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辅进风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最新
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概述

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概述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规章制度,是规范煤矿掘进作业的基本依据。
下面将对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进行概述。
一、作业前准备在开工前,必须进行检查和整备措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具体内容如下:1.检查掘进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的通风系统及瓦斯检查仪器是否齐备并正常使用。
2.对作业面进风巷和回风巷进行喷雾除尘,保持通风顺畅。
3.检查和维修插板及支架,防止出现插板松动或支架断裂等情况。
4.检查工作面煤质情况,确定掘进工艺和采煤方式,防止出现煤层崩塌等危险情况。
5.检查通讯设备是否正常使用,保证工作面及时得到指令。
6.进行瓦斯抽采装置的检查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二、掘进作业1.推进工作面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保证规范掘进,要避免掘进过程中煤层开裂、坍塌、失稳等情况,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掘进工艺采用贯通掘进方式时,必须保证无顶板煤和顶板煤同时掏出,防止顶板坍塌和带煤巷垮塌等情况出现。
3.尽量不采取在支架外掘进作业,如必须采取,应加强支架管理、定期巡检并加强通洞的掌子面巩固工作。
三、煤质品管1.根据工艺要求实行煤质分层采掘,对高灰分煤层、高硫分煤层、高瓦斯煤层等採用有针对性的排放管道,防止引发火灾和煤层爆炸等安全事故。
2.在掘进工作面进行煤质检测,及时发现煤质异常情况,调整掘进和煤质分选措施。
四、日常检查1.开头和中途的日常检查均需认真必行,发现电缆线路老化或支架有破损等情况及时更换或修复。
2.关注煤层中的地质变化,及时采取加强支架、喷雾除尘等措施保证工作面安全。
3.防止因为挖掘机械过度牵引,引起工作面顶部岩层向下塌陷,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5. 其他要求1.创新技术不断突破,不断提高操作员技能水平,防止人员的错误操作引发危险。
2.采取预采空隙法,不采用煤柱保护法,优先开采好的煤层,尽可能实行注浆和支护等方法,预防或减少巷道灾害。
3.减小空气中煤尘和污染压力,重视通风系统及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喷雾系统质量,促进安全生产。
11012进风巷掘进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1、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11采区11012进风巷、11012切眼、。
井下位置:该掘进工作面位于南部下山,西部与原11012西翼采煤工作面采空区相邻。
2、巷道位置:11012工作面进风巷在原三下山皮带尾正前、方向140°修复下山所有巷道,长度200米。
11012工作面切眼在11012进风巷掘进200米处西邦,由东向西沿二1煤底板掘进,施工方位为230°长度60米。
3、掘进目的及用途所掘巷道是为构建11012回采工作面,同时为满足回采时的通风、行人、运输、管线敷设的要求。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本工作面位于济源煤田克井井田西部,地表标高:+242m, 井下标高:+55m,煤层顶板较为稳定,底板变化不大,区内煤层结构较简单,位于采空区附近,掘进时需做好物探、水文地质分析和探放水工作。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工作面名称11012进风巷水平名称+25m水平地面标高(m)+242~+252m工作面标高(m)+25~+55m地面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它地面相对位置多为道路、农田、煤场,无建筑物井下相对位置对采掘巷道的影响该掘进工作面位于南部下山,西部与原11012西翼采煤工作面采空区相邻。
根据西部工作面掘进、回采情况分析,对采掘活动影响较小。
相邻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本掘进工作面无火区,煤层无自然发火倾向性,掘进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原11012西翼采煤工作面采空区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11012西翼工作面已回采结束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煤层赋存特征表2 项目指标备注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3~5/4.5煤层倾角(最小、最大、平均°) 8~15/13°煤层硬度(F)﹤1.5煤层层理(发育程度)一般发育煤层节理(发育程度)较发育绝对瓦斯涌出0.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0.77m3/t煤尘爆炸指数 3.61﹪无爆炸危险自燃倾向性Ⅲ类不易自然地温/℃24℃地压不大第三节地质构造该工作面地质趋势为煤岩总体为东南低、西北高的单斜构造,预计不会有大的地质构造变化,不受其影响。
筠连县顺富煤矿

筠连县顺富煤矿+515m水平西翼全岩运输巷掘进作业规程编制依据一、开采设计及批准时间开采设计名称为《筠连县顺富煤矿初步设计方案》,批准时间2010年8月。
二、水纹地质煤层矿压等资料三、其他技术规定1.《矿山安全法》,1992年1月7日通过。
2.《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实施4.《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2007年4月5.本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掘进作业规程》6.上级有关法规、技术政策及安全措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作面名称+515m水平西翼全岩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二、施工目的及用途该巷道主要是为开采+515m水平至+550m水平以上的3#、8#煤层运输用,做为我矿开采3#、8#煤层的运煤、运料、行人、通风巷道,同时做为下区段的回风平巷。
三、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设计长度:500米,施工坡度3°—5°‰,施工方位角°。
服务年限:7年。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详见下表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地质特征矿区位于水茨坝向斜南东翼转折端,为北东向延伸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北东(5~25°),倾角21~27°,向深部有变缓趋势。
矿区地表发现F13断层,F13断层为正断层,断距5-20m左右,对煤层3号、8-1、8-2、8-3煤层均进行了切割,对矿井开采有一定影响。
目前矿井揭露地段尚未发现其它隐伏小断层存在。
因此,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应属简单类型。
二、瓦斯、自然发火倾向性和爆炸危险性。
1、瓦斯根据宜宾市经济委员会文件(宜市经发[2009]618号)《宜宾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全市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顺富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顺富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74m3/min,相对涌出量为:9.30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14m3/min,相对涌出量为:5.98m3/t,为低瓦斯矿井。
22201作业规程(综掘)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规程的名称为《22201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本作业规程适用于22201掘进工作面上巷、下巷及切眼的掘进作业。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服务于22201工作面的回采,22201上巷作为回风巷,22201下巷作为进风巷和运输巷。
巷道掘进时满足回采时的通风、行人、运输、管线敷设的要求。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1、设计长度:上巷955米,下巷985米,切眼127米,总工程量2067米。
2、服务年限: 1.5年。
四、预计开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09年11月份开工,预计2010年5月份竣工。
五、巷道布置:见22201掘进工作面平面图第二节编写依据一、经过审批的设计及批准时间:本面所掘进的巷道施工的依据是《22201掘进工作面平面图》,批准时间为:2009年11月份。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本掘进工作面所掘进巷道地质资料的依据是《22201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8年6月份。
第二章: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第三章防突规定一、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根据《陶二矿2#煤层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及预测》报告,确定了陶二煤矿2#煤层DF44断层以南及煤层瓦斯压力等值线大于0.74Mpa的区域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即矿井南采区、扩大区首采区等为突出危险区域;北二采区、四采区、六采区为无突出危险区。
即22201下巷掘进工作面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不采取防突措施。
二、区域验证1、22201工作面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区域防突措施验证,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对我矿实际考察和文件的批复,我矿临界值确定为:Smax<4.0kg、Δh2<200pa认为无突出危险,达到或超过此临界值则认定为有突出危险。
2、在工作面进入该区域时,立即连续进行至少2次区域验证。
工作面每推进20m在进行1次区域验证。
3、钻孔布置:工作面布置3个孔径为42mm、孔深8m的区域验证钻孔,钻孔要尽量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巷道断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它钻孔的终孔点应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处。
91310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最新

91310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1 工作面概况1.1 工作面位置:1.1.1 地面位置:兴王庄南200米,石佛寺北400米。
1.1.2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西北为91314工作面(已采),西南为91312工作面(已采),东南为91308工作面(已掘),北为兴王庄保护煤柱,上覆3#煤为2313、2315、2317、2319工作面(均已回采)1.1.3 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及防止措施:工作面上方距停采线617.5-395米范围内有一条水泥路,回采时将对其造成破坏。
另外,停采线向外80-300米范围内有一新建养鸡场,回采对其有一定影响。
在回采期间,矿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以上两处的观测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与外部进行协调。
附图一:91310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1.2 四周采掘情况:西北为91314工作面(已采),西南为91312工作面(已采),东南为91308工作面(已掘),北为兴王庄保护煤柱,上覆3#煤为2313、2315、2317、2319工作面(均已回采)。
1.3 工作面要素:本工作面可采走向长617.50米,倾斜长148.90米。
工作面煤层厚度在0.50-2.30米范围内,平均厚度1.56米。
煤层倾角2°-11°,平均7°。
1.4 开采程序、所采煤层层号、采高、循环进度、作业方式、储量、循环产量、日产原煤数量及月产原煤数量:开采程序为一次采全高;所采煤层为9#煤;工作面采高1.65±0.05米,当煤层厚度大于1.70米时,采高可随煤厚进行调整,以不超过支架的最大支设高度为宜,可适当留煤顶;当煤层厚度小于1.60米时,可以割底补足1.6米;如工作面遇断层等地质构造时,可适当将构造区前后各5个架采高随构造区采高进行调整,以便机组顺利通过;机头、机尾10米范围内随巷道顶、底板平缓过渡;循环进度0.6米;作业方式为昼夜多循环作业方式;日计划循环数9个;总工业储量215153.06吨,总可采储量204395.40吨。
13021工作面进风巷掘进作业规程

13021工作面进风顺槽正、付巷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编制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该巷道为中央盘区13021工作面进风顺槽正、付巷。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主要用于13021工作面回采时的进风、行人、供电和出煤。
三、巷道设计长度、坡度及服务年限南一盘区13021工作面进风顺槽正巷设计长度1800m。
岩巷段由南一盘区胶带输送机大巷开口,坡度为50—70,服务年限为2年。
南一盘区13021工作面进风顺槽付巷设计长度1800m。
由南一盘区回风巷开口,坡度为50—70,服务年限为2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08年11月开工,预计到2009年11月竣工。
附图一:13021工作面进风顺槽正、负巷平面布置图第二节编写依据批准设计及批准时间本面所掘巷道施工的依据是《矿井初步设计》,批准时间为2005年7月。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2-1 。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表2-1水平+540 工程名称13021工作面进风顺槽采区南一盘区井下标高/m +510—+570地面的相对位置建筑物及其他此巷道地表位于下讲堂村南面,地面标高:943—1150m,地面无建筑设施。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本巷道所属工作面是寺家庄矿施工的第二个工作面。
邻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东部为进风井井底车场,北部为南一盘区辅助运输巷、南一盘区胶带输送机巷。
西部、南部无巷道,上部各煤层均未采。
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情况见表2-2、顶底板情况见表2-3。
煤层特征情况表表2-2指标参数备注煤层厚度(最大~最小/平均)m 6.89~3.92/5.48煤层倾角(最大~最小/平均)(°)14~2/5煤层硬度(f) 3煤层层理(发育程度)发育煤层节理(发育程度)发育自然发火期(d)365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1) 5.6~7.0相对瓦斯涌出量(m3.t-1) 9.96~12.44煤尘爆炸指数(%)30 有煤尘爆炸危险地温(℃) 25顶底板情况表表2-3顶底板名称岩石类别硬度厚度岩性顶板基本顶砂岩 2.1m—8.4m成分以石英为主,钙质胶结,具平行层理,具钙化层面。
#2-2煤西翼辅助运输大巷作业规程(新)最终版87738

编号:陕西神木县惠宝煤业辅助运输巷掘进工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2-2煤西翼辅助运输大巷编制人:张召辉区队长:刘风雷施工单位:惠宝煤业综掘队编制日期: 2013年10月1日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编写依据 (3)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3)第一节相邻巷道关系 (3)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3)第三节水文地质 (5)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5)第一节巷道布置 (5)第二节工程设计及说明 (6)第三节支护工艺 (7)第四章施工工艺 (8)第一节施工方法 (8)第二节施工工艺 (9)第三节装、运岩方式 (11)第四节管线道敷设 (11)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12)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第一节劳动组织 (12)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第二节循环作业 (14)第六章辅助系统 (14)第一节提升运输 (14)第二节供风、供水、供电 (14)第三节通讯、信号及照明 (14)第四节通风与避灾 (14)第五节施工设施布置 (16)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16)第一节灾害预防 (16)第二节安全监控 (18)第三节避灾路线 (19)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19)第一节施工准备 (19)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20)第三节顶板管理 (23)第四节综掘机使用管理 (24)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25)第六节机电管理 (25)第七节运输管理 (29)第八节皮带机使用管理 (29)第九节风动工具使用管理 (31)第十节喷浆施工安全管理 (32)第十一节其它灾害预防 (33)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陕西神木县惠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城西北约55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管辖。
矿井建设规模240Wt/a。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名称为2-2煤西翼辅助运输大巷。
二、巷道用途2-2煤西翼辅助运输大巷主要用来运输,服务于整个矿井的运输、行人及进风等需求。
煤矿31303工作面回采措施作业规程

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察哈素煤矿3130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编号:施工单位:编写人员:负责人:编制时间:《3130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审批栏会审日期会审地点主持人组织单位编写人员参加会审人员技术部采掘副总生产部机电副总通防部机电矿长安健环部掘开矿长机电部安全矿长物资部计划部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矿长会审意见栏1.风量计算取系数应更改,通风断面计算方式不正确;风速验算时验算最小风速按工作面最大控顶距时有效通风断面计算,验算最大风速时按工作面最小控顶距时有效通风断面计算。
2.新鲜风流通风路线和反风通风系统路线不全,应增加内容。
3.消防水用量未考虑防灭火液压泵站,应补全。
4.自然发火措施增加防止碎煤遗留采空区并及时构筑一般防火密闭的内容。
5.甲烷传感器工作技术数据一览表内容要改正。
6.增加综采队防尘职责范围:31303回风顺槽超前支护至31303胶运顺槽移变列车尾部所有防尘工作。
采煤机内、外喷雾水压必须达到要求,支架移设时必须喷雾。
7.工作面回风隅角导风帘维护由综采队负责。
8.供电设计内容比较乱,应重新设计验算。
9.生产系统缺压风系统。
10.各系统图应使用彩色打印,且系统图范围应包括主副井在内。
11.专项措施应单独编制审批。
12.缩面事宜没有说明。
13.阻化剂使用说明不详。
作业规程编制依据1. 《313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2. 《31303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图》3. 《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修订版)4.《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5.《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6.《察哈素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7.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2006版)8. 《煤矿开采设计手册》(2003版)9. 《察哈素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10.《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11.《大采高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1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13.《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14.《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化及检查评分办法》15.《察哈素煤矿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和贯彻执行管理办法》附图目录序号图纸名称图纸编号图幅01 31303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CHSJS-313-0301 1:500002 31303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CHSJS-313-0302 A303 31303顺槽地质素描图CHSJS-313-0303 1:5000/1:50004 31303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CHSJS-313-0304 1:500005 31303工作面巷道断面图CHSJS-313-0305 A306 31303工作面切眼、回撤通道设计图CHSJS-313-0306 A307 31303工作面控顶距示意图CHSJS-313-0307 A408 31303工作面端头顶三角煤回收正视图CHSJS-313-0308 A309 31303工作面端头斜切进刀示意图CHSJS-313-0309 A310 31303工作面设备布置及超前支护设计图CHSJS-313-0310 A311 31303工作面通风系统图CHSJS-313-0311 A312 31303工作面防尘供水系统图CHSJS-313-0312 A313 31303工作面监控系统图CHSJS-313-0313 A314 31303工作面供电系统图CHSJS-313-0314 A315 31303工作面排水系统图CHSJS-313-0315 A316 31303工作面运输系统图CHSJS-313-0316 A317 31303工作面照明及通讯控制系统图CHSJS-313-0317 A318 31303工作面循环作业图标CHSJS-313-0318 A319 31303工作面避灾路线图CHSJS-313-0319 A3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二章采煤方法 (4)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 (4)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4)第三节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 (5)第四节设备配置 (8)第五节回采要求 (14)第三章顶板管理 (16)第一节液压支架支护强度验算和液压泵站选型 (16)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9)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22)第四节矿压观测 (25)第四章生产系统 (30)第一节通风系统 (30)第二节压风系统 (32)第三节防尘供水系统 (33)第四节防灭火系统 (36)第五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39)第六节工作面供电系统 (42)第七节排水系统 (64)第八节运输系统 (66)第九节照明、通讯及控制系统 (66)第五章工作面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8)第一节劳动组织 (68)第二节作业循环 (68)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9)第六章工程质量管理和煤质管理 (70)第一节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 (70)第二节煤质管理 (72)第七章工作面灾害防治 (75)第一节瓦斯事故预防措施 (75)第二节煤尘引燃爆炸的预防措施 (77)第三节外因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79)第四节内因火灾预防措施 (80)第五节矿井水灾的预防措施 (84)第六节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85)第七节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 (87)第八节避灾路线 (91)第八章六大安全生产保障系统 (92)第一节监测监控系统 (92)第二节人员定位系统 (94)第三节紧急避险系统 (95)第四节压风自救系统 (101)第五节供水施救系统 (104)第六节通信联络系统 (106)第七节六大系统的联合运行 (107)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108)第一节一般规定 (108)第二节顶板煤壁及巷帮管理 (112)第三节油脂管理 (123)第四节防治水 (123)第五节“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测 (124)第六节运输管理 (132)第七节机电管理 (136)第八节回采主要设备管理、安全措施 (143)第九节液压支架操作安全措施 (161)第十节单体液压支柱安全管理 (171)第十一节胶带输送机的回缩及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173)第十二节工作面处理大块煤(矸)安全技术措施 (177)第十三节其它 (179)第一章概况一、井上下对照位置31303工作面南西为31301工作面采空区,北东为正在掘进的31305工作面,北西为主斜井井底,南东为井田南边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翼盘区变电所及局扇变电所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1、地质基本情况1.1 、煤层顶底板岩石性质煤层顶、底板岩石性质具体见下表:顶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老顶粉砂岩3.30~11.40平均8.00 灰色,成份石英、长石为主,局部达中粒,常夹泥岩和细粒砂岩。
直接顶泥岩2.80~8.50平均5.00灰黑色,局部含粉砂和菱铁质细粒,质较致密,中部含植物化石。
伪顶炭质泥岩0.3 黑色,岩层松软。
直接底砂质泥岩1.50~6.10平均3.73 深灰、灰黑色,含植物化石,长含粉砂和菱铁质细粒。
老底细砂岩0.25~5.50平均3.00 灰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中等,泥硅质胶结。
1.2 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报告该掘进面3#煤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掘进时涌水来源主要为施工用水。
预计平均涌水量为1-5 m3/h。
最大涌水量为5 m3/h,正常涌水量为0.5 m3/h。
在该工作面范围内有瓦斯抽放井,因此在掘进过程中,要加强探放水及排水管理工作,及时排除积水。
1.3 巷道预计穿越的煤岩层性质本巷道沿3#煤层顶板掘进,巷道所穿过的煤层平均厚度为5.3米(3.7(0.1)0.2(0.2)1.1),由下向上, 灰黑色,光亮型,条带状,以亮煤、镜煤为主,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
1.4 煤尘、瓦斯、二氧化碳及煤的自燃情况:瓦斯:掘进时单巷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预计为:1.7856 m3/min煤尘:无爆炸性煤的自燃:无自燃倾向地压:6.3-13.175MPa地温:17-23℃1.5 地质构造情况井田构造形态为一倾向北西的单斜,底层倾角0°~3°。
插图一:西翼盘区变电所及局扇变电所地质综合柱状图插图二:西翼盘区变电所及局扇变电所预计穿过的煤岩层地质剖面图2、巷道布置及技术特征2.1、巷道位置、用途、服务年限与附近巷道的关系。
2.1.1、地面位置:位于井田的中部,与西部矿界相邻,东为沁河,以南。
2.1.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东有井田矿界,西接已掘的西辅进风巷,北为西二回回风巷。
2.1.3、用途:用于变电所使用。
2.1.4、服务年限:该巷道服务年限约为20年。
2.1.5、与附近巷道的关系:该巷道西辅助进风巷、西二回风巷垂直布置。
插图三:西翼盘区变电所及局扇变电所巷道布置示意图。
插图四:西翼盘区变电所及局扇变电所道施工断面示意图。
2.2、施工条件及施工期限:2.2.1、施工本巷道时,采用EBZ—200A型掘进机一台,配备40T型溜子(一部),后配 SDJ—80型皮带运输机及40T型溜子,组成综合机械化掘进系统。
2.2.2、西翼盘区变电所及局扇变电所全长105.520米,由浙江中宇综掘进队进行施工,预计从2012年5月开始,2013年6月竣工。
2.2.3、施工中,严格按激光仪指示控制中线。
2.3、巷道技术特征及支护形式:2.3.1、施工本巷道时,沿生产调度室所送中腰线进行施工。
2.3.2、施工中,支护采用树脂加长锚固,锚、网、梁、喷组合支护系统,并采用锚索补强。
2.3.3、掘进过程中,开口前5米段支护采用锚网梁联合支护系统,并采用槽钢联锁锚索补强支护。
在开口处前5米除采用锚网梁支护外,还布置八组槽钢联锁锚索进行加强支护,由于掘进机进行掘进,所以横川开口处得抹三角保证掘进机顺利进出即可。
第一排布置三组呈“品”字型进行锁口加强支护,第二排布置两组,第三排至第五排各布置一组。
锚索间距为2.0m,槽钢型号为:12#-2400-2。
2.3.4、巷道为矩形断面,其规格为:毛高3.6米,毛宽5.0米,毛断面面积18平方米;净高3.35米,净宽4.7米,净断面面积15.75平方米。
2.3.5、支护形式:2.3.5.1、顶板支护:采用树脂加长锚固,锚网梁喷组合支护系统,并采用锚索补强。
锚杆杆体为Φ20-M22-2400毫米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筋锚杆,锚固方式为树脂加长锚固,采用两支锚固剂,一支规格为K2335型,另一支规格为Z2360型,钻孔直径28毫米,锚固长度为1308毫米。
钢筋托梁采用Φ16毫米的钢筋焊接而成,外宽100毫米,长度4.7米。
托盘采用长³宽³厚=120³120³6毫米配套的拱形托盘。
采用10#铁丝编织而成的菱形金属网护顶,金属网规格为长³宽=5000³1200毫米,网孔规格50毫米³50毫米,连接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长度为100毫米,并用双股16#铁丝每隔200毫米一道联紧(联网圈数不少于3圈)。
每排布置6根锚杆,锚杆排距为0.9米,间距0.9米,距帮250mm,靠近巷帮的顶板角锚杆安设角度与垂线成20度角,其它与顶板垂直,预紧力矩不小于140N²m,锚固力不小于100KN。
锚索索体为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长度7.3米,公称直径17.8毫米,头部设有树脂锚固剂搅拌头,尾部配有高强度锚具,锚固方式为端锚,采用三支锚固剂,一支规格为K2335型,另两支规格为Z2360型,钻孔直径28毫米,锚固长度1755毫米,锚索间距为2米,排距为1.8米,距左右两帮各为1.5米,锚索外露长度不大于300毫米,锚固力不小于300KN,锚索托盘采用300毫米³300毫米³16毫米的钢板。
2.3.5.2、巷帮支护:采用锚网梁喷组合支护系统,并采用锚索进行加强支护,锚杆采用Φ20-M22-2000毫米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固方式为端部锚固,采用一支锚固剂,规格为Z2360型。
钻孔直径28mm。
锚杆锚固力70KN,预紧力矩80N²m,锚固长度为826mm。
托盘采用120³120³6毫米的配套拱形托盘。
钢筋托梁采用Φ16毫米的钢筋焊接而成,外宽100毫米,长度2.8米。
托盘采用长³宽³厚=120³120³6毫米配套的高强度拱形托盘。
采用10#铁丝编织而成的菱形金属网护顶,金属网规格为长³宽=3500³1200毫米,网孔规格50毫米³50毫米,连接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长度为100毫米,并用双股16#铁丝每隔200毫米一道联紧(联网圈数不少于3圈)。
靠近顶板的锚杆安设角度与水平线成10度角,其余与巷帮垂直。
锚杆起锚高度600mm,锚杆间距900mm,距顶300mm,排距900mm。
锚索索体为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长度7.3米,公称直径17.8毫米,头部设有树脂锚固剂搅拌头,尾部配有高强度锚具,锚固方式为端锚,采用三支锚固剂,一支规格为K2335型,另两支规格为Z2360型,钻孔直径28毫米,锚固长度1755毫米,锚索布置在左右两帮,锚索距底板1.85米,距顶板1.5米,排距1.8米,锚索外露长度不大于300毫米,锚固力不小于300KN,锚索托盘采用300毫米³300毫米³16毫米的钢板。
2.3.5.3、交叉段施工技术要求为了加强对交叉点的支护,我队在施工西辅助进风巷(西二回风巷)距离西翼盘区变电所及局扇变电所煤帮5m处,以及局扇变电所和盘区专用变电所交叉点前后5米范围内,除采用锚网梁喷支护外,还采用槽钢联锁锚索补强支护。
槽钢联锁锚索排距为1.0米,每组槽钢联锁锚索间距为2.0米,布置于巷道的顶板中央,槽钢型号为:12#-2400-2。
2.3.5.4、掘进四排后,进行一次初喷,厚度不小于50mm,距掌面不超过30米时,进行复喷,喷浆厚度不小于150mm。
铺底厚度不小于100mm,喷浆后,不得出现露筋、露网,表面平整度不得小于50mm,基础深度不得小于10%。
2.3.5.5、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喷层厚度为150mm,混凝土标号为C20。
混凝土料配比(体积比)为:水泥:砂:石子=1:2:2。
在喷射混凝土支护时要掺加速凝剂,速凝剂的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3~4%。
2.3.5.5.1、喷射C20浆料技术要求:敲帮问顶找掉后,先对顶帮利用清水进行冲洗,利用喷浆机将425号普通硅酸岩水泥,砂,直径5~10mm的石子以1:2:2的比例搅拌均匀,按照“至上而下”的原则进行喷浆,并要求速凝剂在喷浆前随浆材料均匀掺入。
喷浆厚度为100mm。
材料规格及技术要求:a、水泥:425号普通硅酸岩水泥,无结块变质;b、砂:坚硬清洁的中粗黄沙;c、石子:喷浆石子为直径5~10mm;d、水:清洁干净,PH值6-8;e、浆干料要按设计配比搅拌均匀。
f、速凝剂掺合量为水泥重量的(3~4)%。
g、必须保证喷射浆厚度和质量,喷浆层不得有赤脚、穿裙、蜂窝等现象。
h、喷浆前必须检查工作面顶帮锚杆支护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先处理完好后方可进行喷浆作业。
j、喷浆前要求对巷道内中腰线标记点在喷浆时将预先加工好的短木锚杆穿入施工好的眼内,严禁将该标记点覆盖,同时要求必须保证中腰线标记点准确无误。
插图五:西翼盘区变电所及局扇变电所锚杆支护示意图插表一:巷道技术特征表插表二:巷道锚杆支护材料清单3、施工方法3.1、作业方式采用掘支单行,一次成巷的作业方式。
3.2、掘进方式采用机掘全断面一次掘进成巷,掘一排,打注一排,每次割完煤后,永久支护锚杆距工作面煤壁距离不大于1.4米,临时支护至工作面煤壁距离不大于0.4米。
即:最大控顶距为1.4米,最小控顶距为0.4米。
3.3、施工组织及作业方式采用三²八工作制,即两个生产班,一个检修班。
生产班按正规循环作业,割完一排后,立即进行敲帮问顶,临时支护,然后进行永久支护,之后进行验收。
3.4、循环形式及循环进度采用多循环形式,每班预计三个循环。
一昼夜六个循环,每个循环进度0.9米,班进度为2.7米,日进度5.4米。
3.5、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本巷道时采用EBZ-200A型掘进机一台,后配40T型溜子,SDJ-80型皮带运输机, 40T型溜子组成综合机械化掘进,激光仪控制中线进行施工。
3.6、施工工艺流程图安全检查割出煤交接班→延长溜子→备料→敲帮问顶→临时支护→永久支护→清煤→验收3.7、施工前,由生产调度室地测组施工中、腰线,经校核后给我队下达施工中线通知单,我队在施工图牌板的断面图上标注,并严格按所送中线标准尺寸施工。
插图六:西翼盘区变电所及局扇变电所施工平面示意图插图七:西翼盘区变电所及局扇变电所最大、最小控顶距平面和剖面图4、掘进施工作业4.1、掘进机技术特征及后配转运设备4.1.1、掘进机技术特征:型号:EBZ—200A型悬臂式掘进机1、掘进机技术特征:型号:EBZ200A型掘进机总功率:290kw 总质量:58000kg外形尺寸:长³宽³高: 10.4m³3.2m³1.72m最大截割高度:4.46m 最大截割宽度:5.67m铲板宽度:3.2m 机组卧底深度:0.2m掘进机适应巷道最大坡度:±18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