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一等奖教案21

合集下载

2018-2019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题17《汤姆﹒索亚历险记》一等奖教案

2018-2019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题17《汤姆﹒索亚历险记》一等奖教案

课题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目的1、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故事梗概,了解汤姆。

索亚有趣的经历,感受汤姆.索亚的勇敢,淘气、正义
2、摘录《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精彩句段
重点难点关键: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梗概,自由抒发自己读文的感悟
:摘录精彩片段,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
一、揭示课题1、师: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本有趣的国外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介绍马克.吐温
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故事,请大家快速默读该书的梗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故事梗概1、学生思考:该书讲述了汤姆.索亚的哪些事?
2、指名反馈,同学相互补充,教师归纳
3、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这一系列的
故事
4、通过这些有趣,神奇的故事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三、品读精彩1、自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精彩片段(1)思考这个精彩片段的主要内容(2)画出你觉得描写精彩的语段
(3)读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
2、这一部分的精彩描写,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呢?
3、你们觉得文中还有值得我们积累的精彩语段吗?
板书设计
有趣、神奇
17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索亚
(少年)
淘气、勇敢、机智、正义
课后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精选14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精选14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精选14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篇1【教学设想】课程教材研究所8月4日在因特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段文字:“新课标教材和以往语文教科书相比,这套教材有不少创新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名著导读的设计。

它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以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实质上这是一个蕴涵着此次语文教育改革的新指向而又为广大师生所忽略的崭新栏目,如何认识它的意义,特别是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切身实践,以期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是此次语文实验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段文字道出了编者设计“名著导读”的意图,也成为了我们备课的指南。

因此,我们在备这篇名著片断时,尝试着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线索,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的心理,体味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3、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5、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的方法;2、由对人物的分析进而引申到对社会、人生作深刻的思索;3、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五课时【教学步骤】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提前一至两个月布置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全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

二、任选一章试作点评学生从全书中任选一片断(建议课本节选为佳)进行点评,并阐述选之理由,用自己的心和作品对话。

教学生学会精读。

三、四边互动走近人物在前面略读和精读的基础上,能启发学生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通过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培养学生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汤姆·索亚的童年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汤姆的性格特点,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3.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第二章:学校生活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学校生活中的主要人物,如严厉的校长、势利的老师等。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汤姆对学校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三章:海盗生涯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汤姆在海盗生涯中展现出的勇敢、聪明、善良等特点。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汤姆在冒险过程中成长的过程。

第四章:寻宝冒险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汤姆在寻宝冒险过程中的表现,如勇敢、智慧、团结等。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汤姆和朋友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第五章:结局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结局,了解汤姆的成长和变化。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到勇敢、善良、正义的品质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课文进行思考。

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观点明确性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6篇)设计思路: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让学生通过略读理解课文,通过精读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

2. 创设情境,教育同学们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3. 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语感,找到关键语句,学会复述课文。

教学目标:1. 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3. 认识“墓、执、怖、誓、逮、蔑、津、蔚”8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教学难点:学习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读小说。

课前准备:1. 幻灯片。

2.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导入1.同学们都会唱《粉刷匠》这首歌吗,一起唱一唱吧。

2. 过渡。

知道这首歌是那部电影的主题曲吗?它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中的主题曲。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外国名著,它一经问世,就以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和影响着全世界的青少年朋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片段,走近汤姆·索亚。

二、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一)指名分段读课文。

1.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其他学生画出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词。

1.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展示课件第三屏)2.采用指名读、分组读、老师带读、抢读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3.幻灯出示文中词语。

(展示课件第四屏)4.指定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拟小标题(一)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1.学生读课文,相互交流。

2.反馈学习情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等奖教学设计(同课异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等奖教学设计(同课异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等奖教学设计(同课异构)A案教学目标1.阅读选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由熟悉的儿歌导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

刷完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这首儿歌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中的一首插曲,我们中国的孩子也会唱。

这本书在世界上影响甚广。

2.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汤姆的世界,看看他有哪些惊险的经历。

3.简要介绍作品和作者。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是马克·吐温的著名作品之一。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演说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萨契尔太太、波莉阿姨、汤姆、贝奇、哈克、道格拉斯寡妇、萨契尔法官、印江·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选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的故事。

先讲述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再描述汤姆、贝奇回来后村里欢乐的场景。

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

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奇在洞中的历险经过。

最后讲述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奇,从萨契尔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印江·乔埃被困洞中。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出示读书要求: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小组内交流)2.汇报交流成果。

(1)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具体的内容来说:他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他们在山洞中迷路,贝奇绝望时,他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他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立即看望朋友哈克;他是个顽皮的孩子,讲述历险过程时,还不忘大肆渲染一番;他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洞里去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2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2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课文。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和全文,掌握汤姆这一人物形象。

4.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作为起始年级的名著阅读教学,教学时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全书,采用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

同时结合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把握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性格,能正确流利地复述故事,理解汤姆是一个调皮、勇敢、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教学设想:《汤姆·索亚历险记》,很多学生十分熟悉,所以教学时,设想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交流已知问题,讨论探究深层次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找出你认为重要的文学常识。

2.阅读全书,能对每个人物说三句评价的话。

3.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预习,交流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一、导入:谈谈自己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 (学生交流)让我们与汤姆?索亚一起踏上探险之旅,感受那惊险、紧张的场面吧。

二、展示预习成果1.交流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来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183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那一年正好是哈雷彗星出现的时候。

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

十二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

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工作,并渐渐地着手写作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写作生涯。

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

六年级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六年级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六年级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积累文中出现的精彩词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研读、小组合作探究及情境模拟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汤姆索亚的勇敢、聪明和善良,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冒险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体会他的勇敢和聪明。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幽默元素和讽刺意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和社会现实。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软件、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播放《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动画片断,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看过这部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正音解难。

3.默读课文,思考:汤姆索亚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他经历了哪些冒险?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4.交流讨论,明确文中提到的汤姆索亚离家出走的原因和冒险经历。

教师相机指导。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细读课文,画出表现汤姆索亚勇敢、聪明、善良的语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小组合作探究:汤姆索亚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他在冒险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对他的历险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汤姆索亚的性格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幽默元素和讽刺意味,理解这些元素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

4.品读课文,思考:你从汤姆索亚身上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和收获。

5.感情朗读课文,加深对汤姆索亚性格特点的认识和体会。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教材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阅读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汤姆和他的朋友索亚的一次冒险经历。

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勇敢、友情和智慧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垫脚石”、“爬过篱笆”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猜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推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文章。

(2)教学过程: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回答文章中的问题,推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解读文章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

(2)讨论法: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阅读与讨论(3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一:文章主要讲了什么?问题二:汤姆和索亚遇到了什么危险?问题三:汤姆和索亚是怎样解决危险的?问题四:你觉得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3.总结与拓展(20分钟)(1)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给出正确答案。

(2)教师和学生一起推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阅读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3、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书的内容,激发读课文的兴趣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同名长篇小说。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通俗易懂,人物特点鲜明。

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利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课的设计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人。

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多媒体打出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封皮)
2、介绍:《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

3、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
(学生猜测)
4、简要介绍整本书的内容。

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1、理解“梗概”的意思。

2、自由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提醒学生留意: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你从哪知道的?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

3、请若干学生简要复述小说梗概所讲的内容。

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汤姆•索亚的调皮、喜欢冒险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二是他不顾同学的劝阻,到山洞探险。

)(汤姆•索亚的正义感主要体现在他勇敢地站出来,在法庭上指证杀死大夫的不是波特,而是乔。

当知道人们已用大铁门把山洞锁死时,又告诉人们乔还在山洞里,他犯了罪应判刑,但不能让他憋死在山洞里。


(2)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

根据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读相关语段。

四、结合课堂的讨论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读梗概,你对什么内容还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有什么想法?
2、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

3、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