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合集下载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典例 3】 中国科学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 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 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 1 个质 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 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 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 C. 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 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称,例如,H-1、H-2、H-3 分属不同原子,但均属于氢
金属元素 6.组成物质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
元素。
现在人们已知的元素已有 110 多种。
7.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依次是氧、碳、氢。
8.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该种物 质。
6
C 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 I和
53 127
53
131
I 的说法错误 的是 ..
(
)
A.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C.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属于同种元素
【解析】 因为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两者 互为同位素,同位素之间的区别在于中子数不同。
9.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较多的是含氮、磷、钾元素的 无机盐。植物生长缺乏 氮元素时,植株矮小,叶色发 黄;缺乏磷元素时,植株暗绿带红;缺乏钾元素时, 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褐斑。
10.元素、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比较见下表: 项目 元素 原子 离子 具有相同核 电 荷 数 的 一 化学变化 中的 概念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类 原 子 的 总 最小微粒 称 含义 只分种类不 论个数 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九上化知识点34单元

九上化知识点34单元

九年级上册化学三、四单元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举例:糖放入水中会消失,但水会变甜)。

这些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

2、微观粒子的特性:①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微观粒子都在不停的运动。

(举例:气味的扩散、水的蒸发)③微观粒子间都存在间隙。

以下涉及到的微粒都以分子来举例3、分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举例:给水加热时水蒸发加快)4、分子间的间隙:①分子间存在间隙。

②分子间的间隙大小与物质状态有关——一般情而言“固态>液态>气态”(水是个特例,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冰后,体积会增大。

既水中分子间的间隙小于冰中分子间的间隙)③分子间的间隙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隙变大;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物体热胀冷缩只是由于分子的间隙改变了,分子本身大小没有改变)5、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6、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既: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会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分子和原子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组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2、原子的特性① 原子的带电情况: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由此得出——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4、微观粒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气>液>固,间隔慢慢变小。

5、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氢除外)1、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和核外电子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2、原子中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质子数13,核外总的电子数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

原子整体不带电。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也不带电。

不带电的微粒有:中子、原子、分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一层,最多七层。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类推;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2)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 原子离子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研究它们的特点和 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微观粒子的组成
质子和中子
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质子带正电,中子没有电 荷。
电子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粒子。
分子的结构和特征
结构
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
特征
具有确定的分子式、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原子的结构和特征
1
结构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外部围绕电子。
2
特征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特性,不同元素具有不同数量的质子。
3
元素周期表
对所有已知元素按照特征进行分类。
离子的形成和特点
正离子
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负离子
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分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
1 构成方式
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享电子 形成,而离子由原子失去 或获得电子形成。
2 电荷
分子不带电荷,而离子带 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3 化学性质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作为整 体参与,而离子可以与其 他离子或分子发生反应。
物质状态与粒子的排列
固体
粒子紧密排列,在固定位置上 振动。
液体
粒子间子间距离很大,自由运动并 充满容器。
微观粒子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1
化学性质
与分子和离子的组合方式以及它们之间
物理性质
2
的相互作用有关。
与微观粒子的排列和运动状态有关。
3
性质变化
改变微观粒子的组成和排列可以导致物 质性质的变化。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微观示意图: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4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如:氧气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
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
考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考点2微粒的性质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统编九年级化学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含视频】

统编九年级化学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含视频】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 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 受压的情况下气体液化,分子 间的间隔减小。
结论3:分子、原子间存在间隔
物质的三态与分子间隔的关系
你能解释胀冷缩现象吗?
固态
液态
气态
分子间隔变大(一般情况,同种物质)
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 是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分子大小没有变化。
总结: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结论1:分子、原子体积和质量很小实验2:氨分子的扩散Fra bibliotek烧杯 A
现象
溶液变成红色
解释
烧杯 B 中浓氨水挥发 出来,氨分子进入烧 杯 A 中,形成的氨水 使酚酞变红色
烧杯 B
溶液不 变色
结论2:分子、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烧杯B 烧杯A
若升高温度,品红扩散速度加快,为什么?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01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02 掌握分子、原子具有体积和质量很小、总是在不断
地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隔的特征。
0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实验1:品红的扩散
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2.篮球气垫鞋内的气垫在跳起着地时,气垫内的空气能够被压 缩从而发挥其缓震性。气垫内的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 C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3.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a烧杯溶液变红色,b烧杯溶液不变红 B.a、b烧杯溶液都变红 C.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PPT实用课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PPT实用课件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你知道这其中蕴 含的化学知识吗?
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这又是什么原因?
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 察溶液的颜色。
探 究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
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
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
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几分钟,
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
象吗?
烧杯A
现象
溶液变成红色
烧杯B
2.下列情况能够导致分子间间隔缩小的是 ( C) A.晾晒湿衣服 B.装有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 C.向车胎内充气 D.将氧气常温密封保存在贮气瓶中
3.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液态 或气态,主要是由于( D ) A.分子形状发生变化 B.分子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4.有下列现象:①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
它的固体体积大;②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
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③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
花香;④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10-27kg.请把
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③ .
(2)微粒之间有空隙
①.
(3)微粒的质量很小


6.会赏析其语言,如从遣词、用句、 修辞等 方面揣 摩、推 敲、理 解作者 炼字达 意的技 巧;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习题课)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习题课)

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整瓶水变红
,说
明 分子在不断运动 。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平。塞紧玻璃 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 为 液面低于刻度线且距离较远 ,说明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仪器A 细颈部的作用是 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
分界面模糊得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D )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隙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9.如图所示,将一小气球套在装有氮气的试管口。把试管放在盛有 热水的烧杯中,小气球变大。当气球变大时,关于试管中的氮气分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氮气分子变大 C.氮气分子数增多
红的速率变

(填“快”或“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
释: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
请(1)写红出磷3+个氧有氧气气―点参―与燃→的五化合氧反化应二的磷文,字(2表) 达铁式+: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或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3)

2.对下列课本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 C )
A.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 C.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 D.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
考点2 微观粒子(如分子)的基本性质
3.(襄阳中考)辰辰一进家门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这主要是因为( D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Hale Waihona Puke 03 中档题7.(娄底中考)陕西西安咸新区,记者在一个植树现场看到发放罐装空 气。据介绍是秦岭深处的富氧空气,采用压缩罐包装。下列关于压缩罐富 氧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反之,越慢。
分子在做不断地运动。
【结论】 3、分子之间有间隔。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气态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液态
固态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 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实验探究1:酒精与水混合
100ml酒精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是否等于200ml? 200ml 200ml 200ml
100ml
100ml
100mlLeabharlann 100ml酒精100ml水
混合后<200ml
说明: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设问
氮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吗? 硫在氧气中燃烧有白烟吗? 二氧化锰能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吗?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B
分子间有间隔 不同种分子性质 不同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糖是甜的,醋 是酸的
居 巢
黄 麓
谢 玉 荣
3、打开食醋瓶盖时,闻到了刺激气味,表明
不停地运动 食盐能溶解在水里,说明组成物 微粒在_________;
质的微粒间 有间隔
1.选择左栏的“实验现象”和右栏 “解释”之间相关的项填在答案栏中。
实 验 现 象 解 释 答 案
观察与思考1:
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 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结论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烧杯A 现象
烧杯B
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色。
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 解释 杯中,与水结合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第 三 单 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 题 1
课 时 1
分子和原子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赣州市于都县仙下中学 刘小亮
2015.10.21.
你八 是月 怎桂 么花 知香 其芬 香芳 ?,
实验3-1: 在盛有水的 小烧杯中加 入少量品红, 静置,观察 发生的现象。
现象: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科技的进步,证明了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分子、 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在我们通过先进现的科学仪器不仅能
(1)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 A.分子很小 体积小于100mL
(2)酒香不怕巷子深 (3)一滴水中含有 1.67×1021个水分子 B.分子之间有间隙
(1) ( B)
(2)(
C

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 A

分子的特点
4.物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 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本课题小结: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和原子是存在真实的。 三、分子 分子的性质 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⑵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快 ⑶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 大,间隔变小) ⑷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
粒子
物质
扩散 凝聚
小结: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现代科学 技术已能 将构成物 质的粒子 放大后呈 现在我们 的眼前。
分 子
原 子
分子、原子是 真实存在的。
二、分子 1、分子的性质
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例: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 21 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 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 能数万。
随堂训练: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 隙的是( )D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答:因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第 三 单 元 课 题2 分 子 和 原 子
第二课时
连连看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给篮球充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