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泛耐药屎肠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
28岁的患者,静脉吸毒者.感染MRSA 后,肺部症状很重,呼吸困难.
肺结核常见影像
原发综合征
• 1.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 片状或类圆形模糊阴影, 也可呈肺段或肺叶阴 影。 2.同侧肺门淋巴结 增大。 3.肺内原发病灶 与增大的肺门淋巴结之间 可见索条状阴影,即结核 性淋巴管炎。 上述三者 呈哑铃形,又称双极期, 为原发综合征典型表现, 但这种征象并不多见。如 原发灶范围较大,常可将 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 炎掩盖。
干酪性肺炎
• X线表现颇似大叶性肺炎,显示 一片无结构的、密度较不均匀 的致密影,可累及一肺段或肺 叶,密度较一般性肺炎高。由 于多伴有肺不张,肺体积略有 缩小,少数体积也可扩大。干 酪样坏处灶中心发生溶解、液 化并可经支气管排出,在高千 伏摄影时,可见大片实变中有 多量不规则低密度影,加虫蚀 样,亦称虫蚀样空洞或无壁空 洞。 • 高千伏胸片示右上致密影内可 见虫蚀样空洞。
血播型
局限肺 结核 (陈旧)
抗结核治疗三个月
艾滋病纵隔淋巴肿大
艾滋病并结核
肺肿瘤影像
中央型肺癌
• ①癌瘤局限于粘膜,未构成支气管的狭 窄及阻塞者,X线上可无阳性表现。 ②癌瘤致支气管狭窄,可出现一侧或叶 的肺气肿。深呼气位照片易于显示。 ③癌瘤致支气管狭窄,造成分泌物引流 不畅,则出现阻塞性肺炎。 ④癌瘤致支气管阻塞则出现阻塞性肺不 张。另外,癌瘤向支气管外蔓延,形成肺 门区肿块。右上叶肺癌可出现典型的横“S” 征。
• 常见于各种急性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 出血及肺水肿。
二、增殖
指肺组织内形成以细胞和纤维为主的肉芽 组织,常局限在腺泡范围内,与正常组织 分界清楚。
影像表现: 1、结节状或梅花瓣状,密度高、边缘清楚; 2、可为单发病灶,即使多发病灶聚集一起, 也无融合趋势; 3、病变发展缓慢; 4、CT上呈软组织密度,可有点状钙化,纵 隔窗缩减率不大。
肺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分析与诊断

肺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分析与诊断一、背景介绍肺部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
在临床上,通过影像学技术进行肺部检查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肺部常见疾病的分析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影像学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肺部常见疾病及其影像学表现1. 肺炎肺炎是指肺实质内感染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多样。
在X线胸片上可见局灶性渗出阴影,常伴有肺泡实变、小叶间隔增厚等特点。
CT扫描可进一步显示渗出灶形态及范围,帮助确定感染类型和程度。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呼吸系统。
在胸片上可出现干酪样坏死灶、纤维素附着、支气管血管束增厚等征象。
而CT扫描则可显示更为详细的结节、空洞、钙化灶等特点,有助于结核病分型和判断治疗反应。
3. 肺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肺部的恶性肿瘤,常见类型包括肺癌、转移性肿瘤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胸片上可见异常阴影、支气管受阻征象等;CT扫描可以显示肿块的形态、大小以及局部浸润的程度,有助于术前定位和评估手术可行性。
4. 肺栓塞肺栓塞是由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主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严重疾病。
在CT肺血管造影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显示梗死区域、断段征、血管阻塞等表现。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反应所致的气流受限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见肺部气肿、纵横膈扁平化等特点。
CT扫描可以更加全面地显示肺部的结构改变情况,帮助评估病情和预测预后。
三、影像学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1. 早期发现影像学适用于早期发现疾病,即使在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查和筛查。
例如,在肺癌早期和结核初期,X线胸片或CT扫描可以发现非典型或微小灶。
2. 疾病分型影像学还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肺部疾病进行判断和分析。
例如,在结核病中,根据胸片或CT扫描结果,可以鉴别活动性结核与非活动性结核;在COPD中,通过观察血管纵横膈角度的变化程度,可进一步判断该疾病的程度和类型。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1. 肺炎
肺炎是指肺部组织发生炎症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
X线胸片:可见肺实变、扩张的小叶间隔、渗出灶等。
CT扫描:可见炎性渗出导致的肺实变、斑片状渗出灶、结节等。
2.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常见的影像学表
现包括:
X线胸片:可见肺部浸润阴影、空洞、钙化灶等。
CT扫描:能更准确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和分布,包括浸润性病灶、空洞、纤维化等。
3. 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受损,包括缺血性脑卒中
和出血性脑卒中。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
CT扫描:可见梗死灶的低密度区、出血灶的高密度区。
MRI:能更清晰地显示梗死灶的范围和形态。
4.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和缺氧。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
冠状动脉造影:通过插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可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和阻塞情况。
心电图:能反映心肌的电活动情况,包括ST段改变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Q波。
5. 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
CT扫描:可见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缘、浸润性生长情况。
PET-CT:结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葡萄糖代谢物示踪,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代谢活动情况。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在临床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病变的特征和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能够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和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肺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右肺门占位 + 右上肺不张
63
左肺门肿块+淋巴结肿大
64
65
66
67
68
69
转移性肺癌
原发病灶:肺、乳腺、肾、骨肉瘤等
孤立的肿块 多发转移结节 粟粒样血行播散 癌性淋巴管炎
70
71
72
乳腺癌
癌性淋巴管炎
73
纵隔肿瘤
前纵隔:胸腺瘤,畸胎瘤,皮样囊肿,胸骨后甲状腺
慢性血行播散肺结核
大小不一的结节 结节密度不均匀 中上叶病灶多
48
49
50
继发性肺结核
上叶后段、下叶背段
大小、密度不一 渗出性、空腔性病变 特殊类型
结核球 干酪性肺炎
慢性纤维空洞型
51
52
53
Tuberculoma
54
55
56
结核性胸膜炎
青年和未成年人多见
胸部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三基培训课程
1
支气管病变
2
慢支肺气肿(COPD)
肺野透亮度增加(肺气肿泡) 肺纹理减少 、紊乱
3
5
6
支气管扩张
柱状:双轨征,呈管状
囊状:圆形,葡萄串征
曲张形:粗细不均的囊状
7
8
9
10
胸膜病变
11
胸腔积液
少量积液:肋膈角变钝 (<300ml) 中量积液:外高内低液平(低于第二前肋水平) 大量积液:纵隔、心影移位 包裹性积液
干性:胸膜增厚 湿性: 胸腔积液(无特征性)
57
58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肺部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肺部问题。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见且最经济实惠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吸收程度不同,可以获得肺部结构和异常变化的信息。
对于一些表现典型的肺部疾病,如寻常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X线胸片具备良好的识别能力。
2. CT扫描CT扫描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图像,相较于X线胸片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可以清晰显示出血管、气道和结构细节。
对于复杂或需要更详细信息的情况下,CT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在进行鉴别诊断和评估肺实质病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磁共振成像(MRI)MRI通过核磁共振原理生成高分辨率图像,对某些与X线或CT扫描相互补充的情况下尤为有益。
例如,MRI对于肺部间质性纤维化和特定肿瘤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受成本和时间限制,MRI并不常用于一般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二、肺部疾病常见影像学表现1. 肺炎肺炎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胸片和CT表现多种多样。
在胸片上可以观察到感染区域出现密度增高、模糊边界、浸润阴影等特征;而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信息,显示出感染区域内液体积聚、束粒中心性分布等特点。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形成以及弥漫性病灶。
X线胸片可以显示出局部或弥漫性的增白影,而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结核球、干酪样坏死性改变等。
3. 肺血栓栓塞症(PE)PE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所引起的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在胸片上,肺动脉扩张和右心室增大是提示PE的特征;而CT扫描则显示了血栓断面图像,对于诊断和评估PE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1. 肺癌与结核肺癌和结核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空洞形成、淋巴结增大等。
医学影像诊断常见疾病解读

医学影像诊断常见疾病解读近年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医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内部器官、组织以及病变情况,从而达到准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解读一些常见疾病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表现和特点。
一、肺部疾病肺部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且在医学影像学中,肺部的CT和X线检查是常见的检查方法。
通过肺部CT或X线,医生可以观察到肺部结构、肿块、阴影等。
1. 肺结节肺结节是肺部常见的一种阳性发现,它可以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
在医学影像上,良性和恶性结节在形态学上通常有一些差异。
良性结节一般边缘光滑,形状规则,大小较小,CT值较低。
而恶性结节的边缘通常不规则,大小较大,CT值较高。
2. 肺炎肺炎是肺部常见的炎症性疾病,通过医学影像可以观察到患者肺部的炎症灶。
在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中,肺部会出现斑片状阴影,密度较高,周围肺组织会出现炎性浸润。
此外,肺炎常常伴随胸膜炎,医学影像还能观察到胸膜积液的情况。
二、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在临床中也十分常见,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可以观察到消化道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1. 胃溃疡胃溃疡是胃壁上出现的溃疡病变,通过胃部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胃壁的溃疡病变,溃疡区呈现为高密度结节,周围胃壁结构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此外,胃溃疡常常伴随胃黏膜的增厚,医学影像也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
2. 胆囊结石和胰腺炎胆囊结石是较为常见的胆道疾病之一,通过腹部透视或者腹部CT检查,可以观察到胆囊内的结石。
而胰腺炎是胰腺的炎症性疾病,在医学影像上,胰腺会出现密度增高以及体积增大的情况。
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医学影像学中,核磁共振(MRI)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1. 脑梗死脑梗死是指脑部血管堵塞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核磁共振检查中,梗死灶通常呈现为T1加权图像上的低信号以及T2加权图像上的高信号。
胸片

呼吸内科 张华
内容
一、肺部影像定位诊断 二、肺部常见疾病的胸片表现
肺炎 肺脓肿 肺结核 肺癌(中央型、周围型) 胸腔积液 气胸
气体传导通路
气管
主支气管
各级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腺泡
肺泡壁
肺和胸膜
斜裂
起源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 腋后线与第四肋骨相交 止于第六肋骨与肋软骨的
连接处
水平裂
始于腋后线第四肋骨 终于第三肋间隙胸骨右缘
正位片:定位左肺、右肺 侧位片:定位具体的叶、段
胸片的阅读顺序
先看正位片,再看侧位片,正侧位结合 正位片的阅读顺序:
1、胸廓 2、纵膈 3、双膈和肋膈角 4、双侧肺门 5、双肺野 上、中、下肺野;内、中、外三带
胸片肺部解剖定位
正位片:定位左肺、右肺 侧位片:定位具体的叶、段
胸腔积液: 少量<400ml 中等量 400-800ml 大量>800ml
气胸
胸片或胸部CT上显示无肺纹理的均匀透亮 的胸膜腔 积气带,其内侧为圆弧形的肺压 缩带。(气胸线) 诊断气胸时需对肺萎缩(PNX)的体积进
行评估 PNX%=100-肺直径立方/胸廓直径的立
方 气胸线距侧胸壁≥2cm或肺尖气胸线距
原发型肺结核
1、原发综合征(肺实质原发灶、 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组成)
2、胸内淋巴结结核
原发综合征
肺门淋巴结结核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结核杆菌短时间大量入血所致。 X线表现:
双肺弥漫性粟粒结节影 呈三均匀(分布、大小及密度)。 慢性:结核菌长时间反复少量入血。 X线表现: (1)双肺分布多数结节:上大下小,上密 下疏,密度上高下低; (2)双上肺野可有其它形态结核灶。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1. 肺部疾病1.1 肺炎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多样。
一般来说,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肺实质实变、肺炎病灶密度增高、肺组织纹理模糊、肺纹理增密等。
通过胸部X线片或CT扫描可以明确肺炎的位置、范围和病灶的形态特征,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肺部结节、肺门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多以及空洞形成等。
通过胸部X线片或CT扫描可以观察到结核病灶的位置、数量和形态特征,并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2. 运动系统疾病2.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发生断裂或破裂的损伤,其影像学表现包括骨折线、骨块错位、骨骼变形等。
通过骨骼X线片或CT扫描可以明确骨折的类型、位置以及骨折的程度,为骨折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2 关节疾病关节疾病是指关节发生炎症、退行性改变或其他病理变化的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多样。
常见的关节疾病包括关节炎、关节勾兑、关节积液等。
通过关节X线片或MRI扫描可以观察到关节的形态、软骨的破坏程度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 消化系统疾病3.1 肝脏疾病肝脏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肿瘤等,其影像学表现不同。
常见的肝脏影像学表现包括肝脏密度异常、肝脏形态改变、肝脏肿块等。
通过肝脏CT扫描或MRI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的形态、大小、密度以及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质,为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3.2 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包括胃溃疡、胃癌、肠梗阻等,其影像学表现多样。
常见的胃肠道影像学表现包括胃壁增厚、肠道蠕动减弱、胃肠道梗阻等。
通过胃肠道钡餐或胃肠道CT扫描可以观察到胃肠道的形态、结构以及病变的位置、范围和形态特征,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以上仅是常见疾病的一部分,在实际临床中还有其他各种疾病需要进行影像学诊断。
及早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肺癌早期可无临床症状,有时在查体中偶
然发现。
随病变发展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咳
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中心型肺癌常引起阻塞型肺炎而有发热、
咳脓痰等症状。
发生纵隔转移可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
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为颈胸部静脉怒张
和气短。
喉返神经及隔神经麻痹。
肿瘤侵及胸膜可发生胸痛及血性胸腔积液。
渗 出 浸 润 为 主 型
增 殖 型 春 芽 征
-
空洞形成
条索状及钙化
干酪性病灶—结核球
干酪性肺炎
以渗出和干酪性病 变为主。多发生在 机体抵抗力极差、 对结核菌敏感性很 高的病人,也可由 一般的浸润型肺结 核恶化进展或支气 管播散所致。
在X射线上表现为 大叶范围的致密阴 影或沿支气管走行 分布的小叶阴影, 病灶中间可见由急 性空洞所引起的不 规则透明区。
反应。
在X射线上主要表现为胸膜增厚及胸 腔积液表现。
鉴别诊断
肺炎 肺癌 炎性假瘤 肺脓肿 综合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 现
5、肺癌
近年来我国及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
家,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急剧上升。 吸烟、大气污染及工业致癌物质为主要的 致病因素。
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
肺纹理增强、模糊: 支气管炎和支气管 周围炎。
斑片状影:腺泡、小叶渗出、
实变影,边缘模糊,多沿支 气管走行分布,可互相融合 成大片实变影。
腺泡、小叶渗出、实变影,边缘模糊, 多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可互相融合。
3、肺脓肿
肺脓肿是肺部化脓性炎症,致病菌以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多见,可混
合感染。病菌侵入途径可为支气管吸入或
3. 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渗出浸润为主型 干酪为主型 空洞为主型 4. 结核性胸膜炎 (Ⅳ型) 结核性干性胸膜炎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结核性脓胸
5. 其它肺外结核(Ⅴ) 骨结核 肾结核 肠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局部症状:咳嗽、胸痛、咯血。 全身中毒症状:发热、乏力、食欲减退、 消瘦及盗汗。 伴随肺外症状:相应部位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低热轻咳盜汗 X线表现 典型病灶哑铃状
原发综合症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原发综合征的原发病灶吸收而仅有胸 内淋巴结增大者称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Ⅱ)
大量结核杆菌一次侵入或短期内
反复侵入血液循环引起急性粟粒性
肺结核,较少量结核杆菌在较长时
间内屡次侵入血液循环引起亚急性 或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此型结核好转时可 吸收或纤维化,也 可演变成慢性纤维 空洞型肺结核。如 治疗不及时,病变 难以控制,病人可 迅速死亡。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由浸润型肺结核及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发展而来,是结核性病变在长期发展过程 中时好时坏的结果。在痰中可找到结核菌, 故是结核病的传染源之一。
在X线上可同时见 到结节状、斑片状 阴影、空洞、球形 或肿块、纤维索条 及钙化,以广泛的 纤维性增生和慢性 空洞形成为其特点。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在x射线上表 现为分布于两肺的 粟粒大小的结节阴 影,其特是“三均 匀” ,即大小均 匀、密度均匀和分 布均匀。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在x射线上 表现为粟粒更大 的多数结节状阴 影。结节病灶的 大小不同,密度 不同,分布不均 匀。
往往肺尖及锁骨 下的病灶为比较硬结 或钙化的病灶,其下 方为结节状增生性病 灶及斑片状渗出性病 灶。病灶主要分布于 两肺的上野和中野。
肺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肺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肺部炎症 肺脓肿 肺癌 支气管肺炎 肺结核 胸部外伤
一、肺部炎症
肺炎系指发生于肺实质或肺间质的炎症性
疾患。生物性致病因子、过敏以及物理、 化学因素均可引起肺炎,其中以生物性致 病因子中的细菌所引起的肺炎最为常见。 感染途径可为气源性、血源性或淋巴源性, 在肺内沿支气管肺泡蔓延。
肺结核的基本X射线影像
云絮状阴影
肺段、肺叶或一侧肺阴影
结节状阴影
球形或肿块阴影空洞影像 条索状、星状阴影及钙化阴影
原发型肺结核(Ⅰ)
原发综合征 大多发生于儿童。结核杆菌经呼吸道 吸入后,经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管到 肺泡,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斑片状的边 缘模糊的阴影,也可表现为肺段或肺叶阴 影。因病人系初染结核,故结核杆菌很快 侵入淋巴管,并经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 于是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炎症,逐渐向肺扩展,形成以小叶、腺
泡为单位的炎症,故称为小叶性肺炎。渗
出物为大量白细胞及吞噬细胞。当炎症逐
渐好转,渗出物逐渐吸收而痊愈。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粘
而脓性痰,常有呼吸 困难,因细支气管被 渗出物阻塞而引起; 胸痛,很少有血痰。
影像表现
病变好发于两肺中下野的中内带。
肺纹理增强、模糊: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斑片状影:腺泡、小叶渗出、实变影,边缘模 糊,多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可互相融合成大片 实变影。 肺气肿: 空洞:化脓菌感染易出现“肺气囊” 胸膜病变:数量不等的胸腔积液。
1、大叶性肺炎
病理变化
根据病变的发展可分为四期:①充血期(发病 后 12 — 24 小时 )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 泡腔内有少量渗出液。
大叶性肺炎的致病菌95%为肺炎双球菌。
②红色肝变期 ( 发病后 2 — 3 天 ) :肺泡腔内充
有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 ③灰色肝变期 ( 发病后 4 — 6 天 ) :肺泡腔内出 现大量白细胞。 ④消散期(发病后7一l 0天):白细胞溶解,纤 维素性渗出物逐渐被吸收。
泡上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肺癌组织 学分型,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 胞肺癌,后者又分为鳞癌、腺癌、复合 癌及大细胞未分化癌。
按发生部位可以分为三型:
①中心型,系指发生于肺段以上支气管的 肺癌;
②周围型,系指发生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 肺癌; ③细支气管肺泡癌,系指发生于细支气管 或肺泡上皮的肺癌。
急性肺炎期
脓肿形成期,支气管源性肺脓肿在大片 阴影中可见密度减低区,其中可见液平。慢 性肺脓肿以脓肿壁较厚、周围浸润少为特征。 血源性肺脓肿在短时间内(多在l一2天内或 3—4天内)可在两肺中下野形成多发薄壁空洞
可有液平,洞周围浸润少。
左下肺脓肿
左下肺脓肿
治疗前后
脓肿吸收期可表现为空洞逐渐缩小乃
至闭合。周围炎性渗出吸收可不留任何痕 迹,或残留范围不等、呈不规则的纤维灶, 也可呈残留较长时间而不吸收的肺大泡, 血源性肺脓肿吸收后多不留任何痕迹。
鉴别诊断
急性期( 1.5个月以内)与肺炎鉴别。
多发性肺脓肿需与转移瘤鉴别。
亚急性期(发病后1.5个月以上)及慢性期(发
病后3个月以上)应注意与肺结核、肺癌、
结核菌的毒力
机体的抵抗力
机体的过敏性
以渗出为主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浆液性
或纤维素性肺泡炎。此种病变发生在病变
早期,或机体的免疫力低下、细菌量多、
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情况下。
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则形成具有一定特
征性的结核结节。菌量较少,毒力较低,
或人体抵抗力较强,对结核杆菌产生一定
的免疫力时可发生以增生为主的变化,典
此型结核好转 时,病灶可以吸收、 硬结或钙化,恶化 时可融合扩大、甚 至溶解播散,也可 发展成慢性纤维空 洞型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Ⅲ)
最常见的类型 大多见于成人 多数为内源性 极少为外源性 淋巴结多不大 好发于尖后段以及背段
基本病变
渗出性病灶 增殖性病灶 干酪性病灶 纤维性病灶 钙化性病灶 结核性空洞 肿瘤样病灶
如果治疗及时、 恰当,大叶性肺炎可 在2周左右明显或完 全吸收;如治疗不及 时或不充分,病变可 延迟吸收,甚至演变 为肺脓肿。
临床表现
好发于青壮年,多于冬春季节发病,
发病急。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及气
急为常见症状,咯铁锈色痰为典型表现,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X线表现
充血期:在大叶范围内可见肺纹理增强及
细支气管肺泡癌常有咳大量泡沫痰的症状。
发生于肺尖部的癌称肺上沟癌(pancoast
tumor),可侵蚀邻近肋骨及椎体并可压
迫臂丛引起臂痛。
也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Horner综合
征,表现为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
肺癌还可引起杵状指及肥大性肺性骨关节
病及内分泌症状。内分泌症状的产生是由
散在斑片状阴影;
肝变期(红色及灰色肝变期):可见占大叶大
部分的大片状阴影或大叶阴影;
消散期:大叶阴影密度减低,由大叶阴影
逐渐变为散在斑片状阴影,进而演变为索
条状阴影,直至完全吸收。
大叶性肺炎(右上叶后段)
大叶性肺炎(右中叶)
大 叶 性 肺 炎 右 下 叶
大叶性肺炎CT表现
鉴别诊断:
型结核结节的中心是干酪样坏死。
变质为主的病变多由渗出性或增生性 病变发展而来,在菌量大、毒力强、机体 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增高情况下发生,表 现为病灶相互融合形成干酪性肺炎,易液 化、形成空洞并沿支气管播散。当人体抵 抗力增强时,细菌可逐渐被控制、消灭, 病变吸收、纤维包裹或钙化。
结核病的分类
1. 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原发综合征 胸内淋巴结结核 2.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急性粟粒型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
血行感染。
早期肺实质化脓性炎症----液化坏死---脓肿形成
按病程及病变演变分
急性肺脓肿
慢性肺脓肿
按感染途径的不同分
①吸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