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课件
划时代的意义
返回
重重点点难难点探点究探究
史料探究
主题一 李贽的离经叛道
理理解解··深深化化··探探究究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
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二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藏书》
探究 (1)两段材料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李贽的思想具有
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
一 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 (2)经济:江南工商业 的发展,市民阶层经济力量增强。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 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正直清廉,不愿与道学家同流合污。 2.主张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怎样的特点?
答案 ①对孔子权威的否定,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抨击封建社会男
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②特点:反传统,反教条,离经叛道。
答案
(2)为什么说李贽离经叛道?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 ①原因: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挑战孔子及其儒 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②时代特征: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成长,早期民主启 蒙思想产生。
知识点拨
答案
四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背景 王夫之生活在明末清初,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主张 (1)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 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 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 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 思想。 3.影响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课件

链 接
(2)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________。
4.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时期的要求。
儒家经典
正当私欲
资本主义萌芽
应用 思考
1.李贽的叛逆和战斗精神体现在哪里?
提示:李贽的叛逆和战斗精神体现在挑战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 虚伪,抨击一些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发展个性。
经世致用 (3)评价:开一代__________的
3.王夫之:
(1)主要思想:
①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唯物思想。
②物质是变化的而且有规律。
③具有朴素的________思想。
(2)评价:具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的划时代意义。


辩证法
链 接
温馨指引:明清之际的三位进步思想家在对传统儒学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批驳,他们的思想 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精讲阐释:产生的因素:(1)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繁荣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2)政治因素:专制主义空前强化。(3)阶级基础:工商业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 束缚,发展商品经济。(4)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了人的个性,进
栏 目
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5)外部因素:“西学东渐”的影响。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社会背景:
(1)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实力增强的_____________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2.代表作:著有《________》市《民藏工书商》业等者著作。

3.思想观点:

历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 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 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 如岁时然, 夫是非之争也, 又安能已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 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 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 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 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 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 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①! 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①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李贽
有亡国,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 有亡国 有亡天下。 亡天下奚辨? 易姓改号, 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 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 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结合 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 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
人教版历史必修3 人教版历史必修
第四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0901班 张翠婵 班
儒家思想发展的总历程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蔚然大宗 秦,遭到打击 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 宋明时期, 宋明时期,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和史学家。
船山先生
明末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康熙十九年,朝廷下诏督抚以礼敦聘黄宗羲,黄称病不应,在复函中称:“羲蒙圣天子特旨召入史馆”,只因老病缠身,望“圣天子怜而
行之”。 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他的代,强调要有远大理想 材料一:(嘉靖皇帝,1521-1566在位)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黄宗羲提出哪些主张?
黄宗羲思想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 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 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 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
李贽是儒家的背叛者吗?
李贽对周公孔子都充满了虔诚和敬意。他痛心 疾首的,是那班迂阔门徒、假道学、伪君子败坏了 他们的事业。李贽是真正的圣人之徒,是儒教和大 明朝的孤臣孽子。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 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 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 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王③夫从之 影晚响(年看1归,5隐未2,能7写使了中-1很国6多社0的会文实2章现) 和社书会,的(二转1百型6年,1里影0没响-有有1传限6世。9,5直)到道光(咸1丰6年1间3,才-1刻6成8《船2山) 遗书》(。1619-1692)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课件
3
2.主张: (1)挑战权威:孔子不是天生圣人,_儒__家__经__典__也不是神圣不可 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挑战礼教:批判“_存__天__理__,_灭__人__欲__”的虚假说教,强调人 正当的私欲。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资__本__主__义__萌__芽__时期的要求。
4.影响: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
_朴__实__学__风__的先河。
7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生平: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继承了前人的唯物思想,并 加以发展。 2.主张: (1)世界观:世界是_物__质__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_客__观__对__象__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 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பைடு நூலகம்
(1)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形成的原因。
(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在掌握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新发展内容的基础上,探究思考:
(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及特征是什么?
(2)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是怎样批判君主专制的?对中国社
后,著书讲学。
2.主张:
(1)对_君__主__专__制__制__度__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
下之大害。
(2)提出“_天__下__为__主__,_君__为__客__”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_天__下__之__法__”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
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配套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配套说课稿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明清之际儒家学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以及他们在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探索。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对儒家学者的思想观点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习积极性;
4.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5.课堂小结:通过总结、评价等方式,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记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通过以上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使学生形成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深刻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视频资料: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背景;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论文、历史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教学互动平台:利用班级群、在线讨论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检验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人教版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主备人:熊宇翔教材分析:本课从属于“古代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且为收尾一课。

课标要求是: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主要涉及晚明清初四大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以及所体现的时代状况与所代表的社会思潮。

从中国思想史地位来看,这既是宋明理学的批判性发展,也是整个儒学的结构性总结,还是传统思想的近代性萌芽。

从全球思想史来看,这是东方启蒙精神的曙光初现,也是西方启蒙运动所借鉴的宝贵资源,是人类在关于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方面追求的内在精神的共同心理体现。

因此根据对课标和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了解,我决定将本课教学置于传统儒家思想整条脉络之上。

同时,为了避免思想史教学的艰涩性以及本课三位人物“平行”的知识模式带来的课堂赘述,本课围绕“黄宗羲在困境中的求索”这一主题,以读《明夷待访录》的形式营造课堂教学情境,读出黄宗羲写书前的时代“困境”、书中的“建策”以及书的存世命运,并由此架构起课堂教学结构,以书带“人”、以人说“史”、以史示时”,透过黄宗羲的主要活动和思想反映整个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时代根源和历史影响,融合生动性和思想性。

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对儒家的发展演变有了初浅的认识,具备了基本的知识水平,所欠缺的是对儒家演变相关内容的思想史特征和思想地位的整体性把握,因此本课教学将其致力于学生在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合素养提高,致力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规范表述的培养。

教学目标:1.用规范的语言识记并默写明清之际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的基本主张。

2.分析《明夷待访录》各个片段,分析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通过列表对比的方式理解明清之际思想家及其思想的共同特征。

3.感悟四大思想家的儒学观念,认同宋代以后儒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正面价值,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真精神的探索,塑造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社会观、人生观和历史观,树立全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情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上:正统思想占统治地位,文化专制。 评价:积极:A 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解放思想,其民主 思想对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 的产生,为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材料四: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 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 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4)综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早期启蒙思想的认识。
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
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 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开辟了一代重实际、 重实证的新学风。
4.王夫之
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循天下之公” ⑵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提出“耕者有其田” ⑶哲学思想:
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
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
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以乏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
也。……一姓之兴亡,弘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
①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有规律 ②认识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③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
夫之的思想主张; 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依据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 阶级关系、思想方面回答:为什么明
清之际出现儒家思想活跃的局面?
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
1.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盛极而衰,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重
理由:孔孟之道是儒学根本
比较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政治条件 经济条件 思想条件
内容
本质
影响
比较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封建专制空前强化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 社会制度,未形成完 思整的理论体系 封建儒家思想 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 理论基础
欧洲启蒙思想
农抑商,闭关锁国。
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 3.阶级 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要求反对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束缚,发 展商品经济。 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4.思想 程朱理学思想专制、八股取士;西学东渐。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李 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生活经历、性格特征
• • • • 经历: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思想背离了传统儒学正统) 思想代表作:《焚书》《藏书》
5.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 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 思想主张的有( ) ①韩非子 ②孟子 ③黄宗羲 ④李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B
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 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 指( A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011· 江苏· T21)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 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 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 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 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 与施愚山书》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 舍?并说明其理由. 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2.顾炎武思想主张
材料1: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
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 以各治其事。……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顾炎武《日知录》
(1)用“众治”来取代“独治”,反 对君主专制制度
2.顾炎武思想主张
材料2: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3.王夫之思想主张
材料3:“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 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3)循天下之公(批判君主专制)
思考: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思想主张 共同点 (1)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政治:反对君主 黄宗羲 (3)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 专制,提倡“人 本”。 民为主”; (1)用“众治”来取代“独治”,反对君 顾炎武 主专制制度(2)痛斥理学的空谈误国,主 经济:重视手 工业和商业的 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发展;“工商皆 (3)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本” 代表 王夫之 (1)世界是物质的,(唯物思想) (2)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循天下之公(批判君主专制) 思想:批判继承 儒学,构筑具有 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3)区分“亡国”与“亡天下”,提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3.王夫之思想主张 材料1: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气者,理之依也”
(1)世界是物质的(唯物思想)
3.王夫之思想主张
材料2: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天地之气, 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 。” (2)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朴 素的辩证法思想)
(4)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
强调个性发展。
1.李贽思想主张及评价 (1)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以孔子 思想为标准 (2)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3)反对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正当私 欲
评价: (4)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 将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 强调个性发展。 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代表 明 后 期 思想主张 思想特点 代表作
《焚书》 《藏书》
李贽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 ①反传统、反教条。 正统地位 ;②抨击封建社会的 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黄宗 羲 明 末 清 初 顾炎 武 王夫 之
②反封建专制。 ①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工商皆本”; ③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③“天下为主,君为客”
《明夷 待访录》
《天下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①保天下者 ……; ②经世致 郡国利 用; ③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 病书》 (1)世界是物质的(唯物思想) (2)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 对的。(3)循天下之公 《读通 鉴论》
1.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 权神授”,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 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A
4.有学者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 事“补天”的“表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 系的所谓“掘墓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D
①黄宗羲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之 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任然是服务与传统王权的儒 家政治哲学 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1.黄宗羲思想主张
材料2:“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
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 (2)提倡君臣平等(实质:反君主专制)
1.黄宗羲思想主张
材料3:“(将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
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 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 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3)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 宗庙丘墟。“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 务者,一切不为” ——顾炎武《日知录》
(2)痛斥理学的空谈误国,主张“经 世致用”、注重实学。
2.顾炎武思想主张
材料3: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
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 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迅速发展 文艺复兴使资产阶 级文化迅速传播 设立了一套政治方 案,形成了完整的 理论体系。 资产阶级思想 推动了欧美资产 阶级革命
政治条件
经济条件 思想条件
内容 本质 影响
三、明清之际儒学的影响
1、积极: (1)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造成
思路提示1:社 会意识的反作 用 2、对儒家思想 发展的影响
1.李贽思想主张 材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 · · · · 咸以孔子 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仲尼虽圣, 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藏书》
(1)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以 孔子思想为标准。(挑战孔子及其儒家 思想正统地位)
1.李贽思想主张
材料2:“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
)
10.“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图以诗文而已, 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 C王阳明的“心学” B黄宗羲的“天下为主”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11.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 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A
2.(2011·海南单科·T7)明末清初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
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B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3.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乙:“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之所从也 ” 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B朱熹、李贽、黄宗羲 C朱熹、王夫之、顾炎武 D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
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
是(
D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9.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
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D
㈡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主张及意义
生活背景 代表 思想主张 意义 ①封建社会 的危机日益 加深,阶级 黄宗羲 矛盾和民族 矛盾十分尖 锐;
②资本主义 顾炎武 萌芽缓慢发 展; ③都参加过 抗清斗争。 王夫之
1.黄宗羲思想主张
材料1: “其(君主)· · · · · ·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
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 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天下为主,君为 客”,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 万民之忧乐。” (1)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明夷待访录》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民主思 想) c、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限制君权的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