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课稿

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课稿
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课稿

漠河县育才学校

教师教育教学材料

《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课稿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数学、语文年组:六年教师:梁滨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科学家阿基米德》,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科学家阿基米德》是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课文,该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以“热爱科学”为主题展开的。

本文通过两个故事,介绍了科学家阿基米德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及其伟大的人格,赞扬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课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总--分”的写作形式,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小学年级语文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朗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对科学的热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从读中感悟,适时点拨。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交流、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全面落实“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效课堂活动,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我校的“快乐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快乐预习:在新课的开始,我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快乐参与: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问学生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让学生有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本课人物。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快乐探究:

此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合作探究问题: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合作探究二:精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弄清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此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脉络。

合作探究三:研读赏析,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以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品读,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

四、快乐动手: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动笔写一写,你认为阿基米德是个怎样的人,以小练笔的形式出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了。

五、快乐收获:让学生说一说从科学家阿基米德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你要学习他的什么品质?此环节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六、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其他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课堂中,

我根据课堂内容,设计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科学家介绍--阿基米德

科学家介绍——阿基米德 一、人物简介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 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 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 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 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 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 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 能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确立了静力学和流体静 力学的基本原理。给出许多求几何图形 重心,包括由一抛物线和其网平行弦线 所围成图形的重心的方法。阿基米德证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这一结果后被称为阿基米德原理。他还给出正抛物旋转体浮在液体中平衡稳定的判据。阿基米德发明的机械有引水用的水螺旋,能牵动满载大船的杠杆滑轮机械,能说明日食,月食现象的地球-月球-太阳运行模型。但他认为机械发明比纯数学低级,因而没写这方面的著作。阿基米德还采用不断分割法求椭球体、旋转抛物体等的体积,这种方法已具有积分计算的雏形。 二、人物生平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诞生于希腊西西里岛叙拉古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King Hieron)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阿基米德的意思是大思想家,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阿基米德出生时,在当时古希腊的辉煌文化已经逐渐衰退,经济、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但是另一方面,意大利半岛上新兴的罗马共和国

也正不断的扩张势力;北非也有新的国家迦太基兴起。阿基米德就是生长在这种新旧势力交替的时代,而叙拉古城也就成为许多势力的角斗场所。 公元前267年,也就是阿基米德十一岁时,阿基米德被父亲送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学习。亚历山大城位于尼罗河口,是当时世界的知识、文化贸易中心,学者云集,人才荟萃,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举凡文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的研究都很发达。 阿基米德在亚历山大跟随过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学习,包括有名的几何学大师—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许多年,他兼收并蓄了东方和古希腊的优秀文化遗产,对其后的科学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影响,奠定了阿基米德日后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 公元前218年罗马帝国与北非迦太基帝国爆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身处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一直都是投靠罗马,但是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大败罗马军队,叙拉古的新国王(海维隆二世的孙子继任),立即见风转舵与迦太基结盟,罗马帝国于是派马塞拉斯将军领军从海路和陆路同时进攻叙拉古。 叙拉古和罗马帝国之间发生战争,是在阿基米德年老的时候,罗马军队的最高统帅马塞拉斯率领罗马军队包围了他所居住的城市,还占领了海港。阿基米德虽不赞成战争,但又不得不尽自己的责任,保卫自己的祖国。阿基米德眼见国土危急,护国的责任感促使他奋起抗敌,于是阿基米德绞尽脑汁,日以继夜的发明御敌武器。 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一种叫作石弩的抛石机,能把大石块投向罗马军队的战舰,或者使用发射机把矛和石块射向罗马士兵,凡是靠近城墙的敌人,都难逃他的飞石或标枪,阿基米德还发明了多种武器,来阻挡罗马军队的前进。根据一些年代较晚的记载,当时他造了巨大的起重机,可以将敌人的战舰吊到半空中,然后重重地摔下使战舰在水面上粉碎。 有一天叙拉古城遭到了罗马军队的偷袭,而叙拉古城的青壮年和士兵们都上前线去了,城里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处于万分危急的时刻。就在这时,阿基米德为了自己的祖国站了出来。 阿基米德让妇女和孩子们每人都拿出自己家中的镜子一齐来到海岸边,让镜子把强烈的阳光反射到敌舰的主帆上,千百面镜子的反光聚集在船帆的一点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学案

1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阿基米德原理》 课型:新授课 序号: 10-2 总序号: 12 【学习目标】 1、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 会用溢水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温故知新】 1.浮力产生原因:液体对浸在里面的物体存在 ,浮力的方向 。 2.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 有关,跟液体的 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 。 【新课学习】 知识点: 浮力的大小 阅读课本53页到56页,完成下列问题。 1. 阅读课本“阿基米德的灵感”部分内容,思考: ①在王冠密度的测量问题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②由于王冠设计的不规则性,哪个物理量的测量比较困难? ③阿基米德是怎样解决王冠体积的测量的呢? ④“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两句话中的“体积”一词所指的是同一个体积吗? 2. 做一做:按照课本“想想做做”内容操作。 如图所示,在水桶中装满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瓶缓慢地按入水中,在饮料瓶浸没之前, 越往下水向外溢的越多的同时,感觉越来越费力还是省力,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_有关。 3. 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定量关系”,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①想用弹簧测力计完成对物体浮力的测量,必须首先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测量原理是什么? ②要想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等,应该事先将溢水杯中装满水还是装多少都可以? ③如右图所示: A.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重G 1;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重G 2; C. 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后,把物体浸入溢水杯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 3; D .物体排开的水从溢水口流到小桶中,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G 4。 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表示为F 浮= 。(用上述符号表示) 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表示为G 排= 。(用上述符号表示) 比较所得的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这就是著名的 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 反馈练习: 1.一个体积为44cm 3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有溢水口的水槽中,在没有把木块放到水槽时,水槽中水面正好在溢水口,当木块浮在水槽的水面上静止不动时,从溢水口中溢出的水的体积是34cm 3,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大小和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是(g 取10N/kg)( ) A .44cm 3,0.6N B .10cm 3,0.3N C .34cm 3,0.34N D .10cm 3,0.34N 2. 有一个重为5N 、体积为300cm 3的物体,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的浮力大小为多少?(g 取10N/kg)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教学文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相等得出

阿基米德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材的重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探究认识V排=V浸。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上节通过探究得到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本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材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代替,使得决定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表述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那么,这两个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不难想到,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由于浮力的大小跟这两个因素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自然也跟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学生对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成正比的关系也不难确定。这就引出了本节要探究的课题:探究浮

物体的沉浮条件(说课稿)

物体的浮沉条件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选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面向的对象是初二学生。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第八章第六节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从教材的地位来看,它是浮力知识的升华与拓展。北师大版教材在本节课的编排上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课本中列举了一系列例子,这些例子覆盖面广,使用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充分地体现了物理知识的价值。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其所好,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相关知识。他们对生活中物体的浮沉现象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物体的浮沉条件并没有深刻的理解,有的学生会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沉,轻的物体就会上浮。日常生活中的错误潜概念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的认知困难。 综合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

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浮沉; (2)了解潜水艇、潜水艇、浮筒的浮沉等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师生互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潜水艇、浮筒的浮沉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潜水艇、浮筒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物体的沉浮条件; 难点:轮船,潜水艇等的沉浮原因的分析。 三、教学策略 教法: 我采用了是实验法、讲授法、谈话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验是本节课的知识载体,根据学生已有的概念设计一些演示实验来纠正学生的认知错误,在探讨物体的沉浮条件的过程中又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

9.2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9.2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___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阿基米德原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即阿基米德原理;二是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解决浮力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本章教学的关键。从知识体系上看,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定性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并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本节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创新意识;通过运用知识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会“称重法”测量浮力和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已具备了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重要知识,具备观察、分析能力。但缺乏推理、归纳能力。 心理特点:学生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探究物理知识具有一定兴趣,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发展之中。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为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方法相结合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学法:主要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和游戏学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实验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结合插图讲述小船的故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出问题,进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实验探究 1.实验引入,提出问题 让学生把塑料瓶向下慢慢压入水杯中,体会浮力大小的变化,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水溢出),并就此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将塑料瓶下按的过程中,塑料瓶所受浮力越来越大,排开的

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课稿

漠河县育才学校 教师教育教学材料 《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课稿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数学、语文年组:六年教师:梁滨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科学家阿基米德》,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科学家阿基米德》是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课文,该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以“热爱科学”为主题展开的。 本文通过两个故事,介绍了科学家阿基米德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及其伟大的人格,赞扬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课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总--分”的写作形式,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小学年级语文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朗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对科学的热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从读中感悟,适时点拨。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交流、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全面落实“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效课堂活动,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我校的“快乐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快乐预习:在新课的开始,我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快乐参与: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问学生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让学生有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本课人物。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要说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我准备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 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习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及测量浮力的两种方法; (2)、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3)、教材的重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浮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

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三、教法和学法:学案引导法,实验探究法等; 我们学校在推广使用学案导学法,所以本节课我仍然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 教学案在课前能引导学习进行目的明确的预习,解决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在课堂上能引领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 本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主要通过探究让学生获得新知,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师用具: 1杯清水、1杯盐水、1只氢气球、乒乓球、石块、钩码、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铝块、铜块及组装好的铁架台弹簧称、水槽等 学生用具:1杯清水、1杯盐水、1只水球、乒乓球、石块、钩码、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铝块及铜块组装好的铁架台弹簧称、水槽、小烧杯及溢水杯等 四、课堂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环节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有位科学家曾发出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他的成就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浮力问题的----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此互动环节,能够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动手实验,体验浮力: 这个环节我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认识浮力! 活动一:把实验台上的一些物体放入水槽中,哪些物体漂着?为什么呢?你还有什么发现?接着启发: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探究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古希腊的伟大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古希腊的伟大科学家叫阿基米德,他发现了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的规律,此外,他还发现了杠杆、滑轮等机械的工作原理。 牛顿发现了支配天体的万有引力定律。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 摆的定律由伽利略发现。定律为“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在物理学中这叫做摆的等时性原理。 ***影响摆动周期的因素是摆长,不影响摆动周期的因素是摆球质量、摆动幅度。 测量的历史 测量的目的是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测量的基本要素是公认的比较标准、合适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在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度量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SI)在这个制度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从零刻度线到最大刻度线的距离叫做量程。(测量范围) 刻度尺最小一格的长度叫做最小分度。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打点计时器使用6-9v交流电,每秒振动50次,一次用时0.02秒。 质量不随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一种属性。 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空气的振动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来,便形成了声波。 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实际上是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通过周围的物质(通常叫做介质)传播开去。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空气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低,声速就小。声速在空气(15°)中是340米/秒。 传播声音的能力固体→液体→气体(强→弱) 回声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返射回来。 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空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如果反射的声波在直接传入耳中的声波终止0.1秒以后传入耳中,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离声源17米就能听到回声。 声呐是利用回声测定海中目标物位置的一种装置。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程度。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集中程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使声音集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响度的大小用分贝表示。 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它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结构、频率有关。 超声波是频率超过20000赫的声波,次声波是频率小于20赫的声波。

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

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 用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话说:“他象是一个中了邪术的人,对于饭食和自己的身体全不关心。 有时候,饭摆在桌子上叫他吃饭,他好象没听见,仍旧在火盆的灰里画他的几何图形。 他的妻子,要时时看守他。 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时候,便呆坐着用油在自己身上画图案,而忘记原来是作什么事的了。 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这个笑话是因为国王的一个新冠冕而引起的。 国王在前不久,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 国王给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数量的黄金。 工匠的手艺非常高明,制做的皇冠精巧别致,而且重量跟当初国王所给的黄金一样重。 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银子掺了进去。 国王听后,也怀疑起来,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法测定,金皇冠里掺没掺银子,工匠是否私吞黄金了。 这次,可把阿基米德难住了。 他回到家里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办法,每天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也不洗澡,象着了魔一样。

有一天,国王派人来催他进宫汇报。 他妻子看他太脏了,就逼他去洗澡。 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称量皇冠的难题。 突然,他注意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出来。 同时,他觉得入水愈深,则他的体量愈轻。 于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 一边跑,一边叫:“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解决皇冠的办法找到啦!他进皇宫后,对国王说:“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实验,才能把结果报告给你。 国王同意了。 阿基米德将与皇冠一样重的金子、一块银子和皇冠,分别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块排出的水量比银块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对国王说:“皇冠掺了银子!国王看了实验,没有弄明白,让阿基米德给解释一下。 阿基米德说:“一公斤的木头和一公斤的铁比较,木头的体积大。 如果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体积大的木头排出的水量,比体积小的铁排出的水量多。 我把这个道理用在金子、银子和皇冠上。 因为金子的密度大,而银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样重的金子和银子,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自制溢水杯、自制小桶、改装铁架台。 普通弹簧、水、物块、升降平台。 三、实验创新要点 首先,是贴近生活,就地取材。我用普通弹簧替代了测力计,改装了铁架台、自制了溢水杯等实验器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进行物理小实验。 其次,定量关系的得出过程也与原教材实验不同。不用具体的数据支撑,而是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普通的一根弹簧虽然不能读数,但可以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弹簧缩短再变长的过程,并引导思考弹簧的长度变化正好反应了物块(包括小桶)的受力变化。这就是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学中的完美应用。 四、实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创新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2012年天津中考的第21题。该题独特的设计思路在于没有用弹簧测力计这一主要器材对浮力和排开液体重力进行直接的测量,而是采用了将排开的水再倒入系统中,从而对比弹簧的长度变化来得出结论。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我又采用了通过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得益于2012年重庆中考第18题的提醒。整个设计及探究过程正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体现。 五、实验教学目标

基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优化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从经典实验中提取精华,完成对创新实验的设计、进行、评估的完整流程。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增强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实验教学内容 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测浮力等相关实验,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在从阿基米德的灵感引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或改装实验室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介绍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最终得出定量关系。 七、实验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通过以下六个活动展开,我将重点阐述活动四和活动五: 活动一:创设情景 由教材中阿基米德的灵感引入课题。首先给学生讲述阿基米德鉴定王冠的故事,直接引入新课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此活动,能够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感受浮力,提出猜想 把一个易拉罐按入水中,越往下按,越吃力,学生自己感受浮力与排开液体的关系?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 在此引导学生,浮力是一个力,它与排开的液体如果在数量上有关系,那么我们应该用一个相同的物理量来表示排开液体的多少,那么我们用G排来表示排开液体的多少。 提出猜想:F浮与G排在数量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儿童故事:科学家阿基米德_科学家阿基米德

儿童故事:科学家阿基米德_科学家阿基米德 对于阿基米德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儿童故事科学家阿基米德,希望大家喜欢! 科学家阿基米德 二千多年前,有一个国家叫希腊。这个国家很小,可是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你们长大了,就会学到这位阿基米德发现的科学定理。 阿基米德很爱动脑子,走路在想,吃饭也在想,还一边在画图形,方的,圆的,三角的想着,画着,就忘了吃饭了。 那时候,这个国家,那个国家,常常打仗。希腊是个很小的国家,因为打仗,许多年青力壮的男人牺牲了,城市里,农村里,见到的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有一年,罗马帝国又来侵略希腊了,罗马帝国的士兵是坐了军舰来的,那时候的军舰是木头做的大船,船上竖着一根根桅杆,桅杆上挂着很大的布篷。 希腊的老人、妇女和孩子站在海岸上,看见罗马帝国的军舰一艘接着一艘,越来越近了,啊,看得见军舰上的士兵了,他们手里拿着闪亮的刺刀,杀气腾腾。 眼看罗马帝国的军舰近岸来了,希腊人急得又哭又嚷,乱哄哄的。 不要慌,不要慌!忽然有个人大声喊叫起来。 这是谁呀?大家一看,都认得他,他就是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跳到一块高高的石头上,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对大家说:快回家去,把你们的的镜子全拿来。快,快!

打仗要用刀用枪,拿镜子干什么呀?大家呆呆地站着,一动也不动。 有个人说:听阿基米德的话,准没错!大家快回家去拿镜子吧! 大家都知道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就一齐跑回家去,拿了镜子来。人多,镜子也多,有上千面镜子呢。 这时候,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阿基米德就指挥大家拿着镜子,把反射的阳光对准第一艘军舰上的布篷,也真奇怪,那艘军舰的布篷着火了,海风呼啦啦一吹,火越烧越旺,把军舰也烧着了。阿基米德又指挥大家拿着镜子对准第二艘军舰,第二艘军舰也着火了。就这样,第三艘、第四艘军舰都着火了。吓得后面几艘军舰回头就跑。 胜利啦!海岸上的希腊人围着阿基米德欢呼起来: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有本事! 阿基米德摸摸自己的胡子,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呀?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你们想,咱们上千面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布篷上去,温度多高呀!这么着,布篷就着火了。 罗马帝国吃了败仗,它的将军和士兵对阿基米德又怕又恨。他们想,哪天打到希腊去,非把这个老头儿杀死不可。后来有一次,罗马帝国的军队趁希腊人没有防备,打到希腊来了。 几个罗马士兵,找到了阿基米德的家,把门踢开,跑了进去。屋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罗马士兵还当阿基米德在睡大觉呢,跑到他的卧室里一看,床上空空的,没有人。他们跑到另外一间屋子里去,才看见一个人,是个白胡子老头儿,而前摊着一张纸,纸上画着许多图形,他正在解一个难题呢。他就是阿基米德,这年,他已经七十五岁了。 阿基米德那么专心,连罗马士兵站在他跟前也没有发觉,直到罗马士兵用刺刀碰了碰他的鼻子,他才抬起头来。 你是阿基米德吗?今天我们要杀了你!罗马士兵一脚踩住他画的图形,一手揪住他的头发,拖着他就往外跑。 阿基米德推开罗马士兵,不慌不忙地说:慢来,慢来!他指着地上的图形,接着说:这个难题我还没有做出来呢,我不能把这个难题留给人家去做啊!等我把这个难题做出来以后,你们再杀我的头吧。

阿基米德原理 说课稿

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郭晓慧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本章重点,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由“阿基米德的灵感”和“浮力的大小”两部分内容构成。在学生认识浮力,理解物体浮沉条件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本节是对上节知识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2、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浮力》的定性认识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浮力,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中:“物理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注重探究性教学”的精神,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用科学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2. 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及推导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培养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得出阿基米德原理难点:实验数据处理及结论的得出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对浮力现象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其规律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探究,教材在第一节内容中用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初步理解如何测浮力,知道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本节做了铺垫。教师如何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小实验构建物理知识,用科学的观点和态度来研究浮力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为科学探究类型课,该节课经过:“想想做做”、“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探究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使其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选定本课的教法主要有:1、实验法。2、启发提问法。3、分析归纳法。学法主要有:1、实验

阿基米德定律说课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 十里铺中学邓德学 本节课《阿基米德原理》内容,选自人教课标版《物理》第六章“压强和压力”的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它是初中物理理解级的内容。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学习难点。目前学生具备的知识主要有力、密度、测量质量和力的方法和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等,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一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让学生初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及尊重事实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2.学会使用弹簧秤测量浮力。3.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活动,关注实验现象,发现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2. 通过探究实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收集、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从而验证假设的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活动,激发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形成大胆猜想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感悟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探索F浮与G 排大小的关系。 本节课需准备的器具有:演示用弹簧秤、学生实验用弹簧秤、铁架台、玻璃桶、玻璃缸、溢水杯、烧杯、泡沫塑料块、砂桶、钩码、铜块、铝块、水、浓盐水及多媒体课件“阿基米德原理”(包括:图片、演示实验录像等)本课设计内容为“阿基米德原理”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设计的思路是:以游泳运动员视频情景和小实验认识浮力。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思考,形成浮力大小可能等于排开液体重力的假设,探索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然后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验证假设,在对照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后,归纳形成阿基米德原理。

八年级下物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习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及测量浮力的两种方法; 2、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3、教材的重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浮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三、教法和学法 四步五环法,实验探究法等; 我们学校在推广使用四步五环法,所以本节课我仍然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

本节课。教学案在课前能引导学习进行目的明确的预习,解决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在课堂上能引领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 本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主要通过探究让学生获得新知,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师用具: 1杯清水、1杯盐水、1只氢气球、乒乓球、石块、钩码、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铝块、铜块及组装好的铁架台弹簧称、水槽等 学生用具:1杯清水、1杯盐水、1只水球、乒乓球、石块、钩码、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铝块及铜块组装好的铁架台弹簧称、水槽、小烧杯及溢水杯等四、课堂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环节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有位科学家曾发出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他的成就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浮力问题的----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此互动环节,能够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动手实验,体验浮力: 这个环节我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认识浮力! 活动一:把实验台上的一些物体放入水槽中,哪些物体漂着?为什么呢?你还有什么发现?接着启发: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探究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 N,把石块浸没到水中的示数为F1= N,你发现了什么?原因是什么呢? 由以上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那么,气体中的物体呢? 活动三:老师演示:放飞氢气球!让学生观察氢气球在空气中的运动情况!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和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对它向上的浮力!这几个活动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环节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设计修订版

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设 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熟悉哪些科学家并讲讲他的事例。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科学家事迹。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画像,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板书课题,自由读课文来认识一下这位科学家。二、初读课文。 1.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把喜欢的词语抄在自选词句栏中。 2.通读全文标段弄清段意,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 三、深入精读。

1.再读文,从每件事中可以体会出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阿基米德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爱动脑筋? 学生找3到14段有关语句回答,师追问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 学生:阿基米德沉着、冷静、果断。 师: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 学生:练读,汇报读。 师:为什么阿基米德说是太阳帮的忙?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或课前实验谈谈。 师:在这里你明白了阿基米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他善于观察思考,并利用科学原理战胜了敌人。 2.读15到20段,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学生读完汇报:罗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阿基米德。 画出最使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谈你的感受。 学生:“阿基米德那么专心……抬起头来……”从他的行为中感受到他全身心地投入钻研的状态。 学生:“等一下……没完呢!”面对死亡他毫无畏惧,还关心自己的几何定理,可见他热爱科学胜过自己的生命呀!

优质课2018《浮力》说课稿

《浮力》说课稿 贵定四中 : 杨胜培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浮力是在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 1.1、知道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1.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1.3、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1、在探究浮力产生原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2.2、在定性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1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大胆猜想,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液体压强、大气压强以及流体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对浮力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有关浮力的错误认识,且对于浮力现象解释不清楚。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但通过实验和推理获得新知的能力不强。 四.教法学法分析 我以贵定四中的“253”五步有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达成教学目标,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还融入了学生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常见到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这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那老师再拿出几件物体当场演示实验,引出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却有的浮上水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纠正学生对浮力的错误感性认识,得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图10.1.1 图10.1.2 (二)新课讲授: 1、浮力的概念

阿基米德原理的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的说课稿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一、说学情: 我所教的学生叫张佳楠,是个异常活泼,聪明且善于观察生活孩子,但是对于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认为知识过于的枯燥无味。可以从物理在生活中的体现,物理小故事等角度引导孩子进入物理的殿堂,在授课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对于物理现象的思考,如何验证孩子的想法,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二、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章是苏教版物理八册下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这节课是“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在中考中也常常结合其他知识点,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规律,所以这节课又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好素材。 (2)说教材的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增强学生探究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认识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研究物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对直理的追求和热爱。 (3)说重点、难点的确立以及其依据: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浮力的问题。阿基米德原理体现了浮力的本质,是浮力计算的一般依据。 三、说教法: 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探究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四、说学法: 1、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2、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五、教学设计 1、引入: 将一块小石头浸在水中,如何测浮力? 从而复习称重法测浮力。接着出现画面,一块大石头浸在水中,怎样测浮力?由于学生知识有限,激起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出问题,进入课题。 2、猜想: 利用课件演示石块浸入水中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水上升,同时弹簧秤示数减小,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浮力?培养学生直觉猜想能力。 3..探究浮力: 请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注:说出猜想依据是为了保证猜想的科学性,避免出现胡猜乱想的现象) 学生一般会从浮力的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液体入手进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有关,也可能与液体有关。 学生可能猜想出的因素一般有: (1)与物体有关的因素: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密度;③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 (2)与周围物体有关的因素:①液体的密度;②液体的多少;③被排开的液体体积。 经过分析(分析的过程见附件一),我们可以把上述猜想归结为以下3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