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杆菌肺炎

合集下载

肺炎病人的护理

肺炎病人的护理

肺炎病人的护理案例引导男,18岁,学生。

2天前淋雨后,突发寒战、髙热(T39.7°C),伴左侧胸痛、咳嗽、气急等表现。

体格检査:T39. 3°C, R30次/min, P102次/min, BP110/70nunHg,神志淸楚,急性病容,而色潮红,呼吸急促。

左下肺呼吸运动减弱,语音箴颤增强,叩诊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啰音。

辅助检查:白细胞13X107L,中性粒细胞80%, X线胸片示左下肺大片浸润阴影。

初步诊断:肺炎球菌肺炎。

一、概述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菌、理化因素、过敏因素等引起。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尽管有新的强效抗生素和有效疫苗不断用于临床,但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没有降低,甚至有所上升,这可能与人口老化、病原菌变迁、伴有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应用、器官移植、新病原体岀现、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等有关。

肺炎可根据病因或解剖、患病环境加以分类。

(-)病因分类即直接根据致病因素命名,对肺炎的治疗选择有决泄作用。

1•感染性肺炎由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寄生虫等感染所致,其中细菌感染为最常见病因。

①细菌性肺炎约占肺炎的80%,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金黄色匍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明显上升。

②病毒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③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

④真菌性肺炎(肺真菌病)白色念珠菌、曲赛菌、隐球菌、肺泡子菌、放线菌等感染。

⑤英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立克次体、原虫、寄生虫、弓形体等感染。

2.非感染性肺炎理化因素(放射性损伤、化学损伤)、免疫和变态反应(过敏性、风湿性疾病)。

(二)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泡性)匹炎致病菌以肺炎球菌最为常见,因病变常累及部分肺段或整个肺段乃至肺叶而称大叶性肺炎。

粘金黄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比较

粘金黄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比较

·临床研究·粘金黄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比较熊军芳赵青青陈婧婧林菲菲曹卓徐亚琦王雪琳徐存来DOI :10.13558/ki.issn1672-3686.2021.003.011基金项目: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KJGG02);浙江省医药卫生计划项目(2021KY410)作者单位:323000浙江丽水,丽水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熊军芳、赵青青、陈婧婧、曹卓、徐存来),检验科(林菲菲),教育培训处(徐亚琦、王雪琳)通讯作者:徐存来,Email :****************[摘要]目的比较粘金黄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危险因素及耐药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粘金黄杆菌肺炎患者29例为粘金黄杆菌组,选择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29例为铜绿假单胞菌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实验室结果及细菌药敏结果。

结果粘金黄杆菌组患者的肝硬化病史的比例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组,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铜绿假单胞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0,t 分别=2.30、2.34、2.19,P 均<0.05)。

粘金黄杆菌组对米诺环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低于铜绿假单胞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08、24.05、20.23,P 均<0.05)。

粘金黄杆菌组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4.73、28.26、22.37、18.45、15.13、15.20、16.76、43.94、40.94、50.52、6.05,P 均<0.05)。

死亡组患者的肝硬化概率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 <0.05)。

结论有肝硬化病史的医院感染性肺炎患者需警惕粘金黄杆菌。

米诺环素对于粘金黄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感染肺炎患者可能有效。

肺炎

肺炎
肺炎
肺炎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改变。 2.掌握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熟悉感染性休克的处理。(七年制需掌 握)
概述: 一.概述: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肺间质在内 概述
的肺实质炎症。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 原因引起。例如细菌(80%)、病毒、真菌 、寄生虫、 放射线、化学、过敏等因素。 抗菌素发明以前,病死率高。目前大量使用抗菌素, 许多肺炎病程的过程不典型。但在老年人或机体免疫 功能低下并发肺炎时,治疗棘手。
(三)病理:典型的病理分为4期。 早期(充血期) 早期(充血期) :肺泡内毛细血管充血 中期(红色肝变期) 中期(红色肝变期) :较多的红细胞伸出,病变部位 肺组织红而饱满 后期(灰色肝变期) 后期(灰色肝变期) :大量的白细胞及巨嗜细胞聚集, 病变部位的肺组织灰白而充实 是炎症发展最高峰 最后(消散期) 最后(消散期) :炎症逐渐消退,肺泡内重新充气 实际上4个病理阶段不能绝对分界,在使用抗生素时, 这种典型的病理分期已不多见。病变消散后肺组织结 构多无损坏,不留纤维疤痕。但个别患者肺泡内纤维 蛋白吸收不完全,甚至有成纤维细胞形成,形成机化 性肺炎。 咯血性痰:病灶中红细胞的渗出 咯铁绣色痰:因渗入肺泡内的红细胞被破坏,含铁学 咯铁绣色痰 黄素混如痰液中
线表现: 多种形态的侵润影 多种形态的侵润影。呈节段性 二.X-线表现:肺部多种形态的侵润影 线表现
分布,以肺下野多见。有的从肺们附近向外伸展,表 现为下叶间质性、支气管肺炎,经3-4周自行消散。
治疗: 三.治疗:首选红霉素 治疗
肺部真菌感染
概述: 一.概述:真菌概述: 一.概述: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约占 概述
院外感染的半数。肺段或肺叶呈急性炎症反应。临床 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疾病通常 急骤。

产吲哚黄杆菌感染致重症肺炎1例

产吲哚黄杆菌感染致重症肺炎1例

产吲哚黄杆菌感染致重症肺炎1例黄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近年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免疫抑制剂及各种侵袭性诊疗技术的开展,使院内呼吸道黄杆菌感染率大大增加。

报告1例社区获得性产吲哚黄杆菌感染致重症肺炎成功抢救病例。

病历资料患者,男,33岁。

因“胸痛、发热、咳嗽、咳痰6天,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于2010年9月3日8:30入院。

以“肺炎”收住内科。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发病后自服药物治疗。

入院时查体:患者神志清楚,呼吸急促,端坐呼吸,唇甲发绀,表情淡漠,T 38.6℃,R 28次/分,P 154次/分,BP 86/53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满布湿啰音,心律齐,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4.94×1012/L,Hb 149g/L,WBC 21.1×109/L,NEUT 80.0%,PLT 173×109/L;血气分析pH 7.386,PO247mmHg,PCO2 18.1mmHg,HCO- 3 10.9mmHg,BE -14mmol/L;胸部CT:双肺见多发片状、斑片状模糊不清阴影,以右肺较著,右肺见充气的支气管影像,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胸片:双肺纹理多、乱,双下肺见点片状阴影。

在内科行抗感染、支持等治疗,使用抗生素前常规做血培养和痰培养,经鼻导管给氧(4L/分)下,SPO268%~76%,呼吸困难不缓解。

于当天17:00转入重症医学科(ICU)治疗。

进入ICU后查体:意识模糊,伴轻度烦躁,BP 92/56mmHg,SPO2 73%,咳出淡血性稀薄痰,再次取痰和血培养。

予取坐位,面罩给氧,FiO2 50%,给莫西沙星0.4g静滴,1次/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0g静滴每12小时1次,甲强龙80mg静推,每8小时1次,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泵入,每8小时1次,奥美拉唑40mg静推,每12小时1次,给多巴胺、多巴分丁胺持续静脉泵入,将收缩压维持在100~120mmHg,予5%SB静滴纠正酸中毒。

肺炎诊疗常规

肺炎诊疗常规

肺炎诊疗常规【概述】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

下面根据病原微生物不同分类说明。

1.肺炎链球菌肺炎2.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3.革兰氏阴性菌肺炎4.支原体肺炎5.军团菌肺炎6.病毒性肺炎【临床表现】1.肺炎链球菌肺炎:起病急骤、寒战、高热、体温急骤升至39~40℃,稽留热。

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痰,患侧胸痛,咳嗽或深呼吸加剧。

感染严重时可伴发休克表现。

2.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常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

脓性痰,量多,带血丝或呈脓血性。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情严重者可早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院内感染者通常起病较侵袭,体温逐渐升高。

血源感染者可见皮肤感染灶等。

3.革兰氏阴性菌肺炎:医院内获得肺炎多由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在机体免疫力减损时易于发病。

高热、咳脓性痰。

4.支原体肺炎: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出现乏力、咽痛、发热可持续2~3周。

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无痰或咳少量粘痰,咳嗽可影响睡眼,体温正常后可能仍有咳嗽。

5.军团菌肺炎:亚急性起病、疲劳、乏力、肌痛、畏寒发热;亦可急性起病,高热、寒战、头痛、胸痛、咳嗽、咳粘痰带少量血丝或血痰。

本病可累及多个器官,早期消化道症状明显,也可现神经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6.病毒性肺炎:好发于病毒疾病流行季节,症状较轻,但起病急,常在急性流感或病状尚未消退时,即出现咳嗽,少痰或白色粘液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小儿及老人易发生重症病毒性肺炎。

【典型体征】1. 肺炎链球菌肺炎: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

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肺实变期,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水泡音。

2.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无特异性体征,或肺实变体征,呼吸音减弱、管状呼吸音、湿罗音,叩诊浊音。

3. 革兰氏阴性菌肺炎:可无特异性体征,或肺实变体征,呼吸音减弱、管状呼吸音、湿罗音,叩诊浊音。

各种肺炎的X线检查有何特征

各种肺炎的X线检查有何特征

各种肺炎的X线检查有何特征1.肺炎球菌肺炎: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典型的大叶实变少见。

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气道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征。

肺炎消散期,X线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块区域吸收较早,呈现“假空洞”征。

2.葡萄球菌肺炎:X线阴影的易变性是金葡菌肺炎的一个重要特征。

X线显示肺段或肺叶实变,或呈小叶样浸润,可有单个或多发的液气囊腔,形成阴影内伴有空洞和液平。

3.克雷白杆菌肺炎:X线显示肺叶或小叶实变,有多发性蜂窝状肺脓肿,叶间隙下坠。

4.军团菌肺炎:早期为单叶斑片状肺泡内浸润,继有肺叶实变,可迅速发展至多肺叶段,下叶多见,单侧或双侧,可伴少量胸腔积液。

偶有肺内空洞及脓胸形成。

5.肺炎支原体肺炎: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也有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者。

6.肺念珠菌病:(1)支气管型:双肺中、下野纹理增重。

(2)肺炎型:两肺中下野有弥漫性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亦可融合成大片肺炎阴影,边缘模糊,形态多变,还可有多发性脓肿。

少数病例伴胸膜改变。

7.病毒性肺炎:多见双肺下叶弥漫性密度均匀的小结节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少数患者可见叶性浸润或弥漫性网状结节性浸润灶。

8.厌氧菌性肺炎:双下肺底纹理增多粗乱,夹杂有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或同时伴有脓胸、胸膜积液等征象。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临床上常见,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

细菌性肺炎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

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

多有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少数有咯血和呼吸困难;其它症状有恶心呕吐、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

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临床表现一般较轻。

主要症状为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紫绀和食欲减退。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曾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细菌感染性肺炎有哪些症状?

细菌感染性肺炎有哪些症状?

细菌感染性肺炎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细菌感染性肺炎症状,尤其是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早期症状,细菌感染性肺炎有什么表现?得了细菌感染性肺炎会怎样?以及细菌感染性肺炎有哪些并发病症,细菌感染性肺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细菌感染性肺炎常见症状:
*以上是对于细菌感染性肺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细菌感染性肺炎并发症,细菌感染性肺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细菌感染性肺炎常见并发症:
细菌性肺炎、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厌氧菌肺炎、军团菌肺炎、变形杆菌肺炎、大肠埃希杆菌肺炎、铜绿色假单胞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弗郎西丝菌肺炎、巴斯德菌肺炎、气单胞菌肺炎、洋葱假单胞菌肺炎、鼻疽假单胞菌肺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肺炎、鼠疫耶尔森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杆菌肺炎、肺炎球菌肺炎
*一、并发病症
并发症近年来已很少见。

严重感染中毒症患者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尤其是老年人。

表现为血压降低、四肢厥冷、多汗、发绀、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而高热、胸痛、咳嗽等症状并不突出。

其他并发症有胸膜炎、脓胸、心包炎、脑膜炎和关节炎等。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细菌感染性肺炎症状,细菌感染
性肺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细菌感染性肺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临床肺泡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肺炎病理特点、最初形态、影像发展期表现、常见致病菌及要点总结

临床肺泡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肺炎病理特点、最初形态、影像发展期表现、常见致病菌及要点总结

临床肺泡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肺炎病理特点、最初形态、影像发展期表现、常见致病菌及要点总结肺炎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原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以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根据生理解剖位置分为肺泡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

肺炎病理特点1.肺泡性肺炎:细支气管没有炎症,肺泡内有炎性渗出,连成大片,肺泡间隔不增厚/或增厚。

2. 支气管肺炎:细支气管壁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围绕细支气管周围肺泡有渗出,呈岛状,附近有少量的肺泡正常,远处有大量的肺泡正常。

3. 间质性肺炎:是形式多样的非肿瘤性的弥漫性肺实质病变,由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相结合破坏肺组织所致。

组织损伤最开始的位置在肺间质,包括位于上皮与内皮之间的间隙,邻近结构如含气空间、气道,及血管等常常被累及。

间质性肺炎可以是特发性的,或者继发于一些列不同病因,包括胶原血管疾病,尘肺,感染及吸烟。

肺炎最初形态1.腺泡:肺腺泡是肺终末支气管远端的结构单位,由Ⅰ级呼吸细支气管供应,包含肺泡管和肺泡。

它的构成部分都参与气体交换,故它是最大的气体交换单位(肺的基本功能单位)。

肺腺泡直径大小约6~10 mm。

一个次级肺小叶含有3~25 个肺腺泡。

2. 腺泡结节:正常腺泡在CT 上并不显影,当腺泡因炎症渗出时显影,称其为腺泡结节。

腺泡结节提示肺泡性肺炎。

2.树芽征是胸部薄层CT 扫描发现的一个征象,是小叶中央细支气管被黏液、脓液或液体等填充并扩张,形成类似树芽般的阴影。

树芽征提示支气管肺炎,是支气管肺炎最初的纵切形态。

4. 围绕小叶中心细支气管结节是支气管肺炎最初的横切形态,并且支气管外的渗出稍增多。

5. 间质性肺炎4 种形态:影像发展期表现1. 肺泡性肺炎:由多个肺小叶组成亚段或段的片状影,严格按解剖区域出现。

2.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以支气管为中心的小片状影。

3. 间质性肺炎:最初只在肺的局部出现,发展时范围扩大,但还没有占据全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le:///C|/html/呼吸科/黄杆菌肺炎.html(第 3/7 页)[2008-4-27 16:15:18]
file:///C|/html/呼吸科/黄杆菌肺炎.html
膜炎,新生儿占96.1%,儿童占1.3%,成人占2.6%。成人病例多见于年老体弱 者。
陈氏报告1例肺炎,患者入院痰培养为变形杆菌,左肺尖外大片高密度影。曾 给红霉素及头孢哌酮,一度好转,入院第3周发热又起,左心缘房胸片显示大片 模糊影,左下肺底积液及外下包裹积液。痰培养3次该菌(FM)。除对羧苄西 林、四环素中度敏感外,对其他多种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甙类、氯霉素及 磺胺甲噁唑等均耐药。患者因昏迷,给人工机械通气,用四环素及青霉素病情 好转。但气管插管脱出,又发生消化道出血,因吸入窒息而死。晏氏也曾报告1
D 污染的各种器械和工作人员的手是传播病菌的主要媒介。 C D 临床表现:本菌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感染部位不同而异。常见的临
床表现有发热,以轻度或中度不规则发热为多,部分为弛张热。重者如脑膜 炎、肺炎、败血病等体温较高,毒血症较重。婴儿感染后有神态萎靡、少动、 少哭、推食、呕吐等中毒症状。
1.脑膜脓毒黄杆菌 本属中公认的致病菌。菽氏统计该菌引起的77例化脓性脑
物型2中的部分菌株,定名为嗜黄杆菌(F.thalpophi1um),但它的G C值为43.6% ~46.2%,高于本属其他几个种,其分类位置尚不足。还有一群类黄杆菌,因为
D 分类学位置有争议,仍沿用CDC群Ⅱe、Ⅱf、Ⅱh、Ⅱl,Ⅱj等命名,它们产生 C D 水溶性黄色素,与黄杆菌属的特征有一定差异。
file:///C|/html/呼吸科/黄杆菌肺炎.html
种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鉴别。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痰呈草绿色或黄绿色,痰一般 不如黄杆菌黏稠且量很大,在细菌培养时铜绿假单胞菌可产生特殊的气味,菌 落呈蓝绿、黄绿色。芳香产碱杆菌所致肺炎有时与芳香黄杆菌肺炎相似,应注 意区别。前者痰为灰色脓样,临床病情不如黄杆菌类凶险。在有慢性纤维空洞 型肺结核的患者,合并黄杆菌感染时容易误认为结核复发,应注意反复进行痰 细菌培养,早日确定感染菌种。本病胸腔积液较常见,浆液性或血性胸水也应 常规进行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很高。本病易合并败血症和脑膜炎。常规的血 培养和脑脊液细菌培养均有助于与其他细菌感染区别。
D 例患结节性弹力纤维变性伴黑头综合征,胸片为双下肺炎,疑双侧胸腔积液。 D 抽取胸水620ml,为渗出液,后变为血性。入院1周痰培养为此菌,5天后变为纯 C 培养,两天后死亡。
据Olsen检查男女泌尿生殖器的27600例体检中,检出114例脑膜败血性黄杆
D 菌,其中来自女性者有100株。因此他认为女性生殖器可能成为该菌在医院的感 D 染源,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他还在医院不同部位采集269份标本进行培养, C 其中33份阳性,在住院病人及医务人员中,也发现有呼吸道带菌者,甚至有报
以舒普深治愈。张氏报告4例,年龄73~78岁。医院获得肺炎2例,社会获得肺 炎1例,尿路感染1例、3例肺炎全部死亡,另1例痊愈。
D 预防:黄杆菌肺炎是机会致病菌,多发生在住院且处于衰竭状态的患者或住监 C D 护病室的危重患者。这些高危人群是临床预防黄杆菌肺炎的重点。尤其在进行
呼吸机治疗、雾化吸入及气管内诊断治疗操作时要严格消毒各种器械,气管内 套管要每天煮沸消毒1~2次,吸痰管最好使用一次性的,呼吸机管道要定期清
高,呼吸困难,痰量增多,呈黄白色黏痰,有水果味。查体双肺有细啰音,少 量哮鸣音。白细胞23.7×109/L,胸片双下肺感染。住院期间3次痰培养均示非发 酵菌科黄杆菌,属芳香黄杆菌纯生长,菌株产生不溶性黄色素,有特殊芳香 味,氧化酶试验阳性。先后予头孢他啶、氯霉素、苯唑西林等静滴,庆大霉素 雾吸,酮康唑鼻饲等治疗,无效死亡。
来,该属的定义及菌种的变动较大。1923年Berger的《细菌鉴定分册》第1版描 述46个种,第5版进行了修改,第7版又减少到26个种。Krieg等在第9版中,对黄
D 杆菌属成员做了较大修正,确定为7个种,1个菌群:水生黄杆菌(F.aquati);短 C D 黄杆菌(F.breve);脑膜脓毒黄杆菌(F.meningosepticum);大比目鱼黄杆菌(F.
D 萝卜素,15~20℃时形成迅速。个别菌种的幼龄培养物产生果香味。 C D 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特别是在水和土壤中,在医院的水龙头、阴沟、制
冰机、冰水、盐水、增湿器、呼吸器、浴盆、药瓶及多种导管中均可分离出, 对氯、氯己定等消毒剂有抵抗力,在42℃可被杀死。一般多引起散在感染,但
D 也有引起院内感染流行的。 C D 日本庆大医院1974年报告包括黄杆菌在内的4种氧化型细菌引起的感染,占各
道,在消毒器械用的1‰氯己定浸液中也发现有此菌。
D FM的治疗较为困难,因其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曾有报道FM对红霉素、利 D 福平、SMZco等少数几种抗生素敏感。Brown等对20株来自呼吸道的FM进行检 C 测,全部对所试抗生素(包括第三代头孢霉素)均不敏感。惟独环丙沙星全部敏
感。其中5例肺炎经环丙沙星治疗后,2例死亡,3例明显改善。Scully也报告FM
file:///C|/html/呼吸科/黄杆菌肺炎.html
素。 2.前者可发酵阿拉伯糖,不能水解淀粉和卵磷脂,后者正相反。 3.前者可发酵甘露醇,产生β-半乳糖甙酶,DNA酶及液化明胶,后者绝大部
分则不能。 4.前者可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后者不能生长或生长缓慢。近年有的学者
认为两者的能力仅是百分率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只作参考。菌体呈杆状或球 杆状,(0.5μm~0.9μm)×(1.3μm~3.0μm)。菌落圆形,光滑,透明或半透 明,稍凸。在固体培养基上产生脂溶性色素,从淡黄色到橙黄色,推测为类胡
在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时,一定要注意体内菌群失调,防止机会致病菌
力,无芽孢;具有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革兰阴性杆菌或球杆菌。再下一步是 定种,以生化试验确定菌种。重要的是上述脑膜脓毒黄杆菌与6群黄杆菌的鉴 定,上已述及。 鉴别诊断:如果细菌培养结果不能确诊,本病诊断就十分困难。临床上须与各
file:///C|/html/呼吸科/黄杆菌肺炎.html(第 5/7 页)[2008-4-27 16:15:18]
file:///C|/html/呼吸科/黄杆菌肺炎.html
CDD CDD D 发病机制:本病的致病力不强,为条件致病菌,一般情况下不引起感染,但在 C D 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起感染。本菌易致婴儿感染,尤其是早产儿,成人病
例则常见于年老体弱的住院病人,或患急慢性疾病者。还有应用大剂量广谱抗 生素、抗肿瘤药物、皮质类固醇、外科手术、气管切开等也常可招致感染。被
D 治疗:有报道对米诺环素83%敏感,也有83%对氧氟沙星敏感,67%的菌株对舒 C D 巴坦(青霉烷砜)或头孢哌酮敏感。也有报道:部分菌株对万古霉素、新生霉
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敏感。部分耐药菌株对阿米卡星也敏感。一般认为红霉 素和利福平应用于治疗脑膜炎的效果较好。
D 预后:本病重在早诊断,因其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所以盲目用药必贻误病情, C D 尽早确诊,给予相应较敏感抗生素,争取好的预后。巩氏等报道1例FM肺感染
D 洗浸泡消毒。病室空气也应定期消毒。医务人员或陪员有时呼吸道可带黄杆 C D 菌,所以对高危易感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应严格要求戴口罩。
一旦发生黄杆菌感染或流行,应严密隔离感染患者,以防感染扩散。同时进 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各种器具和器械、患者分泌物、空气等进行反复细菌培 养,鉴定菌型菌种,指导临床防护和治疗。
种细菌感染的4.7%,1975年上升到7.4%。本属多数是从临床标本中分出的,与 人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D 病因:黄杆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它包括脑膜败血黄杆菌(F.menigosepticum), C D Ⅱb亚群黄杆菌(F.Ⅱb),芳香黄杆菌(F.odoratum)及多物寄生黄杆菌(F.
multivocum)等。其中脑膜败血黄杆菌和Ⅱb亚群是主要致病菌,对人类可引起 各种感染和败血症。本属细菌革兰染色呈阴性,菌体细长,末端略圆突,无动
2.香气黄杆菌 1920年首先从肠道病人粪便中检出,其后在尿、血、痰、创伤 和溃疡表面发现。金氏等曾报告1例急症脑内血肿患者,术后第4天,体温升
file:///C|/html/呼吸科/黄杆菌肺炎.html(第 4/7 页)[2008-4-27 16:15:18]
file:///C|/html/呼吸科/黄杆菌肺炎.html
file:///C|/html/呼吸科/黄杆菌肺炎.html
疾病名:黄杆菌肺炎 英文名:Flavobacterium pneumonia 缩写: 别名:产黄菌肺炎;黄质菌肺炎 ICD号:J15.8 分类:呼吸科 概述:黄杆菌可引起肺炎,也可招致脑膜炎、败血症等感染,是一个新认识的 菌种。
D 流行病学:黄杆菌是以产生黄色素为主要特征的一个菌属,是无动力、无荚膜 C D 的革兰阴性杆菌。由于产黄色素的还有假单孢菌属及类黄杆菌属,所以60年
D 其他辅助检查:心电图有些病人可出现低钾心电图异常改变及心律失常。 C D 诊断:因为黄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单纯从临床表现判断出是本菌
感染是困难的,必须迅速取得标本,分离该菌。以血液琼脂或麦康凯琼脂平 板,30℃培养18~24h挑取可疑菌落接种TSI,30℃ 24h培养,高层和斜面不产
D 酸,氧化酶阳性,菌苔黄色,略带黏性,可疑黄杆菌,待进一步鉴定。下一步 C D 是定属,O-F试验为氧化型,产黄色素(少数不产生),不扩散至培养基内;无动
D 对环丙沙星敏感。提示它可能为治疗FM的有效药物。值得注意的是,FM爆发 D 流行。Brown 1989年曾报告为了防止绿脓杆菌感染,预防性的给予多黏菌素B雾 C 化吸入,结果导致FM呼吸道感染流行,在两个半月时间内,在9例监护病人的
20次痰培养中分离到FM,其中5例为FM肺炎。我国尚无大数例的肺炎报道,只 能从个案报道中体会本菌肺炎的特点。
脑膜脓毒黄杆菌和Ⅱb黄杆菌在细菌鉴定上,一般应用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 引进的非发酵菌细菌编码鉴定法做初步鉴定,而后进一步补充生化试验分种, 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