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修复联合治疗龈下残根的临床疗效评价
成人龈下残根正畸后的临床修复体会

So tl yT efut l r dc l i ri ) tmao g , r MiayMe ia Un esy o h o h i t v t
Ab ta t Obet e o i e t ae le C n a efcsO o i t n 0 r o o t n rsh t o d l s b— src: jci T n si t h ¨ i l f t fc mbn i fot d ni a d po tei fra ul u v v g c e ao h c c
钟 万全 王 军慧 马晓梅 钱 红 , , ,
(. 1解放军第 5 8医院口腔 中心 陕西 西安 1 7 0 2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 医学院正畸科 ) 1 4 ;. 0 3
[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龈下残根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保存治疗的效果。方法 : 选择成人龈下残根患者 2 例 , O 残根根面至少一侧 位 于龈下 2 m 。用正畸方法将残根进行拾向伸长移动到龈上 1m以上, ~3m m 保持 3 个月后进行金属烤瓷桩冠修复。结果: 残根修 复后 , 复体在形态、 修 功能, 美学均达到 了较 完美的效果。结论 : 正畸与修复联合保存治疗龈下残根具有 良好 的修复效果。 [ 关键词] 正畸; 修复; 龈下残根
p r c e f c s n e f t f t i mo p o o y f n t n n a s h t s e e r h l g . u c i a d e t e i o c Co c uson Co n l i mbia in f r o on i a d n t o o t d t o h c n p o t e i r sh t c
Atr nh e ar g rs rt n r d f oc li fs dt tl rwr F f mo tsv p i ,e t ai sweema eo p rean u e omea co ( N) R s l h e trt n a e3 i n o o P e ut T ers ai sh d s o o
外伤性龈下前牙残根修复效果的临床评价

【 btat0bet e oea a to s n l i e om n e f rw nteigsreyf etecrs rt ni rvmet f A s c】 jci T vl t me d dcnc pr r a c o nl g nn gr r s t t ao oe n r v ue h a i a f l oc e h u o a h i e o i mp o
薯誊 ≯ 爱 ≯ 誓 : ≯
外伤 性 龈 下 前 牙残 根修 复效 果 的临床 评价
王 林
商丘 市第一人 民医院 口腔科 ( 南 商丘 4 6 0 ) 河 7 0 0
【 中图分类号 】 714 R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61 72 (07 2 — 02 0 17 — 8 120 )3 01 — 2 对 6 例 16颗 8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 外伤性龈 下前 牙残根行 牙冠延长术的手术方法 、 术后修复 时间、 适应证及 美观效果 。方法
前牙龈下断根的正畸牵引修复联合治疗

生国塞坦匡型垫!Q生i旦筮≥!鲞箍!Q翅Q堕塑墼』螋理趔堕塑!鲤璺鲤丛鲤墼i型丛坚:垫!Q:!尘:!!:盟!:!Q前牙龈下断根的正畸牵引修复联合治疗韩芳董素阁【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系统的正畸牵引术和烤瓷桩冠对前牙龈下断根进行保存修复治疗。
方法选择28例42颗前牙龈下断根,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正畸牵引方法牵出断根1.5—3.0m m,固定断根2—3个月后行金属烤瓷桩冠修复。
结果42颗前牙中,有6颗失败,其中有1例残根断面低于牙龈3m m,牵引效果不好,2颗侧切牙发生根折,3颗切牙核桩松动而拔除。
其余36颗患牙治疗效果较满意。
结论通过正畸牵引术能将位于龈下3m m以内的断根牵引出龈缘,配合核桩金属烤瓷冠修复,使龈下断根的固定美容修复成为可能。
【关键词】前牙;龈下断根;正畸治疗;烤瓷桩冠随着口腔正畸、口腔修复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龈下断根的保存修复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口腔医生的重视。
颌面部外伤中,前牙折断率较高,常出现冠折、冠根折以及根折等。
若折断位于牙槽嵴以下,常无法利用残根进行桩冠修复。
因为残根的颈缘不易与套冠颈缘吻合,从而不能提供足够的固位力,并且龈下残根易造成感染,所以对于龈下残根,单一传统的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美容修复效果。
作者通过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将龈下断根牵引至理想的修复学位置,再行核桩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保存龈下残根残冠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3年至2008年28例42颗涉及前牙龈下缺损的患牙,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8—55岁。
病因中龋病导致的牙体缺损多见,其次是外伤所致。
适应证:①前牙牙体龋坏、斜折或横折,断面位于龈下。
②以患牙x线片为准,患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根尖无明显吸收或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牙槽骨无吸收或吸收<l度,断面位于龈下的距离<3m i l l。
③剩余牙体组织与同名对称牙的冠根比例>1:1。
④邻牙条件较好,可以作为支抗牙。
68例患者外伤性龈下前牙残根修复效果的临床评价

牙 出现 龈乳 头 萎缩 均 在 此 类病 例 中 。
12 1 治 疗方 法 ..
拍 x线 片 , 查患 牙的 牙根 长 度及 牙槽 骨 检
情况。 确定 手 术 方案 ; 牙 冠延 长 术 , 牙周 生 物学 宽 度为 基 准 , 行 以 决 定 手术 方法 ; 据患 牙 不 同情 况行 暂 时冠 或 全冠 修 复 , 时 冠和 金 根 暂 瓷 冠设 计龈 下 0 5 . mm 边 缘 ; 复 前 后拍 摄 照片 , 比效 果 。 修 对
12 方 法 .
牙冠延长术后易出现变化 , 已有 文 献 报 道 术 后 6周 ~2年 牙 龈 、 牙 周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增 生 或 萎缩 , 因此 牙 冠 延长 术 后 应尽 量 减 少早 期 的 刺激 和 侵 入 , 确 保 牙 龈 边 缘 的 最 终 愈 合 。 以 Al n l t e 报道 对 于牙 冠 延长 术 未去 骨 的 残根 , 于 术后 6 可 ~8 周 开 始 修 复 治疗 ; 若去 除 部 分 牙槽 嵴 。 则应 于 3 ~6个 月再 修 复 。本 组9 2颗患 牙 采 用单 纯 牙龈 切除 。 术后 6~8 开始 修 复治 疗 。4颗 周 l 患 牙 采 用翻 瓣 加去 骨 术 , 术后 3 月 开 始修 复 治疗 , 期复 查 3颗 个 后
后 能保 留 3 mm 角 化龈 时 无需 去 骨 , 之 则应 切除 部分 牙槽 嵴 。 ~5 反 众 所 周 知 , 下 残 根 长 度 与 临床 牙 冠 长 度 之 比 应 ≥ 1: , 要 综 龈 l故
龈下残根的美学修复治疗

根牙 合 向牵 引过 程 中 . 该 严 格控 制 牵 引力 的大小 应 及 支 抗 的稳 定 . 循 正 畸 持 续 微 力 的 原 则 . 般 为 遵 一 3 5 g]防止用 力过 大 引起 牙 根吸 收或松 动 。 0~ 0[, 2 牵引
[ 键词 ] 残 根 ; 畸 牵 引 ; 周 手 术 ; 复 关 正 牙 修
【 图分 类号 】R 8 . 中 7 35
-
临床 上 因外 伤 、 患等 造 成 的前 牙 折断 比较 常 龋
见 。当折 断 线最 低处 平 齐龈 缘 或 以上 时 , 常 直接 通
冠延 长术 使之 与邻 牙 龈缘线 协 调 .~ 4 6周 后 复查 . 当 患牙牙 龈形 态与邻 牙基 本一 致且无 炎症 时方 可进行 重新根 管预 备 , 桩核烤 瓷 冠修 复 。( ) 患者 3个 行 4嘱
过 长 , 以达 到 理 想 的 美 观 效 果 对 这 类 患 者 可 以 难
出 血 指 数 ( O )并 拍 根 尖 X线 片 . 观 察 修 复 效 B P. 以
果。
2 结 果
采 用 正 畸牵 引 、 周手 术 、 核 烤 瓷 冠联 合 治 疗 Nhomakorabea 牙 桩
法。
经过 3个 月 . 月 以及 1 后 的复查 . 6个 年 患者无 自觉 不适 . 嚼功能 良好 . 咀 检查 牙 根无 松 动 . 瓷 冠 烤
录 根 长 、 槽 骨 以 及 根 管 情 况 。 术 前 测 量 根 管 长 度 牙
均在 1 . 1mm.残根行 牙髓 摘 除及 完善 的根 管治 05 4 ~
存牙 根_ 采用 正 畸牵 引方 法 将 残根 牵 引 至平 齐 于 1 _ 同名牙 或邻 牙 牙龈 或 高 于牙 龈 05 m后 . 视 情况 . a r 再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牙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正畸以及修复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对近两年68例患者进行医学观察,划分两组,有常规组与联合组,统计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最佳治疗方案。
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度分数评价p>0.05。
治疗之后,联合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评分均值(5.92±1.22)、美观度评分均值(5.73±1.13),常规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评分均值(3.85±1.24)、美观度评分均值(3.62±2.40),比较之下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联合组出现疼痛感有2例患者、张口障碍有1例患者、关节压痛有1例患者、咀嚼肌痉挛有1例患者,产生率是14.7%,较常规组29.4%小,p<0.05。
结论: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要首选口腔修复治疗与正畸的治疗方案,更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口腔正畸;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应用效果对于口腔疾病,牙列缺损是常见形式,更多是牙齿缺失引出机体恒压牙列不够齐全,很有可能使得患者的牙周组织形态出现改变,一方面影响了患者正常咀嚼,另一方面让患者的消化系统负担加大,不利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现阶段牙列缺损体现出口腔修复治疗的优势,按照人工牙对牙列组织进行修复,使得患者的口腔组成结构得到改善。
并且一些资料明确口腔正畸有助于牙列缺损患者早日恢复口腔健康,对提高患者口腔美观度产生积极影响。
为此对68例患者加以分组调查,实施不相同的治疗方法,实际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牙列缺损患者68例被纳入调查范围,均匀划分两组,第一组为常规组、第二组为联合组,前组有17例男性和17例女性,年龄所处22-68岁区间,均值(39.11±2.40)岁。
后组有15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年龄所处25-70岁区间,均值(42.11±1.63)岁,互相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呈现正态分布特点,p>0.05。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龈下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病和地 中海 贫血 等筛查 ,重点 是为 了给准备 生育 的夫 妻双方 提供 参 考依据 ,了解 自身的状 况 ,避 免 造成 出生缺 陷 ,由于这 些项 目均 为
免费检 测 ,因此 我们在 孕 前保健 服务 时要重 点想 夫妻 介绍孕 前检 测
设 工作 ,让 患 者能够 充分 的信 任医 院。其 次 ,作为新 的保健 服务 形 式 ,要注重 宣 传孕前保 健 的合理 性及 科学性 ,符 合伦 理道德 ,扩 大
宣传层 面 ,让 更多 的人群 具备 孕前保 健知 识 。第 三 ,重视对 于提 供
组别
一
孕
数 药物 产
、
胎膜早破 产科疾病
割裂,孕前检查的信息不能给予产前保健有效支撑,医院之间无法形 成共享。最后,部分医院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无法为孕妇提供足够的孕
【 4 ] 钟春 刑, 田艳 . 影响 贵州农村 育龄夫 妇 预防 出生 缺陷知 识、 信念、 行为 的相关 因素[ J 】 _ 中国妇 幼保健 杂志 , 2 0 1 0 , 2 5 ( 2 2 ) : 3 1 6 1 — 3 1 6 3 .
2 0 1 3年 9月第 1 1卷 第 2 6期
前保健 的重 要性保 持 中立态度 ,占3 . 8 0 %。有 6 8 9 例 孕妇 了解 叶酸 的
・
临 床研 究 ・ 1 1 7
前保健 服务保 障 ,缺乏 同意规范 ,人员 缺少培训 ,服务 的质 量也参差
不齐 。 我 们在 临床 中实 施孕 前保 健服 务 ,首先 要加 强医 院的规 范化 建
情绪 ,防止加 深 医患 问的矛 盾 ] 。 同时也 要扩 大全 民健康 检 查 组比 较 ,孕前检 查 组在 孕期 使 用 药物 情 况 晚期 发 生 流 产 死 胎 、胎 膜早 破 、 产 科 疾 病 及 难 产 等 情 况 方 面比
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临床疗效分析论文

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牙体缺损牙龈下的残根保留修复,施行牙冠延长术,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观察。
方法对33颗损坏程度达到牙龈下1-3mm的牙残根施行牙冠延长术,根据牙龈损坏和牙根长度分a、b两组。
a组为18颗患牙,根长为1.5cm或大于1.5cm左右,b 组为15颗患牙,根长在1.2cm与1.5cm之间,手术6周之后进行常规修复。
然后对手术前、手术6周后及进行修复后1个月和3个月的临床效果就行比较。
(比较指标有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松动度(md)等。
结果经过手术之后,对牙周状况进行观察,33颗患牙情况良好。
术后a组没有任何松动现象,b组出现i-ii度松动的占57.57%。
总有效率为87.88%。
术后sbi、pd、md都比手术之前好的多,呈现很强的优势(po.05)。
结论只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牙冠延长术是残根的保存和修复的一途径种非常有利的手术【关键词】牙髓疾病;根管疗法;义齿修复术;牙冠延长术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牙冠延长术(crown length—ning surgery)来处理比较难以处理的修复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残冠,其原理根据是生物学宽度(biologic width,bw),此方法在临床上不但可以提高患牙的保存率,而且主要用于残根的龈下断端或暴露外伤劈裂牙,对露龈微笑或过短牙冠的不美观现象进行改善 [1]。
现将本人对33例患牙通过该方法进行修复前治疗,并进行跟踪定期观察的分析报告如下,以便在临床推广该方法及积累适应症选择的经验。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33颗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缺损达龈下1-3mm的残根,男性14例,女性19例,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31.6±13.7)岁。
其中前磨牙10颗,前牙23颗。
根据残根的长度在术前分为a 组,为18颗患牙,根长为1.5cm或大于1.5cm左右,b组为15颗患牙,根长在1。
2cm与1.5cm之间,对于牙周状况,所有患牙在术前检查都比较好,在完善的根管治疗下,没有根吸收,同时对于系统性疾病、女性妊娠、手术禁忌症者都排除在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龈下残根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分析DES应用于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临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王艳霞(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455000)【摘要】目的随访和分析正畸修复联合治疗龈下残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牙科收治的120例(152颗牙)龈下残根(损坏至牙龈下缘1~4mm)患者采取正畸修复的联合治疗。
结果随访24个月发现,经过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后,临床成功治愈率高达93.33%(112/120),失败率仅为6.67%(8/120)。
结论正畸修复联合治疗龈下残根,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应广泛地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正畸牵引修复龈下残根【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90-01在牙科门诊中,牙齿损伤或折断是较为多见的,主要由龋患、外伤及医源性损伤等引起单颗牙齿损伤或折断[1]。
牙齿损伤或是折断后,既影响患者的咀嚼又有碍美观。
以往临床上常用桩核烤瓷冠的方法对龈下残根进行修复,但当牙齿的折断部位在牙槽嵴顶之下或牙龈下端时,或是对美感要求高而不愿拔牙的患者时,采用传统的医治方法治疗效果欠佳。
其一是易造成牙龈边缘线的不协调且牙冠过长,而且很难达到患者想要的美感;其二是传统的纤维桩和铸造桩无法完整的将牙龈下的残根修复好;其三是修复体难以固定,维持时间短,以致修复失败[2]。
为此,我院对收治的龈下残根患者采用正畸修复的联合治疗,随访24个月后的临床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的120例(152颗牙)龈下残根患者,都是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
其中男性为75例,女性为45例;患者的年龄介于15~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8±6.0)岁;152颗损伤或折断的牙齿包括尖牙25颗,上切牙30颗,中切牙47颗,下颌牙32颗,侧切牙18颗。
所有患牙经检查无叩痛及松动现象,牙龈及根尖周无炎症,牙槽骨及牙根均无严重的根骨粘连、松脱。
1.2 方法进行常规牙科检查,采用牙X线片检查,排除牙槽骨及根部骨折、根尖周及龋损坏等情况。
对所有患牙的残余牙根采取完善根管的治疗,术前应测量根管长度,应在10.5~14mm,术后观察半个月,如若发生其他临床症状,应继续治疗,直至无症状后方可进行正畸牵引治疗;如无任何症状,即可对患牙进行正畸牵引治疗。
首先应制作固位桩,将0.8mm的钢丝折弯形成牵引桩,长度约为根长的1/2,其顶端有钩且钩根内测磨粗,用水门汀或磷酸锌固定在根管内部。
其次选取患牙的临近牙,作为支抗牙,支抗牙应具备发育良好和具有足够的支抗力两个条件,并在其上面粘制托槽,托槽的槽沟应保持一条直线。
为了保证牙龈的附着宽度,临近牙冠间对的宽度应略小于残根间间隙,这样可以减小骨吸收及边缘牙龈退缩的可能性。
最后在患牙处制成特殊曲度的唇弓,采用橡皮圈牵引唇弓与牵引桩进行牵引,力度大小介于30~50g且牵引方向必须与患牙的牙长轴保持一致,可利用镍钛螺簧或牙段连轧的方法保持牙弓间的间隙。
每两周复诊检查一次断根的移动情况、牙弓及咬合关系是否变化。
依据患者自我感觉和牵引效果调整牵引装置[3]。
正畸牵引残根直至与牙龈或龈上一齐(≥3个月),在固定一个月作用便可行牙龈形成手术,伤口愈合后,做好固定牙齿的冠修复体并行烤瓷冠修复治疗。
修复结束后应注意牙颌关系和减小矫正牙的负担。
1.3 疗效评定成功:牙齿断面超过牙龈上端1mm以上,牙龈无退缩且牙槽骨无吸收,修复体完好且无松动、叩击痛,牙龈及牙周无炎症发生。
失败:患牙有松动或叩击痛,牙龈退缩,患牙偶有脱落。
2 结果正畸修复联合治疗龈下残根152颗牙,随访24个月后发现,成功治疗112例(142颗牙),成功率达93.33%;失败的8例(10颗牙),占6.67%。
治疗失败中的5例(7颗牙)为牙周I度,其余3例(3颗牙)稳定度<I度。
3 讨论在临床治疗中,不论是从患者还是医师的角度看,都希望可以保留牙根。
当外界因素致使牙根的损坏部位低于牙龈上缘时,既要保护牙周健康还要保留残余牙根及固定效果好的修复体,又要兼顾其美感,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具有较大的工作难度,但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为了达到以上种种要求,本文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方法治疗龈下残根。
本研究遵循了牵引力方向与牙长轴保持一致,持续轻力的牵引力原则,不破坏原有的生物学宽度等原则。
因此,经过两年的随访发现:成功治疗112例(142颗牙),成功率达93.33%,5例牙周I度,其余3例(3颗牙)稳定度<I 度,表现为牙龈与邻近牙形态的相互协调,并无明显松动现象。
能达到以上的研究结果,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治法,既增强了桩冠的固定力度以及牙根的抗折力,也达到了预防牙周组织炎症的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疗法,该治法可将残根显露于牙龈上,既达到患者要求的美感,也恢复了正常的咀嚼功能,又避免了高费用的种植牙齿。
该法已被医学界所认可,应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 郭小文,孔凡玲,朱洪水.龈下残根的美学修复治疗[J].江西医药, 2010,45(10):1016-1017.[2] 宋宏文,王丽梅,杨如存.前牙龈下残根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55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 (21):76-77.[3] 陈燕,雷琼.正畸-牙周手术-修复联合治疗保存残根的效果观察[J]. 世四川医学,2012,33 (2):244-245.,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肾功不全、脑梗死、临床诊断,造影及支架手术报告,相关化验结果,住院费用、支架数,并进行EUROscore评分,PCI影像资料,并进行SNYTAX评分。
结果:EUROscore积分大于6分病例双支架组虽然也高于单支架组,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487)。
结论:随诊第二代DES的使用以及生物支架在临床用,其再狭窄率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更低,期待国际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带给我们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DES 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临床价值研究【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89-02对于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DES治疗再狭窄率较高,采用单支架还是双支架以及采用何种术式,左主干分叉病变行支架植入治疗的预后较差与具体的支架策略是否有关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国内应用DES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的疗效和预后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DES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的患者采用单支架或双支架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探讨其不同支架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资料与方法1.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肾功不全、脑梗死、临床诊断,造影及支架手术报告,相关化验结果,住院费用、支架数,并进行EUROscore评分,PCI影像资料,并进行SNYTAX评分。
2.分组办法:根据手术影像和手术报告资料,累及LMCA远端或前降支、回旋支、中间支开口采用单支架术式或双支架术式,将其分为单支架组,和双支架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和手术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行单支架术或双支架术,以及是否进行最后的球囊对吻扩张、其中双支架采用culotte 支架术3.终点事件和定义:主要的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如同一患者发生多种事件,按事件种类分别计算。
次要终点为与活动相关的典型心绞痛或支架之前的胸闷胸痛症状复发以及支架内血栓形成,ST根据 AcademicResearch Consortium 的定义所有死亡均认为是心脏性死亡。
心肌梗死的定义为有胸痛胸闷症状,心电图有动态改变或造影见血流减慢加升高的磷酸肌酸同工酶,或TPI大于参考值范围或回落后再次升高。
TLR定义为对支架及其远近节段5 mm内狭窄大于50%的病变需要再次血运重建。
4.疗效评价:(1)造影成功标准:支架术后残余狭窄<20%,TIMI 3级血流。
(2)临床成功标准:住院期间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再次靶血管重建。
(3)冠状动脉造影再狭窄支架内径狭窄大于50% 为支架内再狭窄,支架的远近段5 mm内狭窄大于50%为节段内再狭窄。
5.统计学处理:连续变量以x-±s表示,行t检验,分类变量以计数和比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17.0完成。
二.结果表1,临床基本情况调查表项目单支架组(50例)双支架组(34例) t/x2值 P值年龄(岁) 63.76±9.005 67.35±9.338 -1.768 0.081男性 41(82.0%) 23(67.6%) 2.298 0.191糖尿病 20(40.0%) 16(47.1%) 0.412 0.654高血压 29(58.0%) 22(64.7%) 0.382 0.650高血脂 17(34.0%) 14(41.2%) 0.448 0.645陈旧脑梗死 10(20.0%) 7(20.6%) 0.04 1.00慢性肾功不全 2(4.0%) 3(8.8%) 0.841 0.390急性心肌梗死 23(46.0%) 19(55.9%) 0.791 0.505吸烟 32(64.0%) 19(55.9%) 0.559 0.50既往PCI 7(14.0%) 6(17.6%) 0.206 0,761EF值(百分数) 57.22±8.394 59.60±7.047 -1.160 0.251注:数据用x-±s或例数(百分数%)表示;EF:左室射血分数;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三.讨论2008年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的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脉研究(SYNTAX),是首个针对左主干病变和/或三支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
入选3075例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患者。
其中PCI组198例、CABG组1077例,随访12个月后,PCI组MACCE率17.8%,本研究的死亡率和 MACE 率较Capodanno Serruys、Garg S和Park等报道的都要低,与王伟民等[11]报道的120例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药物洗脱支架术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研究近中期预后MACE 11例(9.2%)要几乎相等,这可能与本研究的 EuroSCORE 积分相对较低、对吻成功率高、术式更简化、更多的使用了第二代 DES,以及样本量小等相关。
四.结论该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回顾性的,且缺乏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分型的资料,因此采用常规双支架技术的患者的病变特点可能比单支架组更加复杂,从而产生了偏倚,影响了两组间的预后,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存在固有的缺陷,样本量少,IVUS 指导及造影随访率均偏低,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统计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