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案例分析的各种期刊摘要

合集下载

小米集团“亏损”上市的案例分析

小米集团“亏损”上市的案例分析

小米集团“亏损”上市的案例分析作者:刘慧芳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1期小米集团成立于2010年,2011年进入手机市场,2018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但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2017年度的439.89亿元的巨额亏损引发了关注,市场也此争论不一,因此本文针对小米集团亏损上市,结合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估值等对小米集团进行了全面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小米集团并非真的发生巨额亏损,而在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处理。

一、案例概述小米集团(以下简称“小米”)成立于2010年4月,2011年进入手机市场后,小米手机的高性价比和其独特的MIUI系统撬开了手机市场,2013年进军物联网平台,采用“投资加孵化”的模式投资了很多生态链项目,其智能手机和IoT产品销量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在如此发展背景下小米于2018年7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

作为在港股首家采用双层股权结构上市的企业,一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其2017年报中的利润巨亏438.89亿元也引发了众多热议。

二、案例分析(一)利润分析根据小米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报告,2017年小米净亏损438.89亿元,较2016盈利的4.92亿元下降了约9027倍,但真的如财务报表上所披露的那样吗?下面我们将结合财务报表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利润表具体项目分析,发现巨额“亏损”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项目。

如图2,该项目2016年较2015年有所上升,而2017年该项目达-540.72亿元,下降为2016年的21.43倍,且此项目对收入的贡献为-47.17%,近一半的总收入用于弥补这一项目。

(二)优先股问题分析对于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变动影响,首先,如果把小米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看成是“股”的话,那么,其公允价值变动应当与公司盈亏无关,因为盈亏是站在股东角度来辨析的。

但是由于小米所持有的优先股是可以“赎回”,那么“股”的性质就变成了“债”,作为“债”,其公允价值上升便会成为投资人赎回时的公司损失。

小米案例分析(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

小米案例分析(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

产品研发过程
2.强专业弱管理”的扁平化组织架构 为了支撑“互联网众包”模式,小米手机采取了与传统手机公司截然 不同的研发组织结构。他们将手机研发拆解成许多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 由几个研发工程师负责,这些工程师通过小米论坛、微博等方式,直接与 粉丝互动,从消费者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对产品快速做出改进。整个小米 公司采用的都是“强专业弱管理”的扁平化组织架构,除去一些业务性很 强的对外职能小组,研发部门并没有所谓的研发经理之类的职位,只有研 发小组。 更让人奇怪的是,黎万强所管理的小米公司营销部门,大部分都是原 来从MIUI调过来的产品经理,在小米公司,营销人才和产品经理被整合到 一个团队。而在传统的公司的组织架构中,懂产品研发的人和营销人员并 不在一个部门。这种组织结构的好处在于,当营销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 ,懂产品的人会更高效,因为他们清晰地知道产品的痛点在哪里。
小米1S
手机基本信息
3G网络:HSPA+,联通3G(WCDMA),联通2G... 网络类型:单卡双模 主屏尺寸:4.3英寸 1280x720像素 CPU型号:高通 骁龙Snapdragon APQ8064 CPU频率:1536MHz 四核 电池容量:2000mAh 可拆卸式电池 后置摄像头像素:800万像素 操作系统:双MIUI V4(基于Android OS v4.1... RAM容量:2GB ROM容量:16GB SIM卡类型:SIM卡 存储卡:不支持容量扩展
营销策略
3)硬件配置是小米手机最为瞩目的地方,作为国产乃至全球目前最强的 双核Android手机,小米手机再次刷新了我们心目中的硬件高度。小米手机采 用了高通MSM8260 1.5GHz双核处理器,与HTC G14的CPU相似,但是主频更高。 内存方面是1GB RAM和4GB ROM,完全满足应用的需求。另外屏幕方面采用 的是夏普的4英寸屏幕,材质估计是ASV,分辨率是16:9的854x480,即FWVGA。 该屏幕采用半透半反射结构,阳光底下也可以看得清楚。摄像头方面,是800 万像素的。 4)包装。特别承重抗摔,这也是小米突出自己产品品质的一种方式。

小米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小米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二、小米手机的产品设计、性能以及在线服 务和售后服务相对于OPPO、vivo等手机品 牌性价比更高
2020/3/7
发展历程
2010年4月正 式成立。
2013年小米盒 子&小米手机同
时销售
2015年处于研 发电脑阶段
2020/3/7
2011年8月,发布 小米手机;10月
进行网上销售
2014年5月发布 小米平板;11 月入驻芯片业
《财富》(中文版)正式发布 2015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位列榜 单前十名的科技企业有小米 (第四位)、海尔(第五位)、腾 讯(第六位)、格力(第八位), 联想(第九位)、京东(第十位).
企业文化
没有森严的等级,每一位员工都是平 等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伙伴。 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 用户就是驱动力,我们坚持 “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
• 3、保证零库存的配送 模式:有凡客、顺丰 等快捷的物流公司配 送
营销模式
• 饥渴营销:是指商品 • 线上直销:采用电商
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 直销方式
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
系、制造供不应求
“假象”、维持商品
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
目的
• 口碑营销:潜入脑海、
小米先依托小米官网、 小米论坛等媒体开始 营销吸引大量粉丝关 注,最后通过预售和
2020/3/7
优 势
2020/3/7
01 战略制定的正确
性பைடு நூலகம்
02 产品设计和服

战略制定的正确性 01
供应链战略
&
营销战略
2020/3/7
• 供应链战略:所谓供 应链战略就是从企业 战略的高度来对供应 链进行全局性规划, 它确定原材料的获取 和运输,产品的制造 或服务的提供,以及 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 的方式与特点。

小米案例分析

小米案例分析

小米公司案例分析摘要:本案例分析基于小米公司的发展现状,结合自身所学的管理学理论知识,对材料中小米公司的发展情况分别从价值链的角度与战略的角度作出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的结果给出自己的个人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小米公司;价值链;战略背景介绍:2010年4月,雷军创建了小米公司,它是主要专注于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推出的MIUI手机操作系统、米聊、小米手机等三大公司核心产品陆续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案例分析:一、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案例1、价值链定义及其分析模型。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如下图),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与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

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与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1]。

2、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小米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模型,我们可以从5个基本活动与4个支持性活动方面来分析小米公司的价值链。

⑴小米公司的五个基本活动:进料后勤:小米公司设计研究完一款产品后,会通过多种渠道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原材料与零部件。

生产制造:小米公司拥有自己的外协制造工厂,目前主要为台湾富士康与英华达。

通过选择外协制造厂可以降低成本、享有外协厂制造工艺与技术,同时也可以降低资产投资与库存管理。

发货后勤:小米的代工厂富士康与英华达生产完之后,会由小米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处的仓储物流中心负责仓储。

根据网上的订单,三个仓储物流中心负责配送货物。

营销:小米主要依靠公司官网自主营销与通过一些运营商渠道营销,比如微博与QQ空间、联通定制版手机等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并且通过口碑营销、饥饿营销与体验营销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售后服务:小米公司专门设立了一个自己的客户服务中心—小米之家,为客户提供维修,技术支持以及提供手机配件等服务。

小米公司案例研究

小米公司案例研究

小米公司案例研究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科技公司,主要经营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生态链产品。

小米以其高性价比和创新的产品而闻名于世,成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以下是对小米公司的案例研究。

小米的成功可以归功于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策略。

小米采用了“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大大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

通过建立直营渠道、线上销售和线下实体店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小米能够更好地控制供应链和销售环节,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价格。

小米采用了独特的营销策略,通过“粉丝经济”吸引了大量忠实的用户。

小米将用户参与产品开发和营销过程作为重要策略,通过用户投票和建议来确定产品功能和设计,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与用户进行互动,建立了强大的用户社区。

这种用户参与的方式不仅提高了用户满意度,也为小米赢得了大量的口碑宣传和用户推荐。

小米通过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来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

小米注重产品的技术创新和设计,不断推出新的功能和特色,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小米还通过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和收购来增强自己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线,例如收购摄像机制造商测绘科技和与微软合作推出Windows 10版平板电脑。

小米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小米的主要业务来自于智能手机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虽然小米的销量增长快速,但利润率较低。

随着市场饱和和竞争的加剧,小米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小米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

小米的主要市场是中国,国际市场份额有限。

小米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推广和产品创新,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认可和用户。

小米公司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独特的市场策略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小米仍面临着市场竞争和国际市场拓展的挑战。

小米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和提高利润率,同时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以确保持续的发展和增长。

小米案例分析的各种期刊摘要

小米案例分析的各种期刊摘要

<对小米手机的分析研究>其传播策略至少有以下五个特点:1.个人品牌植入2.在线预订3.清晰的时间表4.产品人格化5.在线销售小米的发展必须走强大的品牌战略之路(1)充分研究市场环境、目标消费群与竞争者,为品牌战略决策提供翔实、准确的信息导向(2)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扩张,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获取最大利润。

(3)科学管理,累积丰厚的品牌资产。

《小米手机的互联网玩法》手机只是小米布局移动互联网的一环,一个新引爆点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发布,30万台预售很快被抢光,预订号被黄牛炒到三四百元,各种关注和讨论无数,一机难求,热度一点不输iPhone这些大品牌。

小米怎么做到的?高配低价产品发布会和预售很像iPhone的翻版,从会场布置到气氛都很像靠微博、论坛不断制造话题,形成口碑传播。

软件开发采用众包模式,手机制造数十家供应商都是大牌企业,而且大部分都是苹果的供应商。

销售、售后只走网络,不做线下渠道…小米手机背后的“互联网+手机+软件”模式,会让人产生更多联想,这也是苹果的成功所在—软件硬件和互联网完美融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软硬件要一体化,小米不是手机厂商,而是互联网公司大致是这样的模式构架:平台(MIUI手机系统)+社交(米聊)+应用(迷人浏览器、小米司机等)+终端(小米手机)—很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模式。

小米手机,米聊,MIUI。

如果单独看,MIUI用户不过70多万,米聊350多万,小米手机初期30万台,哪一个都不能算多,但这几个组合在一起,很可能实现乘法效应,相互促进,实现用户增长和用户粘性提升米聊形成一个实名关系社交圈SNS PHONE互联网玩法的核心是“快”,小米利用高配低价这个买卖,通过预售一炮打响,从智能手机市场占得一定份额小米要迈几道坎《小米手机:跨界变革开始》小米的米聊目前基本上被腾讯微信打败,因此小米在营销上依靠电子商务和商业模式上依靠软件应用的模式创新道路并没有完全走通,长期能否成功还需观察。

小米公司案例分析

小米公司案例分析

小米公司案例分析第一篇:小米公司案例分析小米公司案例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移动通讯业发展迅速,手机已渐渐普及。

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已达9.2726亿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

面对容量巨大且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环境,小米手机作为国产手机的一个品牌,异军突起。

但小米公司和国内外的手机产业相比也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本文以小米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它的营销策略、品牌定位战略、公司现状、手机市场环境分析、竞争格局、发展建议做了基本分析。

结合小米公司的发展现状,对小米手机这一小米公司旗下的主要产品如何进行全球性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或者写下面这个(我国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消费者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提高,时间缩短,在很多消费群体中,“玩手机”已经不是一种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娱乐。

消费者也追求更加时尚、简约实用、性价比高手机,小米手机正是迎合了这些要求。

)关键词:小米手机高端智能消费发展案例概述: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小米手机、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业务。

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200万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目前小米手机累计销售量352万台。

6月26日,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公司已完成新一轮2.16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小米公司估值达到40亿美元,投资方均为国际顶级投资公司。

案例分析(行业背景)2010年,智能手机成为整个业界关注的焦点。

Gartner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普通手机销量为3.147亿部,同比增长17%,而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48.7%,达5430万部。

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6165万部,同比增长50%。

预计2010年底,智能手机用户将突破1.5亿。

据测算,智能手机将以每年50%的速度提升。

这意味着到2014年,中国将有一半以上的手机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终端,届时将全面进进手机智能时代。

小米案例分析范文

小米案例分析范文

小米案例分析范文
小米公司是一家位于中国的消费电子公司,于2024年3月创立于中国,最初是作为一个手机制造商,并后来扩展到智能硬件、移动电子产品、IoT、AI、云计算等领域。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小米已经统治了中国的智
能手机市场,它的销量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了第四位,产品结构和盈
利模式以及消费者品牌的认可度和爆发力实现了其飞速的发展。

在产品结构方面,小米将重点放在了以智能手机为主要产品的整体电
子产品结构上。

其中,智能手机产品线和相关配件品类占据了大多数,但
小米也同时专注于其他的智能家居产品,如空气净化器、智能灯、路由器等。

其中,小米智能手机是小米的主要业务,从低价型号小米2s到高端
型号小米5s,涵盖了所有价位段,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体验。

小米也采用了混合型的盈利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米手机的分析研究>
其传播策略至少有以下五个特点:
1.个人品牌植入2.在线预订3.清晰的时间表4.产品人格化5.在线销售
小米的发展必须走强大的品牌战略之路
(1)充分研究市场环境、目标消费群与竞争者,为品牌战略决策提供翔实、准确的信息导向
(2)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扩张,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获取最大利润。

(3)科学管理,累积丰厚的品牌资产。

《小米手机的互联网玩法》
手机只是小米布局移动互联网的一环,一个新引爆点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发布,30万台预售很快被抢光,预订号被黄牛炒到三四百元,各种关注和讨论无数,一机难求,热度一点不输iPhone这些大品牌。

小米怎么做到的?
高配低价
产品发布会和预售很像iPhone的翻版,从会场布置到气氛都很像
靠微博、论坛不断制造话题,形成口碑传播。

软件开发采用众包模式,手机制造数十家供应商都是大牌企业,而且大部分都是苹果的供应商。

销售、售后只走网络,不做线下渠道…小米手机背后的“互联网+手机+软件”模式,会让人产生更多联想,这也是苹果的成功所在—软件硬件和互联网完美融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软硬件要一体化,小米不是手机厂商,而是互联网公司
大致是这样的模式构架:平台(MIUI手机系统)+社交(米聊)+应用(迷人浏览器、小米司机等)+终端(小米手机)—很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模式。

小米手机,米聊,MIUI。

如果单独看,MIUI用户不过70多万,米聊350多万,小米手机初期30万台,哪一个都不能算多,但这几个组合在一起,很可能实现乘法效应,相互促进,实现用户增长和用户粘性提升
米聊形成一个实名关系社交圈SNS PHONE
互联网玩法的核心是“快”,小米利用高配低价这个买卖,通过预售一炮打响,从智能手机市场占得一定份额
小米要迈几道坎
《小米手机:跨界变革开始》
小米的米聊目前基本上被腾讯微信打败,因此小米在营销上依靠电子商务和商业模式上依靠
软件应用的模式创新道路并没有完全走通,长期能否成功还需观察。

小米手机的出现,确实代表互联网引发产业跨界和变革的开始(质疑)
《小米手机火爆的背后是什么在推动》
2011年9月5日开放预订,付款订单量达到21.5万台;2011年12月18日首轮开放购买,三个小时售出10万台;2012年1月4日再次开放购买,10万台库存三个半小时售罄……按照小米手机1999元的价格计算,不到4个月的时间,小米手机销售额已经达到8亿多元人民币。

从销售额上来看,小米手机是一个传奇。

越低的价格,超高的配置,超难购买,这让小米手机一次又一次的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技术指标实际的业内评价
小米手机所选用的高通芯片组是A8双核架构,已经属于老一代工艺,能耗、散热均与新一代A9架构芯片存在差距。

CPU的频率并不代表什么,双核也不代表什么,CPU的性能才是王道。

在小米手机内测时,曾有用户反应小米手机发热量大的问题。

此外,雷军还在媒体面前一味强调小米手机的很多配件来自苹果的供应商。

雷军之所以这样说,也许也是想借苹果提升小米手机的知名度
小米火爆背后的危机
售后、物流都是小米未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小米官方的数据,截至目前小米手机已经售出了41.5万部,包含2012年1月4日销售的10万部。

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小米手机售后维修的软肋将会更加明显。

尽管雷军表示,小米已经在北京、上海等七个地区建立了小米之家,计划在2012年一季度再建30家小米之家,覆盖主要的一线城市,并且正在签约第三方维修中心。

然而面对已经售出的40多万部小米手机。

很明显,40多万的销量,30多家维修中心恐怕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小米手机质量遭消费者质疑》
小米手机上市至今,本刊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小米手机存在发货慢、频死机、按键不灵、掉漆等质量问题,与此同时,其售后服务也遭到消费者质疑。

2011年12月1日,高先生网购了一部小米科技公司的产品小米手机,购机回来后便发现该手机屏幕有质量问题,影响使用。

随即,高先生在该公司官方网站上申请更换机器,并于同年12月8号退还机器。

但直至2011年12月14日,该公司也没主动与高先生取得联系,也没有告知换机日期。

当高先生联系客服后,却被客服告知耐心等待,然后就音讯全无了。

近日,我们团队成员登录小米论坛,发现里面的问题反馈多达近万条,包括了发货速度慢、掉漆、相机无法拍照、频繁死机、无法开机、通话破音严重等十几个问题,还有部分用户申请退换机
上市20天身陷“质量门”
《小米手机必败》
《浅析小米手机发展之路》
小米手机的发布和上市,配合了小米科技自身操作系统MIUI和手机通讯软件米聊的推广。

未来手机市场的争夺领域不再仅仅局限于终端硬件的销售,而是拓展到手机桌面和相关软件的服务领域。

竞争者反应
小米手机发布会后不出一个月,就感觉到了腹背受敌的压力。

性价比方面,华为即将在十月推出在配置上与小米手机相似的Honor手机,价格只售1,888元;操作系统方面,阿里巴巴推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阿里云OS操作系统和首款搭载此系统的云智能手机天语W700,另外百度在九月初推出了“百度易”手机系统,戴尔代工的百度手机也将于年底前上市;通讯软件方面,腾讯力推“微信”,据说目前微信用户量已是米聊的3倍以上,同时腾讯联手天语在十月推出内置QQ-Service平台的手机。

定制手机的盛行,再一次说明智能手机市场的争夺不再仅仅局限于手机硬件销售,而是拓展到手机桌面和相关软件的争夺,谁占领了软件服务领域,谁就占领了终端
<小米手机:炒作与创新不可本末倒置>
小米一再拖延交货时间,也被指缺乏契约精神,毕竟30万的供货能力并不难满足,那么小米种种对于拖延交货的借口只可能是持续的炒作。

这种无视客户心理实际感知的炒作,是典型的将客户视若韭菜,割了一茬还有一茬的“一锤子买卖”的做法,难怪客户会从希望转为失望。

《小米手机“微创新”初获成功》
由于3G的运营,国内智能手机更加深入人心,但中国传统手机企业显然还没有准备好,不管是运营商的渠道还是手机终端制造企业,往往都还在传统的营销套路中打转转,即便那些玩转互联网很久的网络公司也鲜能脱颖而出。

而从未与手机终端沾边的小米科技却在这个领域异军突起,至少是在营销上有很多特点,效果也不错。

<小米手机借电子商务拓市定位过窄或致画地为牢>
电子商务渠道销售却是一把“双刃剑”,从销售方式上看,小米手机更像是一种小众产品。

仅以小米网为销售渠道,未免过于狭窄;小米网用户有限,或致用户定位过窄;凡客的物流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覆盖能力相当有限⋯⋯种种限制因素或令小米手机陷入画地为牢的发展困
从长远发展判断,小米手机未必会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一来小米并非硬件厂商,手机产能有限;二来与凡客诚品类似的在线销售渠道覆盖能力有限,二三线城市是网络盲区;三来用户定位过于细分,集中在“发烧友”,普通用户市场有待深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