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试题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试卷.doc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试卷.doc

6.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家有谁?①孔子②孟子③老子④庄子A.①③B.①②C.①②③7.下列属于智者学派的是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是A.自然界的各种现象C.研究“神”的本质D.①②③④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B.研究事物客观的本质D.研究人类社会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念12.文艺复兴的本质意义是A. “复兴” 了西方古典学术和艺术C.为资本主义统治地位建立制造舆论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B.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兴起D.创造了新的学术和艺术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普罗泰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他的思想体现了:A.资产阶级的本质B.人文主义的本质C.封建主义的本质D.启蒙运动的本质2.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A.对人类社会的研究B.对自然界的研究C.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讨D.对人性的研究3.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学者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安提丰4.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安提丰5.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是A.普罗塔哥拉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泰勒斯9.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10.“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禁欲主义B.蒙昧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11.“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一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 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半醒状态。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练习卷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练习卷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练习卷篇一:历史必修三一二单元测试卷历史必修三一二单元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的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忠恕”之道就是要求()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性相近也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2.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皆只有一个理B.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4.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5.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A.理在气中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工商皆本D.天下为主君为客6.在天人关系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相反的两位思想家是()A.荀子,庄子B.孟子,荀子C.庄子,孟子D.荀子,韩非子7.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最主要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明显减少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8.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A.用火炮抵御西夏的进攻B.阅读到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章回长篇小说C.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D.阅读到大书法家苏轼写的诗词9.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题和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题和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题和答案第二单元阶段检测思想相吻一、单项选择题:1.文艺复兴运动在反封建斗争中常常披着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外衣,其主要原因是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具有反封建的内容B.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易被人们接受C.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D.资产阶级处于形成时期,力量弱小2.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A.古典文化的复兴B.资产阶级文化兴起C.封建文化的繁荣D.强调个性解放3.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推崇至极,被誉为“欧洲孔门第一弟子”。

他极力推崇儒家文化是因为:A.两人都主张维护“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B.孔子最早提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C.孔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与伏尔泰的自由平等D.儒4.欧洲A.宗生产关系C.意阶级要求5.意大新派则提A.统文化C.政治变革6.文艺求个性解A.新B.资2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教皇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10.不属7.下列关于人文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要求A.提B.反映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积极进取精出简化宗神C.驱C.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作了充分的D.主张舆论准备11.下列D.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①天主8.“人是能够随心所欲的改造自己的。

”反映了国国教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B.资A.②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D.①②C.人文主义藐视宗教的作用D.提12.以下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A.打9.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毁了天主A.免除封建地租B.反对天主教会C.为C.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教会D.驱除罗马进了西欧313.下列哪项内容不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C.国点D.权威A.都发生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16.启蒙B.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映了争A.封C.都要求摆脱宗教束缚B.发展D.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打碎了精神枷锁C.封14.启蒙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封建A.自然科学的发展B.封建17.认为制度的腐朽衰落A.伏尔C.资本主义的发展D.摆脱梭封建思想束缚的需要18.提出15.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A.伏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梭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2008海安县质检)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

这主要是指他A. 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B. 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C. 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D. 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2.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

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3. 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

”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A.工厂手工业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运动 D.意大利的统一运动4.(2009深圳调研)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坚决反对A.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B.灵魂得救是上帝预先的安排C.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 D.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5.(2007山东,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6.(2006全国文综Ⅱ,23)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秀、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这足以证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7.(海南文综)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Ⅲ第二单元测试题第一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内。

)1、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A、由大到小B、由繁到简C、由象形到会意D、由图画到符号2、下列关于书艺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C、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3、汉字能形成一种书法艺术,其原因不包括:()A、汉字字型丰富,数量庞大B、知识群体的推动C、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D、统治者的爱好4、夏商周三代的绘画()A、以人物肖像为主B、以动物为主C、以生活习俗为主D、以劳动场景为主5、关心民间疾苦,自言“惟歌生民命,愿得天下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的唐代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昌龄6、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开始于()A、魏晋B、隋唐C、宋朝D、元朝7、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文人画的叙述错误的是:()A、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B、吴道子的画被誉为“吴带当风”C、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D、明清时期文人画与宋元文化没有任何渊源8、下列绘画内容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是()A、稚拙线条、简单的色彩图案,将人物、动物形象的几何图案在地面或墙壁上B、开始出现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帛画。

C、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体现在绘画艺术作品中。

D、以人物画为主,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实质9、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10、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B、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C、赋是在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D、元朝时,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11、在唐朝,其诗体现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王昌龄D、孟浩然12、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其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13、下列关于元曲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B、元时,汉族文人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D、元曲在宋代广为流行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这种观点()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2、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3、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

他一再强调必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认为“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这表明()A.启蒙的目的就是获取言论自由 B.普鲁士人无法进行真正的思考C.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 D.康德为争得自己的自由而倡导启蒙4、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A.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并未出现 B.亟待改变传统的基督教信仰C.用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5、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已”……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对以上主张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A.追求道德修养B.强调个人自由C.关注人,以人为本D.强调社会责任感6、康德说:“人只有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

自由是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据普遍的法则,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练习题一、选择题1.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A.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B.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C.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D.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2.清乾隆年间,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

”其思想()A. 得到佛教人士的认同B. 得到理学人士的赞同C. 与文艺复兴哲人观点相近D. 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3.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

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就很生气。

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了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

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这则寓言说明了下列哪一观点()A. 知识即美德B. 认识你自己C. 人是万物的尺度D. 人与动物之间有本质区别4.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A. 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 信仰得救;致良知5.《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A. 认可教皇搜刮财富B. 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C. 赞同教会建造教堂D. 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6.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B. 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无关C. 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取代知识文化修养D. 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7.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

”这句话()A.抨击和批判了奴隶制度B.明确提出人民主权的学说C.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D.包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解析:选C。

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表明,奴隶和其他人一样具有“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因此,他们的权利也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

所以,这句话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2.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民贵君轻,人文主义B.天人感应,因信称义C.存天理,灭人欲,人文主义D.致良知,因信称义解析:选C。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但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

程朱理学主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要“存天理,灭人欲”。

3.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

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C.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D.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解析:选A。

材料中的“朦胧稚嫩时期”是指人文精神的萌芽时期、起源时期,所以应该选A。

4.“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认识你自己D.人人生而平等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理解。

这段文字是智者学派的典型语言,通俗形象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人是万物的尺度。

5.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那人教他唱。

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个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文化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练习题一、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总分60分)1、文字发明的最大意义是A、丰富了人类文化B、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C、新创了一种艺术形式D、其过程具有神秘色彩2、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A、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B 、商代的甲骨文C、商周时期的金文D、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3、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大意义是A、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形成B、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加强了思想控制4、下列关于书艺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B、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C、宋代由于民族纷争书法艺术毫无进展D、明代书法更强调个性创造5、下列关于汉字演变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B、秦始皇将统一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C、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D、东汉文学家许慎对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做出过重要的理论探究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书法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表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B、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又有“柳筋颜骨”行书C、宋代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D、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7、宋代书法的特征是A、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B、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C、讲究法度与规范D、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8、明代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从根本上说明A、明代商品经济发展B、人们对书法欣赏水平提高C、君主专制的强化D、人们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9、下列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②受中国文字和书法工具的影响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④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篆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A、秦汉之前B、宋元之后C、明代中叶以后D、清代11、对比新石器时代和战国两汉时期的绘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以帛画为主要类型B、色彩都比较鲜艳C、都用毛笔绘画D、都有质朴,浪漫的特色12、人类早期绘画艺术的特点是①稚拙的线条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③丰富多变的线条④复杂的色彩和图案A、①②B、③④ C 、①④D、②③1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是在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14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使绘画作品颇具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效果的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张萱D、郑板桥15、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B、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开创之作C、宋代绘画只有单一的山水画较为著名D、明清时期,既有正统画风,也有奇特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16、宋代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最主要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提倡重视B、民间文化日益繁荣C、商业兴盛,城市发展D、文化普及17、山水画超出了起初作为人物画的衬景,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8、下列作品中描写市井生活的是A、顾恺之《女史箴图》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C、阎立本《步辇图》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19、明清时期,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较流行,这说明A、社会需要小说,剧本读来更有趣B、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C、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从而绘画极具生活实用性D、刻画坊用木刻版画作为文学读物的插图20、下列绘画中,生活实用性的特点不突出的是A、年画B、布贴画C、山水画D、剪纸画21.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说,不正确的是A.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保存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C.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余篇诗歌D.内容丰富,句式自由灵活22.下列有关楚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新体诗歌B.产生于春秋时期C.利用民歌形式D.屈原是其代表人物23.汉赋的突出特征是A.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B.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C.粉饰太平,歌功颂德D.是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24.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诗歌创作的两种基本形式,下列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是①屈原②李白③杜甫④白居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25.下列关于唐朝诗歌的说法错误的是A.王昌龄的诗歌体现了宁静平和的自然之趣B.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C.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白居易的诗关心民间疾苦26.下列能够反映诗人隐居田园,追求安静平和的自然之趣的诗句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27.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 D.杜牧28.宋词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出现C.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D.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29.下列关于宋词的叙述错误的是A.苏轼的词既飘逸又豪放B.李清照在北宋时的词充满愁苦悲凉的感情C.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表现了昂扬的斗志D.苏轼与辛弃疾被合称为苏辛30.元散曲反映了汉族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A.积极进取B.努力抗争C.逃避现实D.思念故国31.标志中国小说渐趋成熟的是A.唐代传奇B.宋代话本C.宋代说书D.明清小说32.下列关于"传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代小说的统称B.它的产生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C.代表作有<<莺莺传>><<碾玉观音>> D.内容以言情为特色33.宋代话本描写的内容主要有①宫廷生活②佛经故事③历史故事④现实的爱情故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4.话本的出现主要是适应了社会哪一阶层的需求A.农民B.市民C.妇女D.贵族35.宋代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经济繁荣为他们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B.市民阶层兴起为他们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C.通俗文学的发展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36.中国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是在A.唐朝末年B.北宋时期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37.明清时期"三言""二拍"等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新变化是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科举制度走向衰落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对外政策趋向闭关38.<<红楼梦>>中的反封建思想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B.封建礼教的反动C.封建制度的衰落D.封建思想对人的压抑39.把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的作品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40.明清时期的小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色A.反对骈体,提倡散体B.继承了元杂剧的传统C.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没落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41.现存最早的傩戏面具制作于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42.发源于民间的”傩”逐渐被国家礼仪所吸收是在A.原始社会B.先秦时期C.两汉时期D.唐朝43.<<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中的瓦是A.贸易场所B.娱乐场所C.学校D.旅舍44.南戏之所以被称为南戏,主要因为A.流行于浙江温州和福建泉州福州一带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由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创作D.在南宋时形成45.元杂剧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元杂剧创作人才辈出B.知识分子地位低下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D.元杂剧将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46.元曲四大家不包括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王实甫47.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A.古代戏曲的起源B.古代戏曲的成熟C,国剧的形成 D.地方戏的崛起48.京剧形成的关键是A.地方戏的流行B.民间艺人的努力C.徽班进京D.市民阶层的形成49.京剧与元杂剧相比,其特征是A.京剧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B.京剧是融合吸收了多种曲调而产生的新剧种C.京剧的产生得益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D.京剧是中国古代形成的最大戏曲剧种50.京剧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在A.乾隆时期B.道光时期 C,嘉庆时期 D.同治光绪时期51.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A.西周B.秦朝C.汉代D.唐代52.下列诗歌反映了流落南方的士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的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3.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经济的繁荣,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B.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C.通俗文学的发展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5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初的诗歌源于人民的劳动号子B.《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C.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繁荣时代D.宋朝流行的诗歌体裁是词和散曲55.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互相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别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

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56.下列对京剧形成的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A.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B.徽调与昆曲的融合C.统治者的重视D.民间艺人的努力57.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戈,厌听吴少骚,闻歌昆曲,辄哄然离去”。

材料说明了A.昆曲已经脱离广大民众 B.京剧已经形成C.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58.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主要依据是A.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B.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C.已基本上具备了汉字的结构D.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59.人们可以从中找到绘画艺术源头的是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C.青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60.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61.概述从春秋战国、汉、唐、宋、元及明清时期,中国在文学体裁上的变化,并各举出一种代表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