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铺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6 明朝的科技、建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 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旨令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演变历程 第一步:海禁 第二步:设关
第三步:闭关
广州十三行
乔治·马戛尔尼
4.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影响
——(英)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养鸟的旗人
随着清政府所采取的越来越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乾隆中期以后,又出台了一系 列限制英国商船及其人员行动自由的措施,使以东印度公司为主体的英国商人蒙受了巨大 的损失。
——金泉《热河惊变—大清皇朝的历史拐点》
1.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但不是绝对禁止。
——(英)斯当东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想一想:吏治的腐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2.土地兼并严重
要说有什么令人惊叹的话,那就是人口之众多。自到达之日起,男男女女,老老 少少,每天都蜂拥到岸边来。
——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清代地契
清代农民卖儿卖女图
3.军备废弛
陆军的精神面貌奇差无比,他们看起来松松垮垮 的,像是跑龙套的演员一般。清军的火炮火器部队也 落后无比,和明朝相比,似乎完全没有进步。陆军糟 糕,海军就更差了,他们的战船则根本不适合航海, 压根扛不住大风大浪。
之文字劫也!”
《四库全书》
——卜宪群 《中国通史 明清》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吏治腐败
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岸上看热闹 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海,去捞起来这些弃物, 洗干净后腌在盐里。
——(英)斯当东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中国官员对于吃饭真是过于奢侈了。他们每天吃几 顿饭,每顿都有荤菜许多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分析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本单元涉及的时段为明朝和清朝前期,讲述的是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历史,起于1368年,止于1840年。
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时期,同时,由于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
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政治上的僵化与腐败、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导致明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清朝入关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庞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面对世界形势的剧变,清朝君臣仍固守旧有的对内对外政策,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吏治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人口增长使人均可耕地面积下降,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期,内部民众起事不断,外部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清朝已经走向衰亡的边缘。
中国封建社会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逐步解体。
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是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最大特点.从历史总体上来说,这个时期有两种现象并存的情况:一方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则是封建制度的衰落.第14课“明朝的统治”,有“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四个子目,教学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有“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艺术”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有“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统治及其影响。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老生
武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
• 外 :外的年龄比老生更长,造形以白髯口 为主,如《浣纱记》的伍子胥、《长生殿 》的李龟年、《义妖记》的法海。
• 末:地位较次的老生,造形以黑满髯口为 主,如《荆钗记》的李成、《一捧雪》的 莫成、《牡丹亭》的陈最良、《长生殿》 陈元礼。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
• 武生 :英武矫健,如《宝剑记》的林冲、《 祝家庄》的石秀、《义侠记》的武松。
• 老生 :是年长的男性,的造形以黑三髯口为 主,用本嗓,如《牧羊记》的苏武、《满床 笏》的郭子仪、《渔樵记》的朱买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长李来自生太 白殿
《荆钗记》中的王十朋
唐明皇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
雉尾生
巾生
鞋皮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
• 官生 :是有权位功名的男性,低音用本嗓, 高音用小嗓,大小嗓的交换要不露痕迹。
明末昆剧兴盛期,明刊本《墨憨斋定本传奇》 中,将原以“贴”扮老年妇女改为“老旦”,亦 系吸收了元杂剧之分行法。其他角色行当基本同 于昆剧初创时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
昆曲
•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 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 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 ,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代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 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 《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 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都城答:时间:1368年人物: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简述明朝皇权强化的措施答:目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措施改革官制中央(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地方(1)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掌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长官均由中央任命(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影响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加强设立厂卫制度概况朱元璋——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明成祖——东厂。
两机构合称“厂卫”特点监视官民,是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概况(1)考试内容: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2)答题要求: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3)答卷格式——八股文特点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影响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脱离现实生活,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列举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答:农业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丝织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制瓷业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商业商品经济活跃,出现北京、南京两个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和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晋商、徽商等有名的商帮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列举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答:时间1405~1433年(明成祖时期)西洋位置明初,人们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条件(1)经济: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2)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支持(3)对外政策:明朝政府前期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4)技术: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目的(1)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2)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概况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新课标核心素养课件

郑成功 ______
(民政和财政 ) ( 司法 ) ( 军务 )
内容:明朝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 经”。考试形式为八股文。
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2023年中考历史第二轮模块复习(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家国情怀】如何来看待君主专制?
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
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
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②消极影响:
给明朝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一轮模块复习(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七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家国情怀】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比较
事项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时空观念与阶段特征】
总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耕文明开始衰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等政策下逐渐落后于工业化潮流; 思想文化:文化专制政策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戏曲、小说市民文化进一步发展; 民族:加强对边疆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对外关系: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开始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缺乏技术创新。
二、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取消中书省 三司的长官由 中央任命
1.
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民布政政和使财司政 )
按察使司 ( 司法 )
都指挥使司 ( 军务 )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山西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综合训练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8.[晋中期末]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 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 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 的原因是( B )
A.君主专制的不断削弱 B.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逐渐衰落 D.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则地当归我……”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连横《台湾通史》
——戚继光《止止堂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事迹:戚继光抗倭,保护了沿海民众的生命财产 安全;郑成功收复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 抱。(4分)共同之处:都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都坚持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都是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答出任意一点,言之 有理即可得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任务三 【聚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中国众多民族相互交往、相互依存,凝聚成推动中华
民族发展复兴的强大力量。 第三组同学收集了如下关 键词,请你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 题, 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以从下 列关键词中任选三个。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清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使中华文明根深 叶茂、生生不息。(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B.政府支持 D.对外开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其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
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
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叁
明朝政治制度新变化
考点1: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 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
皇帝专权的弊端。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 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3、商业上:商业网形成;工商业城镇形成;形成晋商、徽商等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 大商帮
八
清朝经济新气象 考点6: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繁盛。
A.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 行政中枢 发生变化 D. 赋税制度开始调整
明太祖朱元璋三编《大诰》并颁行,汇集了大量惩治官民贪赃 受贿、转嫁赋役、侵吞税粮、抗租误役、流亡隐匿和使用凌迟、 枭首等重刑的案例。朱元璋的做法( A )
A. 践行了重典治国政策 B. 保证了小生产者利益 C. 实 现了社会秩序稳定 D. 遏制了官场腐败产生
七 经略边疆——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
册封制度 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管辖。
西藏: 册封制度、 雍正设驻藏大臣、 乾隆制定金瓶掣 签制度。
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清朝文献通考》
七 经略边疆——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
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得急。 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
——摘自《豫变纪略》
七 经略边疆——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
对比两幅地形图, 可得出什么结论?
七 经略边疆——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铺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5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

七、【展示点拨】
1、各组派代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2、教师适时点拔、纠错、补充完善。
十、【归纳小结】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题:15、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型:新授共1课时第1课时总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 习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A、福州、印度半岛B、刘家港、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福州、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刘家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表现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
B、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进行全球 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C、促进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D、对驱除倭寇斗争作出了贡献
一、【追忆奠基】
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情景激趣】
五、【依纲自学】
1、西洋的地理范围,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次数、路线、最远到达地区、意义
3什么是倭寇,倭患出现的原因,倭寇猖獗的严重危害,戚继 光抗倭史实,戚
1、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与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
3某导演想要拍摄一部有关明朝对 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应该选取的素材()
A、玄奘西游天竺B、鉴真东渡日本 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
4、明朝中期倭寇之患严重 的原因是()
A、奸商勾结B、军备废驰C、军队腐败D、武器落后
5、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地区不包括()
A、浙江B、 江苏D、福建D、广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长城是中华 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 为( )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D.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6.在我国历史上,北京曾先后做过哪些王朝的都城?()
一、【追忆奠基】
二、【情景激趣】
五、【依纲自学 】
1、
作者
内容
地位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2、明长城修建的目的,起止点,构成部分、各有什么功能或作用 ;明长城的主 要功能
3、明北京城修建时间、皇帝,组成
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的作者、成书时间、内容;明朝的书法名家、绘画名家
八、【巩固训练】
1.明朝在中医药研究方面作出突出 贡献的人物是( )
A.张仲景B.华佗 C.李时珍D.吴承恩
2.有句广告词“药材好,药才好”。一医学爱好者想了解我国古代有关药物学方面的知识,你可以建议他查阅( )
A.《伤寒杂病论》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4.“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
C.都有反封建思想D.都运用了浪漫手法
九、【达标测评】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课前组织】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必须依据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中的自学导读预习本课内容
三、【明确目标】
给学生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本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四、【学前指导】
学生依照自学提纲从书中找到答案,找不到的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注意分点说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题: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型:新授共1课时第1课时总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2、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3、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学习难点:明代科技、建筑、文化发展的原因
A.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某书友到旧货市场淘宝,见到一本明代线装本章回小 说,封面已经失去,随手翻阅,见其第45回是《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这本小说是
A.《西游记》B.《水浒传》C.《三国演 义》D.《红楼梦》
8.明朝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都维护封建专制B.都有很高的艺术性
六、【合作共学】
组长组织,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合作找出老师让回答问题的答案。
七、【展示点拨】
1、各组派代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2、 教师适时点拔、纠错、补充完善。
十、【归纳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