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犯罪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日益多样化,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青少年自身的未来发展。

因此,深入探讨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将首先概述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包括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问题、个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预防对策,包括加强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家庭教育方式、优化学校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

文章将总结研究成果,并对未来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益参考,推动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还有青少年自身的问题。

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然而,这种快速变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贫富差距加大、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不良信息的传播,如暴力、色情等内容,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和学校教育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一些家庭存在家庭关系紧张、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家庭关爱和支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青少年犯罪调研报告

青少年犯罪调研报告

青少年犯罪调研报告背景青少年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情况以及其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收集数据和信息。

其中包括对法律文件的研究、访谈青少年犯罪者、及与青少年犯罪相关的专家讨论等。

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发现:1. 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在一些地区达到了令人担忧的水平。

2.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关系的不稳定、缺乏关爱和监督、父母犯罪和家庭贫困等问题都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3. 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缺乏也与青少年犯罪有关。

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和没有工作的青少年更容易参与犯罪活动。

4. 社区环境也会对青少年犯罪产生影响。

社区犯罪率高、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角色模型都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建议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来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1. 加强家庭支援和教育。

提供支持给家庭,帮助他们建立稳定而温馨的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提供适当的监督和引导。

同时,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投入,促进他们的研究和发展。

2.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确保每个青少年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3. 改善社区环境。

增加社区安全措施,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和角色模型,为青少年提供积极的社交环境。

结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因素。

通过加强家庭支持、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以及改善社区环境等措施,我们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分析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需要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

本文将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因素1. 社会经济压力:当前社会经济压力不断加剧,许多家庭生活负担沉重。

一些青少年受到贫困、失业或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的影响,缺乏物质享受和尊严感,通过犯罪活动来获取物质需求。

2. 教育水平不平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一部分青少年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个人发展的机会。

这些青少年可能会感到自卑,面临就业竞争压力,导致选择犯罪活动。

3. 社会价值观扭曲: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也是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一些不良价值观如物质主义、暴力倾向等在社会中泛滥,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从而犯罪。

二、家庭因素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许多家庭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缺乏与子女的沟通和关心,使得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这种环境下,青少年追求刺激和快乐的冲动推动他们参与犯罪活动。

2. 家庭暴力和亲子关系紧张:虐待和暴力在家庭中的存在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这种不稳定和暴力的环境中,青少年可能学习到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对他人的不尊重,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增加。

3. 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经济条件差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家庭可能会驱使青少年选择违法犯罪手段来改善生活状况。

三、个人因素1.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难以抵御错误的诱惑。

他们往往冲动、好胜,容易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从而选择犯罪行为。

2. 心理问题:一些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过度自信等。

这些个人因素增加了他们参与犯罪的可能性。

3. 良好社交能力缺失: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使一些青少年难以适应社会,无法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范文)

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范文)

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范文)第一篇: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范文)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众所周知,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以成为即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犯罪问题更是我们当务之急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为此,我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对其成因做了简单的分析。

首先,我将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做了如下总结:⑴从青少年犯罪比率角度来看一方面,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

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

另一方面,也有令我们欣慰的消息,2010年11月04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副部长张朝晖透露消息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率首次出现递减态势。

张朝晖介绍,青少年犯罪率最近3年来连续呈直线下降态势,这是新世纪以来的首次,而在此之前曾于2005年达到峰值。

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犯罪情况的总体形式还是有所改善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努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不过,我们还不能太过乐观,要保持谨慎的态度,毕竟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情况依然十分严重,而且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青少年要面临的诱惑很多,社会各方面的保护措施还不尽完善,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

⑵从青少年犯罪特点角度来看1、疯狂性。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

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重新犯罪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的实证研究

重新犯罪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的实证研究

矫正效果
社区矫正制度的有效性对于降低重新犯罪率至关重要。
矫正措施
缺乏个性化的矫正措施可能导致罪犯缺乏改造动力,增加重新犯罪的风险。
社区支持
社区的支持和接纳程度对于降低重新犯罪率至关重要。
社区矫正制度因素
03
重新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针对罪犯个体特征的预防对策
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提供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罪犯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再次犯罪的机会。
扩大样本范围
针对样本代表性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尝试扩大样本范围,涵盖更广泛的服刑人员群体。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06
结论和建议
重新犯罪影响因素多元复杂
重新犯罪风险具有可预测性
预防对策需多维度实施
主要研究结论总结
建立完善的重新犯罪…
在司法机关、社区服务等领域,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准确识别高风险个体,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加强社区建设和治安防范,提高社区的安全水平和居民的安全意识,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媒体宣传和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增强社会对犯罪的抵制力和威慑力。
刑事司法制度改革
01
通过改革刑事司法制度,提高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增强罪犯的法制意识和守法意识。
针对刑事司法制度因素的预防对策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社区矫正工作,增强矫正工作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提高罪犯的改造效果。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
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
04
实证分析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近五年内从监狱释放的1000名罪犯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访谈获取深入的个案信息。

我国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1997-2007

我国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1997-2007
(二)刑罚威慑力与流动人口犯罪 刑罚威慑力是影响流动人口犯罪决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刑罚的确定性与严厉度的加强 都会增加犯罪的预期成本,威慑潜在的犯罪行为。我国公、检、法机关对全体犯罪嫌疑人适 用统一的侦查、起诉、审判程序与标准,我国流动人口与其他群体在被起诉、被定罪及轻重 刑罚判处概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犯罪被捕概率成为成为刑罚威慑力对两者产生不同效应 的重要原因。流动人口的流动性越高,其犯罪行为被发现的概率越低,惩罚确定性对其的威 慑力越弱,在犯罪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具有较高流动性的流动人口的犯罪倾向亦较高。我国 流动人口的输入地变换频率较高,与此相对应的是流动人口居所的高度不稳定性。居所是公 安部门追踪流动人口行为的重要信息,而不稳定的居住地信息将降低侦查机关对流动人口犯 罪行为的发现概率,有助于滋生犯罪现象。 在强调犯罪非正式控制的中国社会①,影响犯罪被捕概率的还有家庭、单位、社区等因 素(Jiang,Lambert and Wang,2007),它们均可通过居所因素影响流动人口的犯罪倾向。 第一,举家居住的流动人口通过家庭与社会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外界对其行为的控制能力 更加严密。受制于流入地高物价水平及子女入学困境,我国 2005 年举家流动人口比重仅为 26%。第二,单位宿舍是我国流动人口的一个重要居所,居住于单位中流动人口的行为处于 外界的有效控制之中。第三,社区管理是我国犯罪非正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居 所管理的重要作用。我国流动人口的居所以城乡结合部的租赁房屋集群为主,形成流动人口 集聚区并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影响流动人口的犯罪决策:首先,流动人口聚集区多数缺乏相应 的社区管理机构,也是传统治安管理的薄弱环节,流动人口犯罪行为较难被发现;其次,聚 集区内部的流动人口具有较强的“对外一致”认知度(项飚,1998),对聚集区内流动人口

我国刑事犯罪率与人口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刑事犯罪率与人口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刑事犯罪率与人口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孙楠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我国犯罪率的居高不下,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就是人口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采用1998-2010年中国省级数据,利用非参数可加模型对人口因素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刑事犯罪率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因素对于刑事犯罪率有显著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但人口因素不同方面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我国各级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力度改善人口素质,是从根本上提高社会治安水平,降低犯罪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犯罪率人口因素非参数可加模型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进步。

然而,从中可以观察到一个显著而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中的犯罪率持续上升。

1978年全国的犯罪总数为50多万起,到 2007 年犯罪总数达到了484万多起,是 1978 年犯罪总数的9倍,年均增长约8% 。

对于如此巨大的犯罪增长,我们很自然地想知道,这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的?西方的犯罪学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研究却仅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在犯罪原因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

有部分学者以实证资料为基础进行犯罪原因分析,但基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方法侧重于描述统计,如麻泽芝、丁泽芸(1999)对从相对丧失论的角度出发,从宏观方面对流动人口财产性犯罪偏高的现象的原因进行研究;胡联合等(2007)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贫富差距对犯罪的影响,认为贫富差距对于犯罪总的来说有显著影响;谢旻荻等(2006)则通过年省级截面数据研究了GDP、地区差异等对于犯罪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贫富差异、开放程度等都对犯罪率有明显影响。

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情况看,随着我国犯罪率的不断上升,这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由于犯罪学研究起步晚,国内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而用定量方法研究犯罪率影响因素的文献更不多见。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一、概述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呈现出上升趋势,且犯罪类型日趋多样化,对社会治安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深入探究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犯罪是指青少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危害社会、侵害他人或自身权益的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影响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青少年自身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足、社会环境的恶化以及青少年自身认知偏差等,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青少年犯罪问题仍然严峻,预防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深入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1. 青少年犯罪现象概述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呈现出日益严峻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青少年犯罪不仅是对社会安宁与稳定的直接威胁,更是对青少年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的巨大破坏。

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现象的特点、趋势及危害,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至关重要。

从犯罪类型来看,青少年犯罪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等。

暴力犯罪如故意伤害、抢劫等尤为突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青少年网络犯罪也呈现出上升态势,如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等,对青少年个人信息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从犯罪主体来看,青少年犯罪者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他们大多处于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 绝 对 贫 困发 生 率 。
三 、变量之 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 1 .1各解释变量与被解 释变量 之间 的相 关系数 可 以看 出 ,城 市化程度 、G I N I 系数以及教育水 平与犯 罪率呈 高度正线性相关关系 。贫 困与犯罪率呈负 的相关关系 ,而失业率与犯罪呈现 出低度的相关关系。 G I N I 、城市化水平 与犯 罪率 的相关 性较 高 ,这说 明在 改革 开放 以 来 ,中国的贫 富差距 的增大 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 上加大 了 犯罪率 。改革开放 以来 的繁荣成果在社会成员与社会各 阶层 中是不公平 的加 以分配 的,许多弱势群体没有分享或者只分享到很少一部 分 ,这种 收入分配不公必然会 引起许多社会成员 的不满 ,使他们产生 巨大的被剥 夺感 ,同时收入 的不 足会使 得他 们生 活窘 迫 ,因 而很容 易产 生犯 罪心 理 ,从而 引发犯罪 。城市化也能提高犯罪率 。城市经济发 达 ,充满着许 多犯罪诱惑 ,从 而给犯罪创造 了更多 的机会 ,而城市人 口的流动的加速 则减少 了犯罪被 逮捕 的可能性 ,从而导致犯罪率上升 。 教育水平 与犯罪率呈正 的相关关 系,究其原 因主要是数 据之间有其 极 复杂 的联 系 ,还有就是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的经济快速 发展 ,同时 引 发 了多种社会 问题 ,所 以导致犯罪率上升 。而教育水平也 随着 国家政策 等 因索 大幅上 升 , 所 以教育水平 和犯罪率呈现 出正 的相关 关系 ,但是 同 时反映出我国的教育存 在一定 的问题 , 目前还没达到一定 的水平 ,并且 没 有注重 法律 常识等方面的普及 ,道德教育也有所缺失 。 失业 率与犯 罪率 的相关性 不高 ,其原 因可能是数据 方面的 问题 。本 文失业率 的衡 量采用 的是官方公布 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其 并没有完全 的 反应 我国的失业 状况 ,例如农村失业人 口以及城镇未登记 人 口都没有 反 映出来 。 贫 困程度 与犯罪率呈现出负的相关关 系,从数据本 身来看 ,改革 开 放后我国的犯 罪率呈现出增 长的趋 势 ,而伴 随着经济 的发展 ,我 国的贫 困程度逐 渐降低 ,因而他们 呈现出了负的相关关 系。
表 1 . 1 各 解 释 变 量 与 被 解 释 变 量 的 相 关 系数
通过模 型可以发现 ,城 市化进程是 影响犯罪率 的非常重 要的 因素 。 城市中的经济一般来说都 比较发达 ,因而给犯罪提供了 良好 的机会 ,同 时 ,由于城市人 口复杂 ,外来人 口居多 ,城市人 口流动较快 ,从而使得 政府对于人 口的管理难 度加大 ,而且很 大程度 上 阻碍 了对 于罪 犯 的追 捕。其次 ,中国城市化进程 同时反 映的中国目前整个社会的转 型,由于 旧的价值观念已经被社会 淘汰,但是新 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从 而 整个社会处于一个 价值体 系真空 状态 ,最后就 成为 了滋 生犯罪 的土壤 。 最后 ,由于城市化使得城 乡等阶层之 间的矛盾激化 ,这也是 中国犯罪 率 攀升的影响因素。 ( 二 ) 贫 富 差距 与犯 罪率 贫富差距也是影响犯 罪率 的重要 因素。还是 以 2 0 0 7年 3 5 0万起 犯 罪率为例 ,g i n i 系数提高 1 % ,则犯罪率将提高 0 .8 6 6 2 % ,犯罪会增 加 3 .0 3 1 7起 ,全 国将增加 3 9 4 1 2 1多起 ,这也是一个不容 忽视 的数字 。犯 罪 自身给整个社会 带来了精 神上 以及物质等方面 的巨大损失 ,而且社会 还要继续投入更多的人力 、财力 、物力等资源来解决这些犯罪 ,因而带 来了巨额成本 。中国 自改革 开放 以来 ,沿海和 内陆 、城市和乡村等各个 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 越大 ,这也 间接 的提高 了中国的犯罪率 。 ( 三 ) 受教 育 水 平 与犯 罪 率 模型还发现 ,受教育水 平和犯罪率有着显著 的负相关关 系,也就 是 说提高受教育水平可以有效的减少犯罪率 。本文 的受教育水平 主要是 以 初 中升学率为度量。其实 ,青少 年犯罪一直在我 国的犯罪率 中占有 比较 大 的比重 ,所 以通过有效 的途径 来提 升我 国的初 中升学 率可 以减少 犯 罪 。如果给更多的青少年提供升入机会 ,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 减少 他们犯罪 的时 间以及机会 ,并且 会提升犯罪成本 。而且 ,使得初 中升学 率提高 ,可 以使得更多的青少年接受更加 多的教育 ,有助于提 高国民的 整体素质 ,为他们提供 良好的教育环境 可以改变一些不 良习惯。 ( 四 ) 失 业 率 与犯 罪 率 失业率 的增加也会增加犯罪率。虽然 它对犯罪率的影 响不 如前 面的 因素 那 么 重 要 而 明显 ,但 是 失 业 率 对 于犯 罪率 的潜 在 影 响 巨 大 。 失 业 本 身就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 ,因此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失业 问题 。中国从 改革开放之初至今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 ,当社会无法提供更 多的合 法就 业机会 时,迫于生活压力 ,失业者在没有 正常的生活来 源之 时 ,他们可 能会更 多的通过非法途径来取得收入。因为他们有大把 的时间 ,并 且犯 罪对 于他们来说成本 较小 ,这也是 他们被逼无 奈的选择 。 ( 作者 单位 : 西南 财 经 大 学 法 学 院 )
二 、模 型 的 建 立
由模 型 可 以看 出 ,当 教 育 水 平 提 高 1 % 时,犯 罪 率 会 减 少 0 . 2 5 0 2 % 。这说 明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 的减少犯 罪率。当收入分配不 公程 度提高 1 % ,犯罪率就 会相应 的提 高 0 .8 6 6 2 % ,收入分配 不公严 重的影响我国的犯罪 水平 。当失业 率上 升 1 % 时,犯 罪率 随之 上升 0 . 6 0 1 8 % ,失业者没有 了合法 的收入来源 , 很 可能会通过 非法手段来获取 收入。最后 ,城市化 每提 高 1 % ,犯 罪率就 会上 升 1 .4 3 9 9 % ,这表 明 城 市 化 水平 是 影 响犯 罪率 的极 其 重 要 的 因素 。
五 、结 论 与 建 议 ( 一 ) 城 市化 与 犯 罪率
根据文献阅读 ,本文将和其他多数文献做类 似处理 ,将重点放在 教 育水平 、失业率 、基尼 系数 、城 市化 程度 以及 贫 困水 平对 犯罪 率 的影 响 ,试着研究其对于犯罪率的影响。见于本文讨论 的是 解释变量对被 解 释变量的结构方面的影响
L C R =卢l+卢 2 L E t +卢 3 L G I N I ,+卢 4 L U t +卢 5 L U R B + 6 L P 。+e
其 中,C R表示犯罪率 ( 每十万人 口的犯罪数量);E表示受 教育水 平 ,即初 中毕业升学率 。G I N I 表示 g i n i 系数 ,衡量贫富差距以及收入分 配 的不公 。U表示失业 率,以官方公布 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为准。U R B表 示城市化水平 ,即城镇人 口占全 国人 口的 比例 。P表示贫 困程 度 ,即农
中国 犯 罪 率 影 响 因素 实证 研 究
姚 莎
摘 要 :自改革开放 以来 ,随着经济增 长带来了其他 的社会 问题 ,例如失业人 口增加 、贫富差距增 大、农村人 口大量涌入城 市等,由 此而 引发 了中国的犯罪率的持 续攀升。本文从 实证 的角度 ,结合 经济学等知识 来分析 中国犯罪率的影响 因素。 关键词 :犯罪率 ;影响 因素 ;失业 ;贫富差距


问 题 的 提 出
中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迅 速的增 长 ,但是 同时带来 了其他 的社 会问题 ,例如失业人 口增加 、贫 富差距 增大 、农 村人 口大 量涌 入城 市 等 ,由于这些因素的变动 ,导致了中国犯 罪率的一直居 高不下 ,并且近 几年增长趋势越加明显。因此 ,对于影响犯罪率的因素进行研究并且提出政 策建议,可以从一定的程度上减少犯罪 ,从而有着理论 和现实 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