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
《黄山奇石》教案(精选5篇)

《黄山奇石》教案(精选5篇)《黄山奇石》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黄山奇石》一文向读者再现了黄山四绝之一“奇石”的奇与趣,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的外形特点,运用准确的词语,把“静”的石头写“活”了。
简略介绍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引起读者联想,并且吸引着大家去游览。
学生分析本文所描写景物大部分学生没见过,所以要让学生多看图片,加深了解和认识。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奇石”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感受它们的样子。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文中事物。
2、找学生上台表演,深刻理解。
3、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适当补充资料,加深对所描写景物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并能发挥想象,赋予事物生命力。
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多看图片,加深了解和认识。
要让学生抓住语言特点,反复朗读,以读促悟。
教具准备、搜集黄山及奇石的资料、图片。
课堂教学设计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出示黄山风景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教师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展示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出示自读提示。
2、教师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认读课文的情况。
3、播放课文录音,订正字音。
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4、学生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两个大的方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黄山风景区简单介绍。
(2)介绍了黄山奇石。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介绍的几种黄山奇石。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黄山奇石?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学习提示。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奇石的形成原理和文化背景;2.学会黄山奇石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标准;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4.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黄山奇石的图片、视频和实物样本;2.黄山奇石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3.黄山奇石鉴赏的评价标准;4.学生的观察笔记和课前调研资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山水画,提出和山水画有关的问题;•出示黄山奇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奇石的兴趣。
第二步:展示与讨论(10分钟)•分组展示学生的调研成果,包括黄山奇石的形状、奇石的分类以及奇石的特点等;•引导学生对黄山奇石形成原理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奇石的理解。
第三步:讲解(15分钟)•教师结合PPT和图片向学生讲解黄山奇石的形成原理和文化背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黄山奇石的特点和价值进行深入思考。
第四步:观察与感知(20分钟)•学生观看黄山奇石的视频和图片,用笔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表达;•学生根据观察笔记,选择一张图片进行黄山奇石的描写和表达。
第五步:展示与评价(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描写和表达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互相评价和点评,讨论黄山奇石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标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黄山奇石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感知黄山奇石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研究调研、观察感知和描写表达等环节,积极参与,兴趣高涨。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展示和评价,激发了学生对奇石的深入思考和欣赏能力的发展。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讲解的时间稍长,没有充分给学生表达和讨论的时间,导致学生的参与度稍有不足。
其次,部分学生的观察笔记和表达不够准确和具体,需要在后续的课堂中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下节课将调整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019精选教育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doc

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要运用音乐、图像等手段创设语文学习情境,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与情感的储备,化繁为简,整体把握,重视朗读、背诵,注重熏陶感染。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千峰竞秀,著名的七十二峰雄姿灵秀,气势磅礴。
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
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情趣图。
《黄山奇石》一文正是对黄山奇石的描写,“奇”字概括出黄山石的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初步辨别区分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2、通过与小伙伴合作交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重点难点:区分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学习方法:看图学文、读文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热身】(播放课件)同学们,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快乐。
上课之前,请你像我这样做:学会自信、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好了,上课!一、录像引入,激趣质疑。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桂林山水甲天下,西湖美景人人夸。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安徽省南部,那里有一座著名的山——黄山。
【板书:黄山。
】2、你们知道黄山四绝吗?(课件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今天,我们就来一睹黄山奇石的风姿。
【板书:奇石。
】齐读课题。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看了录像之后,你对这个“奇”字是怎样理解的呢?再读。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二、进入文本,初读感知。
1、(出示读文提示)带着问题按照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找一名同学读要求):(1)标上自然段序号。
(2)选择你喜欢的办法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黄山奇石》语文教案五篇(标准版)

《黄山奇石》语文教案五篇《黄山奇石》通过阅读祖国风景的文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之情。
本课生动具体地描写了黄山风景区里各种有趣的奇石,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下面就是整理的《黄山奇石》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黄山奇石》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重点难点:区分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通过大家的收集资料,我们已经知道黄山是我国的风景区,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二、揭示课题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美美的读一遍课题。
3、这里的“奇”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三、教师小结一个课题就吸引了我们全班同学的眼神,那么课文又介绍了哪些奇石呢?那些奇石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四、初读课文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用——画出文中写了几种奇石。
五、生字学习1、出示生词第一组;风景区安徽省神奇尤其仙桃石盘齐读,开火车读,说说你是这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2、第二组:每当脖子啼叫抢救弹琴奇形怪状岩石自由读小老师领读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六、整体感知1、课文一共写了几种黄石奇石?归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紧急叫天都天狗_狮子抢球仙女弹琴2、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1)指名读。
2)提醒笔画“尤”“其”这两个字的哪些笔画需要提醒?3)生写生字,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齐读。
七、教师小结是啊,多美神奇秀丽的怪石啊,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些石头的?让我们继续跟课文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教师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原辽阔,景色秀美。
有灵动的流水,广袤的森林,辽阔的草原,险峻的高山。
《黄山奇石》教案精选文档

《黄山奇石》教案精选文档黄山奇石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22个新词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奇形怪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3、能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听写第四自然段。
4、了解黄山石的神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并列段式,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并列段式,能根据材料初步组六:1段式。
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2、知道课文重点写了哪几块奇石,初步感受黄山的神奇。
3、认识并列段式,能读懂第3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形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教学过程1、谈话揭题:小朋友,你去过黄山吗?可知道黄山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答后,(师简介黄山)奇松,怪石。
云海、温泉等被称为“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四绝”之一的“奇石”(板书)。
2检查预习:4、研读第3自然段:(1)投影出示第3自然段:“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指导学生认识并列段式(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并列段式可分几步来学?讨论后出示小黑板: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的?(3)根据学法学习第3自然段: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
指导朗读这句话。
你能把“更有趣”换个词说说吗?(4)小结:口头完成作业本上第5题。
【2019最新】《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奇形怪状的,有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课前两分钟准备:今天课前两分钟许老师想让大家说说带山字的词语。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刚才有同学说到了“黄山”那我们现在就来聊一聊有关“黄山”的话题。
课件出示“黄山”。
2、有没有同学到过黄山,许老师也没有,那我们一起去实地考察一下,真的有你们介绍的那么美吗?课件出示:看黄山资料录象。
3、现在你想说什么吗?(看录象后进行交流。
)黄山是中国的名山,素有“人间仙境”之称,自然景色变幻莫测,山体雄伟奇特,“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
今天我们着重去研究一下黄山的奇石。
(课件出示:黄山奇石。
)齐读课题。
(“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
)二、自学课文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2、进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⑴ 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
⑵ 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
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
⑶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详细的介绍,“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简单介绍。
3、小结:这样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在我们平时的作文里。
黄山的奇石既然那么神奇,我们得仔细研究一下,他“奇”在何处。
今天我们来着重研究这四块奇石。
三、学习第2自然段1、“猴子观海”:⑴ 自由读一读,“猴子观海”它奇在何处?⑵ 交流:读懂了什么?① 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
【2019-2020】《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通过看这文,了解黄山岩石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背其中的两段。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2~5自然段的内容,体会黄山岩石之奇。
2.教学难点──多数学生未去过黄山,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1.《黄山》录像资料片。
2.多媒体课件。
3.薄型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记句子。
1.四川的峨眉山风景秀丽,到处鸟语花香。
2.无锡的五里湖好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出蓝蓝的天,白白和云,红红的花,绿绿的树。
二.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1.过渡: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非常美丽。
今天,老师将带你们一起去黄山风景区游览。
2.看录像,范背课文。
(多媒体显示:填空)3.完成填空,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指名完成填空。
生字词正音。
理解词意。
你看到了哪些秀丽神奇的景色?4.齐读第1自然段。
5.指导背诵。
6.揭示课题。
板书:黄山奇石7.释题。
奇石就是指──(怪石)奇石、怪石也就是说──(出示卡片:奇形怪状的岩石)8.质疑。
看了课题,小朋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脉络。
1.自由轻读课文。
课文里边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读后交流。
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小结。
2019精选教育《黄山奇石》教学设计.doc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 12 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3.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教学重点 / 难点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3.教学用具ppt 课件4.标签黄山奇石教学过程( 一) 引题激趣。
1、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游览过哪儿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板书课题 ) 。
2、交流黄山的有关资料。
3、理解课题“奇”的意思。
( 二)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1、播放《黄山奇石》视频,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形成初步的印象。
2、学生朗读课文,并把生字作好标记。
( 三) 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 课件出示:生字词)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 ; 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齐学读。
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 四) 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 4 画,笔顺是:区。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 五) 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闻名:有名。
“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 六) 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如:“区”字的笔顺。
4、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
作业。
1.熟读课文。
2.继续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
中華勵志網]为您提供学习资料|作者:重庆市渝中区实验一小戴崇洁
《黄山奇石》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喜欢阅读、且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的特点,为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的三维整合。
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通过看图、学文。
引导学生运用讲、读、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在阅读和体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标着重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
习资源,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对创造性地开发语文资源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根据这一思想,课前我就要求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收集关于黄山的资料。
在讲到“翻滚的云海”时,学生就可运用课前收集的有关“黄山四绝”的知识帮助理解。
又如在教学本课第1自然段时,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交流一下“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旨在唤起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关注。
在教学“仙桃石”一段时,我鼓励学生首先仔细观察电脑展示的奇石的图片,再通过双击鼠标选出“仙桃石”来,并说明为什么要选的原因,这一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再如我在课后的语文实践中要求学生开展“黄山小百科”的知识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及知识的关注程度,从小学会收集处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语文课程课总目标的第七条指出: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互有侧重的思维训练点:
1、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
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
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
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和切磋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本课时也作了精心的安排。
例如,在学完1自然段后,我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吗?”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说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或“为什么说黄山奇石很有趣?”等有价值的问题,
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又如在合作学完了1-3自然段后,为了缓解学习的紧张感,我引导学生从4、5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段进行自学,并以指名交流的形式带领大家一起感受黄山石的神奇。
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是新世纪语文课堂人性化光辉的折射和反映。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注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