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案高二地理中国区域地理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19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学案

第19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核心素养目标] 1.借用地图运用区域认知方法识记我国的位置、范围,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对我国环境和发展的影响。
2.借用地图识记我国的邻国和行政区划的简称、位置及轮廓特征,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3.借用地图掌握我国的人口分布及增长状况,从人地协调的角度理解我国人口发展与我国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掌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及我国的民族政策,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读图填绘构建脑图一、中国的疆域【填图绘图】在上图中填绘下列内容:(1)描绘出:①100°E、110°E、120°E,20°N、30°N、40°N,并观察这些经纬线穿过的地区。
②用“·”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填出:①海域:东海、渤海、黄海、南海、琼州海峡。
②国家: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老挝。
1.位置优越(1)纬度位置:位于________纬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无寒带。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________岸,海陆兼备。
2.国土辽阔(1)陆域广阔①面积: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四至点③陆上邻国: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接A________、B蒙古,西与C________、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西南有阿富汗、D________、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不丹,南邻E________、老挝和F________。
(2)海域广袤①临海:海域面积广,海岸线长。
渤海和________为内海。
②岛屿众多;a________为面积最大的岛屿,其次为b海南岛。
③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c________。
④隔海相望的国家:________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读图思考1】我国的地理位置具有哪些优越性和不足之处?二、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________(自治县、市)、乡(镇、民族乡)。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中国河流和湖泊

第55页/共120页
瞿塘峡
最 短 、 最 险 峻 的 峡 谷
第56页/共120页
西陵峡
滩 多 水 急
第57页/共120页
巫峡
曲 折 、 幽 深 、 秀 丽
第16页/共120页
(2)水系特征(指河流河道的特征)
表述角度: ①河流的流向、长度; ②流域面积; ③支流的多少、河网密度; ④水系形状; ⑤落差或峡谷的分布; 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等。
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关系最为密切
水系形状: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态特征。 主要有:向心状(刚果盆地、四川盆地); 扇形状(淮河、海河); 树枝状(长江、亚马孙河); 放射状水系(多发育在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区,河
段。 其中自源头至宜宾,长江从青藏高
原陡奔然腾降而落下到,四6经川2横盆0断地0米山,区是的长高江山水6峡能6谷资00,源米 最丰富的3河5段00(千长米江上游段落差达6000
米以上,占长江总落差90%) (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
长江干流剖面图
第52页/共120页
(1)巨大的水能
成因:水量大、落差大 集中河段:上游(金沙江段、三峡段) 水能开发:在干流上修建水利
第28页/共120页
第29页/共120页
第30页/共120页
项目
内流 河 外流 河
水位 低 高
水量 小 大
汛期 流程 注入
代表 河流
短 短 内陆湖或 塔里 中途消失 木河
长 长 海洋 长江
第31页/共120页
下列关于内流河、外流河 的论述,正确的是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1. 简介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多样化的地形和地貌。
区域地理以探究中国的地理环境为核心,通过研究地形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地貌特征、地势变化和地质背景,为我们解析地理现象和推动地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档将介绍中国的地形学概念,探讨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中国地形学概念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表遗迹(地貌)的学科。
在中国的地形学中,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塬、河流、湖泊、海洋等。
其中,中国的地形主要由喀斯特、冰川、河谷、河流、丘陵、山地等地貌类型组成。
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反映了地质构造运动、河流侵蚀和风蚀作用等自然过程的结果。
3. 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3.1 高原中国西部地区拥有广阔的高原地貌,其中最著名的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一。
高原地势平坦,山脉连绵起伏,河流纵横交错。
高原地形对于中国的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影响。
3.2 平原中国东部地区是平原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域。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平原地区。
平原地形相对平缓,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的发展。
这些平原地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3 山地中国是世界上山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华山等都是中国山地地貌的代表。
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气候的形成、水资源的储存和土地利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山地也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部分:中国地形地势+高二下学期

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第一级阶梯上;青 藏高原东北部的青 海境内
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 典型内陆高原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石 油、有色金属矿产等丰富,有“聚宝盆” 之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 海拔2000~3000米。
四川盆地
四川 盆地
30°N
位置范围
105°E
地形特征
第二级阶梯上;东 起巫山,西至横断 山,南至云贵高原 ,北到大巴山,包 括四川、重庆;
【典型例题】(高考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3分) 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 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5分) 流向: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 水文特征: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 冬春季有凌汛。
滑坡是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向下滑动 的现象。崩塌、滑坡绝大部分集中在山地。四川是我国发生滑坡、 崩塌次数最多的省,约占全国滑坡、崩塌总数的1/4。其次是陕西、 云南、甘肃、青海、贵州、湖北等省
生长期分为两类,气候生长期和作物生长期。作物生长期又
称作生长周期。 (1)生长期: 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一般以指候均温 ≥10℃的天数衡量。如长江以南的农作物生长期较长一般在810个月,淮河以北3-5个月, 东北地区一般在4个月左右。 (2)生长周期: 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如玉米一般为95-130天。
平原比重小:可耕地少,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管理带来困难 不 利 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不利
于开发,经济文化落后,多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精品学案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精品学案高二地理组导学案姓名班级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科目:地理课型:新授教学时间:课时:2序号:10学习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所处的位置、重要的地形区及河流;2.掌握西北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1.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环境问题学法指导:1.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西北地区所处的位置、重要的地形区;【预习卡片】图一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季节河、湖沼泽河流山脉长城运河地区分界线湖泊沙漠青岛五十八中地理组制作(参考《区域地理》124-128页和地图册)1.描绘西北地区的界限2.在图中的纬线上填注北纬40°、45°;经线上填注东经80°、90°、100°、110°、120°;3.在图中填出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三山夹两盆”之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在图中填上阴山-河套平原;贺兰山-宁夏平原;祁连山-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5.在图上找出塔里木河、伊犁河、黑河(弱水)6.参考地图册,找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所处温度带和干湿高二地理组导学案姓名班级地区;【教学过程】一、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合作探究一:1.读“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等值线图”,完成(1)-(2)题:图二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等值线图400(单位:mm)50大(青岛五十八中地理组制作)800兴400安400丁哈尔滨岭50800乌鲁木齐400托克逊乙50敦煌甲5040呼和浩特丙800银川北京A4001208090100110青岛五十八中地理组制作兰州800(1)读图分析,从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到敦煌,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2)图中A处降水量较(多、少),试分析其原因。
高二中国区域地理

高二中国区域地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多样地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区域地理内容。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简要介绍中国的区域地理特点。
一、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内陆地区相对落后。
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地理、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
1.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接近港口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这些地区如上海、广东等,具有发达的制造业、金融业和对外贸易。
同时,这些地区也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2.西部内陆地区: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大部分地处高山、盆地和沙漠区,交通条件相对艰苦,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匮乏。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
二、文化多样性的区域特点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各个地区因为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1.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以北京为代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各种文化遗址。
例如,长城、故宫、天坛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景点。
2.川渝地区:川渝地区以四川和重庆为中心,以川剧、火锅等特色文化而闻名。
此外,该地区还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世界上三大峡之一的长江三峡。
3.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省,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杭州西湖、石林、黄果树瀑布等都吸引了大量游客。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区域地理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应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挑战。
1.京津冀环境治理:京津冀地区是中国一大城市群,也是重要的经济区域,但由于工业发展和车辆排放等原因,该地区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环境治理措施,并加强了产业结构调整和非化石能源的使用。
高二区域地理讲课教案

高二区域地理讲课教案教案标题:高二区域地理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区域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3. 了解中国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教学重点:1. 区域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3. 中国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2. 理解中国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教学准备:1. 电脑和投影仪;2. 区域地理相关的教材、课件和地图资料;3. 课堂活动所需的小组讨论材料,如问题或案例。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一张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提问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理解,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区域地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地理的重要性,并启发他们提出问题或疑惑。
知识呈现与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直接在黑板上介绍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包括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考察和分析。
2. 结合地图和案例,讲解中国或其他重要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美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等。
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是中国的某个省份或其他国家的特定区域。
2. 学生们根据所学到的区域地理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与全班分享,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学生们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与概括,强调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发展问题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继续关注并研究区域地理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报告,总结他们的研究结果,并提出对该区域地理的见解和建议。
2. 鼓励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区域地理的研究成果和案例。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亚洲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亚洲标题:高二区域地理学案:亚洲一、学习目标通过本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和经济状况,以及地域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培养同学们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重点难点1、重点: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亚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差异。
2、难点:亚洲各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发展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三、学习内容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亚洲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亚洲的水文特征和自然资源2、亚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差异亚洲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特点亚洲的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3、亚洲的宗教和文化差异亚洲的主要宗教和文化圈亚洲的文化遗产和现代文化表现亚洲的文化交流和影响4、亚洲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亚洲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亚洲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亚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四、学习步骤1、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和经济差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完成学案上的相关练习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3、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和分析,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发现,加深对亚洲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在课后继续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更多关于亚洲的宗教和文化差异、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亚洲亚洲是我们人类的发源地,是我们祖先最早居住的地方。
如今,我们重新踏上这片热土,探寻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一、位置与范围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它东临太平洋,南濒印度洋,西部与欧洲相连,北部与北冰洋为界。
亚洲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各大洲中唯一一个被赤道横贯的洲。
二、地形与气候亚洲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
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之一,而死海则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
【学习目标】
1.识记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该区域地形和气候的特征,理解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的关系。
3.了解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分布。
4.学会分析重要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
5.学会分析北方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重点难点】
1.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2.华北平原农业低产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北方地区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地理分区
在下面图上填出我国四大区的名称,并分析分区界线与
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二、北方地区的概况
1、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约占全国
的,其中_____族占绝大多数。
少数民族中人数较
多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北方地区
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主要地形区:平原,平原,高原
河流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径流量;汛期出在;冬季结冰象。
径流量;一年
有、两个汛期;
结冰期;含沙量。
径流;结冰
期;含沙量。
气候特点植被
耕地类型耕作制度农林产品环境问题
读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北方图(一)上填注:
北方地区地形骨架: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
五大地形区代号: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辽东半岛、E山东半岛丘陵;河流代号:a黄河、b渭河、C汾河、d淮河、e大运河、f辽河、g黑龙江、h乌苏里江、
i松花江、j嫩江;
省市代号: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河北省、④河南省、⑤山东省、⑥辽宁省、⑦吉林省、⑧黑龙江省、⑨内蒙古自治区、⑩北京市。
(2)在北方图(二)上填注:
煤矿代号:a大同、b阳泉、c鸡西、d平顶山;
油田代号:A大庆、B辽河、C华北、D胜利、E中原;铁矿:鞍山、本溪、迁安。
(3)用彩色笔描出并注记铁路干线:
①京哈、②京沪、③京九、④京广、⑤京包、⑥大秦、⑦陇海。
读图分析:
1.北方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点?对当地河流有什么影响?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长城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三、主要工业基地(略)
合作探究
1、思考: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东北平原与黄淮海平原比较,春旱情况如何?为什么?
四、北方地区的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1、案例一:东北地区农林基地的建设
①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保护
△区位条件:。
△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
●原因:
△黑土退化(土层变薄,肥力下降)问题
的治理措施:
△沼泽的生态功能和保护:
东北沼泽的主要分布区:平原,该平原是由、、冲积而成。
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
沼泽作为湿地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
保护沼泽的重要措施:
②商品林基地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地位: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全国最大的木
材供应基地。
△主要分布区:。
△问题:
△今后东北林区的首要任务:。
实行并重方针,既充分发挥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以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
△保护措施:。
2、案例二: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读图分析
华北平原高产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们分布在这些地方(从自然环境思考)?
华北平原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们分布在这些地方(从自然环境思考)?
(1)生态问题(农业发展障碍):
(2)土地盐碱化成因分析:
●自然因素:
地形地势:
气候:
●人为因素:
(3)低湿地治理与开发
因洼制宜:“”模式。
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生态农业)
(4)盐碱地治理与开发
●旱涝——水盐运动——“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整治措施: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
3、案例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地貌特征: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主因):
●(2)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