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课文预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0:第4课 蜀道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0:第4课 蜀道难

蜀道难一、基础巩固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秦塞.(sāi)石栈.(zhàn)扪.参历井(mén)B. 怒号.(hào)猿猱.(náo)砯崖转.石(zhuàn)C. 崔嵬.(wéi)鱼凫.(fú)飞湍.瀑流(tuān)D. 巉.岩(chán)咨.嗟(cī)磨牙吮.血(shǔn)2. 下列各组字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楹联义愤填膺扪心自问曲折萦回B. 崔嵬一夫挡关豺狼当道望帝啼鹃C. 湍急峥嵘岁月面目狰狞开门缉盗D. 咨询敷衍塞责气魄宏伟闻名暇迩3. 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C.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 下列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以.手抚膺坐长叹以:介词,用B. 所守或.匪亲或:有时C. 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D.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于:介词,比5.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危.乎高哉危.楼高百尺B. 以手抚膺.坐长叹义愤填膺.C. 连峰去.天不盈虎丘去.城可七八里D. 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人听此凋.朱颜A. 砯崖转.石万壑雷B. 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 连峰去天不盈.尺D. 高.余冠之岌岌兮7. 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B. 以手抚膺坐长叹..C. 剑阁峥嵘..而崔嵬D. 猿猱欲度愁攀援..8. 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 “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高二语文必修三《蜀道难》导学案及答案

高二语文必修三《蜀道难》导学案及答案
第 4 课 《蜀道难》
目标导学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李白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4.背诵并默写全诗。
预习案 知识链接
作者作品 李白(701 年~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 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 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初唐乐府诗 ,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这类新题乐府, 至杜甫而大有发展,“即事名篇,无所依傍”。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也有古题乐府。 但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 叶城,幼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 岁,出三峡,泛洞庭,东 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 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 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 腐化,深为不满。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 用?2.作者是来自哪些角度来表现“蜀道之难”的?
3.阅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诗,说说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练习:第二单元 第4课 蜀道难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练习:第二单元 第4课 蜀道难 含答案

评测练习1、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古蜀王开国以来,历经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国互通来往。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手可摸到参星,穿过井星,仰起头屏住呼吸;手抚胸口,坐地长叹。

C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交相喧闹,水冲击山崖,碎石滚滚而下,山谷中响起雷鸣般的声音.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所守护的人不是匪徒就是亲戚,但是转眼就可能变作豺狼一样的人。

2、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世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3、精彩语段阅读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⑴、“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君指的是谁?⑵、这一段中哪一句话起到了勾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⑶、这一段话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附:参考答案:1、A 2、D 3、⑴指送别的友人。

也可能是虚拟的人物。

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承上“畏途”,接下“其险也如此”⑶“但见”四句运用衬托,渲染了苍凉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运用夸张,渲染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惊险气氛。

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蜀道难》含答案

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蜀道难》含答案

《蜀道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熟读成诵,把握作品的感情;2.掌握作品描写的蜀道雄奇险峻的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3.品味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学习重点】诵读.【学习难点】诗歌内容理解。

【知识导学】4。

背景介绍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

本诗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

诗的写作目的是想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而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足见作者英明的政治预见。

《蜀道难》原为乐府古题,多咏蜀地山川之险,历代诗人曾反复咏叹.至于李白,藉古出新,标新立异,创造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

杜甫赞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明代王世贞亦直言“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扬欲仙",清代沈德潜亦言“(太白)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诸多赞美之辞无以复加.对于这首诗艺术成就的推崇,前人几乎众口一词,万人同喙。

然而关于其立意旨趣,历来众说纷纭:一曰为忧房琯、杜甫而作;二曰讽刺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三曰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四曰“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前二说与《蜀道难》的创作时间对不上,不攻自破。

据唐代孟棨《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亦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则断言:“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

”根据以上所载,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应该在李白第一次到长安之前,最晚不超过唐玄宗天宝初年;而上述前两说皆言及安史之乱,自不能成立。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第2单元 4 蜀道难 Word版含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第2单元 4 蜀道难 Word版含答案

4蜀道难本课话题——责任感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这是面对险恶的蜀道,李白关心友人安全,更是为国分忧。

是责任感让诗人向统治者提示了蜀地的危险性,暗示统治者要加强防范,确保国家的安宁。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1.昭君出塞戍边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父兄沙场喋血之时,大汉美女王昭君坚定了出塞的决心,战胜了和亲路上的艰险,用她那纤柔的双肩,负起两个民族和平的责任。

从此,没有了三千里连营呼啸的杀气。

2.弗兰克的责任美国意大利移民弗兰克创办的小银行遭劫破了产。

当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时,所有的人都劝他:“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

”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他用三十年的艰苦努力,最终偿还完最后一笔“债务”。

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为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

——威尔逊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歌德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责任感,都是空谈。

——季羡林我们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为了一个聪明和高尚的目的,必须好好地尽我们的责任。

——马克·吐温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

——西塞罗[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噫吁嚱...()()() 鱼凫.()石栈.() 猿猱.()萦.岩峦() 扪参..历井()()抚膺.() 巉.岩()喧豗.() 砯.崖()万壑.雷() 峥嵘..()()崔嵬.() 豺.狼()吮.血() 咨嗟..()()【答案】yīxūxīfúzhàn náo yínɡmén shēn yīnɡchán huīpīnɡhèzhēnɡrónɡwéi chái shǔn zījiē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所守或匪亲(“匪”通“非”)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当⎩⎪⎨⎪⎧西当.太白有鸟道(介词,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阻挡,把守)木兰当.户织(介词,对着)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动词,两者相抵)诚不足以当.之(动词,承担) (2)绝⎩⎪⎨⎪⎧枯松倒挂倚绝.壁(形容词,极高的)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动词,断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与世隔绝的)而绝.江河(动词,横渡)以为妙绝.(形容词,极点)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 (3)坐⎩⎨⎧以手抚膺坐.长叹(形容词,空,徒)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由于)坐.法去官(动词,触犯)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坐着) (4)或⎩⎨⎧云霞明灭或.可睹(副词,也许,或许)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代词,有人)一食或.尽粟一石(副词,有时,偶尔)所守或.匪亲(连词,倘若) (5)去⎩⎨⎧连峰去.天不盈尺(动词,距离)沛公已去.(动词,离开)为汉家除残去.秽(动词,除去,除掉)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砯.崖转石万壑雷(名词作动词)冲击 (2)西.当太白有鸟道(名词作状语)在西面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5)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向西(6)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8)使人听此凋.朱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9)砯崖转.石万壑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10)猿猱欲度愁.攀援(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译文:蜀道难行,真比登天还难!(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句)译文: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3)但见悲鸟号古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6:第4课 蜀道难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6:第4课 蜀道难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蜀道难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面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步九折萦岩峦B.侧身西望长咨嗟C.西当太白有鸟道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解析“匪”通“非",不是。

答案D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何茫然A.开国..死B.地崩山摧壮士..C.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D.猿猱欲度愁攀援..解析“然后”在句中指“这样以后”。

答案C3.下列各项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错误!B。

错误!C。

错误!D.错误!解析B项,均为名词,道路。

A项,动词,度过;量词,次。

C项,动词,坐;连词,因为。

D项,动词,离开;动词,往。

答案B4.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危乎.高哉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叫嚣乎.东西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解析例句和D项都指“……的样子”.A项,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B项,介词,在,于;C项,助词,无义。

答案D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与“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朝.避猛虎,夕.避长蛇B.使人听此凋.朱颜C.砯崖转.石万壑雷D.猿猱欲度愁.攀援解析例句和A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B项和C项都是使动用法,D项为动用法。

答案A6.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与“止血去痛"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朝.避猛虎,夕.避长蛇B.猿猱欲度愁.攀援C.砯崖转.石万壑雷D.侧身西.望长咨嗟解析C项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A、D两项名词作状语,B项,为动用法。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蜀道难》预习指导(对照课文注释翻译+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蜀道难》预习指导(对照课文注释翻译+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选必下第3课《蜀道难》预习指导一、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蜀道难李白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哎呀呀!多么高峻啊!蜀道难行,比登天之路还难!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他们的事迹太久远已模糊难知。

从那时以来约有四万八千年,蜀国与秦地的关塞还没有交通往来。

秦地西面有太白山阻隔了入蜀之路,山势高峻,道路狭窄,只有鸟才能飞过,能够飞越峨眉山顶峰。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秦蜀两地才有了高险的山路和凌空的栈道连通。

蜀山上有迫使太阳神的车架回转的高峻的山峰,蜀山下有激浪冲撞岩石倒流形成的回旋急流。

善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越蜀山,善攀援的猿猴要想翻过也为翻不过去而发愁。

青泥岭的山路是多么的盘旋曲折,走一百步就要绕着山峦转九个弯。

山高入天,由秦入蜀的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人们仰着头,屏住呼吸,用手抚摸着胸口,徒然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tuān)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好朋友啊,)请问你西游入蜀什么时候回还?蜀山上可怕的道路、高而险的山岩不能够攀登穿行。

完整word蜀道难课后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蜀道难课后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蜀道难》课后练习一、基础巩固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蜀道(Sh u)蚕丛(c o n g)鱼凫(f u )钩连(go u)B•峨眉(e)石栈(zh d n)黄鹤(h e )猿猱(n a o)C.攀援(p a n)抚膺(y 1 n g)巉岩(ch a n)雄雌(ch i)D.凋零(di a o)瀑流(p u)喧豗(hu 1 ) 峥嵘;y o n g)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危:危险。

B•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

C•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

D. —夫当关,万夫莫开当:把守。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B•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C•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A.但见悲鸟号古木 B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 .雄飞雌从绕林间5.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12 的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 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6〜9题。

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 .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人教必修3第4课《蜀道难》教学资料
“李
《将进酒》
二、文本知识
1.乐府诗歌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背景资料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其歌词内容多写从长安往西南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

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

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三、字词归纳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噫吁嚱
...()鱼凫.()秦塞.()萦.绕()石栈.()
猿猱.()扪参
..()抚膺.()巉.岩()号...()峥嵘
古木()
飞湍.()咨嗟
..()喧豗.()砯.崖()崔嵬.()吮.血()2.解释加点的字词:
(1)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2)危
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
上屋骑危.()
(3)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
阳虎去.齐走赵()
除残去.秽()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连峰去.天不盈尺()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
(2)使人听此凋.朱颜()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侧身西.望长咨嗟()
(5)但见悲鸟号.古木()
(6)开国何.茫然()
四、内容探究
4.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5.请将全诗分为三层,并概括每层大意。

6.有人说,《蜀道难》全诗内容可用一个字概括,你觉得是哪个字?并简要评说理由。

7.开篇“噫吁嚱……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8.作者叙蜀开国历史、说“五丁开山”故事和表现蜀道之难有何关系?
9.诗中最后写剑阁险峻,战火频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yixūxi fú sai yíng zhàn náo ménshēn zhēngróng yīng chán tuan zījiē hu ī pēng wé shun
2.(1)尚:尚且崇尚,推崇还(2)危:高危险端屋脊(3)去:距离离开去除往,到距离
3.(1)担忧,对……发愁(2)凋零,使……凋零(3)使……滚动(4)向西(5)号叫,对……号叫(6)多么
4.本诗中有许多散文化的诗句,它们的节奏变化多端,例如: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④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它们是诗人在描写奇险无比的蜀山蜀水蜀道时,感情的熔岩奔涌而出,不能自已,冲口而出的诗句。

这样的散文诗句夹杂其间,显得辞气起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形成了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5.第一层:叹山高开路之难;第二层:叹山险行路可畏;第三层:叹蜀地战祸之烈。

6.叹。

①从诗歌内容看,以感叹山高路难,战祸之烈为主。

②贯穿全文的主旨句就是感叹。

其它也多以感叹句为主。

5.第一层:叹山高开路之难;第二层:叹山险行路可畏;第三层:叹蜀地战祸之烈。

6.叹。

①从诗歌内容看,以感叹山高路难,战祸之烈为主。

②贯穿全文的主旨句就是感叹。

其它也多以感叹句为主。

7.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领起,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文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8.通过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蜀道自古以来就是难以逾越的险阻。

借助神话传说,为蜀道之难点染神奇色彩。

9.诗人从地势的显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关注,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10.⑴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

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

主旨句出现了三次:
①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

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

②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

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

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③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

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

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