实现!④强者,把梦想变成构想,把构想变成理想;懦夫,把梦想变成妄想,把妄想变成空想。
追寻梦想需要勇气。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说:“世之奇伟瑰丽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要欣赏到“奇伟瑰丽非常之观”,就要有志,这里的“志”,就是追求,就需要勇气。
追寻梦想犹如欣赏高山之巅的美景,抬起脚向着顶峰迈进的一刻,就注定要绕“十八弯” 、走“九连环”。
正因如此,你才需要拿出十二分的勇气,大胆朝前走,坚定往前赶。
荆棘丛生也好,沟壑纵横也罢,勇敢地跨过去,坚定地迈过去,除此,你别无选择。
⑤梦想不是信手拈来的,梦想也不是凭空捏造的。
追寻梦想不能浅尝辄止、见异思迁,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追寻梦想,必须有坚韧相伴,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不可或缺。
美孚石油公司创始人洛克菲勒说,“依我看,在所有品质中,再没有什么比坚韧对于成功更关键的了。
坚韧几乎战无不胜,即便对手是大自然” 。
只有遇到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气馁,梦想才会渐渐地向你靠近。
故而,。
⑥梦想有多远就要追多远,梦想有多高就要飞多高!追寻梦想,就要始终保持奋力冲刺的姿势,时刻迎接新的挑战⋯⋯14.找出第②段结尾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错别字应改为。
(2 分)15.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作用是。
(3 分)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围绕中心论点,第③ - ⑤段着重论述(6 分)17.请根据文意,在第⑤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3 分)18.下列选项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A.第①段运用排比和拟人修辞手法引出文章论题。
B.第④段中“十八弯”“九连环”是喻指困难挫折。
C. 文章中第③第④第⑤段的思路结构是层进结构。
D.第⑤段引用洛克菲勒之言来证明这一段的观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 题(共22 分)严厉的面包①那一年我l9 岁,站在初三年级的讲台上,我的紧张是显而易见的。
但我很快找到了对付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学生的办法,用一个成语说,那就是色()内()。
这种方式几乎在所有时刻都能很好地掩饰一个少女内心的羞怯,并且随之对能向学生发号施令产生一种近乎得意的心态。
当然,像所有运用这种方法的人一样,一旦碰到抗拒,他就只能进一步的虚张声势。
②那还是刚上讲台不久,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要背诵的课文。
是一篇什么样的课文我已经记不得了,反正是一篇无关紧要的课文。
要他们背会也许仅仅因为我有权力让他们背。
③当我发现几乎有一半的学生齐刷刷地站在他们的课桌前,公然地表示他们没有背会或者根本没有背的时候,我的气恼是显而易见的。
但那时的我已经学会了掩饰自己的气愤,我平静得几乎有些得意洋洋地对他们说,中午没背会的就不必回家了,直到背会为止。
当然,老师也不回去了,在办公室等你们。
如果说让你们挨饿是体罚,那老师也陪你们一起挨饿。
谁背会了就到办公室来。
④才过十几分钟,我就听到办公室的门在我身后打开了,回头一看,是平时最调皮捣蛋的学生杨平。
一看他这么快就背会了,我的气更是不打一处来。
一开口便说:“你看你这个人,才十几分钟就可以背会的一定要等到被罚了才肯背,是不是犯⋯⋯”我正犹豫着是否该说“犯贱”这个词,杨平却没有停下来,一直走到我的办公桌前,放下一个塑料袋,一转身便跑了出去。
⑤我对着那个塑料袋心悸了很久。
并不是因为那塑料袋有什么好看的,而是那塑料袋里的东西:两个面包和一瓶矿泉水。
⑥那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为严厉的面包和水。
它让我在羞愧之余,认真地思考我的那些学生,那些并没有发现我的可耻、我的得意洋洋的学生。
是他们,是孩子的纯正的心,让我明白我多多少少只是想证明我控制能力的想法是多么地渺小和可怜。
这是两个面包教给我的,是给我两个面包和一瓶水的学生教给我的。
⑦也还是在那个课堂的门外,从最后一节班会出来,我发现一个孩子在暗暗的走廊里站着哭。
我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忙走过去问。
那个学生不说话,只是哭。
站着的我有些不耐烦了。
这时围在旁边的另一个学生告诉我,是因为老师说要给他带月饼他才哭的。
⑧那不过是我随口说出来的一句话。
因为中秋节班里要办一个小聚会,要求每一个学生自带月饼,而那个孩子因为是回民,不过中秋节,说家里没有月饼。
我只是说了一句,没关系,老师帮你带。
多年后我收到这个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流泪男孩的信,才明白作为一个老师,他的一句话对一个学生的意义,他的一个举动对学生一生的影响,虽然当时我也只有19 岁。
也许正因为只有19 岁,常常,我不知道是我在教育他们还是他们在教育我。
⑨在学生的信中,有一名学生说他一直记得有一年春游的时候,我蹲在一棵树旁用树枝拨开枯叶看蚂蚁的样子。
他说记得老师的童心,这使他选择了生物专业——一个我早已忘了的场景,使他选择了一生的专业,而我从他的信里再一次找回了我的童心,一种不敢忘了的童心。
在另一个男孩的信里,我记起一次他来还我借给他的钱,我一时没有零钱找他,他竟然笑着说,不用找了,给你买冰激凌吃,一脸小男子汉的样子。
那时我更不知道是谁温暖着谁谁教育着谁。
⑩如今,我已从教半生,但我从未忘记我的那些学生,更从未忘怀一生里的那些温暖,那温暖让人觉得我的一生是别人送给我的。
19.在第①段的两个括号内依次填入恰当的字,使色()内()构成一个成语。
(2 分)色()内()20.第⑥段画线句说“那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为严厉的面包和水”,是因为(3 分)21.第⑧段说:“常常,我不知道是我在教育他们还是他们在教育我。
”从全文看,“我在教育他们”是指:(1);(2)“他们在教育我”指的是:(1);(2)(8 分)22.对结尾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 分)A.我的一生中的温暖幸福尤其是教师价值的实现都是别人给的。
B.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从“我的那些学生”的温暖开始的。
C.我的一生中无数次地感受过如同“那些学生”曾给予的温暖。
D. 我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从教生涯让我无数次感受到那些温暖。
23.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严厉的面包”并不合适。
对此,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5 分)三、综合运用( 10 分)【材料一】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华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重视古诗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
【材料二】在《中国诗词大会》上,16岁的复旦附中武亦姝同学获得冠军,我们欣赏到了古典美女的书卷气息,也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随着电视节目的热播,古典诗词普及和弘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的话题再次成为时尚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