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介绍

目录
一、普查背景与普查目的 二、普查时间、对象、范围和内容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五、普查经费 六、普查资料的管理与使用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 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落实国家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减少1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60%的任务,国务院已于2006年10月17日印发 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 通知》(国发[2006]36号),决定于2008年初 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一、普查背景与普查目的
1997~1998年全国电磁辐射环境污染源调查工作; 2002、2004年全国放射源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 部分省市开展了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放射性环境现
状调查。推动全国辐射环境监管工作。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 号)》,2004年我国有工业企业145.1万家,但纳 入环境统计重点调查的企业只有8万家。
普查时点:2007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
普查对象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我国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 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流动污染源不作为此次普查对象 工业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 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企业 ; 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 业; 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 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 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
东北半湿润平原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 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 南方湿润平原区 北方高原山地区 南方山地丘陵区 主要普查农药、化肥、农膜使用、污染情况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放射性污染源普查的一些思考

《 第一 次 全 国经 济 普查 主要 数 据 公 报 ( 二 第 号) ,20 》 04年我 国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15 1 4 .
万家 。 目前我 国环 境 统 计 和放 射 性 污 染 源 调 查 数据 已经 不 能 客 观 、真 实 地 反 映 国家 各 类 企 业
性 矿物家 核 安 全 局 ) 对 民 用 核 设 施 有 效 监 国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3期 07
NO. 3 2 0 . 07
核 安 全
N ce r S ft u la aey
第 一 次全 国污 染源 普 查 放 射性 污 染 源 普 查 的 一 些思 考
罗 建 军 ,吴 浩 10 8 ) 00 2 ( 家环 境 保 护 总局 核 与 辐 射 安 全 中 心 , 北 京 国
摘 要 :本 文介 绍 了第一 次全 国污 染 源普 查 中关 于放 射 性 污 染 源 的普 查对 象和 范 围,
即伴 生放射 性矿 产 资 源开采 、 冶炼和加 工的 工业企 业 ,工 业 、 医用电磁 辐 射设 备 ( 率 大 频 于 50 z 0 H ,功 率 大于 5 W) k ,以及 利 用放 射 性 同位 素 与 射 线 装 置 的 工 业企 业 和 医院 ,并提
标 。国务院 20 06年 1 0月 1 2日印发了 《 国务 院
关于开展第一 次全 国污染源普 查的通知》 ( 国
发 [06 6号 ) 20 ]3 ,决定 从 20 06年第 4季 度 至
20 0 9年 开展第 一 次 全 国污 染 源 普查 ,普 查 时点
2 放射性污染源普查 的对象和范 围
出了放 射性 污 染 源普 查 中关 于普 查表 数 据 填报 、数 据质 量保 证 、试 点等 需要 思考 的 问题 和
北京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2005年12月21日根据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第二产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工业发展情况1、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7227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14.6%;从业人员160.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2.8%。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的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91.8%和80.9%;外资企业比重分别为8.2%和19.1%。
表1 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划分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从行业分类看,在工业的39个行业中,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单位数量较多,占工业企业数量的32.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1-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金属制品业的从业人员较多,占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41.9%。
表2 按行业划分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2-2、经济总量及构成经济普查结果表明,全市工业企业资产总量13451.9亿元,负债合计4697.8亿元,实收资本5329.0亿元,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25.3亿元,利润总额389.9亿元。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如下。
表3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01.8亿元,占工业企业的73.9%;实现利润总额285.4亿元,占73.2%。
表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3-从行业分类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18.7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8.1%;实现利润总额257.7亿元,占66.1%。
表 5 按行业划分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4-从企业规模看,全市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96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3%;资产总量9679.5亿元,占72.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00.7亿元,占69.1%;利润总额308.6亿元,占79.2%。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永嘉县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永嘉县统计局2006年1月10日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我国于2004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
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
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就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经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及全体普查人员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全县经济普查的登记填报及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基本完成,普查的主要数据已获得省、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温州市统计局的认定。
全县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永嘉县统计局将分三次向社会发布普查公报。
现将第一号公报发布如下:一、单位基本情况2004年末,我县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5232个,列乐清市、鹿城区、瑞安市、瓯海区、苍南县之后居全市第6位。
其中,企业法人单位3310个,机关、事业法人单位388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82个,其他法人单位1452个;产业活动单位6234个(多产业法人产业活动单位1261个),其中,第二产业2640个,第三产业3594个;个体经营户28598户,其中,第二产业5668户,第三产业22930户(详见表1)。
表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同口径数据比较,这次经济普查的法人企业单位数为3310个,增加了8个,增长了0.2%。
其中,国有企业[3]72个,减少29个,下降28.7%;集体企业89个,减少753个,下降89.4%;股份合作企业709个,减少了632个,下降47.1%;联营公司2个;有限责任公司797个;私营企业1532个,增加604个,增长65.1%;其他内资企业66个,增加41个,增长164.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39个,减少3个,下降7.1% (详见表2) 。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5-12-16 14:50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16日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一)单位数和就业人员2004年末,全国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7.3万个,就业人员[1]760.7万人;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621.7万户,就业人员933.4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行政事业法人单位0.8万个,就业人员40.8万人。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交通运输业[2]占83.5%,仓储业占14.0%,邮政业占2.5%;在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交通运输业占85.9%,仓储业占5.2%,邮政业占8.9%(详见表1)。
(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004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35763.2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占89.2%,仓储业占7.2%,邮政业占3.6%;负债合计17050.2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占87.7%,仓储业占10.5%,邮政业占1.8%;所有者权益合计18713.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占90.7%,仓储业占4.2%,邮政业占5.1%。
(详见表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为47.7%。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业为46.8%,仓储业为69.5%,邮政业为24.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为747.5亿元。
(三)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200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1661.1亿元。
其中,交通运输业占87.5%,仓储业占7.7%,邮政业占4.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业务收入288.2亿元。
交通运输个体户营业收入7701.7亿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1022.4亿元。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摘要

第一次全 国 经济普查
数 据 摘 要
国务院第一次全 国经济普 查领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 中, 国有企 中 ,资质 内企业 2 2 5 7 亿 元 .资 9 2 8
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 局从 20 业及国有独资公司09万个 , . ; 质外企业完成 1 7 6 05 .5 占74 % 2 5 亿元。 7 非建筑 年 1月 6 2 日开始陆续公布了此次全 集体企业14 万个 , .% ;私营 业企业法人 附营的建筑业产业 活动 .9 占1 6 1 国经济普查 的数据结果 普查 的标 企业6 6 万个 , 2 2 9 占5 % 港澳台商 单位经营收入2 5 1 1 亿元。 建筑 业个 准 时点是 20 0 4年 1 月 3 日,时期 投资企业 00 万个 ,外商投资企 业 体 经营户经营收7 2 6 亿元。 2 1 .8 ,146 资料 为 2 0 年度 04 0 0万个 , 8 均占06 %;其余类型企业 在 建筑业企 业法人单 位的建筑 元 ,占6 % :中部地 区6 8 .亿 37 2 17 《 建筑机械》杂志社将其公报 中 35 万个 , 76 可见 , .1 占2 .%。 全国建 业总产值 中 ,东部地 区 1 7 6 0 3 亿 9 的相关数据摘录 出来 ,以期 为建设 筑业企业一半为私营企 业 ( 见表 1 。 ) 工程机械行业提供及 时有效 的数据
23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负债 率为6 .Z 26
资产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 司
私营企业
24 工程结算收入和利润总额 . 20年 , 0 4 我国建筑业企业法人单 位工程结算收入23 0 9s , 中, 9 8 - 元 其 f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 .% , 3 1 建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表总览

- 1 -
表号
表
名
范
围
报送单位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报送时间 4 月底前 5 月底前 4 月底前 5 月底前 5 月底前
E622 表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财务状况 E623 表 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财务状况 E624 表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状况 E625 表 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状况 G626 表 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
省(自治区、直辖市) 乡(镇) 单位位于: 街道办事处 区 号 电子信箱 行政区划代码(普查机构填写) 地(区、市、州、盟) — —
—
县(区、市、旗) 街(村)、门牌号
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05 联系方式
电话号码 分 机 号 传真号码 邮政编码
网
址
06 行业类别
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
行业代码 1
602 表 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 602-1 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 表 B603 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情况 B604 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
全部产业活动单位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产业活 动单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规模以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B606 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B606-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 规模以上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工业 表 附表 企业 B607 表 工业企业主要原材料及水消费 全部工业企业
L608 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 L609 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 B610 表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九年级政治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背景材料:1、面向未来的许多挑战,我国把“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战略,并且在十一五规划中,政府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3、温家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党的《十一五规划》还指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
加强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
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5、06年1月9日,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中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胡锦涛在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5-12-14 09:56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14日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国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一)企业单位数和就业人员2004年末,全国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45.1万个,就业人员[1]9643.8万人;工业个体经营户532.3万户,就业人员2565.8万人。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3.0万个,占2.1%;集体企业15.2万个,占10.5%;私营企业94.7万个,占65.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9万个,占4.1%;外商投资企业5.5万个,占3.8%;其余类型企业20.8万个,占14.3%。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13.3%,集体企业占7.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21.3%,私营企业占35.0%,其余类型企业占22.8%。
(详见表1)。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8.2万个,制造业132.9万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0万个,分别占5.7%、91.6%和2.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就业人员中,采矿业占9.2%,制造业占87.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3.8%。
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就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9.0%、8.2%和5.7%(详见表2)。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0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3。
(三)能源消费2004年工业企业分品种能源消费总量见表4。
(四)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004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240706.8亿元,负债合计136785.0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2]103921.7亿元(详见表5)。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采矿业为48.8%,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37.0%;制造业为58.3%,其中烟草制品业为37.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53.7%。
(五)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2004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218442.8亿元,其中,采矿业占5.6%,制造业占86.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7.6%。
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万亿元的行业有7个: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
工业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25316.0亿元。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13065.4亿元,其中,采矿业占19.6%,制造业占73.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7.3%。
利润总额超过500亿元的行业有9个: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详见表6)。
2004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72.5%、16.8%和10.7%。
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14.1%、江苏13.1%、山东10.9%、浙江9.5%和上海7.0%。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中,超过千亿元的省份是: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
(六)企业科技活动2004年末,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中开展科技活动[4]的有32924个,占11.9%。
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38.4%,小型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占9.0%。
在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71.6%、17.2%和11.2%,企业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科技活动经费2402.1亿元,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965.7亿元,占40.2%。
科技活动人员183.8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06.4万人,占57.9%。
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中,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1104.5亿元,投入强度[5]为0.56%。
其中,大中型企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954.4亿元,投入强度为0.71%。
分行业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百亿元的行业有3个: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投入强度在1%以上的行业有4个: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详见表7)。
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分别占全国的76.4%、14.2%和9.4%。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百亿元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和山东。
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6]产值23042亿元,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11.4%。
全年专利申请量为6456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456件,占31.7%。
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2953亿元,技术引进经费支出397亿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61亿元。
二、建筑业(一)企业单位数和就业人员2004年末,全国共有建筑业法人企业单位12.8万个,就业人员2791.4万人;建筑业个体经营户56.5万户,就业人员461.6万人。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0.95万个,占7.4%;集体企业1.49万个,占11.6%;私营企业6.69万个,占52.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0.08万个,外商投资企业0.08万个,均占0.6%;其余类型企业3.51万个,占27.6%。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17.4%,集体企业占12.9%,私营企业占26.0%,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33.0%,其余类型企业占10.7%(详见表8)。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44.3%;建筑安装业占18.3%;建筑装饰业占29.3%;其他建筑业占8.1%。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4.0%;建筑安装业占8.8%;建筑装饰业占4.4%;其他建筑业占2.8%(详见表9)。
(二)建筑业总产值2004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建筑业总产值30998.34亿元。
其中,资质内企业[7]29225.78亿元,资质外企业完成1772.56亿元。
非建筑业企业法人附营的建筑业产业活动单位经营收入215.1亿元。
建筑业个体经营户经营收入2164.6亿元。
在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建筑业总产值中,东部地区19736.0亿元,占63.7%;中部地区6281.7亿元,占20.3%;西部地区4980.7亿元,占16.1%。
在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建筑业总产值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3.8%;建筑安装业占9.8%;建筑装饰业占4.2%;其他建筑业占2.2%(详见表10)。
(三)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04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0985.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7364.0万平方米,竣工价值11430.7亿元。
按用途分的房屋建筑完成情况详见表11。
(四)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004年末,建筑业企业的资产合计为31628.7亿元,负债合计为19786.9亿元,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1841.8亿元。
资产负债率为62.6%(详见表12)。
(五)工程结算收入和利润总额2004年,我国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工程结算收入29380.9亿元,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3.1%,建筑安装业占10.4%,建筑装饰业占4.2%,其他建筑业占2.2%;利润总额826.7亿元,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76.6%,建筑安装业占14.4%,建筑装饰业占5.2%,其他建筑业占3.7%(详见表13)。
注释:[1] 就业人员:是指2004年12月31日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岗的就业人员。
未包括上述范围之外的就业人员。
[2]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即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包括投资者最初投入实际到位资产以及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是指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法人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法人。
[4] 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是指有组织地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活动,并有相应经费支出的企业。
[5]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是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之比。
[6] 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开发研制,但尚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投产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7] 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是指依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2001年第87号)及《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2001]82号),已经领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
资质外建筑业企业指虽然没有领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但实际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建筑业企业。
[8]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总承包企业是指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可以对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或者对主体工程实行施工承包的建筑业企业。
专业承包企业是指具有专业承包资质,可以承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者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的建筑业企业。
不包括资质以外的建筑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