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癸内酯的酶法拆分研究

合集下载

生物酶法拆分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生物酶法拆分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2. Zo u ga ng Pe o p l e ’ S Ho s pi t a l ,Xi a o g a n 43 2 1 00,Chi na
Ab s t r a c t : Ch e mi c a l c a t a l y s i s , g a s o r l i q ui d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y s e pa r a t i o n a n d p u r i ic f a t i o n a r e t h e ma i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i n c h i r a l d r ug p r e pa r a t i o n, whi c h r e s u l t i n h i g h e n e r g y c o n s u mpt i o n, hi g h c o s t , a n d mu l t i — b y p r o d u c t s a n d 8 0 o n. En z y ma t i c r e s o l ut i o n i n c h i r a l d r u g s p r e pa r a t i o n wa s a t t r a c t e d i nc r e a s i n g a t t e n t i o n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Ma n y k i n ds o f e nz y me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o n t he i r r e s o l u t i o n a bi l i t y t o wa r d s d i f f e r e nt s u b s t r a t e s ,
摘 要: 在现有 手性药 物的制备 过程 中 , 通常使用 化学催 化 、 气相 或液相色谱 分离纯 化 的方 法 , 而耗能大 、

γ-癸内酯的生物法制取

γ-癸内酯的生物法制取

γ-癸内酯的生物法制取
王勇志;赵征;曹小红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2000(026)004
【摘要】γ-癸内酯(GDL)是香料工业由生物技术得到的主要产品.采用生物技术可以通过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和生物催化得到GDL.生物合成法通过真苗和酵母在静止期能合成和积累对于细胞生长非必需的作为次生代谢产物的内脂;生物转化法以羟基脂肪酸、非羟基脂肪酸和脂肪酸酯底物,经过微生物体内酶转化成γ-羟基脂肪酸,然后转化成内脂;生物催化法是利用脂肪酶(如DC3.1.1.3)催化脂肪的水解反应、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包括催化羟基脂肪酸形成内酯.
【总页数】4页(P82-85)
【作者】王勇志;赵征;曹小红
【作者单位】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天津,300222;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天津,300222;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天津,3002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生物法转化分离耦合制备γ-癸内酯 [J], 于伟;徐岩;喻晓蔚;穆晓清
2.微生物法生产γ-癸内酯的初步研究 [J], 闫淑芳;华栋梁;林山;王霞;马翠卿
3.添加餐厨废油脂培养酵母进行γ-癸内酯生物转化 [J], 王荣霞; 朱廷恒; 汪琨
4.生物合成天然手性γ-癸内酯 [J], 苏畅;任大明;杜毅;陈洪
5.γ-癸内酯的酶法拆分研究 [J], 郭花蕾;诸富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酶法拆分手性化合物 -

酶法拆分手性化合物 -

酶法拆分的技术归纳及运用
1、动力学拆分
1858年,Pasteur发现用灰绿青青酶发酵消旋酒石酸铵 时,右旋对映体的代谢要比左旋体快,并以此进行分离得 到光学活性的非天然的左旋酒石酸铵。这是化学史上的第 一个动力学拆分的例子。
原理:外消旋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和酶以不同速率进行反
应,因此通过选择酶的种类和控制反应进程可以使其中的 一种对映体转化成产物,而另一种对映异构体则不发生反 应,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酶法拆分的技术归纳及运用
4、非水溶剂下酶法拆分
酶催化水解反应是应用最广的一项技术, 它的缺点是溶 液较稀且存在酶的回收问题. Zaks等人研究了酶在有机介 质中的催化条件和特点, 从而改变了以往认为酶只催化水 溶液中反应的传统观念。 目前关于水解酶的研究较多, 而研究水解酶在有机溶剂 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利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合成酯 和氨基化合物, 而且还能将不溶性的酶从反应混合物中过 滤出来而回收, 因而酶的酰基化比水解反应有效。
酶法拆分的技术归纳及运用
例如: 酰基化供体主要应用在醇、胺和酸的动力学拆分 上, VA( vinyl acetate)就是一种常用的酰基化试剂。
总结
过去的几年里, 酶已在许多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中得到了应用, 但对于已知的2 000 多种酶的总体 而言, 这些酶中只有极少数(其中大部分是水解酶) 被用于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随着蛋白质工程和工业 微生物的不断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更为廉价 的、稳定的、适用于多种基质和高度选择性的酶 的不断开发, 会使酶在手性化合物的拆分中的应用 变得更为广阔。
LOGO
酶法拆分手性化合物
内容提要
一 二 三 四 五 背景简介 手性化合物制备方法 酶法拆分手性化合物 酶法拆分的技术归纳及运用 总结

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制备天然香精香料

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制备天然香精香料

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制备天然香精香料摘要:天然香精香料是高价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食品添加剂。

但原料来源有限且提取成本高.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这类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

筒述了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在香精香料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制备天然香精香料。

植物内生菌是一个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分布于没有外在感染症状的健康植物组织内。

并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其存在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忽视。

现今我发现在某一植物内存在一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它是由真菌、细菌、原生动物等组成。

经研究与试验,发现将上述群落与某一些天然植物材料投放在封闭的发酵反应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一生态系统。

这一系统在发酵反应器中能制备天然香精香料。

由于该群落的整体协同效应,可以利用各种天然植物材料来生产各种各样的天然香精香料,并且还能把微生物生态学技术与酶工程有机相结合,以牛乳为原料来生产天然牛乳香精。

香料、香精对食品、饲料、化妆品和制药工业极其重要。

目前,世界上香料、香精的产量约151亿美元,占据了25%左右的食品添加剂市场.且逐年增长。

遗憾的是,现今生产的香料、香精中约85%的产品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

但是用化学法合成的香料存在以下严重的缺陷:一是大量的化学合成物质滥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二是化学方法合成中由于缺乏专一的底物,造成产品纯度下降;三是化学合成的产物中常含消旋混合物,如从中提取目的异构体或手性香料将是非常困难并且花费巨大;四是人们对化学合成的添加剂用于食品、化妆品等日益反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添加剂需求趋向于天然、健康、安全、营养和多功能性。

天然香精香料是高价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食品添加剂,而原来从天然动、植物提取的天然香料,由于原料有限,提取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因此。

人们对香料的生物合成越来越感兴趣,同时生物技术将在天然香精香料研究和制备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这也是对生物技术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1原有的香料生物技术对天然香料的定义:(1)原料必须为天然动、植物材料;(2)加工工艺包括:蒸馏,萃取、发酵、酶解、水解、加热、焙烤;(3)产物包括:果汁精油、精油、油树脂、萃取物、酶解物、发酵产物、馏出物、焙烤产物。

酶法拆分以及酶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酶法拆分以及酶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3、固定化酶
酶的固定化就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处理方法,使原来 水溶性的酶与固态的水不溶性支持物相结合或被载体 包埋。
优点: (1) 对热、pH等的稳定性提高,对抑制剂的敏感性降 低,有的酶具有了抗蛋白酶分解的特性; (2) 酶就可以回收, 且酶活力降低较少 (3) 适合于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催化过程容易控制, 且产品中不会带进酶蛋白或细胞,改善了后处理过程, 提高了酶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添加稳定剂
(2)多羟基化合物 多羟基醇和糖类等多羟基化合物能形成氢键,通过氢
键与酶蛋白表面分子相连接,使酶蛋白分子稳定化; 有助于形成可增加表面张力和溶液黏度的溶剂层,降
低蛋白水解而起到稳定酶的作用。 还能够通过填补酶空间结构的空隙,降低由于加热引
起酶空间结构改变而导致的酶活损失。 专利WO 93/16175描述用尿素、甘油或山梨醇等来稳
提 高


缺点 • 半衰期短 • 易失活
定 性
• 不能重复利用
酶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化学修 添加稳
饰法
定剂
固定化 酶
其他
1、化学修饰法
(1)交联酶结晶法: 多肽链内部或分子间交联,阻止分子的展开
从而稳定蛋白质。 主要有:脂肪酶、青霉素酞基转移酶、枯草
菌蛋白酶、嗜热菌蛋白酶。
1、化学修饰法
(2)多聚体的共价结合: 把蛋白质分子结合到可溶性多聚本的多个结
4、其他
直接用戊二醛交联产该酶的大肠杆菌,也有用ABSE-交 联琼脂糖与青霉素酰化酶直接偶联,还有的利用三醋 酸纤维素包埋和戊二醛交联相结合固定青霉素酰化酶 高产菌,这些试验的结果都显示各种固定化方法均可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酶的稳定性、增加酶的转化率。

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的开题报告

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的开题报告

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泛酸(Pantothenic acid)是一种维生素,它在生物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并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转换。

DL-泛解酸内酯(Dl-pantolactone)是泛酸的中间体,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DL-泛解酸内酯可以用于医药、轻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等行业,特别是在医药领域中,泛酸及其衍生物被广泛用作对抗细菌、厌氧菌和线虫的药物。

目前DL-泛解酸内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和生物工程合成两种,但这两种方法存在一些缺点:1. 化学合成方法需要大量的有毒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且产率较低。

2. 生物工程法需要使用多种生物群体,将其置于特定的生产环境中进行繁殖和转化,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此外,因为某些菌株是有毒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低成本、具有环保性的合成DL-泛解酸内酯的方法变得格外重要。

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是一种可以使用微生物酶,进行准确和高效拆分的方法,因此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可极大地缩短DL-泛解酸内酯的生产周期,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使用微生物酶,研究DL-泛解酸内酯的拆分过程,并探究最优酶解条件,目标是实现高效、准确、环保的DL-泛解酸内酯的拆分。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选取适合的微生物菌株,并进行菌株的筛选和培养。

2.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温度、pH、酶用量等因素对DL-泛解酸内酯的酶解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条件。

3. 优化反应条件,包括微生物酶的加入时间、酶解反应时间等因素。

4. 对比微生物酶拆分法和现有的生物工程方法和化学合成方法,评估微生物酶拆分法在成本、效率、安全、环保等方面的优劣。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借助化学反应实验室的设备,采用以下方法:1. 微生物菌株的培养和筛选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选取菌株与DL-泛解酸内酯进行酶解反应。

解酯耶氏酵母产γ-癸内酯的研究进展

解酯耶氏酵母产γ-癸内酯的研究进展
目前 一 般 选 用 以 下 菌 种 发 酵 产 生 - 内酯 : 癸 Y r wa却 0 t a 1 ,p rblm c d rs - ] ar i o l i - ]S ooo ye o ou 1 , yc 1 o s 3
S oi o ou p rdib l s s m o ioo 【 一 al n c l r
Fi 1 S r curlfr g. tu t a omul f 一 e aa tne a o d e lco
^癸 内酯 天 然 存 在 于 桃 子 、 莓 、 子 、 果 、 y 一 草 椰 芒
杏、 啤酒 、 朗姆酒 中 , 也存 在于 乳制 品的风 味物质 中 ,
在 8 % 以上 ) 如 图 2 为底 物 , 4次 B氧 化 使碳 0 ( ) 经 -
摘 要 :介 绍 了微 生 物 通 过 B 氧 化 转 化 蓖 麻 油 酸 产 生 . 内 酯 的 机 理 和 国 内 外 对 解 脂 耶 罗 维 亚 - 癸
酵母在 产 ^癸 内酯方 面的一 系列相 关研 究进展 , y 一 同时介 绍 了本研 究组 应 用 同源重 组基 因敲 除和 自
克 隆技 术 对 解 脂 耶 罗 维 亚 酵 母 进 行 的 某 些 基 因遗 传 改 良工 作 , 过 本 研 究 组 的 工 作 , 用 解 脂 耶 罗 通 应

1 微 生 物 发 酵 生 产 天 然 - 内 酯 的 癸
机 理
早在 2 0世 纪 6 0年 代 , c e等 在 研 究 多 种 Wah
微 生 物的羟 基酸 代 谢 产 物时 就 发 现 , 些微 生 物 具 某
收稿 日期 : 0 9—1 20 2—1 5 基 金 项 目:北 京 市教 育 委员 会 科 技 计 划 重 点 资 助项 目( Z 0 90 10 1 . K 2 0 10 10 )

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

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

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
微生物酶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来进行化学反应的方法。

对于拆分DL-泛解酸内酯(DL-pantolactone),通常可以利用微生
物酶来进行催化反应。

DL-泛解酸内酯是一种内酯化合物,其拆分可
以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来实现。

首先,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的过程可以从微生物和
酶的角度来考虑。

在微生物中,可以筛选出产生适合拆分DL-泛解
酸内酯的酶的菌株,然后进行培养和发酵,以获得足够的酶。

接着,将获得的酶提取出来,并进行纯化和鉴定,确保酶的活性和稳定性。

然后,将酶应用于DL-泛解酸内酯的反应体系中,进行拆分反应。

其次,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看,DL-泛解酸内酯的拆分是一个酯
键的裂解过程。

酶通过其特异的催化作用,可以加速酯键的裂解,
使得DL-泛解酸内酯分解成相应的产物。

这一过程可以在适宜的温度、pH和反应条件下进行,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

此外,还可以从工业应用的角度来考虑。

微生物酶法拆分DL-
泛解酸内酯具有环境友好、高效节能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具
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酶的稳定性、反
应条件的控制以及产物的提取和纯化等工艺问题。

综上所述,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涉及微生物和酶的筛选、酶的提取和纯化、化学反应的催化过程以及工业应用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其旋光度
[ 15]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5 年 12 月第 6 期 FL AVOUR F RAGRANCE COSMET ICS Dec, 2005, NO. 6 表 1 不同反应时间测得的产物旋光度
反应 温度 45 45 45 45 初始 pH 值 7. 6 7. 6 7. 6 7. 6 酶加入量 mg 6. 7 6. 7 6. 7 6. 7 癸 内酯量 g 0. 56 0. 56 0. 56 0. 56 反应时间 h 1. 0 2. 0 2. 5 3. 0 - 1. 520 - 1. 875 - 2. 940 - 2. 610 旋光度
缓冲溶液初始 pH 值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分别用 pH 值 7. 0、 7. 2 、 7. 4、 7. 6 、 7. 8 的 缓冲 液, 配制底物浓度为 0 . 8m ol/ L 的反应体系, 酶用量 10m g/ g ( 底物 ) , 在 45 条件下反应 2 . 5 小时, 得 到 反应转化率与初始 pH 的一一对应值。从图 ( 3 ) 可 以发现在 pH 7. 0~ 7 . 6 的范 围内, 转化率 60% 左 右, 说明 S 型 癸内酯也 发生了水解。 pH 为 7. 8 时反应转化率 51. 28% , 接近 50% , 拆分效果最好 , 此时 R 型 癸内酯完全水解。实验结果表明了不 同 pH 值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程度。
ruinenii、 Sporidiobo lus salm onicolor lipoly t ica
[ 7 9]
、 Yarro w ia 、 P ipt o
、 T richoderm harzianuum
[ 10 11]
收稿日期 : 2005 08 29; 修回日期 : 2005 09 15
研究报告
[ 4 6]
癸内酯 , 同时对反应体系进行探讨, 并
选择使用磷酸盐缓冲液 , 还对影响拆分效果的 pH 值、 底物浓度、 酶用量、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等几个因 素进行优化。 1 实验方法 由 0. 2 摩尔 / 升的 NaH 2 PO 4 和 Na 2 H P O4 按不 同比例配置缓冲溶液 , pH 值分别为 7. 0、 7. 2、 7. 4、 7. 6 、 7. 8 。将缓冲溶液加到恒为某一温度的反应器 中, 添加适量酶粉 , 再投入一定量底物 , 在磁力搅拌 器的混和下进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 , 将反应产物 w ww . ffc journa l. co m 5
研究报告
图4 2. 4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用 pH 7. 8 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底物浓度为 0. 4 、 40 、 45 、 50 反应 2 . 5 小时。根据测定结
mo l/ L 的反应体系 , 酶用量 10m g/ g ( 底物) , 分别在 35 图2 2. 2 不同反应时间的酶促反应转化率 果, 反应转化率对应温度的曲线由图( 5) 表达。很明 显, 过低的温度不利于 癸内酯的水解反应 , 脂肪 酶的活性较差 , 转化率偏低。温度过高时, 脂肪酶会 失活 , 同样会产生转化率下降的结果。在 43 左右 的范围内 , 反应转化率实验数据分布于 50 % 附近, 反应 效 果 最 好。 另 外 看 到 , 曲 线 最 高 点 是 温 度 45 , 此时虽然酶活性较好, 但 S 型 癸内酯已开 始水解, 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拆分结果。
表 4 不同的温度下测得的产物旋光度
反应 温度 35 40 45 1. 铁架台 2. 三口烧瓶 3. 恒温控制器 50 初始 pH 值 7. 8 7. 8 7. 8 7. 8 酶加入量 mg 3. 2 3. 2 3. 2 3. 2 癸 内酯量 g 0. 32 0. 32 0. 32 0. 32 反应时间 h 2. 5 2. 5 2. 5 2. 5 旋光度 - 3. 180 - 3. 640 - 4. 205 - 3. 275
癸内酯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为是安全的 食品添加剂和药物添 加剂[ 1] , 我国 GB2760 中 规定 其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 癸内酯以其诱人的桃 香和低香气阈值 ( 水中为 0. 08 mg/ kg ) 特性而得 到 香料界的普遍应用。天然 一。目前市场 上供应的 气特征 手性
[ 2 3]
po rus so loniensis[ 12] 以及 Cor ynebact er ium 的 某些 菌株 [ 13] 均能转化蓖麻油、 蓖麻油酸或蓖麻油酸甲酯 来制取 ( S) 癸内酯 ; Sporo bolo myces o doro us 能 癸内酯
温度 45 45 45 45 反应 温度 45 45 45 45 45
表2
初始 pH 值 7. 0 7. 2 7. 4 7. 6 7. 8
不同 pH 值测得的产物旋光度
酶加入量 mg 6. 4 6. 4 6. 4 6. 4 6. 4 癸 内酯量 g 0. 64 0. 64 0. 64 0. 64 0. 64 反应时间 h 2. 5 2. 5 2. 5 2. 5 2. 5 旋光度 - 7. 760 - 6. 765 - 6. 135 - 5. 685 - 4. 210
关键词
癸内酯 脂肪酶 酶促水解
The Study on Optical Seperation of Decalactone Guo H ual ei Zhu Fugen ( East China U niv ersit 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lo gy, Shanghai 201512 )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5 年 12 月第 6 期 F L AVOU R FRAGRANCE COSM ET ICS Dec, 2005, NO. 6
研究报告
癸内酯的酶法拆分研究
作 者
201512 诸富根 …………………………………………… 郭花蕾
作者简介
郭花蕾( 1980- ) , 女, 河南漯河 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分离 工程的研究
4. 恒温磁力搅拌器
5. 磁力搅拌子
图 1 实验装置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本实验对 癸内酯在不同初始 pH 值 , 不同反 应时间, 不同底物浓度以及不同反应温度水解得到 的产物进行测试和比较, 获得了各种因素对拆分结 果的影响。表( 1) ~ ( 4) 列出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实 验数据, 进而以测出的旋光度来计算酶促水解反应 的转化率。毫无疑问, 转化 率 50% 时, 理论上 认为 ( R) 6 癸内酯全部水解, 反应收率最高, 酶促水解反 w ww . ffc journa l. co m 应也最为有效。
用三氯甲烷进行萃取 , 分离出含酯的三氯甲烷溶液 , 。 操作时, 用 5 毫升的缓冲溶液加入到恒温水浴 反应器中 , 调整磁力搅拌器的转速 , 然后称取一定量 的脂肪酶 ( 淡黄色或白色粉末 , 溶 于水但不溶于 酒 精; 在 pH 3. 0~ 11 . 0 的范围内具有较高活性 , 最佳 pH 是 7. 0~ 8 . 0 ; 最适温度是 50 ; pH 7. 0 时活性 为 3000U / g; 具 有选 择 性水 解的 特征 , 优先 水 解 ( R) 体物质; 由日本 Am ano Enzy me Inc. 生 产) , 从 反应器的上面投入, 待脂肪酶完全溶解后, 再加入待 拆分的 ( 癸内酯, 经过确定的反应时间后停止 , 见 图( 1 ) 。取 1 毫升拆分产物用 0. 01 mol/ L 的 N aOH 癸内酯内酯链比较稳定 , 不易被皂化 ) 滴定, 酚酞 作指示剂 , 空白对照 , 根据 4- 羟基癸酸的生成量来 计算底物的转化率; 再把 5 毫升三氯甲烷加到分液 漏斗中, 取 1 毫升酸式滴定后的溶液与其混和萃取 , 摇晃成一相后静置 5 分钟, 分层后对萃取液作旋光 度测量。
Abstract O pt ical separ atio n o f racemic gamma decalactone has been effect ively studied by means o f the lipase selectiv e cata lyzed hy dr olysis reactio n. Ex per imental results show ed that to o hig h concent ratio n o f acid fro m the reactio n decreased the hy dro ly tic activ ity o f lipase, and hig h concent ratio n of pho sphate buffer solution could stabilize pH of the system. Fo r gamma de calacto ne, the optimum initial pH of buffer solut ion w as 7 . 8 , the substrate concentr at ion w as about 0. 6 mol/ L , the temperatur e was aro und 43 Key words , and the r eaction time w as 2 . 5 ho urs. L ipase Enzyme urg ing hy dr olyzation gamma Decalacto ne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5 年 12 月第 6 期 F L AVOU R FRAGRANCE COSM ET ICS Dec, 2005, NO. 6 实验结果 , 尤其是在 2~ 2. 5 小时之间, 曲线明显上 升, 反应收率最高。超过 2. 5 小时后 , 由于部分 S 型 酯类物质 也发生 了水解 , 对 S 型 酯的产 品收率 不 利。图中的曲线在 2. 5 小时后略有下降, 是实验引 起的偏差 , 但已经较为平坦, 说明选用的脂肪酶很有 效, 不易使 S 型 癸内酯水解。
2. 1
反应时间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