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世说新语说课稿
世说新语二则说课稿

世说新语二则说课稿这是世说新语二则说课稿,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世说新语二则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1)《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教学难点: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课时:一课时导入: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
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教学流程:一、背景介绍:《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性简素,寡嗜欲”。
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
,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
《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
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二、课文分析1、课文引入:从课文的注释中了解杨修和曹操的相关资料,并对杨修作补充介绍,再由学生回忆发生在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一合酪”,还有“鸡肋”、“门阔”、“梦境杀人”和“帝位之争” ),从中初步体会两者的性格特征。
语文:6.22《世说新语》二则 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6.22《世说新语》二则 教案
节次
第2节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①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②锻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恪守信用的优良品质。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导人新课
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2•简介作家作品。
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l•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6.22《世说新语》二则 教案
节次
第1节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①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②锻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恪守信用的优良品质。
七年级语文上册22世说新语》教学设计语文版[修改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22世说新语》教学设计语文版[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c31b55284ac850ad0242fd.png)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22世说新语》教学设计语文版《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和特殊句式。
2.能力目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做到重礼守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个别文言字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期行》一、口语训练,导入新课3’师:在暑假时,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去爬山,可是时间到了,他还没有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师:古代有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并且他的儿子元方在这件事中也有自己的表现,大家想不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呢?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期行》。
(板书标题)二、《世说新语》和作者2’师:关于《世说新语》及其作者,大家有没有一些了解?下面请大家一起把课文注释1念一下。
师:从注释我们中我们知道了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他为人简素,爱好文学。
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就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它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以短小精悍著称,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期行》,全文连标点不足150字,但对故事的全过程都交待得很清楚。
三、疏通文章,复述故事1、全班诵读课文。
教师纠正读音。
2’(大家读的很好,不过个别字词要注意,例如…下面大家听老师诵读这篇课文,大家要注意节奏和语气。
)2、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节奏。
1’(下面大家自读课文,读的过程中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小组讨论,一会儿我们进行小组接力,翻译课文,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纠正。
)3、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
3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
教师指出重难点字词。
(注意:小组接力,一句一句翻译,其他同学纠正)23’(我们一起把课文串讲了一遍,大家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字词…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复述下这个小故事,看谁说的准确又生动。
《世说新语》两则说课稿-word文档(精选5篇)

《世说新语》两则说课稿-word文档(精选5篇)第一篇:《世说新语》两则说课稿-word文档《世说新语》两则说课稿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世说新语》两则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情分析: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第 1 页缸”或其他故事。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
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 - 写作指导】【篇一】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精品教案语文版《<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疏通文意,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学习对话和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熟读并背诵课文。
4、体会故事反映的道理,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特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古代有个曾子,为人老实。
有一天,他妻子要上街买东西,孩子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只好说:“你在家里玩,我回家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上街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连忙劝阻说:“我只是哄哄孩子,你不必当真。
”曾子说:“怎么能说谎呢?”就把猪给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期行》,“期行”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期”是约定的意思,行,出行。
“期行”即约定日期出行。
其中会引发怎样的事情?发人深思。
《乘船》,“乘船”点明本文的主要事件,意在借事件讲明一个道理。
2、作者刘义庆(403—444),字令升,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
为人简素,爱好文学。
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 1的笔记小说。
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
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2.《世说新语》教案

22、《世说新语》二则第一课时《期行》课前三分钟:《我读〈论语〉》一、导入(诚信故事导入):1、故事导入。
曾子杀猪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
一天,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呀?“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曾子因为妻子对儿子说的一句“回来杀了猪给你吃”的玩笑话,执意要将猪杀掉,一兑现诺言,体现了儒家“言必行”的道德理念。
①体现了教育儿童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②做事一定要言行一致。
③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2、导入新课“诚信”是立世之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诸如“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二、简介《世说新语》及其作者请学生介绍,结合导学案P111,113页)《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板书)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解说: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②调动原有的积累,运用工具书,通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③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④小说的审美评价是多方面的,就初中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
22 《世说新语》二则_课件

2. 元方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22.《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甘罗,战国时楚国下蔡人, 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 年政治家。其祖父甘茂,是 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 任秦国的左丞相。“相门出 才子”,甘茂受到别人的排 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 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 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 ,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 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 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
对方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 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另 外,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
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1. 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信 ”和“礼”的重要性。 2. 也赞扬元方的聪敏。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 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 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 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地比喻, 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 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您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 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 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 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 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 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 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 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 “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 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 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 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 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 间之地,秦王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 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 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世说新语》语文教案(精选5篇)

《世说新语》语文教案《世说新语》语文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语文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世说新语》语文教案1(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二)背诵课文(三)文意理解:1、为什么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更有意境)2、本文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对比)3、本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营造了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从“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
)4、结尾补充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有何作用?(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赏识)5、咏雪的名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陈太丘与友期》——(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二)背诵课文(三)文意理解: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讲礼貌,要重礼守信)2、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的人)3、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无信无礼,但知错就改的人)4、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元方的方正?(通过对话描写表现出元方的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世说新语》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德育目标从古人身上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
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到自动讲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体感知《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
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世说》三则故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塑造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世说新语》之《期行》《乘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二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22课)。
《期行》《乘船》两则短文都以\"诚信\"为主旨,告诉人们要重诺守信。
二、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三)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难点: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初接触文言文,在教学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疑难词句,体会短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要求学生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四、教法学法: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
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导语。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
为人简素,爱好文学。
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
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1、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1)疏通文意。
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3、创读。
(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
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元方人门不顾\"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
的\"舍\"意思一样吗?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共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
《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四)总结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