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细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情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情怀春风化雨,真是个好词啊。
想想春天的那种气息,温暖又柔和,像是妈妈的怀抱。
教育就是这样,悄无声息中润物细无声。
你知道吗,老师有时候就像那春风,轻轻一吹,知识的种子就开始在心田里发芽。
可不是吗?小孩子们那么好动,像小鸟一样,根本静不下来。
可一旦他们被那温暖的春风轻轻吹到,知识就像雨水一样,滋润了他们的心灵,慢慢生根发芽。
老师的一句鼓励,像是春风拂面,真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班里的小胖子,总是调皮捣蛋,搞得老师哭笑不得。
但就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老师用温柔的声音说了句“你真棒”,小胖子那张憨厚的脸上立刻挂上了自信的笑容。
就这样,他的心灵被滋润了,开始认真学习,结果一下子成绩就突飞猛进。
这一变化,真让人刮目相看,哈哈,真是“好事多磨”呀。
再说说班上的小女孩,特别内向,像一只小鹿,藏在角落里。
老师没强迫她去发言,而是每次在她身边轻轻问候,陪她聊天。
慢慢地,这位小女孩开始敞开心扉,变得活泼多了。
那一刻,老师的耐心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她的小心灵,帮助她打开了那扇紧闭的门。
就这样,时间久了,她不仅能在课堂上勇敢发言,还成了小组的“发言人”,这可是没少让老师欣慰。
而我们身边还有那么多这样的故事,每一个都是育人情怀的体现。
教育的关键就是在于细水长流,不是那种急功近利。
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细雨滋润而不让人窒息。
学习有时候像一颗小种子,得慢慢发芽、成长。
不能着急,别说这小种子了,就算是大树也得经历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们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这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教育的本质,真的是一种爱。
这种爱,不是那种轰轰烈烈,而是细腻的关怀。
就像那春风化雨,悄悄地滋润着每一个心灵。
老师们在课堂上不光是传授知识,更是在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
课堂上那点滴的温暖,仿佛是春风中的每一缕阳光,照耀着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每次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地奔跑,心里真是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他们那种无忧无虑的笑声,就像清脆的铃铛声,回荡在空气中。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季节,它带给我们希望与生机。
在春天里,天空湛蓝,阳光温暖,万物复苏。
但是除此之外,春天还有一种特殊的气息,那就是春风化雨。
春风化雨,是指春天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雨水能够润湿土地和植物,使它们得到滋润
和生长。
而春风,则能够使植物和生物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和营养,促进它们的生长与繁衍。
春风化雨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够让大地焕发生机与生机,使人们的心情变得舒畅与
愉快。
在春天里,我们可以看到植物重新抽出新芽,绿色的嫩枝把大地装扮得更加美丽。
而且,春风化雨还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除了对环境和农作物的积极作用之外,春风化雨还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欢乐
和感动。
比如,当清晨的春风吹来,我们会感到清爽舒心;当春雨滋润着大地,我们会感
到那种沉郁与寂静;当我们在晨曦中看到蒙蒙细雨,我们会感到那种慰藉与怀念。
在人的
一生中,春风化雨不仅是一种气象现象,更是一种灵魂的温暖与润泽。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春风化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好的景色与心灵触动,更是人类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这种和谐与共存,这样,我们才能
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和有序。
因此,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更加珍惜自然,尊重环境。
不仅要在生活中注意保护生态,还要在精神层面上尊重大自然。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春风化雨带给我们的美好,并为保护自
然而不断努力。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1. 引言1.1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风轻拂着大地,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春雨细细密密地洒落在万物之上,滋润着每一个生命。
这种微妙而细致的力量,正是春天最美好的馈赠。
春风暖化雨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们共同促进了万物的生长和繁盛。
在这个季节里,植物迅速生长,鲜花盛开,生命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春风暖化雨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它们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和丰盛。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种珍贵的自然恩赐,让其永远存在下去,为我们带来无穷的喜悦和祝福。
愿春风暖化雨永远陪伴着我们,让生命在它们的滋润下绽放出最美丽的色彩。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欣赏和享受春风暖化雨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
愿每一个人都能在春风暖化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希望和活力,让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暖。
愿春风暖化雨永远伴随着我们,为我们带来无尽的生机和梦想。
2. 正文2.1 春风和煦,暖化大地春风和煦,暖化大地,是春天最令人期待的景象之一。
随着冬季的离去,大地开始渐渐回暖,春风拂过,带来了温暖和生机。
春天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大地上,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春风和煦,不仅让人们感到舒适,还对大地上的万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春风的吹拂带走了冬季的寒冷,让大地渐渐恢复生机。
植物们开始吸收春风中的养分,生长茁壮,花朵争相绽放。
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在跳着春天的舞蹈。
春风和煦,也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希望。
漫步在春风中,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温暖,看着大地上万物复苏的景象,心情也会变得愉快起来。
春风的温暖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春风和煦,暖化大地,是春天独特的魅力所在。
它让大地充满了生机,为万物生长提供了温暖的环境。
它也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希望,让生活充满了美好和幸福。
让我们珍惜春风,感激春天的馈赠。
愿春风永远温暖我们的心灵,让生命更加美好。
2.2 春雨细腻,润物无声春雨细腻,润物无声,是春天里一种温柔而细腻的表现。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
确实,做一名好教师挺苦、挺累的,更不用说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了。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每个班主任都有酸甜苦辣的经历,要带好一班学生,教育好一班人,确实不容易,其中的辛苦只有班主任自己知道。
其实,有一句话一直指引着我:“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我已经做了十多年班主任了,经历过的也算不少,有起初的迷茫,也曾因社会的浮躁迷失过,但更多的还是沉甸甸的收获。
在这里,就班主任工作我略谈一二,与大家共勉。
一、关爱学生班主任应该对学生保持一颗关爱之心,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学生以心换心,在学生心中撒下爱的种子。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
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等,这些都是班主任应理解的爱的真谛。
学生在不断成长,我们也应该和他们共同成长。
教师要和学生交流、沟通,用爱打开他们的心结。
要想让学生对自己多一分亲近,使每位学生得到平等的关注,就需要班主任以真诚的态度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学生。
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只要有了问题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就会得到学生的信任。
爱学生,还表现在班主任对学生尊重、信任以及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师爱要全面、公平。
作为班主任,要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对于学生身上的优点、长处、进步,要睁大眼睛去发现、放大,只有注入了爱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二、宽容学生宽容在班主任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用自己的智慧改变可以改变的,用自己的胸怀接受不可以改变的。
”宽容、真诚地对待学生,最重要的是用真心和真诚包容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是最重要的。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虽然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可能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或者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又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呢?为人师就是要宽容。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中作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中作文
今天早上,我穿上衣服,打开窗户,一股这个冬天不太冷的风就袭面而至。
我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气,好香啊!是春天来了吧?
妈妈说,春天像一位魔法师,伸出手挥一挥手中的魔法棒,就把冬天变成了春天。
冬天的时候,枝头光秃秃的,地上也白白一片,真像个睡得很香的小伙伴。
现在,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嫩嫩绿绿的,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
树木也已经长出新叶,翠绿的,一片生机勃勃。
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好像在感谢春天的到来。
小蜜蜂也帮着采蜜,它嗡嗡地飞着,真像一个勤奋刻苦的小工匠。
我站在阳台上,又看了看那些迷人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喜悦。
春天真好!它像妈妈一样,细心体贴地温柔地呵护着我们,让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
妈妈说,春风化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春风和春雨就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摩着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
我要像春天一样,做一个充满希望和快乐的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师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师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师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师者,教育事业中的灵魂引领者,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他们以无私的爱心和耐心教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启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茁壮成长。
师爱如春风化雨,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生。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师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深刻内涵。
师爱如春风化雨,是指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如春风般温暖和如雨水般滋润。
春风轻柔,温暖如母亲的怀抱,师者亦如春风般温暖着学生的心灵。
他们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是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用爱心和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如雨水般滋润,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雨水滋润了大地,师者的爱也滋润了学生的心田,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
师者的爱心和关怀打开了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师爱如春风化雨,更是强调了师者的爱是无私的。
春风和雨水都没有目的,只是为了滋润万物,让大地生机勃勃。
师者的爱也是如此,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传授给学生,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愿意为学生解决问题。
他们不求回报,只希望学生能够茁壮成长,走上成功的道路。
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爱的投射”,师者用自己的爱心点亮了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师爱如春风化雨,也强调了师者的爱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
春风化雨无声,却能让万物生机勃勃,这就是师者的爱。
他们不会张扬自己,也不会用言语来追逐学生的感激,他们只是在生活和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学生的爱。
他们可能会默默地关心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用心和耐心教导他,帮助他取得进步;他们可能会默默地关心一个性格孤僻的学生,用真心和关怀感染他,让他融入集体。
他们的爱是默默无闻的,却能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
师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是对师者爱的一种赞美和颂扬。
师者的爱就像春天的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一生。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勃勃的季节。
这个季节的到来,不仅意味着天气渐暖,万物复苏,更带来了春风细雨,这一切都将促进大自然的和谐发展。
春风,清新而温暖,扫去了冬天的阴霾,给人们带来了欣喜和舒适。
随着阳光的照耀,花儿在地面上快速的生长,嫩绿的芽从土地里探出头,随之而来的是春风细雨。
雨水滋润了土壤,给予了生长中的植物营养和水分,使它们茁壮成长。
同时,春风的轻轻摩挲,也为植物的繁衍提供了条件。
春风化雨是大自然中宝贵的礼物,它让万物青翠欲滴,填满了田野与山林,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活力。
雨水落到地面上,形成了无数条沟渠,顺着山坡流淌,为河流输送源源不断的水源,为水利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
同时,颗颗雨滴滋润了每一片土壤,激活了每一个种子,让它们在春风的怀抱里更快地生长。
春风化雨不仅带给了大自然的新生,也给了人们温馨的感受。
春雨细润,微风轻拂,吹落了桃花、柳絮,人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往往会有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感觉。
人们愈发懂得欣赏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春风化雨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给予人的宝贵恩赐,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我们不仅要欣赏春风化雨的美好,更要意识到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我们应当减少污染和浪费,保护自然生态,让春风化雨能够继续为生命的循环注入更多的能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感受。
总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大自然中极为重要的宝贵资源。
它给予了大自然新生,给予了人们舒适和宁静的感受。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护自然资源,珍惜自然环境,让春风化雨继续为大地和人类创造更多的美好。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一种怡人的风景,一种深邃的境界。
春风轻轻吹拂,细雨绵绵不绝,如同大地的情怀,给人以无限的感动和启迪。
春风化雨穿越了时间的长河,浸润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精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在这个充满新生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探讨春风化雨的意义和内涵,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
春风化雨的意义在于照亮人们的心灵。
春风化雨无需言语,无需繁华,就如同一个慈祥的母亲,默默地关注着每一个生命。
当春风吹来,细雨绵绵,仿佛是天地间最柔软的情怀。
这种温润的力量,让人们在疲惫和孤寂中找到了依靠,让心灵得到了安抚和照料。
春风化雨依据大自然的规律,给予了人们宁静和温馨的时光。
在这样的时刻里,人们不再感到孤独和焦虑,而是充满了对生活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
春风化雨用它独特的方式,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让人们在抚慰中找到了寄托,得到了安慰和滋养。
春风化雨的意义在于滋润大地万物。
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春风化雨则是一种天然的滋养方式。
春风润物,给植物带来了清新的空气,给动物带来了和煦的阳光,给大地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春风化雨无声无息,却在默默地滋润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在春天到来之际,大地万物开始复苏,树木发芽,鸟儿欢唱,草地上出现了新绿的痕迹。
这一切都离不开春风化雨的滋养。
没有春风,万物无法成长,没有春雨,大地无法滋润。
春风化雨如同大地的情怀,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温暖和活力,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柔和伟大。
春风化雨的意义在于传递生命的美好。
春风化雨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一种生命的礼赞。
在春风中,我们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气息,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伟大。
春风化雨如同一曲悠扬的乐曲,给人以愉悦和激动。
在春风化雨的滋润下,我们看到了大地的和谐,看到了生命的欢乐。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和活力,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春风化雨不仅让大地焕发了生机,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希望和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细雨润物无声——谈无痕教育的魅力内容提要: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心与心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的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从心灵的沟通方面向从事教育的教师同行们介绍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无痕教育,通过一个故事的导入向您说明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无痕教育,无痕教育又要求我们怎样去做等等。
只有对比才能得出优劣,才能进行取舍。
平常的教育重的是师道尊严,追求的是教育的完美,但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空想。
学生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也不可能被我们塑造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而无痕教育要求我们教师用自身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教师榜样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效的,这也是有些老师的思想教育为何屡屡失败的原因。
”无痕教育在教育中注入一个“情”字,它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的过程,它的教育过程是没有痕迹的,突出了“无痕”的特征,其教育效果是出奇的好!基于无痕教育的魅力,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呼唤这种“无痕教育”。
善于运用“无痕教育”搭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前不久,听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聪明的小男孩汤姆给妈妈写了一张账单:“汤姆给妈妈到超市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汤姆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汤姆擦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汤姆是个听话的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
合计20美元。
”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那张纸条后,随即在上面添了几行字,又放回了原处。
醒来的汤姆看到这样的一张账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汤姆,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以后还将继续为汤姆奉献,汤姆应付0美元。
合计0美元”。
这张账单被汤姆永远珍藏着,它记录了一个孩子从懵懂走向懂事的经历。
讲解完了这则故事,我被这位母亲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方式所打动,这种无声的教育远比大声训斥,当面指责,甚至讽刺挖苦等手段要高明得多,有效得多。
试想这位妈妈当时若将小汤姆拽到面前,一面擦拭自己额头的汗水一面斥责“你看妈妈为你这么辛苦,你才做了这点小事反倒向妈妈要钱,妈妈为你做了那么多事向谁要钱?”这时的汤姆虽然嘴上不敢再讨钱,但心里一定在嘀咕:那些事本来就是你该做的,我为你做事就该付钱嘛!可见后者的教育作用几乎是零,或许更坚定小汤姆的负面心理。
上面这位聪明妈妈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
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方式我们把它称做“无痕教育”。
什么叫“无痕教育”呢?“无痕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与教育者的接触、交流、体验,与教育者的意志产生共鸣,在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不留痕迹地接受了教育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
以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以说服教育为主,对于一些犯“规”的学生采取谈话,讲道理,并少有呵斥、打骂的过激方法。
而这些教育方法的采用,对于学生来说均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更严重的是有的学生会终身记住某教师某一次的过激教育方法。
笔者曾不止一次地与他人谈起以前的老师,印在他们脑海中的并不是某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质量是如何的好、如何的优,而是该老师的某一次对他的难忘的打骂或是某一次的讽刺、挖苦、嘲笑。
这些失败教育的阴影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往往就成了他们形成逆反心理的起点。
相反老师的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关爱的问询,或是一次关心的爱抚都能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无痕教育”具有无尽的魅力:(1)“无痕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无痕”,这种无痕教育是在悄无声息的情境中自然完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于永正老师说过:“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当一个犯错的孩子被叫到老师跟前本身心里就有一种抵触情绪:老师一定不会饶过我,至少得克我一顿,数落我一番。
为了早点过关,索性低下头听凭你怎么说,你说什么我只管点头就是了。
至于老师在谈话后再问老师刚才都说了些什么,他们现出一脸茫然的并不鲜见。
如果教育再过激些,则更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他们前脚刚接受过老师的“洗礼”走出办公室,后脚就有学生报告该生又闯祸了。
前几天在一所校园的厕所里见到这样一条警示语牌:“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不见了原来的“随地大小便可耻”的牌子。
原来虽然随地大小便可耻,但随地大小便的人随时存在,而换牌后的这寥寥数十字,不仅道出了“随地大小便可耻”的内涵,更坦言了“文明”与“可耻”其实仅一步之遥。
这儿的无痕教育可见一斑。
教师平时教育中的一个不经意的注视,一次看似简单的关心,一句不露痕迹的暗示……都会引起学生心灵的颤动,这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感应,其教育效果不知比大声呵斥、打骂要好上多少倍。
这就是无痕教育的魅力所在。
(2)“无痕教育”的魅力还在于它注入了一个“情”字,使教育具有了情感因素,以情感人,以情触发人的灵魂,使人觉醒,催人奋进。
教育在“情”与“情”的交融中潜移默化,教师的“感”与学生的“应”产生共鸣。
在学校,教师如果把思想品德教育看成是一种不得已的活动,就极易导致学生应付性行为,甚至抵触情绪。
因为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意志、情感而单凭必要的鞭策。
前几年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师在教育一位成绩不好,且常犯错的学生时说:“你总是这样,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与你爸妈一样充其量是个做馒头的料(其爸妈是单位食堂做馒头的职工)。
”就是这样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讽刺教育,却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最后导致该生自杀。
这样一个失败的教育事例不能不给我们一个警示:直露的批评、尖刻的嘲讽都会挫伤了孩子的心灵,同时也会给孩子潜伏下危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
”因此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效的,这也是有些老师的思想教育为何屡屡失败的原因。
我们老师忘记了学生也是有情感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教育的机器,不是一个用来装知识的容器。
教师的“情”失何处?在“兴趣”、在“距离”。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过:“做老师的人经常在那里假装一副师长的尊严样子,企图让学生把他看做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
这个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要打动别人的心,自己的行为必须合乎人情”。
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相互沟通。
这样,做起工作来就方便得多,有效得多。
(3)“无痕教育”的魅力在其教育效果“奇”好,远比想象的达成度要高,意义要深。
在《中国教育报》上曾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新班主任赵老师刚走进教室,就看见黑板上画着一幅该老师的肖像,底下还有一行“赵老师遗像”的注解。
按常理,这时的老师大发一通脾气,甚至谩骂着揪出作俑者是情理之中的事。
试想如果真的这样去做,全班除了“作案”的同学外都会像看戏一样,看老师的表演。
“作案”的同学虽也能表面承认错误:擦去画像,向老师道歉。
但在内心一定会有一种恶作剧成功之后的满足感,其他同学也会有过瘾的感觉,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而我们这位了不起的赵老师是先冷静地“欣赏”着绘画(我想她是在冷静地思考着处理的办法),过了一会儿微笑着说:“这幅画画得很不错,没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是达不到这种水平的。
不过,这句话有一处错误,不知作者看出没有?”(沉默片刻)“作案”学生红着脸站起身说:“不应该是遗像。
”“为什么呢?”其他同学七嘴八舌地说:“遗像是人死了后留下的像,而赵老师还没死呢!”这时那位同学主动上前将“遗”字擦掉了。
最后老师又总结性地说:“其实做人、做事与画画一样,来不得半点的虚假。
评价一个人也一样,不真实的评价就是对他人的误解甚至是诽谤,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你们记住了吗?”这样的无痕教育让学生看不出一点是在解决一个关己的事,看不出是在教育学生,而同学们(特别是作画的那位同学)受到的教育却是刻骨铭心的。
“无痕教育”不仅仅局限在校园的学校教育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样都需要“无痕教育”。
前面说到的小汤姆的故事就是“无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以前在校园等公共场所经常见到这样的警示牌:“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严禁践踏草坪”、“不准超速行驶”……这些语句虽能让人感觉到其中的含义与重要性,但总使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异样。
如遇有逆反心理的人,就会做出过激的言行——“偏不理你!”可喜的是,现在人们已认识到了这点,原来的警告式的语句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泪”、“小草正在睡觉,请不要打搅它”、“小草也有生命”、“为了不让您的家人担心,请安全行驶”……从字面对比理解,意义虽是一样,但起到的效果却截然不同。
为什么呢?秘密就在于后者这些话语的内容中注入了活的东西,使之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是充满人情味的问候、祝愿。
达到了以情感人,以情触动人心灵的效果,使你不忍心、也不好意思再去违背。
要有效地实施这种“无痕教育”关键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育者要与被教育者进行换位思考,站到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什么样的言辞能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什么样的举止只会激起对方的抵触情绪而不可取。
例如在犯人审讯室中经常见到“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警示,我认为该换了。
对于一个死刑犯来说坦白不坦白其结果一个样,这样对于案件的审理就带来了麻烦。
如果改成“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或者“为了您的家人少一份牵挂,请主动合作”……是否会好一些呢?特别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机器。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与学生换位思考、体验:什么样的言辞他们乐意接受,什么样的举措只能带来负面效应。
教师平时要将学生的成长轨迹记录在案,对于他们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性格特点,以及成绩的动态变化等等个案都要了如指掌。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谈心、与学生交朋友,及时掌握学生的第一信息。
二是教育者要善于捕捉情感,以情感人,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的情感交流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教育者切不可急于求成,立竿见影地要求受教育者当面承认错误,并保证改正错误,这是不可取也是不现实的!教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在合适的氛围中给对方讲一个故事,谈谈自己对某些问题、某些观点的看法,如果学生犯的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可对问题避而不谈,让受教育者在与教师的相互交流中自己感悟。
这样效果会更好!而教师要达成这种效果与平时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个案捕捉学生的情感。
例如,对于成绩不好的后进生教师要送给学生信心,品行不端的学生教师要向他送承诺(承诺教师会做他们的朋友,不歧视、不排斥、不嘲讽他们,相互尊重、信任),消除他们心中的戒备和敌对的心理。
教育者要让“无痕教育”根植于心田,善于运用“无痕教育”搭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好自身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只有让问题付之于情、施之于感,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其效果才能达成。
学校教育需要“无痕”,社会同样也呼唤“无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