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克雷伯菌肺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危害及预防PPT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危害及预 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2.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危害 3. 如何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4. 治疗方法 5. 结论
什么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什么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定义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是由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引 起的肺部炎症。
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容易在免疫力 低下的患者中引发感染。
结论
科研进展
鼓励对肺炎克雷白杆菌的研究,推动新疗法的开 发。
通过科研创新,不断提升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
如何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手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有 效方法。
使用酒精洗手液和肥皂水都是有效的选择。
如何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医疗器械的规范使用
在使用呼吸机等医疗器械时,遵循严格的消毒和 使用规程。
定期检查和更换器械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如何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 相关肺炎的发生。
特别是老年人和高风险人群应优先接种。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早期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肺炎克雷白杆 菌肺炎的关键。
需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支持性治疗
包括补液、氧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什么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病因
感染常与医院获得性感染有关,特别是在重症监 护病房。
与呼吸机、导尿管等医疗器械的使用密切相关。
什么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以及免疫系统受损者更容易 感染。
这些人群的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死亡率较高。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2.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危害 3. 如何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4. 治疗方法 5. 结论
什么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什么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定义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是由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引 起的肺部炎症。
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容易在免疫力 低下的患者中引发感染。
结论
科研进展
鼓励对肺炎克雷白杆菌的研究,推动新疗法的开 发。
通过科研创新,不断提升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
如何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手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有 效方法。
使用酒精洗手液和肥皂水都是有效的选择。
如何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医疗器械的规范使用
在使用呼吸机等医疗器械时,遵循严格的消毒和 使用规程。
定期检查和更换器械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如何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 相关肺炎的发生。
特别是老年人和高风险人群应优先接种。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早期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肺炎克雷白杆 菌肺炎的关键。
需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支持性治疗
包括补液、氧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什么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病因
感染常与医院获得性感染有关,特别是在重症监 护病房。
与呼吸机、导尿管等医疗器械的使用密切相关。
什么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以及免疫系统受损者更容易 感染。
这些人群的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死亡率较高。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ppt课件

O/F(F)、鸟氨酸脱羧酶试验(-)
•定种:吲哚(-) •编码鉴定 •血清学鉴定
•氧化酶试验: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是 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具有氧化 酶的细菌,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 型细胞色素C将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或盐酸四 甲基对苯二胺氧化成红色或蓝色的醌类化合物。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假单胞菌的鉴别,前 者为阴性,后者为阳性。奈瑟菌属、莫拉菌属 细菌也呈阳性反应。
肺炎克雷伯菌 分离鉴定
标本:尿 培养基:血平板、MAC(EMB、SS、XLD)
KIA、MIU、葡萄糖蛋白胨水、 枸橼酸盐培养基、 鸟氨酸脱羧酶培养基及对照管
试剂:革兰染液、荚膜染液、V-P试剂、
吲哚试剂、95%乙醇溶液
器材:孵育箱、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
基本特性
•直接涂片,镜下观察。
•接种:在镜下观察细菌的大致形态及其数 量,直接将标本用接种环蘸取后接种在血平 板、MAC(EMB、SS、XLD)上,进行培养。
•温育:37 ℃ 孵育18-24小时。
•观察菌落形态:血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 灰白色、不溶血、光亮的大菌落,相邻菌落易 于融合,粘液状,若用接种针蘸取呈长丝状拽 起;MAC上形成乳糖发酵产酸的菌落,即红色 或粉红色、较大、浑浊、凸起、有光泽的粘液 型菌落(EMB上是大、粘稠、红色、易溶于一 片的菌落,SS上是红色或粉红色、或具有粉红 中心的无色菌落,XLD上呈不透明黄色的菌 落)。
back
•I(吲哚):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 与对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生成红色化合物玫瑰吲哚。主要用于肠杆菌科 细菌的鉴定。 •M(甲基红):某些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可进一步分解为 甲酸、乙酸等酸性物质,不再继续分解,故培养基pH在4.5以下,加入甲基 红指示剂后呈紫红色(阳性)。有些细菌将分解葡萄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 化为醇酮等非酸性物质,使培养基pH在6.2以上,加入甲基红试剂成橘黄色 (阴性)。一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 •Vi:某些细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可进一步脱羧生成乙酰甲基 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下被氧化成二乙酰,后者与蛋白胨中的精 氨酸所含的胍基起作用,生成红色胍缩二乙酰,为VP试验阳性。若培养基 中胍基含量少,加入少量含胍基的化合物如肌酸肌酐,可加速其反应。一 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 •C(枸橼酸盐)枸橼酸盐培养基中不含任何糖类,枸橼酸盐为唯一碳源, 磷酸二氢铵为唯一氮源。如果细菌能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并能利用枸 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在枸橼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并分解枸橼酸盐为碳酸 盐,使培养基变碱,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由绿色变为深蓝色,为枸橼酸盐 利用实验阳性。若细菌不能利用枸橼酸盐为碳源,则细菌不能生长,培养 基不变色。 back
•定种:吲哚(-) •编码鉴定 •血清学鉴定
•氧化酶试验: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是 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具有氧化 酶的细菌,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 型细胞色素C将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或盐酸四 甲基对苯二胺氧化成红色或蓝色的醌类化合物。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假单胞菌的鉴别,前 者为阴性,后者为阳性。奈瑟菌属、莫拉菌属 细菌也呈阳性反应。
肺炎克雷伯菌 分离鉴定
标本:尿 培养基:血平板、MAC(EMB、SS、XLD)
KIA、MIU、葡萄糖蛋白胨水、 枸橼酸盐培养基、 鸟氨酸脱羧酶培养基及对照管
试剂:革兰染液、荚膜染液、V-P试剂、
吲哚试剂、95%乙醇溶液
器材:孵育箱、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
基本特性
•直接涂片,镜下观察。
•接种:在镜下观察细菌的大致形态及其数 量,直接将标本用接种环蘸取后接种在血平 板、MAC(EMB、SS、XLD)上,进行培养。
•温育:37 ℃ 孵育18-24小时。
•观察菌落形态:血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 灰白色、不溶血、光亮的大菌落,相邻菌落易 于融合,粘液状,若用接种针蘸取呈长丝状拽 起;MAC上形成乳糖发酵产酸的菌落,即红色 或粉红色、较大、浑浊、凸起、有光泽的粘液 型菌落(EMB上是大、粘稠、红色、易溶于一 片的菌落,SS上是红色或粉红色、或具有粉红 中心的无色菌落,XLD上呈不透明黄色的菌 落)。
back
•I(吲哚):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 与对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生成红色化合物玫瑰吲哚。主要用于肠杆菌科 细菌的鉴定。 •M(甲基红):某些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可进一步分解为 甲酸、乙酸等酸性物质,不再继续分解,故培养基pH在4.5以下,加入甲基 红指示剂后呈紫红色(阳性)。有些细菌将分解葡萄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 化为醇酮等非酸性物质,使培养基pH在6.2以上,加入甲基红试剂成橘黄色 (阴性)。一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 •Vi:某些细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可进一步脱羧生成乙酰甲基 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下被氧化成二乙酰,后者与蛋白胨中的精 氨酸所含的胍基起作用,生成红色胍缩二乙酰,为VP试验阳性。若培养基 中胍基含量少,加入少量含胍基的化合物如肌酸肌酐,可加速其反应。一 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 •C(枸橼酸盐)枸橼酸盐培养基中不含任何糖类,枸橼酸盐为唯一碳源, 磷酸二氢铵为唯一氮源。如果细菌能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并能利用枸 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在枸橼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并分解枸橼酸盐为碳酸 盐,使培养基变碱,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由绿色变为深蓝色,为枸橼酸盐 利用实验阳性。若细菌不能利用枸橼酸盐为碳源,则细菌不能生长,培养 基不变色。 back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ppt

膜 是人体呼吸道及肠道的定植菌 为条件致病菌 吸入口咽部带菌分泌物感染
-
病理
病灶中渗出液粘稠而重、常使叶间裂下坠。 肺泡壁破坏和纤维组织增生 肺组织坏死、空洞、脓肿形成 胸膜或心包腔内有渗出或脓性积液 肺炎临床治愈后常遗留有纤维增生灶,小
化脓灶,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
-
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全身衰竭甚休克 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 痰由血液和粘液混合成砖红色、红色
-
治疗
抗生素联合治疗: 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庆
大霉素 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
头孢曲松 氟喹诺酮类、泰能、氨曲南
-
胶东样痰为本病特征、痰带血、咯血
-
体格检查
急性病容、发绀、休克、黄疸 肺部啰音 肺实变体征
-
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痰培养 胸部X线:肺大叶实变、小叶浸润、
16%-50%脓肿形成,可累及多个肺叶 大叶实变位于右上叶时,叶间裂呈弧
形下坠
-
诊断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砖红色痰少 细菌学检查是唯一的依据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klebsiella pneumonia)
又称肺炎杆菌肺炎 是由肺炎克雷白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
炎症 多见于老年、营养不良、慢性酒精中
毒、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及全身衰竭的 患者 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产生菌 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兼性厌氧、有荚
-
病理
病灶中渗出液粘稠而重、常使叶间裂下坠。 肺泡壁破坏和纤维组织增生 肺组织坏死、空洞、脓肿形成 胸膜或心包腔内有渗出或脓性积液 肺炎临床治愈后常遗留有纤维增生灶,小
化脓灶,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
-
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全身衰竭甚休克 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 痰由血液和粘液混合成砖红色、红色
-
治疗
抗生素联合治疗: 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庆
大霉素 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
头孢曲松 氟喹诺酮类、泰能、氨曲南
-
胶东样痰为本病特征、痰带血、咯血
-
体格检查
急性病容、发绀、休克、黄疸 肺部啰音 肺实变体征
-
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痰培养 胸部X线:肺大叶实变、小叶浸润、
16%-50%脓肿形成,可累及多个肺叶 大叶实变位于右上叶时,叶间裂呈弧
形下坠
-
诊断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砖红色痰少 细菌学检查是唯一的依据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klebsiella pneumonia)
又称肺炎杆菌肺炎 是由肺炎克雷白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
炎症 多见于老年、营养不良、慢性酒精中
毒、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及全身衰竭的 患者 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产生菌 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兼性厌氧、有荚
《克雷白杆菌肺炎》课件

05
克雷白杆菌肺炎的预防与预 后
预防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以增强身 体免疫力。
避免接触病原体
避免接触患有克雷白杆菌肺炎的患者,以及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以减少病原 体的传播。
预防
• 接种疫苗:针对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降低感 染风险。
吸氧
对于缺氧严重的患者,可 给予吸氧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
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 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
镇咳药
对于咳嗽严重的患者,可给予镇咳 药治疗。
解热镇痛药
对于发热、疼痛等症状,可给予解 热镇痛药治疗。
其他治疗
免疫治疗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肺部脓胸、肺大泡等并发症,可 考虑手术治疗。
休克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休克,表现为 血压下降、四肢厥冷、意识模糊
等。
肺脓肿
肺部炎症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肺脓 肿,需要手术治疗。
其他器官感染
克雷白杆菌可能引起其他器官感 染,如脑膜炎、骨髓炎等。
03
克雷白杆菌肺炎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
诊断
临床表现
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或CT显示肺部炎症浸润或实变,多见于下叶。
预防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了解疾病症状
了解克雷白杆菌肺炎的症状,以 便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
提高疾病认知
通过了解克雷白杆菌肺炎的传播 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对该
疾病的认知。
预后
肺炎克雷伯菌ppt课件

11klebsiellapneumoniaeintraabdnominalinfections12therapysupporttreatment13antibiotics14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组织浓度15延长tmic时间可获得更好的疗效84的舒巴坦和25的头孢哌酮经肾脏代谢其余大部分经胆汁排泄1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在肠粘膜胆囊肺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组织间液和胆汁等组织和体液中的分布广泛平均组织浓度一般为血浆浓度的50100在脑膜无炎症者的脑脊液中分布较少
·
5
Hypervirulent K. pneumoniae
• 1986年台湾首次报道 • 免疫力正常或者异常均可感染 • 糖尿病患者易感 • 肝脓肿 • 侵袭性疾病 • 倾向于亚洲人群
李冬东, 沈定霞.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华 传染病杂志. 2014, 32:638-640.
·
independent predictor
Shin SU, Park CM, Lee Y, et al.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invas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 liver abscess syndrome. Acta Radiol. 2013, 54(5):557-63.
头孢哌酮/舒巴坦
• 84%的舒巴坦和25%的头孢哌酮经肾脏代 谢,其余大部分经胆汁排泄
• 头孢哌酮在胆汁中浓度高 • 可较好的分布在各个组织和体液 • 抗菌谱较广 • 需警惕凝血功能异常
·
16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哌拉西林对肺炎克雷伯菌作用优于其他青霉素。 • 抗菌谱较广。 • 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在肠粘膜、胆囊、肺、女性生殖器官
·
5
Hypervirulent K. pneumoniae
• 1986年台湾首次报道 • 免疫力正常或者异常均可感染 • 糖尿病患者易感 • 肝脓肿 • 侵袭性疾病 • 倾向于亚洲人群
李冬东, 沈定霞.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华 传染病杂志. 2014, 32:638-640.
·
independent predictor
Shin SU, Park CM, Lee Y, et al.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invas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 liver abscess syndrome. Acta Radiol. 2013, 54(5):557-63.
头孢哌酮/舒巴坦
• 84%的舒巴坦和25%的头孢哌酮经肾脏代 谢,其余大部分经胆汁排泄
• 头孢哌酮在胆汁中浓度高 • 可较好的分布在各个组织和体液 • 抗菌谱较广 • 需警惕凝血功能异常
·
16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哌拉西林对肺炎克雷伯菌作用优于其他青霉素。 • 抗菌谱较广。 • 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在肠粘膜、胆囊、肺、女性生殖器官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ppt课件

喹诺酮类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环丙沙星最强、 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 莫西沙星等\加替沙星等均次之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经验治疗建议
败血症 肺炎 腹腔感染 尿道感染 头孢他啶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 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氨曲南
±氨基糖苷类/环 丙沙星,左氧氟 沙星
抗铜绿假单胞菌头孢菌素类
头孢他啶:有高度抗菌活性 头孢匹罗*:与头孢他啶相当 头孢哌酮:有良好抗菌活性 头孢匹胺:与头孢哌酮相当 头孢吡肟*:与头孢哌酮相当
碳青霉烯类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亚胺培南 广谱,本品可作为中性粒细胞减 少患者发热的治疗,用药期间可诱生耐药株, 目前耐药比例逐渐升高,不宜首选。 美罗培南 抗菌谱与亚胺培南相仿,对革兰 阳性菌的活性比亚胺培南稍逊,而对铜绿假 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比亚胺培南强2-4倍。 帕尼培南弱于亚胺培南
磷霉素
化学合成的广谱抗生素,为一种杀菌剂,对 金葡萄、大肠杆菌、沙雷氏菌、铜绿杆菌所致 的各种感染均有一定疗效,本品与其他抗生素 之间无交叉过敏性和耐药性,毒性极低。 磷霉素分子量小,易吸收,可通过主动转 运,在菌体内形成高浓度,血清蛋白结合率低, 抗原性小,对MRSA的PBP2a等青霉素结合蛋 白亲和力强,并能与多重耐药性铜绿作用,使 其外膜出现破迹,便于进攻,故磷霉素与多种 抗菌药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双β内酰胺类联合: 头孢他啶+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 氨曲南+头孢他啶 氨曲南+哌拉西林他 唑巴坦
多粘菌素+抗PAβ内酰 胺类+环丙沙星 多粘菌素+抗PAβ内酰 胺类+磷霉素 多粘菌素静滴+碳青霉 烯类+多粘菌素雾化吸 入
克雷白氏杆菌性肺炎护理PPT课件

症状
01
发热
04
胸痛
02
咳嗽
03
痰中带血
05
呼吸急促
06
肺部啰音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病 史、症状、体征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呼 吸频率、体温、肺部听
诊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痰培养、X光片等
病原I等
诊断标准:符合克雷白氏 杆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
病情观察
01
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02
观察患者咳嗽、咳痰、胸痛 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03
观察患者肺部啰音、呼吸音 的变化
04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精神状 态的变化
05
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尿量、 大便等全身状况的变化
药物治疗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如阿
01
莫西林、氨苄西林等
缓解焦虑和恐惧
心理康复:帮助患 者建立信心,促进
康复和适应生活
心理支持:倾听患 者心声,给予关爱
和鼓励
心理调适:引导患 者调整心态,保持 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出院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 洗澡、换洗衣物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 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加强营养补充,多吃蔬菜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水果,提高免疫力
谢谢
04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的休息
0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 免焦虑和紧张情绪
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
克雷伯菌属ppt课件

克雷伯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1
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 产酸(催娩)克雷伯菌(K.axytoca) 解鸟氨酸克雷伯菌(K.ornithinolytica) 植生克雷伯菌(K.planticola) 土生克雷伯菌(K.terrigena) 肺炎克雷伯菌又可分为3个亚种: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subsp. pneumoniae) 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subsp. ozaenae) 肺炎克雷伯菌鼻硬结亚种(subsp. rhinoscleromatis)
2
细菌特性
• 形态特征 • 培养特性 • 生化反应
3
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染色
4
肺炎克雷伯菌电镜图
5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染色
6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血琼脂平板)
7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MAC)
8
肺炎克雷伯菌粘丝试验
9
肺炎克雷伯菌KIA(A A++ )、MIU(--+)
10
肺炎克雷伯菌IMViC试验(--++)
11
临床意义
克雷伯菌属的细菌多感染免疫力低 下的人群,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条件 致病菌。
所致疾病:肺炎、脑膜炎、腹膜炎、 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
12
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三)检验方法 (四)耐药性 内酰胺酶 (ESBL),近年来文献报道我国产酶率已 达30%左右,产酶株对青霉素类、第1、2、 3代头孢菌素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产 生耐药,而仅对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及 酶抑制剂敏感。ESBL检测现已作为医院细 菌室常规检测项目。
14
肺炎克雷伯菌检验程序
15
检验方法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1
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 产酸(催娩)克雷伯菌(K.axytoca) 解鸟氨酸克雷伯菌(K.ornithinolytica) 植生克雷伯菌(K.planticola) 土生克雷伯菌(K.terrigena) 肺炎克雷伯菌又可分为3个亚种: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subsp. pneumoniae) 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subsp. ozaenae) 肺炎克雷伯菌鼻硬结亚种(subsp. rhinoscleromatis)
2
细菌特性
• 形态特征 • 培养特性 • 生化反应
3
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染色
4
肺炎克雷伯菌电镜图
5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染色
6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血琼脂平板)
7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MAC)
8
肺炎克雷伯菌粘丝试验
9
肺炎克雷伯菌KIA(A A++ )、MIU(--+)
10
肺炎克雷伯菌IMViC试验(--++)
11
临床意义
克雷伯菌属的细菌多感染免疫力低 下的人群,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条件 致病菌。
所致疾病:肺炎、脑膜炎、腹膜炎、 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
12
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三)检验方法 (四)耐药性 内酰胺酶 (ESBL),近年来文献报道我国产酶率已 达30%左右,产酶株对青霉素类、第1、2、 3代头孢菌素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产 生耐药,而仅对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及 酶抑制剂敏感。ESBL检测现已作为医院细 菌室常规检测项目。
14
肺炎克雷伯菌检验程序
15
检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入院辅助检查
• 急诊检查: •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 • 血分析:白细胞:2.72×10^9/L;红细胞:5.17 ×10^12/L;
血红蛋白:161g/L;红细胞压积:45.3%;血小板: 37×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3.64%。 • 生化:肌红蛋白:188.1ng/ml;肌钙蛋白I:<0.01ng/ml;谷草 转氨酶:322.6 U/L;乳酸脱氢酶:441U/L;磷酸肌酸激酶: 334.9U/L;α-羟丁酸脱氢酶:297U/L,肌酐 186umol/L。 • 电解质:钾:2.57mmol/L;钠:130.4mmol/L;氯: 88.1mmol/L。 • 胸部DR片:右侧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 • 血气分析(未吸氧):酸碱度:7.52;二氧化碳分压:21 mmHg;氧分压:58mmHg;氧饱和度:93%;乳酸: 5.1mmHg。
3
血象为什么老高?
3.1 3.1 3.1 3.1 3.1 3.1 3.2 3.2 3.2 3.2 3.2 3.2 3.2 3.3 4.2 4.3 4.6 4.8 4.9 4.1
45678902367891
6
wb 2.7 4.5 5.8 10. 16. 16. 23. 17. 22. 22. 24. 22. 20. 22. 18. 21. 16. 16. 14. 16. c 2 3 3 01 96 84 11 86 72 06 84 68 34 59 68 82 89 32 85 47
4.53→5.83
23
12→6
82.84
90.54→89.14
3.8
3.0
3
94
去甲肾上腺素0.5mg/ml
痰涂片:大量阴性 杆菌
3.16
40
87
肝肾功恢复
3.17
39.0 10.01
13 82.04 2.4 →2.5 2 →5
血、痰培养:肺炎克雷 伯菌肺炎亚种
0.8g q12h 1.0g q8h
0.8g qd→
plt 37 12 6
13 26 92 201 390 526 943 990 106 864 973 731 696 609 695 609 622 7
N% 73. 90. 89. 82. 86 82. 84. 81. 82. 83. 84. 81. 79. 82. 81. 82. 75. 74. 65. 59.
5
病历简介
既往史:平素体健(从事体力劳动),否认有高血压、 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病史,吸烟约20支/日×20年、 饮酒约200g/日×20年。
体格检查
T:39.5℃ P:178次/分 R:24次/分 BP:68/40mmHg SPO2 95%
• 神志清楚,精神差,查体合作,扶入病房。全身皮肤未 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口唇无发绀, 咽部轻微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静脉无异常。两肺呼 吸音粗,右肺闻及湿罗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律齐,各 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查体阴 性。生理反射对称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 阴性。
7
病历简介
•3.14 入室心胸CT:1.双肺感染 性病变,右肺为著。2.纵隔多发 淋巴结显示。3.右侧胸壁胸膜增 厚。4.扫描层面肝脏脂肪浸润。
8
3.14 双肺CT片
病历简介
9
14日胸部CT
10
14日胸部CT
11
病历简介
• 入院诊断:1、重症肺炎 2、感染中毒 性休克3、低钾血症 4、急性肾功能损 害
2
病例特点
• 1、体温、pct正常,患者正常起居,但白细 胞及血小板居高不下。6次影像学检查变化 不大甚至有加重。
• 2、本病例我们做了肿瘤,免疫全套,结 核,HIV筛查均未见异常。
• 3、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肝脏无 脓肿,心脏无赘生物。
• 4、患者发热多在19:00--23:00(39℃-40℃)
病案讨论
1
体温总趋势
41
40
39.9
39.4
39.5
39.4
39
39.0
39
38
39.2
39.3 39.1
39.0
39.0
38.9 38.8
38.7
38.7 38.6
38.6
38.3
38.4 38.3
38.4
38.1
38.1
38
37.8
37.8
37.3
37
37 37
36
35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4.11
• 入院诊疗经过:在呼吸科予多巴胺升 压,甲磺酸帕珠沙星、头孢硫脒抗感 染,1小时后,病情进一步恶化,转入 ICU。
12
Tmax WBC PLT N% Lac GAP PCT
血管活性药 病原学
去甲万古霉素 美罗培南 阿米卡星 左氧氟沙星 诊疗措施
抗感染治疗经过
3.14
3.15
39.4
39.02.5Fra bibliotek1.0g q8h→
0.6g qd→ 17日行右侧胸腔穿刺置管引13流
病历简介
• 3.17 血培养
14
病历简介
• 3.17 痰培养
15
病历简介
3.17复查CT:1.双肺感染,以右肺为著,右肺病 变实变并右肺含气不良,右肺下叶不张,右肺中 叶及下叶支气管不通畅。与2018年3月14日片比 较双肺病变范围增宽。2.双肺透光度减低,右肺 上叶尖段小叶间隔增厚,考虑肺淤血可能。3.双 侧胸壁胸膜增厚。右侧斜裂及双侧胸膜腔少量积 液,右侧为著。4.左右心室增大,心包腔少量积 液。下腔静脉心房段直径约34mm。 5.纵隔多发 淋巴结显示。 6.肝脏轻度脂肪浸润。
64 54 14 14
94 84 34 24 64 64 64 3 14 54 24 74 54 54 64
4
病历简介
• 患者,贺××,男,35岁,傈僳族,务农
• 主诉:畏寒、发热、胸痛、咳嗽、咯痰3天于 2018年3月14日入院
•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 (未检测体温),伴右侧胸痛,呈针刺样疼痛, 咳嗽、咯少量淡血性粘痰,痰不易咯出,伴轻微 头昏、全身不适、胸闷。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 气短、心悸、乏力等症状。患病以来,患者精神、 食欲、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超声:未见肝脓肿。
16
3.17 双肺CT片
入院辅助检查
• 急诊检查: •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 • 血分析:白细胞:2.72×10^9/L;红细胞:5.17 ×10^12/L;
血红蛋白:161g/L;红细胞压积:45.3%;血小板: 37×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3.64%。 • 生化:肌红蛋白:188.1ng/ml;肌钙蛋白I:<0.01ng/ml;谷草 转氨酶:322.6 U/L;乳酸脱氢酶:441U/L;磷酸肌酸激酶: 334.9U/L;α-羟丁酸脱氢酶:297U/L,肌酐 186umol/L。 • 电解质:钾:2.57mmol/L;钠:130.4mmol/L;氯: 88.1mmol/L。 • 胸部DR片:右侧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 • 血气分析(未吸氧):酸碱度:7.52;二氧化碳分压:21 mmHg;氧分压:58mmHg;氧饱和度:93%;乳酸: 5.1mmHg。
3
血象为什么老高?
3.1 3.1 3.1 3.1 3.1 3.1 3.2 3.2 3.2 3.2 3.2 3.2 3.2 3.3 4.2 4.3 4.6 4.8 4.9 4.1
45678902367891
6
wb 2.7 4.5 5.8 10. 16. 16. 23. 17. 22. 22. 24. 22. 20. 22. 18. 21. 16. 16. 14. 16. c 2 3 3 01 96 84 11 86 72 06 84 68 34 59 68 82 89 32 85 47
4.53→5.83
23
12→6
82.84
90.54→89.14
3.8
3.0
3
94
去甲肾上腺素0.5mg/ml
痰涂片:大量阴性 杆菌
3.16
40
87
肝肾功恢复
3.17
39.0 10.01
13 82.04 2.4 →2.5 2 →5
血、痰培养:肺炎克雷 伯菌肺炎亚种
0.8g q12h 1.0g q8h
0.8g qd→
plt 37 12 6
13 26 92 201 390 526 943 990 106 864 973 731 696 609 695 609 622 7
N% 73. 90. 89. 82. 86 82. 84. 81. 82. 83. 84. 81. 79. 82. 81. 82. 75. 74. 65. 59.
5
病历简介
既往史:平素体健(从事体力劳动),否认有高血压、 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病史,吸烟约20支/日×20年、 饮酒约200g/日×20年。
体格检查
T:39.5℃ P:178次/分 R:24次/分 BP:68/40mmHg SPO2 95%
• 神志清楚,精神差,查体合作,扶入病房。全身皮肤未 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口唇无发绀, 咽部轻微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静脉无异常。两肺呼 吸音粗,右肺闻及湿罗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律齐,各 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查体阴 性。生理反射对称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 阴性。
7
病历简介
•3.14 入室心胸CT:1.双肺感染 性病变,右肺为著。2.纵隔多发 淋巴结显示。3.右侧胸壁胸膜增 厚。4.扫描层面肝脏脂肪浸润。
8
3.14 双肺CT片
病历简介
9
14日胸部CT
10
14日胸部CT
11
病历简介
• 入院诊断:1、重症肺炎 2、感染中毒 性休克3、低钾血症 4、急性肾功能损 害
2
病例特点
• 1、体温、pct正常,患者正常起居,但白细 胞及血小板居高不下。6次影像学检查变化 不大甚至有加重。
• 2、本病例我们做了肿瘤,免疫全套,结 核,HIV筛查均未见异常。
• 3、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肝脏无 脓肿,心脏无赘生物。
• 4、患者发热多在19:00--23:00(39℃-40℃)
病案讨论
1
体温总趋势
41
40
39.9
39.4
39.5
39.4
39
39.0
39
38
39.2
39.3 39.1
39.0
39.0
38.9 38.8
38.7
38.7 38.6
38.6
38.3
38.4 38.3
38.4
38.1
38.1
38
37.8
37.8
37.3
37
37 37
36
35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4.11
• 入院诊疗经过:在呼吸科予多巴胺升 压,甲磺酸帕珠沙星、头孢硫脒抗感 染,1小时后,病情进一步恶化,转入 ICU。
12
Tmax WBC PLT N% Lac GAP PCT
血管活性药 病原学
去甲万古霉素 美罗培南 阿米卡星 左氧氟沙星 诊疗措施
抗感染治疗经过
3.14
3.15
39.4
39.02.5Fra bibliotek1.0g q8h→
0.6g qd→ 17日行右侧胸腔穿刺置管引13流
病历简介
• 3.17 血培养
14
病历简介
• 3.17 痰培养
15
病历简介
3.17复查CT:1.双肺感染,以右肺为著,右肺病 变实变并右肺含气不良,右肺下叶不张,右肺中 叶及下叶支气管不通畅。与2018年3月14日片比 较双肺病变范围增宽。2.双肺透光度减低,右肺 上叶尖段小叶间隔增厚,考虑肺淤血可能。3.双 侧胸壁胸膜增厚。右侧斜裂及双侧胸膜腔少量积 液,右侧为著。4.左右心室增大,心包腔少量积 液。下腔静脉心房段直径约34mm。 5.纵隔多发 淋巴结显示。 6.肝脏轻度脂肪浸润。
64 54 14 14
94 84 34 24 64 64 64 3 14 54 24 74 54 54 64
4
病历简介
• 患者,贺××,男,35岁,傈僳族,务农
• 主诉:畏寒、发热、胸痛、咳嗽、咯痰3天于 2018年3月14日入院
•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 (未检测体温),伴右侧胸痛,呈针刺样疼痛, 咳嗽、咯少量淡血性粘痰,痰不易咯出,伴轻微 头昏、全身不适、胸闷。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 气短、心悸、乏力等症状。患病以来,患者精神、 食欲、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超声:未见肝脓肿。
16
3.17 双肺CT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