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海绵窦病变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16
MRI T1WI C+
MRI T1WI C+
垂体微腺瘤(ACTH)侵犯右海绵窦
ppt课件
17
CT C+
MRI T1WI
脊索瘤侵犯两侧海绵窦
ppt课件
18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扫
MRI T1WI C+
左眶内脑膜瘤侵犯左海绵窦
ppt课件
19
CT C+
MRI T1WI C+
左上颌窦癌侵犯左海绵窦
ppt课件
20
CT 平扫
MRI T1WI
颈内动脉瘤
ppt课件
21
CT 平扫
MRI T1WI
MRA
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MRI T1WI
MRI T2WI C+
12
CT平扫
T1WI
左鞍旁皮样囊肿
ppt课件
13
CT C+
MRI T1WI C+
垂体瘤侵犯两侧海绵窦
ppt课件
14
MRI T1WI
MRI T2WI
垂体瘤侵犯两侧海绵窦
ppt课件
15
MRI T1WI
MRI T2WI
MRI T1WI C+
垂体瘤(卒中)侵犯右海绵窦
解剖 垂体前叶冠状断面
ppt课件
5
解剖 垂体中部横断面
ppt课件
6
ppt课件
海绵窦的解剖和应用解剖ppt课件

海绵窦的内部血管和神经
海绵窦内部有重要的血管通过,如颈 内动脉,这些血管为脑组织提供血液 供应。
海绵窦内部的神经包括脑神经和植物 神经,它们参与各种生理活动和感觉 信号的传递。
03
海绵窦的应用解剖
海绵窦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海绵窦位于颅底中央,周围邻 近重要的脑神经和血管结构, 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
海绵窦血栓形成
总结词
海绵窦血栓形成是指海绵窦内的血管内形成 血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详细描述
海绵窦血栓形成通常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 损伤或感染等因素有关。血栓形成后,会导 致海绵窦内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一系列症 状,如头痛、眼睑下垂、眼球突出等。治疗 海绵窦血栓形成的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
治疗和手术取栓等。
海绵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诊断与治疗
通过对海绵窦的解剖和生理学研 究,可以为诊断和治疗海绵窦相 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神经外科手术
了解海绵窦的毗邻关系和功能, 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药物研发
基于海绵窦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可以开发针对海绵窦相关疾病的 特效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海绵窦内部结构的变异
总结词
海绵窦内部的结构复杂,且存在一定的变异,这可能影响其功能。
详细描述
海绵窦内部有许多复杂的管道和皱褶,这些结构和海绵窦的功能密切相关。然而,这些结构在不同个 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异,这可能影响海绵窦的功能。了解这些变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海绵窦在人体中 的功能和作用。
海绵窦毗邻关系的变异
结构
海绵窦内有多个小梁和腔隙,这些结 构有助于增加窦壁的弹性,减少血液 流动的阻力。
海绵窦解剖和见疾病影像诊断共85页文档

海绵窦解剖和见疾病影像诊断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海绵窦区解剖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 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窦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
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为许多互相交 通的小腔隙。
1
• 冠状面示意图
• 在冠状面,海绵窦略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 பைடு நூலகம்壁向内与鞍膈相移行;
• 内侧壁在上部与垂体囊相融合,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
6
增强CT图像(下图中红圈内增强区即右侧海绵窦)
7
海绵窦位置影像冠状位显示 (增强磁共振图像,下图中红圈内高信号 区即左侧海绵窦)
8
9
• 海绵窦综合征
• 又称Foix氏综合征,岩蝶综合征或破裂孔综合征。 • 由于肿瘤沿咽旁筋膜扩展至岩蝶区的破裂孔、颞骨岩尖、卵圆孔、
圆孔和蝶骨旁的海绵窦,可出现第Ⅱ~Ⅵ对脑神经受累时的表现。临 床上首先受累的多为第Ⅵ对外展神经,然后依次为第Ⅴ3,2,1、Ⅲ、 Ⅳ对脑神经。主要表现为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睑下垂、复视、 眼球各方运动受限或固定、三叉神经第1、2支分布区痛觉减退、角 膜反射消失等。
• 外侧壁较厚, 又分为内外两层, 内层疏松,外层厚韧。
2
海绵窦上面观 每侧海绵窦前起眶上裂的内侧端,向后达颞骨岩部尖端, 长约2cm , 内外宽1cm
3
海绵窦的毗邻 因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海绵窦边界略有不同
4
5
海绵窦位置影像显示 (横断面),增强磁共振图像(下图中红圈内高信 号区即右侧海绵窦)
10
鼻咽癌海绵窦受侵影像表现
肿瘤侵犯左侧海绵窦,向后累及斜坡。
11
肿瘤累及左侧鞍旁、左侧海绵窦、筛窦及左侧眼眶。
12
肿瘤累及右侧海绵窦及临近脑膜
13
海绵窦病变影像诊断共27页文档

C+
右三叉神经鞘瘤
CT平扫
T1WI
左鞍旁皮样囊肿
CT C+
MRI T1WI C+
垂体瘤侵犯两侧海绵窦
MRI T1WI
MRI T2WI
垂体瘤侵犯两侧海绵窦
MRI T1WI MRI T2WI MRI T1WI C+
垂体瘤(卒中)侵犯右海绵窦
MRI T1WI C+
MRI T1WI C+
垂体微腺瘤侵犯右海绵窦
海绵窦病变影像诊断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CT C+
MRI T1WI
脊索瘤侵犯两侧海绵窦
CT 平扫
MRI T1WI C+
左眶内脑膜瘤侵犯左海绵窦
CT C+犯左海绵窦
CT 平扫
MRI T1WI
颈内动脉瘤
CT 平扫
MRI T1WI
MRA
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临床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海绵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特征

临床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海绵窦解剖及影像学表现特征CT表现病灶:可见右侧海绵窦较对侧明显增宽,局部被等稍高信号影填充,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较对侧明显变细,管壁似有增厚。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是疾病统称,主要表现为眼眶部疼痛及眼球运动障碍,这一大类疾病中,以Tolosa-Hunt综合征最具特点。
THS是非特异性炎症,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痛,以动眼神经支配区痛感为著,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海绵窦解剖痛海绵窦解剖复杂,与影像诊断相关解剖特征:(1)海绵窦位于蝶鞍(垂体窝)两旁,具有一定宽度(黄染区);(2)海绵窦内有III-IV对脑神经穿行,其中与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关系最密切的是第III对脑神经;(3)海绵窦是一种疏松的骨质结构,在T2WI上呈稍低信号,且比较浅淡,当一侧或双侧海绵窦在T2WI上信号增高;(4)海绵窦内有颈内动脉穿行,在T2WI呈均匀的流空低信号影。
正常颈内动脉的管腔具有一定宽度,一般双侧对称。
左侧海绵窦显示清晰(黄小箭头),呈条片状稍低信号,略显浅淡,具有一定宽度,走行于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血管呈流空低信号。
红箭头所指为三叉神经Meckel腔。
影像表现TSH在T1WI及T2WI均以等信号为主,较均匀,DWI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均一明显强化,患侧的硬脑膜也可有轻度增厚并强化。
正常海绵窦是疏松骨质结构,在T2WI上呈稍低信号且比较浅淡;当发生TSH时,海绵窦宽度增大,内部信号增高呈稍高信号。
重要征象是患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会变细,THS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炎症细胞增生会压迫邻近颈内动脉。
头痛患者MR平扫两个疾病:静脉窦血栓和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海绵窦断面影像解剖与常见病诊断

后 部 可 见 卵 圆形 较 低 密 度 的 Mekl 。 注 射 对 比 剂 后 海 绵 窦 ce 腔
明显 强化 , 缘 较 平 直 , 外 内缘 也 较 清 楚 , 脉 期 和 延 迟 扫 描 难 以 静 分 辨 海 绵 窦段 颈 内 动 脉 , 在 动 脉 期 海 绵 窦 密 度 仍 低 于 颈 内 动 但 脉 。冠 状 面 图 像 上 海 绵 窦 位 于 蝶 鞍 两 侧 、 三 角 形 。 Mek l 呈 ce 腔
【 中图 分 类 号 】R 1 . 2 4 5 2 【 献 标 识 码 】A 8 4 4 ;R 4 . 文 【 文章 编 号 】1 0 — 31 — 5 3
海绵 窦 是 位 于 颅 底 中央 深 在 的 复 杂 静 脉 结 构 , 种 病 变 可 多
不强化 。
海 绵 窦 的 断面 影像 学 检 查 方 法 和 正 常解 剖
C 检 查 宜 采 用 多 层 螺 旋 C 常 规 增 强 扫 描 , 厚 为 T T, 层
MR I 海 绵 窦 呈 低 信 号 , 略 高 于 颈 内 动 脉 , I I w 上 T 但 Tw
0 5 ~ 12 .0 . 5 mm, 轴 面 为 主 , 括 标 准 算 法 和 骨 算 法 , 工 作 横 包 在 站 进 行 多平 面 重 组 及 其 它 后 处 理 。显 示 海 绵 窦 区 血 管 病 变 可 采 用 C 血 管 成 像 , 用 减 影 技 术 以去 除 鞍 区 骨 质 的 影 响 。 T 使
分 别 经 圆 孑 和 卵 圆 孔 出颅 I s L =.。 14 ,3
增 强 T w 1层 厚 为 3mm, 强 扫描 需 加 脂 肪 抑 制 , 层 扫 描 采 , 增 薄
海绵窦断面影像解剖与常见病诊断

714丝盟堂塞堕!!!!至!旦箜!!鲞笙!塑曼!尘!!里望笪竺!』!!!!!!!y!!!!!蔓!:!海绵窦断面影像解剖与常见病诊断全冠民,袁涛,高丽娟,赵宁,王巍巍【中图分类号】R814.4Z;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313(2010)07—0714—05海绵窦是位于颅底中央深在的复杂静脉结构,多种病变可来自海绵窦或侵犯海绵窦,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客观上使临床对海绵窦解剖及病变显示的要求日益增高。
近年来断面影像学(主要是CT和MRI)技术的发展对海绵窦正常解剖的研究及疾病的诊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m21。
海绵窦的断面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正常解剖CT检查宜采用多层螺旋CT,常规增强扫描,层厚为0.50~1.25mm,横轴面为主,包括标准算法和骨算法。
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其它后处理。
显示海绵窦区血管病变可采用CT血管成像,使用减影技术以去除鞍区骨质的影响。
MRI检查包括常规T1wl、T:w1、FLAIR、MR血管成像及增强T—Wl,层厚为3mm,增强扫描需加脂肪抑制,薄层扫描采用3D采集,扫描范围从眶尖至桥前池。
观察三叉神经时除了常规横轴面扫描,还可增加沿三叉神经长轴走行的斜矢状面扫描‘2,“。
海绵窦为两层硬膜构成的窦榉间隙,实际上为不规则小静脉网络,位于蝶鞍两侧,左右两侧海绵窭于鞍隔下方经前、后海绵间窭(或称冠状窦)、基底静脉从相互连接,其前方接受眼静脉和蝶顶窦血液、后方接受颡叶静脉引流。
下丘脑静脉也注入海绵窦,经岩上窦、岩下窦及翼丛引流。
海绵窦外侧壁由内、外两层组成,外层为沿硬脑膜的延续、内层为海绵寞外侧壁走行的神经及其鞘膜。
海绵安范围从眶尖一眶上裂延伸至Meckel腔后缘。
横径5~7mm、高径5~8mm,前后径10b15mm。
颈内动脉是其内主要结构,第Ⅲ、Ⅳ、V1及V2颅神经位于海绵窦侧壁(动眼神经三角),第Ⅵ对颅神经位于颈内动脉下外侧(图1)。
・图文讲座・CT平扫示海绵窦密度近似脑皮质,其外侧壁为线状稍高密度的硬脑膜自眶尖延伸至小脑幕,内侧壁显示不清,海绵窦后部可见卵圆形较低密度的Meckel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 — 常见原发肿瘤/肿瘤样病变
脑膜瘤 神经源性肿瘤 硬膜海绵状血管瘤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脑膜瘤
脑膜瘤是鞍旁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女 性,高峰年龄在 41~ 50 岁。 脑膜瘤大部分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脑膜上皮细 胞群。 鞍旁脑膜瘤常沿脑膜向周围生长,前可达眶尖、后可 达斜坡,向外沿颅中窝底扩展,向内可累及鞍内。
病例1:表皮样囊肿,左侧鞍旁病变,长T1长T2混杂FLAIR信号,挤压左侧海绵窦(红 箭)。
病变为DWI高信号,ADC接近于脑实质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挤压左侧海绵 窦(红箭)。
病例2:皮样囊肿破裂内容物游离至蛛网膜下腔:右侧海绵窦区病变,长/短T1长T2信号,蛛 网膜下腔多发斑点状短T1信号,挤压右侧海绵窦(红箭)。
④增强扫描时呈显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三叉神经瘤:右侧桥小脑角区-鞍旁囊实性肿物,内见分隔, 累 及右侧海绵窦(红箭)。
增强扫描肿物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累及右侧海绵窦(红箭)
硬膜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中年女 性发病率较高,其中鞍旁海绵状血管瘤,起自海 绵窦间隙血管,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0.4% ~ 2.0 %, 是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最好发的部位。
左鞍旁肿物,长T1长T2稍高FLAIR信号,累及左侧海绵窦(红箭)。
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呈蜂窝状强化,后期强化进展,左侧海绵窦受侵(红箭)。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鞍旁表皮样囊肿多为先天性, 系神经管闭合时 外胚层上皮成分卷入颅内所致, 鞍旁发病率仅次于 桥小脑角区, 占第二位。
鞍旁皮样囊肿发病机理与表皮样囊肿相似 , 只 是还含有皮附器、毛发、皮脂腺、汗腺等成分。
病例2:右侧海绵窦(红箭)、右侧眶尖(黄箭)见明显强化信号,右颞极 局部脑膜增厚(蓝箭)。
感染性病变
多由海绵窦本身炎症或其它部分感 染性病变累及所致。
病例1,毛霉菌病:患者,女,47岁,恶心、呕吐半个月,MR提示鼻窦 炎,并向后累及两侧海绵窦(红箭),强化显示较清。
血管性病变
颈动脉海绵窦瘘
动脉瘤
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左侧海绵窦受累,正常结构显示不清(红 箭)。
转移瘤
转移瘤多见于老年。 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和颅 内其他转移灶, 鼻咽癌直接侵犯者易于诊断。无原 发肿瘤病史和其他转移灶时诊断困难。
非感染性及感染性疾病
非感染性疾病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Tolosa-Hunt 综 合 征)
感染性疾病
病例1,垂体瘤:患者,女,47岁,双眼视物模糊3年,加重伴周身水肿、头痛 20天,CT示鞍区扩大,并可见葫芦状肿物,MR呈等T1等T2信号,并见囊变区, 左侧海绵窦受侵。
病例1: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侵及左侧海绵窦(红箭) 及包绕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黄箭)。
病例2,垂体瘤:等T1等T2病变,增强扫描中度较均匀强化,侵及左侧海绵窦 (红箭)及包绕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黄箭)。
Tolosa-Hunt 综 合 征
THS 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更多倾向于与免疫 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表现为大量淋巴细 胞、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组成的肉芽肿样病变, 可引起某些颅神经受压及颈内动脉狭窄。
国际头痛协会于 2005 年提出的 THS 诊断标准:
①单次发作或多次发作的单侧眼眶疼痛,未经治疗平均持续数周; ②Ⅲ、Ⅳ和/或Ⅵ中单支或多支颅神经麻痹,和/或经 MRl 或活检 证实的肉芽肿; ③颅神经麻痹与疼痛同时或在疼痛发作 2 周内出现; ④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 72h 内疼痛和脑神经麻痹缓解; 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损害。
影像学表现(三叉神经瘤):
①鞍旁肿块并向后延伸到桥小脑角 ,典型者例呈哑铃状,形 态学对诊断帮助较大;
②M RI 多表现为长 T1、长 T2信号;常见坏死、囊变或出 血;
③ 常见神经孔道扩大及神经增粗。 多数神经源性肿瘤可见 病变填充 M eckel 腔 。 邻近血管可被包绕或推移, 但一般无狭 窄;
②可伴有眼球突出,眼外肌增粗,眼睑肿胀; ③ 增强显示增粗的眼上静脉和增大的海绵窦明显强化; ④MRA检查还可以观察海绵窦血液的其他引流途径,如岩上 窦、岩下窦、蝶顶窦或颅底导静脉的扩张。
病例1:患者,男,9岁,右眼突出4天入院,右眼上静脉迂曲增粗(红箭),右 侧海绵窦增宽(黄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见一瘘口与海绵窦相通(蓝箭)。
病例1: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累及左侧海绵窦(红箭),并见脑 膜尾征(黄箭)。
病例2:右侧鞍上等密度肿物,边缘见钙化,MR呈长T1长T2高FLAIR信号。
病例2: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右侧海绵窦受侵。
神经源性肿瘤
多见于中年, 无明显性别差异。 主要来自三叉 神经, 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恶性周围神经 鞘膜肿瘤。
侵袭性垂体瘤可以浸润到硬脑膜之外骨骼、 蝶窦 及海绵窦。术前依靠 MRI 明确有无海绵窦受累及和其 侵犯的范围,对于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预后和复发的 预测有重大意义。
影像学表现:
①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伴坏死、 出血、囊变时信号不均;
②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③典型者冠状位及矢状位肿瘤呈“8”字征,此时一般鞍上 部分大于鞍内; ④不典型者起源于垂体一侧,广泛侵犯周围结构; ⑤侵袭性垂体瘤包绕颈内动脉,但不引起颈内动脉移位和 狭窄,此特征可与脑膜瘤鉴别。
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一般的名称,颈总动脉 的任何分支,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 出的细小血管,与海绵窦的直接或间接交通都 可称为颈动脉海绵窦瘘。
病因
自发性
先天性 颈动脉瘤破裂 血管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分娩
外伤性
颅骨骨折 穿通伤 医源性
海绵窦静脉引流
SOV:眼上静脉 IOV:眼下静脉 IPS:岩下窦 AC:前冠状静脉窦 SMV:大脑浅中静脉
SPS:岩上窦 PC:后冠状静脉窦
影像学表现(CT):
①表现为眼上静脉增粗(有时眼下静脉也可同时增粗); ②海绵窦增大,还可继发眼球突出,眼外肌增粗,眼睑肿胀; ③增强显示增粗的眼上静脉和增大的海绵窦明显强化。
影像学表现(MRI):
①由于海绵窦压力增大,眼上静脉动脉化,显示眼上静脉增 粗和海绵窦扩大,呈流空信号;
两侧海绵窦在前床突的前方借海绵间前窦相通, 在后床突 之后借海绵间后窦相沟通。因而在蝶鞍周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环状静脉窦,称为环窦(circular sinus)。
海绵间前窦 垂体
海绵间后窦
海绵窦(CS)常见疾病
肿瘤
原发肿瘤(19.61%) 继发肿瘤(75.49%)
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 血管性病变
影像学表现(CT):
①CTA是较准确的诊断方法,表现为颈动脉海绵窦段局限 性囊袋状突起;
②MRI:T1WI 和 T2WI 均表现为圆形流空低信号 。 血栓形 成, 血栓部分在 T1WI 呈高信号或等信号 , 其他部分仍呈流空低 信号 。
病例1:右侧鞍旁见圆形流空信号(红箭)。
病例1:MR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动脉与海绵窦的直接交通即颈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一种较为常 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由于特殊的解剖原因,海绵窦 区是全身发生动静脉瘘最多的部位。80%以上的患者 首先发生眼部症状和体征,如眼球突出、充血、眼球 运动障碍等而就诊于眼科医师。
影像学表现:
①肿块常累及蝶鞍,鞍旁部分大,鞍内部分小,呈“横哑铃 状”改变;
②T1呈稍低/低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类似“ 灯泡征”; ③增强后呈显著较均匀强化或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因此动态增强 延迟强化“ 填充”为海绵状血管瘤典型表现; ④DWI等信号,ADC值明显升高(肿瘤内无肿瘤细胞,水 分子扩散速度明显快); ⑤ MRS无NAA峰、Cho峰、Cr峰(因病灶内无脑组织)。
虽然鞍旁脑膜瘤具有脑膜瘤的一般特点, 多 数易于诊断, 但该区为脑膜瘤误诊的好发部位, 而 且其他肿瘤也常有类似脑膜瘤的表现, 需引起注 意。 动态增强有助于显示脑膜瘤的早期强化特点, 并可提示其硬度, 有助于手术方案制订。
影像学表现:
①M RI 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较少出现分叶, 呈等或稍 长 T1信号,等或稍长 T2信号;
海绵窦解剖及常见疾 病影像诊断
1
海绵窦解剖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 位于蝶窦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 岩部的尖端。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 为许多互相交通的小腔隙。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 成栓塞。
2
每侧海绵窦前起眶上裂的内侧端, 向后达颞骨岩部尖端, 长约2cm , 内外宽1cm 。在冠状面上,海绵窦略呈尖端向下的 三角形。上壁向内与鞍膈相移行;内侧壁在上部与垂体囊相融合, 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 外侧壁较厚, 又分为内外两层, 内 层疏松,外层厚韧。
影像学表现(表皮样囊肿):
①病变多位于蛛网膜下腔, 形态不规则, 呈长 T1长 T2信号,多不均匀; 病变易包绕神经、血管, 但不会导致 血管狭窄;
②DWI 呈高信号,ADC值近似脑实质; ③大部分病变无强化,少数囊壁强化(1/3)。
皮样囊肿信号不均 , 可见短T1脂肪信号, 并可见脂液界面, 脂肪抑制序列可确定其脂肪 性质, 钙化 CT 显示更佳, 囊肿常破裂导致蛛网 膜下腔内脂肪信号影。
病变FLAIR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强化,挤压右侧海绵窦(红箭)
肿瘤 — 常见继发肿瘤
垂体瘤 脊索瘤 其他类型肿瘤(如鼻咽癌、转移瘤、 蝶窦癌等)
垂体瘤
垂体瘤是最常见的鞍区肿瘤,最大径超过10mm 者称为垂体大腺瘤,好发于 20 ~ 40 岁。
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内分泌功能障碍和颅内神经 系统碍为主。
毛霉菌病
真菌性征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olasa- - Hunt 综合征,THS), 是指局限于海绵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附近硬脑膜部位 的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病变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主要特点 为眶周疼痛、伴有Ⅲ、Ⅳ、Ⅵ中单支或多支颅神经麻痹、以 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迅速好转。该病属临床少见病,易误诊、 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