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槲皮素药理作用在雌激素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雌激素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雌激素活性成分研究进展尚明;丁晶鑫【摘要】基于化学成分的传统分类方法,对中药雌激素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后续揭示中药雌激素活性成分奠定基础,为含有雌激素活性成分的中药的临床用药及防治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滨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6【总页数】4页(P106-109)【关键词】植物雌激素;雌激素活性成分;黄酮类;木脂素类【作者】尚明;丁晶鑫【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 雌激素简介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简称PE)是指某些能结合并激活哺乳类动物及人类的雌激素受体,从而具有雌激素样和/或拮抗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成分.1928年人们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学成分[1-2].植物雌激素与雌激素的化学结构相似,在生理上起着拟雌激素和/或抗雌激素的作用,且它们不仅能通过雌激素受体起作用,也影响一些酶的活性[3].雌激素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均有影响,现已发现它不但有预防作用,而且还能作为一种选择性的治疗手段[4].到目前为止已经被发现的有400多种,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七大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芪类;三萜类;甾醇类;环脂类.黄酮类.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黄酮类的天然来源包括:黄酮(如芹菜素)、黄酮醇(如槲皮素)、二氢黄酮(如柚皮素)、黄烷醇(如儿茶酸、没食子儿茶酸)、异黄酮、查尔酮及花青素.异黄酮[5]作为众多植物中最常见的植物雌激素,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天然来源包括大豆异黄酮、葛根素等.香豆素类.两种最主要的具有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的香豆素:香豆雌醇(coumestrol)和4’-甲氧基香豆雌醇.木脂素类.木脂素类植物雌激素中最为常见的是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SECO)、罗汉松树脂酚(MAT).2 中药中雌激素作用机制2.1 与雌激素受体相关雌二醇对雌激素受体(ER)α和β有同样的亲和力,而雌激素对ERβ的竞争性作用比对ERα的竞争性作用强,且随着异黄酮浓度的升高,ERβ的转录活性升高.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REα和REβ的表达不同,因而雌激素与内源性雌激素存在着组织/器官特异性[6].雌激素对ERβ选择性激活,使它发挥雌激素样血管保护作用时不伴随生殖系统作用的产生.与此同时,雌激素也可与雌二醇竞争性结合ER,从而产生拮抗作用,故具有双向调节性,且其主要取决于剂量及机体内源性雌激素的状态及雌激素受体数量和类型等.2.2 与合成激素的主要酶类有相互作用雌激素与芳香化酶等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与糖脂代谢相关激素的合成,为了研究菟丝子黄酮及其水煎剂对慢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宋敏等[7]利用小剂量CCl4结合乙醇,制备得到慢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结果表明:菟丝子黄酮和水煎剂均能降低血清中ALT及AST的水平,并且能够提高血清中SOD的水平,进而降低肝纤维化.3 中药中雌激素的生物活性3.1 雌激素样作用雌激素能促进乳腺发育和分泌乳汁,提高血中的生长素和催乳素含量,具有强化雌激素效应的作用.大豆异黄酮类物质能促进性激素蛋白的合成,增加性激素与珠蛋白的结合而使性激素降低血浆浓度,故可减弱性激素的体内浓度.因此中药雌激素可根据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双向调节的作用[8-11].3.2 抗肿瘤刘兆平等[12]利用黑升麻在体外实验中能升高MCF-7阳性细胞的雌激素受体水平,表明其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张幸国等[13]使用E-screen法观察赤豆提取物的增殖影响,结果发现,赤小豆(10~200μg/ml)能显著促进MCF-7细胞(人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Bhat KP等[14]证实白黎芦醇可抑制细胞生长.马红霞等[15]研究发现人参皂甙Rg1具有雌激素样的作用,适当剂量下能够促进MCF-7的细胞增殖.3.3 抗衰老及抗氧化张振明等[16]制备小鼠衰老模型,分别用亚硝酸盐法等方法,测定各组小鼠心肝肾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含量,发现女贞子多糖具有抗衰老作用.丁玉琴等[17]复制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证实女贞子能明显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王红丽等[18]研究内服丹参酮和人参皂苷可使衰老模型的小鼠皮肤中SOD活力、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使皮肤呈现出年轻化的表现,证明丹参酮和人参皂苷内服均有显著的抗皮肤衰老作用.其抗氧化作用较强,可通过提高血和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促使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下降而达到抗氧化的作用.3.4 对骨质疏松的作用郑高利等[19]发现葛根总异黄酮对去卵巢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防治作用.刘晓青等[20]证实人参用药后可增加骨钙而降低尿钙.张岩等[21]研究女贞子能增强小肠对活性维生素D的敏感性,进而加强肾脏对钙的重吸收.金勋杰等[22]观察到淫羊藿总黄酮可有效抑制己烯雌酚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作用,并增强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田泉等[23]提示葛根素可防止骨钙强度的降低,改善骨质量,还对心血管和肾脏有保护作用,以及对糖尿病的影响,和生殖内分泌的效应.4 小结中药雌激素因其来源于天然植物,故应用起来相对比较安全,现针对于它的研究已引起了学术各界的广泛关注,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明确指出长期食用豆类制品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24-27].然而,尽管众多科学研究表明雌激素对人体具有有利的影响,但在英国毒素科学委员会(COT)发布的近期报告中却指出:从饮食中获取的雌激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危害,尤其是针对于甲状腺机能不全的人群产生危害[28].异黄酮是一种常见的雌激素,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活性,而目前却发现其作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底物时是具有潜在毒性的,过量的异黄酮可诱发碘缺乏导致的甲状腺功能衰退,因此针对雌激素还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从化学结构的角度出发,对中药中雌激素活性的成分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中药中雌激素活性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从而为更深一步的研究提供夯实的理论基础.现如今,对中药中雌激素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研究大多集中在黄酮类成分或皂苷类成分上.现已报道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黄酮类成分有葛根素、槲皮素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群被激素类疾病所困扰,因此,研究激素替代的治疗方法的药物变得尤为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在临床预防及治疗的过程中,富含雌激素样的中药将拥有着广泛前景,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为寻找高效低毒的天然药物提供新方向.参考文献:[1]李建平,王静,张跃文,等.菟丝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23(6):5-6.[2] He Xianghui,Yang Wenzhi,Ye Min,et al.Differentiation of cuscuta chinensis and cuscuta australis by HPLC-DAD-MS analysis and HPLC-UV quantitation[J].Planta Med,2011,77:1950-1957.[3]林倩,贾凌云,孙启时.菟丝子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12):968-971.[4]齐凤琴,吴军凯,于丹,等.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理作用及机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3):267-271.[5]张婷婷,吴毅,杭太俊.鱼腥草黄酮类成分 HPLC指纹对照法研究[J].中药材,2009,32(5):687-690.[6]张丽艳,罗君,李健,等.吴茱萸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72-74.[7]宋敏,李世朋,柴连琴.菟丝子黄酮及其水煎剂的保肝作用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3):280-282.[8] Kong Zhengmin,Zhong Liang,Zhu Guangxi,et al.Differential multiuser detection using a novel genetic algorithm for ultra-wideband systems in lognormal fading channel[J].Comput & Electron,2011,12(9):754-765.[9]赵波,郎朗,季宇彬.氰戊菊酯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9-132,139.[10]罗志江,徐彦,吴建英,等.虎杖指纹图谱及其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138-142..[11]赵萍萍,霍仕霞,高莉,等.驱虫斑鸠菊提取物指纹图谱与其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增殖作用的灰度关联度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5):585-588.[12]刘兆平,杨陟华,朱茂祥,等.黑升麻的雌激素活性及其对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1,30(2):77-80. [13]张幸国,赵青.赤豆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对人类乳腺癌MCF-27细胞孕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1261-1263. [14] Bhat K P,Pezzuto J M.Resveratrol exhibits cytostatic and antiestrogenic properties with human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Ishikawa)cells[J].Cancer Reasearch,2001,61(16):6137-6144. [15]马红霞,尤昭玲,王若光.菟丝子总黄酮对大鼠流产模型血清P、PR、Th1/Th2细胞因子表述的影响[J].中药材,2008,31(8):1201-1204. [16]张振明,葛斌,许爱霞,等.女贞子多糖的抗衰老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6,20(2):108-111.[17]丁玉琴,徐持华.女贞子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4):247-249.[18]王红丽,吴铁,吴志华,等.人参皂苷、丹参酮和川芎嗪抗小鼠皮肤衰老作用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5):525-527.[19]郑高利,张信岳,孟倩超,等.葛根异黄酮对地塞米松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保护作用[J].中药材,2002,25(9):643-646.[20]刘晓青,崔燎,吴铁,等.人参防治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生化指标的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3):299-301.[21]张岩,黄文秀,陈斌,等.女贞子对去卵巢大鼠钙代谢及维生素D依赖型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草药,2006,37(4):558561.[22]金勋杰,许碧莲,吴铁,等.淫羊藿总黄酮与己烯雌酚合用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和骨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5,18(8):477-479.[23]田泉,汤旭磊,白孟海,等.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和血脂的作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7):543-545.[24]郭娜,黄秀榕,祁明信,等.中药雌激素样作用的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4):67-68.[25]陈春,张淑丽.红花等10种中药的雌激素活性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96-297.[26]郝庆秀,王继峰,牛建昭,等.熟地等4味中药的植物雌激素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620-624.[27]朱瑞清.黄酮类化合物的雌激素样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2.[28]丛琳,秦占芬,周景明,等.植物雌激素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23(2):176-179.。
槲皮素的功能主治

槲皮素的功能主治1. 槲皮素的介绍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如橡树、槐树等。
它具有许多医学和生物学上的重要功能,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2. 槲皮素的抗氧化功能•槲皮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伤害。
•槲皮素还可以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身体的抗氧化能力。
3. 槲皮素的抗炎作用•槲皮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槲皮素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炎症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4. 槲皮素的抗过敏功效•槲皮素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轻过敏症状,如鼻塞、咳嗽、皮肤瘙痒等。
•槲皮素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过敏原对机体的敏感性,从而发挥抗过敏作用。
5. 槲皮素的抗肿瘤活性•槲皮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槲皮素还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6. 槲皮素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槲皮素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可以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槲皮素还可以调节血小板的活性,预防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7. 槲皮素的抗菌作用•槲皮素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槲皮素还可以增强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提高抗菌疗效。
8. 槲皮素的抗病毒活性•槲皮素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槲皮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
9. 槲皮素的抗氧化和抗炎互补效应•槲皮素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互相协同,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槲皮素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氧化应激,同时抑制氧化应激对炎症反应的加剧。
10. 槲皮素的其他功能除了上述主要功能外,槲皮素还有许多其他功能,如减轻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改善记忆和学习能力、抑制痉挛和镇静等。
槲皮素在医学和保健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结起来,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过敏、抗肿瘤、心脑血管保护、抗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主治。
二氢槲皮素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Dihydroquercetin 作者: 崔宝玉;刘玉;刘喆;阚侃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
出版物刊名: 黑龙江科学
页码: 37-4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4期
主题词: 二氢槲皮素 检测方法 提取工艺 应用
摘要:从四个方面对二氢槲皮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研究表明二氢槲皮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生物活性作用。
其次,采用薄层扫描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不同方法检测二氢槲皮素的含量。
再次,从刺玫蔷薇和落叶松中提取二氢槲皮素的工艺研究。
最后,介绍了二氢槲皮素在食品、医药和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开发。
深度开发二氢槲皮素,不但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槲皮素对骨代谢的影响研究

槲皮素对骨代谢的影响研究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系统的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骨组织的破坏和骨密度的减少,导致易骨折。
从全球范围看,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
因此,探究新型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手段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追求的方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草药有助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槲皮素是一种来自姜科植物的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槲皮素对于骨代谢的影响非常显著。
那么,究竟槲皮素是否可以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呢?本文将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并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槲皮素的来源和特性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天然物质,分布于姜科植物中。
该物质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诸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最近的研究表明,槲皮素不仅可以减轻运动后骨折的疼痛,更可以促进骨细胞形成和抑制骨细胞吸收,因此备受研究者和医学界的关注。
二、槲皮素对骨细胞的作用骨细胞是构成骨组织的细胞,主要分为骨质细胞和骨形成细胞两类。
槲皮素通过多种途径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骨细胞的形成。
此外,槲皮素同时抑制骨形成细胞的凋亡,进一步增强骨形成和修复的效果。
在骨吸收方面,槲皮素可以抑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吸收是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也是骨组织衰老的标志。
槲皮素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中白蛋白水平,减少骨吸收。
对于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透析患者、更年期妇女等人群,槲皮素均具有预防和治疗骨吸收性疾病的潜力。
三、槲皮素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多项研究表明,槲皮素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很大的潜力。
槲皮素可以增加骨强度和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
同时,槲皮素可以增加硬化骨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此外,槲皮素可以为人体提供营养,增强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槲皮素体外抗肺癌作用研究进展

胡粉青,李翠柏,党菱婧,等. 槲皮素体外抗肺癌作用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8):416−42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1080017HU Fenqing, LI Cuibai, DANG Lingjing,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lung Cancer Effect of Quercetin in Vitro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2, 43(18): 416−42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1080017· 专题综述 ·槲皮素体外抗肺癌作用研究进展胡粉青1,李翠柏1,党菱婧1,邹 澄2,赵 庆3,邵曰凤1,*(1.德宏职业学院,云南芒市 678400;2.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云南昆明 650599;3.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云南昆明 650599)摘 要:槲皮素是一个含有邻二酚羟基和间二酚羟基的黄酮醇类化合物。
为了探析槲皮素体外抗肺癌现状,本文通过国内知网、万方,输入“槲皮素”、“肺癌”、“槲皮素衍生物”等,国外SpringerLink 、PubMed 数据库查阅了“lung cancer ”、“ quercetin ”、“quercetin derivative ”等主题词,检索了近年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在抗肺癌方面研究的相关数据,综述了其新制剂、衍生物和作用机制。
槲皮素抗肺癌新制剂有纳米粒、纳米乳、纳米胶束、脂质体和其他制剂。
从已合成的120余个槲皮素衍生物中发现了11个对肺癌作用强于槲皮素的化学成分。
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酶的活性、阻滞细胞周期、逆转肿瘤耐药性等作用发挥抗肺癌作用,以期为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在肺癌方面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GPER介导植物雌激素类中药活性成分药效作用途径的研究进展

GPER介导植物雌激素类中药活性成分药效作用途径的研究进展赵笛;赵丕文;陈梦【摘要】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a new type of membrane estrogen,can combine with estra-diol,but its signal pathway and mechanism is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cal nuclear estrogenreceptor(ER).It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classical nuclearER,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effects mediated by the estrogen or phytoestrogens.Plant estrogenic activity components widely exist in common gynecological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Moder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se components not only combine with ER but also with GPER to play biological effects.In recent years,plant estrogen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为新型雌激素膜性受体,能与雌二醇等雌激素结合,但其信号途径及作用机制与经典核雌激素受体(ER)不同,是对经典核ER的重要补充,在雌激素或植物雌激素发挥生物学效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介导作用.妇科常用中药广泛存在植物雌激素样活性成分,这些植物雌激素不仅与ER结合,还与GPER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近年来,植物雌激素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已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12【总页数】5页(P2303-2307)【关键词】植物雌激素;中药;活性成分;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作者】赵笛;赵丕文;陈梦【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6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一员,为近年来发现的新型膜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可与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结合,结构上与ER没有同源性,其信号途径及作用机制与经典核ER(ERα和ERβ) 也不相同,既能介导非基因型快速反应,也能通过第二信使系统发挥间接转录调控[1]。
抗生素替代物——槲皮素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替代物——槲皮素的研究进展肖风林(广饶县动物疫病防治服务中心,山东广饶257300)摘要:随着禁用抗生素步伐逐渐加快,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抗菌、免疫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而且在提高畜禽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方面也有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文章对槲皮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槲皮素;抗生素替代物;生物学活性;畜禽生产中图分类号:S81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21)01-0007-04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biotic Substitute QuercetinXIAO Fenglin(Guangrao Animal Disease Control Service Center,Guangrao 257300,Shandong China)Abstract:With the restrict of the use of antibiotics,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seek the substitutes for antibiotics.As a kind of flavonoid compounds,quercetin has antibacterial and immune activities .The effects of quercetin on improving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eed efficiency had caused extensive concern.This paper reviewed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quercetin and the applica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ollow-up study on quercetin.Key words:quercetin;antibiotic substitutes;biological activities;animal production收稿日期:2020-12-18作者简介:肖风林(1994—),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长期槲皮素膳食暴露对小鼠乳腺发育的影响

长期槲皮素膳食暴露对小鼠乳腺发育的影响闵佳玲1,许春莲1,舒 翔1,邱奇琦1,聂少平1,谢明勇1,胡晓鹃1,2,*(1.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47;2.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江西南昌 330006)摘 要:目的:槲皮素等植物雌激素早期不当摄入的负面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本研究以围青春期雌性小鼠为模型,以成年后个体乳腺组织生殖内分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及增殖能力为指标,考察幼年期槲皮素暴露对于乳腺发育的影响。
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检测槲皮素相关代谢产物在血浆及乳腺组织局部分布状况,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上皮细胞内雌、孕激素受体以及增殖相关标志性分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
结果:槲皮素相应代谢产物在乳腺内含量显著高于血浆,存在典型的组织局部富集的现象;在5 mg/(kg·d)剂量下,槲皮素可显著上调乳腺上皮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及ERβ的表达比值,并抑制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结论:乳腺组织对于槲皮素的暴露十分敏感,围青春期槲皮素的不当摄入极有可能通过改变相应激素受体表达谱进而提高个体成年后罹患乳腺相关疾病的风险。
关键词:槲皮素;植物雌激素;乳腺发育;雌激素受体α及β表达比值Impact of Long-Term Dietary Quercetin Exposure on Breast Development in MiceMIN Jialing1, XU Chunlian1, SHU Xiang1, QIU Qiqi1, NIE Shaoping1, XIE Mingyong1, HU Xiaojuan1,2,*(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7, China;2.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negative bioeffects caused by improper dietary intake of some phytoestrogens like quercetin have aroused increasing concerns. The present research used peripubertal female mice as an in vivo model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juvenile exposure to quercetin on breast development as indicated b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reproductive endocrine hormone receptors and the proliferative capacity of mammary gland epithelium in adult mice. Methods: The distribution profiles of quercetin metabolites in plasma and partial breast tissue were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 (HPLC-Q-TOF/M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estrogen (ER) and progesterone (PR) receptors and the proliferation marker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Results: The contents of quercetin metabolites in breast tissue were much higher than in plasma, suggesting local accumulation of quercetin metabolites. At a dosage of 5 mg/(kg·d), quercetin dramatically increased estrogen receptor (ER)-α expression and suppressed ERβ and PR expression, thereby increasing ERα/β expression ratio in mammary gland epithelium. Conclusion: Given local accumulation of quercetin metabolites, breast tissue is very sensitive to quercetin exposure. It seems likely that peripubertal exposure to quercetin obviously alters the profile of reproductive hormone receptor expression in breast tissue during adulthood, thereby rendering the breast more sensitive to carcinogens.Keywords: quercetin; phytoestrogens; breast development; estrogen receptor α/β expression ratio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21017中图分类号:R96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8)21-0116-06引文格式:闵佳玲, 许春莲, 舒翔, 等. 长期槲皮素膳食暴露对小鼠乳腺发育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8, 39(21): 116-121.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21017. MIN Jialing, XU Chunlian, SHU Xiang, et al. Impact of long-term dietary quercetin exposure on breast development in mice[J]. Food Science, 2018, 39(21): 116-12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21017.收稿日期:2017-05-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81460468);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42BAB215044);中德科学中心项目(GZ731)第一作者简介:闵佳玲(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槲皮素,化学名为3,5,7,3’,4’-五羟基黄酮,分子式为C 15H 10O 7,相对分子质量为302.23,是一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如菟丝子、桑寄生、筋骨草、毛耳草、蒲黄、白花败酱草、葫芦巴、荔枝、鱼腥草等中都含有丰富的槲皮素,药典记载槲皮素是瓦松、银杏叶的主要成分。
其分子结构见图1。
作为植物雌激素黄酮类的一种,其结构与哺乳动物雌激素———17β-雌二醇(分子结构见图2)相似,包括一对羟基,具有相似的距离,并存在一个酚环,后者对其吸附于雌激素受体起决定性作用。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MALDI -MS )法结合化学交联测定,发现槲皮素对雌激素受体α配体结合域(hER αLBD )有很高的亲和力(0.01%)[1],是一种雌激素受体(ER )调节剂。
在0.5nmol/L 17β雌二醇存在情况下,高剂量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表现为雌激素受体拮抗作用,与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元等黄酮类作用截然相反[2]。
同时,槲皮素在心血管、糖槲皮素药理作用在雌激素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杨英曹阳综述张婷婷△朱焰曹霖审校【摘要】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植物雌激素。
近年来,有关槲皮素的研究很多,其中在雌激素相关性疾病研究最多,主要包括乳腺癌、骨质疏松、前列腺癌、宫颈癌等疾病。
在这些疾病研究中,槲皮素主要表现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节破骨细胞分化,调控体内雌激素代谢,对肿瘤黏附、侵袭、血管形成各过程都有影响。
与其他黄酮类药物药理作用相比,槲皮素有其独特性。
槲皮素在雌激素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呈多元化,大体概括为两方面:①抗氧化作用,诱导细胞凋亡,调控雌激素代谢。
②雌激素受体(ER )调节作用,调控ER 下游许多底物及信号通路。
【关键词】槲皮素;雌激素类;受体,雌激素;抗氧化剂The Pharmacologic Actions Progression of Quercetin on Estrogen Related Diseases YANG Ying,CAOYang,ZHANG Ting -ting,ZHU Yan,CAO Lin.The Yueyang Hospit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 200437,China (YANG Ying,CAO Yang,ZHANG Ting -ti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Planned Parenthood Research ,Shanghai 200032,China (ZHU Yan,CAO Lin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Ting -ting,E -mail :tingting185@【Abstract 】Quercetin is one of flavones in phytoestrogen .Recently ,there have many researches about quercetin,and most of them are related with estrogen correlative diseases,such as breast cancer ,osteoporosis and prostate cancer,et al.In these diseases,there may have many effects,including promoting cell apoptosis ,controlling osteoclasts differentiation,regulation estrogen metabolism in vivo and effecting tumor cell growth progression ,involving adhesion ,invasion and angiopoiesis .Comparing with other flavones ,quercetin has its own distinct character.Many mechanisms may explain quercetin pharmacologic actions,mainly to sum up for two aspests:①Expression of antioxidation:inducing cell apoptosis and regulating estrogen metabolism.②Regulation of estrogens:as a estrogen receptor (ER)modulator,quercetin restrains tumor cell growth by influencing down -stream substrate of ER and impacting signal pathway.【Key words 】QUERCETIN;Estrogens;Receptors,estrogen;Antioxidants(J Int Reprod Health蛐Fam Plan ,2011,30:69-72)*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S30303)作者单位:200437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岳阳医院(杨英,曹阳,张婷婷);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朱焰,曹霖)△通信作者:张婷婷,E -mail:tingting185@尿病等疾病中研究较多,主要表现为抗氧化作用。
槲皮素抗氧化作用主要取决于羟基化的程度和羟基的位置,其中B环的酚羟基活性最高,在抗氧化作用中起到主导作用[3]。
抗氧化作用为槲皮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肿瘤细胞凋亡奠定了基础。
因此,就槲皮素在雌激素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槲皮素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一、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在体内实验研究中,Akbas等[4]发现槲皮素可增强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MDA-MB 231的细胞毒性。
100μg/L托泊替坎与槲皮素联合作用,细胞毒性分别增加1.4倍和1.3倍,伴有活性氧簇及亚硝酸盐水平的升高,二者联合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细胞毒性。
细胞体外培养研究发现,槲皮素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途径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不伴有活性氧簇的释放,而是通过Ca2+依赖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凋亡诱导因子从线粒体中释放而激活核转位[5]。
Devipriya等[6]的研究补充了Ca2+的可能机制,45mg/L槲皮素作用于M DA-M B-231,48h产生最大毒性反应,并伴有胞浆内Ca2+浓度迅速下降,胞内Ca2+蓄积减少,酪氨酸激酶活性下降。
二、抑制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缺氧是肿瘤细胞生长、凋亡、转移等的主要驱动力,HIF-1α在此起关键作用,其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调节因子,在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侵袭性方面起中心作用[7]。
在乳腺癌SkBr3细胞株中,槲皮素可抑制缺氧条件下HIF-1α的积聚,并显著降低缺氧诱导引起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
这种作用在26S抑制剂MG132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存在的情况下被抑制。
缺氧(1%O2)条件下100mmol/L槲皮素孵育8h后对蛋白合成的抑制率高达94%。
100μmol/L蛋白合成抑制剂cycloheximide作用于1×105个SkBr3细胞可重复出槲皮素在缺氧情况下抑制HIF-1α的积聚,说明槲皮素抑制HIF-1α的靶点可能在蛋白合成水平并与PI3K活性有关[8]。
三、抑制肿瘤侵袭Phromnoi等[9]用酪蛋白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MMP-3的分泌,发现槲皮素在体外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 DA-M B-231细胞侵袭及M MP-3活性,两种作用的50%抑菌浓度(IC50)分别为27mmol/L和30mmol/L,但对MM P-3的分泌无影响。
四、调控雌激素代谢途径随着雌激素相关性肿瘤发病率日益升高,对体内雌激素代谢分化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槲皮素对雌激素代谢影响可表现为两种机制:①降调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表达并抑制其活性,减少儿茶酚雌激素4-羟雌二醇的产生,减弱雌激素代谢产物对乳腺癌的影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和780可抑制此作用,说明槲皮素对COMT的降调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起作用[10]。
②槲皮素可直接升调乳腺癌T47D-β细胞的雌激素受体β表达,影响雌激素受体(ER)α/ERβ的比率,抑制细胞生长增殖[11]。
五、诱导细胞生长各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的活性HER-2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类癌基因,编码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单链跨膜糖蛋白。
HER-2被异常激活后发生自身磷酸化,磷酸化其底物,引起下游的信号传导,最终导致细胞的增殖甚至癌变。
槲皮素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Her-2/ neu表达,继而影响下游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er-2/neu聚泛素作用,抑制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
槲皮素对Her-2/neu(神经母细胞瘤癌基因及其受体)降调作用机制包括:①槲皮素促使HSP90与Her-2/neu解离,降低Her-2/neu稳定性,HSP90抑制剂或耗尽胞内ATP可促使Her-2/neu与HSP90解离,促进Her-2/neu泛素化,降低Her-2/neu蛋白表达。
②槲皮素抑制Her-2/neu酪氨酸激酶活性,其机制是通过促进CHIP(E3泛素连接酶依赖性陪伴分子)的募集束改变Her-2/neu的结构,并降调Her-2/neu[12]。
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联合雌二醇诱导M CF-7细胞增殖研究中,槲皮素通过抑制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ERKs)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s)信号通路伴降调c-jun的表达,抑制MCF-7细胞增殖[13]。
Lin等[14]研究发现,槲皮素通过抑制PKCdelta/ ERK/AP-1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细胞侵袭。
研究表明,槲皮素可抑制12-O-十四烷酰佛波醋酸酯-13诱导的蛋白激酶delta/ERK/活化蛋白-1(PKC delta/ERK/AP-1)信号级联激活金属蛋白酶-9的作用,从而抑制MCF-7细胞侵袭作用,并指出羟基在此信号通路中有重要意义,槲皮素结构式中C3及C4上的羟基在其抑制此信号通路中起关键作用,而C3,C5及C7在其抑制信号通路及细胞侵袭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
槲皮素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抑制AR一、通过TRAIL起作用槲皮素可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作用,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