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在兔小梁切除术后抗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槲皮素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槲皮素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槲皮素(Quercetin)又称栎精,是植物中最常见的黄酮类物质。
从大多数蔬菜、水果以及中草药中都能提取分离槲皮素[1],特别在洋葱和沙棘中槲皮素含量较高。
研究表明槲皮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血栓以及止咳平喘等[2-4]。
在临床研究方面,槲皮素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过敏性疾病,以及预防肿瘤、降血压和保护心血管等。
槲皮素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在体外条件下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和评价,对槲皮素的工业应用和临床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再次,网络传播中的自由性、开放性与狂欢要求的客观环境相吻合。
狂欢生活是在“广场”上进行的。
“广场”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场所,而且是大众性、民间性舞台的隐喻。
网络传播的自由与开放的属性体现在每个网民自由地进行信息选择与交流,这使得网络传播与以往的传统媒体不同,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
这种民间色彩满足了狂欢的大众性和民间化特征。
1 实验方法1.1 DPPH 法化学名1,1- 二苯基-2- 三硝基苯肼,其溶液在517 nm 处有最大吸收值,且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抗氧化剂能够结合或替代DPPH,使溶液吸光度变小,通过检测517 nm 的吸光度值计算物质的抗氧化能力。
取试管编号为0 至6,将0 号试管作为空白对照,其余试管依次加入5 mM、2.5 mM、1.25 mM、0.62 mM、0.31 mM和0.15 mM的槲皮素溶液50 μl。
每只试管按表1 加入各组分,混匀后静置30 min。
95%乙醇调零,测定各管517 nm的吸光度值。
计算自由基清除率:(A 为各组吸光度值,A0 为对照组吸光度值)表1 试剂添加量槲皮素 DPPH(40 �g/ml) 95%乙醇对照组0 µl 2 ml 1 ml 实验组50 µl 2 ml 950 µl1.2 CUPRAC 法抗氧化物能将反应体系中的二价铜离子(Cu2+)还原为亚铜离子(Cu+)。
口服积雪苷和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口服积雪苷和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作者:黄久佐王晓军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口服积雪苷和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兔耳腹侧制备标准创面(每耳4个,共72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积雪苷组及槲皮素组。
4周后收集标本,从瘢痕横截面最高点制作切片,比较各组的瘢痕增生指数。
结果:积雪苷组(1.55±0.03)与空白对照组(1.67±0.02)相比,瘢痕增生指数明显降低(17.9%),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3)。
槲皮素组(1.59±0.0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者瘢痕增生指数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3)。
结论:口服积雪苷可显著抑制兔耳瘢痕增生,口服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尚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积雪苷;槲皮素[中图分类号]R619+.6 Q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5-539-03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形成机制不明,治疗效果欠佳,是整形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
积雪苷是从伞形科植物积雪草提取的有效成分,已有外用积雪草苷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疗效的研究,且临床已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黄褐斑、局限性硬皮病及瘢痕疙瘩等。
槲皮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物质,前期体外实验结果提示其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抑制病理性瘢痕。
本实验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口服积雪苷和槲皮素,通过计算和比较瘢痕增生指数探索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上防治增生性瘢痕寻找新的方法。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仪器:9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0kg,雌雄不限,由北京协和医院动物房提供。
槲皮素(美国Sigma公司);积雪苷(上海秀龙中药有限公司);光学显微镜(德国Leica DM3000以及德国Leica S8AP0)、显微镜摄像头(德国Leica DFC420C)。
槲皮素

槲皮素槲皮素( q u e r e e t i n,QU;3,4,5’,3’,4’一五羟基黄酮) 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它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花、叶、果实中,多以甙的形式存在,如芦丁、槲皮甙、金丝桃甙等,经酸水解可得到槲皮素。
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工作者对槲皮素的研究日益增多,发现其具有许多药理活性,如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抗纤维化作用、抗肿瘤作用、能降低血压,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病毒、镇痛及止泻等,并且Q U 对人体无毒、无害、无致癌、无致死、无致畸等优点,国外曾试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对槲皮素的生物学活性研究作一综述。
1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机体每时每刻都产生自由基,它不但可引起或加剧肿瘤、脑卒中、心脏病等疾病,而且还与人体的衰老过程有密切联系。
有实验证实,槲皮素对超氧阴离子( 0 ;)、羟自由基(·O H) 和单线态氧( 1 0 ,) 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其量效关系明显。
槲皮素清除自由基的方式有3种:( 1 ) 直接清除自由基,其邻二酚羟基可经单电子转移方式直接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起着一个供氢体作用,而自身形成更稳定的分子内氢键,因此可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的过氧化,减少对生物膜的破坏;( 2 ) 间接清除氧自由基,槲皮素能作用于与自由基有关的酶,沉淀蛋白质;( 3 ) 与金属离子( 如F e ) 螯合抑制·OH的产生等有关。
Z i e l i n k a等通过对健康人体白细胞分叶核的中性粒细胞离体实验研究发现,槲皮素可减少中性粒细胞过氧化氢含量,其抗氧化活性与羟基数量有关。
李云峰等通过原代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L P S诱导氧化应激,发现一定浓度的槲皮素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吞噬能力,并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此外,槲皮素可与F e “,C u 离子络合,通过影响金属离子的平衡,改变细胞内氧化状态而实现抗氧化作用。
槲皮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近况_宋玉乔.pdf

40 西北药学杂志2002年2月第17卷第1期槲皮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近况宋玉乔1姚凌云2曹蔚1李教社1靖会1 ( 1. 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 陕西西安 710061;2. 陕西省交通医院药剂科 , 陕西西安 710068)摘要:槲皮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有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作用、能降低血压,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免疫增强功能及抗癌、抗菌、抗病毒和镇痛等作用。
关键词:槲皮素;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 R9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2407 ( 2002) 01-0040-03槲皮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约有100种中草药含有槲皮素。
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日益增多,发现其有多种药理活性。
由于槲皮素毒副作用小,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引起包括脂质过氧化在内的一系列自由基反应。
过剩的自由基是有害的,能够导致细胞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破坏,甚至引起癌症、衰老及心血管等许多疾病。
实验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对超氧阴离子( O2-)、羟自由基(· O H) 和单线态氧 ( 1 O2 ) 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这些作用可能与其化学结构上的3, 7-羟基有关〔1〕。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 ESR)、化学发光、电化学等多种方法对槲皮素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进行研究〔2〕,确定它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其作用是Tro lox清除氧自由基能力的7倍〔3〕。
作用机理可能是槲皮素与超氧阴离子络合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与脂质过氧化基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与铁离子络合而阻止羟自由基的形成;抑制醛糖还原酶,减少N ADPH消耗,从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4〕。
Zielinka等〔5〕通过健康人体白细胞分叶核的中性粒细胞离体实验的研究,发现槲皮素可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过氧化氢,其抗氧活性与羟基的数量有关。
由于槲皮素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对于由H2 O2导致的许多疾病都具有一定作用,最近研究发现,槲皮素可抑制肾脏非酶糖化及氧化损害,从而延缓肾病变的进一步发展〔6〕。
槲皮素联合放射线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作用

中圈协和琢:科.大掌临爿:匪掌专业毕趣论:《尔基复合体通过微管排至细胞外,再经过肽酶特异性地切除氨基与羟基端的肽链,成为原胶原一即胶原分子。
胶原分子聚合成微原纤维(Microfibrills),进一步合成原纤维(Fibril),在电镜下可见到其明暗相间的64nm周期性横纹。
原纤维之问由糖蛋白基质(Glycoproteiniccement)粘合,就形成了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具有高度韧性。
图1胶原合成模式图H在皮肤内主要为I、III型胶原,其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变化:15周胎儿皮肤I型和III型胶原比例为0.8:l,至出生后3个月增至3.6:1,至成人为3.5~6:l。
成人皮肤中I型胶原的含量占胶原蛋白总量的80~85%,在组织中起支架作用。
III型胶原则占胶原总量的15--200/o,也存在于肌腱、血管、筋膜及软骨中。
在弹性好的组织中11I型胶原含中田协和匿科大掌稍;枣聒:掌专业毕业论:屯高于0.19/L倍他米松(45.22%)。
应用同样处理因素作用予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表1不同方案处理后KFB胶原分泌抑制率0uM20ttM40uM60btMX-ray40l_tM+激素X.ray测定管吸光度0,2667±0.2046±01537±00616±01328±00781士01356±(550hm)0.028300234002720031700230O.028000255羟脯氪酸含量2.39161.776812730O361310156】0524610938胶原含量u咖l178413132555949662695479533391398i60l细胞计数(x105)2.7252.47522251.3752125l5752.275胶原量,细胞数6.54735355742682l9603374272.485035868抑制率(100%)1820348170.06428462054522Table2不同方案处理后NFB胶原分泌抑制率09M20ttM408M60ttMX—ray40pM+激素X-ray测定管吸光度O.2025±0.1383±0095l±00376±O.0752±00579±00593±(550rim)00236O03200013000281O02950028300237羟脯氨酸含量l7904l1206069290123704959032470.3385胶原含量ug/wa13.3564835955169309231369972422225256细胞计数(x105)26252075l8l025l5751.325155胶原量,细胞数5088l402872871809006234901.828l1.6294抑制率(100%)38.4756148625641272087511图1.不同处理方案对KFB胶厩合威抑制宰圈2.不同处理方案对NIm胶服合成抑制率圈3.处理后KFB及NFB胶蜃合成量比较图4.不同方案对KFB与NFB抑制率比较2.免疫细胞化学观察成纤维细胞J、III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见各组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染色均呈阳性。
槲皮素的制备及其体外抗细胞损伤作用初探

广东化工2019年第10期·220·第46卷总第396期槲皮素的制备及其体外抗细胞损伤作用初探陈鸿策,雷婷婷,陈宏远*(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广东广州510006)Preliminary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Quercetin andAnti-cell Damage in vitroChen Hongce,Lei Tingting,Chen Hongyuan*(Department of Pathogen Biology and Immunology,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Biopharmaceuticals Engineering,Guandong Pharmaceut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tioxidant effect and the possible apoptosis mechanism of quercetin on human norma hepatocyte LO2cells injured by APAP.Methods:Injury model with LO2cells was established and induced by APAP,an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within160mM quercetin,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CCK8assay.The expression of the apoptotic protein caspase-9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Quercetin did not exert cytotoxic effects on LO2cells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9in the quercetin group was down-regulated.Conclusion:Quercetin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APAP oxidatively injured LO2cells,and its mechanism might be related to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caspase-9.Keywords:Quercetin;Liver injury;anti-oxidation;apoptosis1前言槲皮素(quercetin),别名栎精,普遍的存在于各类瓜果、蔬菜、茶和红酒中,同时它也是多种中草药的成份[1]。
《2024年槲皮素通过ERβ-cAMP信号通路保护细胞损伤机制的探索》范文

《槲皮素通过ERβ-cAMP信号通路保护细胞损伤机制的探索》篇一槲皮素通过ERβ-cAMP信号通路保护细胞损伤机制的探索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污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导致细胞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槲皮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槲皮素在保护细胞损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槲皮素通过雌激素受体β(ERβ)/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保护细胞损伤的机制。
二、文献综述槲皮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等领域。
其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在细胞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槲皮素在保护细胞损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雌激素受体β(ERβ)和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有关。
三、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细胞培养、药物处理、信号通路检测等方法,探究槲皮素通过ERβ/cAMP信号通路保护细胞损伤的机制。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细胞培养:选取适当的细胞系进行培养,以模拟体内环境。
2. 药物处理:将槲皮素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其对细胞的影响。
3. 信号通路检测:采用免疫印迹、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ERβ、cAMP等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及活性变化。
四、实验结果1. 槲皮素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能够显著降低细胞损伤程度,提高细胞存活率。
2. ERβ/cAMP信号通路的激活:实验发现,槲皮素能够激活ERβ/cAMP信号通路,促进信号分子的表达及活性变化。
3. 信号通路与细胞保护作用的关系:通过抑制ERβ或cAMP 信号通路,发现槲皮素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受到抑制,表明ERβ/cAMP信号通路在槲皮素保护细胞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槲皮素能够通过激活ERβ/cAMP信号通路,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这一作用可能与槲皮素调节ERβ和cAMP的表达及活性有关。
《槲皮素通过ERβ-cAMP信号通路保护细胞损伤机制的探索》范文

《槲皮素通过ERβ-cAMP信号通路保护细胞损伤机制的探索》篇一槲皮素通过ERβ-cAMP信号通路保护细胞损伤机制的探索一、引言细胞损伤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如何有效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研究表明天然产物如槲皮素,对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本篇论文将就槲皮素如何通过ERβ/cAMP信号通路保护细胞损伤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二、槲皮素及其生物活性槲皮素,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多种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复杂,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靶点。
三、ERβ/cAMP信号通路简介雌激素受体β(ERβ)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分子,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环磷酸腺苷(cAMP)是一种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多种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ERβ与cAMP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损伤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槲皮素对ERβ/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表明,槲皮素能够激活ERβ,进而影响cAMP的合成和降解,从而调控ERβ/cAMP信号通路。
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多个酶和蛋白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细胞损伤的减轻。
五、槲皮素保护细胞损伤的机制1. 抗氧化作用:槲皮素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2. 抗炎作用:槲皮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对细胞的损伤。
3. 激活ERβ/cAMP信号通路:槲皮素能够激活ERβ,进而影响cAMP的合成和降解,从而调节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六、实验研究我们通过建立细胞损伤模型,观察槲皮素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能够显著减轻细胞损伤,提高细胞存活率。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槲皮素通过激活ERβ/cAMP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七、结论本研究表明,槲皮素通过激活ERβ/cAMP信号通路,对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涉及抗氧化、抗炎以及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p o i e h o b s s o c i i a e u t a d r vd d t e r a e f r ln c r s l .M e ho s F fy 0 r y l s t d ir —fu e e f r b is e e v d sa d r r e u e tmy h r b i ’ e e y s o a b t r c i e t a d ta c l c o .T e a b t n b s ys h d e n di i d n o h e r u s a b e vde i t t r e g o p .Gr u A r c i e b a k p — o p e ev d l n o h t a mi g l t c p r d y at r o e a i n g o p B r c ie h l e e w e i e a fe p r t ; r u e e v d o q e c t o h h mi e t c p r d y a t r o r t n r u C e u r e i p t a c g l wi e e a e p a i ;g o p r — n l f e o
i v s ia e a we k , 4 ft r o e a in.Re u t T e Wa n n e tg td t e 1 2, a e p r to s ls h r e s o s r u c mp i ai n n a h r u . T e r u B’ s o e o b e e i s o lc t i e c g o p h g o p o o S c r s f lb we e h h g e t I g o p r t e i h s . n r u A , t e i r tn p t wa Wa a mo t h fl a i g a h y s l t s b o k d w t t e e y e e a e c la e , s s n s an n s o d l c e h h n wl g n r t d o lg n Ma o ti i g h we i t e c l e e st s h g h o l n d n iy Wa g a ih;a d t e mmu o it h m e sa n n n h i n h so e c i a tiig l
和 T F 1 1的 免 疫 组 化 染 色 呈 强 阳性 表 达 。B组 滤过 道 开 G一R 3
放 时 间较 A 组 长 , 胶 原 纤 维 更 稀 疏 ; s n染 色 , 时 间 且 Mas o 各
点 B 组 胶 原 纤 维 的 密 度 较 A 组 低 ( O0 ) T —Bl和 P< .5 ; GF
维普资讯
第 9卷 第 6期
20 0 7年 1 月 1
眼
视光学杂源自志 V0 _ .6 l 9No
NO . 00 V2 7
Chn s o r lo tmer ieeJ una fOpo ty& Op tamoo y hh l lg
槲皮素在兔小梁切 除术后抗瘢痕作用 的实验研究
1R1的 表 达 。 3
c ie n s ca t ame t. Clnc o sr ain wee efr e ev d o p i e l r t ns e i ia l b ev to s r p ro m d b a e y s n ltlmp y n k d e e a d si a mirso e v r a .Me whl c r - c c p e e d y o y n a ie so e o be Wa r cr e f lb s e od d. Hitp too i c a g s n itr lb so ah lge h e i fl be wee n e r
罗莉 莎 , 苏 刘
重 庆 医科大 学 附属第 二 医院 眼科 , 重庆 4 0 1 00 0
第 4周 处 死 动 物 ,行 组 织 学检 查 和 Masn三 色 染 色法 观 察 s o
滤 过 道 新 生 胶 原 纤 维 的增 殖情 况 。 用链 酶 亲 和 素 免 疫 组 织 应
Ex r m e a s u o pe i nt l t dy n t a i c r i he nt -s a r ng e e t o qu e tn a t r t f cs f c r i fe he s r e y n r b t u g r i a bi s
L UO ih Ls a,L U Su I .
 ̄ t r ng ei
化 学方 法 (A C法 ) 检 测 各 组 在 结 膜 滤 过 泡 中转 化 生 长 因 SB
子 一 1 ( a s r n rwh f trT F 1 ) 和 转 化 生 长 因 8 t nf mig go t a o,G - 1 r o c 3 子 一 l受体 (G — R1的 含 量 。 果 各 组 均 未 见 严 重 并发 p T Fp ) 结
症, B组 滤 过 泡得 分 高 于 其 他 两 组 。 H 染 色 见 A 组 滤 过 道 E
被 大量 胶 原 堵 塞 , so Mas n染 色 显 示 胶 原 密度 高 ,且 T — GF Bl
D p r e t f 唧 hh l lg , e eod . ̄ae H sil f e at n o m tamo y t Sc n A l t o h f i d opt o a
Ch n q n dia i e st Ch n q n C i a, 0 01 o g i g Me c Un v r i l y, o g ig h n 4 0 0
[ src ] 0bet e T xlr te Abta t jeJ o e poe h mehns o urei, v c aim f q ect n
T F 1 的 表 达 呈 弱 阳 性 ( < .1 。C组 滤 过 泡 得 分 及 滤 过 G 一 R1 3 P 00 )
道 情 况与 A组 差异 无 显 著 性 。结 论
Q 能抑 制 滤 过 术 后 结 u
膜 下过 分 瘢 痕 化 .其 作 用机 制之 一 为 抑 制 T F 8 G 一 1和 T F 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