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优秀教学设计3
青岛版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实效,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模型及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柱)那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锥)[说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兴趣,能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体验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整体感知圆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是圆锥。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生举例,师生评价)请看大屏幕,老师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出示课件)同学们已经能辨别圆柱、圆锥的形状,并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那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说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研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听清要求,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小组长要把你们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针对这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谁能做出评价?还有不同发现的吗?(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青岛版《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圆柱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一章:圆柱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的定义及特征。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圆柱体,并运用圆柱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1.2 教学内容圆柱的定义圆柱的特性:上下底面平行,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的关系1.3 教学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圆柱体,如圆柱形饮料瓶、圆柱形笔筒等。
让学生触摸并观察圆柱的特征,如上下底面平行,底面是圆等。
进行圆柱的模型制作,加深对圆柱形状的理解。
第二章:圆柱的面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2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定义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πrh+2πr^22.3 教学活动利用圆柱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的表面积。
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圆柱的体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3.2 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定义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πr^2h3.3 教学活动利用圆柱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的体积。
进行圆柱体积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圆柱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3 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圆柱形饮料瓶的容积计算、圆柱形笔筒的表面积计算等。
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五章:圆锥的认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圆锥的定义及特征。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圆锥体,并运用圆锥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5.2 教学内容圆锥的定义圆锥的特性: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是高5.3 教学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圆锥体,如圆锥形雪糕、圆锥形沙堆等。
让学生触摸并观察圆锥的特征,如底面是圆,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是高等。
进行圆锥的模型制作,加深对圆锥形状的理解。
第六章:圆锥的面积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圆锥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优秀教案1

1
实验过程进行对比。
2
3
探 结论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师巡视
2.师:请大家做好分工;选择合适的杯子;杯子里的水不 予以指导。
要超过五分之四;按实验的要求进行,记录好相关的数据 究
;注意安全。
填写部分记录单,为组内做好数据分析,初步形成结论做
准备。
过 注意:实验一和实验二可同时进行准备。
3.师:看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初步形成结论做准备。
3)阅读教材,优化实验过程。
学生交流。
究 师:请大家拿出课本,阅读教材设计的实验过程,并与
自己组内的实验过程进行对比,设计好如下实验单。实
验一 过
1 程
2
水பைடு நூலகம்体 积
冰的体 积
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学生看书,与自己组内的实 验过程进行对比。
3
结论
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实验二
冰的体积 水的体积 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学生看书,与自己组内的
1.师: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我们要研究水结成冰 程
体积是怎样变化的,我们
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应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冰化成水的实验应该怎样设计
?
1)组内设计实验过程。 师:请大家从实验的准备步骤、注意事项和基本过程等 学生组内活动。
方面进行操作,并设计好实验记录单。 探 2)组间交流,补充完善实验。
师:哪个小组愿意交流自己的实验设想。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课题
水与冰
序号
1.综合运用学习过的有关知识,探索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过程中体积变化的一般
教学 规律,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 2.经历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基本策略,发展思维能力,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青岛版《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圆柱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实践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名称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定义、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 圆锥的认识:圆锥的定义、圆锥的底面、圆锥的高、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的理解。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5. 解决问题:出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岛版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实效,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模型及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柱)那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锥)[说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兴趣,能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体验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整体感知圆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是圆锥。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生举例,师生评价)请看大屏幕,老师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出示课件)同学们已经能辨别圆柱、圆锥的形状,并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那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说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研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听清要求,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小组长要把你们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针对这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谁能做出评价?还有不同发现的吗?(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青岛版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2、经历探索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学习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学习难点:认识并测量圆锥的高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图形,谁能说说都认识了哪些图形?预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长方体、正方体等师:图形家族的成员是很庞大的,有平面图形,也有立体图形每个图形中都包含了许多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探索另外两种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出示圆柱、圆锥实物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圆柱、圆锥)导入课题并板书:圆柱圆锥的认识二、检查预习1、学生说说通过预习了解了圆柱圆锥的那些知识及时评价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生答出示桶装方便面盒,师:这是不是圆柱?教师说明:我们现在主要研究上下一样粗的直圆柱2、确立学习目标师:你还想圆柱圆锥的哪些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生答师:这节课主要研究圆柱、圆锥的特点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圆柱、圆锥图形表示师:在数学中我们用这样的图形表示圆柱(出示圆柱图),用这样的图形表示圆锥(出示圆锥图)2、研究圆柱的特点(1)学生借助圆柱体实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测一测等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圆柱有什么特点?(2)小组结合圆柱体实物汇报圆柱的特点,其余小组补充,全班充分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圆柱:底面:2个大小一样的圆侧面:1个曲面高:无数条(3)在图形中标出圆柱底面、侧面、高3、研究圆锥的特点(1)师:用研究圆柱的方法根据自学提示研究圆锥的特点自学提示:圆锥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圆锥的高?有几条?你能想办法测出圆锥的高吗?(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3)小组汇报板书:圆锥底面:1个圆侧面:1个曲面高:1条高(4)在圆锥图上标出各部分名称4、同桌合作交流:圆柱、圆锥的联系与区别?学生汇报四、自主练习1、出示实物,学生判断哪些形状是圆柱,哪些是圆锥?茶叶桶、漏斗、铅坠、固体胶、粉笔、铅笔(没削的和削好的)2、出示图形,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3、填一填(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它们是()的两个圆。
青岛版《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圆柱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2. 分析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步骤: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饮料瓶、漏斗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特征,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4. 让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教具,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圆柱和圆锥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圆柱的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等基本参数的定义。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研究圆柱特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等基本参数的定义。
2. 分析圆柱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圆柱教具,发现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的定义。
2. 讲解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等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圆柱教具的高和底面半径,并记录数据。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圆柱基本参数定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第三章:圆锥的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锥的高、底面半径等基本参数的定义。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研究圆锥特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圆锥的高、底面半径等基本参数的定义。
2. 分析圆锥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圆锥教具,发现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的定义。
2. 讲解圆锥的高、底面半径等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圆锥教具的高和底面半径,并记录数据。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圆锥基本参数定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第四章:圆柱和圆锥的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的主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
第一课时导与学预案设计
圆柱的认识
导与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使学生学会测量圆柱的高,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导与学重点、难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以及其它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实物。
导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目标
(一)交流单元目标导学,教师把握学生的学情。
课堂预设:课前已经让学生结合单元目标导学材料对本单元知识进行
了预习。
课的开始直接让学生全班交流,通过本单元的预习你又有了哪
些收获?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大约5分钟的时间)
(二)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以立体图形为话题组织谈话,适时展示圆柱形状的物体。
师:你们对圆柱有哪些了解?
生:圆柱是圆的,圆柱有两个圆面……
师:同学们对圆柱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么圆柱到底还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教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 自主尝试,合作探索
(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1、自学提纲: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以一种标准圆柱形状的模型为研究对象,小组合作观察圆柱的特征。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二)、交流反馈,谈话质疑
师:你们对圆柱的特征还有什么疑问吗?
问题预设:
师:怎么样才能解答你们的这些疑问呢?
生:验证确认
(1)小组合作选择一个问题进行验证。
(教师巡视,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验证。
)
(2)全班交流
交流效果预设:
或者是把圆住形的模型其中的一个底面沿着它的底面周长画下来,再把另一个底面反过来予以比较等等。
在圆柱的侧面裹上一层与圆柱等高的纸后通过剪切展开。
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沿高剪,得到一个长方形。
第二: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三:随便剪开会得到一个不规则图形。
不管出现什么形状,通过割补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教师特别注意对验证方法的反馈和展示。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
1、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举例说明。
2、课本48页第1题
下面物体哪些是圆柱体?
3、课本48页第2题
下面的哪些图形是圆柱体?
4、课本48页第4题
5、学生活动,制作圆柱
(1)活动提示:结合你对圆柱的认识,伙伴合作做一个任意大小的圆柱,看哪一组做的既快又好。
并要求完成后谈谈体会:制作圆柱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完成后展示成果,并谈谈体会。
(3)学生自由点评。
四、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评价贯穿课堂始终。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