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难点是怎样在各种物态变化中鉴识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时应注意结合自然界中和平常生活中的现象,注意对各种物态变化及其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中考命题多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观察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一、升华1.定义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如:橱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在樟脑球变小的过程中,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冬天,挂在外面刚洗完的衣服上结的冰没有消融过了一段时间衣服也晾干了,原因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都是升华现象。

2.升华吸热把少量固态碘放人烧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尔后轻轻加热,在用慢火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紫色气体充满整个烧瓶,并且固态碘逐渐减少,最后不见了,而盛碘的烧瓶中没有液体出现,也就是固态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对碘加热,说明碘的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

以上现象说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要吸热,即升华吸热。

应用:物体升华从周围环境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其应用有人工降雨、储蓄食品、医学手术等。

二、凝华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如北方冬天窗户内侧的冰花,冬天树枝上的雾凇,地上的霜等都是凝华现象。

2.凝华放热在碘升华的实验中,当我们停止加热后,慢慢地我们看到容器中碘蒸气遇冷又凝华成固态的碘颗粒,附着在玻璃盖上。

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能够经过逆向思想理解凝华过程,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逆向思虑时,凝华应该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升华吸热,则凝华放热。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就是由于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当气温低于0℃时,水蒸气才会凝华,所以下霜前气温低,即霜前冷;下雪后,雪消融或升华,会从周围吸取大量的热量,所以雪后寒。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1.六种物态变化消融、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过程。

2.常有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自然现象成因物态变化云太阳光照到地面上,水温高升,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液化或凝华雨云层中的小冰晶消融及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混杂在一起,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大水滴便下落,形成雨液化、消融雾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周边形成雾液化露白每天气较热,夜晚温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形成露液化霜、雪霜是地表的水蒸气在0 ℃以下的温度下,直接凝华成的固体。

(完整版)升华和凝华经典练习题有答案

(完整版)升华和凝华经典练习题有答案

(完整版)升华和凝华经典练习题有答案升华和凝华练习题⼀、选择题。

1.⽇光灯⽤久后,灯管的两端会发⿊,这是灯丝中的钨( C )A. 汽化⽽成B. 先升华后凝华⽽成C. 升华⽽成D. 先汽化后液化⽽成2.毕节,⼭青⽔秀,⽓候宜⼈,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

下图所⽰的符号分别代表云、⾬、霜和雾四种天⽓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C3.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

下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

雾凇的形成,是由于⽔蒸⽓遇冷发⽣了BA.液化B.凝华C.汽化D.升华4.⾐柜⾥防⾍⽤的樟脑⽚,过⼀段时间就会变⼩,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C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5.⾃然界中的云、⾬、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的物态发⽣变化形成的,图3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C6.如图所⽰,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B7.冬天结了冰的⾐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其中发⽣的物态变化是C A.蒸发B.熔化C.升华D.液化8.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9.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霜(如图所⽰)时,这预⽰着冬季即将来临。

固态的霜是空⽓中的⽔蒸⽓经下列哪⼀物态变化形成的AA.凝华B.升华C.液化D.汽化10.如图所⽰的各种⾃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DA.云B.⾬C.霜D.雾A.“飘渺的雾”是⽓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A.⼭间的“云海” B.树枝上的“雾凇” C.花草上的“露珠” D.房檐下的“冰凌”B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11.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C12.下列⾃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A .冬天早晨地上的霜B .秋天花叶上的露珠C .江⾯弥漫的⼤雾D .湖⾯上结了⼀层厚厚的冰 1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吸收热量的是AA .熔化升华汽化B .凝华升华熔化C .汽化液化凝固D .凝华液化凝固14.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C15.“千⾥冰封、万⾥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CA .汽化和液化B .汽化和升华C .凝固和凝华D .凝固和熔化 16.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 A .北⽅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放在⾐柜⾥的樟脑丸,⼀段时间后会变⼩,是升华现象C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D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初春的早晨,出现⼤雾是⽔蒸⽓汽化形成的B .秋天的早晨,地⾯⼩草上出现的⽩霜是⽔蒸⽓升华形成的C .北⽅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蒸⽓凝华形成的D .寒冷的冬天,⼈们在外⾯说话时,嘴⾥呼出的“⽩⽓”是⽔蒸⽓遇冷凝华形成的 18.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C A .暮春,⼩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A .⼤⾬B .冰雹C .霜冻D .雾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C .深秋的早晨⼤雾弥漫D .初冬的早晨霜打技头B.盛夏,⼈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C.深秋,时有⽩霜⽣成,是凝固所致D.隆冬,冰冻的⾐物晾⼲,为升华现象1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B.夏天⽤电风扇对着⼈扇风,⼈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温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凝固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中呼出的“⽩⽓”是⽔汽化的⽔蒸⽓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温低于⽔银凝固点的地⽅不能使⽤⽔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中上岸的⼈会感到冷,这是⽔蒸发吸热的缘故21.热现象在⼀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上会出现⽩⾊的霜,这是凝固现象22.图中发⽣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上出现露珠C.深秋的早晨形成浓雾D.北⽅冬天出现美丽的“雾凇”23.热现象在⼀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上会出现⽩⾊的霜,这是凝固现象24.图中发⽣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上出现露珠C.深秋的早晨形成浓雾D.北⽅冬天出现美丽的“雾凇”25.如图所⽰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D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B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C .深秋,枝头挂满⽩霜A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26.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的物态变化进⾏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B A .春天,冰雪融化——凝固B .夏天.刚从冰柜⾥拿出的冰镇矿泉⽔的瓶壁 “流汗”——液化C .秋天的夜晚,⼩草上出现露珠——升华D .冬天,⼈⼝⾥呼出“⽩⽓”——汽化27.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了BA .蒸发现象B .升华现象C .凝华现象D .凝固现象28.由于⼈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极端恶劣天⽓不断出现,12年4⽉,许多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地⽅,却出现“四⽉飞雪”的奇观。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第十讲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升华过程要。

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凝华过程要。

提示: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主要是冰、碘、樟脑、干冰这几种物质的升华。

小提示: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霜、冰晶、冰花、雾凇。

【例题1】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水“开了”C、春天,冰雪化了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变细【例题2】夏天,我们看到冰棍儿周围有“白气”,冰棍儿包装外面有“白气”,这是因为()A、“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白气”水水蒸气的凝固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D、“白气”水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知识点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1、升华吸热的应用(1)人工降雨:通常人工降雨采用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直接升华成气体进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空气的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为小水滴或直接凝华为小冰晶,这样就可以实现人工降雨。

(2)舞台上的云雾效果:常利用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大量热使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可直接凝华为小冰晶,形成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例题3】下列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A、冬天哈出的”白气”B、正在消融的冰棱C、夏天湿衣服晒干D、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针对练习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3、(2020巴中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 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是凝华现象C. 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加快4、(2020淮安)2.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5.(2020自贡4)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雾的形成B. 霜的形成C. 水结成冰D. 露的形成6、(2020丹东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 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C. 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D. 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物质状态依次是()A.固态、液态、气态B.固态、气态、液态C.液态、气态、固态D.气态、液态、固态8、放在箱子里的樟脑球时间长了会变小是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七年级科学上册《升华与凝华》同步练习1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升华与凝华》同步练习1 浙教版

升华和凝华1 知识题练方法题练能力题练升华和凝华知识题练题练1 B 解析: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中间并不出现液态。

题练2 C 解析:熔化、汽化、升华三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题练3 C 解析:樟脑丸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而不见了,属升华现象。

题练4 C 解析:冰的形成是由于水在地表凝固而成,雪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空直接遇冷凝华而成的。

方法题练题练5 B 解析:大气中的水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会出现三态之间的转化而出现各种天气现象,其中雾和露是由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冰雹的结构比较紧密,是由水凝固形成的;而霜是小冰晶,它的结构相对比较松散,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题练6 B 解析:凝华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四个选项中,只有霜是固态。

题练7 A 解析:由于灯泡是一个密闭环境,正常工作时钨丝会达到较高的温度,而灯泡壁的温度并不很高,这就形成了一个有着较大温差的密闭环境,使得钨丝较容易升华而变细。

题练8 D 解析:由于干冰升华吸热,起到了制冷的效果,使得周围空气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液滴,从而出现“云雾”。

题练9 答案:干冰的冷藏效果更好。

解析:理由一:干冰由于在-78℃时直接变成气体,与冰冷藏相比,在同样条件下会吸收更多的热量,是周围的温度降得更低;理由二:干冰是直接变成气体,没有液态过程出现,冷藏的物品不易受潮,能保持干燥的状态。

能力题练一、1.A 解析:从冰箱取出的鸡蛋温度相对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使鸡蛋变湿,一段时间后,鸡蛋表面的水滴由于蒸发而汽化,使鸡蛋又变干了。

2.C 解析: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过程。

3.A 解析:我们之所以能够闻到气味,是由于气体分子不停运动而进入我们的鼻腔内。

固体变成气态的过程为升华。

4.A 解析:由于室外的空气温度和窗玻璃的温度几乎相同,不存在温度差,水蒸气无法吸热或放热。

室内由于空气温度相对较高,窗玻璃的温度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于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液化放热而在窗玻璃内侧形成水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升华与凝华》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升华与凝华》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升华与凝华》课时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是熔化现象 B.美丽的“雾凇”是凝固现象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液化现象 D.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升华现象2.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3.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了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

如图所示节气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雨水”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白露垂珠滴秋月——“白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草苍苍虫切切——“霜降”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燕山雪花大如席——“大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4.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太阳出来,雾气散开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D.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5.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屋檐上的冰柱——凝固吸热B.冬天结冰的衣服冻干——升华吸热C.秋天地上的霜——凝固放热D.夏天冷的饮料瓶外部流汗——汽化吸热6.“霜满枝头”是霜降时节中的常见现象,该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7.2022年11月初,三明市开展了人工降雨作业以缓解严重旱情。

将固态干冰打入云层实现人工降雨,这一过程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华8.关于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正在熔化的蜡块,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隆冬时节,用水壶烧开水,壶嘴有“白气”冒出,它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人运动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D.元旦时节金佛山上一宾馆的窗户玻璃结有冰花,冰花在玻璃的外侧9.电影《长津湖》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30℃的严冬,与美军在冰天雪地里殊死战斗的英勇事迹。

2021中考物理升华和凝华专题练习(含解析)

2021中考物理升华和凝华专题练习(含解析)

升华和凝华一、单项选择题1.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出现,许多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地方,却出现“四月飞雪〞的奇观.“雪〞的形成属于以下哪种物态变化〔〕A. 凝华B . 凝固C . 升华D . 熔化2.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 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B. 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C. 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 D.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3.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 液化B . 升华C . 汽化D . 凝固4.以下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 夏天雪糕的周围产生“白气〞B. 冬天黄河结冰 C. 冬天雪花飘舞 D. 碘变成碘蒸气5.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积水干涸C. 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露D.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6.以下现象,需要吸热的是〔〕A. 下雾B . 下霜C雨D . 结冰7.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 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 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D. 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外表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8.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 炒菜时,一掀开锅盖就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掉了D. 白炽灯用久了,灯泡的内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中的钨发生升华和凝华的缘故9.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B. 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 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D.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10.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局部,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以下判断中正确的(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11.水能结冰,并能融化成水,水能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这说明〔〕A. 物质是变化运动的B. 物质有质量C. 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减少 D.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增加12.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味道会越甜 . 这是由于加热的过程中,糖水里的水发生了以下哪种物态变化,使糖水中的水份不断减少〔〕A. 凝固B华C . 汽化D . 升华13.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 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C. 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D. 冰雹在下落过程中外表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二、多项选择题14.对以下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 严冬窗户内外表出现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吸热形成的B.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升华吸热C. 给高烧病人擦涂酒精来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D. 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15.从冰箱内拿出的牛肉,上面有一层白粉,白粉的形成原因与以下图中一样的是〔〕A. 巩固的冰B. 飘渺的雾 C. 晶莹的雾凇 D. 雪白的霜16.以下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 放在衣箱内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B. 冬天湿衣服放在室外冰冻后,衣服慢慢干了C. 用久了的电灯丝比新时细 D.放在盘子里的水,一段时间会变少17.关于雨、露、霜、雾的成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 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C. 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D. 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18.下面是我们常见的几种自然现象,其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三、填空题19.如图是水的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是________ ,同时伴随着________ 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________ ,同时伴随着放热。

精选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升华与凝华浙教版习题精选第二篇.docx

精选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升华与凝华浙教版习题精选第二篇.docx

最新精选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升华与凝华浙教版习题精选第二篇4第1题【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答案】:B【解析】:[分析】(1)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

(2 )测{氐温的时候,温度计液泡里的液体的凝固点应南时被测的低温.(3 )蒸发是一》汽化现象,同时汽化的时候需要吸热.[蟀】A、灯丝演温下由固,是升,正确,不合就;B、大龄去,是小;蒸气的过程,住了汽化,球,符合就;C、水银的凝固点是-39°C ,温度低于-39°C时,水银会凝固,测不出温度,正确,不合题意;D、游泳的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沾有水,水蒸发会从皮肤上吸热导致体表温度降低,所以会感到有些凉,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第2题【单选题】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结构图,则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I gg :^ J /甲Z 丙A、从甲到乙的过程叫熔化,需要放热B、从甲直接到丙的过程叫升华,需要放热C、从乙到丙的过程叫液化,需要放热D、从丙直接到甲的过程叫凝华,需要放热【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甲乙丙分别表示物质的三种状态,然后再根据:(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培化,嬉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由液态查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查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从甲到乙的过程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培化,培化吸热,故A错误;B、从甲直接到丙的过程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故B错误;C、从乙到丙的过盟由液叫做汽化,汽化吸热,故C蹄;D、从丙直接到甲的过程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故D正确.4第3题【单选题】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一10°(2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答案】:C【解析】:[解答]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厚冰,属于凝固现象,选项A错误;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C时也能晾干,属于升华现象,选项B错误;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属于凝华现象,选项C正确;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选项D错误;故选C.【分析】凝华是菠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4第4题【单选题】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B、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答案】:D【解析】:【解答】解:A、烧开水时,壶嘴处瞭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得到"白气“.不符合题意;B、洒在地面上的水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现象.不符合题意;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是固态的,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进入空气中了.符合题意.蟾D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第5题【单选题】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

专题升华和凝华现象解析

专题升华和凝华现象解析

:丨华科静思行教育初二物理自编题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升华和凝华现象解析1、( 2015?六盘水)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B.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2、( 2017?高邮市一模)下列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樟脑丸逐渐变小B.河水结冰C露珠的形成D•“雾淞”的形成3、(2015?武威校级二模)放在柜子里的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这一现象属于()A•蒸发现象B.熔化现象C凝华现象D.升华现象4、物质从________ 态直接变成 ________ 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 ____________ 态直接变成________ 态的过程叫凝华.5、(2016秋?濮阳期末)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 当地气温持续在0C以下,但冰雕作品仍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6、( 2015秋?重庆校级期中)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固体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汽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膜可以改变玻璃金属的光学性能,这层膜能镀上去的原理是()A.金属蒸发后在液化到玻璃镜头上B•金属融化后再汽化的玻璃镜头上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D.液态金属凝固的玻璃镜头上的7、(2015秋?陕西校级期中)用飞机在云层中施放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促进降雨,称为人工降雨•这主要是由于()A.干冰升华吸热,空气急剧降温,空气凝华成冰或液化成水,迫使云层下降形成雨B.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冰下降遇热变成水或液化成水下降形成雨C干冰汽化吸收了局部地区空气的热,使空气液化成雨,下落到地面D.以上说法均不对 &( 2014秋?盐城校级期末)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过一会儿白雾又消失了.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干冰升华,空气液化后再汽化B•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后再汽化C干冰熔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后再汽化D.干冰熔化,空气中水蒸气液汽化后再液化9、( 2014秋?崇安区校级期中)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A.大量冰块熔化B.用电风扇吹风C用“干冰”升华D.用喷雾法加快蒸发10、( 2012秋?克拉玛依期末)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B•湿衣服晾干C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D.沸水上方出现“白气”11、( 2012春?济南期末)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 C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 3000 C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 CC升华时碳材料由固体直接变为液体D.凝固点是3000 C12、( 2005?盐城)白炽灯是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在白炽灯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炽灯的玻璃泡是绝缘体,不易导电B.通过白炽灯灯丝的电流过大时,灯丝会被烧断C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制成,是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D.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变黑,是由于钨丝熔化后又在灯泡壁上凝固造成的13、( 2016?杭州三模)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泡内主要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C白雾是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14、( 2012?黔西南州)今年5月1日,为庆祝建州30周年,大型原生态歌舞晚会在兴义体育中心举行.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工作人员在喷撒干冰,干冰在_____ 过程中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_________ 成小水珠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15、( 2017?益阳模拟)南极气温常低于- 20C,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蒸发现象D•凝华现象 16、( 2017?黄冈模拟)小明同学和爸爸在酒店吃饭时,点了一款新推出的甜品,发现盛甜拿去上面的碗,看到品碗的周围冒着白气,询问后得知,原来是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下面碗里的液体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D•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17、( 2015?衡南县校级模拟)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是()A•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B•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C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D•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化18、( 2010秋?金水区校级月考)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__ 变成水蒸汽.升入天空,水蒸汽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___________ 成小水珠,有的 ___________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 _______________ 直接变成水蒸汽,升入天空;积雪____________ 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填物态变化名称)19、( 2015秋?南长区期中)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_____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_____ 成小水滴或_______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遇到暖气流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20、( 2014秋?昆明校级期中)在图中 A、B 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a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c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e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 f北方寒冷的冬天,雪人“变矮” 了 .属于F物态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abcdef”)属于B物态变化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abcdef”)B物态变化过程要 ____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曲矗 华科静思行教育初二物理自编题集 蒸发容器 锥形瓶:~ 21、如图 —热, ②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____________ ,同时伴随着放热.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常情况下水在结冰时温度为 ___________ C;水在沸腾时温度将 _____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2、 下列常见物理现象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1)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属于 ___________ ;(2 )秋天早晨草叶上挂满露珠属于 ___________ ;(3)炎夏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属于 _____________ ;(4 )铸造车间里铁水铸成零件属于 ___________ ;(5)寒冷的冬天,挂在外面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 ______________ .23、 ( 2014?阳东县校级模拟)由于今年春季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影响,这些天“回暖天气” 特别严重,每当“回暖天气”至悚时,家里的墙壁和地板,课室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都非 常潮湿,甚至会“出水”.(1) 关于这些“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A 、 它出现在玻璃的内壁B 、 这是一种液化现象C “水”的出现是汽化现象D 、“水”的形成要吸收热量(2) 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春季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 _____________ ,遇到温度较 ___________ 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就 ____________ 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窗、黑板和地板上造成的;(3 )物态变化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_____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吸热使 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 汗液的 ________ (填物态变化).24、 ( 2014秋?霞浦县校级期末)“模拟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以真实的自然环境 或客观事实为原型,创造出和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相同或相近的实验环境对具体的问题进行 研究的一种方法.(1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为了让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 __________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再在蒸发容器中放入 _________________ (填 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2)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在锥形瓶口内有 _____________ 出现(选填“雾”和“霜”),其形成的原因是 水蒸气遇冷 ______________便在蒸发容器的底部出现水滴形成“雨”.(3) 人们把善于传热(或传热本领大)的物质叫做热的 良导体,例如金属就是热的良导体;人们把不善于传热的 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你认为如图中的蒸发容器用华科静思行教育 初二物理自编题集 容器为好(选填“金属”或“玻璃”). 25、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 循环•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 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 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 (固态 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 冰晶,导致降雨.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 施之一. (1) 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______________ :如冰、雪变成水; ____________ :如水结 冰; _______ :如水变成水蒸气; ____________ :如水蒸气变成水; ____________ :如冰、雪直接变成水蒸 气; ________ :如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 (2) 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 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 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 A. 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 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 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 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27、(2016?厦门校级一模)2010年初春之际,我国西南等许多地区发生几十年少有的旱情, 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变为 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变成小冰晶, 这些小冰 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变为雨点降落到地上. 下面哪个物态变化名称没有出现在 上述过程中( ) A.熔化 B.凝固 C 升华 D 凝华 28、( 2016秋?蚌埠期中)如图所示装置,称为“碘锤”.碘锤的两头向内 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在下端微微加热,在碘锤中部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 碘蒸汽出现,这时锤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 儿后,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可以发现,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 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 (填“多”或“少”),形成这一现象的物态变 化是 ________ .26、 ( 2014秋?和平区期中)如图1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 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2, 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乙渲染气氛,这种白雾的形成过程是 _______ .29、( 2014秋?林甸县期末)为了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老师做了如下实验:将少量的碘晶体放入烧杯中,上口放一个装有冷水的烧瓶,在烧杯下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如图所示,这时在烧杯中可以看到有紫色的气体生成,这是碘的现象•停止加热后•把烧瓶拿下来,可看到烧瓶底外壁有碘的晶体生成,这是碘的________ 现象•该实验还说明___________ 过程为吸热过程,__________ 过程为放热过程.参考答案1、解:A、烧开水时,壶嘴处喷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得到“白气” •不符合题意;B、洒在地面上的水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现象.不符合题意;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是固态的,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进入空气中了•符合题意•故选 D.2、解:A、樟脑丸逐渐变小,樟脑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此选项正确;B、水结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此选项错误;C、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此选项错误;D、“雾淞”是由水蒸气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此选项错误•故选 A.3、解: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是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故选D.4、解: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故答案为:固;气;气;固.5、解:气温持续在 0C以下,温度低于冰的熔点,冰雕作品不会熔化,但是一天天变小,这是冰雕作品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故选 C.6、解: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即发生升华现象;蒸汽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即蒸汽直接变为固态的金属膜,也就是发生凝华现象,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 C.7、解: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低,遇冷后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或液化为水,落下后形成雨,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解:固态的干冰撒在舞台上后,会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使舞台上的气温降低,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过一会后,液态的小水滴会汽化(或蒸发)为水蒸气,故白雾消失.故选 B9、解:A、冰块使其熔化吸热达到降温的目的,但熔化产生水,不能实现干燥的目的;故 A错误;B、电风扇猛烈的吹,可以加快蒸发,但达不到降温的目的;故B错误;C、干冰的升华过程吸热,可达到降温目的,同时,干冰升华变为气态二氧化碳,不会使环境潮湿;故可获得干燥和低温环境;故C正确;D、喷雾的方法加快蒸发吸热能降温;但环境会变潮湿;故D错误;故选C.10、解:A、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B、湿衣服晾干,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符合题意;C、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但不符合题意;D、沸水上方出现“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符合题意.故选ABD.11、解:A、升华要吸热,所以 A是正确的;B、这种材料温度升高到 2000 C时硬度变小,没有开始熔化,所以不是熔点;这种材料还是固态的,所以更不是凝固点和沸点,B是错误的;CD温度到3000 C时开始升华,这时物体依然是固态的,所以不是沸点,也不是凝固点,C和D是错误的;故选A.12、解:A、玻璃泡和玻璃芯柱都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B、白炽灯灯丝的电流过大时,产生的热量多,灯丝会被烧断,不符合题意. C、白炽灯使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灯丝温度会很高,所以选择熔点高的钨•不符合题意. D、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先变为钨蒸气,是升华现象,不是熔化,后来钨蒸气遇冷变为固态钨,是凝华不是凝固.故选D.13、解:A、由题意可知,“气泡”内主要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是水蒸气,故A错误;BC水面上方的白雾是干冰升华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BC错误;D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容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14、解:舞台上的效果是通过喷洒干冰来完成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会升华为气态;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答案为:升华;液化.15、解: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因为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选:B.16、解:(1)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B 错误;(2)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故C错误;(3)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故D正确.故选:D.17、解:人工降雨就是向云层中喷洒干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就会迅速的升华为气态,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和空气摩擦,温度升高,就会熔化为小水滴.故选 A.18、解:①水变为水蒸气,液态变为了气态,是汽化现象;②水蒸气变为了小水珠,气态变为了液态,是液化现象;③水蒸气变为了小冰晶,气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华现象;④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固态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⑤雪变为了水,固态变为了液态,是熔化现象;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升华;熔化. 19、解: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汽化为水蒸气,含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就会熔化,和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熔化的过程要吸热.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熔化.20、解:根据几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可知,A为凝华放热,B为液化放热,C汽化吸热,D凝固放热,E 熔化吸热,F升华吸热.a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属于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c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华科静思行教育初二物理自编题集层冰,属于凝固现象;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 了,属于升华现象; e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属于凝华现象;f北方寒冷的冬天,雪人“变矮”了,属于升华现象•故答案为: df ; b ;放热.21、解:(1)在图中,液态水经过蒸发变为气态水蒸气.汽化吸热.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放热变为液态水,或发生凝华放热形成固态冰•(2)水结冰的过程是凝固,水的凝固点为0C;水沸腾时温度一直保持在沸点温度,不发生变化;故答案为:吸;液化;0;不变. 22、解:(1 )凝华的生成物是固态的,“冰花”是固态的,是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2 )秋天早晨草叶上挂满露珠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3 )炎夏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4)铸造车间里铁水铸成零件,属于凝固现象.(5)寒冷的冬天,挂在外面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故答案为:(1)凝华;(2)液化;(3)汽化;(4)凝固;(5)升华.23、解:(1)“水”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黑板和地板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会附着在玻璃窗的外侧;故选B;( 2)课室内潮湿甚至“出水”,春季的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窗、黑板和地板上;(3)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最终形成降雨;风速会加速汗液的蒸发(汽化),利用蒸发吸热降温.故答案为:(1) B;( 2)高、低、液化;(3)升华、汽化.24、解:(1)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温水,这样瓶中就会有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蒸发容器中放入冰,这样蒸发容器温度就会变低.故答案为:温水;冰.(2)烧瓶中的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到低温的蒸发皿,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即看到的白气;自然界中的雨就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答案为:雾;液化.(3)因为金属的导热能力强,所以要加快蒸发需要选择金属做器皿.故答案为:金属.25、解:(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冰、雪变成水;凝固:水结冰;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2)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作法正确;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作法正确;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作法正确;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作法错误.故选 D.故答案为:(1)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2) D.26、解: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是由于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用干冰制造白雾,首先是干冰升华,此过程吸热,使气温降低;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答案为:升华;液化.27、解:人工降雨经过了三次物态变化,分别是干冰变为气体的升华过程,空中水蒸气受冷直接变为小冰粒的凝华过程,小冰粒下落遇暖气流变为小雨滴的熔化过程.故选 B.28、解:当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锤下部时,固态的碘颗粒升华为碘蒸气;停止加热,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碘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在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凝华为碘颗粒,可以发现,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多.故答案为:升华;多;凝华.29、解:(1 )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没有了,而瓶的底部也没有液态的碘出现,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吸热;(2 )停止加热,冷却一会儿再看,瓶内也没有液态的碘,但瓶壁上却附着固态的碘,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升华;凝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01 知识管理
1.升华与凝华
定 义: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________。
实 质: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
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吸、放热:物质升华时要________热量,凝华时要________热量。人们常利用升华________降低物体
的温度。
注 意:升华和汽化的末态都是气态,但是发生物态变化前的物质状态却不同,升华的始态为固态,
汽化的始态为液态;凝华和凝固的末态都是固态,但是凝华的始态为气态,凝固的始态为液态。
拓 展:(1)升华是固态到气态的直接变化,中间没有经历液态过程,比如冰升华为水蒸气的过程中,
就没有液态的水出现,可以说升华的过程是固态物质“去无踪”的过程;(2)凝华是气态到固态的直接转化,
中间也没有经历液态过程。比如,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中间就没有液态的水出现,可以说凝华的过程
是固态物质“来无影”的过程。
2.云、雨、雪、雾、露、霜
云:由水蒸气降温后________形成的小水珠聚集而成。
雨:云中的小水珠变大落地面为雨。
雪:当高空的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________成小冰晶,冰晶变大后就形成雪。
雾:暖湿气流在地面附近________成小水珠就是雾。
露:空气中的水蒸气会________附着在植物或其他物体上而形成露。
霜: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会________而形成白色的霜。
注 意: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物态变化实现的,水循环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蒸发、凝结、降水。
02 基础题)
1.(黔西南中考)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
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2.(泉州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山间形成的浓雾 B.河面冰雪消融 C.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D.草叶上形成的“白霜”
3.(杭州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4.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有关她们的说法
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5.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________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客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
成水珠_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不会放热”)。
6.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
________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________使河床干涸。
7.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为高温碳蒸气,
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
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填物态变化名称)
03 中档题
8.(杭州中考)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9.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10.(天水中考)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
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
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
热”)。
11.(茂名中考)今年3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
速__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成小冰晶,
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___成雨滴落到地面。(填物态变化名称)
12.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
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
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
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04 拓展题
13.(北京中考)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
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
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
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
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
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知识管理
1.固态 气态 凝华 吸收 放出 吸热 2.液化 凝固 液化 液化 凝华
基础题
1.C 2.D 3.C 4.B 5.凝华 会放热 6.液化 汽化 7.升华 凝华
中档题
8.B 9.C 10.液化 升华 吸热 11.升华 凝华 熔化 12.(1)水蒸气 凝华 (2)空气湿润 气温在
0 ℃以下 (3)不能;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
拓展题
13.小林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 ℃,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
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
因此采用下图实验装置。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
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