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达标训练题8
新教材高中历史期中达标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

微量泵快速计算公式及常用药配制方法
微量泵快速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预设的药物浓度、给药速率和输
液液体的速率来计算。
一般而言,计算公式为:
药物输注速率(ml/h) =药物浓度(mg/ml) ×给药速率(mg/h) /
(输液速率(ml/h))
在实际配制药物时,可以根据药物的浓度和需要的给药速率来准
确配制药物溶液。
通常的常用药物配制方法是将药物粉末溶解在适量
的溶剂中,然后根据需要的浓度来调整最终的溶液浓度。
配制好的药
物溶液可以通过微量泵进行输注,以实现精准的给药控制。
除了基本的计算和配制方法外,还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
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比如,对于易崩解的药物,需要特别注意
在配制和输注过程中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对于特殊患者(如儿童、老
年人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则需要根据其生理特点来调整给药速率和
药物浓度等参数。
综上所述,微量泵快速计算公式和常用药配制方法需要根据药物
特性和患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精准、安全的药物治疗。
同时,
医护人员在使用微量泵时也需要进行全程监测和调整,以确保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八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八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笔记中记载:夜幕降临,“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至翌日凌晨三点四十分,沈阳城墙被攻破,该城被占领”。
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淞沪会战“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可知是1931年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故A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西安,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故B、C、D 三项错误。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革命军、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纷纷痛击日军。
这表明()A.民族矛盾的解决已成为共识B.军队力量是抗日战争之本C.反法西斯东方战场拉开序幕D.日军速战速决阴谋的破产,之后,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纷纷痛击日军,说明反法西斯东方战场已经拉开序幕,C项符合题意。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A项排除;抗战取胜之本在于发动广大民众,B项排除;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使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D项排除。
3.宋美龄对张学良的评价非常正面,曾说(在西安事变中)“他(张学良)不要地盘不要权,为什么呢?他舍得自己的生命”。
宋美龄对张学良如此评价的依据主要是西安事变()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B.说明了张学良坚守三民主义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反映出张学良坚持民族立场,但并没有消除国共两党的矛盾,故A项错误;“他(张学良)不要地盘不要权,为什么呢?他舍得自己的生命”反映张学良坚持一致对外的民族立场,没有涉及张学良坚守三民主义,故B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他(张学良)不要地盘不要权,为什么呢?他舍得自己的生命”反映张学良坚持民族立场,故D项正确。
4.“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四川省广安市高一历史上册达标检查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广安市高一历史上册达标检查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B.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发展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D. 南方政府重农抑商政策较为宽松,促进了商业繁荣答案:D(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是普遍存在的,并非南方特有或更宽松,且此政策主要促进农业发展而非商业繁荣)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A.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 商业市镇兴起,如景德镇的瓷器业闻名全国C. 区域性商帮的出现,如徽商和晋商D.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发展缓慢且受到重重阻碍答案:B(景德镇的瓷器业闻名全国是手工业发展的表现,而非商业发展的新特点)3.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是:A. 安庆内军械所B. 江南制造总局C. 福州船政局D. 最大的民用企业是“最大的民用企业”(注意:此选项表述有误,应为“最大的民用企业是轮船招商局”)答案:D(但需注意原题中的D选项表述有误,正确应为轮船招商局)4.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开办新式学堂,培养变法人才。
下列哪所学堂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A. 京师大学堂B. 福州船政学堂C. 京师同文馆D. 岳麓书院答案:A(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旨在培养变法人才的新式学堂)5.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其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是:A.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提倡男女平等,废除缠足陋习C. 奖励发展实业D.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答案: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二、多选题(每题4分)1.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B.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相结合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案:ABCD解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这确保了权力的稳定和连续性(A项正确)。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发展标志的是:A. 水利灌溉技术的进步B. 耕牛的使用C. 铁犁牛耕的出现D. 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2、关于“百家争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 百家争鸣中,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D. 百家争鸣为秦朝统一思想奠定了基础3、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B、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C、唐代实行均田制,使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D、宋元时期,水稻种植技术得到提高,出现“占城稻”。
4、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停滞不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B、汉代,丝织业成为我国手工业的支柱产业。
C、唐代,瓷器制造业达到鼎盛,成为我国手工业的代表。
D、宋代,纺织业成为我国手工业的主导产业。
5、题干: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掠夺财富B.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市场对东方商品的需求C. 新航路开辟使得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 新航路开辟使得欧洲封建制度得以巩固6、题干:以下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B. 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文主义C.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D.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文艺复兴”7、阅读下列材料:“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A. 该条约保证了德国的殖民地利益B. 该条约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 该条约加剧了德国的殖民统治D. 该条约导致了德国的殖民统治瓦解8、阅读下列材料: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并赔偿巨额战争赔款。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达标训练题8

基础夯实1.“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
已经不能再容忍下去!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是()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1905年革命D.日俄战争,排除B项;从“打倒战争”来看,事件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排除C项;从“被奴役的人民”来看,排除D 项。
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是二月革命,故选A项。
2.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
这里“自由”的含义是()(导学号52330120)A.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B.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它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因此“自由”的含义是B项。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民主革命的范畴,具体表现在()A.推翻了沙皇专制B.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了国家政权D.临时政府依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其结局是在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后,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从而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4.把俄国革命的方向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文献是()(导学号52330121)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B.“四月提纲”C.《土地法令》D.《和平法令》“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A、C、D三项都是在十月革命爆发后出现的。
5.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排除A项。
“四月提纲”不属于“革命”,排除B项。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业分层达标训练:8.27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

学业分层达标训练: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A组基础达标训练1、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A.苏联解体 B.赫鲁晓夫改革C.不结盟运动兴起 D.欧洲联盟成立解析: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故A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时间为1953—1964年,而两极格局瓦解时间为1991年,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两极格局已经瓦解了,故D项错误。
答案:A2.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A.“八一九”事件B.叶利钦掌权C.苏共被排挤出政权D.各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解析: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也直接导致了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A3、二战后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A.美国重新称霸世界B.中国改革开放,迅速崛起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解析:美国重新称霸世界的说法错误,而B、C两项虽然对两极格局起了很大的冲击作用,但不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二战后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答案:D4、有人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主宰世界。
”能支持他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俄国实力衰落B.美国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挑战解析: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强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多极化趋势加强,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起到了制约作用,故“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主宰世界”,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请问:材料中的“一夜”发生在下面的哪一时间( )A.1989年 B.1991年C.1922年 D.1936年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欧洲东部”“巨人倒下”,由此判断出此“巨人”指的是苏联,苏联解体的时间是1991年,故正确答案选B项。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达标训练题

基础夯实1.右图是夏朝的启,下面对其取得王位的认识正确的是()A.“家天下”变为了“公天下”B.禅让制代替了王位世袭制C.是历史的倒退D.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分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功臣和王族成员,而平民不在受封之列,故乙同学被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正确选项为B项。
3.“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导学号52430047)A.先代贵族的后代B.功臣C.王族D.少数民族首领,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即王族,他们多被分封到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
4.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
5.《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周厉王命令禹出征,生擒反叛的诸侯王。
这说明宗法分封制下的原则遭到破坏,分封制趋向衰落,但还能维护王权。
6.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源于西周时期分封的鲁国;山西简称晋,源于西周分封的晋国,故C项为正确答案。
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六个省区的简称分别为豫、冀、湘、鄂、粤、桂,均不是西周时期封国的名称,故可排除A、B、D 三项。
高一上学期历史练习试题(最新版)

高一上学期历史练习试题(最新版)高一上学期历史练习试题(最新版)对于进入高一的学习,有很多的同学的历史成绩,是非常的不好的,需要多做测试题,那么高中历史如何拿高分呢,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上学期历史练习试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一上学期历史练习试题1.汉语中的三个名词------“茹毛饮血”、“兔死狗烹”、“满汉全席”,蕴含着人类饮食发展的哪个方面?()A.从生食到熟食以及烹饪的过程B.从头脑简单到复杂的过程C.吃的范围愈来愈广D.不同地区有不同饮食习惯2.在氏族社会时期,中国就有了姓氏。
进入阶级社会后,姓氏的含义是不同的,以下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女子有姓,男子有氏B.氏主要用以区别贵贱C.区别婚姻,“同姓不婚”D.姓主要用以区别男女3.“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
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变成了法律。
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公共权力,即国家。
”由此可见,国家的主要职能是:()A.阶级压迫B.通过征税以维持国家机器运作C.调节社会矛盾,管理公共事务、保障国家安全等D.提高人类对社会和环境的控制和管理能力4.苏美尔人崇拜能使谷物生长之神,埃及人把太阳神奉为主神,中国君主每年隆重祭拜天地。
这说明:()A.统治者无力兴修水利工程,靠天吃饭,崇拜自然B.古代农耕社会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的依赖性强C.大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人们感谢神的恩赐D.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宗教情结5.在中国历,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多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A.区分等级贵贱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D.美化程度的不同6.“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表明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空前高涨的群体意识,民主政治进入巅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达标训练
【基础达标】
1.(2010年北京市丰台区模拟)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度2.(2010年浙江杭州模拟)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
对象的是()
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2010年安徽合肥模拟)《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D.分封制遭到破坏
4.(2010年浙江湖州中学模拟)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訢为恭亲王。
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
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訢,这种做法()
A.遵循了宗法制的原则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
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D.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
——《史记〃周本纪》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
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有哪几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
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考题回放】
1.(2010年湖南高考卷,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2009年天津高考卷,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达标训练
【基础达标】
1.解析:分析题干里的信息“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从而联想到西周的分封制。
答案:B
2.解析:第一和第三项分封的均是王室贵族,属同类。
答案:C
3.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答案:D
4.解析:宗法制的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对封建王朝继承制度影响很大。
题中咸丰皇帝将帝位传给载淳,体现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A
5.解析:本题属于探究性试题,围绕西周分封制及其瓦解以及著名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命题,注意从材料中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评分标准参照了SOLO分层评价法。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第(1)问是基础题,属于识记能力。
第(2)问要根据所给的材料,从现象到本质,分层叙述,由表到理;第三问,要正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综合概述其特点。
答案:(1)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2)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
第一层:说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层:简要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作用。
第三层:说出周幽王行为的危害,得出结论。
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
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二手史料。
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
【考题回放】
1.解析:本题把历史与现实结合,旨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
解答本题既要知道各省简称,又要熟悉西周封国,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答案:C
2.解析: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