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

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
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

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语用探析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主要集中于对双语社区(香港)、英语课堂以及各类传媒语言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对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论述。本文将以语码转换的理论作为支撑,从语用的角度对此类网络流行语的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流行语;语码转换;语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大众网络语言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涌现并更迭。日益分化的大众话语环境使得网络流行语在结构形式、语义、句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近两年来,随着“hold住”、“out”等流行语的迅速蹿红,汉英语码转换类流行语成为后起之秀,“get”、“美cry了”跻身于年度热门网络流行语之列。这类流行语作为新构式词语,在结构形式、语义上呈现出其独特性,也映射出网民使用语言背后的心理动机。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对语言的选择与顺应,从顺应性理论的角度对此类流行语进行研究是可行且必要的。

一、网络流行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概述

(一)汉英语码转换

对于“语码转换”这一术语的定义,很多研究者采用“语码混用”这一术语代替它。而Myers—Scotton(1995:36)认为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混用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且属于统同一框架,没必要区分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因为语码混用这个术语本身会引起迷惑,而且没有必要再引入一个新的术语。他将“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 [1]从语码转换的发生位置上看,Poplack将语码转换分为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2]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是指说话者在汉语的交际会话中夹杂着使用英语词汇或者语句的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

随着国外语码转换研究理论的成熟,国内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不仅相关学术论文数量惊人,而且研究的理论视角极为广阔,主要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认知学、新闻传播学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英语课堂教学,还具体到电影、电视节目、小说、论坛、报刊、广告等各类传播媒介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而汉英语码转换的网络流行语因近几年才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有从社交网站的角度对“hold住”、“X客”的语义、句法功能及流行原因的研究。而这两年来网络中盛行的诸如“low”、“high”、“cry”、“get”等流行语属于典型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与基本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

依照Poplack对语码转换的分类,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的构成主要表现为句内语码转换,即在汉语语句中夹杂使用某个英语词或者短语。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主要的形式有:1、汉语与英语缩略词转换。报纸、电视、广播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中都大量使用英语缩略词。如“DIY”是英语“Do it yourself”的缩写,为“自己动手做”的意思;“CP”是英语中couple的缩写,是“一对夫妻、配偶”的意思;2、“英语词+汉语词”式固定短语,如“hold住”,称之为固定短语,是因为二者不可更换为其他的词来搭配;3、单个英语词,如“cry”、“get”、“out”、“low”等,这类英语词结构与词义均简单且易于理解记忆。作为单个英语词夹杂在汉语语句中,虽然搭配比较自由,但在语法规则与语义上更多

遵循汉语的思维模式。4、汉语词+英语词缀,如“减肥ing”,相当于“我正在减肥中”,这种表达方式简单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二)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基本特征

上文中提到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常常发生在汉英双语社区(香港)、英语课堂和各类传媒语言中,而汉英语码转换作为网络流行语为大众所普遍接受,在语言形式、语义、语用上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1、语言结构简化,语码转换通常是单个英语词或者短语,表现为句内语码转换;2、语义与英语原义发生转变,汉英语码转换最大的特点是简化的语法体系及丰富的词汇,其随意性大,不稳定,因此,需要使用迂回或比喻的方法来表达许多精细的语义。“in”这个词语在英语中常用义为“在…里面;按照(表示方式);从事于”,而作为流行语的“in”意义范围缩小为“时髦的”、“入流的”;3、从交际者选择语码转换的目的来看,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更多倾向于主动选择的心理因素,而非迫于语言现实与社会规约的被动转换。于国栋(2004)提出的语码转换顺应模式将语码转换看作是一种具体的语言选择, 这种选择可以是被动的顺应语言现实与社会规约,也可以是主动的顺应交际者的某种心理动机。如以下一组语料均选自网络新闻:

(1)Twitter也会被并购?CEO多西称希望能继续独立运营。

(2)腾讯应用宝发布“星APP榜”6月榜,Keep、保卫萝卜3、爱奇艺、轻松筹等10款APP在当月杀出重围,成为十大流行应用。

(3)掌握最in车坛方向 ,发动一周车闻引擎;这是一档风趣幽默的新闻资讯。

(4)真的想不到,最萌荧幕CP的身高差有这么多?!怪不得让观众望“川”“秋”

水。

(1)、(2)句例中的英语词“Twitter”、“CEO”、“APP”等出现在汉语句子内部,属于句内语码转换现象,用英语表达是交际者因汉语中找不到准确的对应词语来表达而作的被动选择。(3)、(4)句例中的英语词“in”、“CP”在汉语中都有对应的词语表达,如“in”可以用“时尚”或者“潮流”汉语词语代替,“CP”可以用“夫妻”或者“情侣”代替,但是作者选择这样的标题是为了追求语言的时尚与个性以求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三、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体现语言交际的顺应性理论:

在具体的语码转换过程中,交际者的顺应对象包括语言现实(linguistic reality)、社会规约以及心理动机等方面的顺应。[3]汉英语码转换的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迅速获取网民们的青睐,在于它能满足人们语言交际对客观现实的或者主观心理的某种需要,成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而达到说话者的目的。

(一)顺应交际者标新立异、获取关注的心理动机。按照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性理论来解释,采用英语词的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特定的思维,是为了顺应交际者的某种心理动机而采取的策略。我们把为了顺应交际者的心理动机而出现的语码转换定义为主动顺应,因为这种语码转换是交际者为了实现自己特定的具体交际目的而采用的一种积极主动的交际策略。

不同于传统的汉语表达技巧,汉英语码转换类的网络流行语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能帮助交际者获取更多的关注与理解。如今年网络流行语“美/丑/笑+cry”,是由汉语形容词与英语词cry组成的词组,是网络流行语中典型的英汉码转换现象,cry一词在形容词后做补语,相当于汉语的“美死了”、“丑死了”。从语用的角度来看,“美/丑/笑+cry”词组采用英语词更具创意,更加符合年轻人的求新、标榜自我的心理。

(二)顺应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语言现实与日益分化的大众话语环境

英语是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英国和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借助互联网平台,

国外新的科技发明、新技术的应用能很快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大量的英语新生词、科技术语如BBS、PS、Instagram等直接借用到汉语中来。

一方面,从交际的场所和对象来看,汉英语码转换类的网络流行语主要广泛活跃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中,而其所面对的交际对象也多是90后、80后,此类人群普遍接受了良好的英语教育,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与表达。交际者对另一种语言交际工具的掌握,势必对汉语作为母语的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英美为代表英语文化在世界上引领潮流的地位,使得英语的掌握与使用成为年轻一代与国际接轨的成功标志。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传统的报纸、电视媒介所代表的主流文化与价值观受到极大的挑战。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为大众提供更加宽松的话语环境,不同的文化群体对于社会关注焦点与认知的不同,在网络语言上呈现独特的语言特征。[4]大众话语的日益分化使得网络流行语异军突起、层出不穷,如“躲猫猫”、“坑爹”与“宅男”、“腐女”、“萝莉”代表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大学生群体接受了良好的英语教育,在一些大学BBS与新媒体互动平台相互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英汉语码转换类网络流行语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应运而生。英语词的网络流行语进入大众视野,正在改变网络语言的发展格局,使其形式与内涵多元化、国际化。

四、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对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提出了挑战

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 认为在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存在一些双方都遵守的原则,他把这种原则叫做会话的合作原则。[5]合作原则认为交谈双方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都遵循一个交谈的目标或方向,相互配合。其中包括四条基本准则: 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6]。合作原则后来成为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并作为指导言语交际的重要原则,得到学界普遍的认同。其中方式准则指讲话要明白清楚,要避免使用晦涩的词语,避免会造成歧义的表达。但网络流行语往往并不遵守这些原则,作为新的结构形式组成的词语使人们理解起来困难,最典型的是“喜大奔普”、“人艰不拆”、“不明觉厉”,而汉英语码转换的网络流行语受限于受众的英语文化理解水平以及其新的语言构式,使会话含义晦涩难解,违反了言语行为的合作原则,使言语交际行为失败。而网络流行语中的英语语码常与英语原义存在语义偏差,是中西合璧的语言思维模式的结晶。如“hold住”中“hold”英语原义包含“抓住;容纳;保持不变;坚持住;守卫;拘留”等义项,而作为流行语,经过网络、报刊等媒体的广泛使用后,它还发展了很多其他的意义。如:

(5)“基因兴奋剂”悄然出现,孱弱的巴西奥组委能Hold住吗?(中文业界资讯网)(6)9个防癌秘方助你hold住健康,癌症离我们有多远?(人民网广西视窗)

(7)海马S5是怎样hold住这个看重颜值的世界的?(微头条)

句(5)中“hold住”表示“经受、承受,多指人的心理或感受”,通常与压力、或一些负面情绪搭配;在句(6)中表示“抓住、吸引住,常指一些容易流失的事物”;在句(7)中表示“掌控住,驾驭得了”,通常与某种局面和情况搭配。这种汉英混杂的语义模式在网络流行语的频繁使用中不断衍生出新的意义,在语义推理与认知上给信息接收者带来极大困难。

五、结语

汉英语码转换的流行语大量涌现是网络流行语发展多元化的体现,是大众话语环境不断分化的产物。语码转换是说话者所选择的一种交际策略,能更好地顺应说话者表达自我、获取关注的心理诉求。然而,因受限于听话者英语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此类流行语对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提出挑战,势必制约它的受众范围与影响力,其生命力也有待时间的检验。

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

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语用探析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主要集中于对双语社区(香港)、英语课堂以及各类传媒语言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对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论述。本文将以语码转换的理论作为支撑,从语用的角度对此类网络流行语的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流行语;语码转换;语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大众网络语言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涌现并更迭。日益分化的大众话语环境使得网络流行语在结构形式、语义、句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近两年来,随着“hold住”、“out”等流行语的迅速蹿红,汉英语码转换类流行语成为后起之秀,“get”、“美cry了”跻身于年度热门网络流行语之列。这类流行语作为新构式词语,在结构形式、语义上呈现出其独特性,也映射出网民使用语言背后的心理动机。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对语言的选择与顺应,从顺应性理论的角度对此类流行语进行研究是可行且必要的。 一、网络流行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概述 (一)汉英语码转换 对于“语码转换”这一术语的定义,很多研究者采用“语码混用”这一术语代替它。而Myers—Scotton(1995:36)认为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混用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且属于统同一框架,没必要区分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因为语码混用这个术语本身会引起迷惑,而且没有必要再引入一个新的术语。他将“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 [1]从语码转换的发生位置上看,Poplack将语码转换分为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2]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是指说话者在汉语的交际会话中夹杂着使用英语词汇或者语句的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 随着国外语码转换研究理论的成熟,国内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不仅相关学术论文数量惊人,而且研究的理论视角极为广阔,主要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认知学、新闻传播学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英语课堂教学,还具体到电影、电视节目、小说、论坛、报刊、广告等各类传播媒介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而汉英语码转换的网络流行语因近几年才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有从社交网站的角度对“hold住”、“X客”的语义、句法功能及流行原因的研究。而这两年来网络中盛行的诸如“low”、“high”、“cry”、“get”等流行语属于典型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与基本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 依照Poplack对语码转换的分类,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的构成主要表现为句内语码转换,即在汉语语句中夹杂使用某个英语词或者短语。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主要的形式有:1、汉语与英语缩略词转换。报纸、电视、广播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中都大量使用英语缩略词。如“DIY”是英语“Do it yourself”的缩写,为“自己动手做”的意思;“CP”是英语中couple的缩写,是“一对夫妻、配偶”的意思;2、“英语词+汉语词”式固定短语,如“hold住”,称之为固定短语,是因为二者不可更换为其他的词来搭配;3、单个英语词,如“cry”、“get”、“out”、“low”等,这类英语词结构与词义均简单且易于理解记忆。作为单个英语词夹杂在汉语语句中,虽然搭配比较自由,但在语法规则与语义上更多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卖萌小清新英文逐个 说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卖萌小清新英文逐个说:“坑爹”、“伤不起”、“吐槽”均是时下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新鲜词。这些词无论生命力多强,都给我们的语汇带来一丝喜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份轻松。此外,这些流行语(如“富二代”、“剩女”)往往反应了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是对这些问题凝练的调侃。 “坑爹”、“伤不起”、“吐槽”均是时下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新鲜词。这些词无论生命力多强,都给我们的语汇带来一丝喜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份轻松。此外,这些流行语(如“富二代”、“剩女”)往往反应了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是对这些问题凝练的调侃。 高中生可以通过熟悉这些新鲜词来让自己想起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并将它们作为事例佐证自己的作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曾说:“我语言的极限就是我世界的极限。我所知道的东西仅是我可以用语言表述的。”(Thelimitsofmylan-guagearethelimitsofmyworld.AllIknowiswhatIhavewordsfor。)因此,当学生们常常抱怨举例困难时,不妨用这其中部分现成而短小精悍的词来提示自己,那么作文举例会变得左右逢源。 笔者罗列了近年来活跃于青少年唇间的中文新鲜词40例,并提供了它们的英语说法。这些译文有些来自权威英语媒体如《中国日报》、《上海日报》,有些来自于笔者对众多网络翻译的精心筛选,其余则是笔者自己的翻译如“纠结”、“忐忑”、“淡定”等。可以说,与其看着学生草率地将这些中文流行词翻译成英文并运用于作文中,还不如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将标准的讲法告知他们。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译文中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中文英文 1.神马都是浮云It’sallfleetingcloud。 2.山寨fake,counterfeit,copycat 3.宅男Otaku(“homebody”inEnglish);geek 4.被雷倒(到)了inshock 5.纠结ambivalent 6.忐忑anxious 7.悲催atear-inducingmisery 8.坑爹thereverseofone’sexpectation

英语翻译--英汉互译中的谚语巧合(1)

英语翻译--英汉互译中的谚语巧合(1) 来源:翻译界浏览次数:717 添加时间:2008-4-28 1.After meat, mustard; after death, doctor . 雨后送伞 Explanation: this describes a situation where assistance or comfort is given when it is too late. Example: just as I had cancelled my application to go abroad, I had a promise of money for my fare. It was a case of fter death, the doctor. 2. After praising the wine they sell us vinegar. 挂羊头卖狗肉 Explanation: to offer to give or sell something that is inferior to what you claim it to be. Example: that fellow completely misled us about what he was capable of doing. After praising the wine, he sold us vinegar. 3. All is over but the shouting. 大势已去 Explanation: finally decided or won; brought to the end; not able to be changed. Example: after Bill’s to uch down, the game is all over but shouting. 4. All lay load on the willing horse.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Explanation: a willing horse is someone who is always doing things for others. Very often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others impose on him. Examples: the trouble is you're too good-natured and people take advantage of it. all lay load on the willing horse. You will have to learn to refuse people who ask too much. 5.anger and haste hinder good counsel. 小不忍则乱大谋 Explanation: one can not act wisely when one is angry or in a hurry. Example: you should calm down before you decide the next move. Anger and haste hinder good counsel. 6.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英语对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

英语对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语言学家萨丕尔) 姓名:万玉梅学号:080114316 院系:文学院 摘要:语言本身就是社会生活发展的产物。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网络语言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发展的必然。英语是当今世界上通用的语言,而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现在,却因为网络语言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语言作为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这种状况下,英语就不可避免的对现代汉语网络语言产生影响。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新浪网2000年8月29日有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话是很典型的网络语言,部分记录如下: “7456(气死我了)!大虾(网络高手)、菜鸟(初学上网技术不熟练的人)一块儿到偶(我)的烘焙鸡(home page,主页)上乱灌水(发表没有意义的文章),这些水桶(经常灌水的人)真是BT(变态)!BS(鄙视) u(you,你们)!哥们儿用不着PMP(拍马屁),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94(就是)酱紫(这样子),待会儿再打铁(发帖)。:p(吐舌头的鬼脸)呵呵!” 从这个例子看来,如果一个不懂网络语言的人来看这段文字是很难看懂的,但是这种简短的表达方式很适合网民交流,没有语法限制,可以任意表达,也正是这种随心所欲的交流方法,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一、网络语言的概况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和网名民的大量增多,网络语言也随之越来越丰富。目前,网络语言已经日渐成为网民在网络交流上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1.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际时所运用的语言形式,它是夹杂了数字代码、英语字母、谐音假借文字和电脑键盘上符号写成的特殊语言,是一种新的媒体语言。 网络语言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根据词汇的语义功能和文化内涵,广义的网络语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第四媒体、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即网友之间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创造的有它独特的风格的习惯用语,是由网民创造并在网上使用的语言。前两种一旦被广泛运用,便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固定下来,形成相对的稳定性;而第三种语言由于其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和

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特点和结构限制

摘要:通过分析实际语料验证波普拉克的“自由语素限制和对等限制”以及斯科顿的“主体语言构造模式”理论,可探讨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特点和结构限制。研究得出“, 主体语言构造模式”理论提出了更为合适的分析框架,更具有普遍性和说服力。 关键词:汉英语码转换; 句法特点; 结构限制; 自由语素限制和对等限制;主体语言构造模式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aints of Chinese/ English Code switching Abstract: This paper test s Poplack’s Free Morpheme Constraint and Equivalence Constraint and Myers - Scotton’s Matrix Language Frame Model. I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yntactic categories and structural constraint s of Chinese/ English code switching. The result is that the latter provides a more adequate analytic structure, and is more universal and persuasive. Key words : Chinese/ English code switching ; syntactic categories; structural constraints; Free Morpheme Constraint; Equivalence Constraint ;Matrix Language Frame Model 语码转换是指一次对话或书面文本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交替使用,它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普遍现象。著名的语码学家迈尔斯·斯科顿把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会话中,双语者或多语者在主体语言变体中嵌入另一种(或几种) 语言变体;转换不拘规模,不仅词组、从句或句子可以组成语码转换,单个的词也可以形成语码转换[1] [2]。 本文的“汉英语码转换”就是指在汉语中嵌入英语单个的词或词组的句内转换。有的研究人员把这种嵌入现象称为“语码混合”[3][4] ,更多学者则趋向于用“语码转换”来涵盖句际转换和句内转换[5] 。在我国,术语“语码转换”使用频率较高[6],而且“语码混合”带有贬意[7] ,故本文也采用“语码转换”这种用法。 20 世纪70 年代,语言学家们把研究视角转到句内语码转换的结构分析上来,试图找出具有普遍性的、能够适用于所有语言句内语码转换的限制规则。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有波普拉克的“自由语素限制和对等限制”[8][9]和迈尔斯·斯科顿的“主体语言构造模式”理论[10]。后来许多研究人员沿用她们的理论对自己所搜集到的语料进行解释。但几乎所有的这些研究都集中在印欧语系语言的语码转换,如:英语- 法语、英语- 西班牙语的语码转换等等,对属于不同语系的汉英语码转换则很少有涉猎。本文试图作一尝试, 过验证波普拉克和斯科顿的理论,从而对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特点和结构限制作一分析和描述。 本文的语料主要是书面语料。笔者通过摘录和录音等方式从报刊、杂志、网络中搜集了大量的书面语料和部分来自大学校园和电视的口语语料。作者以国内最有影响的两份官方报纸《新华日报》《人民日报》, 两份娱乐报纸:《上海壹周》《上海申报》,时尚杂志:《健康与美容》《How 好》等,国内最有影响的三大网络:搜弧、新浪与网易为语料源,尽量覆盖全面以求有说服力。目前,汉语中夹着英语的这种现象不仅是在娱乐性报刊、杂志上有,就是在官方的报刊中也频繁出现。口语语料是作者读研期间从校园搜集到的。目前在中国,汉英双语者相对于整个人口来说为数甚少。在校园里,主要是英语老师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喜欢在他们话语中夹着英语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语料主要来自于作者和同学、学生之间的对话。 一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特点 经过观察,作者发现媒体中汉英语码转换主要集中于以下五个主题:计算机、商业、时尚、生活方式和娱乐。从2004 年3 月到6 月,作者从上面四份报纸搜集这五个话题的语料。来自三大网络的语料集中在以下网页新闻(不包括链接的文章) :搜弧网的“IT”“汽车”“娱乐”,新浪网的“娱乐”“科技”“生活”和网易的“科技”“娱乐”“商业”。 通过对搜集到的语料进行统计和整理,作者发现汉英语码转换中既有句间转换也有句内转换,但句间转换只占2. 1 % , 句内转换占97. 7 %,和黄国文[11] 的研究结果相似。这说明汉英语码转换以句内转换为主,其中以名词(词组) 转换频率最高。英语形容词和动词主要以单个的词嵌入为主,词组很少。英语介词主要是“vs”的广泛使用。 下表中列出了不同词类转换频率的比例,总共有2605 句句内转换,由于参与转换的名词词组

网络流行语英文版

2009年中国十大网络流行语英文版 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也是一个网络推动的时代。岁末将至,盘点2009年中出现的每一句网络流行语,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细读每一个网络流行语诙谐和无厘头的背后,无一不是对现实问题的最理性的思考。 值此之际,特别推出2009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版,让我们一起来对刚刚走远的集体记忆温故知新。 1. 不差钱 Money is not a problem. 出处:2009年央视春晚,赵本山、小沈阳等演出了小品《不差钱》。几乎一夜之间,二人转演员小沈阳连同小品中的多句经典台词,红遍大江南北。 入选理由:赵本山的小品历年来都不乏经典台词,这次有了小沈阳的加盟,语录更是经典。春晚过后,老百姓去餐馆点菜,和餐馆服务员之间最常见的对白就是“这个真没有”,“这个可以有”“咱不差钱”。 2. 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What brother is smoking is not a cigarette, but loneliness! 出处:7月初,在百度贴吧里突然有人发了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有网友相继模仿“哥×的不是×,是寂寞”的句式,“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哥爱的不是你,是寂寞”…… 入选理由:今年,“寂寞体”成为很多人的MSN、QQ签名,仿佛什么事情都可以化作“寂寞”两个字,它折射出现代人需要抚慰的心灵。寂寞是一种病,我们都在寻找治愈它的药片。 3.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Jia Junpeng, your mother wants you to go home to have some food. 出处:贾君鹏只是个网络虚拟人物,但是在2009年7月16日百度贴吧里的魔兽世界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帖,短短几个小时就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万点击和30万的回复。入选理由: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种兼具家庭式温馨的调侃语录成了最流行的网络问候语,并影响了社会各界和媒体们对此语录的深度分析。 4. 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Life is like a tea table, with bitter cups placed all over it. 出处:首先是易中天因为在一期《百家讲坛》中瞪大眼睛感叹了一句“悲剧啊”,结果就被网友截了图并上传到了网上,随即成为无数网友争相引用的签名档。其实,这句流行语的句式模板来自张爱玲笔下的———“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杯具”一词诞生后,网上出现了“杯具党”,网友们又创造了“餐具(惨剧)”、“洗具(喜剧)”和“茶具(差距)”。 入选理由:在网友看来,“杯具”这个词比“悲剧”能表现内心的无奈,同时又多了一分自嘲的乐观态度,比之前单纯的悲观也多了一分希望。 5.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Don't be obsessed with brother. He is only a legend. 出处:这句话的起源是猫扑大杂烩,由网友“不要迷恋哥”的一个帖子引起的恶搞。

英语汉译英翻译

Unit 1 1.餐饮行业与电影行业的共同之处在于其小型企业的失败率很高。 The restaurant industry has one thing in common with the film industry: the high failure rate among its small business. 2.他的伟大在于他具有非凡的能力,集科学家和实业家的品质于一身。 His greatness lies in his outstanding ability to connect the qualities of a scientist with those of an industrialist. 3.像工作单位取代居住地一样,我们的种族身份已被职业身份所取代。这一现象在流动作业的行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We have replaced ethnic identity with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 way we replaced neighborhoods with workplace, which is quite obvious among the mobile professions. 4.显然,任何一家大公司的老板都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需要找一些方法把他们的理念传达给他人。 Plainly, in any large enterprise the boss cannot be directly involved in everything, and some means have to be found to transfer his belief to others. 5.没有任何人愿意再过那种自己无法控制、要别人认可、任人摆布的日子了。No one was willing to experience the feeling of being out of control and dependent on someone else’s approval, at someone else’s mercy. 6.人们渴望一种成就感,渴望有能力凭自己的手、自己的脑、自己的意志办成事情。 The human being longs for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being able to do things, with his hand, with his mind and with his will. 7.政府希望通过大量出售资产来弥补损失。 The government hopes that the sale of a chunk of its assets will help make up for its lose. 8.现代社会里人们的身份更多地由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而不是他们所生活的社区来界定。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 一、引言 汉语网络流行语是产生于我国社会文化环境,体现着国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文化现状,传达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意趣、诉求与生存状态。汉语网络流行语是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对于展现中国国际形象的作用不可小觑。ChinaSmack就是一个以报道中国热点话题及网友评论为主旨的新兴网站,每天及时更新中国热点事件和最新网络流行语的英译。因流行语所含有的特定含义,翻译这些新兴热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难点。通过对语料的筛选和分析,研究当代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 二、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 网络流行语是从网络平台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通过互联网迅速在广大网民中间流行起来的词汇。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在于“新”。它的“新”首先指时间上的新,即在一定的时间参照点之下,对其产生时间的新鲜性的限制;其次是内容上的“新”,网络新词大多是旧词义通过引申、转义等方式被赋予了新义,它们从最新的社会问题与现象中被提炼出来,能够在第一时间表达广大网民对新鲜事件的看法。 三、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 目前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译资料匮乏 网络流行语相关的英译资料不足。目前国内出版的双语专科词典(书)只有两本,其他双语综合性词典、等工具书往往交叉收录部分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此外,随着网络等媒体的发展,以沪江英语等为代表的网络资源开始为部分网络流行语提供英译,但此类网站尤其是权威网站为数不多,收录的语料也不够全面。 (2)译文缺乏统一性 在网络资源中,同一个网络流行语的不同英译往往比比皆。如,“山寨”搜集到多种译文如下: 山寨版:cheap copy (《英汉双解流行语辞典》) 山寨:bandit;copycatting (《汉英词典》) 山寨手机:unlicensed cell phone(《这个词原来这样说》)

媒体中英语码转换的翻译

媒体中英语码转换的“翻译”2 (1) 中国人DIY的飞机昨试飞。 (2) 只要稍花心思,将两个系列来个Mix &Match ,轻而易举就能尽显男士个人风采。 (3) 先走IRP 后ERP 之路。 例(1)DIY是英语Do it yourself (你自己做) 的缩略语。例(2)Mix &Match 分别有英语单词“混合”和“相配”的意思;而&是英语and(和) 的符号表达。例(3) 由于全文对IRP 和ERP 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其所指难以确定。实则他们分别是:中文“信息资源管理”英语Information Re2source Planning 的缩略语, 中文“企业资源规划”英语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缩略写。这样的句子可能出于英汉翻译者之手, 也可能是其他作者为了让读者从中获得一点特殊意义,或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或是信手拈来一些英文,移用到汉语句子里。但是作者忘记了一条原则,即在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上,不可忽视最基本的要求———信息共享。文字翻译通顺、连贯、清晰是译者的基本准则。发送者对于信息的选择理解并不等于接受者的企盼和理解,双方所处的环境、地位、文化层次、专业的各异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信息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形式和内容、取向和理解。不注重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就是语用失误,因为隐喻性的表述会给读者在含意和目的的推导上增加一道障碍,而语码转换更是增加了又一道障碍,且又是较难逾越的语言障碍。他难以确定喻体与本体标书翻译的同位关系,难以产生意象图式,因为最重要的语义结构是意象图式结构( Image Schemas) ,而“意象图式是一个在我们感觉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框架模式。我们就是运用这些意象图式来建构我们的经验,来识别物体和事件的”。理解和推理是凭借意象图式进行的,意象图式规定并制约了人类的理解和推理。语码解读中断谈不上语义理解,更谈不上发音,交际由于语码转换不成功而中断。

中文流行语的英语表达

中文流行语的英语表达 小事一桩 That's a piece of cake. That's as easy as pie! I can do it with my eyes closed. 请你客气点 Who do you think you're talking to? Don't get fresh with me (get fresh with 大多用于母亲对孩子的斥责之时). 来源:恒星英语学习网-口语频道 等着瞧. you'll see. / Time will tell. 多管闲事. (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 Mind yourown business. Who asked you? Thi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you. 别狗眼看人低. Do I look like a fool? Who do you think I am? What kind of a fool do you take me for? 来自:恒星英语学习网-口语频道

不要告诉别人. Don't tell anybody (about it). This is just between you and me. This doesn't leave this room. This is for your ears only. 当然. you bet. you know it. you betcha. 来源:恒星英语学习网-口语频道 你在开玩笑. you are kidding(joking). you have got to be kidding(joking). Are you kidding(joking). 没错,就是这样. you got that right. you wit the rail on the head. 世界真小. It is a small world! Small world! You never know whom you will bump into! 出自:恒星英语学习网-口语频道

英语翻译汉翻译英语[2]

1、他们不顾害怕,继续前进。They kept going in spite of their fears. 2、虽然他们今天不能加入我们中间来,但在精神上他们是与我们在一起的。Though unable to join us today, they are with us in spirit. 3、不管她是赢是输,这是她的最后一次锦标赛。 Whether she wins or whether she loses, this is her last tournament. 4、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没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办不到的。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need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5、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宇宙的起源。 The scientists have been speculating on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6、我的书不在身边,以后再拿给你看吧。 I haven’t my book at hand, but I will show it to you later. 7、多亏你们的帮助,我们提前完成了任务。 Thanks to your help, we accomplished the task ahead of schedule. 8、如果我们为他们的产品找到出路,新的工业一夜间就能出现。 New industries can blossom over night if we find an outlet for their products. 9、一阵风把炉子里冒出的烟吹散了。 A gust of wind dispersed the smoke from the stove. 10、我们将把你的建议加到新计划中去。 We will incorporate your suggestion in the new plan. 11、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建设性的意见。 What is needed now i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12、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Money is not capable of everything, nor are we capable of anything without it. 13、对中国人来说学习英语很难,但对外国人来说学习汉语一样难。 Learning English is difficult for the Chinese, as is learning Chinese for foreigners. 14、如果你坐在木椅上,那曾经是一棵树。这书用的纸原来也是树。 If you are sitting on a wooden chair, it was a tree once; and so was the paper of this book. 15、我一直没有同我在学校里的熟人保持联系。 I haven’t really kept in touch with people I knew at school. 16、公司进行了一项调查了解当地对游乐活动中心的反映。 The company conducted a survey to find out local reaction to the leisure center. 17、两位老朋友愉快地交谈往事。 The two old friends were reminiscing about their youth. 18、俄罗斯和日本刚刚签订了一项新的贸易协定。 Russia has just signed a new trade agreement with Japan.

汉英语码转换的成因及语用功能分析_陈玉秀

汉英语码转换的成因及语用功能分析 陈玉秀 (淮阴工学院外语系,江苏淮安223001) 摘 要:语码转换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可以更有效、更令人信 服地解释语码转换现象。随着汉英语码转换或混合现象频繁出现,汉英语码转换能体现言语交际中的顺应原则、面子原则、语用修辞效果等语用功能。 关键词:汉英语码转换;语用功能;顺应原则;面子原则;喻意型语码转换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247(2007)022******* The A nalysis of the C auses and P ragm atic Fu nctions of Chinese /E nglish Codesw itching CH EN Yu 2xiu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Huaiyin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Huai ’an 223001,Jiangsu ,China ) Abstract :Codeswitching has long been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sociolinguistics and is becoming a hot topic.Pragmatic study of codeswitching gives a more reasonable and convincing explanation to it.With the frequent occurrences of codes 2witching in Chinese /English ,they can convey the principles of adaptability ,face ,and rhetoric effects in pragmatic func 2tion. K ey w ords :Chinese /English codeswitching ;principle of adaptability ;face principle ;metaphorical code -switching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语码转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外的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法学、会话分析、语用学等方面对世界上许多的双语社区、多语社区的语码转换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内的学者们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也对国内主要的双语社区(少数民族地区如白族、延边等)的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如金钟太(2000)、林亨栽(2002)、李楚成(2003)等,他们同样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除香港外)没有汉英这样的双语社区,缺乏汉英语转换典型的、充足的语料,因而这方面的研究欠缺。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汉英语码转换或混合现象却日益频繁,不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广播、电台、报刊中,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作一初步探索。 一、语码转换的定义和类型 著名的语码学家Myers 2Scotton 将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本文的语码转换是指没有谱系的汉英语码转换。 研究者们对语码转换类型有不同的区分,笔者比较同意Poplack 的区分,因为它从语言结构的角度进行区分,让人一目了然。Poplack (1980)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语码转换:句际语码转换(intersentential )、句内语码转换(intrasential )和附加语码转换(tag switching )。例如: 句内转换:我晕,做中国民乐的高手竟然Made in USA.而且还有这么多的fans (上海壹周2004/1/01C2) 句际转换:一起搜寻童年的记忆,找回瓷娃娃的梦想!It is up to you !(上海壹周2003/12/10B5) 本文所涉及到的汉英语码转换既有句内转换也有句际转换。 二、语码转换研究概述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码转换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其主要任务是从宏观上提示语码转换与社会诸因素(如种族、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地域等)的内在关系,从而揭示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和意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代表性的有Blom &Gumperz (1972)、Myers 2Scotton 、Pfaff 、Poplack 、阳志清(1992)等。Gumperz (1972)提出了情景型(situa 2tional codeswitching )和喻意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 ),Scotton (1983、1992)提出了语码转换的 “标记模式理论”。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是“要理解双语者在 明显的语码转换混用过程中的思维” (David Li 1996)。由于涉及到人类大脑这个“黑匣子” (Black box )的研究,困难很大,因而这方面的成果较少。尽管如此,一些心理学家还是做了一些尝试,如Clyne (1987,1991)的语码转换激发理论(T riggering ),G iles 等人提出语码转换过程中的适调理论(accommodation theory ),解释操双语者的语言趋向(convergence )和偏离(divergence )现 象。Belyayeva (1997)提出了“概念结构绘图模式” (the Model of conceptual structure Mapping )将语码转换视为一种表述策略问题(an access problem )。 语法学方面的研究从语言的本身去研究语码转换 收稿日期:2006205211 作者简介:陈玉秀(1967-),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4 11 第24卷第2期2007年3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S ocial Sciences ) Vol.24,No.2March ,2007

2015年网络流行语的英语表达

2015年即将要过去了。回首一年,都有哪些网络流行语红极一时呢?你知道用英文怎么讲嘛?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1. 上交给国家(handover sth to the government) “上交给国家”出自电视剧版《盗墓笔记》,为了能顺利过审,主角吴邪一改原著中的盗墓说辞,改成将所有看到的文物“上交国家”,于是片中的所有宝藏,都摆脱不了“上交国家”的命运,由此引发原著粉和看剧党的大规模的吐槽。 这个词组也是属于中国特有滴,所以小编认为直译会比较靠谱,即为handover sth to the government 或者说handover sth to the authority,你觉得呢? 2. 吓死本宝宝了(scared to death) “吓死宝宝了”这里的“宝宝”指的是自己,是吓死我了的意思,自称本宝宝只是为了卖萌,说自己很可爱!可以译成I'm scared to death或者说It scared my pants off! 3.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could have earned a living with face) 贾玲昔日的清秀照片被网友翻出来后,大家发现,经常跟男生“掰腕子”的"女汉子"贾玲竟也曾经“女神”过!而贾玲在微博上回应道:“我深情地演绎了: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小编认为这句话用英语表达就是:She could have earned a living with face, but instead, she uses her talent. 4.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The world is big and I want to see it.) 2015年4月14日,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友热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仅一天时间微博转发多达6000余次,评论超过1700条。 5. 睡什么睡,起来嗨(Wake up and get high with us!) 这句话最早出自微博上的一个短视频,在“快乐崇拜”的旋律下,外貌魔性的男主对着屏幕各种自言自语,这句话终于成为了经典。 6.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Important things cannot be underscored too much.) 最早说的应该是某房地产网站的电台广告语:“走直线,走直线,走直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此广告一经推出,迅速火遍各大电台,重要事情说三遍被各类广告和跟风使用,洗脑作用可见一斑。 7. 傻白甜(blonde)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 【2004年8级测试汉译英】 ①在人际关系问题上我们不要太浪漫主义。②人是很有趣的,往往在接触一个人时首先看到的都是他或她的优点。③这一点颇像是在餐馆里用餐的经验。④开始吃头盘或冷碟的时候,印象很好。⑤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⑥愈吃愈趋于冷静,吃完了这顿宴席,缺点就都找出来了。⑦于是转喜为怒,转赞美为责备挑剔,转首肯为摇头。⑧这是因为,第一,开始吃的时候你正处于饥饿状态,而饿了吃糠甜加蜜,饱了吃蜜也不甜。⑨第二,你初到一个餐馆,开始举筷时有新鲜感,新盖的茅房三天香,这也可以叫做“陌生化效应”吧。 Cohesive devices 衔接手段 1. reference 照应 2. substitution 替代 3. ellipsis 省略 4. conjunction 连接 5. lexical cohesion 词汇衔接 ----- Halliday &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重复与替代 汉英两种语言的部分语篇衔接手段在使用上有所偏重,汉语更常使用原词复现和省略,而英语则更多使用照应和替代。 汉语倾向于用重复手段,而英语倾向于用替代手段。汉语不喜欢使用同义替代的手段,因为会使精神分散;也不喜欢使用代词,因为容易变得所指不明。结果由于强调重复,反而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形合”。 开始吃的时候你正处在饥饿状态,而饿了吃糠甜加蜜 …as you start eating you are in hunger, and when you are in hunger chaff tastes as honey…(学生译文) …as you start eating you are in hunger, when chaff tastes sweet as honey…(参考译文) 他这时来了,而这时我根本想不到他会来。 He came at a time when I least expected him. 那是一个寒冷潮湿的晚上,这样的晚上大部分人待在家里。 It was one of those cold, wet evenings when most people stayed at home. Vice versa 用来替代 汉语两个子句意思是相对的,转折的,英语可用替代词vice versa,the other way round E.g. We gossip about them and vice versa . (they gossip about us ) 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